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乡镇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乡镇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全县乡镇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全县文化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取得了辉煌成就,县域基础文化设施得到加强,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改变了我县文化阵地陈旧落后的状况,文化从业队伍进一步壮大,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城乡广泛开展起来,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喜爱。文化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县乡镇文化建设整体情况,摸清乡镇文化家底,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创建工作指明方向。我们在202_年12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深入全县33个乡镇,4个农林场,采取填表、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各乡镇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取得了较为客观真实的数据资料。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情况,乡镇文化队伍建设情况,乡镇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三部分,报告如下。

一、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1、乡镇基础文化设施基本情况 全县33各乡镇文化阵地房舍面积4500平方米,其中图书室面积948平方米,现有藏书91101册,文化室面积3054平方米,文化长廊340平方米,拥有电视机72台,音响48套,电脑60台,数码相机11部,摄像机6部,乐器37件,棋牌83套,电影放

1映机63台,文化广场7万平方米,房屋及固定资产原值116万元,其中202_年新增投入3.6万元。

2、村文化室建设情况全县425个行政村、25个分场,37个社区,目前共有村级文化室220个,占总数的45.1%。

二、乡镇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1、从业人员情况乡镇机构改革后,三站合一,仅有宝力镇等少数乡镇还独立办公,全县从业人员72人,专职33人,大专以上人数34人,中级职称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7.2%和4.2%,村文化室主要由村文书监管。

2、业余文化团队情况全县现有业余文艺团队17支,从业800人左右,规模不大,平均24人。主要以东北大秧歌和民间曲艺为主。

三、乡镇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202_年,全县乡镇开展了展览42次,参观群众21000人,举办专业培训47次,结业人员5502人,下基层指导130次,指导文化户2443户次,放映电影310场,参与城乡广场文艺大赛乡镇33个,参加春节灯展活动乡镇23个,年内争取上级资金12万元。

四、资金投入情况

据统计,202_年全县33个文化站收入31.7万元,其

中财政拨款27.9万元,(主要为4000元/人.年的文化事业费),事业收入2.4万元(主要为房屋出租所得)各乡镇在文化活动上投入金额年均35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春节灯展和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大赛的支出。

五、调查情况分析

1、综合调查资料和实地走访,除去主观因素影响来看,我县乡镇文化建设情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提高,认识到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之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地方文化发展政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二是文化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业余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性越来越显著,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工资得到基本保障,工作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三是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高薪技术和设备也被广泛应用。四是上级部门对乡镇文化建设扶持力度加大,配发设备、落实配套资金给乡镇文化建设带来诸多实惠。

2、由于我县乡镇数量多,文化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乡镇文化建设起步不同、投入不同、认识不同,形成了文化建设的良莠并存的局面。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文化投入相对较多,建设成果较为显著,人员工资待遇有保障,工作积极性高;经济落后的乡镇,存在困难很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很少,或没有投入,现有文化阵地有的被挤占,或挪作他用。

六、全县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202_年12月底,全县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辉煌成绩,县文化中心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争取省配套150

万元,佟韦艺术馆建设开馆,县财政投入资金45万元,文图两馆设备更新费用40万元,北山文化广场建设及改造100万元,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分站争取上级资金4万元,争取建设资金12万元,民间剪纸调查制作投入5000元。

202_年3月

第二篇:某县乡镇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县乡镇文化建设情况,3月中旬在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下,文化局组织有关人员,实地察看了各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听取相关单位情况汇报。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海岛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渔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针对当前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1、注重加强领导,乡镇文化建设大环境逐渐改善。

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理念转变更新,关注程度有所增强。特别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镇村两级都有班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全县乡镇重点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乡镇文化阵地仍有基础。砣矶镇影剧院虽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但目前经过维修,仍能开展演出活动。全县乡镇有文化场所3630㎡,图书室10个。大钦北村、大钦东村,北隍山前村、山后村,小钦村,黑山乡南庄村,南长山黑石嘴村、山前村,北长山嵩前村、店子村、北城村等村级文化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

我县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乡镇甚至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排戏,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龙,有的喜耍狮,在历届“妈祖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砣矶渔家号子”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县乡镇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渔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县8个乡镇只有砣矶镇有一座影剧院,而且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多年失修,其余各乡镇则基本没有。据统计,我县有29个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大院,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2.5%,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图书室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2、乡镇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短缺,活动匮乏。

许多乡镇因经济原因,大大削减文化支出,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不要说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就连必要的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投入都很少,使乡镇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

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体制转换过程中,乡镇文化站的职能被统一归入社会事务服务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造成了乡镇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渔村文艺骨干流失,后继乏人,对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

每年乡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各乡镇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拔河赛,及棋类、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1-2次,也只到2-3个乡镇,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渔村都会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渔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的 “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三、建议及对策

我县乡镇文化建设落后于渔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当前社会主义新渔村的建设进程,必须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我县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县、乡两级要从“新长岛、新开放、新发展”的高度来重视渔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办发[202_]2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做到文化工作“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公共财政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的主渠道,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市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政策规定的落实,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使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有较大的增长,占财政支出的经费比重逐年提高,尽快达到国办发[202_]7号文件规定的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1%的目标。二是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拓展投入渠道。倡导乡村集体投资、集资、个人出资自办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县、乡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

要根据《山东省“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按照中办[202_]21号文件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像砣矶镇、南长山镇、小钦岛乡、南隍城乡等乡镇文化站底子比较好的,尽量以乡镇为主,建设乡镇文化站;而其它乡镇则采取依附地处乡镇中心位置且文化大院建设相对完善的村,集中镇村两级的力量,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尽快出台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使用办法。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4、突出重点,建好队伍。

乡镇文化工作人员是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我们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这支队伍可稳定、业务熟,能干事。一是解决文化专干编制。恢复乡镇文化站编制,至少安排一个专职或兼职文化干部。以文化部门为主对专干进行管理、调动和考核,做到让文化专干“懂文化、爱文化、干文化”。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乡镇文化骨干进行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逐步培养、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质高、懂专长、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队伍,适应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强民间艺人的发掘、培训、管理、发展工作,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5、传承创新,繁荣文化。

一是大力开展渔俗文化活动。我县传统节庆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充分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劳动节、国庆节等纪念节日开展活动,使节俗文化活动成为乡镇民间文化的主流。二是大力开展民间艺术表演活动。要有计划地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各类表演传承活动。三是大力开展示范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农民文艺节目调演,民间技艺展示、举办妈祖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乡镇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四是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宣传、文化部门应多组织创作一些渔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节目,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活动,同时,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乡镇文化市场监管,净化和规范乡镇文化市场,坚定不移地用健康、先进文化占领渔村文化阵地。五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乡镇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渔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渔村市场。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农民接受健康先进的文化熏陶,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与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富裕长岛、魅力长岛、和谐长岛”贡献力量。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http://feisuxs/diaochabaogao/

第三篇:浅谈乡镇文化建设

1398字,1面

活跃乡镇文化阵地的有益探索

谢丽萍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应城市开发区黄滩镇坚持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多层次的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机制,强化服务“三农”意识,在加强阵地建设、活跃群众文化、培育特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增加投入,力推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开发区黄滩镇文体广电中心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按每户200元奖励,共奖励资金10多万元, 用于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有效的推动了全镇群众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开发区黄滩镇有28个村和1个居委会安装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到4600多用户,全镇大多数家庭都能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

二、巩固阵地,强化服务“三农”意识

1.加强乡镇文体广电中心图书室和各村图书室建设

通过报刊、图书借阅,让农民群众广泛地接受信息、开拓视野,改变和更新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活观念,增长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让农民生产有方、销售有路、致富有门。目前,开发区黄滩镇已经在16个村建立了图书室,送书籍、知识和信息到家门口;完成了12个村的图书室选址工作,书柜、期刊柜已配送到位。根据镇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同,设立3个科技图书流通点,每年都将镇图书室收藏的以及在市图书馆所借的农业科技图书送上门,方便周边群众借阅。

2.建立电子信息阅览室

投资15万元建立了电子信息阅览室,定期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指导,向他们传授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使用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工具,快速查找各种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种养结构。逐步指导农民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3.以信息和科技服务“三农”

坚持办好农业科技信息板报,编印农业技术信息资料,举办科技讲座,放映农村科教影片,开展定题定点跟踪、解答信息咨询等服务。每季度出一期当季农业生产的内容,面向全镇的农民免费发放,进行科普和农业生产宣传,提醒农民当季应当注重的病虫害及土壤墒情。每年都主动与市图书馆和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展科普知识和信息的宣传,发放

科普资料;请专家进行科技咨询服务,解答群众提出的科技难题;组织科教影片到各村组放映,每年放映24场,吸引数以千计的农民观看。

三、举办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原则,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一是举办了黄滩镇“庆五

四、迎新区”歌咏、摄影比赛,有8支队伍,240人参加了比赛,近3000多人观看了活动。二是举办了“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活动,观众达2230人。三是举办了“庆国庆”农民象棋比赛,参赛选手120人,吸引了300多人观看。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开展,让文体广电中心阵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当地文明建设的发展。

四、突出特色,弘扬民间文化传统

民间乡土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民间文化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如利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临江村村民自发举办了龙舟赛。龙舟比赛期间,乡村小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路两边彩旗飘扬、花球悬挂,竞舟河畔欢声笑语、人声鼎沸,龙舟上锣鼓阵阵、吼声回荡。龙舟竞赛如火如荼,吸引了周边村镇约1000多人观赛。这种特有的热闹场面,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异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津津乐道、流连忘返。活动还引起市摄影家协会的关注,20多名摄影协会会员前往现场进行了拍摄。

(作者系应城市开发区黄滩镇宣传委员)

责任编辑:曾晓娥

第四篇:乡镇调查报告

涡阳县义门镇调查报告

起始时间:202_年11月28 —202_年12月7

调查组成员: 张 诚

刘夫强 郑二艳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日 日

涡阳县义门镇调查报告

— 202_县、镇正职干部民意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亳州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同时也为了了解县镇正职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亳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了这次深入到基层的调研活动。按照亳州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民意调查方案,202_年11月28日至202_年12月7日,我们调查小组三人深入到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完成了对义门镇21个行政村,735名群众的走访调查。

在调研过程中,调查小组组长张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获得调查小组成员的一致通过,方案在严格保证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基础上,也兼顾了工作效率。我们调查小组各成员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走访时,坚持三人同行,镇村干部不陪同,步行入户,认真履行职责,齐心协力地完成了此次调查任务。调查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整理了走访群众得来的材料,筛选重要信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撰写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对此次调研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义门镇 基本评价 招商引资 新农村建设 城镇建设及文明创建 存在问题 环境卫生 意见和建议 合作医疗 村卫生室 民意调查的意见和建议

一 对义门镇的基本评价

(一)基本情况

义门镇,安徽省6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示范镇之一,位于涡阳县西北部,西邻谯城区城父镇,S307省道、涡河横穿该镇。该镇辖16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人口9万人,其中回民1.68万人,国土面积8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辖区内有工业聚集区和商业贸易区,其中桥南为4.6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桥北为2.3平方公里的商业区。同时该镇还具有资源优势,其一是久负盛名的苔干之乡,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其二因其毗邻药都亳州,也是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其三义门羊肉汤也是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对义门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招商引资

近几年,该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了大型项目的建设,使桥南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内现有“两个”省级龙头企业,“六个”市级龙头企业和“十六”个规模企业,被确定为涡阳县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得到市县两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其中,源和堂药业,恒发食品有限公司,霖福木业,苔干公司和福顺绿色食品厂等几家大企业,今年都扩大了规模,年产值均有大幅提高,202_年义门镇工业园区的总产值有望突破8亿元。

(三)新农村建设

义门镇的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市县的有关要求,稳步推进。全镇今年完成“村村通”工程36.8公里的修路指标,实现大多数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的目标。年内兴建5处村级篮球场,体育健身器材4处,新村室建设4处,并在民族村,刘营村,周营村,武举村,刘老村等5个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分别建立了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同时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发展养殖业,新增1000多家养殖户,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有力增进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结构也在进一步调整中。

(四)城镇建设及文明创建

在城镇建设方面,按照新农村示范镇的建设要求,完成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一是对老街滨河路进行改造;二是对集镇道路进行硬化,新修了新华路,三桥路及下水道;三是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购买花卉提高绿化率;四是在桥南开发区规划了占地200亩的新区,并配备了自来水厂。

在文明创建方面,一是成立集镇市容环境监察队,划分责任;二是资金投入,新增两辆垃圾车,200个垃圾桶,新建2处垃圾清理场。鉴于此,义门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二 存在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

1.新农合费用征收难度大,镇、村干部收取新农合任务较重,积极性不高。按照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农民参加新农合是自愿的,但就部分镇、村干部介绍,农民参加新农合必须要达到90%以上。鉴于此,县一级政府为了发动农民参加新农合,保证有足够比例的参合人数以达到新农合基金的平稳运行,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如果所包片参合率达不到标准,镇,村干部就要想办法自己解决,这一举措加重了镇村干部的心理负担,降低了他们开展新农合工作的积极性。

2.政府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使部分群众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联系较少,不了解“新农合”政策和缴纳新农合费用的时间;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病,白交钱给别人用;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抱着完任务的思想,导致“新农合”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还有部分群众对参加新农合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一旦生病住院,花销的费用难以报销的,岂不是缴了冤枉钱。

(二)城镇环境卫生问题

1.城镇街道路面卫生状况堪佳。由于天气干旱等原因,街道路面灰尘,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较多,影响了义门镇的环

境卫生状况。

2.街道内商家,小商贩占道经营情况较多,尤其在道路交叉处更为严重,这种状况不但影响了义门镇的道路交通,而且也影响了义门镇的整体环境。

三 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异地报销难度大。我们调查小组走访了义门镇21个行政村,在谈话过程中,每个行政村都有涉及新农合异地报销难度大,报销门槛高,医疗部门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不够配合的意见,部分群众深受其苦,强烈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解决新农合异地报销难度大的问题。

2.医务人员素质低,为了利益不惜牺牲病人的权益。部分群众反映,到医院看病,医生多开检查项目,给病人多开药,花费很多冤枉钱,往往病还治不好,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小病大治,是经常发生的。究其原因,医生解释说 “能报销”。

3.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到应保尽保。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由于长期出门在外,没有及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了大病就无处报销,致使部分家庭仍然因病致贫,就其原因,不了解新农合的政策。群众建议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力度。

(二)村级卫生室建设有待改进

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新农合的报销补贴。我们调查小组走访了义门镇21个行政村,50﹪以上的群众都极力反映这一情况,要求政府尽快兴建村卫生室,解决看病报销的问题。

(三)部分村路面有待改善

在走访据集镇较远的几个行政村,群众一致反映,希望镇政府加快 “村村通”工程的进度,尽快解决有村无路的困境,以方便村子经济发展,部分村民还反映必要时可以采取群众自筹资金的形式,加快道路建设。

(四)农业科技信息普及面亟待拓宽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在农业科技信息及科技知识方面,接触的较少,建议政府多搞农民科技培训,多举办科技讲座,让科技方面的专家面对面的指导群众搞农业种植,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化程度。

(五)环境卫生有待改善

义门镇是苔干之乡,每逢苔干收获之后,在加工过程中,全镇的环境卫生就显得每况愈下,群众建议要在苔干种植聚集区,加大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让全镇保持苔乡卫生整洁的面貌。

(六)村室建设步伐要加快

村办公室是党员干部开展活动,平时办公,举行会议的所在地。在走访过程中,部分村的党员干部要求上级组织部

门尽快解决村室问题,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四 对此次调研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一)人员配备方面要合理

调查小组人员数量可以按照调查组人员数量与乡镇的行政村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避免出现调查小组人员数量相等,但所调查乡镇的行政村数量悬殊过大的现象。

(二)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开展如此规模的调研活动,任务重,时间短,保证必要的经费,才能保证更高质量的调查效果。

此次调研活动,我调查小组三人,组长张诚,成员刘夫强,郑二艳,承诺如下:严格遵守了活动纪律,认真履行了职责,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市委组织部委托的202_年民意调查活动!

第五篇: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2_年在文广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以服务群众文化工作为目的,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积极配合我镇做好文化工作。现将我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自身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xx镇的这段期间,我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站长的工作,建立并完善好本站的工作档案,完成了大量的报表、文字资料。同时还配合我镇组建了2支精品群众文艺表演队,壮大了我镇的文化队伍

二、组织各项活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xx镇开展的活动有:2月10日开展“走基层,送温暖,老少同唱习总书记寄语”活动;“感恩奋进迎新”xx镇四举措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放安全宣传资料50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到10000余人;4月25日在合同村举办了生态枇杷采摘节,县农业局、旅游局和xx镇主要领导应邀参加开幕式。本次活动为期一个月,累计接待游客12000余人;5月30日在五里社区开展了“幼儿园欢庆六一阳光下成长”文艺汇演,此活动给儿童带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纪念7.1建党节走访五里敬老院活动;志愿者开展暑期少儿美术培训活动;开展留守儿童文艺汇演活动;教师节开展慰问中小学教师的活动;开展入户走访残疾儿童的活动;中秋节文体趣味活动;果树公培训班活动;参加“龙飞凤舞”广场舞大赛荣获二等奖。

三、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1、加强民间艺人管理,规范演出行为,净化文化市场。对农村婚丧嫁娶请的唢呐班子严格审查,防止色情演出,杜绝黄、赌、毒、封建迷信、邪教等腐朽思想对群众的侵蚀。

2、加强对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定期做好集市出租和销售音像制品商店的检查和清理,对网吧、游戏室等文娱场所加大监管力度。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以及公安部门的支持下,对全镇多个网吧进行了登记、造册,纳入正常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3、做好防火防患的安全工作文化娱乐场所是给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做好防火措施是确保人身安全的主要依据。一年来,多次检查辖区范围的娱乐点,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娱乐点进行停业整改,经验合格后方准营业。

四、做好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工作

认真开展了非遗文化遗产的宣传、挖掘、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及时建立档案资料,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收集挖掘当地非遗文化。加强《文物法》的宣传力度,也使广大群众的文物意识得到宣传和提高。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对202_年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着这许多不足。主要对文化工作认识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工作积极性不够强。在今后我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能力素质;注重在群文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上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政治,服务于更好的开展乡镇文化工作,服务百姓。202_年工作计划

镇文化办公室将围绕“文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占领宣传文化思想阵地,抓住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契机,积极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村(社区)文体活动、节日文体活动,现将计划如下:

一、认真开展202_年春节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隆重、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

二、强化节日期间的文化市场管理,确保节日期间农村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安全、有序。

三、对各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进行规范性管理与调整,达到全方面免费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四、组织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与交流,达到高品质文化工作。

五、将文化工作扶持放到第一线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3/243130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