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在全县乡镇企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在全县乡镇企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第一篇:在全县乡镇企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在全县乡镇企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九资河镇乡镇企业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突出招商抓改制,推进乡企再创业”。去年以来,我们九资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一主三化”发展要求,始终把乡镇企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保稳的关键举措来抓,不断加强企业改制,狠抓开放引进,掀起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高潮。200x年全镇共引进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项目资金达4000万元,改制、盘活老企业7家,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深挖资源,在“特”字上做文章

二、重拳出击,在“引”字上做文章

三、改革改制,在“活”字上做文章为了更好地推进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抓大放小”的总体要求,围绕民营化、股份化的思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保鲜、运输、服务,是乡镇企业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我们充分发挥药、果、林、桑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镇目前已发展个体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0多家,年产值400多万元。二是在乡镇企业改制上下功夫。我们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采取能租则租、宜卖则卖、能转则转、宜并则并的办法,加大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一批老企业。镇水厂是一家老企业,近年来由于包袱沉重,体制不优、资产负债率高,该厂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去年,我们采取公开拍卖的办法,对其大胆实行民营化改造,不仅盘活了该厂,还一举消化债务30多万元。镇河西畈电站几年来一直处于困境,去年我们向外界公开发包,被县电力兴源公司收购,并整体租赁承包了关坎、圣人堂、黄石河、喻岗、龙井河等五个小电站。使全镇小电站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三省山庄通过租赁经营,实现扭亏为盈,全年接待游客8000余人,创产值200多万元。此外,我们还通过拍卖、租赁、转让、改制等多种形式,盘活村办企业20家。三是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上下功夫。我们以创建“楚天杯”、“大别山杯”为契机。以建明星集镇为载体,发展黄石河、滥泥畈、河西畈、徐凤冲、麒麟畈、大地坳、圣仁堂、罗家畈八个个体私营经济小区,仅去年就新增餐饮、商贸、运输、修理、服务等第三产业150家,新增个体私营产值750万元。圣仁堂民俗村已建成农家旅馆45家,现已陆续装修接客。

四、整治环境,在“优”字上做文章

五、强化督办,在“实”字上做文章加快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关键在于落实,必须在建设和力度上狠下功夫。对此,我们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思想高度统一,精力高度集中,始终把乡镇企业作为全镇的中心大事来抓,做到协调不间断,督办不间断,结帐不间断。一是强化领导抓督办,我们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倾斜力量,舍得拿出精兵强将抓企业,镇党委成立了企业工作领导小组,除镇长下大力气抓企业外,镇党委专门分工一名副镇长和一名党委委员带领10多位干部专抓乡镇企业工作,遇到难题,镇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专管领导负责落实,其余干部认真协调,使乡镇企业工作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在全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二是建立机制抓激励。镇党委、镇政府专门制定了发展乡镇企业的奖励办法,每年年初三级干部会上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给予重奖。三是检查督办抓落实。我们对全镇乡镇企业实行分月调度,分季结帐,实行一月一研究,一季一检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结硬帐,不定期对各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证工作落实到位。总之,去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乡镇企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兄弟乡镇相比,我们也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将在以后的时间里更加努力的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feisuxs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九资河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下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已婚育龄妇女6290人。去年以来,我镇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推行合同化管理。到目前,全镇已出台《村民自治章程》34个,共签订《村民自治合同书》2200份,签字率达100。通过积极实行合同化管理,实现了计划生育由“官治

”向“民治”的转变,群众由受控对象变成了计划生育的主人,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全镇妇检率较往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节育率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了二十六个百分点,促使全镇计划生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重在认识,强化领导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对现行的计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那种以单一行政强制手段为主的计生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导致许多基层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计生工作太难搞了,软的不行,硬的不能,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现行的计生政策弱化了,对群众无约束了。针对种种思想认识,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从镇情民意出发,着眼于从源头抓起,以实行合同化管理为突破口,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村民自治管理合同上来,变不利为有利,变强制执行为自我约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计生服务理念,从而真正开创我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新局面。思想认识统一后,我们又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点干部、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小组,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此外,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制度,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将任务细分到每个干部身上,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各级一个声,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有力推动了我镇村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发动,营造声势

为了村民自治政策家喻户晓、妇女皆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宣传力度。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国家干部会、村干部会。首先在镇村干部身上统一思想,消除杂念,形成共识。同时开展全方位、立体宣传,先后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刷写宣传标语100多条,办固定宣传栏37块,基本做到村村有专栏、组组垸垸有标语,户户有资料。为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吃透政策,我们还举办由住点国家干部,村两委委员、计生协会成员等参加的业务骨干培训班,并将一些重大政策编印成册,分发到人,以利于指导工作。不仅如此,全镇还充分发挥村两委和计生协会的骨干作用,采取召开村民代表、群众代表会和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使农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真心拥护村民自治,自觉参与签订自治合同。

三、落实队伍,健全网络

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网络作保证,很难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我们把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健全自治网络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一是成立了由村党(总)支部书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村两委委员、计生管理员、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组成5-7人的村民自治领导小组;二是以“双创”活动为载体,加强计生协会建设转摘于wenmi.net,各村选配1名热心于计生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协会专职副会长,配强一支乐于奉献、群众信赖的协会小组(中心户)长,培养一批计生协会骨干会员,充分发挥协会队伍的带头作用;三是成立了计划生育评议监督小组,确定7-9名有思想觉悟、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各界人士为评议监督成员。组成了有党员、团员、妇女、老年协会、计生协会、计生管理员和育龄积极分子参与的计生管理服务网络,完善了联系户制度,初步形成了“村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当骨干,育龄小组当重任、育龄群众当主人”的村民自治管理新格局。

四、把握关键,突出重点

在推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合同起草制订,合同签订、合同结帐兑现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一是狠抓了合同章程的起草制订工作。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始终是我们搞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合同的可信度、认知度,我们组织干部进村串户,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反复征求群众有益的建议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指导各村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在充分权衡考虑权利和义务两者利益后,起草制定并通过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群众自愿参与为主、以群众集体智慧为主、以合法程序为主的“三为主”做法,得到群众一致拥护。

二是狠抓了合同签订工作。为了保证合

第三篇:×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合同管理结硕果 村民自治见实效

-九资河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2005年3月15日)

九资河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下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已婚育龄妇女6290人。去年以来,我镇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推行合同化管理。到目前,全镇已出台《村民自治章程》34个,共签订《村民自治合同书》2200份,签字率达100 %。通过积极实行合同化管理,实现了计划生育由“官治”向“民治”的转变,群众由受控对象变成了计划生育的主人,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全镇妇检率较往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节育率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了二十六个百分点,促使全镇计划生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重在认识,强化领导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对现行的计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那种以单一行政强制手段为主的计生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导致许多基层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计生工作太难搞了,软的不行,硬的不能,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现行的计生政策弱化了,对群众无约束了。针对种种思想认识,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从镇情民意出发,着眼于从源头抓起,以实行合同化管理为突破口,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村民自治管理合同上来,变不利为有利,变强制执行为自我约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计生服务理念,从而真正开创我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新局面。思想认识统一后,我们又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点干部、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小组,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此外,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制度,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将任务细分到每个干部身上,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各级一个声,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有力推动了我镇村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发动,营造声势

为了村民自治政策家喻户晓、妇女皆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宣传力度。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国家干部会、村干部会。首先在镇村干部身上统一思想,消除杂念,形成共识。同时开展全方位、立体宣传,先后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刷写宣传标语100多条,办固定宣传栏37块,基本做到村村有专栏、组组垸垸有标语,户户有资料。为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吃透政策,我们还举办由住点国家干部,村两委委员、计生协会成员等参加的业务骨干培训班,并将一些重大政策编印成册,分发到人,以利于指导工作。不仅如此,全镇还充分发挥村两委和计生协会的骨干作用,采取召开村民代表、群众代表会和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使农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真心拥护村民自治,自觉参与签订自治合同。

三、落实队伍,健全网络

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网络作保证,很难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我们把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健全自治网络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一是成立了由村党(总)支部书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村两委委员、计生管理员、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组成5-7人的村民自治领导小组;二是以“双创”活动为载体,加强计生协会建设 转摘于,各村选配1名热心于计生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协会专职副会长,配强一支乐于奉献、群众信赖的协会小组(中心户)长,培养一批计生协会骨干会员,充分发挥协会队伍的带头作用;三是成立了计划生育评议监督小组,确定7-9名有思想觉悟、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各界人士为评议监督成员。组成了有党员、团员、妇女、老年协会、计生协会、计生管理员和育龄积极分子参与的计生管理服务网络,完善了联系户制度,初步形成了“村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当骨干,育龄小组当重任、育龄群众当主人”的村民自治管理新格局。

四、把握关键,突出重点

在推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合同起草制订,合同签订、合同结帐兑现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一是狠抓了合同章程的起草制订工作。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始终是我们搞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合同的可信度、认知度,我们组织干部进村串户,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反复征求群众有益的建议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指导各村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在充分权衡考虑权利和义务两者利益后,起草制定并通过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群众自愿参与为主、以群众集体智慧为主、以合法程序为主的“三为主”做法,得到群众一致拥护。

二是狠抓了合同签订工作。为了保证合同有一个较高的签字率,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村两委、计生协会、育龄小组“三位一体”的网络组织作用,让计生协会唱主角,让计生协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使群众主动签订村民自治合同;另一方面及时向全镇所有外出务工的育龄对象统一发函,要求她们本人及时返乡签订合同,或电话委托其直属家属代签,待其返乡后再补签的办法,使全镇2200名已婚育龄妇女都签订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书,117名孕妇签订了孕情跟踪管理合同书,934名重点流出对象与村委会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并按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的规定向村委会交纳500元以上的担保金,全镇共收保证金198500元。全镇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合同管理阶段。

三是狠抓了合同结帐兑现。每个季度初,我们按照村民自治合同的规定,要求在家的育龄妇女及时到计生服务站进行妇检,对外出务工育龄对象致信发函,要求她们按时到所在地妇检,并及时寄回妇检证明。否则将依据《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书》的规定,收取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为了维护《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的严肃性,在今年春季合同结算兑现中,全镇共有53人受到了违约处理,共收取违约金15300元。通过合同管理,不仅使妇检、“四术”等计生工作步入了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道路,而且有效解决了外出对象管理难问题。

总之,我镇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再加力度,再上措施,推动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在全县旅游专题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扬山水资源优势建生态旅游山村

我们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地处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民小组,户,人。因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奠基筑“圣人堂”碑、出兵攻元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是一处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们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使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年,全村接待游客达万余人次。

参与性强、重游率高、消费较低等诸多优势。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三,圣人堂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苍翠峻秀的连绵山脉,又有水清浪急的山谷峡流;既有古朴的村庄、纯朴的的民俗,又有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始终给人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二、突出民俗求特色,打造优势旅游品牌

为了切实把圣仁堂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巧打特色牌,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玩峡谷漂流、赏大别山奇石、卖土特产品、看民俗风情表演”八大卖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做新、做精、做活、做透。我们通过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村相继建成青砖古瓦的农家别墅家,让游客住进农家气息浓厚的房屋。我们还尽量让游客到农家菜园、果园、花园、茶园与农民同劳作,把犁扶锄,进行采果、种菜、浇花、摘茶,过一把农家瘾,体验做农家活的乐趣。针对山区林深竹茂,水清浪急、田园隽秀的特点,开发森林探幽、峡谷漂流、田园漫步等游乐项目,让游客领略山村所独有的清新、幽静、空旷、惊险和神奇。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们着物手兴建了大别山奇石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各种奇石古玩以及剪纸,刺绣、年画等工艺品,显示当地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情趣。同时我们还瞄准旅游市场,搞好旅游商品开发,相继开发了竹制工艺,根雕盆景,中药保健,天然野菜等四大旅游系列商品,实现收入万元,创利税过百万。另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开发。目前全村农户从事旅游、餐馆、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有效地带动了集镇发展,激活了村级经济。

三、拓宽思路求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垸落建设

我们在创建圣仁堂旅游专业村过程中,按照“跳出旅游抓发展”的思路,把旅游业与创文明新村相结合,突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第五篇:在全县旅游专题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扬山水资源优势建生态旅游山村我们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地处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全村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69户,656人。因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奠基筑“圣人堂”碑、出兵攻元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是一处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近年

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们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使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村接待游客达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0万元,村民人平纯收入达2200元。旅游业蓬勃发展,使我们圣仁堂村由昔日贫困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大别山下一颗璀璨的明珠,并连续多年跻身全县经济实力十强村。回顾过去,我们突出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生态旅游专业村的道路上,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适应形势上认识,突出生态旅游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面对农村市场疲软,农产品价格下滑,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等新情况,我们审时度势,反复推敲论证,认为圣人堂村发展生态旅游是振兴山区经济,培植新兴财源的最佳选择,是符合村情的战略选择。第一,生态旅游顺应时代潮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产生了远离高楼林立、拥挤喧哗、空气污浊的城市到静谧、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重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乡村旅游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原始野趣浓、易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参与性强、重游率高、消费较低等诸多优势。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三,圣人堂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苍翠峻秀的连绵山脉,又有水清浪急的山谷峡流;既有古朴的村庄、纯朴的的民俗,又有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始终给人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二、突出民俗求特色,打造优势旅游品牌为了切实把圣仁堂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巧打特色牌,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玩峡谷漂流、赏大别山奇石、卖土特产品、看民俗风情表演”八大卖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做新、做精、做活、做透。我们通过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村相继建成青砖古瓦的农家别墅50家,让游客住进农家气息浓厚的房屋。我们还尽量让游客到农家菜园、果园、花园、茶园与农民同劳作,把犁扶锄,进行采果、种菜、浇花、摘茶,过一把农家瘾,体验做农家活的乐趣。针对山区林深竹茂,水清浪急、田园隽秀的特点,开发森林探幽、峡谷漂流、田园漫步等游乐项目,让游客领略山村所独有的清新、幽静、空旷、惊险和神奇。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们着物手兴建了大别山奇石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各种奇石古玩以及剪纸,刺绣、年画等工艺品,显示当地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情趣。同时我们还瞄准旅游市场,搞好旅游商品开发,相继开发了竹制工艺,根雕盆景,中药保健,天然野菜等四大旅游系列商品,实现收入1000万元,创利税过百万。另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开发。目前全村80农户从事旅游、餐馆、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有效地带动了集镇发展,激活了村级经济。

三、拓宽思路求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垸落建设我们在创建圣仁堂旅游专业村过程中,按照“跳出旅游抓发展”的思路,把旅游业与创文明新村相结合,突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大力实施“五改三建”,“五改”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即建好沼气池,农家房舍和致富庭园,在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中,我们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坚持以沼气池为龙头,在沼气池建设推动下,广大农户积极对水、厨、厕、圈等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二是倡导文明风尚,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十佳服务员”、“治安模范户”等多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一个人人争做文明居民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日供水8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使村民供水率达到99,改造电网和供电系统,新增程控电话50部,电话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对村内主干道路进行绿化,栽水杉、玉兰、垂柳等风景苗木1000多株,建花坛20个,达到“四季有叶、三季有花”,做到房屋建到哪里,路面硬化到哪里,路灯亮到哪里,花草栽到哪里。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垸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组通路网络化,农房特色化,田园绿色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青山绿水间,黛瓦白屋脊”已成为圣仁堂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3/240063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