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推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推荐



第一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推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推荐

《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是台湾畅销作家张德芬所著的一本现代修心书。书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工作的女主人公若菱,总在心中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她在一次雨夜叩开了山顶小屋的门,接待她的老人为她答疑解惑,也就此展开了探索内心世界的旅程。在书中一开始山顶小屋的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展开的,而且更偏重于解答第四个问题。老人用一张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智慧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女主人公就这样在这位智慧老者的指引下,一步步改善了内在的心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环境。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平和,就像破茧而出蝶,再次迎风飞舞。

书中一直在强调什么是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都没有很确定的答案;认清自我是一件艰难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它表达的意思所有的人、事、物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从小的教育,环境,经验等让我们接受了众多的应该和思想,于是我们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探讨着别人的不当,生活的不公,却从来不曾想过自己想法是否正确。在不知不觉地中成了“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书中说到:‘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

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说,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它们这样或那样的发生。书中老人说:“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呢?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心境决定人生,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充满正面的思想,在恰当的时候,学会陷入沉思,感受孤独;打开心怀,投入生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历,并把经历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智慧;对生命深沉的爱,对生活执着认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时间和理想,坚持信念,永远追求。

与一本好书相遇也是一种缘份,《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已读了两遍,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便是阅读的快乐。

第二篇:读书分享——《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书分享——《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是在那时想要知道“如何接纳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找到这本书的,那是我正处于负面情绪之中。我犹如抓住一支救命稻草,渴望得到帮助。

但是,得到的答案就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首先我想说说作者张德芬的个人经历。她25岁时,拥有名车豪宅,一个名人老公。她自己也是台大毕业的高材生,正在台视担任主播。可她自己却感觉不快乐,她认为是老公不好。于是十年之后场景一变,她在北京郊区别墅中,有一个新好男人,生有一男一女,可是她仍感觉不快乐。她想可能是她的工作不能发挥她的才华,她觉得要是有一个好工作就好了。几年后,她到了一个国际知名大公司工作,工作很牛逼了,但最后却以抑郁症收场。她仿佛看到天空中一个促狭的笑容在说:“你还想要什么?你要的我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有时候我们真的太过依赖外在的东西,想着:“如果那样那样的话,我肯定就快乐了。”可是却没有回到自身,寻求内在的力量。我的故事没有那么曲折,我只是觉得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一到分班以后,再从高中到大学,我的外部环境我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变得更好,更如意。但是,为什么我还是时常感觉不快乐?为什么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什么感觉生活还是老样子?我好像也从她那里明白了一点,问题应该是在自己身上。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这本书对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模式。潜意识就像是我们的人生自动化导航系统,我以为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可是事情却没那么简单。我们的潜意识往往控制着我们的生活模式,就像,如果你的外部环境再怎么变,你还是感觉经历同样的事,遇到同样的人,人际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同样的互动方式等等。没错,这就是你潜意识控制下的人生模式了。在这其中还有我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看法等有关,也可以理解为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东西。书中还有一个是关于胜肽的理论,就是如果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比如每天都感到生气、挫折等这些情绪或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便会组装一种化学物质——“胜肽”。生态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日积月累,我们体内细胞的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像上瘾一样。如果你长期没有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看到这些,我觉得这成立的话,我要怎么办呢?怎么解除我的人生模式?怎么转化我的胜肽呢?我想知道答案。

人生模式的形成可谓复杂,由先天性格、后天教育、人生经历、外在环境等等构成,形成我们表意识或是潜意识的各种信念。我们每天都在挑剔,挑剔家人、朋友、师长、衣服、生活、学习等等,可是你有没有挑剔过你脑海中的这些观念呢?我们总是对脑海中的声音太信任,它说什么就是什么(反正我就是这样)。我问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快乐,层层剥开,发现我的内心竟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你很糟糕,你不够好,没人会喜欢你,你不会得到别人的爱……”这些声音犹如背景音乐一样一直在我脑海中播放。运用一念之转的四个问句:这是真的吗?你能百分百肯定那是真的吗?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没有那个想法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我发现在脑海中的观念真是有些可笑,但是想要完全放下它们真的好难好难。

书中还有一个是“臣服”的功课。有时候人会烦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抗拒事实。向已经发生的事或是自己不可能改变的事臣服,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功课。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我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别人烦恼,他人的事再多想也无用,与其担心不如给他(她)祝福吧,与其担心别人的看法不如专心做好自己的事。然后,已发生的事情其实其本身是中立的客观的,关键就是我们对其的态度、看法。比如你被公司炒鱿鱼了,很烦恼。但是如果这事对于一个正想要辞职回去当全职太太的人来说可就是一件好事,她还可以多拿工资。第二就是向自己的情绪臣服,可以说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我越来越发现我已经是压抑、排斥自己情绪的老手了。一般情况下,遇到负面情绪我的态度就是逃避,我习惯与不去管它,不接纳它,藏在心底。于是我更多地感受到负面情绪的侵扰。好像从小时候起我的负面情绪就不接纳,我的观念是:我要积极向上,我表现好别人才会喜欢我、接纳我。我,我自己都不能完全接纳我自己,别人怎么接纳我自己?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的情绪也是一种能量,排斥它的话它反而会像跗骨之蛆一样缠着你,悲伤痛苦就哭个够,生气、愤怒就好好发泄(发泄的方式我就不说了)………总之,有负面情绪很正常,它们总是来来去去,不带批判地看着它,允许它的存在,接纳它。

书中还有什么真我、身体连接、阴影、身份认同、小我、心想事成的秘密等等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在此可以浅谈一下心想事成的秘密,也就是吸引力法则。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由能量组成,能量振动频率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便会相互吸引。如果你真心渴望某个东西,最好运用观想或是想象达到已经得到那个东西的状态,你们频率相近,全宇宙都会集中力量帮助你。吸引力法则在《秘密》中有精彩的描述,我之前也看过。但是就算我相信这个法则,但是那个全然信任能得到

那个事物的状态实在太难达到,我的理性会告诉我:“怎们可能肯定能得到?”又不是在网购,下单付款后只用等待便是。

看完此书一段时间了,生活还是那样,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长期的人生模式,想要有所变化真的很难,但是我还是会努力塑造我想要的生活。此书比较适合那种对现实不满的人,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模式很满意的话看着本书的用处倒不是很大,因为不出什么以外来触动内心的话固有的生活模式一般是不会变的。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结尾: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妳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妳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妳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妳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妳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妳量身打造的礼物。

第三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分享会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曾经我像一团团空气似的,觉得很空虚;曾经我像一只蜷缩在角落的刺猬,卑微小心,带着防备。后来朋友推荐看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才好像有了点方向。本书由张德芬所著,曾经掀起一场身心灵成长的风暴,可以说,它治疗了我,并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很高兴做了一场心灵之旅,不虚此行。

许多伙伴也都常常提到这本书,似乎这本书是大家开始关注生命的入门书。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我忍不住频频落泪。不仅仅在于对主人公遭遇的同情和引起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改变的原动力和方向。第二次再读这本书,我的心中却多了很多疑问和困惑:

“为什么我不快乐?”

“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改变的时候总是感觉到阻碍重重?障碍到底来自别人还是内在的自己?”

“我觉得自己在努力改变,但是为什么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 ” “我真的能跟真实的自己和谐共处吗?” ……

第三次、第四次.......再次再次的阅读......这本书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一次一次地阅读,又在一次一次的阅读中审视自己,在审视中,我觉得重新爱上了自己......这本书,有的人觉得太“肤浅”; 有的人觉得太“高深”。其实,肤浅也好,高深也罢,能看懂,会使用,就是一种修行和造化。

这个愉快的早晨,我们一起来静静心,读读书,一起来分享关于彼此的故事,一起来重新认识生命里的“改变”。

本书的教导就是寻找真我,而真我的本质就是爱、喜悦、和平,这些本来存在我们内心的才会像光明一样带进来,驱散恐惧、焦虑、绝望、痛苦等等,还我们本来该有的面目。如果迷茫或者长久不能开心的人,我希望你能亲自去翻开这本书,一切从自己始。

能量说:我们每一个思想都带有一定的能量,偏偏我们的习惯就是胡思乱想。我们的思想、情感都带着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

率相近的人、事、物。好的能量和负面能量一样,都有很大的传播和影响力,要有意识的传播好的能量。(虽然小时候就从《圣斗士星矢》中学会了一句经典台词:我的小宇宙爆发了。可现在才知道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也是现在人说的气场。如果现在我们的能量被我们负面情绪和情感带动的话,传播出去和吸引进来的也会是负面的东西,结果陷入自己的漩涡。生活中我们总会试着夺取别人的能量,以获得关注、认可、喜欢,或证明自己是对的,需要什么能量,就爆发自己的小宇宙,以正面的能量传播出去,就会吸引你想要的能量了。就像在教学中,学生做了让老师非常生气的事时,你真想把他叫过来狠狠批评,此时,我就有意识地不要跟进此事,开始控制节奏,首先释放轻松高兴的正面能量去影响它,控制说话的语气和心情,以能量场的变化来控制事情的发展,最终被引导化解。这个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现在我已经可以初步克制自己了,只是克制完要想一下才能放下,其实看到本相我就该放下了,这是我应该继续的下一个修炼:臣服。

臣服说:第一个层面的臣服就是接受事实,第二个层面的臣服是臣服于你因事件衍生出的情绪,不要与之抗争。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我们需要一种有觉知的受苦,全然地去接受它,用不评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臣服于当下,不浪费力气去抗争,才能把能量充分关注在眼前事物上,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请相信,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书中还有很多其它的教导,都非常有帮助,以上2个是让我最有感触的,我引用书中的话对自己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关注内心、关注本质,真正的医治自己,需要打开心门才能照见阳光的,如果你拒绝,上帝的爱也无法医治你。

第四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这是一本心灵读本类的书籍,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的,比一般的心灵读本容易读些,是台湾前主播张德芬的作品。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下载到手机里的,一直没看,前两天我抽空在两三天之内把它读完了,这似乎有些急功近利了,这类书籍还是需要慢慢品读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思考,并按照其思路去想、去做,很认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几乎是全部)。我还是比较喜欢有关心理类的书籍的,读了它觉得很喜欢,并推荐给了几个朋友。但是在按照其中的理论说法做了一两天之后,我恍然大悟,对这本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第一,书中的大部分理论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话,只不过是通过她的文笔写出来了,就把它当成一种新鲜的观点了。这就好像我们平时吃的土豆,我们习以为常,当它突然以薯条的形态出现在肯德基、德克士等西式快餐店的时候,我们就忘却了我们平时见到的土豆。例如,第05章,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扮演。它里面讲到若凌每次去婆婆家吃饭都是一种煎熬,在接受老人的课程后,积极应对此事,即使是演戏,也要演的好一点,她也因此获得了婆婆与往日不同的关心的态度。这就像我们平时说的积极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同样的是要面对,为何不乐观一些,这样乐观面对让自己的心情也会好一些。还有第23章,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它是将若凌在朋友和丈夫欺骗背叛后很伤心,而老人让她对此臣服。这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当我们无力改变时,我们只有选择认清现实,从而更好地面对。第08章,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什么人找什么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第10章 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们所处的境遇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无论好与坏。这点也与萨特的选择哲学的观点有相似的地方。还有其他的一些例子,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第二,书中带有一点唯心主义色彩。例如,第26章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被写过多次的话语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任何人的个人成长与境遇都与自己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看似是我们在进行自主选择,实际上是我们的从小生长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性格,从而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第31章 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它里面提到感恩,我们先感恩然后老天就会不得不给我们所感恩的东西,书中称它为赖皮法。还有就是祈祷,你祈祷了,事物就会向着你祈祷的方向发展。这很明显的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不过心灵读本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吧,它可以麻痹一个人的思想,相信这些唯心主义的东西,只要它的作用是积极的,这也就无可厚非了。

第三,虽说这本书有点唯心主义和新瓶装旧酒的意味,但书中的许多内容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与效仿的。例如书中提倡的饮食与健康,认识本真的自己,关注我们的身体、内心与潜意识,向情绪臣服,检视自己的思想,觉察自己的身份认同等等。毕竟,它的内容还是好的,教会我们如何关注自己的内心,认识在层层身份认同及障碍下真实的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认清自我,找回迷失的自己,确定前进的方向,一往无前。另外,书中也提到了其他的基本书,有兴趣的话可以一并阅读,反正多读读书也是好的。That’s all.Thank you!

第五篇:读书心得——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书心得:

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

黄鹏1043091011

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内心绝望的人。

故事的主人公黄友出生贫困,3岁失去了左臂,不到15岁就经受着爷爷饿死、奶奶上吊自杀,辍学、背井离乡捡垃圾。他20岁时第三次创业终于成功,发明了自己的专利产品,34岁时开始全国巡回感恩励志演讲。他有一个不幸而悲惨的童年,经历了无数次别人无法想象的重大失败,但他却从不向困境和命运屈服,从不被击倒,丝毫不放弃,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把苦难变成了财富,屹立在世人的面前。他向我们阐述了世上无事不可为,有志者,事竟成。成功固然是美好的,但失败并不是人生真正的绝望,因为绝望中往往隐藏着一线希望,人生真正的绝望在于放弃。前方是绝路,希望就在拐角,只要坚持和用心,总能够绝处逢生。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一个人可能被失败暂时击倒,但失败并不能主宰一个人的一生。失败给人痛苦的同时,也为成功指明了方向。面对失败和绝望,只有能够及时找到希望,方能实现人生的辉煌。苦难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样,苦难有时也是一堆你无法逾越的灾难。当你战胜了它,它就是你人生的宝贵财富;而当你被它无情地击倒了,无力再爬起来了,向它低下了你高昂的头颅,你就是个懦夫、是个失败者,苦难也就变成了灾难,人们也不会为你的遭遇撒下一滴同情而廉价的泪水。

大抵世界上的失败者各有各的不幸,而成功者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成功需要知识,但绝不是知识的堆砌和杂糅;成功需要经验,但也绝不是经验的翻版和复制。面对艰辛且多磨难的世事,面对崎岖坎坷的人生,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不满和那样的抱怨,似乎这样的不公与挫折、那样的困难与失败只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似乎命运从来不会偏爱自己,似乎自己从来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成功者没有抱怨,更没有停滞不前,在重重的压力和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选择了坚强,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永不服输,再一次爬起来,孤独地前行。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迷失方向,人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也会过得很茫然,渐渐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是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人生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是理想,同时也是约束。有约束,才会发展,才能超越,才会成功。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杰出之士和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目标。

每一个成功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坚持和专注。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始终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够到达金字塔的顶端,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去;另一种就是蜗牛,不断地掉下来再继续爬上去,一步又一步地爬到塔顶。水滴石穿,贵在坚持。不积跬步,无与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与成江海。成功者就是那一只只蜗牛,即使遭受失败的打击,仍能坚持不懈地向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有为梦想奋斗的勇气和行动。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漫步于平旦舒适的平原,这是不可能的。要为梦想而奋斗,必须放弃安逸,必须具备投入的决心,一定要付诸行动。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毫不放弃。

什么叫做成功者?成功者只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跌倒了1000次以后,第1001次继续爬起来。而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失败与成功、平庸与辉煌、卑微与伟大之间,从来就没有横亘过巍峨的高山、滔滔的江河,有时仅仅只是相隔一步之遥。99℃的温水再加热1℃就是开水,温水和开水的差别仅仅就在于这微不足道的1℃。然而这一步之遥与一度之差又总是艰难和智慧的一跃,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3/231533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