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听书法家林乐伦先生讲座有感

听书法家林乐伦先生讲座有感



第一篇:听书法家林乐伦先生讲座有感

听书法家林乐伦先生讲座有感

下午区教育局工会李竹华主席组织了全区教师书法爱好者的专题书法讲座。给我们讲座的嘉宾是衡阳市书法协会主席林乐伦,下午4点多,林主席匆匆从衡南县的信访答复现场赶到讲座现场,虽然大家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可是同时还身为市人事局副局长的林主席能从百忙中之中赶到事先约定好的现场,可见他的诚信与责任!讲座开始,首先是李竹华主席给我们简单介绍林乐伦和他的书法作品,大家对书法专家的到来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就是林乐伦主席给我们进行书法欣赏的专题讲座。林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屏幕上,形象生动,让我这个书法爱好者真是受益匪浅,懂得了书法欣赏方面的专业知识。怎样欣赏书法?林老师讲道:首先要知道“写字与书法的区别”,对于写字与书法的区别,林老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写字比作广播体操,一招一式,一笔一划要规范统一,那么书法就应该像舞蹈,应该是有如舞蹈般的动态美和个性美的。接着林老师讲到什么是书法,书法的基本特征,书法欣赏的关键词,书法欣赏的态度等等。林老师从古代书法名家颜真卿的笔法讲到王羲之的兰亭序,从衡阳书法专家欧伯达讲到衡阳百姓对书法作品的赏评和态度与现象,让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的认识与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真是一次长了见识的学习,同时也让我们从林老师和李竹华主席两位书法专家的书法欣赏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他们字如其人,谦虚、包容、豁达的君子风范。

第二篇:百善孝为先——吕明晰先生讲座有感

百善孝为先

——吕明晰先生讲座有感

前几天,在学校里,听说山东卫视的《天下父母》栏目总导演吕明晰先生要来学校做讲座,因为我一直很喜欢这个节目,作为一个山东考生,我在家里的时候经常会看这个节目,总是会被节目里的一些人、一些事所感动。

在讲座的开始,主持人先为我们放映了一段《天下父母》之前做过的一期节目,是《大导演和老妈妈》,讲我国著名导演翟俊杰与他的老妈妈的故事,在场的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电影圈内,翟俊杰是出名的孝子。常年在外拍片,翟俊杰经常不能与母亲在一块,为了不让84岁高龄的老母亲孤单,他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条件许可,他一定把母亲自费接到摄制组,晚上跟他睡在一起。

翟俊杰现在仍珍藏着母亲当年纳的一双千层底布鞋,这是妈妈25年前一针一线亲手做的。当年翟俊杰17岁离家参军,妈妈给他做好鞋带到部队里来。一次行军过沼泽地,鞋陷到了沼泽里,翟俊杰捞了两个多小时才捞出来,最后他把鞋刷干净,一直没丢。翟母常以儿子为豪,她老爱用河南话说:“他是孝子,有种。”

翟导已六十多岁了, 仍坚持为八十岁的老母洗脚、修脚,而且将这样的传统传给了儿子,最令人感动的是他拿出了保存近三十年的老伴的哺乳时期的乳汁,共三小瓶,观众们看到当年白色的乳汁已变成血样的暗红色,翟导说:“我有时候会想,母亲的奶,真的是由血水变成的吗?”他说,当孩子结婚的时候这是最好的礼物!

想起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看到过这样的一期节目,是关于演员丁嘉丽的。

影视明星丁嘉丽是养父母抚育长大的,她不仅自己深爱着养父母,而且还处处给孩子做榜样。吃饭时,她要孩子先给长辈布菜。一家人围在桌旁吃饭,她教育儿子,把第一筷子菜送给姥姥、姥爷;好吃的,先尽着老人吃。

有一次,丁嘉丽发现年迈的父亲正在给儿子洗袜子,马上严厉地教育了儿子。后来,她的儿子不但坚持自己洗袜子、洗衣服,还学会了有条有理地安排各种事情。丁嘉丽提醒天下父母:“宠爱是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严教之子才懂恩义。”

还有一期节目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带着母亲到祖国各地旅游的节目。

黑龙江兰西县农机局职工王凯、王锐兄弟俩,祖籍山东。2007年,他们退休后第一件事就是带母亲出游,因为母亲晕车,他们就制作了一辆能在里面吃饭睡觉的人力房车,命名为“感恩号”。他们带着八旬老母从黑龙江出发,历经14个省市。一路上,哥俩走坏了十五六双胶鞋,车胎换了十多条。人瘦了,双脚磨出了血泡,即使刮风下雨也没有停止脚步。他们在一块红布上,盖满了500多个途经城镇的邮戳。后来,人力车来到了北京长安街,儿子背着老母亲登上了天安门。至情至孝的事迹感天动地。

哥哥前拉,弟弟后推,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用板车拉着八旬老母,从黑龙江走到香港,跋涉数万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孝心。

闵子骞单衣奉亲?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还是子路百里负米?历史相隔久远,时代已然变迁,如何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基因,流畅而不生涩地浇铸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行孝是天下所有做子女的应该做的,行孝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多陪陪父母,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的确,我们对父母的孝不用轰轰烈烈,我们也许只要多陪陪他们,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就会十分幸福。正如翟导演所说:“对母亲的爱细化了之后更亲切”。

穆圣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作为儿女,我们一定要抓紧!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好好孝敬父母,别等父母走了,才留下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所以,趁着我们还能行孝之时,为我们的父母做些什么吧!

第三篇:听吴耀东先生讲座有感

做人

——听吴耀东先生讲座有感

前来讲座的吴耀东先生瘦高白净,我以为是单纯的学问家,后来听过主持人的简介才知道他竟然也是武汉市广大彩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是现今著名的企业家,同时自修了武汉大学 MBA、清华大学总裁班、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班、北大哲学系国学班、史学班等。社会经验丰富,博览群书对国学研究很有心得。听了他对自己的创业经历的详细介绍后,我不禁心中更加钦佩。从讲座中我总结出几个人生在世做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百善孝为先。这是吴耀东先生的经历中,首先打动我的话,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导过他,一定要上大学,只有上了大学才会有好的前程,好的将来。在美好的未来和父亲的病情面前,他却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毅然决然的选择照顾父亲,拿钱先医治父亲的病。这个决定让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很多因为知识贫乏而吃的苦头和艰辛,但他从不后悔。也许上了大学他的人生路会平坦很多,但他的父亲却可能已经等不了那么久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走向了亲人,而不是自己的前程。父母带给我们生命,供我们吃穿上学,却同时也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决不能一味索取不懂珍惜,我一向认为我们在依靠着父母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在有我们支撑着,所以当父亲看似玩笑的口气对我说出‘就在省内读大学吧,想去看你的时候随时可以去,多好。’那一刻,我便下定决心,留在湖北读大学,不为自己,只为了填补家人们心中的不安与不舍。

能吃苦。吴先生白手起家,模板厂建立之初,公司上上下下只有几个人,他既当工人又当推销员,炎炎夏日,还要骑着自行车在武汉三镇推销钢模板,可以说武汉只要有房子有人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每次敲开一扇门,面对着别人冷冰冰的面孔和冷嘲热讽,吴先生总是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出来受这样的苦难,受这样的委屈。在经受磨难和困惑的时候,他会时常想起孟子的那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从中得到很大的鼓舞。在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后,他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公司钢模板业务逐步取得了进展,他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事业开始渐渐顺利平稳。人生在世,又能有机会拼搏,我虽是个女孩子,却也不应该总是知难而退怕苦怕累,没有付出没有汗水又怎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懂感恩。吴先生事业发展稳定后,作为从社会中获得收益的企业家,他马上便做出了回报社会的举动,他的公司从 2005 年开始每年为社会安置 50 名残疾人就业。2008 年四川地震举国同悲,他安排公司迅速组织捐款捐物。成立临时指挥部主动承担起汉源灾区活动板房的生产援建任务,放弃手中的一切业务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在紧急的关头吴先生亲

自来到灾区前线一个多月,组织本公司员工,投入到现场的援建施工工作。住在到处开裂的宾馆里,当记者问有何感想时,我说‘不管会怎样我觉得我做的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得到了、成功了、收获了要懂得感恩,懂得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不容易做到,但自满和虚荣似乎并没有出现在吴先生身上,他仍是那么谦逊谦和,平易近人的为当今的大学生们指点迷津,以自己为例为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

从讲座中我收获很多,以上我心中本就存在的做人的关键素质则更加坚定了,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聆听吴耀东先生的讲座,接受他人生的教导。

第四篇:学习王全乐教授讲座有感

前几天有幸听了保定学院 王全乐教授《赢在观念---谈班级管理观念的转变》的讲座,王教授通过“一个班主任三次班会”的生动事例,阐明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了观念决定态度,观念决定行为,观念决定成败。他声情并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他的讲授,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我懂得了为什么“变被动为主动”、“变师爱生为生爱师”、“变人治为法治”、“变不许为许”、“变我认为为你认为”、“变要他做为他要做”等,以及在工作中如何操作。这些观点、理念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我愿在以后的班级教学管理中多学习、多运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让我的学生潜在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五篇:读“法家教育思想”有感

读“法家教育思想”有感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兼并,六国纷争,社会动荡,而秦能灭六国,一统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法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因重视法律、提倡法治而闻名诸子。学习法家相关的教育思想,再比较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不禁让人感触良多。

一、教育的基础:人趋利避害的本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法家看来,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开展,是因为人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读书人十年寒窗而为功名利禄,农民于田间辛苦劳作而为生存,商人日夜经营而为谋利,船夫渡人求利,渔翁打渔求利,甚至父母抚养子女也是利益促使,希望老来可以有人依靠。所以说趋利是每个人的本性,人们往往从利益出发考虑事情,而正是由于人们有这样一个本性,统治者才能以利为饵引导人们劳作、农耕、遵从社会法规。

其实人的确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而且从未变过,虽不认同荀子认为的那样“性本恶”,但每个人的确都有私心,有着不同的欲望,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认的。如今的社会,欲望、私心满满地漂浮于街道、楼宇间,人们无时无刻不把欲望捧在手心,三聚氰胺、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无不在诉说着人们的趋利心。欲望并不恐怖,恐怖的是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违背道德,为了利益而弃自己的良心于阴暗的角落,这样的事件总让人为社会的现状而感到悲哀,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法律,应该限定人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让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章,在法律与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趋利避害”。

二、法制教育的作用:定纷止争。

“定纷止争”是法家法制教育的一大作用。打个简单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就是说,一个兔子在集市上跑,很多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都不看。不是人们不想要兔子,而是兔子的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否则就是违背了法律,将受到法律的处罚。

在古代,人们往往开着家门外出,从不担心会有人进入拿走自己的东西。那是因为淳朴的乡众与风气,人们邻里和睦友爱,互亲互爱。而在法家主导思想的时代,人们也安于自己的所有物,不争他人之物。虽然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严厉的法律,害怕因此而受到惩罚,但的确阻止了类似事件的发生。而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法律一步一步地走向民主,走向健全,却仍然制止不了偷窃、抢劫事件的发生。防盗窗、防盗门、电子锁„„似乎任何措施都阻止不了窃贼。停在楼下的自行车在几分钟内不翼而飞,家门被撬财物尽失,从小抢小偷到抢珠宝、银行、杀人劫财,法律似乎并不能让窃贼停下脚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无权享有,却仍有那么多的人总是窥探着他人之物,想着如何不劳而获。所以国家需要加强法律的权威性,让不法分子望而生畏。

三、法制教育的内容特点:法自君出。

在法家主导的时代,君权是权利的核心,法家在法律上规定了君主的地位与权力。君权至高无上,独掌立法权,天下之事事无大小都由君主裁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君主并不在法律制约的范围内。法律出自君主,是君主巩固统治的工具,而君主则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说,法家的法治是“以法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即按照君主的思想治国,君主就是国家的法律。

而现代的法律则坚持依法治国,以民主为基础,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公平的、平等的,有平等的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平等地接受因违法而受到的法律制裁。社会在发展,法律体制也在不断完善,法律越来越体现民主与公平。

然而,理论似乎总是与现实有着一定的差距。法律民主与公平的背后,总是有人想要拥有特权。“我爸是李刚”事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李启铭在校区内撞到两名女生后,车都没停继续接女友,完全不顾她们的生死。一句“我爸是李刚”让众人顿悟,有个公安分局副局长的老爸撑腰,闯了祸也有人处理。这样的思想在中国似乎很常见,民不与官斗,也斗不起,有权有势便可解决一切,虽然有违法律,但这样的思想却是实实在在刻在人们脑中的“真理”。官二代、富二代,闯了祸,把钱甩,闷声把钱捡,苦往心里咽;时代在改变,我们有网络,犯了错,大家讨,公平正义自在人心。

四、法制教育的特点:重法轻德。

在法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德生于刑”,德制教育永远处于法制教育下。在法家看来,重刑是力量的源泉,是禁止犯罪的根本。只有“以刑去刑”,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因畏惧刑罚而不去触犯法律。这样的法律规定也是建立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上的,违法或许能得到一些利益,但却必须接受更为残酷的惩罚,简单的加以比较,人民便不会冒险触犯法律,而统治者的统治也得到了维护与巩固。

法律惩罚的除了犯罪行为,还包括了想犯罪的思想,即“刑用于将过”。在人们将要犯罪而尚未构成犯罪时,就处以刑罚。这样的处置似乎不太合理,甚至有些荒谬,思想只是一种意识,并不是现实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并没有危害到他人或集体利益,不应该限制人们的思想与言论自由。

此外,法律还提出了新的法制教育主张——“明法令”。法令是针对人民设立的,需要人们去遵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法律条文简单易懂,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只有当人们都了解了法律,才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观察当今的社会,不法行为比比皆是,或许是因为他们缺乏法律知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或许他们是明知故犯。说明我们法律的震慑力还不够,不能很好地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法律是人民的法律,不应该只有类似律师等以法为职业的人才熟知;法律应是面向大众的,面向社会的,需要人们了解自己行为的范围,越界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家以法律规定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似乎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指引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涉及不到的生活角落调节人们的行为。法制教育固然重要,但必要的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缺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

五、法制教育的目的:强国弱民。

在法家看来,国富与民富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不可兼得。国家如果想要富强,就必须让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如此,人民才能接受国家的赏罚,积极耕种,以促进国家的富强。而事实上,国富与民富是并不矛盾的。国是一个大家,民是国中的小家,小家富裕了,则大家即国也就富裕了。如果人们长久生活在贫苦之中,被趋辛勤耕种却永无光明的一天,人民早晚会有不满而奋起反抗,那么国家的衰亡将不可避免。

虽然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着很严重的贫富差距,但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虽然很多地方离小康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已经成功了第一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人民富裕了,社会才会稳定和谐;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团结一致;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兴盛。民离不开国,国更离不开民。

法家统治思想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法家的思想却留在了我们的教科书上,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不单单因为它辅助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且对当今社会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思想虽然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已毫无用处。环顾四周,当今的教育、法制仍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让我们以史为鉴,认真地学习、研究,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