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知善不行善之沿路乞讨

知善不行善之沿路乞讨



第一篇:知善不行善之沿路乞讨

知善不行善之沿路乞讨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古往今来,乞讨者,尤其沿路乞讨者,早已司空见惯。然而,为何在如今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福利制度后,这种问题还是屡禁不止,我认为,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乞讨,是一个特别影响市容的问题,更有甚者,占据交通要道沿路乞讨,时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对国家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今天笔者特意去李村步行街调查了一番,只见从维客广场到北方国贸的那一条500米不到的路上,竟然有6对沿街乞讨的跪地者,他们大多经过正规训练,这6组沿街乞讨者,有三组旁边设置了音响,放着“感恩的心”、“相亲相爱一家人”之类的音乐,还有两组是分别是一对母子和父女,母亲(父亲)盖着厚棉被躺地上,儿子(女儿)跪着对着行人哭泣伸手,名曰:“母亲(父亲)患重病,希望好心人帮忙筹集救命钱”。还有一个是左腿有残疾的中年男子,带着护腕、护膝,趴在地上,一步步的往人群中的每个人爬去,手里拿着几块钱,走到每个行人的身边,晃晃自己手里的钱,用无比“坦诚悲哀”的眼神看着行人,嘴上在说“行行好吧,我吃了上顿没下顿,救救我,救救我这个可怜人。”

据观察,大多数行人对此现象,采取的是不理睬对策,有一部分人会扒拉出几块零钱塞给他们,有一小部分不差钱的同志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十几块,很少有给50元,100元的,而据笔者一下午的蹲点调查发现,每当这些乞讨者讨到5元以上大票,寄回立马塞到口袋里,手中继续握着之前的几张一块的,一毛的钱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初中的时候,思想道德课本上告诉我们要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肉长的,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可怜的人心里都会不舒服,都想上前帮一把,然而是什么让我们越来越不敢轻易伸出援助之手,是什么让我们望而却步?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二篇:行善是真善论据

行善是真善

论据

再举个例子,印度洋海啸。。

李嘉诚大家都不陌生吧?就他一人捐献了七十多亿元巨款去赈灾。

如果他只是心善,那么70多亿元巨款哪里来?难民们的生命如何挽救?

一个人心善,能善到何种地步?最低最低的底线,是不会影响自己的生存。一个连自身生活都无法保证的人,心善?!真善?!这人什么都没做啊!没有能力,没有付出,还有什么资格来谈论自己善不善?!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心善只能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我陶醉。

被如此歌颂的“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造福世界,是为了保护世界,难道不是么?!行善不正是满足了这个目的?!那么,行善非真善,那还有什么是真正的“善”?

.记住在自由辩论中用“主观违心主义”反驳----

2.如果善心是真善,那只要你有了善心就有了真善??!

请问这世界上又有几人许会连善心都没有??那人人都真善了???

连最大恶极的人都有善心(良心未泯),在加上“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那真善得来可真是全部费功夫啊!!

然而,虽有善心的我们,有几个人敢问心无愧的说,我做到了真善!??

那为何我们的社会还如此迫切的呼唤和追求真善??难道吃饱了撑着了??

3.社会倡导真善和今天我们在这里辩论这个话题,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去做真善,做到真善!因为真善是能为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而善行才能做到!!(注:这点及其重要,自由辩论中要让正方围绕我们的话题讨论,而这正是,我们的话题之一)

4.正方:善行不是真善,比如猫哭耗子!

反:对方辩友居然认为这是善行,那小猫咪怀着一颗好恐怖的善心啊(辩论中要调侃)才做出了这种对方认为的“善行”啊!

5.正方:真有了善心,自然有了善行!

反方:何来因关系!有善心未必有善行!

6.正方:那些大贪官企业家,大名星也捐钱,但其中好多人是为了换回一个好名声,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一时帮助了人,但从长远看,是为了拉大贫富悬殊,必然对社会不利!

反方:可从多角度反驳 : A 请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伪善行”呢?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不纯粹有杂念的善心啊!请问对方辩友这种善心是真善吗?(追击,对方可能会转移话题,但好不容易正跳到我方全套,追问,千万别松手)

B 请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伪善行背后有一颗伪善心在支配啊!请问对方辩友还如何口口声声说“善心是真善”? 正:既然是“伪善心”,那就不是善心嘛,当然不是真善咯。因为善心才是真善嘛!反方:正如对方辩友所

言,“善心是善行的前提”,现在正方辩友主动告诉我们那背后不是善心,那他又怎么做出了善行?那他们的行为又怎么会是善行!!请对方辩友不要无情的扩大我方善行的范畴啊!!(以正方“善心是善行的前提”理论反击)

C请对方辩友注意,善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对方辩友说“换一个好名声”“拉大贫富悬殊”!这分明是结果嘛,怎么也归到了善行中呢?正如善行未必产生善果嘛!!(反方要提前说明:善行不是善果!!因为反方为了支持己方观点,当然举正面的善行,于是产生正面的结果!但却被正方总结抓住:反方混淆了善行和善果!!的罪名)

7.注:1。反方抓住一点,善行背后必有善心!!只要正方一举那些伪善行,那些另有意图的善行,就直接打善行背后那颗“心”!!我们不通过他的善行。怎么会晓得他的善心有问题??他的善心如此阴险?所以,我认为善行是真善!(利用善行和善心间的关系,就能借正方力还击,借力打力!)2。伪善行背后是一颗不纯粹的善心!!如果正方说这根本就不是善心,那么请问大家在“非善心”支配下做出的“非善行”,难道属于善行???

8.正:我给一个小孩100元钱,请问这是善行吗?

反:那我倒想问问这种行为背后是一颗善心吗?

正:请正面回答!

反:如果你是心怀一颗善心做这个行为,那就是善行!如果你不是怀着善心,那你做出来的这种行为,有怎能会是善行呢~~~~~~~~???(利用善行和善心之间的关系)

9.正:善心比善行更根本!(并举出了灯钨丝的例子)

反:提醒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不是辩论善心与善行的关系,而是探讨哪个才是真善,你们已经跑题了,请赶快跑回来!!(正方会从根本性、本质上论证,一但他们把这种理论提出来,就要浇灭,切记!!不能给他们立脚的机会!!)

18.9.正:我为一个病人心里默默祈祷!

反:如果医生也向你一样只会为病人在心中默默祈祷,那病人不绝望才怪呢!!

10.正:当善心不复存在,我们的善行也许就是为了遮挡人性丑恶的羊皮罢了!!

反:请问,善心都不复存在了,他的行为是善行吗?他还能做出善行吗?(正方好有想象力)

11,反:善不是靠做出来的,难道是靠想出来的吗?

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嘛!做一两件善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辈子的善事,试问没有善心作基础,怎么可能做到!

反:一个人一辈子都有善心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有善行!!

可现实是:无数人有善心作基础,而且做了一辈子基础,但力所能及的善行少得可怜!请问这

个基础意义何在?这难道这就是真善???

12。正:善行是真善,那么所有的善行都是真善吗? 反:对方辩友问“所有的”,也就是认同了绝大多数善行是真善!!只是对少部份善行存在疑问!

那我就来回答你,就善行本身而言,所有的善行,都是真善!!

13。反:光有善心无用,善行有用!!

正:有用不等于真善!桌子椅子黑板有用,但是真善吗?

反:如果善心有用,对方辩友就是在批判自己观点嘛!那就是说善心无用嘛,但真善有用啊!!所以善心不是真善啊!!

14.反:乐善好施,不是成天想着乐善好施,须有实际行动!!

正:如果不想乐善好施,怎么会去乐善好施????

反:可现实问题并不是大家没想到乐善好施啊!大家想到了,可就是没几个人去做!!

空想啊!空想啊!所以他们于真善擦肩而过!!

15。正:善心可以导到善行,善心支配善行!一日行善不算什么,难得日行一善,而日行一善的动力源是什么呢,善心啊!!

反:再次提醒正方注意,现实是:那么多一辈子都有善心的人,却未能日行一善,行一辈子善!!一个人一辈子有善心太简单了,难得是一辈之都有善行!!对方还口口声声说善心是原动力??看看现实吧!!

16。反:来个逆向思维。请问:恶心是真恶吗?

正:请对方辩友注意今天我们辩题是善,而不是恶,别跑题!

反:为了本场辩论赛的决赛,请正方,大胆接招!!(对方辩友为什么不能大胆的接招呢?)

17.正:对方说善行是真善评判的标准又说善行是真善,请问同一个事物其自生能成为评判自己的标准吗?

反:我们说的是善行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请对方辩友用心倾听.[正方可能这样论证他们观点] 18.一叶障目:对方辩友抓住“本真”这个词语,从而得出“真”有本来的意 思。那么有个词是“猿人”,按对方辩友的方法,“人”也就有“猿”的意思?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说成“随着猿类社会的发展”?

对方辩友由善心是本源是根源推出善心是真善的结论,众所周知人起源于猿人,难道我们在座的各位就是猿人了么?

对方辩友从始至终,都仅从这一点上论证,就企图证明“善心是真善”。这可真是一叶障目。我想反驳的是:我和猪都有鼻子有眼,但我决不承认我是猪,大家也决不能把我当猪看!

恰恰相反,善行可以从“善的本质来看”,“从真的方面来说”,“于真善的现实意义来讲”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论述!并且行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大程度上要付出,有些人选择自己利益不去行善,他的善心还

在,可却与真善无缘!有的人在自身利益与行善目的发生冲突时选择行善,顶着闲言碎语,冒着未必产生善果的风险,这种善行和善心相比,请问在场的每一位------谁更纯粹谁更本质谁更伟大!!

19.请大家跟随我再来一次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为善行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颗不纯粹的善心。对方辩友忽视了,所有伪善行背后都隐藏着一颗有杂念的善心,对方辩友批判伪善行,归根结底就是在批判善心。可你们却想通过这种批判证明善心是真善!

对方又认为有杂念的善心并不是善心,那么依照(你们)善心支配善行的理论,非善心支配下所做出来的行为又怎能属于善行呢?既然不属于我方善行的范畴,那拿出来讨论又有何意义?难道对方辩友的理论本身就有问题?对方辩友真是搬起石头不小心就砸到了自己啊!

20.,以前提代替了整体:正如吃饭是人活着的前提,但人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归根结底也归不到吃饭的功劳上啊!以主观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并不缺少善心,但却很缺少善行,这正是他们一次次与真善无缘的原因!

21.下面我将在次总计我方观点。

1。善行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真善评判的标准。

大家都有各自对真善评判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必定是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善行正是被社会风尚所倡导的!行善也是被社会所推崇的一种价值取向!

如果善心是真善,那岂不是只要你拥有了善心,就拥有了真善?如果善心是真善,请问这世界上又有几人许,会连善心都没有?但为何又有不计其数的人都与真善无缘呢?如果善心是真善,那么有善心的人大街都是,为何我们的社会还如此迫切的呼唤和追求真善呢?

善行本身并没有错,它就是真善。只是当同一件善行被一颗纯粹的善心和另一颗有杂念的善心所支配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人们所鄙视和唾弃的并不是善行本身,人们鄙视和唾弃的是那颗有杂念的善心和拥有此心的人!

大家没有注意到,真善评判的标准是善行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而非人心的主观意念!

3. 善行是真善所倡导的务实精神的体现!是真善内涵的体现!

仅止于心的善良如何体现真善说倡导的务实精神?仅止于心的善心,又怎能体现真善的内涵呢?真是空有一颗善心啊!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与真善无缘呢?因为他们没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没有善行,真善所倡导的务实精神和真善的内涵都无法得以体现!他们没有顿悟到善行才是真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善行才是真善!

如果我方的论证让对方辩友产生了误解,我方深感遗憾,如果我方的论证也让在场的各位观众对善行是

真善的理解上也产生了困难,我方深表内疚!

一个人,一辈子都有善心,很简单,难的是一辈子都有善行,让真善常伴左右!!

最后我以一句话结束我方的总结陈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2.联想到犯罪事实和犯罪动机,我们确定一个人是否有罪是从他的犯罪事实来断定的。所以我觉得善行才是真善,23.从本质上来讲,没有善心的善行是可以帮助到别人的,而没有善行的善心是谁都帮不到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从结果上来讲善行都更有利些吧,如果说从出发点上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群人围在湖边看着落水的人感叹怎么这么凄惨却没有人去救,那么善心的作用在哪里,只是无聊的同情吗? ***24.披着羊皮的狼是狼还是羊?

***25.佛祖立愿普渡众生,但是众生恶业未除,善果尚未结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佛祖的善心是真善。

***26.善心结了恶果?

那么在善心驱使下去做的事 请问能称为恶行吗? 恶心结了善果

那么在恶心驱使下去做的事 能称为善行吗?

27.善心?如果儿子为了得到一笔可以帮助年老患病的母亲的医疗费,而去抢劫,这叫什么?有善心又如何?

28.我们得知善,是人赋予事物的一种性质,那么何谓真善,就看我们人类需要怎么样的善

29.题目是讨论真善,那么人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善?换句话说,人们需要的善具备一些什么特点?首当其冲,是其对他人的帮助性而不是给社会给大家带来危害;其次,“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人们希望这种善本身就是可以传递的,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善的传播;再次,是大家往往忽略的一点,就是这种善要有可宣传性,让人们能够因此向善等等。

30.对方常规下会打善行缘于善心,我们可以指出,它并不终于善心.就好象我国是社会主义,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想要的,而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哦!

31.一个乞丐饿了三天了,这天早上正好遇到一个阔太太出门,于是上前乞讨,讲述自己的不幸,阔太太泪如雨下,乞丐认为终于有顿饱饭了。只听阔太太对随从说:呕,快把他赶走,他让我的心都碎了。

她善良的心让她流泪,可是它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决定了它不会有善行,她的善是善吗?赞同17| 评论

第三篇:教育之行善的智慧

行善的智慧

也许我们都觉得做义工很幸福,把爱心传递给别人,这里就要听一下一位中国义工的真实经历,他和一位美国的义工一起去卢旺达时候的故事。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顿时,义工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你要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

中国义工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中国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中国的义工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

记得曾经,觉得"献爱心"很光荣,很开心,但是真的心量足够吗?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热心(甚至是虚荣心)?

第四篇:行善之花处处开

行善之花处处开

[内容摘要]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要使行善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力求家长参与;可以及时跟踪,大力表扬善行;还可以专项工作,促使孩子行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想想办法,相信必定能使行善之树常青,行善之花常开。

[关键词]行善习惯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

什么是善,凡是利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就是善!行善,即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多做好事。行善,是一种人文素质,行善,能提高公民素质水平。现在的孩子,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我独尊,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办法管教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我们私立学校的家长,由于很多家长忙于做生意,疏忽了对孩子从小的管教,错误的以为,钱能代表一切,能买来一切,以为一切事情可以用钱来解决,但是等到孩子到了初中,做家长的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办法管教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很多家长甚至连家里的事情,也求救于我们这些班主任了。针对这个现象,结合我们学校大力倡导的行善,我就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不仅在学校行善,而且在家里也能行善,让行善之花处处开放呢?

首先多种形式,力求家长参与

在每个学期还没有开学,我早已做好了有关行善工作的准备,修改好班级行善积分评分标准,印刷好行善的记载本,一开学,我立刻以此为契机,进行行善积分活动总动员,全班同学一起再次讨论修订积分标准,并立刻投入具体的操作。专门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明确告诉家长,让孩子行善成为一种习惯的好处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在 《行善积分申报表》内要求让家长填写评语或签字。这样一则起到证明作用;二则让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了解我们的工作,起到宣传作用。三则可以加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操作一段时间,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我班的大琳,因为姐妹4个,他家长比较宠她,原本她娇娇小姐,自从实行行善积分以来,她家长是对此项活动交口称赞,认为这个活动,是高瞻无瞩的表现,是致力培养真正的人才的,这样的教育不仅着眼学生的今天,还关注学生的明天!很多家长在反馈表中都纷纷表示,孩子在行善的过程中长大了,懂事了,会体贴父母了,所以在工作中也是非常的支持,每周的行善感言中都有做家长的诚恳的反馈意见。

其次及时跟踪,大力表扬善行

在平时同家长的谈话中,我发现其中3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管教几乎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郑俊,龚康,陈佳,比如郑俊,因从小疏于和孩子沟通,然后现在家长想管了,但是只是一味的指责,让孩子非常的反感,据她妈妈说,有一回因为她爸爸不让她玩电脑,她竟然将铁扫帚都折断了,家长是非常的无奈。为了改正他们的恶习,我当着这三个孩子和他们家长的面告诉他们,老师每周要电话或短信了解你在家的表现,如果进步,班级给以加分,反之要扣分。于是在每周的周五上午,我就要电话了解这3个孩子在家表现,然后在每周五的放假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这3个同学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假期,我专门打电话,先问这三个孩子的家长,首先说的就是:“你好,麻烦将孩子在假期中你觉得有进步的一点点小事都告诉我,我等会专门打电话表扬一下孩子。”家长听了很激动的把一点点小事告诉我,然后我立刻就打电话给孩子,把孩子表扬一大通的同时,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的孩子,你怎么说,她都愿意接受。

最后专项工作,促使孩子行善

我们国家节日和习俗比较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节日,布臵学生专项任务,促使学生去行善:

三月十二的植树节,“植树节”是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我们可以布臵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到合适的地方种树;

五月一日的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我们可以布臵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和父亲的节日,我们可以组织孩子采取贺卡,电话,给父母做事等形式祝父母健康快乐,向父母表达感恩之心。

在国庆节,由于假期比较长,则鼓励孩子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中秋送温暖到敬老院,国庆慰问老军人、采访老战士,清洁社区环境等,做到把善行带到家里,把善心献给社会,让学生在行善中体现自我价值、体验助人之乐。

九九重阳节,就提醒孩子:在这一天里为家里祖辈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是行善又是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一系列措施,班级里的一些孩子有了明显的改善,下面请看陈佳写的案例:

最好的行善

妈妈经常说:“记住,你到学校去,便是学习怎样做好一个人!”

我不以为然,“一个没文化的人,怎么大道理还这么多!”我在心里悄悄打小鼓。心里是满满的反感。

妈妈没上过学,我有点看不起她。当然,这也是我一直不怎么听话的原因。直到有一次,沈老师布臵了一项特殊的“作业”:①回家给父母做顿饭,②给父母一个拥抱。

我彻底犯难了:这可怎么办?我可不会做饭,而且还要拥抱!晕。

我是一路垂头丧气回家的。冥思苦想了不知多久“OK,就这么办!”我突然眼前一亮,随即拔腿朝一家商店跑去。

回到家,我先烧开水,将袋子里的饺子放进去煮熟,捞起来放在盘子里。然后热油,煎饺子,一盘香喷喷的“菜”便做好了。

接下来“布臵”桌子。摆杯子,倒饮料,端饺子,一系列的动作一气呵成。我满心欢喜,在家忐忑不安的等着父母的归来。

“叮咚”门铃响了。我急忙奔过去,迅速打开门。瞬间便假装被门绊倒,扑到了妈妈身上。呵呵,真是个别出心裁的拥抱啊。妈妈嗔怪道:“你怎么如此不小心?” 我心里偷偷窃喜。

进门,拖鞋,抬头。妈妈一脸的惊喜与不敢相信。偏偏这时我的声音如晴天霹雳般不冷不热地响起:“这是作业。”

妈妈有些失望。一霎那,我有些懊悔。

餐桌上,我们一家人严肃又庄重地“享用”这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菜,爸爸妈妈都小心翼翼地吃着,生怕眼前的东西会突然消失似的。我愧疚得不敢抬头,不敢看他们的眼睛。妈妈笑眯眯的说:“很好吃。”一向沉默的爸爸竟然开口:“丫头,了不起!”他们的寥寥数语,如阳春三月暖暖的小溪,融化了我多年来心底的坚冰。我低下头,假装认真的吃饭。刚才说的光荣事迹历历在目,还有我惹他们生气的时候,和他们顶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仿佛昨天。谁都没有注意到,我的眼角有小小的泪水溢出。

心里是满满的感动。

第一次觉得父母的声音很好听。第一次对他们不反感。第一次觉得有父母很幸福。第一次认为有家真好。

我抬起头,释然地笑了笑。恍惚间,发现自己真是傻的可以。一点点小小的关爱,父母便会满足。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便会无比感动。

陈佳的家长也非常高兴的和我说,老师,以前她和我们形同路人,但现在她会和我们沟通了,会问候我们了,会帮我们干活了,家长高兴的甚至眼泪都出来了。

在陈佳家长的反馈表上,家长真情洋溢的写到:首先感谢群星学校给了我孩子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其次感谢群星学校的老师对我们的孩子关爱有加,尤胜于孩子的父母,在这里衷心的谢谢学校,谢谢老师,您们不仅教出了一个好学生,还帮我教出了一个好孩子。

在同学们的行善感言中,也清楚的看出行善之花已处处开放:

傅凡珂写到:“在家里,帮父母分担家务是行善;生活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行善;维护社会,保护环境,更是行善。我们一定要将行善继续做下去,努力做下去,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一丝光亮,一点爱。”

陈子言写到:“每做一件善事,我就会发现我的作用和价值,我就不愿再虚度人生,我 就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我真是开心。善如同一股清泉,冰冰凉凉的,如同一杯清茶,暖暖人心。我想再坚持下去会成为习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让善永驻人心!”

贾晨凯写到:“行善注重的总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把握住一些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件。行善不在于自己做出多大的贡献,而在于自己做出的点滴是否对他人有所帮助,哪怕是一点点而已。行善,总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帮助他人……”

陈志毅写到:“俗话说,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要以为那些英勇救人而或是救死扶伤才是行善。其实,捡起地上的一粒饭。劝诫朋友改正坏习惯,这也是行善;再细一点说,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认真及时,这部也是行善吗?行善就是生活,行善事未了换来社会的和谐,人们的安乐。所以,用心去行善吧!日行一善,善行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习惯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多多行善,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祝愿我们的行善之花永远常青,处处盛开!

[参考文献] 1.梁华:《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8年4月

3.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

第五篇:因快乐而行善是上善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选调生考试的考核阶段,考生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热点问题,学会根据热点问题来进行分析,并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考生们顺利备考,现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收集了最新最热的申论热点并进行解析,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谢海琴是陕西省榆林市一家制衣公司的总经理。她巾帼不让须眉,凭借不服输的创业、敬业精神,秉承“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人生信条,赢得了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爱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有4000余名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群众、残疾人、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了她的帮扶关爱,截止目前已向社会慈善捐款、公益资助、帮扶弱势群体达210多万元,荣获首届“榆林好人”——爱心企业家称号。2014年10月,谢海琴荣登“中国好人榜”。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人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强调的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依此出发,累计向社会慈善捐款、公益资助、帮扶弱势群体达210多万元的“好老板”谢海琴,不仅不是庸庸碌碌之徒,更是一个值得广泛学习的榜样。这是因为,一个企业家除了为公司赚钱,为社会创造财富之外,另一个社会责任就是要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做一个被人尊敬的企业家,例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好老板”谢海琴无疑用行动体现了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勇于肩负社会责任的思想境界和高洁情操。

在我看来,谢海琴的爱心源泉来自两点,一是感恩,二是快乐。先说感恩。数十年起早贪黑、艰苦创业,谢海琴勤俭积累,一步一步由服装店小老板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家。在手头逐渐宽裕后,谢海琴将帮扶贫困群众视为自己的责任。“多亏了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支持。我要做的,就是更多的回馈社会。”很明显,这个责任并非她的个人义务,而是一种超越物质利欲的美德——感恩。感恩是社会互助的具体体现,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并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如果人们都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也就不可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社会,进而很难想象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社会总有一大批“谢海琴”,这些人“致富不忘国家,致富不忘社会”,践行并发展着弥足珍贵的公民互助理念。

值得指出的是,有关行善的动机,一直就是个敏感话题。如果说“感恩”只是一个行善者体现美好品德的必选动作,那么“快乐”无疑是个人思想境界的升华。因为当一个人将行善视为一种乐趣时,他的思想境界已然超越交换互助层面——更为单纯的“因为快乐而行善,因行善而快乐”,自然更为纯粹地体现出了品德之高尚。“做企业赚钱,让人有成就感,做公益事业帮助别人,让人有快乐感!”由此可见,行善已经成为常怀感恩之心的谢海琴的一种道德本能——任何人,都本能地需要快乐;从谢海琴身上我们看到,快乐不仅是行善的结果,也可以是行善的动因。这恰恰是人们所崇尚的做慈善的最高境界,甚至可以说是现代慈善事业的真谛所在:做善事,无需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理想,只要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就行,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简单的事情呢? 说到底,之所以大力褒扬谢海琴的“快乐行善”,是因为它提醒我们,行善绝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哪怕一个人再贫乏,但只要你能够从帮助他人中获取快乐,抑或因为追求快乐而帮助他人,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令人崇敬的好人。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12月22日媒体报道了湖南一女子从年轻时开始做善事,至今已热心公益34年。听此,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位女子是富二代,或是有钱的企业家。恰恰相反,她实际上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直到现在,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和丈夫一起一年的拼搏也只有两三万元的收入,但她每年都会从不多的收入中拿出近万元,用来助人行善。她孜孜行善的理由十分简单:帮助他人就快乐。

总之,快乐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快乐于施与的人。谢海琴的快乐行善再次证明了莎士比亚这句格言的真理。我想,只要真正理顺和把握行善与快乐的关系,任何人都是好人,也都是快乐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3/22984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