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2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2

两课时八环节“自主快乐习作(习作2)教案”

第一课时

1.交流练笔 互相学习

(1)介绍一下你最近几天的练笔活动。

(2)为了提高习作水平,除了练笔,你还做了什么?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2.阅读文本 自主选题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之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你写的怎么样。

【习作2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题目自拟。课本第31页】

3.阅读例文 交流构思

(1)阅读《优秀课外练笔》,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也可以简要评价一下。

(2)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构思。

4.自主创作 一气呵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第二课时

5.内部交流 典型推荐

请完成习作的同学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推荐一下小组内优秀的作文,准备参与集体交流评价。

6.组间交流 自主评价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最后将习作反馈到各自的小组,再互相交流一下,看一看其他同学对自己习作的评价,进一步发现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准备进行自主修改。

7.针对问题 自主修改

针对在交换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准备参加展示活动。

8.快乐展示 分享美文

请你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块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吧!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风筝 2

最新版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1)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2)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1)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2)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二、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三、课堂练习。

2017.3.1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风 筝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2.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3.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能力目标:

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一、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1)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2)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3)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1)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2)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3)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四、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1)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2)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1)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2)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二、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三、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找骆驼 2

找骆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能力目标:

1.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2.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情感目标: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2.《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1--

单元提示。

二、指导读懂学习提示。1.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2.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3.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三、指导预习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预习情况、四、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1--9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3.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9)4.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

5.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6.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7.出示小黑板:

(1)╳ ╳说:“„„„”

(2)“„„„„”╳ ╳ 说“„„„„”

(3)“„„„„”:╳ ╳说:“„„„„„„”

(4)“„„„„„„”

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8.“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

9.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不错、对极了”中看出老人不仅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10.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三、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3--

2.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

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

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3.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经过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4.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5.齐读

6.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用法。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四、朗读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我们来学最后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默读课文,思考: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办法)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4--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按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想?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5--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花山 2

最新版

五花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美丽的景色。

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印象中的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山。

出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1.读后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他想写什么吗?找关键词。

2.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想知道作者从这座山上看到了什么颜色吗?自己打开137页读读课文,划一划作者写了山的哪些颜色。

2.整体感知。

出示:春天的山是()。

夏天的山是()。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有(),有(),有(),有2017.3.1 最新版

()。

因为拥有这么多的颜色所以此山取名为——揭题,读题,释题。

三、教学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师:让我们跟着作者的写作顺序先走进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出示:

2、3小节

1.指名读

2.比较春天、夏天的五花山颜色的不同。

3.抓关键词“冒、涂、染”指导朗读

四、教学秋天的五花山。

过渡:五花山上色彩最丰富的季节要数秋天了。

(一)自由读。

(二)出示。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

你能说说什么树林会变成这些颜色吗?

预设一

出示: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1.与原句比较:

这句话和老师写的哪里不样?(划线)

启发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组

2.渗透“联想”写法

2017.3.1 最新版

师:我们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了和他有关或想象的事物——这就叫联想,用上联想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句子变得更美。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

3.朗读指导

读好关键词(根据学生读的标出停顿和重音),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想象阳光的温暖与舒适)

预设二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还有吗?

1.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2.朗读展示

预设三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1.师: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

2.师:看到杏黄色,就想到了——(丰收)作者用到了联想

3.引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丰收的喜悦)

(三)运用朗读方法。

总结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

(四)交流。

(五)秋的整体感受。

1.指名读

2.配合读

五、拓展(机动)。

作者原来是想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五花山的,请你们试着来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板书:

五 春 黄绿

2017.3.1 最新版

夏 深绿

秋 五颜六色

山 冬 ?

2017.3.1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3/222753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