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倩倩读后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蒋倩倩
在学校领导的推荐下,我有幸读到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没想到一拿到这本书,就立刻喜欢上了它。
翻翻书页,前后的著名人士李开复的热情推荐,更巩固了我的直觉,这是一本对中国教育体制、核心的比较对照之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醍醐灌顶!当人们热衷于如何成功时,似乎对成长的关注太少了,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出了很多问题吗?也许是对它太有信心了。想起了“赏识教育”推广人周弘的一句话,如果对孩子给予了科学的、人性的、全面的培养教育,还真不愁哪孩子不能成功了!……
作者是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对中国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的30位成功的中国人,进行了采访。在外人眼中,这些中国人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于是从同为中国人的角度出发,挖掘、讨教、分析了30位研究人员的成长故事,并尝试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这30人中间有大陆人、有台湾人;有年长者,有后生仔;有少年大学生,被誉为“神童”之人,也有任性爱玩,调皮捣蛋之人;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也有生活拮据家庭困难的小老百姓;有出国留学载誉归来的大教授,也有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读完所有中国等级课程的学者;有沉稳内向刻苦钻研之人,也有外向开朗锐意创新之人。而这种规律性的经验,竟可与传统教育中所要求的许多素质和技能,一一对应,并形成鲜明对比。此书按不同主题和侧重点,一章章展开,每一位微软人的故事、经历围绕着出现,让人爱不释卷,不断有同感发出,也不断叹出一些茅塞顿开之语。“我以前就是这样啊!”、“为什么我以前没这样去想呢?”、“为什么当初自己想到了却没有这样去试一试呢?”……诸如此类,太多太多,不一而足。
全书章节分别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意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铺陈展开,一一阐述。不能说是振聋发聩,但至少是一汩汩清澈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早已被应试教育“磨练”得心力交瘁和干涸已久的心田。难道教育不能对比着来进行吗?没有绝对的真理,行不行?我只能质问自己,可自己又向谁要答案?教育部、学校、老师、领导?还好现在多了一个这样的选择。我庆幸!
虽然只是粗略的把书读完了一遍,但我想我会一直思考下去,我也会好好的教育我的孩子,因为我知道了,我们不需要成为“最好的”,但我们要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第二篇:谢倩倩cn
谢倩倩
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中国人民大学邮编:215123
***
E-mail: qqsharp@yeah.net
基本情况性别:女学历:硕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身高:165cm
教育背景2005.09-2009.06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GPA:3.39/4.0
主修课程:民商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
2009.09至今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法律硕士
学术成果
作品:《关于死刑存废的民意调查》,指导教师:谢望原
发表于《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三辑)
主编:谢望原、肖中华、吴大华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社会实践2006.09-2006.12全国大学生“理律杯”法律辩论大赛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队员
★书写各种起诉、应诉文书
★进行模拟法庭式的辩论大赛
★组织各项学习、模拟演练事务
2006.09-2007.1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诉讼代理部部长
★代理多起事诉讼事务
★承担海淀法院法律援助任务
★于海淀法院民一厅实习
★组织部内成员进行诉讼技巧的学习、卷宗的整理
★撰写普查资料
★协调各项工作,分配人员
★编辑、录入各项材料,并进一步进行审核
2007.12-2008.01“小产权房”项目调查组长
★组织队员进行北京市“小产权房”状况的调查研究
★到建设部、国土资源局收集材料
★撰写调查报告 2007.09北京市党建工作普查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
个人技能
★英语水平:国家六级
★计算机水平:二级 数据库
★熟练运用Word、Excel、Access、PowerPoint等MS 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 获奖情况★2006-2007国家励志奖学金
★2005-2006中国人民大学社会活动奖学金二等
★2006-200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活动奖学金二等
★2006-200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团干部
第三篇:《飞将军蒋鼎文》读后感
我眼中的蒋鼎文:过大于功
——《飞将军蒋鼎文》读后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施殿旁原来的人民医院是谁建造的吗?你们知道诸暨的盘山小学是谁创建的吗?他就是我们诸暨民国时期的大将军,他的名字叫蒋鼎文。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飞将军蒋鼎文》这本书,对蒋鼎文有了一些了解。蒋鼎文,1895年1月25日出生于诸暨县(市)盘山村,于1974年1月去世。他一生对中华民国忠心耿耿,为中华民国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国民党军“三鼎甲”、“五虎上将”、“八大金刚”之一,因为他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时,曾仗剑执盾,纵横捭阖,战无不胜,所以大家尊称他为“飞将军”。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蒋鼎文他抓获并杀害中国共产党重要人物瞿秋白、何叔衡、宣侠父,这是他一生中最不可饶恕的罪行。他是中山舰事件的急先锋,还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功臣,他平生这两件大事意义深远,直接影响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方向。
他于1944年抗日战争时因豫中战役中国军队的大溃败而辞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弃官经商。蒋鼎文十分关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县城内浮桥(太平桥)旁建立了一个火力发电厂,供应诸暨的电力照明;在1947年他用自己的积蓄创办了西施殿旁的人民医院,这是诸
暨第一座大型医院,大大地造福了诸暨人民;抗战胜利后,他还重新修建了盘山小学,这些功劳大大推动了诸暨的发展。蒋鼎文还是个孝子,他父亲蒋子朗去世之前,父亲想见他一面,但蒋介石不让他去,直到父亲死后,蒋介石才放他回家,蒋鼎文见到父亲后失声痛哭,立刻举办了吊丧大会,厚葬了父亲。但是,蒋鼎文也有一个缺点,他的脾气性格不好,时常有点冲动,不分场合地骂人。
综观蒋鼎文这一生,我认为他过失大于功劳,他的一些行为有点过分,他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损失太大了。
第四篇:《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从昨天开始阅读《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三辑。我知道,一旦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一个人的心上,这个人一离开,你就会跨掉。这是作者在评价袭人对宝玉的感情。在《红楼梦》中,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环,她生命的重心和所有的爱都在宝玉身上,看到宝玉跟别的女孩亲近,内心极度痛苦,所以作者这样说。
人的感情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理现象,也是最难琢磨的。我们常说:人心难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也是在讲这个道理。有时心里明明喜欢一人,可是表面非要做出拒人千里的之外举动。最典型的语言就是讨厌,就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现在,大多女孩的思想开放,在追自己心上人时的大胆、奇葩是你无法想象的。她们很少把重心放在一个人身上。
我身边就有这样以为一女孩,正在谈恋爱,不知道的同事给她介绍男友,她照样去见面。我再见最后一个,不合适我就死心踏地跟他(现任男友)了。女孩的举动似乎没有不合适,可是我们这些六零后的人,总感到有些别扭。
如今的男男女女,大都不会把感情专一在某个人身上(当然是有底线的),这样看似有些轻佻,实质削弱了感情上的伤害。
第五篇:《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也是一位红学家。蒋勋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蒋勋说红楼梦》仔细地讲解了《红楼梦》的一到八十回。每一讲,蒋勋都会参照文本,解释文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读者认识《红楼梦》,爱上《红楼梦》,理解《红楼梦》。
蒋勋在书中强调“回到文本”这个观点。《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曹雪芹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毕竟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真实、鲜活地存在过的,他只是让回忆重现),反正《红楼梦》已成为爱情、美食、亲子、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指导书籍了。但是,这不是蒋勋认为的读《红楼梦》。从描写中感悟作者的认真,感悟他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许多红学家抓住一个细节就开始穷追不舍地拓展、想象,拼命地把底层的东西挖出来给读者看,告诉我们当年繁杂礼仪、官场黑暗、家族斗争等等。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让后世收获的东西。蒋勋告诉我们,《红楼梦》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眷恋和不舍,呈现了繁华若梦的“空”。
蒋勋在讲《红楼梦》的时候,很注重对“情”的理解,他曾说:“我觉得《红楼梦》一直在讲一个‘情’”。在讲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题目时,说道:“这两句的第一个字是‘情’跟‘意’,十九回整个在讲人世间的情意:宝玉和袭人的情意,宝玉和黛玉的情意。这种情意本身是可以扩大的,如果宝钗真正大度的话,也许也可以加入。我常跟朋友讲,十九、二十回是最让人百看不厌的,因为它没有大事发生,只有日常生活的悠远、情意的深长,这是作者写的最好的部分。”
在四辑的解读中,我慢慢分享蒋勋老师对青春、对美、对人性、对智慧、对生命状态的透彻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悲悯、同情、宽容、通达、坚持、谦卑、救赎、无分别、净化的修行过程。
蒋勋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不仅引领读者去认识这些隐藏在文学背后的生命状态、情感,而且引导读者从不同的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美,体验美的力量。“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
蒋勋以慈悲做为生命的底色,以美为救赎。或许因为蒋勋是学美术出身,有着对美的感悟力,可于细微处发现生命的光芒;加之有一颗柔软的心,便可于细微处体谅他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