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范文]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我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学习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识上的错误,所以家长和孩子不要怕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错了要马上改过来。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六一节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质量、时间。,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北京的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小学生要从二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这个对学习非常重要。我这里提倡单元复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学习的应用个更为有用。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注重单元的复习,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知识。
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复习方法:正向复习法、横向复习法、重点复习法。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生要阅读145万字。对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要求,对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看5万字,三、四年级小学生各看20万字,五、六年级小学生各看50万字。学会查找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第二篇: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我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我在西城区一所比较不错的小学做过一个调查,这个学校有一千个孩子,我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迟到情况,一千个学生竟然一个迟到的都没有。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看见有八个孩子慌慌张张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拦住他们问他们干什么去。其中一个小男生说:“我妈没把我的语文书装我书包里,我得回家取书”。我又问另外一个:“你干吗去?”答:“今天有体育课,我忘记穿运动鞋了”。我问你们都是几年级了,他们说是四年级了。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你们早应该在一、二年级就养成这个习惯。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有一个小男孩,挺聪明,但是数学总是80多分,没得到一回满分。我就觉得奇怪。后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个小男孩到四年级的时候,班上刚换了一个
男班主任,这个班主任老师看了这个小男孩的数学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边来,说:“过来过来,我考你一道题”。老师问:“7×8=?”小男孩说:“这太简单了,7×8=58啊”。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老师说:“你错了,你都错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个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说:“怎么7×8=56啊,我一直以为7×8=58呢。”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所以孩子才会一直把错的当对的。学习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识上的错误,所以家长和孩子不要怕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错了要马上改过来。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六一节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质量、时间。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北京的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小学生要从二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这个对学习非常重要。我这里提倡单元复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学习的应用个更为有用。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注重单元的复习,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知识。
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复习方法:正向复习法、横向复习法、重点复习法。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生要阅读145万字。对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要求,对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看5万字,三、四年级小学生各看20万字,五、六年级小学生各看50万字。学会查找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
一、两个习惯。
比如我们给小学的建议是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我们在总结习惯形成的时间上发现,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一学期培养好三个,那么一年下来就是六个,这个成就就不小了。
(二)明理激情
用教育者自己的体验或名人的故事讲点养成好习惯的道理,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少讲点,对年龄大的儿童可以多讲点。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格言,贴在孩子房间的明显处,时刻提醒孩子。过去我们的教育迷信讲道理,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的道理并不少,你说的时候他都不爱听了。所以道理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
(三)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字词,当学习到“中”这个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给我用“中”字组成一个词,有的同学说“中国”、“中间”、“中华”,我都说好,有一个小朋友也用“中”字组成了一个词组:红中,我就问,“红中”是什么呀,他说“红中”就是麻将牌啊,这你都不知道啊。我说你怎么这么熟悉啊?他说,我妈我爸特爱打麻将,天天打到半夜。我说这影响你学习吗?他说当然影响我学习了,后来我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现在他们“三缺一”的时候,我还能补缺。大家想想,这样的父母还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嘛。另外同龄伙伴的榜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向同龄人中优秀典型的伙伴学习。
四)激励强化
心理学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就是负强化。下面我介绍几种对儿童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
代币券法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了,老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榜中奖励给这个孩子一个纸做的小红花,这样就会激发这个小朋友继续表现出好的行为。这就是“代币券法”。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连续表现很好,就可以规定,孩子在得到几个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家长要对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要事先规定,要合理,要能激发孩子想要的动机。这个方法对小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合适。
影响力黄金表
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日期就是一个月,让孩子把想在这个月养成的习惯写上去,然后让孩子自己每天在日期下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当天做到了,就划对号,如果没有做到,就划错号。然后让孩子月底写一下当月的体验和感想。亲子契约
爸爸和妈妈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
(五)行为训练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做,训练方法要多样、活泼。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有个“教-扶-放”的过程。
(六)注重体验
抓住儿童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习惯的养成就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关键因素。
(七)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习惯。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家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以后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
(八)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九)家校配合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第三篇: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在他生活环境中对他接触最多的人行为的模范。模仿是儿童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儿童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对人热情、诚肯、文明礼貌,孩子就不会对人冷漠、粗鲁,父母爱读书、经常看书、逛书店,孩子也会爱看书,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之中就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主动参与的体验教育
儿童年龄小,很多道理他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在创设的环境和活动中亲自去体验。例如,要让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就可以组织一些游戏,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中不能取胜,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儿童只有亲自的参与中才能体验,在体验后才有行为。
三、目标明确的训练教育
每个人的良好习惯,除了先天的不条件反射行为外,极大部分的行为均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在儿童的生活中、学习中、做事中,根据年龄阶段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训练,这也是儿童养成良好习惯所必需的。在训练过程中,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正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当孩子按要求做的时候,成年人一定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或鼓励。这种正强化会加速良好行为从被动转入主动再到自动,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
在生活中,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理念,如能不能微笑对人,儿童看书、涂鸦时拿笔及看电视时正确的姿势;进餐时不对食物挑肥拣瘦,不偏食、挑食;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嚷,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父母如果能抓住身边的这些细节,就能让儿童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篇: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在讲话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除了节假日,同学们每天都要上学,那么,我们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太多了!在我看来,我们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什么这样说?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培养良
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现代人类社会研究学者都有这样的共识:“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教育家们都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那么,习惯是什么? 简单地说,习惯是人们在较长时间里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大家都知道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曾有一位美国医学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站在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教育我们清洁卫生,对人要友善,不说谎话。”按理说这些与他的医学研究没有任何关系,但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成就了他一辈子的德行,为他的医学成功奠定了真正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平台。
总的来说,习惯分两大类: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怎么样才能养成呢?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思维习惯。我们初中现在所学的知识是一些基本常识,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大多数都会用得着,有一些对一些人来说是用不着的,比如说,英语、数理化中的部分知识。有些同学肯定就会问了:既然用不着,我们为什么还那么辛苦去学呢?问得好!我的回答是:只有通过学习,特别是通过博学,才能使我们变成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人。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先进的科学成果等等;通过学习数理化,完善自己的思维方法,数学里面的一题多解就能培养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事物的思维习惯,甚至是逆向思维。思维习惯经常左右着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于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实就可以多一些智慧和豁达。
从前有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草帽的,一个嫁给了卖伞的。老太太经常是忧心忡忡,愁苦不堪。有人问她,你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她说,“晴天,我就担心卖伞女儿的雨伞难卖。而雨天,又担心卖草帽女儿的草帽没人买,一想到这些,我心里便难受,吃不好睡不香!”问话的人听后,笑着说: “这个太好办了,你不妨这样想,雨天,卖伞的女儿伞肯定好卖,晴天,卖草帽女儿的草帽一定好销。这样,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你的女儿都不愁没生意,你还担心什么呢?”老太太按照这一说法,调整了心态,从此以后,果然吃得好睡得香,变得快乐起来了!老太太的两个女儿,就好像事情的两个方面。当你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时,就会悲观失望,忧心忡忡,当你换个角度,反过来看的时候,事情就会立刻转向积极的那一面。当你呈现了事情好的一面,心态就会随即转换,人自然也就乐观起来了。
再举个例子,有两个旅行者在烈日下焦渴疲惫地走在沙漠上,取出惟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旅行者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行者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进行了一千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地说:”我已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智慧,难道不让人拍案叫绝吗?!而这一切,不正是源于爱迪生与众不同的思考角度吗?
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心态又影响着成败。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下面谈谈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有很多,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学习习惯平时老师都说得比较多了,我主要讲讲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也包括很多习惯,比如说家居生活习惯、出行习惯、相处习惯、卫生习惯等。
当我们走进一个人的家,特别是他的卧室就知道他的居家习惯。有些人的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把家里的东西布置的整整有条,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充分显现出主人家的良好素养。而有些人就很随意,换了鞋随意放,换了衣服随地扔,门窗几年都没擦洗过,家跟鸡窝狗窝差不多。
现在说说出行习惯。作为学生,平时出行的方式主要是骑自行
车。我们大多数同学骑车出门的时候都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过马路的时候、通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总是确认安全了才通过,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有些同学就不是这样了,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完全不把街上的车水马龙放在眼里,也不把自己和别人的安全放在心里,更谈不上珍惜自己跟别人的生命!还有些同学只顾自己的方便,完全没有顾及对别人造成不便,比如说阻塞交通(校门口)。也有些同学骑车回到学校后乱停乱放,有个别同学甚至连自行车都忘记上锁。如此种种不良习惯,轻者影响别人的出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或者是财物的损失,重者造成生命的损失。
再说说相处习惯。我们大多数同学与人相处的时候都很友善、很有礼貌,见到长辈师长问个安,见到同辈问个好,去到哪里都是个开心果,这样的同学谁不喜欢?但也有极个别同学好象全世界都欠他一样,见到谁都黑着脸,一开口就恶语伤人,这样的人去到哪里都是良好气氛的破坏者。
最后说说卫生习惯。(个人卫生、用餐习惯、光顾无牌摊贩、乱倒乱扔)
老师、同学们,思维习惯影响心态,心态决定成败;行为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坚持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是使学生变成更有教养、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行为端正、阳光上进的人;就是使学生变成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让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将来美好幸福的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当好牛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五(2)班的陈诺,今天,我要谈的是“培养好习惯
争当好牛牛”。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当然,良好的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首先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其次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自己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
再者,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昂首阔步,去追赶形象的春潮;弯下腰,拾起一片纸屑,去沐浴礼仪的洗礼!用礼仪之风把绿草成荫、繁花似锦、树木葱茏的棠小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就要处处时时注意做到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行为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形象,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我们应该抛弃掉我们身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自尊自爱,整洁朴素大方的学生;做一个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学生;做一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做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21世纪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