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阳城市规划
现在您在沈阳市内开车的速度,两年后也许提高一倍。
昨日,辽宁省交通厅表示,今年10月有望启动三、四、五环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三环高速公路将扩建为双向8车道并逐步取消收费,新建四环快速路、新建五环高速公路。三、四、五环线按照超前10年的标准设计,到2013年建成时,沈阳的道路通行能力将大大提高。三环变快速干道全线无红灯
现状:双向4车道
现在,沈阳的三环高速路(绕城高速公路)是双向4车道,有15个出入口与市内的主要干道相连接。每天通行在三环高速路上的车辆在2万车次左右,其中沈阳的车辆占一半,另一半是经过沈阳的过境车。随着沈阳主城区不断向外扩张,三环高速路已经成为沈阳的一条城市内路。而高速公路的封闭形式,也对三环高速路两侧的经济带发展有所束缚。
规划:双向8车道
三环将改扩建为一条双向8车道的城市快速干道,出入口将由15个增加到20个或者21个,与市内的重要主干道互通。现在三环高速是高速公路标准,限速标准在100公里∕小时到120公里∕小时,改为城市快速干道后,限速将在60公里∕小时到80公里∕小时,比高速的速度低,但比市内的道路通行速度快。
三环的改扩建规划里程是82公里。
缓解城市核心区交通压力
沈阳公路规划设计院院长徐涛表示,三环高速变成城市快速干道之后,将大大缓解沈阳市内的道路通行压力。他说现在三环高速通行的车辆中,有一半是外地的过境车辆。将来,这部分车辆将被转移到五环上去,这样可以给三环腾出空间,全部供沈阳市的车辆通过。
早在设计建设三环高速路时,已经为改扩建进行了预留。“初步计划三环还是高速路,但日后逐步开放,取消收费。”他认为,取消收费后,走行三环的车辆将增加。三环路将与市内的主要干道形成互通立交,部分路段还将有大的改造。徐涛表示未来沈阳的三环路上,车辆的通行速度将比北京的三环通行速度快。
三环路全线都不会设置红灯,以保证车辆通行的速度。全面开放后,三环路将设置绿化带、护栏,防止行人进入快速干道上。
三环路的开发将打破沈阳的道路瓶颈,减少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并解开了对三环路周边土地的束缚,使三环路两侧的土地有空间摆放项目,有利于城市的开发。
四环路:沿沈阳新城建 超前10年
规划:120公里的城市快速通道
四环路的定位是城市快速干道,为新建路。规划里程为120公里。
现在沈阳已经建成沈西开发大道、沈北开发大道等产业大道,在拉动沈阳四大发展空间的快速起飞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建的四环线一部分利用既有开发大道线路,另外一部分将新建一些连接线,将棋盘山、东陵(浑南新区)、沈北、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大发展空间彻底连通在一起,形成黄金环线,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四大发展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四环线还可以把沈阳经济区内的部分新市镇串起来。超前10年设计
徐涛说,四环路这条城市快速干道在设计上超前10年。他解释说,四环是沿着沈阳新城建设的。北侧将达蒲河大道,西侧到铁西工业区,南侧到浑南,东侧到棋盘山,建成后主要承担经济区之间的连接作用。
四环的规划里程120公里,是按照沈阳城市人口为1000万的规模设计,是超前设计。他说四环在两年之后建成时,将主要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而随着沈阳城市规模的扩张,四环路将逐渐成为沈阳城市内部的快速干道,像三环路一样,分流市内核心区域的车流量,缓解市内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五环:拉近沈阳经济区各市距离
规划:198公里的高速路
五环高速枢纽路初步规划为198公里,将成为沈阳的新外环。沈阳五环高速路将使沈阳城市空间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延展,并进一步缩短沈阳经济区内兄弟城市之间时空距离。
建成后,沈阳高速公路将形成“一环七射”的新格局:一环即五环高速公路;七射:京沈、沈大、沈丹、沈抚、沈铁、沈康、沈彰。
过境车辆不用再进市内
徐涛说五环高速路将主要负责过境车辆的通行,外来过境车辆不用进入沈阳市内,在五环高速上就可以通向别的城市,这样可以减少过境车辆对沈阳市内交通的压力。
五环高速路也使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通过高速公路加强连接,对区域交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条环路将使市内通行速度翻倍
三环扩成8车道,逐步取消收费成为城市快速路;四环是城市快速干道,先担任经济交通任务,日后会成为城市内路;五环高速路分担过境车辆通行,加强与沈阳经济区兄弟城市的连通。
三条环线明确的定位让我们看到沈阳交通拥堵缓解的希望。这三条环线到底将给沈阳交通带来怎样的变化?
徐涛特别看好这三条环线的建设,他说目前沈阳市内的道路,车辆的通行速度还不到20公里∕小时。“三条环线开通后,市内的车辆通行速度能翻番。”徐涛认为,三环快速路可以分担城市核心区的车流,提高车辆通行速度。五环高速可以让过境车辆不进入沈阳,也减少了市内交通的压力。而四环快速干道,则为沈阳日后的发展做了预留的准备。
现在,三、四、五环快速环线还处于线路走向等方案的比选阶段,最后的实施方案还没有确定。预计三条环线的建设将在今年10月开始,初步计划在2013年全运会前完工。
沈阳多举措解决交通问题
随着沈阳道路拥堵问题的日益凸显,沈阳市一直在寻找解决道路拥堵的举措。早在今年初,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编制的《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就已完成,其中对沈阳道路拥堵问题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当时这些方案的出台已经透露了沈阳市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决心,而三条环线的规划更为未来沈阳道路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解决沈阳交通拥堵的方案,期待它们都尽快变成现实,让沈阳的道路畅通起来。
构筑五大交通系统:五大交通体系包括
□道路网系统:打造由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的层次分明、骨架清晰、密度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停车系统:提高配建指标,规范停车秩序,扩大停车规模,完善收费机制,加快建设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停车系统。
□交通管理系统:增加安全设施,优化交通组织,加大执法力度,发展智能交通,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统。
□对外交通系统:超前建设航空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形成服务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亚的7大复合交通走廊,并通过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将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资源整合,从而构成中心城市网络化的对外交通系统。
具体措施:主干道改造,打通断头路,改善瓶颈点,基本实现主干道系统通畅。近期实施“9路、9桥、9节点”项目。“9路”项目主要为中心区断头路及外围区新建道路,“9桥”项目包括1座穿铁路桥,2座跨河桥,6座道路桥。通过“9路、9桥、9节点”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强化我市干道网的贯通性和
可达性。
加快快速路系统建设,形成“一横、两纵、两环、十射”的网络结构,城市任意一点10分钟内可以进入该系统,能够实现城市30分钟交通圈的目标。
规划建设南北二干线和二环路两条快速路,初步形成网络化快速路系统,提高中心区行车速度,使快速路承担20%左右的交通量。
启动6条快速公交路建设。
交通管理系统:发展智能交通,增加诱导设施,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在快速路沿线和商业区新建18处行人立体过街设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第二篇:观沈阳城市规划馆
摘要:沈阳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名城,是满清文化的发祥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多年前,沈阳人一到下雨天就得拿着瓢从屋里往外倒脏水;30多年前,城市里好容易修好了下水道,可下水道却被用来当做“防空洞”;如今的沈阳城,不但解决了汛期内涝,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区美丽得像个大花园。关键字:沈阳 城市规划 大浑南 正文: 日前,我们的毛概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沈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这是我们课程的重要环节。希望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我们同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们兴致高昂,对此次参观之旅充满了期待。
进入展览馆的大厅,一幅雕刻成169平方米的《盛京赋》率先映入师生们的眼帘,在乾隆皇帝的笔下沈阳颇具王者风范:“沈阳为王气所聚,乃建盛京而俯关西”,苍劲有力的字体张显着沈阳的恢宏气势。
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59号,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全面展示了沈阳市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就和规划建设蓝图。展示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历史篇、规划篇、建设篇、展望篇,以及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商贸开发区、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度假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
展示馆中心区面积660平方米,比例1:750的沈阳城市规划模型,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模型。模型综合应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面详实地反映沈阳城市建设现状和近期建设发展目标,展现了沈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展示馆设立多媒体放映厅,循环播放沈阳城市总体规划宣传片。设立了市民参与室,采用触摸屏查询系统,可以查阅城市规划的相关资料。同时,还运用动态幻影成像技术,反映沈阳市古老中街和现代中街的对比,以及浑河两岸局部微缩景观,立体形象地丰富了展示内容。在展览馆的一楼,解说员让师生们共同观看了介绍沈阳目前发展情况的“Better plan ,Better city”宣传短片,让师生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详细介绍了沈阳的城市规划发展历史:1956—1985沈阳城市初步规划、1979—2000沈阳城市规划、1996—2010沈阳城市总规划、2010—2030沈阳总体规划修编方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学生们了解到沈阳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成长着,这个城市时时刻刻充满着期待、希望与辉煌„„
“一朝发祥地,两朝帝王都”,历史留给沈阳太多的文化古迹。进入到二楼的一个展区,故宫、中山广场、清福陵、清昭陵、张氏帅府的模型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名城风韵化沈阳,历史的沧桑让沈阳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而另一个对比鲜明的展区则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展区,向师生们展示了当代沈阳的综合交通、快速轨道、停车发展战略以及沈阳站地区、太原街地区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
三楼是各区的规划展示厅,师生们了解到于洪区、沈河区、铁西新区、皇姑区、大东区、和平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棋盘山地区未来30年的发展规划,这让学生们对沈阳的整体发展有了无限憧憬。在180度弧幕影院中,师生们观看了“建设大浑南,迎接全运会”的短片,也在体验馆中看到了由沈阳市自主研制开发的屏幕技术,学生们不由地感慨科技真的离我们很近,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加快学习的脚步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人。
城市规划展示馆已成为市民了解沈阳,宣传沈阳未来发展目标,展现沈阳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沈阳、爱家乡教育的重要基地。
现代化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的城市。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又决定着这座城市承载能力的大小,并成为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010年,沈阳以城市规划为纲,大刀阔斧优化城市布局,连续实施多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2010年10月13日,在沈河区科普公园东南角,沈阳规划展示馆开馆。开馆两个多月,该馆已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参观,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沈阳城市的历史演进,更可以看到沈阳的蓝图。
没有科学的规划不许建设,没有精心的设计不许施工,这已成为沈阳城建的“铁律”。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规划入手,通过科学规划为城市建设立规矩、绘蓝图,是近年来沈阳市面貌变得越来越靓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规划就此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古老的重工业基地又一次翻开了崭新的画卷。说起沈阳2010年的变化,市民卢秀清如数家珍:道路宽了,绿地多了,私搭乱建现象少见了,杂乱的屋顶广告牌没了踪影,老建筑干净美观,新建筑时尚大气。
在2010年沈阳举办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期间,中外嘉宾盛赞沈阳变化。来自德国的汉克尔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沈阳,美丽的城市环境让我惊喜。”
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路网建设,加大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通讯建设„„2010年年初以来,沈阳以筹备“十二运”为契机,全面启动老城区改造和浑南新城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预计2010年全年完成城建投资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
为了在“十二运”期间向全国人民展示沈阳的新风采,沈阳的“十二运”筹备工作于2010年正式启动,成立了由“1室9部”组成的沈阳赛区组委会,承办“十二运”赛事所需要的26个竞赛场馆,将改造现有的16个,新建10个。此外还将改造2个备用场馆和10个训练场馆。现已确定在浑南新区集中建设运行中心、接待中心、新闻中心、官员村、运动员村和媒体村。
在筹备十二运的同时,沈阳也巧妙借起“东风”,全面推进大浑南开发建设。目前,浑南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完成了三环辅道、桃仙路、沈本大道桃仙路以北三条道路的建设,初步完成电力、给水、排水、煤气、电信、管廊等专项规划,启动了景观水系规划和七路、三带、两公园绿化建设。完成了铁路沈阳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主体工程站场部分开始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沈阳浑南新城,它不仅是一座现代化都市,更是沈阳的一处大“氧吧”。目前,“大浑南”地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根据规划,新城的绿地率将达到40%,并规划建成三轴、三带、两公园的格局,其中的两座公园是指莫子山公园、白塔公园。两座公园到底要建成什么样? 3月22日,记者从浑南新区宣传部了解到,根据荷兰尼克公司的设计方案,建成后的两座公园将融合世界各地景观元素,山水相依,鸟语花香,四季常绿,为市民提供一个环保、舒适、宜人清新的居住环境,符合浑南新城“世界第三代城市典范”的方向。
新城要建设,老城更要发展。2010年,沈阳高标准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沈丹客运专线、沈阳站和沈阳北站改造等重点工程。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2号线一期工程10个区间实现贯通。全面启动南北二干线、二环快速路改造、三环改造、四环建设,沈阜、沈彰等重点道路建成通车。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一期工程达到送水条件
2010年8月10日,沈阳市推出了2013年全运会主功能区——57平方公里的浑南新城建设规划蓝图,全运会70%的功能都在其中。
浑南新城按照“十字轴”型进行规划设计。在南北轴上,由北向南依次摆布中央公园、行政中心、市民广场、科技文化中心(包括剧场、美术馆、科技大厦、文化大厦、音乐厅、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会议中心等城市功能的设计。在东西轴上,设计为生态廊道,排列着各种主题的带状公园。南北轴东侧,规划运动员村、媒体中心、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全运会设施、接待中心等全运会基础设施,还有国际医院、鲁迅美术学院、博物馆、领事馆区域、软件园、科技园等。
浑南新城作为全运会主赛场所在地,将建设“三村三中心”。“三村”即官员村:为50余个代表团团部、1500人提供住宿、餐饮、会议等设施;运动员村可接待运动员、教练员约1.5万人;媒体村,可接待注册记者约3500人。“三中心”即运行中心、接待中心、新闻中心(含国际广播电视中心)。全运会后“三村三中心”将对市民开放。
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承载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建成了众多标志性建筑、大型公园和综合娱乐设施,更重要的是强化城市管理,让城市有效地运转。2010年以来,沈阳组织开展了“四大战役”,高质量完成了东北大马路等38条主次干道整修。开展“清洁沈阳”活动,有效整治了城市10大污染源。加大交通管理力度,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城乡植树5000余万株。深入推进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规划通过国家论证,首批27个样板城示范工程项目加快实施,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沈阳市成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展开,完成沿线3个村庄整体改造,5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18个景观节点绿化工程全部完成,全长143.5公里的蒲河景观路建成通车。
结束语: 此次参观学习,详尽的学习了沈阳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开拓了思路和视野,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为了沈阳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共同憧憬着沈阳美好的明天。
社会实践论文
——论沈阳变化及发展
沈阳大学理学院
09数学 N0939101
第三篇:沈阳城市规划馆参观后感
参观沈阳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展示馆采用的高科技制作像梦幻世界一样,令人震撼,就想前去看看。正好这次团活动组织大家参观城市规划馆,于是,在阳光明媚的周四,我们一行人一起走进位于科普公园旁的沈阳城市规划馆,一览沈阳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看看沈阳的今天和明天。
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主展区共包括二十个展区和三个影院:即总体规划模型演示区、总体规划展区、重点规划展区、公示区、测绘体验区、休息查询区、历史文化名城展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展区、沈阳经济区展区、工业发展历程展区、标志性建筑展区、控详规划展区、环境建设样板城规划展区、城市记忆展区、各区规划展区、一市三县规划展区、(援疆)塔城规划展区、未来沈阳体验区、公众互动区、临时展区等展区,以及弧幕影院、数字沙盘演示区、4D动感影院等。
日前,我们的马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沈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这是我们课程的重要环节。希望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我们同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们兴致高昂,对此次参观之旅充满了期待。
进入展览馆的大厅,一幅雕刻成16.9平方米的《盛京赋》率先映入师生们的眼帘,在乾隆皇帝的笔下沈阳颇具王者风范:“沈阳为王气所聚,乃建盛京而俯关西”,苍劲有力的字体张显着沈阳的恢宏气势。
展示馆中心区面积660平方米,比例1:750的沈阳城市规划模型,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模型。模型综合应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面详实地反映沈阳城市建设现状和近期建设发展目标,展现了沈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展示馆设立多媒体放映厅,循环播放沈阳城市总体规划宣传片。设立了市民参与室,采用触摸屏查询系统,可以查阅城市规划的相关资料。同时,还运用动态幻影成像技术,反映沈阳市古老中街和现代中街的对比,以及浑河两岸局部微缩景观,立体形象地丰富了展示内容。在展览馆的一楼,解说员让师生们共同观看了介绍沈阳目前发展情况的“Better plan ,Better city”宣传短片,让师生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详细介绍了沈阳的城市规划发展历史:1956—1985沈阳城市初步规划、1979—2000沈阳城市规划、1996—2010沈阳城市总规划、2010—2030沈阳总体规划修编方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学生们了解到沈阳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成长着,这个城市时时刻刻充满着期待、希望与辉煌。
“一朝发祥地,两朝帝王都”,历史留给沈阳太多的文化古迹。进入到二楼的一个展区,故宫、中山广场、清福陵、清昭陵、张氏帅府的模型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名城风韵化沈阳,历史的沧桑让沈阳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而另一个对比鲜明的展区则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展区,向师生们展示了当代沈阳的综合交通、快速轨道、停车发展战略以及沈阳站地区、太原街地区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
三楼是各区的规划展示厅,师生们了解到于洪区、沈河区、铁西新区、皇姑区、大东区、和平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棋盘山地区未来30年的发展规划,这让学生们对沈阳的整体发展有了无限憧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加快学习的脚步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人。
城市规划展示馆已成为市民了解沈阳,宣传沈阳未来发展目标,展现沈阳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沈阳、爱家乡教育的重要基地。现代化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的城市。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又决定着这座城市承载能力的大小,并成为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没有科学的规划不许建设,没有精心的设计不许施工,这已成为沈阳城建的“铁律”。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规划入手,通过科学规划为城市建设立规矩、绘蓝图,是近年来沈阳市面貌变得越来越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三楼,我们看到了数字沙盘演示区,站在高台向下俯瞰低于地面两米多的长方形投影池,脚下的画面不断变幻,飞驰而过,有如身临其境。我们走进城市记忆展区,老沈阳的历史展现眼前,老建筑沈阳南站、站前广场„„,不由让人想起沈阳的过去;我们观看沈阳各区域规划、开发建设大浑南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停车发展规划、样板工程等,又不由感叹沈阳的今天,对沈阳的未来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沈阳浑南新城,它不仅是一座现代化都市,更是沈阳的一处大“氧吧”。根据荷兰尼克公司的设计方案,建成后的两座公园将融合世界各地景观元素,山水相依,鸟语花香,四季常绿,为市民提供一个环保、舒适、宜人清新的居住环境,符合浑南新城“世界第三代城市典范”的方向。
浑南新城按照“十字轴”型进行规划设计。在南北轴上,由北向南依次摆布中央公园、行政中心、市民广场、科技文化中心(包括剧场、美术馆、科技大厦、文化大厦、音乐厅、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会议中心等城市功能的设计。在东西轴上,设计为生态廊道,排列着各种主题的带状公园。南北轴东侧,规划运动员村、媒体中心、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全运会设施、接待中心等全运会基础设施,还有国际医院、鲁迅美术学院、博物馆、领事馆区域、软件园、科技园等。
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承载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建成了众多标志性建筑、大型公园和综合娱乐设施,更重要的是强化城市管理,让城市有效地运转。沈阳组织开展了“四大战役”,高质量完成了东北大马路等38条主次干道整修。开展“清洁沈阳”活动,有效整治了城市10大污染源。加大交通管理力度,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城乡植树5000余万株。深入推进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规划通过国家论证,首批27个样板城示范工程项目加快实施,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沈阳市成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展开,完成沿线3个村庄整体改造,5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18个景观节点绿化工程全部完成,全长143.5公里的蒲河景观路建成通车。
结束语: 此次参观学习,详尽的学习了沈阳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开拓了思路和视野,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为了沈阳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共同憧憬着沈阳美好的明天。
徐逸凡
2017年04月28日
第四篇: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
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
展区详细介绍 ▶展馆一层
展馆一层包括4个展区:总体规划模型演示区、总体规划展区、重点规划展区、公示区。
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布设了目前全国气势最为恢弘的总体规划模型演示区,展厅高24米,面积1500平方米,模型比例1∶1000。配合135平方米的高清LED屏幕和数码灯光,三位一体的动态演示沈阳市核心发展空间,生动的表现沈阳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成就。
总体规划展区通过实体模型、动感模型、图板、多媒体影像及电子查询等多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展示沈阳都市形态发展演变、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沈阳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等内容,可以系统的了解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和规划重点。先进的动感模型技术渲染了盛京皇城的历史风貌。
重点规划展区利用实体模型、图板及电子查询等多种技术手段,突出展现浑南新城总体规划、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规划、中央都市走廊(金廊)规划及浑河(银带)规划等沈阳市重点区域的规划项目。本展区还设置了互动魔镜墙,同步触控展示沈阳其它重点城市规划项目。展馆一层和二层之间的夹层布置了测绘体验区、休息查询区等2个展区。
测绘体验区展示了沈阳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地图,反映了沈阳城市的变迁。
休息查询区设置了多块液晶查询屏,其中含有城市规划相关法规、规范及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展馆二层
展馆二层包括8个展区:历史文化名城展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展区、沈阳经济区展区、工业发展历程展区、标志性建筑展区、控详规划展区、环境建设样板城规划展区、城市记忆展区。
历史文化名城展区采用实体模型、壁挂模型、图板、弧幕影像卷轴及电子翻书等先进展示技术,表现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沈阳故宫、清昭陵(北陵)、清福陵(东陵)、张氏帅府、中山广场等保护建筑及历史街区,展现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风采。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展区采用图板、壁挂模型及电子查询等技术,充分展现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沈阳市停车发展战略规划、太原街地区交通专项规划、沈阳站地区综合改造规划、沈阳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及沈阳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全方位展示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各项规划措施以及在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面的各项先进技术。展区中央设计了采用国内领先技术的多点触控交互桌,增强展览的趣味性,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
沈阳经济区展区采用图板、灯箱等技术手段展示沈阳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运用壁挂模型表现沈阳经济区便捷发达的交通系统。展区中心设立多个多媒体触摸屏,演示沈阳经济区及八城市的宣传影像资料。工业发展历程展区通过“萌生”、“贡献”、“变革”、“振兴”四张展板,回顾总结了沈阳这座城市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
标志性建筑展区通过实体精品模型、图板等技术,展现沈阳标志性建筑的形象及风采。
控详规划展区通过图板方式,展示了沈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体系和重点地区的控详规划的主要内容。
环境建设样板城规划展区运用模型、图板和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展示技术,展示沈阳在全国环境样板城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城市记忆展区以城市老照片的形式,展示沈阳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风采。
▶展馆三层
展馆三层包括6个展区和3个影院:各区规划展区、一市三县规划展区、(援疆)塔城规划展区、未来沈阳体验区、公众互动区、临时展区、180度弧幕影院、数字沙盘演示区、4D动感影院。
各区规划展区及一市三县规划展区运用模型、图板和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展示技术,展示各区县(市)的发展规划。
(援疆)塔城规划展区介绍了塔城市的城市概况、总体规划以及沈阳市对口援建塔城市的工作计划,展示了近期沈阳市援助塔城完成的多项规划建设成果。
未来沈阳体验区首次在国内规划展示馆中使用全方位虚拟现实技术,观众的举手投足都会引起相应的画面变化,在互动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沈阳城市未来充满文化与艺术活力、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和通讯便捷的城市风貌。
公众互动区以沈阳背景地图为表现重点,使观众对应地图的内容以图片、文字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市。显示屏内容与背景地图进行完美呼应互动,形象、生动地表达主题思想。
临时展区用于临时展示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内容。
180度弧幕影院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大视野数字播放系统,以大气磅礴的画面和强烈的沉浸感向观众展示沈阳新城建设的规划成果。
数字沙盘演示区是展馆中最具特色的展示项目,也是国内规划展馆中最先进的。投影面积340平方米,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多维展示沈阳重点地区的空间规划效果。为规划决策提供真实的动态模拟,搭建“数字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
4D动感影院可以全景展现浑河、蒲河和百里运河环城水系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使人感受“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随着画面变化,还能体验到风雨雷电的感觉。[1]
第五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认知实习报告
该帖被浏览了2040次 | 回复了17次
论文简介:
开学之后,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
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
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对所学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有了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