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记2014年正月初一同学聚会有感

记2014年正月初一同学聚会有感



第一篇:记2014年正月初一同学聚会有感

记2014年正月初一同学聚会有感

金蛇存灵气友谊传千里;骏马跃长空真情来相聚!正月同学汇聚首眨眼一月,太多滴纷扰和意念任在心头盘踞,不肯离去。感叹时光如水,悄然漫过生命的绿洲。暮然回首,二十年光华远去。唯一没有变地是那份记忆。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浮生如梦!

二十年后今天的相聚,烂熟于心的名字,依稀熟悉的面容。二十年的风雨人生;二十年的孜孜追求。挫折坎坷、奋斗拼搏。把当年的少男少女,塑造成今天纯正、成熟、稳健的你我。正月初

一、普天同庆。我们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欢聚一堂。推杯换盏,畅所欲言。变了滴是容颜,不变滴却是情愫。我们默默享受着这份快乐,任思绪放飞、回转!

除了身处异乡和没能联系到滴同学,基本到齐。永忠同学开始致辞并宣布聚会开始,致辞激情飞扬、嗓音洪亮。当年上学时的那位小小少年早已变成今天的气宇轩昂!签名卡上手起笔落,龙飞凤舞。留下了对未来美好的回忆。席开,笑声、掌声、碰杯声、声声悦耳;友情、感情、同窗情、情切意浓。新强同学作为群主更是妙语连珠,连番挨个敬酒。体型富态、肚腩鼓鼓,让人直感大气磅礴。笑脸在席间穿梭,酒杯在面前交错。女生们更是聚会场上最靓的风景。争奇斗艳、花枝招展;笑容可掬、端庄活泼。更有我的发小春妮,当年滴那个小鸟依人的小女生变成了今天温婉可人、青春明快滴贤妻良母。、、、、、、一个个场景、一张张笑脸;如是在昨,依然澎湃!笑声渐远、定格下滴那张合影,永远是最美的回忆。二十年初次相聚,热闹、温馨、丰富!更感谢飞虎同学的热心提供和其团队的热情服务。让我们的饭更香、酒更浓。在ktv里,更是歌声嘹亮,神采飞扬。堂兄王峰的歌声依然回荡。一首《兄弟抱一下》,唱出了几许淡淡滴伤感和情怀。忘不了那首《雨花石》、更忘不了那些曾经唱响在校园里熟悉的歌声。临末、那首熟悉而温馨的旋律《难忘今宵》唱响耳边,歌声震耳欲聋、激情回荡。正如歌中所唱“告别今宵、无论新友还是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时光飞转、用来回忆。却是弹指一挥间。虽说鬓已苍苍,三年滴共处却留给我们一生滴回味。阡陌红尘,有缘相聚;缔结友谊。我只有满满滴欣慰和祝福!

马年新岁贺重逢,推杯换盏情意浓;

悠悠惜别二十载,笑声远去意未尽。

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牵;

如今相知无远近,万里江山尚为邻!

2014年正月二十九日王小锋

第二篇: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而有的地方,女儿女婿在娘家吃完午饭,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

大年初三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大年初四民间传说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出远门。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这一天剁饺子馅要把菜板剁得叮当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还被称作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传说女蜗初创世,于第七天造出了人,万物发芽也在这一天。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们的习俗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上等风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官府这一天也不能处决罪犯,家长这一天也不能教训孩子。初八是谷日,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同时,在民间还有一个传统禁忌,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据说,如果这天用了针线,蚕的眼睛就会瞎。

农历大年初九,在道教传说里,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同时拜过“九皇诞”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意。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另还有一风俗,贺老鼠嫁女,也称“老鼠娶亲”。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还有一些地方初十这一天忌针,说是在这一天如果动了针线活要心疼,因为十指连心。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看来按这个风俗,女婿在丈人家还是低人一等啊。

正月里也不可以打碎东西,打碎了东西是不吉利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者说“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

正月十二这天祖宗堂前点新灯。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里如果没有宗堂,那么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以示香火旺。

正月十三、十四旺禽舍,这两天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

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这一天也被称作“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民间以耍龙灯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另外,在北方还有这一天给逝去的家人墓地送灯的习惯,意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过一个明亮的节日,以此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第三篇:同学聚会有感

同学聚会有感

2012年5月18日我有幸参加并组织了太原铁路机械学校9904班毕业10年聚会。本次聚会筹备于3个月前

每到这个季节,经常看见吃散伙饭的毕业生们在校园里游走,酒后的轻狂被发泄得淋漓尽致......一切都可以原谅,那些大一曾经稚嫩的面孔,经历着四年中国式教育的蛮横,压抑的情绪无处发泄。想着明天的分离,念着女孩的名字,无法预知的明天,道路的迷惘,便有泪水流落下来......亦看见校友们的回校聚会,十年的沧桑,每个人经过了岁月的磨砺和时光的雕刻,都有了自己惯有的假面,之下,我相信他们还有年少的轻狂与记忆,被厚厚地隐藏在那里,一旦被激发出来,真的性情真的内心一发而不可收拾,多么的酣畅淋漓。看到他们,我经常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也在聚一遭,将在一个十年做记号留在心里。

十年的时光啊,当一个个熟悉面孔出现在你眼前,出现在春暖花开的校园里,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晚宴上,同学们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共话短长。十年间,或偶然或相约,都有同窗的间或往来,对面相看者有之,三五成群者有之,却无一次如这般人气的兄弟姐妹的盛宴,想来十年未约真是罪过呵,可罪过之后越发显出聚会的珍贵。接班主任老师来的路上,毕老师说道:十年聚会,聚齐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前期有高年级的聚会,已有仙逝,同学相聚,物是人非,唏嘘不已确实很幸福的了,虽然聚会明湖在人未齐,但未到的同学肯定有着自己的缘由,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事务繁忙,家务亦须料理,有电话打来致遗憾问候之语已然足矣,虽身未到济南,但心在一起。

都说时光可以改变一切,的确,男生更加“壮硕”了,女生更加迷人了,但不变的是同学们的品质,还是那么善良,那么的可爱啊,看到学弟学妹们瘦弱的身躯,相信一定会有温暖的流过他们心里吧。——也感动那些真性情的汉子,逢人必喝,逢酒必干,兄弟,今夜醉就醉吧,唱就唱吧,如果酒醉能拭去你眼中的泪水,如果歌唱能忘掉你心中的忧愁。——亦感动的是这些兄弟姐妹,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队伍,极尽个人之所能,拾缺补漏,忙前忙后,鞠躬尽瘁,聚而后已;且又为了聚会,遣夫托孺,千里奔波;更有同志,别出心裁,人手一印,过足“官瘾”。

怀旧的心情依然迸发。那时的我们,年少轻衫薄,依马弄铁校;那时的我们,单纯的没有任何想法却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那时的我们,总对未来充满憧憬,容易满足却又对一切充满渴望……可是现实既冷静又残酷,既劳心又忙碌,所幸还有聚会,在这一刻,老同学心中没有彼此,没有等级之别,没有贫富之分,坐在那里,就是一曲醇而弥久的老歌——世界已过去多少年/如今的你又在哪里/经历着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幸福伤痛/今天我依然能感到/那清风掠过的春天/掠过了城市掠过村庄/掠过我们年少 胸膛/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想着无限的未来。

遗憾。也许相聚的心切使得聚会稍显仓促,时间的短暂、工作的繁忙、操作的出入使得聚会没有达到同学心里的标准;临走的日子因为有事未能送老同学一程;还有那些未曾谋面的老同学......不过有了遗憾才有空间,聚会上,同学们彼此相约十五年的聚会,中年的约定,还有下次太原的约定......必定会绽放的更加美丽吧。

是为记,亦作聚会总结。

第四篇:同学聚会有感

同学聚会有感

满满三天的聚会活动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与挥泪告别中圆满落幕了……虽然有些疲惫,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别样的滋味,感动着、留恋着、喜悦着、再次期待着……

见到了当年睡在上铺的兄弟,见到了一起约逛街的姐妹,见到了一起逃课抄小抄的同桌,还有经常严厉教导我们的班主任。很明显,岁月已经在大家的脸上多多少少留下了痕迹,但是距离不是问题,时间也不是问题,同学之间的情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反而更加坚固。因为我们怀念学校时的点点滴滴,想念当时校园里的青葱岁月与懵懂,更加珍惜那份诚挚与纯真的友谊,因为只有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才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忽略自己的年龄,回到校园中,我们只是老师的学生,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工作中的压力,更没有官场饭局上的狐假虎威。

相信,即使是当时关系很一般的同学,但是好久不见的魔力定会让人更加睹物思人;相信,三、五年一小聚,五、十年一大聚,对于现如今的人际交往定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同学聚会也并不完全是别人所说的那样拉关系、套近乎,而主要是同学友谊的维系,师生情感的交流。如果可以,请记住,怀念不如相见!

精彩后续,下回分解……

第五篇:同学聚会有感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首先,我代表金融85班全体同学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聚会的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feisuxs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二十年前,我们挥别大学生活,为了事业为了前程,我们天各一方。二十年后,我们怀揣激动的心,为了缅怀曾经共有的世界,我们欢聚一堂,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我们的师生情意依旧,我们的同学友谊如常。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之间,人生最辉煌的二十年已成为永恒的回忆。二十年前,在我们的母校,曾留下让我们终生难忘的足迹。当年,花样年华,我们相依相伴同窗共度;青春岁月,我们接受恩师的教诲健康成长。我们毕业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为人父为人母,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爬打拼,经历了风雨,也见识了彩虹。这二十年间,虽然我们疏远了,交织错乱的生活轨迹隔离了我们,但我们依然在共同的记忆里亲密。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从事不同的事业,能力有大有小,机遇有好有坏,收获有多有少,但我们同学的心灵是相通的,同学的关爱是无时不在的。琐碎的生活并未冲淡我们师生情同窗谊的色彩,倒让我们格外地珍惜彼此之间的温情。漫漫岁月,我们始终彼此守望着,在心中默默牵挂着——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我们心里默默期盼着:何时能相聚,何日再重逢?

廿载春秋已过,我们金融八五班同学的心愿终于强劲地汇聚成一个共同的声音:过了二十年,今天来相会!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今天,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愿望,我们重逢重温走过的岁月,我们重逢见证彼此的老去。

我们分别的时间太长久,相聚的时刻又太短暂,转一圈,让昨天的我们和今天面对面。回味昨天,珍惜今天,描绘明天,互相勉励,拓展未来。

金色年华梦,温馨二十年。今晚同举酒,祝愿共团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