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毛泽东各时期文章3分钟背出

毛泽东各时期文章3分钟背出



第一篇:毛泽东各时期文章3分钟背出

三分钟让你记住毛泽东各阶段代表著作!

请记住一下三句话即可:

1、萌芽阶段——“国民党分析运动”

2、形成阶段——“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3、成熟阶段——“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这三句话还可以这样联想记忆:“国民党拿着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就称自己是共产党了!”

详细解释:

1、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1921—1928年(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记忆法—“国民党分析运动”

详细解释: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的影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运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标志: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1928—1935年(土地革命中前期),记忆法—“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详细解释:井冈山——《井冈山的斗争》;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本本——《反对本本主义》;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1935—1945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记忆法—“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详细解释: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

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改造我们的学习》。

提示:记住了这三句话基本上就可以把毛泽东个阶段的代表著作记住了,你只需要根据著作名所含的是哪句话的关键字,就可以判断该著作是属于哪个阶段的!

第二篇:毛泽东文章

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著作

1925年冬至1927年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1938年春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

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1949年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毛泽东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主要有:

贺新郎 别友(1923年)

沁园春 长沙(1925年)

菩萨蛮 黄鹤楼(1927年春)

西江月 井冈山(1928年秋)

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年秋)

采桑子 重阳(1929年10月)

如梦令 元旦(1930年1月)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1930年2月)

蝶恋花 从汀洲向长沙(1930年7月)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

菩萨蛮 大柏地(1933年夏)

清平乐 会昌(1934年夏)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

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2月)

七律 长征(1935年10月)

念奴娇 昆仑(1935年10月)

清平乐 六盘山(1935年10月)

沁园春 雪(1936年2月)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水调歌头 游泳(1956年6月)

蝶恋花 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七律 到韶山(1959年6月)

七律 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七律 答友人(1961年)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

卜算子 咏梅(1962年12月)

七律 冬云(1962年12月26日)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

贺新郎 读史(1964年春)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念奴娇 鸟儿问答(1965年秋)

纪念白求恩

为人民服务

反对自由主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1《井冈山的斗争》

1929.1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5《反对本本主。

1931.4《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1935.12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瓦窑堡会议)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1937.5《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

1937.7《实践论》

1937.8《矛盾论》

1937.8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

1938.5《论持久战》

1938.11

1939.10《<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40.1《新民主主义论》

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2.2《整顿党的作风》

1942.2《反对党八股》

延安整风的文献:

1942.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3.6《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5.4《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1947.12《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8.1《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948.3《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

1948.4《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11《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48.12.30《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

1956.4《论十大关系》

1956.4《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三篇:毛泽东短篇文章

用毛泽东思想正确对待大学生活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金融111班狄会丰

忽然顿悟了,当我们不自觉的开始用学到的实践认识论、辩证法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长大了,顿悟前必然要经过挫折、失败的洗礼。大学的实质是一个向独立过渡的纽带,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我们必须要学会负责,学会独立。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唯物论、发展观和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胜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旗帜,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而我的大学道路到现在也是走的曲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地表现在我当下的生活学习中。在经过了一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后,才渐渐的给自己找准了位置,明确了方向。这一年的时间说起来不算短,但其中教训深刻,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12字真言确实经典。

大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老师说“大学生活是自由的,大学里最难打法的是时间。。。”电影里的学校生活是青春浪漫的,有甜蜜的爱情,欢乐的歌舞,激情的运动。。。我心中的大学一直停留在西南联大,有大师、学者,生活是自由的对知识的追逐。可是现实的大学生活是尴尬的,自由是没有绝对的。早读、晨点、各种检查以及乱七八糟却又不得不执行的各种繁琐让我认识到大学不过如此;考试没有过要补考,非常少的旁听,非常多的逃课,枯燥乏味还要照本宣科的PPT讲课。。。我渐渐认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没有经过艺术加工过的大学生活,也许因为这里不是一流高校,不是那个我们共同虔诚向往过的圣地。

我们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考试不单是最有效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认识自己的最有效方法。经过混乱、忙碌的上学期,我并没有从这次考试的小失利中吸取教训,终于在期末考中遭遇滑铁卢。自己没有聪明的大脑,就应该比别的同学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没有富裕的家境,就应该勤俭度日,要想以后过得好,就只能通过当下的努力;“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未来只有通过今日的努力改变,选择一项就要把这项做好,不能“意淫”,有美好的愿景固然好,但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当前的自己,以后尽是空谈。这就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在大学里是行不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在此相聚,人人身怀技艺,没有人是差的。发现同学们的英语那么好,那么聪明,那么的有才艺,才明白“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道理。大学里的思想是自由的,人格是独立的,这里只有说服,没有委派。大学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想在大学生活里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团结身边的同学,获得他们的支持,就必须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代表广大同学的利益和呼声,依靠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从而解决问题。

第四篇: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时期

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党思想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雄厚广大,而产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的国家。中国共产党要壮大发展自己的组织,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就不能不从农民及小资产阶级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中国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他们受着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但是,由于农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农民参加到中国共产党里边来,不但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内农民出身的党员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也把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绪带到党内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国际共运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艰巨任务。毛泽东等党内正确路线的代表者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党的性质不仅仅决定于党员的成分,更重要的还决定于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面对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现状,对于怎样根据中国特点进行党的建设,毛泽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整顿队伍,提高战斗力,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在三湾一个杂货店召开了前委会议,总结了大革命时期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队伍的政治思想情况,决定进行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领导:一是党委制。开始建立各级党的组织,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规定重大问题要经党委讨论决定。二是建立党代表制度,连以上各级建立党代表。三是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为了加强政治工作,改变了过去的建制。整个部队由党的前敌委员会作为最高指导机关,毛泽东任书记。大革命时党支部建立在团以上,营以下没有党组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是这样,现在支部建在连队,意义重大。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立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1 ] 6593必须坚决纠正。这样,毛泽东不仅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论述了思想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从而奠定了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其次,古田会议决议阐述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在着重进行思想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包括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内容。这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只有思想上的一致才能保证组织上的一致,而且组织上的一致又反过来巩固了思想上的一致,没有组织上的一致也就无法体现和巩固思想上的一致;党的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的保证。《决议》指出:‚红军党的组织问题现在到了非常严重的时期,特别是党员的质量之差和组织之松懈,影响到红军的领导与政策之执行非常之大‛。提出‚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以使其‚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 2 ]88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决议》明确提出并强调必须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其首要内容是‚党员发展的路线‛,要求注重在战斗第一线发展党员,并严格入党条件和入党手续。第二个内容是搞好红军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调‚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 2 ]88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决议》要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结合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法则,是巩固党的秩序的制度。组织建设的基本问题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毛泽东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就必须与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划清界限,反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等倾向,还要反对旧组织观点。《决议》针对极端民主化的倾向,强调‚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即实行有领导的、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为此,要正确处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路线,建立党的领导中枢;同时,领导机关要了解下情,以其作为正确指导的客观基础。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决议》还对党的组织生活会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和小组会,‚会议要政治化、实际化‛,真正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并提倡‚反映无产阶级之积极活动的爽快的精神‛的会风,使会议‚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意义。‛[ 2 ]92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所提出的组织建设的路线、原则和措施,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最后,古田会议决议初步论述了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古田会议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问题,制定了端正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三条重要措施。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是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避免‚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三是要开展正确的党内批评,要把党

内批评当作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不应当把批评当做攻击个人的工具。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的伟大纲领。

三、延安整风: 毛泽东建党思想进一步成熟、完备

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的重点是解决马列主义与革命运动相结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整风的原因,一是为了从思想上清算党内

‚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二是为了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三是为了坚持抗战,渡过难关,迎接新局面的到来。整风运动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整风运动的全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是从1940年12月到1942年1月,共一年多一点时间,也叫做120名高级干部整风阶段。第二阶段为全党普遍整风阶段:时间从1942年2月到1943年10月。1942年2月1日,中央党校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标志着全党整风运动的开始。2月8日毛泽东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4月3日,中宣部作出了《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了极其重要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整风在延安普遍开展起来了。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是从1943年10月

到1945年4 月,也就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召开为止。从一般单位和个人方面来讲,这一阶段主要是总结通过整风有了哪些提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写出整风总结和思想总结,巩固成绩,克服存在的问题。从党中央方面来讲,则是又回到120名干部中,继续学习和讨论党的历史,特别是对1931年到1934年这段历史进行讨论和总结。整风运动的内容,就是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的三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的方针,就是毛泽东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党中央为了贯彻好这个方针,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是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前提。二是提出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三是坚持了‚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做法。四是采取了‚一看二帮‛的办法。在整风运动中,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最后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这两个目的。后来毛泽东把这个方针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这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伟大贡献。延安整风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第一,经过延安整风,提高了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水平,使党的领导机关和广大的干部、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样一个基本方向,使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第二,经过延安整风,重新教育和训练了党内干部、一批抗战初期入党的新党员,为中国革命事业培育了大批治党治国的优秀人才,在全国各族人民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经过延安整风,党进一步开拓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独特的自我改造和建设的道路,在国际共运史上树立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改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光辉典范。延安整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创造了解决党内矛盾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党内整风的理论,标志着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已经完整化、系统化,是对党的思想建设的划时代的伟大贡献。不仅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也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延安整风运动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进行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中国的特殊情况,使党面临着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即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马列主义思想同非马列主义思想的矛盾。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中心环节。延安整风提出的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通过整风,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在着重思想建设的同时,党也极为重视从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的灵魂,组织建设是思想建设的保证。延安整风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从而维护了党内生活的正常秩序,发挥了全党的积极性,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使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巩固。第二,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从党的历史和切身实际经验出发,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恩格斯指出:‚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 3 ]延安整风正是从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党的路线开始的,主要是使党的高级干部从政治上分清是非,对王明的错误路线取得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党普遍整风。广大党员和干部在普遍整风开始后,批判主观主义,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思想觉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整风的基础上,党不仅成功地总结了22 年来丰富的历史经验,而且极有成效地提高了全党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培育了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治国安邦的各级领导干部。第三,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强调

作风建设是使党的路线、方针得以顺利贯彻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最先提出和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使党的作风建设表现出了全新的精神风貌。毛泽东总结了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把党的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他在党的七大提出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种共产党人特有的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三大作风经过延安整风的理论升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作风规范。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都发挥了伟大的历史推动作用,是长久作用于我们党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关于作风建设理论的提出,表明毛泽东建党学说达到成熟。第四,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斗争惟一正确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强调自我批评。毛泽东总结了党内斗争的经验,创造了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整风形式,制定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党内斗争与党的团结的关系。这个方针、方法已被延安整风运动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延安整风树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典范。毛泽东后来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并提出了一整套贯彻这一方针的政策。这一方针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成为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这一方针推广到党外,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四、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续发展

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并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使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国共谈判的同时,中共于1949年3月5日-3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

二中全会。这是党在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主要解决了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后党的建设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健全党委制等一系列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在党的政治地位将要发生重大转变的关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充分预见到了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及时告诫全党要防止党内可能生长起来的骄傲自满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并特别强调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强调这些作风问题是由于:一是胜利后我党变成了执政党,掌握全国政权的党,往往因为有功并且处在和平环境中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忘记革命目标,加上人民的感激,资产阶级的吹捧,更易如此。二是胜利了,敌人的糖弹善于袭击执政党中的意志薄弱者。那些不警惕、不易识破糖弹的人最容易被击中。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4 ]1328为了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明确规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送礼,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道名和企业名,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8943.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 ] 1328中国共产党这些深谋远虑的论断和措施,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日趋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不仅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而且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从而形成了首先从思想上进行党的建设,同时在组织上和作风上进行建设的完备的党建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共产党的重大理论课题。

第五篇:毛泽东各个时期的文章总汇(石磊版)

一、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1926年,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注意:此处是“国民革命”,非“中国革命”。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1928年10月、11月《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论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初步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2、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有城市转入乡村。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实事求是”的文章,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37年夏《实践论》、《矛盾论》:

1、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2、科学的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3、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938年5、6月《论持久战》:

1、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2、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3、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

1938年11月,《战争与战略问题》:把长期经过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起来。

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3、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阐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运动的的学习文件。其中,《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5年《论联合政府》:对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进行了具体阐述。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完整的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五、社会主义革命(改造)时期(1949——1956)

1955年,《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1、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做了全面总结。

2、阐明农业合作化的基本道路、基本方针、基本政策。

3、是一篇指导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文献。

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

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标志。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文化建设的方针——“双百”方针。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2、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3、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4、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初步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

1957年,《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通称“六又”政治局面)的思想。这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