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战魔术师
二战魔术师“搬走”亚历山大港
据《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当年让自由女神像消失的表演令世人称奇。但在二战时期的北非战场上,英国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基林的表演更为神奇———为躲避德军轰炸,他曾“搬走”了整座亚历山大港,还令苏伊士运河“消失”。
魔术让港口躲过轰炸
据报道,贾斯帕是英国30年代知名魔术师,1939年二战爆发后,他毅然加入英国皇家部队,希望运用魔术的力量和希特勒对抗。
1941年5月,英军得到情报,德军将轰炸埃及亚历山大港。贾斯帕主动请命用魔术“移走”亚历山大港。他在离亚历山大港数公里外找到了一个叫作马约特湾的地方。此地荒无人烟,但与亚历山大港地形极为相似。在那里,贾斯帕命令手下安置了与亚历山大港完全相同的灯光,晚上彻夜通明。与此同时,亚历山大港的居民整晚关灯。就这样,德军对马约特湾进行了连续8晚的轰炸,而亚历山大港却安然无恙。
苏伊士运河凭空消失
这次魔术大获成功后,英军指挥官接着命令贾斯帕再表演一次魔术———让苏伊士运河“消失”。
贾斯帕制造了24个巨大的排风扇,安装在运河沿岸的探照灯上,风扇的扇叶都是用玻璃镜制成,扇叶转动时制造的光影伪装效果足以迷惑任何飞行员,苏伊士运河就这样在敌人眼中“消失”了,敌军战机根本无法做出有效攻击。
2006年
第二篇:二战
战争前奏
1919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兰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1938年,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参阅:德奥合并,Anschluss)。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内维尔·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会议结束后才让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签字。“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939年,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德苏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8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会谈,最后于8月13日签署了联合声明,14日正式公布,史称《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30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
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发生转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二战转折点。
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
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以损失了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和妻子服毒之后吞弹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三篇:魔术师读后感
最近读《魔术师》,作者辛格是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犹太作家,他擅长叙事,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魔术师读后感。他的长篇小说向世人提供了一幅幅反映波兰和美国的犹太人的生活画面。他的授奖评语是“由于他那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叙事艺术根植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将人类共同的处境逼真的反映出来”。
辛格于1904年出生在当时沙皇统治下波兰拉齐米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四岁时,全家迁往华沙,从小受正统的犹太教教育。故乡是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他曾说:“一个作家必须有根。作家的根扎得越深,他取得成就的能力就越大。”12岁时,辛格阅读了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深受感动,立志当作家。15岁,开始了文学生涯。
在华沙期间,尽管生活艰苦,仍笔耕不辍。1935年,移居美国,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为一家犹太报纸写书评、散文和小说。1940年结婚,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他曾经说:“一个艺术家,像一匹马,需要鞭策。”他在自我鞭策中,永不停步,使他两次获路易士·兰姆德文学奖,1970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创作艺术奖和全国图书奖,1978年终于登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的领奖台。
《魔术师》是辛格的代表作,1960年出版,受到欧美文学家的推崇。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叶,地点是波兰东部的卢布林省,主人公亚夏·梅热是一个魔术师为业的犹太人。他出生在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的家庭里,7岁丧母,仅在犹太小学里读了几年书就到外地谋生。他生性聪慧,凭着勤学苦练,经过许多年的江湖漂泊,好不容易才有了出头之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魔术大师。他在卢布林有房宅和贤妻,然而他并不安分守己;他与几个女人明来暗往,不惜用铤而走险挣来的血汗钱换取片刻的床第之欢。
他供养了玛格达一家三口,记挂着被丈夫遗弃的泽芙特尔,为了达到与一位教授的遗孀结婚,到意大利定居,竟然在酒后情欲和野心的进逼下,翻墙入室,撬别人的保险柜,未遂,却把自己的脚摔伤了,读后感《魔术师读后感》。接着玛格达上吊,泽芙特儿与人贩子同床共枕,寡妇伊米莉亚斥责了他。他自己走投无路,只得返回故乡,将自己禁锢在小屋里,忏悔罪孽,以求上帝对他的宽恕。一个好色的犹太人改邪归正了,浪子成为圣人。善终于战胜了恶。
读完这一长篇,花费了几天功夫,当然是在工作生活之余的时间里。在安静的氛围里,我深深被主人公的思想陶醉。作者主要是在叙事,在其过程中是大量的心理流程。
作为一个在为生活和理想拼搏的下等人,亚夏不缺乏智慧。因为自己的好色和放荡不羁的行为,惹来不可解决的麻烦时,他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良心。他的人性没有泯灭,他为所欲为的行为,最终让他在现实生活中碰壁。他的行为,他的名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被世人所容的人。而最终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拉比,成为犹太宗教的代表者。
主人公在艺术的大舞台上处处得心应手,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却时时为困惑所扰。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过着“走钢丝”般的日子。从最初对犹太教义的怀疑,到最终找不到出路而又皈依宗教。就是在他整个生活的过程中,“他看见上帝的手在行动,他走到道路的尽头了”。他追求爱情,却在钱方面受到局限,身无分文,实现不了自己崇高的爱情,所以才出卖灵魂去盗窃,才走上绝路。
在事业方面,虽然远近闻名,却拿到极少的报酬。他不忍心抛妻弃子,尽管她没有姿色也没有孩子;他不能不管玛格达一家,没有他的支持,他们家就不能维持生活;还有泽芙特儿,对她没有感情,却又不能狠心不去理会她。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虽然技艺高超,如果作贼,一定是贼中之王,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走那条路。酒后被情欲所逼,才一时干了糊涂事。
一个下层的人,不管他有多少智慧和才智,很难在当时上层社会立足,它像一堵黑色的铜墙铁壁,不管魔术师有多大的魔法,也无能为力。最后把自己砌在又黑又冷的牢房里,以图大彻大悟,在犹太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教义,把人愚弄到何等地步。辛格满怀犹太民族的深厚感情,塑造了亚夏这个有灵魂、有思想、充满激情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生活烙印。
第四篇:二战感悟
二战感悟
提及二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中国也是在二战中崛起的!在二战中有许多的名将,但结局大相径庭。如日本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在黄土岭之战中被我军用榴弹炮击毙,而德国元帅隆美尔主动站出为人民争取和平,希望希特勒停止战争,却被希特勒逼得服毒自杀!尽管他是纳粹德国元帅,但他对的手下十分严厉,干杀害平民、抢平民的东西等不良之事就要枪毙!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美名“沙漠之狐”才流传千古,后人十分敬佩他。
美国的大将很多如艾森豪威尔,后来他成了美国的第34任总统;巴顿将军征战沙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退役后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但他作战英勇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指挥著名的中途岛战役的将军尼米兹有着过人的胆略和见识,中途岛战役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次战役使日本的强大舰队损失惨重,为后来的日本投降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并有着深远而伟大的意义……
中国的大将不说大家也知道,如朱德、左权、叶挺、彭德怀……这些大将都是在残酷的战斗中磨炼出来的,没有他们世界的和平将得不到维护,世界上将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去。
我们应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应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并时刻记住二战的惨痛教训,缅怀先烈,热爱和平!
第五篇:zw二战
简谈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上,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外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它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这对中国文化和民众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6、《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其镇压内乱。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得以继续维持。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
清军在历时4年的抗击英法联军的战争中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因为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是清王朝腐朽落后。而根本原因则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首先,在政治上,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非常落后,而且清政府的政治相当腐败。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宗法等级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君主专制抑制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宗法等级制度的保守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英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政治制度先进。
第二,经济上,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封建社会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经济并存,严重的束缚并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地所有制禁锢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②小农经济长期存在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③紧急政策、重农抑商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④地主商人高利贷三者结合对农民进行更加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进一步挫伤了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工厂,中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第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仍是落后封闭的天朝上国思想占主导,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法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②多神论的思想体系进一步禁锢了人们思想的发展。而英国是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
第四,军事上,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线膛后装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作战方法上,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以强大炮火掩护陆军登陆,陆上战斗采取散兵战术,而清军则固步自封,墨守陈规,战术笨拙落后忽视陆地纵深设防,不懂散兵战术,所以一败再败。如在张家湾、八里桥之战中,由于清军缺乏大规模近代野战的训练和经验,加之马队使用不当,虽拥有数量的优势和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也未能取胜。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讲,世界不该有战争,战争太可怕了。战争是血腥的,残酷的。战争是人类的一种最愚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残酷血腥的战争,普通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战争是一种犯罪,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悲哀。战争留给人们的是废墟,是苍凉,是仇恨,是痛苦,是绝望。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印迹会逐渐淡薄,战争的废墟可以重建,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废墟,是不可能从人类历史上抹去的。
但回顾历史,从古到今,人类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息过,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无不充满着惊心动魄的斗争。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不希望自己美好的家园被核武器炸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人类需要的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战争。真希望我们都能踏上“和平”的列车,把“战争”落得远远的,真的希望人类不要再有战争,让和平继续。
今天,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的我们,为自己能生活在现在这个独立自强充满生机的新中国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们无法目睹战争的血腥和壮烈,但我们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们必须回顾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国家要不受别国欺负,就必须强大。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技能,毕业后才能立足于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才能防止历史惨剧的重演。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的富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