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在二十岁
写在二十岁
不知不觉中,被推进了阿姨的行列。这是继自己写在十八岁后的第二次人生感悟。
二十岁,该说些什么呢?该想写什么呢?又或者说自己该计划些什么呢?当今年的高考尘埃落定之时,才真正感到二十岁的涵义,该是给自己的学业和感情一个明确答复的时候了。
曾经的阅读只能是一种较为单薄的积累,曾经的阅历只算是冰山一角,曾经的性格只当是一缕淡淡的青烟。现在,站在时间的临界点上,要做的是准备好行囊,大步流星跨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荷花在静静地开放,一如去年参加高考之时的淡雅。赏花的心境却不似去年的那般。如今很多时候考虑的问题已经让自己都惊叹世事无常、人心叵测。杨澜说,要做一个内心温暖厚实的女性。我直接理解成要多读些修身养性的书。说到这儿,心里就感到一阵阵的空虚。二十岁了,读的书实在太少。思维也不能很快的转起来去帮助自己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笨啊。也许是阅历还没到那种程度上吧。总之,在学业上应当勤奋一点儿,刻苦一点儿的。
二十岁了,生活不只有有学业还有感情。记得十七岁的时候,有幸听过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郭文斌的一场文学讲座。现在想来他的讲座在那时就给我播下了一粒神圣的种子。初恋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他看来一位稳重,有见识的男士必将是有责任感的;一位成熟、有主见的男士必将是有事业感的;一位大方、有孝心的男士必将是有安全感的。一直欣赏有责任感、事业感、安全感的人。有些事有些人既
然无法激发自己接受爱的能力,而那些人那些事还在继续,那就任其自身自灭吧。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力。感同与郭文斌,应当给对方一个表达爱的通道,即使自己不爱。这是对别人的尊重。村上春树说,不是每一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二十岁了,应该学会包容。试着靠自己的能力来一个间隔年,在旅行中增长见识看淡物质。
二十岁了,多么希望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的女孩儿!
第二篇:写在二十岁生日之际
写在二十岁生日之际
春花夏荷,秋风冬雪。岁月在无声中悄悄地更替。一年一年,二十年,犹如弹指一挥间,瞬间而过。。
回首二十年之间,我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在二十岁的生日之际,写下我的感悟。
一.成长
从呱呱坠地开始,成长的路程依然开始。然后不由自主向前跑去。不为任何缘故和借口而停留。就如离弦的箭,刷刷的飞行终点。一年一年的长高,一年一年的懂事,成长的历程丰富多彩,成长又是一个空洞而广袤的概念。它包含了太多太多额东西,生理心理的成长。。
经常有人问起“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这是就会陷入深深地沉思。到底是几岁?最早的记忆大概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因为那天的事比较特殊,记忆中只是模模糊糊的,后来加上家人的描述。才能知道个大概。
说起这件事,得说说我妈妈。我妈生我的那一年,只有十七岁,现在说起来的确是够恐怖的。。因为年轻嘛,爷爷奶奶认为她没有定性,所以就打算试试对我的关心程度,便闹了这么一出戏。
那时候是农忙,爸妈要天不亮就出去去农忙,可能是看我小吧。便把我一人所锁在家里,于是爷爷便趁机把我抱走。哈哈哈我唯一的记忆便是也是最早的记忆便是我爷爷抱着我呼呼地
走,还把我冻坏了,结果闹得我爸妈满天下的找。。
后来家中发生变故。妈妈离我而去,成长的路变得坎坷不平。当时觉得那是的的路是那么的难走。不过想在想起来,其实也没什么,都说“过去的困难,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他便是如此的简单’.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哈。
在我六岁的那一年,妈妈离家出走,老爸外出打工。便把我一个人抛给了奶奶爷爷,说是抛弃,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生活跟爷爷奶奶。也是一种快乐的时光。可能是因为那时候还小,不懂事,还不知到思考家里的事。更不知道爸妈为什么不在一起,现在想想,挺悲哀。
小学前的记忆,基本停留在玩中,跟家附近的一群小屁孩疯上疯下,玩的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知道爷爷奶奶叫我回家吃饭。再长大,记起的事情变多了起来,其实数来数去,便是吃饭上学,睡觉干活。倒也没什么特殊的。
十一岁的那一年 奶奶离我们而去,在脑海中,奶奶要比妈妈还疼我,虽然说记忆中关于她的并不是很多,十二岁,才是噩梦的开始 当时也爷爷可能觉得没有个女人照顾我觉得不合适。于是千方百计的给我找了个继母,可是没有想到,好心却办了坏事,一片热心却促成了我得梦魇„„
继母刚来的时候,对我还算不错,还带来了一个叫姗姗的小女孩,只有五岁,可是后就是后母,没有小说中写得那么好,她十分的疼爱她的女儿。可对却渐渐的坏了起来。开始时对我爱理不
理,后来演变成不跟跟我说话,后来是冷战,再后来就是反目成愁的那种,再就是你死我活的地步„„当时老爸在外边打工。没有能力照顾到我。所以只有十几岁的我,一没钱二没能力便处处受到欺负。,不给钱花,不给买衣服,还霸占着家里的一切资源。我没办法,就千方百计次从家里偷,从钱到粮食。能用的就拿着用,可怜那时候真是我青春期长身体的时候,缺吃少穿的,闹的我现在的个子那么的矮,借老曹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是那个一把辛酸泪啊 接下来的装转折点便是我十六岁的时候,是转好,当我和继母的矛盾闹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失踪十年之久的妈妈竟然突然有了音讯,对当时的我而言,也没什么区别,只是身边换了个人斗争的女人,反正都习惯了,都不在意那一点了„„不过亲妈妈就是亲妈妈,照顾的我就是细心,这样我过了平安幸福的三年,也就是我高中的三年,渐渐地,我都忘了他抛弃我达十年之久。以为就会这样的平静的上活下去„„
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同时受到的是法院的判决书,是妈妈爸爸离婚的判决书,生活有 又坎坷起来„„
离婚后,我没选择跟谁住在一起,其实是想跟老爸在一起,一来可以照顾一下他,而二来老爸从小把我看到大,感情也不是吹的,因为当时我还觉得毕竟妈妈照顾了我那么多年,也不能伤了她的心,所以没说出来。后来妈妈的有些做法令我非常的失望,现在看到他的话,一点也不会感到亲切,反而会十分的厌恶。。
写到这,已经是大学时期了,虽然考了个不咋得的大学。但也算是圆了了大学梦大学进行时„„。
时间匆匆,短短的几个小时回忆一遍人生,也算是不容易的事,虽然是坎坷不平,但也丰富多彩,有许多这得回味的地方。但人是向前走的,而不是活在回忆中,记忆这能是回味和总结的,是财富,会好好珍惜的„„„„
第三篇:写在理工大六十岁生日
写在理工大六十岁生日
理学院 陶思琦
桎风沐雨六十载,清风写意理工人。六十年,似长,亦短,青岛理工大学承载着的优良的传统,开拓着焕新的明天,革故鼎新,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成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永承重载”的办学精神深深的植根于每个理工学子生命的脉管里,滋润渗透着激情涌动的灵魂。
曾记得,那是三年前的一个热情澎湃的夏日,那个满面稚气的我怀揣家人的希冀,牵着梦想与追求,奔入了这片梦寐的芳草地。在菁菁校园中,我犹如一只羽翼未满的雏鸟,依偎在柔柔的树阴下,眺望碧水苍穹,那儿是我心飞翔的天堂。我梦想着,在广袤的一片汪洋上,层层涟漪激荡起翡翠的裙袂,海鸥飞处彩云飞。三年后,我早已褪去曾经的稚气,可以用学长的语气和那些刚入学的孩子聊经验,可是我明白,对于母校,我永远都是一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三年后我可以用调侃的方式聊大学,那是因为有些爱不知从何说起,所以越庄重的时候越想嬉皮;三年后,有幸遇理工六十年生日,可以执笔妄言,将心中未曾表露的心迹倾吐一空。
百折不挠。请允许我用了句号,只是觉得这四个字足以概括理工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六十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起来,但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理工大的成长见证了整个大中华教育事业的蓬勃之势。从1952年 “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到2004年“青岛理工大学”;从几栋简单地教学楼到占地逾170万平方米的“一校四区”;从单一教学到18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从一书难求到藏书151万。六十年来,学校构筑起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育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9万多名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说到这,我眼前浮现出一位开拓者,披荆斩棘,双脚已经鲜血淋淋,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上下求索。回眸之间,我们敬仰您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冲天豪气。六十年的流岚岁月,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铿锵的步履坚定不懈地追赶着时代的车轮。理工大砺志弥坚,以一种昂扬奋进的姿态马不停蹄与时俱进,抒写着只属于理工人春华秋实的精彩华章,让人敬仰,给人荣耀。
刚毅厚重,永承重载。建筑是理工的先驱,建筑人刚毅的品性也是理工人血液里流淌的灵魂。承载着社会厚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理工大正以日趋稳健的步伐前进。初来学校,看到的是学校浑厚的建筑特色,没有碧柳扶风的妩媚、小桥流水的婉约,却不失天然雕饰豪放大气、壁立千仞的气度。三年之后体会更深的是学校厚重的建筑精神,历经沧桑却不浮不躁,以大海的姿态容纳百川,以母亲的情怀拥抱每一位学子。
六十年,走过冬天,你默许下理想,经过春天,你播种下希望,走过夏天,你腾起青春的光芒,迎来了秋天,你终于收获了璀璨的果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更辉煌的未来
第四篇:成人礼寄语-写在女儿十岁
写在女儿十岁
亲爱的女儿: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你十岁了。回想十年前,你的到来带给了我们多少喜悦和慌乱„„你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有了你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过去的十年,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十年。当年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我们,一路摸索着变成了现在你眼中“合格”的父母;你也从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青葱少年。期间种种辛酸、欣慰„„每每想起,让人感慨万千。
亲爱的女儿,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们也对你抱有太多的期望,但所有的期望归根结底就是——你要幸福。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怀揣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是幸福,帮助他人也是幸福„„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是幸福生活、快乐学习的良好基础;知礼、友善则是与人和睦相处的必备素养;最重要的,你要学会感恩知报,你应该感谢在你成长道路上辛勤付出的老师、一路陪伴的同学„„以及为你提供这一切的社会。怀抱这样一份感激之情去最大限度地实现你的价值,回报他们的付出。那么,你一定是幸福的。
亲爱的女儿,十岁其实是个比较尴尬的年龄,你已不再像幼儿时那样无知,又不能如青年那般成熟。然而,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希望你能做一个乐观向上、真诚友善、知礼明事的人。或许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旅程,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你坚强的后盾,陪伴你一路勇往直前。
永远爱你的爸爸、妈妈
第五篇:写在母亲六十岁生日前
算起来,后天就是母亲六十岁生日。
在我们老家,一般老年人六十岁生日是要好好热闹热闹的,农村有个习惯叫“做寿”,至于“做寿”的来历和意义,我没有考证过,所以不知为什么要“做寿”,为什么叫“做寿”,可能是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人一般寿命都不是很长吧,所以,到了六十,就算比较高的寿了,当然应该好好祝贺一番。
今年母亲也六十了,很早我就和父母亲商量,也要好好热闹一番,一来,我们兄弟都已经步入中年,父母亲也享受着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再者,我们老家现在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已经大大提高,是可以好好祝贺一下的,而且,我,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值得欣慰的成就,但作为父母亲的骄傲在老家被别人称道着,借着母亲六十大寿,我们亲朋好友聚聚,热闹热闹,应该是很好的事情,但每次只要我提起这个话题,父母亲就岔开,说急了,母亲就说,“有什么做的?做不做不是一样过日子?你们都忙,又隔那么远,一家老小来回一趟不容易,算了吧,生日那天我去看望你姥姥和姥爷去。”每次母亲都是这样说,问的次数多了,我也就放弃给母亲“做寿”的念头了。
虽然不回家给母亲祝寿了,但母亲的生日我还是一直念念不忘的。
我的姥爷今年八十多了,是一名教师,在当年是远近有名的文化人,但由于历史原因,姥爷遭遇了不辛的对待,母亲是姥爷家的长女,从小就担负着家庭的艰辛,母亲也就没有念过书,可能是那时遭受过多生活的不辛,而且承担家庭负担过早吧,过早的劳累,母亲落下了一身的毛病,现在上了年纪,总是这里那里不舒服,但母亲很少和我们说,一般总这么挨着,实在疼的厉害了,母亲才去村医疗室开点药。我一直在外面,每次打电话回去,母亲总是不会和我提起这些。我们兄弟有三个,哥哥和弟弟在家也都成家了,但他们也要去外面赚生活,只有他们的媳妇在家,但媳妇们对待婆婆总是那么回事,不是很热心,父母亲也就懒得麻烦她们了,哥哥弟弟回来,父母亲也不会和他们说,免得造成他们夫妻的不和睦,烦大事小事,父母亲总是先替我们考虑着。
我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在城市里我有自己的小房,居住应该还过得去,每次回家,我总是想让父母亲来城里生活,他们是该好好来城里享受享受清福,顺便可以给我看看家,但母亲身体一向柔弱,怕乘车,每次出门,只能自己走,什么车坐了就晕,记得有次母亲送我到车站,顺便搭了一趟便车,也就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母亲却晕得不行,听说后来回家就生病了,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所以母亲一直来不了城市。每次提起,父亲总是念念不忘他来城市后他的庄稼怎么办,对这,我也无奈,父母亲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总也闲不住,离开了庄稼去过城市人清闲的日子,估计很难。
说实话,母亲已六十的人了,还没有见过大城市是什么样,在母亲的概念里,我居住的地方应该和老家山那边还那边一个样,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每次回家,我和母亲讲城市的这东西、那东西,讲火车、飞机,母亲总是恬然一笑,“还有那么长的车子?飞机还能在天空中飞?那不比鸟大很多?”其实,母亲对这些是没有概念的,也不一定感兴趣,只是我说了,她很愿意听我讲我的那些见闻而已。我也给他们买了电视机,他们感性地了解外面的唯一途径只能是电视了,可是他们一生节约惯了,几乎不看电视,要是看,也只看电视古装剧,所以,他们把电视剧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可以记得精确到秒,到哪个时间点打开电视,到了结束的时间点关电视,绝对不差一秒,所以,从电视里,他们也不想去了解外面是什么样,也不需要了解,因为他们知道,我回去会讲给他们听的。
母亲后天就是六十岁生日了,每年的生日,老家总是有些客人来的,一般都是哥哥和弟弟在家招呼,很遗憾的是,我一直在外面忙,实在是脱不开身,一方面,父母亲从不主张我回去,因为,他们不舍得我花钱,又心疼我,不忍心我遭受舟车的劳顿,所以,父母亲生日,我从来没有回去过,本来希望今年趁母亲“做寿”,我好好回去为母亲祝贺祝贺,可是母亲又不愿意热闹了。
我们弟兄三个,只有我靠读书跳出了农门,哥哥和弟弟都在农村,但父母亲靠自己省吃俭用,不但供我读完大学,还分别给哥哥和弟弟学得了一门好手艺,在我们老家,就是现在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所需的花费就非常够受的了,一年的总收入都不够,何况我上大学那年?我那时上大学一月的开支足足低老家一般农家一年的收入,可想而知那时父母亲的艰辛,何况还要将没有考上大学的哥哥和弟弟学手艺?父母亲也因为过多的艰辛与劳累,才使得他们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们还总是为我们考虑、担心,哥哥弟弟在家,他们也担心,担心他们骑车有过什么碰碰嗑嗑,我在外面,他们更担心,担心这担心那,每次,我只要给他们打电话晚了那么一两天,他们总会迫不急待的来电询问,记得有一次大清早,电话把我吵醒了,接通,是母亲,“你本应昨天晚上打电话回的,怎么没有打,我等了一晚了”,母亲急切的询问,我一惊,原来我忘记了,真实太对不起了,我的粗心害得母亲在灯下着急了一晚,有什么比这份沉沉的母爱更让人感动与自豪?!
一晃母亲都六十了,这六十年来,母亲靠自己的艰辛打磨,把我们拉扯大,培养我们成人,母亲的花白头发也越来越花白了,也越来越少了,母亲的牙齿也被岁月打磨光了,但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一晃我也步入而立之年,生活虽不是那么得意,但母亲总是要我不要要求太多,日子能过就行,还总是要我在城市里做一个对别人和善的人。母亲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她那朴实的话语里,包含的却是很深的生活哲理和厚重的母爱。母亲在生活上也从来没对我提什么要求,每次我也给他们寄些钱,但他们总是攒着,不舍得花,在我回去时,要么再给我,或给我买去别的亲朋家的礼物。父母亲总是说他们日子还过得开,暂时还不需要我的资助,让我既感动又很抱歉,其实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呀,对父母亲的深厚的疼爱,我还能用什么来报答呢?
后天就是母亲六十岁生日了,我除了只能在他乡给她老人家打个电话祝福祝福外,还能做什么呢?惟有在这里写下我对母亲的思念和祝福,虽然我此时不在他们身边,我惟有遥祝他们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