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借助互联网发展食品行业不再是传说

借助互联网发展食品行业不再是传说



第一篇:借助互联网发展食品行业不再是传说

借助互联网发展食品行业不再是传说

“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电子商务平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已经有很多网站利用互联网成功致富!

互联网行业的神秘传说,他究竟蕴含了多大的能量!据不完全统计,2012双十一当天,支付宝总交易日营业额突破191亿元,其中132亿元,淘宝59亿元!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数字,电子商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惊,更是无限的商机!看着别人品尝着电子商务的胜利果实,你想不想加入?想不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财富大厦?

有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其实这个创业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有远见、有努力奋斗目标的人永远会走在普通人前面!80年代,做股票市场的发展了;90年代,房地产生意成就了很多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做生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现在电子商务互联网行业的投资种类较多,像大家熟知的网店,就是很好的代表!食品行业、物流行业、服装行业、餐饮行业等等有很多人做起了电子商务的网上生意!如何把握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财富商机,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面临市场上众多的招商品牌,我们往往会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就像食品行业生意,我们想要做好一种食品生意,就必须充分做好自己的前期准备工作,熟知这个项目,了解产品信息、知道他的运营情况,了解他的发展行情!中国食品招商网,全面的食品招商信息,覆盖多种食品种类,想要食品行业好发展,就应该多多利用互联网发展,食品招商就是这么简单!

利用互联网致富,已经不再是个传说,只要你敢想,有梦想才会有把梦想变为现实的动力!相信自己,敢于拼搏,抓住商机,下一个互联网神话就是有我们来主宰!

第二篇:食品行业需要依托互联网共发展

食品行业需要依托互联网共发展

【题记】来源于生活,表现为发展!中国食品行业正在不断的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互联网食品行业发展是大势所趋!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永远是一个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热点!在目前国内有好多的食品行业网站,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行业仅仅满足于吃什么,吃什么好,并开始把目光放在国际化,面对国内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我国目前有很多食品行业网站,这些网站也开始向国际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致富商机!

有很多食品行业的业界人士表示: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不错,互联网食品行业也在不断构建,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可以代表中国,走向国家化的专业互联网食品网站!国家领导人也不断在强调:要加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把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提上日程,面向国际化。基于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互联网食品行业发展起来!

简要列举一下我国食品行业网站:21食品商务网、食品工业网、食品商务网、中国食品信息网还有中国食品招商网!这些网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网站,他们这些网站也有自己的优势,点击率较高!我们通常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在食品网站上寻找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作为一个资深网民,我们往往会选择值得信赖、排名靠前的网站,百度“食品”往往可以看到,中国食品招商网——天天都是糖酒会映入眼帘,作为食品行业网站,我了解了一些这个食品招商网的优势及服务,金信通四大特权:第三方诚信认证、意向客户推荐、搜索排名优先、轻松获取海量客户。利用这些优势,利用这个食品招商平台来实现很多人招商、代理、找好项目、投资的创业梦想!网络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食品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利用互联网食品行业网站来找投资项目也是大势所趋!

食品行业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引导我们:要走一条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招商之路,食品招商行业也在不断壮大,想要找好的投资项目,就要多多依靠互联网的渠道来获取食品招商信息!我相信,我国未来食品行业网络化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薯类食品是指以薯类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薯类食品包括马铃薯、红薯等加工食品。以生产工艺区分,薯类除了可加工为淀粉产品,如粉丝、粉条、粉皮、凉粉、木薯粉虾片等之外,还可加工为多种食品。

全世界薯类生产国100多个,20世纪末总种植面积为5149.4万公顷,总产量为67467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万吨,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其中,中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8%,居世界第一位,尼日利亚占9.5%,俄罗斯占4.4%。我国一直是鲜薯产品的净出口国,但在薯类加工产品上却一直是进口国,而且总量在逐步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需进口近亿美元薯类加工产品。

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依赖辽阔的土地优势,整体生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现阶段马铃薯平均单产16吨/hm2,而在世界马铃薯种植大国,荷兰的平均单产为50吨/hm2。马铃薯加工转化率较高,荷兰加工品占47%,美国占48%,英国占40%,法国占59%,我国加工率只占5%。另外,马铃薯产品增值较大,经过工业加工,成为薯条、薯片可增值20~30倍。近几年,我国在薯类的加工和深加工上加大了开发力度,形成了产前、产后良性循环的发展优势。特别是马铃薯和甘薯,是高产作物,用途多、分布广,加工层次不断延伸,工艺技术也不断革新。

1.薯类食品分类

薯类食品按加工工艺主要分为干制薯类、冷冻薯类、薯泥(酱)类、薯粉类、其他薯类。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马铃薯全粉

马铃薯全粉是以干物质含量高的优质马铃薯为原料,经过清洗、去皮、切片、漂烫、冷却、蒸煮、混合、调质、干燥、筛分等多道工序制成的含水率在10%以下的粉状料。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回填、调质、微波烘干等先进的工艺生产方法,没有破坏植物细胞,基本保持了细胞壁的完整性,虽经干燥脱水,但一经用适当比例的水复水,即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保持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

(2)马铃薯食品

包括冷冻制品、油炸制品、脱水制品及其他制品,有片状脱水马铃薯粉、脱水马铃薯粒(丁)、速冻薯条(片)、(真空)油炸马铃薯片、马铃薯虾片、烤马铃薯片、膨化马铃薯、马铃薯酥糖片、盐水马铃薯罐头、烘烤成型马铃薯片、油炸成型马铃薯片、中空薯片、蛋白质强化马铃薯条、薯饼(脯)、油炸膨化马铃薯丸等。

(3)甘薯加工产品

甘薯的工业加工产品主要有采用酸浆法和流槽法生产的淀粉;发酵法生产的酒精、白酒、味精、柠檬酸、乳酸;酶法生产的果糖、淀粉糖、饴糖等。甘薯在工艺上来看,可分为发酵类和非发酵类食品。

(4)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国外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包括所有以谷物、薯类或豆类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烤、油炸或挤压等方式膨化而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酥松度的食品。

2.薯类食品企业分布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寒、耐瘠薄、高产稳定、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高度重视。我国甘薯种植区主要分为南北两大薯区。在薯类主产区,一批大型加工企业相继发展起来,马铃薯由加工淀粉、粉丝、发展到加工马铃薯全粉、薯片、膨化食品、炸薯条等。甘薯加工也发展到加工薯脯、薯食品等。薯类休闲膨化食品及冷冻薯条生产企业方面,较为大规模的企业多数是一些合资企业,占据了全国薯类膨化食品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其中,品客、百事、上好佳、旺旺等大规模企业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他品牌在膨化食品市场上的渗透率均较小。

3.薯类食品产销情况

我国目前马铃薯全粉的生产企业约有11家,总产能6万吨。生产形势呈现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生产1吨全粉需要5吨鲜薯,5吨鲜薯的价格是5000元,但产出的1吨全粉价值是1~1.2万元,除去其中的加工成本,每生产1吨全粉利润在2500元左右,如果一家企业年产1万吨全粉,利润就是2500万元。冷冻薯条的产销情况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06年北京辛普劳公司生产冷冻薯条3万吨,哈尔滨麦肯公司生产1.5万吨,山西旭美生产1.8万吨,总量近6.3万吨。我国全年实际消费量近9万吨,不足部分为进口。

油炸切片型马铃薯片和复合型马铃薯片是两种最为流行的马铃薯休闲食品。切片型马铃薯片有百事、上好佳、亲亲、百宜等十余家企业生产,年产能9万吨;复合型马铃薯片有百事、达利、海德等企业生产,年产能2万余吨,据估计全国马铃薯片产能为16万吨。

薯类营养素丰富,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比苹果高得多,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尤其是钾,可以说在蔬菜类里名列前茅。薯类中含有大量被称为是“第七营养素”的食物纤维,有预防便秘和肠癌等作用。在以前缺衣少吃的艰苦年代,红薯是老一辈人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食品。而进入新时代后,红薯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遗忘。在当今物质充裕的情况下,红薯因其能减肥瘦身、减轻餐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仍活跃在餐桌上。

薯类成分中比较特殊的是其所含的淀粉,被称为抗性淀粉,属于食物纤维类。这种

淀粉具有耐受消化酶的作用,食用后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在大肠内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等益生菌发酵降解,生成短链脂肪酸,作为结肠细胞的能量来源,有增强结肠运动的功能,可以防治便秘。

由此,薯类食品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前景一片大好。

第四篇:农行助食品行业发展

农行漯河分行助力“中国食品名城”建设

农行漯河分行立足城乡两大市场,紧紧围绕全市食品原料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创新产品与服务,倾力支持全市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该行结合全市产业特点,制订食品产业链服务方案,加大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以来,该行向双汇集团、巧巧、豪风、劲牛等重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综合授信达64亿元,累计投放贷款 53亿元,支持20多个重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粮食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产品生产和加工。

该行围绕食品龙头企业,沿着产业链条上下延伸金融服务触角,通过投放小额农户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着力培育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生猪、奶牛等食品原料生产特色村、专业合作社、饲养基地共计150多个,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与此同时,该行着力支持农村食品流通体系建设,累计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投放贷款6000多万元,帮助增设乡镇连锁超市、农家店290家。

为缓解小微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该行建立和完善小企业服务中心及个贷中心,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在全省农行系统首次推出了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行业协会+农户”、仓储抵押等贷款方式,累计投放创新性贷款4亿多元,支持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汇产业化工程”、粮食储备、农产品深加工、无公害蔬菜生产,惠及100多家小微企业。

该行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针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特点,量身定做现金管理平台、委托贷款、网上银行、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等本外币一揽子财务解决方案,累计为食品加工企业办理委托贷款80亿元,国际结算3亿美元,结售汇2亿美元。该行以全市新农合代理业务为平台,搭建助农服务“村村通”,累计发放新农合惠农卡50多万张,安装转账电话3000部、自助设备50多部,保证了全市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部转账电话,每个农户至少有一张惠农卡,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种植、养殖专业户金融服务全覆盖。

市农行:薛文杰 程小丽

第五篇: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表1-1我国食品行业分类

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

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1、主要成就与问题

(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56.2万吨,味精产量91.28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08.55万吨,啤酒产量2273.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

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表1—2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99和2001《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1年食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

(3)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

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达36家,其中烟草加工企业14 家,酿酒企业 5家,饮料和乳品企业6 家,肉制品企业 2家,粮油加工企业 3家,其他食品企业6家。

表1—3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食品工业企业的排序名次

(4)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关于公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通知》

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5)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2001年我国拥有食品工业民营企业11279家,占到了60%的比重,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5099.64亿元。

表1—42001年按经济类型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及排序表

2002中国统计年鉴

(6)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

尽管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中国食品行业来说仍将是任重道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应该说,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市场是巨大的,然而竞争也是激烈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食品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公司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的压力。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洋品牌在很多领域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很难与那些跨国公司抗衡的。市场从来不相信弱者的眼泪,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1年我国水产品在欧盟受阻,主要原因就是发现氯霉素残留超标。2002年,我国农畜产品出口退货激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以来,大连海关农产品退货额为159万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94%;青岛冻鸡退货105吨,比2001年同期增长9.2倍;天津海关农产品退货比2001年同期增长8倍。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品牌培育问题,中国缺少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像五粮液、双汇、娃哈哈等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则还相去甚远。因此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食品工业经济实力,培育和发展中国的知名食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整合资源,组建跨国集团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