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国际贸易练习一(推荐阅读)

国际贸易练习一(推荐阅读)



第一篇:国际贸易练习一

《国际贸易》 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指()

A各国进出口总额 B各国贸易总额 C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D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A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 B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C要素的丰缺程度 D产品的比较优势E生产力的发展

5、某国2002年贸易规模为:出口400亿美元,进口320亿美元,这一年该国的贸易状况为()

A贸易顺差80亿美元B出超80亿美元C入超80亿美元

2、真正能够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而言,是()A直接贸易B转口贸易C过境贸易D间接贸易

4、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A 16-18世纪B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中叶至二战D 二战后

5、()是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A 大卫·李嘉图 B 亚当·斯密 C俄林与赫克歇尔 D 李斯特

6、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是根据()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C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D里昂惕夫反论

7、“各国都应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是谁的观点()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俄 D里昂惕夫

8、如果A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的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B

国生产一单位的粮食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的布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A国应生产并出口布,B国应生产并出口粮食BA国应生产并出口粮食,B国应生产并出口布 CA国应进口粮食和布DB国应进口粮食和布

9、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的分工属于()国际分工。

A 垂直型 B 水平型 C 混合型 D 交叉型

10.下列提出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学说的是()

A关税同盟理论 B大市场理论 C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D中心-外围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列入专门贸易体系的进口项目有()A供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的进口货物

D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2、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有()

A困难多B复杂 C交易过程区别明显 D风险大 E经营目的不同

3、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俄林、里昂惕夫的代表作依次为()A《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B《域际和国际贸易》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投入—产出经济学》 E 《南南合作的问题》

4、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

D贸易总额720亿美元E贸易逆差80亿美元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总贸易体系

2、转口贸易

3、国际经济“传递”

4、里昂惕夫之谜

四、简答题(共22分)

1、如何理解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共

2、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共6分)

3、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共5分)

5分)

第二篇:国际贸易综合练习一

国际贸易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B.国境

C.货物进出口D.服务进出口

2.对外贸易对()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A.资本主义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C.资本主义经济体系D.资本原始积累

3.人力资本说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的学说。

A.赫克歇尔——俄林原理B.里昂惕夫之谜

C.比较成本学说D.劳动熟练说

4.双向贸易条件是在()基础上,考虑进出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A.收入贸易条件B.净贸易条件

C.出口量D.出口额

5.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提出者是()。

A.西托夫斯基B.范纳C.小岛清D.李嘉图

6.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理论。

A.大市场B.关税同盟

C.综合发展战略D.协议性国际分工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输出国是英国和()。

A.德国B.美国C.意大利D.日本

8.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接受方一般采用()方式进行技术贸易标的物的作价原则。

A.成本加利润B.合同

C.契约D.利润分成9.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是()。

A.中间产品B.原材料

C.待售的最终产品D.高技术产品

10.目前,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理论。

A.内部化B.国际生产折衷

C.产品生命周期D.垄断优势

11.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A.保持贸易顺差B.保护幼稚工业

C.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D.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12.普惠制的三原则是()。

A.普遍的、非歧视的、互惠的B.最惠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C.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D.普遍的、对等的、特惠的13.目前各国在征收关税时采用得最普遍的征税方法是()。

A.从价税B.从量税

C.复合税D.选择税

14.进口许可证中的公开肌许可证()。

A.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

B.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有限制

C.指定了进口国别或地区

D.对称为非自动进口许可证

15.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这是()。

A.全球配额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D.“自动”出口配额

16.美国售价制是美国曾经采用的一种()。

A.保护本国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B.专断的海关偏价制度

C.限制钢材进口的最低限价制

D.根据国际商品协定而实施的稳定价格的制度

17.根据乌拉圭回合《海关估价协议》,活关在进行估价时,应依次采用如下估价方法()。

A.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相同商品的成交价格、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计算价法、倒扣法、其他合理的估价办法

B.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相同商品的成交价格、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倒扣法、计算价法、其他合理的估价办法

C.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相同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类似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倒扣法、计算价法、其他合理的估价办法

D.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相同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类似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计算价法、倒扣法、其他合理的估价办法

18.出口加工区与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自由贸易区()。

A.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

B.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收益为主

C.由海关设置或批准注册

D.不享受关税优惠

19.国民待遇条款一般不适用于()。

A.外国产品所应交纳的国内税捐

B.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C.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

D.沿海航行权

20.中国自()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

A.2001年12月11日B.2001年9月17日

C.2002年1月1日D.2001年11月11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萌芽阶段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D.深化阶段

E.飞速发展阶段

2.当代世界市场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各种类型的国家B.订约人

C.商品D.国际商品市场与销售渠道

E.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3.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

A.过境交付B.境内消费C.境外消费

D.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E.经营多样化

4.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A.规模庞大B.实力雄厚C.实行全球战略

D.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E.经营多样化

5.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C.转向更系统化的贸易管理制度

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E.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6.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A.外国进口商B.外国出口商C.本国进口商

D.本国出口商E.进出口货物

7.海关的主要职能包括:()。

A.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进行监管

B.征收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税费

C.查禁走私

D.颁发进出口许可证

E.对进出境货物进行监管

8.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A.经历了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

B.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低

C.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多样化发展

D.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强

E.企业兼并收购成为争夺国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9.进口替代贸易型式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

A.阻碍出口的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B.忽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C.进口设备过于便宜,容易造成浪费

D.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

E.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

10.下列关于出口信贷业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卖方信贷实际上是出口方从供款银行取得贷款后再向进口方提供延期付款的一种商业信用。

B.对买方而言,卖方信贷的货价构成比较清晰。

C.买方信贷比卖方信贷目前更为流行

D.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与货物买卖的金额相当

E.出口信贷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商业性贷款的利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国际资本移动

2.跨国公司

3.地区 经济一体化

4.外汇倾销

5.国际商品协定

四、简答题(第1小题6分,第2、3小题7分,共20分)

1.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与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哪些特点?

3.与关税壁垒比较,非关税壁垒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第小题11分,第2小题14分,共25分)

1.试论战后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的主要原因。

2.试述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第三篇:国际贸易 综合练习一

国际贸易学综合练习题

(一)一、填空题 1.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设置对外开放口岸的进出口监督管理机关。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第八轮谈判回合中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草案。

3.一定时期内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该国的贸易条件。

4.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是。

5.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6.李嘉图认为,一国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或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这样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

7.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这种国际分工是

__________型的国际分工。

8.跨国公司为了逃避税收,实现整个公司全球税赋最小化,财务收益最大化,在公司内部实行_________价格。

9.里昂惕夫之谜所验证的理论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西欧国家普遍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是()。

A.自由贸易政策B.重商主义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D.新贸易保护政策

2.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A.绝对配额B.关税配额C.自主配额D.协议配额

3.当商品价格上涨时,若按()来征收关税,则关税的保护作用下降。

A.从价税B.从量税C.最惠国税D.进口附加税

4.《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

A.普惠税B.差价税C.最惠国税D.特惠税

5.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提供者和接受者是()。

A.社会主义国家B.极不发达国家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D.发展中国家

6.许可证制度主要是一种()。

A.关税措施B.鼓励出口措施C.管制进出口措施D.为了统计目的而采取的措施

7.某国某年出口额为170亿美元,进口额为120亿美元,则该国该年的贸易差额为()。

A.净出口为50亿美元B.贸易顺差50亿美元

C.贸易逆差50亿美元D.入超50亿美元

8.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

A.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之和B.一国出口贸易额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D.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9.国际上随着多边环境协议执行力度的增强,其对贸易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国际贸易中发

达国家引入的环境壁垒标准主要是()。

A.SA8000B.IS09000C.IS09001D.IS014000

三、名词解释

1.产业内贸易:

2.最惠国待遇原则:

3.转口贸易:

4.绝对优势:

四、简答题

1.简述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2.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就构成了倾销?应如何确定商品的正常价值?

3.非关税措施主要有哪些?并述战后以来这些非关税措施越来越多的原因。

4.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区别是什么?

第四篇:国际贸易实务练习一

国际贸易实务(国贸2012级)练习一

一、填空

1.对国际货物买卖关系调整的法律和规范主要有;。

2.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

3.国际商会制定的,使用的国际贸易惯例。

二、单项选择

1.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

A 货物贸易B 技术贸易C 服务贸易D 易货贸易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确定货物交易“国际性”的标准是()。

A 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B 买卖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国籍

C 订立合同行为完成于不同的国家D 货物必须由一国运往另一国

3.在进出口业务实践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是()。

A 国内法B 国际法C 国际贸易惯例D 国际条约

4.我国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的授予制度是()。

A 注册登记制B 备案登记制C 备案审批制D 注册审批制

5.项目可行性分析不一定包括()分析

A 技术可行性B 财务可行性C 市场可行性D 经营可行性

三、技能实训

模拟搜索客户。假设一种出口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搜索客户。

第五篇:国际贸易学综合练习

国际贸易学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战略性贸易政策:

2、进口竞争部门:

3、经济一体化:

4、国家竞争优势:

5、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6、贫困化增长:

7、技术性贸易壁垒:

8、国民待遇:

9、协议国际分工

10、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11、商品交易所

12、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

二、判断题

1、国际贸易中分析中的“小国”和“大国”概念是按地理面积大小来区分的。

2、要素密集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生产要素的禀赋状况。

3、重商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因此需要大量进口金银增加一国的财富。

4、普惠制使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所有出口商品均可得到发达国家的进口关税优惠。

5、外汇倾销是指通过有意识地使本币升值达到鼓励出口的目的。

6、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7、所谓关税壁垒,是指进出口关税对商品输出入的限制作用。

8、WTO的非歧视原则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关税保护原则两个方面。

9、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流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自由贸易区。

10、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

三、计算分析题

1、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进口一部汽车价值为8000美元,进口一部汽车所需的零部件价值为6000美元。现有A、B两国均对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分别征收0%和

10%的关税。两国的这种关税措施安排是否有利于其各自发展自己的汽车组装业?

2、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3。你认为:(1)本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2)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

解:(1)本国在黄油的生产上、外国在布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2)在没有贸易时,本国用5单位黄油只能换取1单位布,而现在可以换取3单位布,本国的贸易得益为2单位布或2单位劳动;在没有贸易时,外国生产5单位黄油需要劳动,而这些劳动可以用来生产15单位布,外国的贸易得益为12单位布。

3、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解:(1)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

4、假定1990年为基期,某国该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2000年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上升30%,出口量指数上升20%。试计算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并分析其说明的问题

四、简述题

1、简述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简述关税同盟理论的主要内容

3、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政策?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

4、选择贸易发展战略时应坚持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6、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加入WTO 后所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哪些?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3/19341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