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事实婚姻效力认定

事实婚姻效力认定



第一篇:事实婚姻效力认定

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

我国婚姻法关于事实婚姻效力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一)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

(二)限制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

(三)不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

(四)相对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这里仅仅介绍第四个阶段,即2001年《婚姻法》颁布之后的规定。自2001年12月27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者经补办登记,其事实婚姻关系可溯及既往地合法化,得到承认与保护。

200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首先在1994年2月1日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者,只要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即可认定为事实婚姻,这一规定较之上述1989年的司法解释中必须双方同居时即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规定显然放宽了对认定事实婚姻的条件。其次,补办结婚登记是同居关系合法化的必要条件,其效力追溯至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如果双方不补办结婚登记,其关系为同居关系,不视为事实婚姻。

对于被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同居期间的财产适用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没有约定者,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制。被认定为同居关系的,同居期间共同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为一般共同财产,该期间双方各自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为双方个人财产,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在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与对方的财物,按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应根据双方同居生活时间的长短,对方的过错程度以及双方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酌情返还。

事实婚姻关系的双方在同居生活期间所生子女为婚生子女,同居关系的双方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的规定,无论是事实婚姻关系,还是同居关系,双方离异时,其子女抚养问题均依照婚姻法的这一规定办理。

第二篇:事实婚姻关系具有婚姻效力吗

事实婚姻关系具有婚姻效力吗

对事实婚姻关系的处理原则

1、事实婚姻关系具有婚姻的效力,根据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出台的规定,在1994年2月1日这一天之前具备了结婚实质要件的同居关系,为事实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关系适用婚姻中有关夫妻权利义务的规定。

2、审理事实婚姻案件,应当先进行调解。经调解和好或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发给调解书或裁定书;经调解不能和好的,应判决准予离婚。

3、事实婚姻关系离婚时,子女的抚养、财产的分割及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等问题,适用婚姻法第36-42条的有关规定。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 亡,另一方要求继承死者遗产,如果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如果在同居期间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另一方补办登记 后,可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

同居关系处理原则如下

1、对于单纯的解除同居关系纠纷,人民法院按规定一律不予受理。《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当事人诉请解除同居关系的,人 民法院不予受理”。同居关系双方都是未婚的男女,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是其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选择,婚姻法虽然不鼓励,但也并未明文禁止。所以,此类同 居关系的存在与解除,法律既不干涉也不支持。

2、当事人请求解除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是被修改后的婚姻 法所明文禁止的行为。这种同居关系,与一般未婚同居关系的性质不同,当事人请求解除此类同居关系时,人民法院必须受理,并依法解除。

3、对于因同居关系产生的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纠纷诉至法院的,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文章来源:中顾法律(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

第三篇:事实婚姻的认定

事实婚姻案件认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蒋国强向国秀来源:中顾法律网点击数:3253 更新时间:2011-03-01 11:15:47免费法律咨询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

[提要]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发布了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自1994年2月1日后,只要未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一律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推荐阅读:事实婚姻认定

【同居纠纷】离婚后又同居的是否承认其为事实 •

【同居纠纷】事实婚姻与同居关系有什么区别呢 •

【同居纠纷】事实婚姻有可能会构成重婚 •

•我们没领结婚证怎么离婚呢?

•事实婚姻关系相关知识

【继承法司法解释三】如何正确区分事实婚姻与 •

【非婚同居关系的研究】关于事实婚姻与非婚同 •

【非婚同居关系的研究】关于事实婚姻和非婚同 •

事实婚姻案件认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发布了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自1994年2月1日后,只要未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一律无效,不受法律保护。2004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称解释(二))实施前,未登记的男女起诉要求“离婚”的,人民法院可以按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处理。实施后,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情况,系婚姻法明令禁止的行为,如果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解除这一同居关系,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解除。可是对1994年2月1日前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婚姻关系如何认定?能否承认其婚姻关系合法、有效?重婚案件中,后一个婚姻如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如何认定其婚姻关系的性质等是审判实践中亟待澄清的问题。

一、什么是合法婚姻

婚姻关系的成立,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男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建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合法婚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要求结婚的男女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条件,如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不得有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形,如近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等,且必须是男女异性,我国婚姻法不准同性结婚,不承认同性婚姻关系。

(二)必须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要求结婚的男女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三)结婚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是合法的,任何以结婚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行为、目的的结婚行为都是无效的或可撤销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封建陋习、宗族观念相互影响,公民文化程度、法制观念、理想信念高度不一致,再加上受西方性解放和人权思潮的影响,认为婚姻自由,是天赋人权,无须

法律约束,更有甚者将缔结婚姻关系当成自由交易,或谋生的手段,这就造成婚姻的多样性,尽管这不是社会的主流,但这类婚姻或由于基础薄弱,或是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易出现矛盾,形成诉讼,仅2006年上半年笔者个人处理的十三件离婚案件中,就有三件是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离婚”案件,本文旨在就如何认定事实婚姻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与诸同仁商榷。

二、什么是事实婚姻?

顾名思义,事实婚姻就是指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婚姻。事实婚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事实婚姻指一切未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婚姻,狭义的事实婚姻仅指国家有条件的承认的未登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婚姻。学者多采取广义,司法实践中多采用狭义。结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变化和调整,根据《婚姻法》无溯及既往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事实婚姻分成若干类型,即:

1、1981年1月1日以前的事实婚姻,这部分婚姻当事人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已结婚多年,大部分当事人已进入“老大爷、老大娘”年龄段,同居时主观上具有永久共同生活的目的,客观上亦具备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周围群众也认定其为夫妻关系。加之那时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假使当事人结婚证丢失,一方主张未办理结婚登记,另一方也无从查找婚姻档案,如果认定他们的婚姻是事实婚姻,适用处理事实婚姻的法律规范来调整他们的婚姻关系,显然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对这一类婚姻应认定其婚姻的合法性,完全等同于合法登记婚姻。

2、1981年1月1日以后至1994年2月1日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婚姻,这是目前审判实践中最常遇到的情况,这一年龄段的男女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个别人事业有成,老人不太老,子、女不太小,思想任逍遥,一方功成名就,另一方人老珠黄,或一方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而另一方事业无成,终日为生活奔波,加之婚姻关系缔结时双方的基础不牢,或是法制观念淡薄,无“结婚证”来约束其行为,难保其在外彩旗飘飘,或是红杏出墙,寻求新的“钱”途,形成诉讼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2004年4月1日《解释》(二)实施前,人民法院在这一段对事实婚姻关系的处理大致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A、以1986年3月15日为分界线,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以1986年3月15日民政部发布的《婚姻登记办法》为契机,最高人民法院于1989年11月21日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这是当时确定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关系的唯一法律依据。

B、以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发布新的《婚姻管理登记条例》为契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管理登记条例〉的通知》规定:“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对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在此之前,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仍按我院上述《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2004年4月1日前,人民法院认定同居关系和事实婚姻的关键是:1986年3月15日前,同居时不管其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只要起诉时符合法定条件,即认定是事实婚姻关系,1994年2月1日至2004年4月1日前,只有当事人同居时双方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才认定其是事实婚姻关系。“同居时”或“起诉时”是当时认定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关系的两个关键词。

2002年12月27日《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下简称解释(一))明确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2004年4月1日《解释》(二)则在第一条明确规定,对于当事人起诉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案件,人民法院则不予受理。这实质上又对1989年11月21日以后至1994年2月1日以前的同居关系作出了进一步追认,适应新的形式,体现从新兼从宽的精神。

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的不断变化,体现了我国法制的日趋完善和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婚姻观念,对未婚同居认识上的不断变化,对同居关系从鄙视、制裁到日渐宽容,无不体现司法理念更趋科学、人性化,体现人文主义关怀,尽管解释有不尽情理的地方,但总的趋势体现了一种司法理念的进步。司法实践亦经历了从严肃处理到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解释》(一)第五条第一项应理解为:1994年2月1日前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只要起诉时双方已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即应认定为事实婚姻,而不能理解成“同居”时“双方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

三、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处理有何异同。

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是有条件的承认事实婚姻,那么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在处理上有什么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上没有任何区别,均参照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但在如何认定婚姻关系是否破裂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六条规定,“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应当先进行调解,经调解和好或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发给调解书或裁定书,经调解不能和好,应当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也就是说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离婚案件,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下简称《婚姻法》)第三十二条和有关解释的规定,不论其感情(婚姻关系)是否已达破裂程度,如不能和好,只能判决或调解准予离婚。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解释有许多不当之处,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如“调解和好或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那么有效的婚姻是否是当然合法?由法院来确认其婚姻的效力,是否有越俎代庖的嫌疑?既然承认其婚姻关系的有效性,为什么在不能和好的情况下,只能判决准予离婚呢?如果确有和好可能,且婚姻关系并未达破裂程度,为什么就不能判决不准离婚呢?最高人民法院黄松有副院长解释“事实婚姻具体处理与合法登记缔结的婚姻关系同样对待”。可否包括判决不准离婚?笔者认为,法律未明确不得判决不准离婚,对于事实婚姻

当事人即使不去办理结婚登记,人民法院对其婚姻关系的合法性也必须予以认可,依照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来处理。

立法者也许考虑这属当事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选择,现行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所以不能与合法的婚姻关系等同,故司法实践中只能严格按照基本精神为处理原则,法官判断认定其夫妻感情未破裂,却不得维持其事实婚姻关系。无论该规定是否科学,在没有新的规定前,我们在处理事实婚姻关系案件时必须依照该规定。我庭曾处理过一件事实婚姻,因判决不准离婚,当事人上诉后被上级法院发还重审的案件。发还的理由就是不能和好,只能判决准予离婚,前车之辙可鉴,切勿重蹈覆辙。

四、如何认定重婚案件中的事实婚姻

“重婚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从重婚的概念上看,重婚前提是有配偶或明知对方有配偶,这里有配偶包括合法婚姻和事实婚姻,然后又与他人结婚,后一个婚姻包括登记结婚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对于前一个婚姻不难认定,而后一个特别是不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按照《解释》(一)

第五条的规定,如果是在1994年2月1日后同居后,则属同居关系。有学者认为,如果后一个认定成是同居关系,则不能认定构成犯罪,如认定后一个构成事实婚姻,则形成民事和刑事在司法上出现两种标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理由是刑法上规定的有配偶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这里与之结婚并非一定要形成法律规定的婚姻关系,只要当事人有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周围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尽管这种“认为”是一种误解,就应认定他们实施了结婚行为,后一个婚姻只要实施了“结婚”行为,就侵害了前一个合法婚姻或者受国家限制保护的事实婚姻关系,就构成重婚。在以前的司法实践中曾以当事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达六个月,即认定他们构成重婚。后一个婚姻应是无效婚姻,其婚姻因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婚姻法》第十条第一款“(1)重婚的”即专指此种情形,即使后一个婚姻进行婚姻登记,也仅是形式上合法,而欠缺实质要件,无法构成事实婚姻。

以上对什么是事实婚姻及其处理等谈了一点个人很粗浅的看法,事实婚姻的危害也不言自明,如果本文能对我们今后的审判实践有所帮助,或引起事实婚姻和同居当事人的警觉,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四篇:事实婚姻的认定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yingle.com

事实婚姻的认定

事实婚姻作为婚姻关系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指男女双方未按法律规定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所形成婚姻。事实婚姻是如何认定?下文是赢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了解!

1994年2月1日后共同生活的就已经不存在事实婚姻的问题了,只能属于同居关系(补办结婚证的除外)。

《婚姻法解释(一)》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第五条 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案件分析:

1986 年,原告于某与被告张某经人介绍相识,1987年1月举行了结婚仪式,因结婚时张某未满22周岁,故二人未办理结婚登记,之后也未补办结婚登记,一直共同生活至今,并生育一名女孩。2008年4月,于某和张某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二人决定不再共同生活,但对孩子由谁抚养的问题协商无法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要求确定孩子的抚养关系,但法院告知于某和张某,在未解除婚姻关系前,不能处理孩子的抚养关系纠纷,应先行解除二人的婚姻关系。这让于某和张某很费解,二人并没有办理过结婚登记,虽然一直共同生活,但仍认为自己是同居关系,怎么两人又成了夫妻呢?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法官说法:

我国《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由此可知,我国法律对婚姻关系效力的确认以登记为准,而非传统观念上的举行结婚仪式,只举行结婚仪式不办理结婚登记不是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而是同居关系,不受我国法律对婚姻关系的保护。但是,我国法律同时也对事实婚姻做出了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对未按 我国《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是否构成事实婚姻确定了如下认定标准: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离婚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由此可知,我国《婚姻法》以1994年2月1日为界线,区别了事实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婚姻与同居关系。1994年2月1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而共同生活的男女双方的关系被确定为事实婚姻,这是我国法律认可的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受我国《婚姻法》保护,解除事实婚姻适用解除一般婚姻关系的法律规定。

本案中于某和张某早在1987年1月就举行了结婚仪式,虽然当时张某未到法定婚龄,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不能办理结婚登记,但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张某已经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了结婚的实质要件,虽然于某和张某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应当依法认定于某与张某属于事实婚姻,为合法夫妻。在这种情况下,于某或张某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并处理孩子抚养问题,但不能直接起诉要求单独解决孩子抚养问题。

以上就是有关事实婚姻认定的知识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赢了网专业婚姻律师,也可以通过委托赢了网律师来尽快解决自身的法律问题。

 韩某与XX赛纳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877.html

 走后门上大学不成父母状告中间人讨定金 http://s.yingle.com/y/fc/1185876.html

 为他人借款担保应谨慎

http://s.yingle.com/y/fc/118587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办理城市私房所有权的登记

http://s.yingle.com/y/fc/1185874.html

 物业管理纠纷该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y/fc/1185873.html

  借款担保案例分析 http://s.yingle.com/y/fc/1185872.html 借款

http://s.yingle.com/y/fc/1185871.html

 嫁给具有城镇户口的丈夫后是否享有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权 http://s.yingle.com/y/fc/1185870.html

   邓某 http://s.yingle.com/y/fc/1185869.html 什么是户型比 http://s.yingle.com/y/fc/1185868.html 借条受损借款

人是否还

款的认定

http://s.yingle.com/y/fc/1185867.html

 中间人纵横灰色地带

http://s.yingle.com/y/fc/1185866.html

 工资欠条中的附加条款起纠纷

http://s.yingle.com/y/fc/1185865.html

   曾某座 http://s.yingle.com/y/fc/1185864.html 如何确定承包方 http://s.yingle.com/y/fc/1185863.html 违反

合同的责

http://s.yingle.com/y/fc/1185862.html

 借款合同印花税率 http://s.yingle.com/y/fc/118586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王某某与鑫苑置业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860.html

 抵押出租房屋的,是否要告知租房人 http://s.yingle.com/y/fc/1185859.html

  分清借条与欠条 http://s.yingle.com/y/fc/1185858.html 姜小兰与鲁进

红民间借

贷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857.html

 国际贸易合同的根本违约

http://s.yingle.com/y/fc/1185856.html

 二手房风云变幻分析篇房屋买卖八大不诚信 http://s.yingle.com/y/fc/1185855.html

  于某某与吴某某 http://s.yingle.com/y/fc/1185854.html 特许加

(商

http://s.yingle.com/y/fc/1185853.html

 租户擅自改变租赁房屋用途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fc/1185852.html

 老专家与少妻的借条纠纷

http://s.yingle.com/y/fc/1185851.html

 什么是房屋权属登记

http://s.yingle.com/y/fc/1185850.html

 原告陈某与被告马某某

http://s.yingle.com/y/fc/118584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特许者违约的情况 http://s.yingle.com/y/fc/1185848.html 一级资质的房地产估价机构由哪个部门决定 http://s.yingle.com/y/fc/1185847.html

  什么是建筑容积率 http://s.yingle.com/y/fc/1185846.html 赵某某与王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845.html

 小城镇建设用地有什么规定

http://s.yingle.com/y/fc/1185844.html

   特许经营协议 http://s.yingle.com/y/fc/1185843.html 特许经营概念 http://s.yingle.com/y/fc/1185842.html 长期

http://s.yingle.com/y/fc/1185841.html

 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罚则 http://s.yingle.com/y/fc/1185840.html

 抵押房地产上的新增房屋可以处分吗 http://s.yingle.com/y/fc/1185839.html

 借款合同的特征包括哪些

http://s.yingle.com/y/fc/1185838.html

 工业用地如何转商业用地

http://s.yingle.com/y/fc/1185837.html

 合作开发合同技术成果应怎样归属与分享 http://s.yingle.com/y/fc/118583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立案指引

http://s.yingle.com/y/fc/1185835.html

 预防特许加盟合同纠纷发生

http://s.yingle.com/y/fc/1185834.html

  什么是土地增值税 http://s.yingle.com/y/fc/1185833.html 鸿润(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 http://s.yingle.com/y/fc/1185832.html

 长期借款审计的要点

http://s.yingle.com/y/fc/1185831.html

 三门峡天成电化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 http://s.yingle.com/y/fc/1185830.html

 分支机构出具估价报告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吗 http://s.yingle.com/y/fc/1185829.html

 同一房地产设立若干抵押权,如何办理登记 http://s.yingle.com/y/fc/1185828.html

 中国关于国际技术转让的法律制度 http://s.yingle.com/y/fc/1185827.html

 陆某某与杨某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826.html

 中间人提供劳务能否获报酬

http://s.yingle.com/y/fc/118582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未按照要求提供信用档案信息的,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y/fc/1185824.html

 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

http://s.yingle.com/y/fc/1185823.html

 刘某平与刘某刚物权保护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822.html

  借款单格式 http://s.yingle.com/y/fc/1185821.html 联名按揭购买的房地产是否可由一方单独供楼 http://s.yingle.com/y/fc/1185820.html

 借款担保中担保人的连带责任

http://s.yingle.com/y/fc/1185819.html

 有关拆迁法规常识介绍

http://s.yingle.com/y/fc/1185818.html

 房地产估价机构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的,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y/fc/1185817.html

 销售合同公约的主要内容

http://s.yingle.com/y/fc/1185816.html

 “借条官司”屡见不鲜规范书写借条很重要 http://s.yingle.com/y/fc/1185815.html

  个人借款合同 http://s.yingle.com/y/fc/1185814.html 北京工行网上曝光千余拖欠助学贷款大学生 http://s.yingle.com/y/fc/118581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购买的房地产进行抵押的,有什么限制 http://s.yingle.com/y/fc/1185812.html

 原告韩某与被告张某

http://s.yingle.com/y/fc/1185811.html

 经适房案中间人收大量好处费

http://s.yingle.com/y/fc/1185810.html

 相关部门应该在收到延长拆迁时限申请之后多久回复 http://s.yingle.com/y/fc/1185809.html

 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原因

http://s.yingle.com/y/fc/1185808.html

 装修人是否可以拒绝和阻碍物业管理单位对住宅室内装修装修的监督检查权 http://s.yingle.com/y/fc/1185807.html

 房屋拆迁维权妙计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fc/1185806.html

 共同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区别

http://s.yingle.com/y/fc/1185805.html

 国际贸易中买方的义务及买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http://s.yingle.com/y/fc/1185804.html

 征用哪些土地应由国务院批准

http://s.yingle.com/y/fc/1185803.html

 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应怎样归属和分享 http://s.yingle.com/y/fc/118580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高某某与张某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801.html

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发生纠纷的,该如何解决 http://s.yingle.com/y/fc/1185800.html

    特许经营权 http://s.yingle.com/y/fc/1185799.html 借条引纠纷 http://s.yingle.com/y/fc/1185798.html 任某江与任某友 http://s.yingle.com/y/fc/1185797.html 商品房

中的定

http://s.yingle.com/y/fc/1185796.html

 涂改借条借钱变成欠钱

http://s.yingle.com/y/fc/1185795.html

 西门子贿赂案中间人

http://s.yingle.com/y/fc/1185794.html

 房屋租赁纠纷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http://s.yingle.com/y/fc/1185793.html

 抵押的房地产,由谁占有

http://s.yingle.com/y/fc/1185792.html

  特许经营的内容 http://s.yingle.com/y/fc/1185791.html 借款人未按约还贷债权人可提前解约 http://s.yingle.com/y/fc/1185790.html

  银行短期借款 http://s.yingle.com/y/fc/1185789.html 杨某 http://s.yingle.com/y/fc/118578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中介公司不法赚取差价应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y/fc/1185787.html

 人民币中长期借款合同范本

http://s.yingle.com/y/fc/1185786.html

 承包期内,妇女结婚

http://s.yingle.com/y/fc/1185785.html

 刘建棠与陈剑辉民间借贷纠纷上诉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784.html

  特许行业 http://s.yingle.com/y/fc/1185783.html

陈某华与XX市大唐房产中介有限公司行纪合同纠纷案 http://s.yingle.com/y/fc/1185782.html

  借款担保书范本 http://s.yingle.com/y/fc/1185781.html 抵押房地产转让后,所得价款是否应该用于清偿债务 http://s.yingle.com/y/fc/1185780.html

 国际许可合同的概念定义及特征

http://s.yingle.com/y/fc/1185779.html

 什么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http://s.yingle.com/y/fc/118577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五篇:事实婚姻

【基本案情】杭某和女青年赵某于1987年相识,之后在未办理登记结婚手续的情况下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并先后生育两个女孩。1993年,双方发生纠纷,后各自带一个孩子独立生活,再无往来。1994年10月,杭某与女青年杨某登记结婚,并于次年生一男孩。此间,赵某曾带孩子找到杭某,要求给孩子看病并索要共同生活期间所得财产,被杭某拒绝。2002年6月,赵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杭某、杨某重婚罪的刑事责任。同月,杭某和杨某因感情破裂经法院调解离婚。

【法院判决】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对于杭某和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两审法院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审法院认为,杭某与赵某已形成事实婚姻,杭某在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其与赵某事实婚姻关系的情况下,杨某在明知杭某与赵某的事实婚姻关系未经法定程序解除的情况下,二人办理了结婚登记,其行为均已构成重婚罪。故以重婚罪判处杭某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又六个月,判处杨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

二审法院认为,杭某、杨某是在杭某与赵某的事实婚姻关系已实际解除的情况下才登记结婚的,其主观上均不具备重婚的故意,客观上也未同时保持两个婚姻关系,故其行为不符合重婚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均不构成重婚罪。遂撤销原判,宣告杭某和杨某无罪。

【评析意见】事实婚姻是审理重婚案件中虽然常见但往往较难准确把握的一个问题。其所以较难准确把握,一是由于重婚案件具有其特殊性,据以认定事实婚姻的证据一般较难收集,也较难甄别;二是对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在何种情况下构成重婚罪,存在诸多法律适用上的不同观点。所谓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得到周围群众公认的婚姻,它既不同于通奸,也与临时姘居有着本质的不同。就本案而言,杭某和赵某于1987年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有两女,已形成事实婚姻。对此,两审法院的判决均予确认。但在如何看待二人1993年自动解除事实婚姻这一行为的法律效力上,两审法院产生了分歧。

重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婚姻关系的重合,但民法中的重婚行为并不必然等同于刑法中的重婚罪。刑法中的重婚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该罪除要求行为人有重婚的客观行为外,其在主观上还必须有重婚的故意,即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妻子或丈夫的故意。也就是说,重婚者必须明知自己有配偶而又故意与他人结婚,相婚者必须明知他人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才构成重婚罪;如无此故意,则即使客观上有重婚行为,也不构成重婚罪。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上看,刑法中的重婚罪是一种已经严重到构成犯罪的重婚行为,对重婚罪构成要件的要求要比民法中的重婚行为严得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因遭受自然灾害流落在外而重婚的,因配偶长期下落不明造成生活困难而重婚的,因强迫、包办婚姻或因婚后虐待外逃重婚的,被拐走后再婚的,在司法实践中均不以重婚罪论处。因此,在判定事实婚姻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时,只能依据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来分析。

对于事实婚姻,民法和刑法的看待角度是有区别的。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发布了《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该《条例》第24条规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者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婚姻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意味着,此后凡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在民事案件中将均被作为无效婚姻处理。同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给四川高院的批复中答复:“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这一批复,一方面说明《条例》发布后,事实婚姻仍将是考虑重婚罪是否成立的一个要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事实婚姻是否有效与事实婚姻是否构成重婚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问题,有事实婚姻的存在并不必然构成重婚罪。

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一审法院之所以判决杭某和杨某的登记结婚行为构成重婚罪,理由是杭某和赵某先前的事实婚姻关系须经法律程序解除,而不能是双方自动解除,亦即这种自动解除行为无效。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事实婚姻双方当事人自动解除事实婚姻关系行为的法律效力呢?从法律性质上看,婚姻关系的缔结或解除首先是男女双方身份关系的缔结或解除。在本案中,杭某和杨某1994年10月登记结婚后直至二人于2002年6月经法院调解离婚的近八年中,杭某与赵某再未共同生活。也就是说,杭某与赵某和杨某事实上并未同时保持两个婚姻关系。更为关键的是,杭、杨二人是在杭某和赵某分手一年之后才登记结婚的,在主观上,他们均认为前一个事实婚姻关系已经解除。对杭某来说,他并没有同时拥有两个妻子的故意;对杨某来说,她也没有明知杭某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尽管从民法的角度看,杭某和赵某自动解除事实婚姻关系的行为只是他们二人之间身份关系的解除,并不必然导致二人相关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如二人与其所生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解除,但从刑法的角度来看,在事实婚姻已实际解除的情况下,杭某和杨某之后的登记结婚行为因不存在重婚的故意,也不存在同时保持两个婚姻关系的行为,所以并不构成重婚罪。

此外,在本案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杭某和赵某的事实婚姻和解除行为均发生在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发布之前,该《条例》发布时,二人之间的事实婚姻已经不存在;二是在一审法院做出判决时,杭某和杨某已经离婚,已不宜以重婚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案的这两个情节,更进一步说明二审法院宣告杭某与杨某无罪是正确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