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井岗山游记
井岗山游记
今天我要去井岗山喽!能到革命的摇篮井岗山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我梦茉以求的愿望。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快步走向学校,学校里已经有许多人聚在一起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兴奋。不一会儿,王校长和顾老师、吴老师、朱老师一块来了。王校长向我们交待完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宣布夏令营正式开始了。
终于可以出发了,我们兴高彩烈地坐上了去江西的火车。当晚睡在卧辅车箱,随着滚滚的车轮声,我的思绪早已飞向那令人神往的革命圣地井岗山了,梦见了井岗山的山山水水,听见了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看见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天清晨,从迷迷糊糊的梦境中醒来,我们已经到达江西境内了。从车窗向外看去,到处是农田和水牛。这里没有高楼大夏,都是砖瓦平房。红土地上到处生长着一片片绿色的树木。“呜……”火车终于到达了吉安火车站。下车了,走在我前面的一个男孩突然大叫一声:“新鲜空气我爱你!”我们都笑了起来,似乎闻到了井岗山的清新气息。出了火车站,一辆黄色的大巴已在那儿恭候我们多时了,一位自称是梁表姐的导游接待了我们。吃完早饭后,我们在梁表姐的带领下,向井岗山进发了。
从吉安到井岗山有一百三十八公里的路程,大巴车要走三、四个小时。我想这段路可真长啊,要是能把时光一下子调到四个小时之后,那该多好啊!车子在不知不觉中上路了,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路摇晃不已,颠簸得人很不舒服。这时顾老师说:“谁叫井岗山是革命的摇篮呢,今天我们就把这里当成摇篮吧。”我们听了都开心地大笑起来,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一扫而光了。
车终于到了井岗山,导游向我们介绍说:“井岗山四周高,中间低,就象一个大大的井,故名井岗山。”我们住的宾馆紧挨着一个小山,景色还真不错。放好行李之后,我们就去游五龙潭瀑布了,传说五龙潭瀑布是龙王的五个女儿下凡,又因龙王的二女儿十分害羞,所以第二个瀑布是看不见的。
接着我们去了碧玉潭和仙女潭。我们先从入口处进入,然后沿着山路向碧玉潭方向进发。导游跟我们说,井岗山的山平均海拔高度有五百多米。我们一路向上爬,寻着水流的“哗哗”声,来到了碧玉潭。我简直要被眼前的景色给迷住了,只见一幅透明的水帘横挂在眼前,滔滔不绝的泉水从七八十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直奔潭下,发出“哗哗”的轰鸣声。潭内水气缭绕,雾气腾腾,不由得想起了大诗人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壮丽诗句。碧玉潭水清澈碧绿,又形似一块宝玉,故真名不虚传。我和几个小伙伴爬到了离瀑布八九米远的一块大石头上,尽情地呼吸着潭里飘出的新鲜湿润空气,感觉精神倍增,一路上的疲劳也顿时消失了。
走过了穿梭在山间的小湖,又翻山越岭来到了碧波荡漾的仙女潭。象飘带一样的泉水从高处飘落下来,就象一位姿态优美、亭亭玉立的仙女在潭中翩翩起舞,因此得名仙女潭。和在碧玉潭不同,如果
说在碧玉潭的大石头上能感受到潭水那一阵阵飘飘洒洒细如沙粒打在脸上的那种近距离的亲密接触,那么在仙女潭只能和瀑布远距离接触了。导游给我们看了仙女潭瀑布的照片,照片上的这位“仙女”的中心,有一块露出来的大石头,大石头把飘落下来的瀑布分到了两边。这位“仙女”的上方是由两条泉水相汇而成,从下面看就象是“仙女”扎的两条辫子。
见识了仙女潭的飘逸与秀丽,我们来到了下一个景点,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地——黄洋界哨口。黄洋界是井冈山的标志,海拔1300多米,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扼守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它坐落在江西宁冈的南面,茨坪的北面,山下登此哨口仅两条小道,大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现今,黄洋界哨口还保留了当年红军的工事、营房。站立在黄洋界哨口当年的工事前,七十六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一幕腥风血雨的激战,仿佛映入眼帘。正是在这里,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击溃了敌军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毛泽东闻讯后,欣然吟写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讴歌了井冈山军民团结战斗取得的胜利。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山颠,如今已听不到隆隆的炮声,只有阵阵的松涛声伴着游人的脚步。在山崖边,一门仿制的迫击炮及一些按原貌恢复的滚木垒石,静静地诉说着当年战斗的艰辛与残酷。
1928年8月下旬,湘赣国民党军在得悉井冈山红军主力下山之
后,立即组织了4个团的兵力,向黄洋界逼进,企图一举捣毁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当时井冈山上兵力极少,守卫在黄洋界的红军只有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每枝枪只有三至五发子弹。守山军民得知敌军进犯的消息后,凭借黄洋界天险之势与敌决战。他们昼夜不停地在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上,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五道防线,与国民党军四个团的兵力展开殊死的血战。8月30日上午,战斗打响了。根据地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等指挥下,凭险抵抗,击退敌军的多次冲锋。下午,敌军不甘心失败又集中大量兵力发起进攻。关键时刻,红军战士把以前从敌人手里缴获后在井冈山红军修理厂修理的一门迫击炮抬到黄洋界上,向敌军发射了三发炮弹。当时只有三发炮弹,开炮后有二发哑弹,只有一发响,且就是这一发,恰好击中山下的敌军指挥部。敌军原以为红军主力已下山,忽见红军有大炮轰击,便认定红军主力已返回井冈山,吓得魂飞胆丧。当夜,在云雾弥漫之下,敌军全部逃之夭夭,不敢再犯井冈山。
在黄洋界还留有一段当年井冈山军民从宁冈挑粮上井冈山走过的小路,毛泽东、朱德都曾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蜿蜒崎岖的小路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空着手走一趟,也要费一番力气。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红军造币厂。这里是红军主要货币来源,至今还保存着一些红军的货币。这些货币当时是仿照哥伦比亚的货币来做的,为了区别开来,在货币上特意印上了工农兵的“工”字。在这里至今还保存着造币的打磨工具和人员居住的房间。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吃好了早饭又踏上了去水口彩虹瀑布的旅程。在路上导游说:“水口彩虹瀑布不象五龙潭瀑布那样落差只有六七十米,它的落差要达九十多米,气势也更加雄伟磅礴。”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等到了那儿才被真的被瀑布的气势给惊呆了!当我走向山下平台的时候,就被那翩翩起舞的水珠给打得浑身是水,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了。下午,我们和井岗山下庄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联谊活动。我们把同学们捐来的书和学校的爱心基金一起捐献给了下庄小学,下庄小学做了一面锦旗回赠给了我们。我们和下庄小学的同学们欢度了整整一个下午,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天,我们去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泽东的旧居,陈毅、朱德旧居。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介绍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与湘南暴动的农军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三湾改编及几次反围剿胜利的珍贵历史资料。在毛泽东、陈毅、朱德旧居,我们参观了革命先辈们当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更加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下午,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告别了革命圣地井岗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第二篇:游井岗山
游井冈山有感
化学生物系
鞠秀萍
2010年8月11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5人,开始了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的江西南昌、井冈山红色之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和考察。
出行之前,虽然已经对井冈山进行了大致的了解,而且也早就知道井冈山是毛主席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但“井冈山”和“井冈山精神”对于我来说仍然是神圣和朦胧的,因此,对于井冈山之行,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充满期待。
乘车来到井冈山,看到连绵葱绿的山脉,壮丽秀美的景色,我被它完全的吸引了。当地的革命遗迹数不胜数,难怪导游说井冈山的每根草、每寸土地上都有一段传奇的革命故事。遗憾的是,时间有限,两日内,我们只匆匆参观了其中几个著名景点。在黄洋界景区,登山参观了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胜利而修建的纪念碑,诵读毛主席为歌颂此次战役而书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俯瞰朱德挑粮小道,听导游为我们讲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深深为革命前辈们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而折服。然后一路走来,参观了工农红军造币厂、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和朱德曾经工作的地方—大井、中国红军第一所医院-小井红军医院等。艰苦的斗争环境、简陋的工作条件、落后的医疗条件以及故居墙上的强颜弹洞等等都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在北山烈士陵园,我们为烈士们敬献了花圈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在主席像前,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英雄的遗像和他们质朴却感人的生平,同时了解到,在短短两年的革命斗争中,在井冈山山牺牲的烈士约八万,有些烈士无法找到完整的尸首,甚至考证不到他们的姓名,看着那一行行的姓名和那块无名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年轻的生命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站在他们的面前,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和他们相比,自己的意志是多么的薄弱、信仰是多么的苍白!
井冈山红色之旅不但使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更是让我们体验到了人文的美。通过这次的考察学习,使我真正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深切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学习革命先烈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革命精神在岗位上闪光
机电工程系 宗金北
有幸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参加红色旅程,参观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革命教育我心情十分激动。虽然直至今年才奔赴井冈,但心已经魂牵梦绕十余载!十年向往,一朝到达,激动的心情不必冗陈。满山的匆匆郁郁,沉重的血红色土地,此行将带来很大的收获,会留下很多的回忆。巍巍井冈山,纵横五百里。这里不仅山水秀美,风光绮丽,这里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领导人差不多都来过这里,很多重要的革命论断也是从这里起源,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屯兵时期提出的,并瞬息传遍大江南北,带领中国无产阶级夺取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虽然革命的时代已经远走,但是我们依旧要传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旺盛。历史告诫我们,越是胜利、成功、顺利和安逸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动、铁的纪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从而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井冈山红色之旅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记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通过这次学习与考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这次难得的经历和感受,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做好各自的岗位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让革命精神在岗位上闪光
物理工程系
徐宏霞
井冈山,中国名山之一,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宝库。“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是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
今年夏天我们来到了井冈山,来领略它的美丽风景以及悠久的红色文化。井冈山著名的景点数不胜数,包括:茨平旧居、大井毛泽东故居、黄洋界、朱德挑粮处、红军造币厂等。有几处景点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是黄洋界,毛泽东有诗云:“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战役是井冈山斗争中的著名战役。到了黄洋界,我们往下观看,确实比较险峻。黄洋界上有红军哨口,特别是有一门钢炮,据说当时国民党军进攻黄洋界哨口,情况十分紧急,这门钢炮只有三发炮弹,前两发都没有打响,后来一发打响后恰好落到了敌军指挥部附近,敌人误认为是红军大部队到来了,就赶紧撤退。很多游客摸着这门立下汗马功劳的钢炮赞叹不已。黄洋界纪念碑上有朱德题写的大字和毛泽东的诗词。今年恰好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80周年,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大家纷纷在这里合影留念。
参观的还有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居,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建筑,叫八角楼。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中,也重点演了八角楼。八角楼的外观与其他的房屋没啥两样,只是在第二层楼顶上是一个八角的穹顶。这里的房屋建筑,屋顶大多朝里,意思是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大井屋后两棵榭树。毛泽东喜欢在树下看书,与人谈话,1929年白军攻破井冈山,怀着刻骨的仇恨,曾将这两棵树烧毁,可群众爱护它,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两棵树的残枝,它们中间的一棵终于活了下来。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见到担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陈正人,谈到井冈山,还谈到大井门前的树,听说井冈山人民将一棵树保护了下来,毛泽东感慨犹深地说:井冈山的人民真好啊。毛泽东去世的1976年,这棵树竟又死去。这让我觉得很神奇。我想是毛主席的伟大领袖气质让这棵树为之折服。
导游不仅带领我们参观各个著名的景点,还给我们不断介绍井冈山的历史。江西素有革命摇篮之称,这个说法主要缘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当年,毛泽东在湖南的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革命队伍上井冈山,与八一南昌起义朱德部队来到井冈山,实现了伟大的汇合。由于朱毛会师,队伍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井冈山的风景点数不胜数,要说完可不是一件易事,我也就不一一道来了。慢慢的,太阳下山了,看着那红晕的夕阳,再看看美丽的井冈山,再联想一下它的历史革命,心中犹然升起敬仰之心。这次的井冈山红色之旅会在我心里铭记一辈子。
风景如画 井冈山精神永存
中文系 葛艳奇
近日,有幸参观革命圣地井冈山,目睹了祖国大好河山,美丽风光。那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的自然景观令人向往,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开辟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更让我难以忘怀,心潮激荡。
井冈山是一座革命精神不朽的“圣山”。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当时情势,在危难关头,果断实施“农村包围城市”伟大战略,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把革命的退和进巧妙结合起来,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创立了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井冈山的灵魂,这是井冈山的圣火,更是中国从胜利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源泉。
参观井冈山,不仅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更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一次洗礼,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次检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大学教育工作者,虽然生存在没有枪林弹雨的和平环境,但更应牢记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井冈山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增强党性锻炼,牢记党的宗旨,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向革命先辈学习,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党员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勤于思考,勤于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努力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栋梁之材,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井冈山,中国大地上一座不朽的高山。愿井冈山风光美丽无限,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学习革命传统 弘扬井冈精神
经法系 刘章发
井冈山,一个让我神往的地方。这次,终于有机会参加了我院组织的 “红色之旅”思想教育活动,怀着兴奋、敬仰的心情登上了绵亘五百里的巍巍井冈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根据地在这里建立,党的领导在这里得到加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这次的井冈之行,让自己上了一堂严肃、深刻、意义重大的爱党、爱国教育课。
一、坚定信念
井冈山精神的第一条就是“坚定信念”。在当年的白色恐怖环境中,我们的革命先烈面对残酷的环境,义无反顾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什么给予了他们这样的力量?我想就是坚定的信念。作为新时期的中共党员,我们仍然需要像革命先辈一样,保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
二、实事求是
坚定的信念不等同于迷信和盲从,理想要和实际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事例深深感动了我。他一贯重视调查研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非常珍视调查材料,对丢失过的几册调查报告感到非常痛惜。他根据实际,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他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的篇章,明确提出了在斗争中发展的思想路线。结合自身工作,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爱岗敬业,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
三、艰苦奋斗
当年在井冈山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正如歌谣中唱到:“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但我们的革命前辈们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本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使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我们仍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更要继续保持奋斗和勇于付出的精神,学习革命前辈们那种乐观主义态度。
四、勇于创新
纵览井冈山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众多的第一次。八七会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第一次建立了苏维埃中央政府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是开创性的,充分体现了井冈山精神中的“勇于创新”。我们开展教育工作,需要的是创新性的思维和手段,更加需要我们树立“勇于创新”的观念。
这次参观学习,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之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表示,一定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为建设“合格规范的独立学院”而奋斗。
第三篇:小学作文,游记
游花园湖公园
五一假期间,爸爸带我游玩了花园湖公园。
花园湖公园坐落在定远县城的西部。我们一走进南大门,就看见一块巨大的鹅卵石上雕刻着“花园湖公园”五个金色大字。
石头的后面是开阔的草坪,草坪四周长有很多柳树、松树、相树等,这些树木长相各异,有的像毛茸茸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有的像盘旋天空的凶狠的老鹰。我们走过草坪东面的水泥路,登上64个台阶上到两边立有48个小狮子的“太平桥”。站在太平桥上向北望,看见最近的是孩子们的“娱乐王国”----儿童乐园,有过山车、水上碰碰车、宇宙飞船、旋转木马等好多好玩的游戏。我央求爸爸让我玩一个,爸爸同意我玩了“宇宙飞船”。我坐在飞船上,系好安全带,随着“开始了”的声响,“呼”的一下飞船飞了起来。时而直冲天空,时而跌落地面,好刺激,我玩的好开心。
游过了儿童乐园,我们来到了“继光舫”,继光舫是由石头建筑成的石船,立在湖水里。坐在石船上,看湖上一艘艘游荡的游玩船,使我联想起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情景。明朝时期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多次打败了侵略我国沿海领土骚扰人民生活的倭寇,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他的英勇抗击倭寇事迹深深感动着我。
通过湖上的“九曲桥”,变进入了“汉化石蜡相馆”,在蜡相馆的东北边的山岗上的小凉亭便是“包公阁”。站在包公阁上,四周景色竟在眼中。看着“包公阁”三个字我不禁想起电视剧“包青天”中的主人公宋朝的包拯。包拯为人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审过很多奇案、冤案,虽做过大官从不贪赃枉法。包拯不仅生前得到人们称赞,死后人们也拿他当清官的典型,并称他为“包公”。
游玩过花园湖,我的心情特别激动。通过几个景点的游览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花圆湖公园是人们游览休闲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爱护她,保护好里面所有的生态环境。
第四篇:井岗山培训小结
【培训小结】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10-11-19 文章来源:杨浦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没有井冈山过去艰
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井冈山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下,发扬井冈山精神,尤其
要弘扬三种精神。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看待社会现象,以祖国的兴旺高于一切的意念对待分歧和认识,采取敢闯新路的精神,就能做到“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爱国至上,敢为天下先。
二、矢志不移、百折不饶的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存在着国内外有待克服的困难,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中国共产党人要众志成城,走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继续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取世界先进科技,加快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进程,增加国际事务话语
权。
三、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在艰苦奋斗中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看到无数革命先烈牺牲在革命战斗中,我们活着的人应该深思,继续依靠人民群众,重视民生、执政为民,以继续勇于奉献的精神取信于民,凝聚民众,多
作奉献、少作索取。
在这次培训中看到年轻的“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感到很欣慰,他们是党建工作的希望和有生力量,期望他们在经营经济事务的同时把党组织队伍建设的更加强大、更加朝气蓬勃,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把优秀的创业骨干培养成党员。为此,我愿把经过简编的行之有效多年的《“两新”组织发展党员指导简册》(电子版)奉献给这些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们。预祝他们经济工
作、党建工作双丰收。
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井岗山学习有感
红色井岗传万代,革命精神践永恒
――井岗山培训学习有感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这是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井岗山》中的诗句,读到这些流淌在心里的绝美诗句,不知不觉中激起了我对井岗山的向往和崇敬。
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阳春四月,省残联第二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成功举办。我有幸踏上了这革命的土地,开始了为期5天的学习,在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地参观、互动课堂、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学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让我深刻领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巍巍井岗山,绵亘五百里。一走进这块魂牵梦的革命圣地,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就油然而生。无论走在哪里,都仿佛漫步在革命历史的隧道里,感受着这片土地上那种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心灵经历了一次次的洗礼,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观看了井冈山斗争史全景画,全面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的过程,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在专题讲座中,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余伯流所做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和江西省委党校吴晓敏教授所做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专题报告,让我对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深深的理解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做为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现场教学中,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面对纪念堂内镌刻的无数先烈的名子,让我肃然起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华。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也不能忘掉。在参观学习中,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和八角楼,一个个革命旧址旧居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在重温革命斗争故事中,感受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苦环境和革命领袖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革命气概。在体验式教学中,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实地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艰苦奋斗的革命品质和领袖风范;在互动课堂和红色故事会中,聆听了肖南溪(肖锋之女)、赵珈珈(赵尔陆之女)等所讲授的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与红军后代王生茂(王佐之孙)、石金龙(曾志之孙)等进行座谈,红军后代们继承先烈遗志、自觉无私奉献、积极弘扬井冈山精神在一次感染了我的灵魂。
井岗山之行虽然短暂,但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但使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仅感觉到老一辈革命
先烈的伟大,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经过这次学习,我要把弘扬井岗山精神同残疾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学习,加强政治素养。要把学习和弘扬井岗山精神不仅做为鞭策自己的动力,还要作为一种责任去传承。在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井岗山精神,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做到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牢记井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井冈,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投身于残疾人事业,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民生,不断开创我区残疾人事业新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