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到书香茶吧来
请到“书香茶吧”来
一直盼望着,有这么一个去处,“书香茶吧”。
她远离尘嚣,超凡脱俗,她在花园般的校园一隅,她在图书馆的阅览楼上。落地长窗外爬满青藤,“茶吧”内只放几把藤椅,几张圆形的茶几。朴素,淡雅与简约是她最美的外衣,四周书架上飘落阵阵书香。
当你旅游天下,在夕阳西下里倍感孤独寂寞;行走人生,在岁月沧桑里遍尝人世凄凉,你累了、倦了、痛了、哭了,请你到“书香茶吧”来,你坐下,泡一壶茶,慢慢品;再拿一本书,细细读。你就会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超脱;你就会体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你就能领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感叹生命可以繁茂如一树春天,也可以凋零成片片黄叶,你对生命也就有了“菩提花开,放手如来”的释然。你可以执着如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廋”,却“誓死学项羽,不肯过江东”,你也可以旷达如苏东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书是人类不朽的精神粮食,“书香茶吧”是你永远的精神家园。也许你一个人来,看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林的缝隙温柔地在书桌上嬉戏,风儿低吟。傍晚,依窗看风景,看白鹭与落霞齐飞,青山共长天一色。也许,你和朋友一起来,轻轻抿茶,浅浅盈笑。即便是相对无语,也是心有灵犀。
书香茶吧,在淡墨山水中读世间万物,在书香气韵中体味生命的芬芳。
图书馆校园文化之“茶吧”篇
第二篇:一杯香茶
~-6-7 字数:2010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目光都被杂文所吸引,因为许多的杂文都是评论性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许多作者的思想,也会引发出自己的不少思考。其实,我曾经非常喜爱读散文,那优美甚至可以说是漂亮的文字像是甜甜的桂花茶,常常留给我一个十分美好的回味。但是,喝多了太甜的茶,我们也难免感到厌倦,甚至反胃。也是因为这些漂亮的辞藻,我的目光匆匆扫过,不愿细读。散文多是描绘山水,或许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作者的感情,但我真的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是梁衡把我带回到散文的面前,他端给我一杯清清的绿茶,淡淡的,并不苦,却很有分量,也很有味道,品过之后在人的心里留下许多值得体味的东西。我读的是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书名也是他的一篇作品的题目,取自于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是这篇《把栏杆拍遍》,让我重新认识了辛弃疾,或者说,开始了解这位马背上的大词人。梁衡就像是一个史学家,把辛弃疾的一生写得如此详尽。然而,他用的居然是散文的笔调。以前很少读到写人的散文,也不知道此类散文居然可以承载如此深厚的内涵,表达如此饱满的感情。这种感情,当然不是低俗的“所谓的诗人”选一处高地大声地“啊!”几声来抒发“所谓的感情”,那种泛滥的“感情”简直就是“下里巴人”。梁衡的散文是“阳春白雪”,他把辛弃疾写地那么有血有肉,他让人们被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让人们被他的才学深深吸引。只有被感情浸透了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能打动人的。辛弃疾的词曾经打动了我们,现在梁衡的散文也正在打动我们。我读的第一篇梁衡的散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体会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丽。是文字的力量让我看到了一个拥有镭一般极美丽颜色的居里夫人。正如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那0.1克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居里夫人的那一种美,除去天生的美丽外表,她的伟大——她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她的人格与精神,都将她的美,增添了好几百倍。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着的个人魅力、气质和风度。因为梁衡的这篇散文,我对居里夫人的认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史上唯一一位获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这样一个模糊而遥远的概念。现在这位伟大女性的形象正在逐渐清晰起来。或许也只有用散文,才能将这位美丽的女性描摹得如此生动,如此震撼人心。当外表美遭遇心灵美的时候,人们的审美天平往往会偏向心灵的一边。而当上帝用美丽的外表去考验一个有着美丽心灵的女子时,她对于美貌的忽视,使得天下所有女子汗颜。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在她舍弃美貌的同时,她的美已经升华到了一个精神、人格的境界。这种由灵魂深处散发出的美,跨越了百年,并会一直地延续下去。梁衡的散文是深刻的,说“蕴涵哲理”似乎太庄重了些。他并不拿一些貌似高深的句子唬人,也不会一本正经地拉住别人摆开了架势要给人讲些什么道理。不经润色的“道理”是乏味无聊的,没有人愿意听,也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高明的作家会用“水到渠成”的方法,一句也不多余,一句也不生硬,却能让人心服口服。有人说,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留在我印象中的,还有一句话:“秋白不朽。”,出自于《觅渡,觅渡,渡何处》。这句话被摆在文末,只四个字,独立成段。想来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结尾了。读完全文,看过了瞿秋白的一生,谁还能无动于衷?每个人都会默默地将这个名字刻入心中,每个人都会记住这个文弱又刚强的知识分子、中共领袖。仔细想想,梁衡的散文哪一篇不叫人为之动容呢?他选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能叫你感动的人物,用的又是极易叫人感动的散文的笔调,创造出一个有“真景物、真感情”的人生境界。除了写人,梁衡当然也写山水散文。即使是写山水,也总有些“理”支撑着全文,不至于徒有其表,缺少内涵。但是梁衡写“理”,不会让你觉得是为了说理而写景,在骨架上裹上皮肉,化妆成一个美女;也不是取来一副美丽的皮囊再往里面塞进些骨头杂物。这些都太恐怖。梁衡的“理”是自然的流露,是边走边想,时刻都在思考的结果。就好像你看到的一个原配美人,有血有肉,有清丽的外表,有秀美的内心,骨头也不是事后才塞进去的。梁衡在他的自序中谈到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搞“纯文学”,也有许多人喜欢读“纯文学”。但是就像梁衡在序中提到的:“大题材、深思想在作品中见少,必是导致文学的衰落。”政治与文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当然谁也离不开谁。梁衡在他的散文中,已经把文学与政治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学的色彩浓重了,而政治的气息也仿佛淡了许多,淡到让人觉察不出来。可是思想的光芒却让散文如此动人,如此深邃,如此耐人寻味。好散文,如一杯香茶,回味无穷。这,便是梁衡的散文。
第三篇:我来推荐几个吧
我来推荐几个吧,我记的起来的有:
1、钢琴:贝多芬的3大钢琴奏鸣曲:月光。悲怆。热情。还有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2、小提琴:4大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D大调,勃拉姆斯D大调,柴可夫斯基D大调,门德尔松E小调,还有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3、巴洛克时期: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亨德尔: 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弥赛亚》之哈里路亚;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帕赫贝尔-卡农。
4、古典时期: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G大调小步舞曲、献给爱丽丝、土耳其送行曲(以上3首是钢琴小品);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小号协奏曲;莫扎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5、浪漫时期:华丽大圆舞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c小调练习曲《革命》、E大调练习曲《离别》、第一号叙事曲、第一号诙谐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都为钢琴作品);柏辽兹:幻想交响曲;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斯美塔那:《我们祖国》之沃尔塔瓦河;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瓦格纳:婚礼进行曲、歌剧《女武神》;
6:后浪漫时期: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幽默曲(钢琴);格里格:《培尔·金特》、a小调钢琴协奏曲、春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c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柴科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1812序曲。
7:近代:埃尔加:威仪堂堂进行曲、爱的祝福(小提琴小品);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带爵士的);蒙蒂-查尔达什(小提琴);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都为小提琴作品);拉威尔-波莱罗舞曲;圣-桑:动物狂欢节;西贝柳斯-芬兰颂;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8:歌剧(包括序曲,都为选段)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罗西尼:歌剧《威廉·退尔》序曲;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来拉》序曲;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歌剧《阿伊达》、歌剧《纳布科》;比才-歌剧《卡门》、《阿莱城姑娘》;柴可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舞剧《天鹅湖》;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歌剧《图兰朵》;
差不多就这些,写的我辛苦死,如果你都茜茜欣赏过,静下心来真正听了这些音乐,你绝对是算古典通了,希望斑竹能成为真正的音乐欣赏者。
一、填空题:(共 分)
1、古诗“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的“瑟”指的是(弦乐),“ 笙” 是(管)乐器。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诗句。
3、“九斤老太”是(鲁迅短篇小说)小说《** 》中的人物。
4、《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作品。
5、被称为“音乐之都”(奥地利)是(维也纳)首都。
6、歌曲《乌苏里船歌》是反映(赫哲族生活)人生活的。
7、“二人转”是(曲艺)的一种说唱形式。而“二人台”是(戏曲剧种)。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史书。
10、歌剧《小二黑结婚》是根据作家(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
11、歌曲《宝贝》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民歌。
12、京剧《女起解》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中的“洪洞县”在我国(山西)省。
1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曲作者是(曹火星)。
14、现代著名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茅盾)。
15、《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
16、《采槟榔》是(湖南)民歌。
17、“三拳打死镇关西”是小说《水浒传 》中的著名情节。
18、《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是(汉)朝人。
19、长鼓舞是(朝鲜族)族的歌舞。
20、《百鸟朝夙》是一首著名的(一首唢呐演奏的民间乐曲)曲。
21、梵文是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文字。
22、被称为“千佛之国”的国家是(泰国)。
23、我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指(唐朝)朝(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
24、《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的(通史)书。
25、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又叫《悲怆 》。
26、《长生殿》、《长恨歌》描述的都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27、《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80余部作品的总称。
28、《北京人》是(老舍)的著名剧作。
29、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
30、歌剧《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31、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三部著名芭蕾舞剧是《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 》。
32、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是(罗曼•罗兰)国的(法国)。
33、《迎来春色换人间》是选自(京剧)剧《智取威虎山 》中的唱段。
34、花灯是(云南)地区歌舞、秧歌是(东北)、采茶是(江南)。
35、“陈桥兵变”发生在(宋)朝,说的是(赵匡懿)的故事。
36、吐蕃是(藏族)族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一代。
37、桑丘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的人物。
38、联合国的行政长官是(潘基文)。
39、话剧《王昭君》是建国后(曹禺)的著名剧作。
40、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转折点是(鸦片)战争。
41、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施光南);《难忘今宵》的曲作者(王酩,刘炽,彭修文)。
42、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人形象。
4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为标志。
44、我国古代著名音乐通史是沈约的《宋书 乐志 》。
45、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中,提到了两首歌的名字:《春天的故事 》、《东方红 》。
46、“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朝代。
47、著名“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16)世纪。
48、地震,是(板块)运动的一种形式。
49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
(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50、中国有五大名山,号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第四篇:来当兵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来当兵吧
作者:蒋光宇
来源:《视野》2006年第15期
在美国有一则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征兵广告,既幽默又智慧。这则征兵广告出台后,收效十分明显。它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征兵局面,使许多青年踊跃应征入伍。征兵广告的内容如“来当兵吧!当兵其实并不可怕。应征入伍后你无非有两种可能:有战争或没战争。没战争有啥可怕的?有战争后又有两种可能:上前线或者不上前线。不上前线有啥可怕的?上前线后又有两种可能:受伤或者不受伤。不受伤有啥可怕的?受伤后又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轻伤有啥可怕的?重伤后又有两种可能:能治好和治不好。能治好有啥可怕的?治不好更不可怕,因为你已经死了。”
原来,这份别出心裁的征兵广告出自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之手。人们问:“为什么这份征兵广告能深入人心,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第五篇:7、请到我们学校来(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
7.请到我们学校来(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301班 授课老师:杜晓青
一、单元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内容。通过主题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学习的环境,知道老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懂得怎样与自己的小伙伴友好相处,以及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等。在活动的设计中,主要通过参观、调查、讨论、游戏、表演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从活动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课堂”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爱校如家”的责任感和“以校为荣”的小主人翁精神。(3)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结伴参观学校的各种场所,调查采访学校的组织机构。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校园平面图或其他校园景色图。
3、画出或拍摄自己喜爱的校园相片,写下介绍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对于我们美丽的东里小学,你们了解了多少呢?听说很多家长和小朋友想要来参观我们学校,校长就交给同学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了,为每个来宾介绍我们学校。
今天就让同学们当小主人,请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校园来!
(二)“小小探密员”汇报,初步了解校园
活动一:“你对学校知多少?”
师:要向来宾介绍好,我们就要对学校多方面了解。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大家,让你们做一回“小小密探员”结伴去参观校园各处地方,采访老师或收集资料来了解我们学校,下面请大家比赛,哪一组同学对学校了解更多呢。
三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
1、“我对学校了解多”
玩“听话判对错”游戏,逐步了解学校。
(游戏题目从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等检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
2、了解过去的学校。
(1)由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向大家介绍当年学校简陋的学习条件,教师进行相关补充。
(2)通过情境渲染,引导学生谈感受,激发爱校情感。
(三)一起看看我们的校园,深入了解校园
活动二:展示“我心中最美的校园”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拍下的校园照片和自己画的图画;
2、请学生上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介绍自己心中最美校园。活动三:“我是最佳小导游”
创设情境:学校开放日到了,同学们能带自己的父母或小伙伴参观校园吗?
学生小组内根据自己画的学校平面图,自由设计参观路线图,练习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把学校介绍给别人。
师:我们的校园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不过我们学校大着呢,哪些同学还了解更多? 活动四:“我还知道更多”
教师出示学校一些地方,学生说出地点,并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所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爱护校园每一处地方,遵守相关规则。
(教师办公室、厕所、电话机、少先队室、门卫室、图书室、广播室、音乐室等)
【小结】:这节课每位同学都能尽责地当好学校的小主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爱护、珍惜学校的这一切,努力学习,让更多的人知道东里小学。
五、课后任务:
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