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专之歌
职专之歌------致灵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廿五年校庆朗诵词序
甲:二十五年,走过春风
走过秋雨
乙:二十五年,走过鲜花
走过荆棘
丙:历经了冬霜雨雪
历经了春华秋实
丁:一路坎坷
一路高歌
一路星光
一路灿烂
合:沧桑巨变
我们的职专正当年轻
沧海桑田
我的母校活力勃发、生机盎然!
一
甲:二十五年前,古郡桃林,弘农河畔。
一只聪慧的手,把一颗职教的种子播种在陇海铁路边,从此,灵宝的第一所职业学校就坐落在豫西之巅 乙:二十五年筚路蓝缕,二十五年餐风饮露,那颗种子已经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郁郁葱葱,叶茂枝繁!
丙:二十五年精耕细作,二十五年探索积淀,丁:二十五年斗寒战暑,二十五年春华秋实,合:注定了我们在新的世纪,将捧出一个收获的盛典!
二
甲:这里身处豫西边陲,同样是人类教育的制高点,一年又一年,辛勤的园丁带领我们
吹响攻关夺隘的号角
乙:凭借着磨铁成杆、水滴石穿、决战决胜的信念,把一处处绝崖危道,踏成就业创业的一马平川!
丙:这里身居秦岭之褶,同样拥有着知识的碧水深潭
丁:在敬业乐群的职教杏坛,莘莘学子把一簇簇荆棘纠缠,化作姹紫嫣红的桂冠!
甲:职教大发展,职专是前沿
乙:键盘奏响的凯歌飞扬在全国ATIT的领奖台 丙:数控设计迸射了新世纪蓝领的骄傲
丁:是幼教把我带领进了纯真的艺术天堂 合:啊,是职专让我们沐浴满世界的精彩
是职专让我站在了全面发展的起点站!
合:老师,我们感谢你,职专,我们感谢你,什么是薪尽火传的红烛,什么是情意绵绵的春蚕,什么是默默无闻的浇灌,什么是桃李芬芳的甘甜,在这方不大的坐标里,定格了最真切的答案!
三
甲:就在2010年,职专的枝头又爆出了新绿的笑颜;
那强壮枝干,葱翠的树冠
必定结出圆润的果实,扑鼻的香甜……
乙:就在2010年,职专这艘大船又在春潮里起锚、解缆、升帆!雄奇的校门,郁郁的校园
必定广迎八方宾客,四海学子
创就更为辉煌的明天……
丙: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二十五年,一万多名活力勃发的青年,踩着民族复兴的鼓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创业军团。
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露天工地有他们舞动钢花的身影,流水线上有他们产品的万里长城,幼儿园里用耐心引领着生命的神奇,行业的360他们从平凡中创造奇迹。
合:人才培养,永远是一章锦绣大诗篇,用实践印证灵感,以辛劳迎接挑战!
那一座座奖杯的金光闪闪,那一方方教学实践校正的罗盘,使学生的第一步不再蹒跚。
尾声
甲:我要开花
这语言纯粹的像世界屋脊最洁白的云团 乙:我要开花
这理想信念像一轮红日正要跃出地平线 丙:我要开花
这蓬勃志愿是初生牛犊不惧怕任何风险 丁:我要开花
每一个青春之舟都升起了沧海云帆!合:迈起步,从来就是齐齐崭崭;
站出来,看一座座高山昂立云端!明天属于我们,我们属于职专!
第二篇:祁东职专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
我最喜欢读《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因为课文中的每一句都能体现出伟大的母爱,读来感人肺腑。
这篇课文记叙生命垂危的母亲为了改变瘫痪多年的儿子暴怒无常的性格,决定推他到北海去看菊花,但还没等到第二天自己却离开了人间的动人故事。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对我的爱!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因为英语考得不好而垂头丧气。坐在一旁的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想第二天带我去散心。
第二天,我和妈妈出去散心,路上静悄悄的,谁也没说话。走到林荫小路时,妈妈突然停子啊了脚步,捡起一片叶子,转身对我说:“到了秋天,叶子自然而然地掉落下来,因为它没有白白度过自己的一生。春天,它生长过,夏天,它为人遮荫过,秋天,它无声无息地掉落下来,因为它完成自己来到这世界上的使命。每个人生来都是有使命的,难道你来到这世界就是被挫折打败的吗?”说完,妈妈把叶子放在我手上,转身走了。我望着这片叶子沉思着。是啊!我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我要坚强起来,不能被挫折打败。妈妈的话使我恍然大悟,虽说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它让我找回了信心。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母爱是伟大的,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子女,当然儿女们也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爱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啊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人类之伟大,乃是发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那么,什么是选择呢?选择主要是指一个人要挑选什么,要做出什么决定,选取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字眼。那么,历史,也可以有选择吗?答案是:有。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当代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 因为中国共产党有团结一切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以不了解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获得的感受。
在1949年隆隆的礼炮声中,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新的台阶,到了新的起点。中国从此面目一新。新中国成立后,党指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根底上,自给自足,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建立了一个比拟完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共产党大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大幅度提升了本国的综合国力,现代中国为世界所注目,展现其无穷魅力。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获得胜利是必然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
现在,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奋发昂扬。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当代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表达了人民的意愿,更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所以,作为祖国年轻一代的我们,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携起手来,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不断战胜新的困难,创造新的更伟大的奇迹。正如胡锦涛主席说:“我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全社会的热情关爱,有全国少先队员的共同努力,星星火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三篇:职专资料
关于对职业教育的几点认识
【国家政策】:2011年10月28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
2、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进一步完善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
四、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各地区要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及地矿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按国家有关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目前农村户口学生每生每年享受1500元助学金。)【贵州日报摘选】:不读高中读什么?职业教育
(2011-07-22 贵州日报)
每年年初,各大人才市场举办的春季大型招聘会总能吸引众多求职者的目光。在各大招聘现场,常常都能看到求职者在拥挤的会场里摩肩擦踵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在招聘会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也已不再是稀有事件(一半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但对于初出茅庐的应届大学生来说,当得知自己应聘的单位收到成千的简历时,压抑心中多时的就业压力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这个求职的春天让他们感到寒意的同时,也让他们开始认真思考是否大学毕业真的等于失业。在“大学生就业难”形势愈加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在质疑,现在的大学还值得上吗?成绩好的初中生 可选择继续读高中,而对于成绩差点儿的学生来说,选择学一门技术也许才是明智之举。现在,有不少学生已经以自己坚实的行动作出了回答:不读高中!读职业教育!其实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和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初、高中生和家长纷纷寻找其他出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教育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相比于高中、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就业——一直以来都是职业教育最大优势之所在。
【乌鲁木齐日报摘选】:大学生“回炉”启示(2011年04月20日乌鲁木齐日报)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回炉”再学习?除了迫于就业压力学生们需要进一步自我提升,大学教育在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缺失也促使学生们选择“回炉”以锻炼实践能力。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比起文凭更加看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也是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回炉”的重要原因。
造成大学生“回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也给我们带来了颇多启示。
启示一:大学的学科设置,必须与社会需求接轨。简言之,高等教育应该是为社会培养高等人才,绝不是培养夸夸其谈,坐而论道。大学的学科设置若不从社会需求出发,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回炉再做就业培训。
启示二:高等教育并非培养实用人才。高等教育改革、教育产业化后(为了赚钱),各大学,扩招生源源不断。大学扩招,不是高等教育的普及,更不是全民文化素质一夜之间突然提高,这仅仅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不能保证生源质量的高等教育,谁又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质量? 启示三:大学生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采取双专业或多专业的学习。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可以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他们有一个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所学的知识还有一个接受社会检验的过程。如果,自己用非所学,完全有必要根据社会需求,采取双科或多科的学习,从而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步入社会的成人的再教育,道理就在这里。
●高中毕业、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对比?
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从目前来看,学历教育偏重于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讲求方法论;而职业教育则重于对于岗位就业能力的训练,讲求适用性。选择大学和职业教育有什么区别呢?对两者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首先是成才周期短,职业教育利用1-2年的时间专业针对某项技能专业进行培养,投入的时间更短,费用更少,特别是对于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能够更早的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更早的给家庭减轻负担。而上高中的周期长,学的理论知识比较多,理论基础好,适合将来准备考研的学生。
其次,在培养方向上,职业教育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每年“动态”地将各地高薪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与技术水平进行收集,及时调整教学标准,使得其始终高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标准。而学历教育更侧重打好理论基础,服务研究生阶段。
再次,职业教育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第四篇:职专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句读(dòu)谀(yú)经传(zhuàn)
郯(tán)苌(cháng)聃(dān)蟠(pán)巫(wū)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
1、第1段
(1)补充注释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今异义,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学的人。
②生乎吾前。
乎,在。
③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动词的意动用法。
④吾师道也。
师,从师学习。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学生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1段。
2、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
2、补充讲解
(1)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虚词
①之:
古之学者 之,助词,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之,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取独
句读之不知 之,倒装标志
作《师说》以贻之 之,代词
②其:
其为惑也 其,代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人称代词
其可怪也欤 其,副词,表推测
于其身也 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①耻学于师(形→意动)
②吾从而师之(动→意动)
③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
二、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背诵
2、第3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五篇:延津职专自查报告
延津县职业中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自查报告
为了落实《新乡市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和强化专业教学管理”目标,根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专业设置管理,按照新乡市教育局工作的部署,现就《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管理检查的通知》的精神,针对我校专业建设与管理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校概述
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与人才输出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创建于1988年,目前学校占地205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法律事务、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电子商务等专业。
二、专业建设与管理
学校各个专业的设置与建设都严格遵循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为了切实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使专业更好地对接产业,培养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各个专业都成立了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制定了严格标准的《指导委员会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专业建设和发展、审订专业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专业技能的智囊团和指导机构。宗旨是应用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集中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促进专业建设,各个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的指导下开展专业建设。随着学校不断的发展,又重新修订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制度汇编》,用于规范各个专业建设与管理。
1.课堂教学
学校根据“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精品,把标准落到实处就是辉煌”的管理理念、“进步慢就是落后”的发展理念、“教学即服务”的服务理念、“做事先做人、做人有技能”的育人理念、“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的教学理念,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两方面规范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方面通过看录像、听讲座、扶帮结对、以会代训、以考代训、新课标培训、班主任培训、优质课观摩、教案作业评比、听评课等全校性的活动和比赛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到全国名校取经学习,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立体化的培训活动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另一方面,定期举办专题黑板报、广播体操比赛、师生篮球赛、硬笔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咏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各专业技能比赛等一系列文化和技能比赛,所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为他们今后的成功升学或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习实训。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是第二课堂,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制定了严格规范的《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建设管理、师资队伍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的平台搭建,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利用校企合作项目,深化校企合作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开展校内外的实训实习,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熟练掌握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两不误。
三、骨干和特色专业
目前,学校的重点专业是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生1693人,在校生人数突破历史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校生121人,虽然人数不是太多,但是其专业实训设备到位,实训室以“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为建设原则进行建设,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使服装专业的技能大赛连续五年稳拿新乡市一等奖,并成为新乡市技能大赛的主办赛场,学生在省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是河南省中职学校的骨干专业。
四、专业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
1、目标定位不明确。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对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岗位工作标准以及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素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
2、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培养目标。个别专业建设由于缺乏企业、行业的参与,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
3、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短缺,且专业课教师中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不多,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教改教研改能力受到限制。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