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压力容器5则范文

压力容器5则范文



第一篇:压力容器

为了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的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减少事故损失,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锅容管特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监总局2号令)、《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监总局13号令)等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预案。

一、锅容管特行业基本情况

我县在用锅炉 台,已建液化气贮罐站1家,在用石油液化气贮罐 只,在用压力容器约 只(除液化气钢瓶及液氯、乙炔钢瓶等外),在用建筑塔吊 台(主要外来)。

二、锅容管特重特大事故分类

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重特大事故可分类为:

一、锅炉爆炸事故及由此酿成的火灾事故;

二、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泄漏中毒事故;

四、客运架空索道吊厢坠落事故;

五、起重伤害事故。包括挤压、高处坠落、倒塌、折断、倾翻、触电、撞击等;

六、厂内车辆伤害事故。

三、使用单位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限要求

一、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必须立即报告县发展计划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移动式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异地发生事故的,业主或者聘用人员还应同时报告设备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事故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县发展计划局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县政府及县安委会,并督促事故单位报告县公安局、总工会等事故调查组成员单位。

二、事故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事故发生地点(准确位置)、时间;事故设备名称及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四、重特大安全事故现场组织指挥系统一、现场指挥部组成锅容管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由分管锅容管特安全的副县长任总指挥长,县质监局局长任副总指挥长,县公安局、总工会、发展计划局为组成成员。现场指挥部职责:研究、制定可行性抢险救援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维护事故现场秩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络,并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二、现场指挥部下设机构

1、抢险组:由劳动从事局派员,协同事故单位,指导并为指挥部制定抢险救援方案。

2、安全保卫组:由县质监局派员,协同县公安局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对需要采集证据的物品,现场进行拍照或摄像。

3、后勤保障组:由县质监局派员,协同指挥部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包括急用物资采集及交通工具的调配。

4、医疗救护组:由县质监局人员参加,协同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对受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

5、善后处理组:由县质监局派员,协同指挥部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稳定家属的情绪,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6、事故调查组:由县质监局派员,会同县公安局、发展计划局、建设局、总工会、事故单位主管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搞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五、锅容管特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护方法

锅容管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各有关部门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迅速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部,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并根据发生事故类别,制定详细而具体的抢险方案。

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事故后,为防止事故扩大,锅炉的燃烧剩余应用水熄灭,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所有阀门应迅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对可燃气体和油类应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设置隔离带以防火灾事故蔓延;对受伤人员立即实行现场救护,伤势严重的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现场抢险人员必须佩带风面盔、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气呼吸器等进行呼吸防护,进入现场关闭所有通气阀门或采取堵漏,并将救出人员抬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救护,中毒严重的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三、火灾发生会伴有浓烟、火光,产生大量的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时,合成纤维、像胶、塑料等燃烧时还可能产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氢等毒气;苯、汽油等易燃液体燃烧会产生有害的苯、汽车蒸汽。因此,参予消防灭火和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采取或掌握灭火过程中防烟防毒的基本措施:

(1)、发生室外火灾,消防人员一般不要站立在着火点的下风侧,避免吸入烟气晕倒。

(2)、发生室内火灾,消防人员进行扑救前,应先打开门窗。若火灾发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员灭火时还应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险。

(3)、发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的火灾,消防人员在扑救时一定要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护衣鞋等。过滤式防毒面具应根据化学毒剂和有害气体的种类选用相应类型的滤毒罐。当空气中氧气浓度降到18%以下,毒性气体浓度在2%以上时,各种型号的滤毒罐都不起滤毒作用,应停止使用滤毒罐,改用氧气呼吸器。如果发现抢救人员有头晕、恶心、发冷等中毒症状,应立即撤离火灾现场,让其安静休息,吸取新鲜空气,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六、本预案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实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伊吾县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迅速、妥善处置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教学、生活秩序,保障事故处理依法有序进行,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制订本预案。

一、重特大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安全事故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事故处理指挥系统: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县委、政领导挂帅的指挥部,并由政府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县公安局局长主要负责人任现场指挥长。下设五个组:

一、救援组: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事故现场伤者救护。

二、现场勘查组:由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事故现场勘查(包括死者尸体检验,现场勘查和现场调查走访)。

三、事故现场警戒组:由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疏散群众,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四、事故调查组:由县发展计划局局长任组长,县公安局、监察局、劳动从事局等相关部门派员组成,主要调查事故的起因、经过、责任。

五、事故善后处理组: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县劳动从事局、民政局派员组成,根据事实,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死、伤者,进行妥善处理。

三、重特大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事故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所在地乡镇党委、政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发生事故准确位置、死伤人数及有关情况向县委、政府报告。各乡镇派出所要随时向县公安局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如出现聚众闹事现象,公安局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妥善处置。要坚持原则,讲究策略,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和依法果断处置”的原则,将闹事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各乡镇应组建应急队伍,一般不得少于20人,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处置过

程中,若警力不足,按有关规定程序请示增调警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严格报告制度。要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建立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认真落实情况报告分析、反馈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二、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依据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同时要认真组织预案的实战演练,具体确定应急处置重特大事故的相关人员并确保随时到位。

三、重特大事故处置,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做到令行禁止。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严守纪律,保证事故处置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五、本预案由县公安局组织实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压力容器

1、安全理念: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2、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法》是2002.11.1施行

4、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于2009.5.1施行

5、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条例2003.6.1施行6、2011.7.1起特种设备作业证每四年复审一次

7、什么是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8、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9、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当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必须持证上岗。

10、事故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四年复审一次。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届满3个月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1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或者报告。

13、考试结束后,考试机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将考试结果告知申请人,并公布考试成绩。

1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遵循便民、公开、高效的原则。

1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1)违章指挥特种设备作业的;(2)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或者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用人单位未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的。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知识

1、大气压力:大气层越厚,密度越大,压力就越大,反之压力就越小。所以大气压力不是恒定不变的,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海平面小。

2、真空表的压力值即为介质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的部分,表压力为负压或真空,简称负压。关系:P绝=P表+P大气 ;

P负=P大气-P绝

3、人们通常所说的容器压力或介质压力均指表压力而言。

4、压力来源可分为气体压力的产生或增大来自容器内或容器外两类。

5、常用的压力容器中,气体压力在容器处增大的较多,在容器内增大的较少。但后者危险性较大,对压力控制的要求也更严格。

6、一般说来。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时,其危险性大小与工作介质的状态、工作压力及容器的容积等因素有关。

7、什么叫压力容器?《容规》规定:所有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均被称为压力容器。同时具备下列

三个条件的容器作为特殊设备来管理:(1)最高工作压力(Pw)大于等于0.1Mpa;(2)内直径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大于等于0.025m3;(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8、工程上为了计算方便,把1千克力/厘米2(0.098Mpa)的压力称为1个工程大气压。

9、压力容器的工艺参数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确定的,是进行压力容器设计和安全操作的主要依据。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压力和温度及介质。

10、《容规》规定容器的设计压力,应略高于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最高工作压力。

11、只有当元件金属的温度低于-20°C时,才按最低温度确定设计温度,除此以外,设计温度一律按最高温度选取。

12、压力容器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密封性。

13、按所承受压力的高低,压力容器可分为:(1)低压容器P<1.6Mpa;(2)中压容器1.6MP《P<10 Mpa;(3)高压容器10MPa《P<100Mpa;(4)越高压容器P》100 Mpa。

14、压力容器可分为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15、《容规》对压力容器的分类:

第一类压力容器:低压容器;第二类压力容器:中压容器;第三类力压容器:高压容器。

16、对选用钢材的要求:重点考虑钢材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耐腐蚀性。

17、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硬度与强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

18、广泛用来制造一般的中、低压容器:常用的低碳钢有Q235系列钢板、20g等。

19、什么叫薄膜应力?压力是压力容器最重要的载荷,受内压的容器,由于壳体在压力作用下要向

外扩张,所以在容器壁上总是要产生拉伸应力,这一应力又称为薄膜应力。

20、薄膜应力就是这样一种应力,因其能直接导致容器的破坏,所以是影响容器安全的最危险的一

种应力。

21、常见压力容器一般有筒体、封头(管板)、法兰、接管、人(手)孔、支座等部分组成。

22、常用的接管有三种型式:即螺纹短管、法兰短管、平法兰接管。

23、开孔补强方法有整体补强和局部补强两种。容器上的开孔补强一般均用局部补强法,其原理是等面积补强。局部补强常用的结构有补强圈、壁厚短管、整体锻造补救等数种。

24、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都是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维护保养和定期校验。

25、安全阀是一种超压自动泄压阀门,是压力容器应用最为普遍的安全附件之一。

26、安全阀按其整体结构及加载结构的型式可分为杠杆式、弹簧式、净重式和先导式四种。

27、微启式安全阀的开启高度为阀座喉径的1/20-40,全启式安全阀的开启高度为阀座喉径的1/4以上。

28、安全阀的选用与安装:安全阀的排量是选用安全阀的最关键问题,安全阀的排量必须不小于它的安全泄放量。安全阀必须垂直安装,装在容器气相空间上。

29、安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调整校正。安全阀的开启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一般应为容器最高工作压力的1.05-1.10倍,对压力较低的低压容器,41、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点:(1)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2)操作人员应尽心操作,严格

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或工艺操作规程;(3)压力容器应做到平稳操作;(4)不拆卸压紧螺栓;(5)有关换热容器的操作;(6)要坚守岗位;(7)坚守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8)可调节到比工作压力高一个大气压。

30、安全阀的校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容规》规定,安全阀要定期校验,每年至少检验一次。

31、压力表有液注式、弹性元件式、活塞式和电量式四大类。单弹簧管式压力表广泛用于压力容器中。

32、装在容器上的压力表,其量程应与容器的工作压力相适应。压力表的最大量程最好选用为容器工作压力的2倍,最小不能小于1.5倍,最大不能大于3倍。

33、压力表的使用压力范围不应超过刻度极限的70%,在波动压力下,不应超过60%。

34、低压容器一般不应低于2.5级,中压容器不应低于1.5级,高压容器应为1级。

35、压力表表盘直径一般不应小于100毫米。

36、压力表表盘上应有警戒红线。

37、压力表必须定期校正,每半年至少经计量部门校验一次。

38、液位计安装完毕并经调校后,应在刻度表盘上用红色油漆画出最高、最低液位的警戒红线。

39、紧急切断阀的作用:这是一种通常装设在液化石油气储罐或液化气体汽车槽车、火车槽的气、液出口管道上的安全装置,当管道及其附件破裂、误操作或容器附近发生火灾事故,为了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需立即紧急关闭阀门,以迅速切断气源,杜绝事故的继续发生,此时紧急切断阀应立即投入。

40、对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具体要求:(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2)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好本岗位压力容器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及对一般故障的排除技能,并做到认真填写操作运行记录或工艺生产记录,加强对容器和设备的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3)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了解生产流程中各种介质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相互之间可能引起的物理化学反应,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做到判断准确,处理正确及时;(4)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安全附件的型号、规格、性能及用途,经常保持安全附件的齐全、灵活、准确可靠;(5)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取得当地锅炉压力容器管理机构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后,方能独立承担压力容器的操作;(6)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年龄应年满18周岁以上,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必须是热爱本职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和无妨碍本岗位操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经医院体检检查合格;(7)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精心操作,认真填写操作运行记录或生产工艺记录,确保生产安全运行;(2)发现压力容器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应采取紧急停机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3)对任何有害压力容器容器的违章指挥,应拒绝执行;(4)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认真填写操作记录;(9)跑、冒、滴、漏处理;(10)容器的紧急停止运行。

42、通常人们把压力容器及装置的操作划分为:机泵操作、灌区装卸操作、设备工艺操作三大部分。

43、压力容器紧急停止运行的条件和措施:(1)停止运行的条件;(2)相应措施。

44、压力容器维护保养的目的在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压力容器能保持在完好状态下运行,提高

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运行安全,其内容包括:日常维修、大修、停用期间的维修保养等。

45、压力容器的防腐措施:(1)金属防腐层;(2)搪瓷,搪玻璃;(3)橡胶衬里;(4)涂漆。

46、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主要有腐蚀、裂纹、变形、材质劣化等。

47、在用压力容器的缺陷处理应符合“和乎使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为出发点,对缺陷进行具体分析后决定处理修复方案。

48、容器的断裂形式分为: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蠕变破裂

49、引起容器发生韧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超压,主要有以下因素:(1)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引起超压;(2)仪表控制系统故障导致超压;

(3)超压泄放装置失灵或选用不当,如安全阀超压时不开启、爆破片不破;(4)液化气体储存容器严重超装,致使气相空间过小,容器因受坏境影响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超过饱和蒸汽压而超压;(5)因腐蚀,容器壁厚大面积减薄。

50、压力容器紧急停止运行的条件:(1)容器的操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所规定的极限值(包括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经采取措施无法控制,并且又继续恶化的趋势;(2)容器本身不合格危及安全;(3)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端断裂、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4)容器的信号孔或警告孔泄漏;(5)操作岗位发生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

51、压力容器紧急停止运行的相应措施:

(1)对关键性的压力容器和设备,为防止突然断电而发生事故,应配置双电源与连锁自控装置;(2)若需要进行加热的容器或管道突然发生停气,则容器或管道的温度会很快下降在常温下呈固态而在操作温度下成液态的物料,会因温度下降凝结而堵塞管道,应及时关闭物料连通的阀门防止蒸汽倒流至蒸汽系统;

(3)停风会使所有以气体为动力的仪表、阀门都不能动作,必须加强厂房内通风换气,以防止可燃气体进入电器和仪表内部;

(4)对可燃物大量泄漏的处理。当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可燃物泄漏时,首先应正确判断泄漏部位,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迅速切断泄漏物料来源,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严格禁止动火及其他火源产生。

操作人员应坚守岗位,密切注视容器内物料的工艺变化,工艺控制如果达到了临界压力或临界温度的危险值,应正确地进行停车处理。

第三篇:压力容器(本站推荐)

1.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

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是压力容器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及时发现操作上或设备上所出现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和延续,保证容器安全运行。

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工艺条件方面。主要检查操作条件,包括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液位是否在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容器工作介质的化学成分、物料配比、投料数量等,特别是那些影响容器安全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2)设备状况方面。主要检查容器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渗漏现象;容器的部件和附件有无塑性变形、腐蚀及其他缺陷或可疑迹象;容器及其连接管道有无振动、磨损等现象。

(3)安全装置方面。主要检查安全装置以及与安全有关的计量器具(如温度计、投料或液化气体充装计量用的磅秤等)是否保持完好状态。如压力表的取压管有无泄漏或堵塞现象;弹簧式安全阀的弹簧是否有锈蚀、被油污粘结等情况,冬季装设在室外的露天安全阀有无冻结的迹象;这些装置和器具是否在规定的允许使用期限内。

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巡回检查要定时、定点、定路线,操作人员在进行巡回检查时,应随身携带检查工具,沿着固定的检查线路和检查点认真检查。

2.作业人员的职责

1,熟悉所操作压力容器的技术性能,并能熟悉掌握操作方法,做到精心操作,及时维修,正确保养。,2.切实执行压力容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压力容器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有权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领导。

第四篇:压力容器汇总

我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把我单位的标准目录给你,如有什么需要帮助,可以给我留言,咱们多交流。

一、GB系列标准

1、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2、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3、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释义

4、GB/T 699–2006,优质碳素结构钢

5、GB 700-2006,碳素结构钢

6、GB/T 713-2008,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

7、GB 985-19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8、GB 986-19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9、GB 3087-1999,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10、GB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11、GB 3531-1996,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

12、GB/T 5117-1995,碳钢焊条

13、GB/T 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

14、GB/T 5293-1999,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15、GB/T 5293-1999,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16、GB 5310-1995,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17、GB/T 8110-1995,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18、GB/T 8163-199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19、GB/T 8165-1997,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

20、GB/T 9019-2001,压力容器公称直径

21、GB/T 9112~9124-2000,钢制管法兰(合订本)

22、GB/T 9125-2003,管法兰连接用紧固件

23、GB/T 9126-2003,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尺寸

24、GB/T 9128-2003,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尺寸

25、GB/T 9129-2003,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技术条件

26、GB/T 12212–1990,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方法

27、GB/T 12470-2003,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

28、GB/T 12522-1996,不锈钢波形膨胀节

29、GB/T 12777-1999,金属波纹管膨胀节

30、GB 13296-2007,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31、GB/T 14976-1994,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32、GB/T 15601-1995,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

33、GB 16749–1997,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二、JB系列标准

1、JB/T 4700~4707-2000,《压力容器法兰》内容包括: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甲型平焊法兰、乙型平焊法兰、长颈对焊法兰、非金属软垫片

缠绕垫片、金属包垫片、等长双螺栓

2、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3、JB/T 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4、JB/T 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

5、JB/T 4711-2003,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及释义

6、JB/T4712.1~4712.4-2007,《容器支座》内容包括:鞍式支座、腿式支座、耳式支座、支承式支座

7、JB 4726~4728-2000,压力容器用钢锻件

8、JB 4727-2000,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锻件

9、JB 4728-2000,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

10、JB/T 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1、JB/T 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学习指南

12、JB/T 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13、JB 4733-1996,压力容器用爆炸不锈钢复合钢板

14、JB/T 4735-19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及释义

15、JB/T 4736-2002,补强圈及标准释义

16、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17、JB/T 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及标准释义

18、JB/T 4747-2002,《压力容器用钢焊条订货技术条件》及标准释义

19、JB/T 4750-2003,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及释义

三、HG系列标准

1、HG 20527-1992,不锈钢突面对焊环钢制管法兰

HG 20528-1992,衬里钢管用承插环松套钢制管法兰

HG 20529-1992,不锈钢衬里法兰盖

HG 20530-1992,钢制管法兰用焊唇密封环

2、HG/T 20569-1994,机械搅拌设备

3、HG 20580-1998,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

HG 20581-1998,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HG 20582-1998,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HG 20583-1998,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HG 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HG 20585-1998,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

4、HG 20592-1997,钢制管法兰型式、参数(欧洲体系)

HG 20593-1997,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594-1997,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595-1997,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596-1997,整体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597-1997,承插焊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598-1997,螺纹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599-1997,对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600-1997,平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601-1997,不锈钢衬里法兰盖(欧洲体系)

HG 20602-1997,钢制管法兰盖(欧洲体系)

HG 20603-1997,钢制管法兰技术要求(欧洲体系)

HG 20604-1997,钢制管法兰压力—温度等级(欧洲体系)

HG 20605-1997,钢制管法兰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欧洲体系)

HG 20606-1997,钢制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欧洲体系)

HG 20607-1997,钢制管法兰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欧洲体系)

HG 20608-1997,钢制管法兰用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欧洲体系)

HG 20609-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欧洲体系)HG 20610-1997,钢制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欧洲体系)

HG 20611-1997,钢制管法兰用齿形组合垫(欧洲体系)

HG 20612-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欧洲体系)

HG 20613-1997,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欧洲体系)

HG 20614-1997,钢制管法兰、垫片、坚固件选配规定(欧洲体系)HG 20615-1997,钢制管法兰型式、参数(美洲体系)

HG 20616-1997,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

HG 20617-1997,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

HG 20618-1997,整体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

HG 20619-1997,承插焊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

HG 20620-1997,螺纹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

HG 20621-1997,对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欧洲体系)

HG 20622-1997,钢制管法兰盖(美洲体系)

HG 20623-1997,大直径钢制管法兰(美洲体系)

HG 20624-1997,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美洲体系)

HG 20625-1997,钢制管法兰压力—温度等级(美洲体系)

HG 20626-1997,钢制管法兰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美洲体系)

HG 20627-1997,钢制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美洲体系)

HG 20628-1997,钢制管法兰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美洲体系)HG 20629-1997,钢制管法兰用柔性石墨复合垫片(美洲体系)

HG 20630-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美洲体系)

HG 20631-1997,钢制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美洲体系)

HG 20632-1997,钢制管法兰用齿形组合垫(美洲体系)

HG 20633-1997,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美洲体系)

HG 20634-1997,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美洲体系)

HG 20635-1997,钢制管法兰、垫片、坚固件选配规定

5、HG 20652-1998,塔器设计技术规定

6、HG/T 21618-1998,丝网除沫器

7、HG 20660-2002,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8、HG/T 20678-2000,衬里钢壳设计技术规定

9、HG/T 21514-2005,钢制人孔和手孔类型与技术条件

10、HG 21515-2005,常压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

11、HG 21516-2005,回转盖板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0.6

12、HG 21517-2005,回转盖带颈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1.0~1.6

13、HG 21519-2005,垂直吊盖板式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0.6

14、HG 21520-2005,垂直吊盖带颈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1.0~1.6

15、HG 21521-2005,垂直吊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2.5~6.3

16、HG 21522-2005,水平吊盖板式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0.6

17、HG 21523-2005,水平吊盖带颈平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1.0~1.6

18、HG 21524-2005,水平吊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600-2.5~6.3

19、HG 21525-2005,常压旋柄快开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500 20、HG 21526-2005,椭圆形回转盖快开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50×350-0.6

21、HG 21527-2005,回转拱盖快开人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400~500-0.6

22、HG 21528-2005,常压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

23、HG 21529-2005,板式平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0.6

24、HG 21530-2005,带颈平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1.0~1.6

25、HG 21531-2005,带颈对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2.5~6.3

26、HG 21532-2005,回转盖带颈对焊法兰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250-4.0~6.3

27、HG 21533-2005,常压快开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

28、HG 21534-2005,旋柄快开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0.25

29、HG 21535-2005,回转盖快开手孔施工图(碳钢、低合金钢)150~250-0.6 30、HG 21537.1-1992,碳钢填料箱(PN 0.6)

HG 21537.2-1992,不锈钢填料箱(PN 0.6)

HG 21537.3-1992,常压碳钢填料箱(PN< 0.6)

HG 21537.4-1992,常压不锈钢填料箱(PN< 0.6)

HG 21537.5-1992,管用碳钢填料箱(PN 0.6)

HG 21537.6-1992,管用不锈钢填料箱(PN 0.6)

31、HG 21537.1-1992,碳钢填料箱(施工图)PN 0.6 DN 30~160

32、HG 21537.2-1992,不锈钢填料箱(施工图)PN 0.6 DN 30~160

33、HG 21537.3-1992,常压碳钢填料箱(施工图)PN<0.1 DN 30~160

34、HG 21537.4-1992,常压不锈钢填料箱(施工图)PN<0.1 DN 30~160

35、HG 21537.5-1992,管用碳钢填料箱(施工图)PN 0.6 DN 25~200

36、HG 21537.6-1992,管用不锈钢填料箱(施工图)PN 0.6 DN 25~200

37、HG 21563-1995,搅拌传动装置系统组合、选用及技术要求

38、HG 21564-1995,搅拌传动装置——凸缘法兰

HG 21565-1995,搅拌传动装置——安装底盖

HG 21566-1995,搅拌传动装置——单支点机架

HG 21567-1995,搅拌传动装置——双支点机架

HG 21568-1995,搅拌传动装置——传动轴

HG 21569.1-1995,搅拌传动装置——带短节联轴器

HG 21569.2-1995,搅拌传动装置——块式弹性联轴器

HG 21570-1995,搅拌传动装置——联轴器

HG 21571-1995,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

HG 21572-1995,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

HG 21537.7-1992,搅拌传动装置——碳钢填料箱

HG 21537.8-1992,搅拌传动装置——不锈钢填料箱

39、HG/T 21574-2008,化工设备吊耳及工程技术要求

40、HG 21588-1995,玻璃板液面计(系列)

41、HG 21592-1995,玻璃管液面计(系列)

42、HG 21594-1999,不锈钢人、手孔(系列)

43、HG 21595-1999,常压不锈钢人孔施工图

44、HG 21596-1999,回转盖不锈钢人孔施工图

45、HG 21597-1999,回转拱盖快开不锈钢人孔施工图

46、HG 21598-1999,水平吊盖不锈钢人孔施工图

47、HG 21599-1999,垂直吊盖不锈钢人孔施工图

48、HG 21600-1999,椭圆快开不锈钢人孔施工图

49、HG 21601–1999,常压快开不锈钢手孔施工图

50、HG 21602-1999,平盖不锈钢手孔施工图

51、HG 21603-1999,回转盖快开不锈钢手孔施工图

52、HG 21604-1999,旋柄快开不锈钢手孔施工图

53、HG 21607-1992,异形筒体和封头

54、HG/T 21619~21620-1986,压力容器视镜

四、规则及图书 1、1999年出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2008年出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3、2002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含三个附件)

4、2002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及释义5、2003年出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6、2003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 7、2002年出版,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

第五篇: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法规

一、所有制冷操作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了解操作技能,安全操作要点,并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后,方可独立工作。

二、制冷装置在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兼管其它工作,或从事与操作无关事宜,以免发生事故。

三、必须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如:制冷系统操作细则,设备维护、保养细则,技术安全规程,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等等,操作管理书面化、程序化,避免事故发生。

四、制冷系统进行操作时,每位操作工都应清楚了解所操作阀门用途,了解系统流程,头脑时刻清醒,严禁酒后或其它注意力分散情况下操作阀门、启动机器设备。

五、制冷系统相关设备启动后,应遵循《制冷工安全用电守则》相关规定,确保人员、设备安全,阀门开启缓慢,以防过快开启造成机器液击。

六、制冷系统操作时应:

(一)不得使用制冷装置内的制冷剂蒸气出现异常高压。

(二)不得违章操作而造成系统局部液体压缩或集体膨胀而使压力增大。

(三)不得使压缩扣和氨泵等运转设备部件有所破损而使机械被破坏。

七、制冷操作工应随时巡检冷却水、冷冻水系统,配电设备,运行各级参数,油位、液位严禁串岗、脱岗,更不允许外人随意摸弄机器。

八、制冷机房门、窗、通道应保持畅通,便于突发事故人员疏散。制冷装置、管道附近严禁烟火,禁止攀登小直径管道,更不准在上面悬挂重物。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标准:

1、压力标准:

A、高压部分:压力表示值≤1.65Mpa B、低夺部分:生产运行时:压力表示值≤0.1Mpa

系统停止时:压力表示值≤0.6Mpa

系统打压时:压力表示值≤0.9Mpa C、中压部分:压力表示值≤5.1Mpa

2、液位标准:

贮氨器:30%≤贮液≤70%

中冷器:40%≤贮液≤60%

低压循环贮液桶:30%≤低液≤60%

氨液分离器:30%≤低液≤60%

3、温度标准:

一级排气≤120℃

二级排气≤150℃

单级排气≤150℃

4、制冷系统运行参数标准:

一级吸气:-0.1Mpa≤一级吸压≤0.1 Mpa

二级排气:0Mpa≤一级排压≤0.4 Mpa

二级吸气:-0.1Mpa≤一级吸压≤0.4 Mpa

二级排气:二级排气≤1.5 Mpa

压:油压≥0.15 Mpa+曲轴箱压力 安全教育制度

一、操作员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培训、认真、系统了解所有相关设备性能;认真学习掌握设备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并油主管部门考试、登记、备案后,方可上岗。

二、上岗操作期间,由各主管单位要间断地组织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模拟事故处理,并登记、备案、申报到上级主管单位。(书面形式)

三、各机房每周对本区域进行安检,写出一周安全工作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因素,以便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四、两机房部门主管干部每月召开安全例会,总结通报二部门的工作情况,并指出两部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方案,制定下月安全工作重点,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书面汇报。

五、利用班前饭后空余时间,及时传达公司安全会议精神,“时时刻刻安全生产观念”要达到每位员工熟知熟记,并与其它部门积极讨论、配合综合做好安全工作。安全应急预案:

一、紧急泄氨应急预案:

1、当泄氨事故发生后,在场各级干部应首先组织附近人员疏散,并立即通知相关机房操作工。有可能情况下,打开事发现场尽可能多的水头,降低大气中氨含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