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冈山参观心得
井冈山参观心得
今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公司党支部组织我全体党去井冈山参观。在这行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党成立初期生存和发展的艰辛,也体现到共产党员对理想追求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精神。以下就是我这两天井冈山参观浏览心得。开始我们去了红军造币厂,这个造币厂是但年红军于山下请来两个专造假币的熟练工人,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械,谁又能想到,一片竹林。来井冈山这些天了,见得最多的就是竹子。这其中,有一种叫做冈方竹”的,很是有意思。别的竹子的竹筒都是圆的,唯有此类竹子的竹筒是四四方方,大概也象征着井冈人刚正不阿的品格吧。
之后我们来到了黄洋界,黄洋界作为五大哨口之一,永久的记录着月30日的保卫战。黄洋界海拔
拔,站在黄洋界上举目远眺,只留下最高的峰尖,像是大海中的点点岛屿,那飘动的云海真可谓是动如烟,轻如纱,白如棉
营的兵力,击退了敌军四个团的围剿,弹,两发因受潮未响,第三发经红军战士们用手摩擦消除潮湿后,终于打响,敌军连夜逃跑,以为红军主力已至,上演了著名的粮的小路,我在想,先辈们挑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革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跟着我们来到红军医院的旧址。医院的旧址看了更让人心疼。伤病员所得到的救护是那么的有限,子上就进行了,实在佩服他们的毅力,不由得再次肃然起敬。
下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这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博物馆,展厅里的叙述资料客观翔实,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割。有一些展品弥足珍贵,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之后我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再加上瓦房两间,看着造币厂遗址陈列馆的一件件简陋的机1430米,是井冈山的天然屏障,山势嵯峨,峰峦峻只看见遍地云雾,白茫茫的云海淹没了群山的山峦,更奇妙的是红军仅有一门迫击炮和三发炮“空山计”。在山头看看那用来挑各个展厅以不同的革命时期 到达陵园,人自然变得肃穆起来,“井年8一于墨西哥弄来一个过期的硬币模子,就成了一”的红军造币厂。这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银行的雏形呢?造币厂紧傍着的后山是1928“静如练,”,导游介绍说,当年,红军就是在这里,已不足一个很多截肢的手术就愣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在一张破桌 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完整。
种崇敬从心理油然升起。陵园由四大部分组成:纪念堂、碑林、纪念碑、雕塑园。烈士纪念堂内存放着井冈山斗争时期为革命英勇捐躯的烈士的遗像。踏上长长的阶梯,我们一步步向烈士的英雄事迹靠近。进入纪念堂,导游开始为我们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讲到精彩处伤心处,听者无不佩服感叹和惋惜。
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圆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井冈山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起到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这次“红色之旅”中,我觉得巍巍井冈山,不愧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的圣山。巍巍井冈山,绚丽的自然风光与革命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井冈山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开创了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中更深地教育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争取更大光荣。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更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党永远具有生机和活力。
范伟能
第二篇:赴井冈山参观学习的心得
井岡山學習心得
此次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红色之旅。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井冈山。虽然直到此时才奔向井冈,但心不知道已经“魂飞梦绕”五百里井冈多少次了!此时一路上的想象,一路上的描述全都变得不再重要,让我惊诧的是这个景區入口“燎原星火”的標誌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满眼的绿,千百种绿深浅交错被云雾配合着形成了美妙的层峦迭嶂。但你走近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土壤又是红色的。不知这是否早就预示了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
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怀着向望和沉重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有着无数英烈为此献身的革命圣地——井冈烈士陵园,令无数时代青年心向往之的地方。进入陵园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一片浓得抹也抹不开的绿色。远望,峰峦叠嶂,连绵不断;近看,松杉葱茏,青翠欲滴。看到我们的革命先烈静静的躺在绿树成荫的陵园,我的心情很复杂,有种无比酸楚的痛,想想我们的英烈为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此时的我恍忽置身于腥风血雨、弹火枪林的境界。在这里,我又一次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此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它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深知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每一个细节。这里有许许多多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他们不怕敌人严刑拷打,大义凛然,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而又光辉的篇章。为了革命事业,他们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啊,没有革命先辈同敌人不屈不扰的战斗,哪有我们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这一代人繁荣昌盛的生活?哪里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欢声笑语?而我们身处幸福之中,更应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次日 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虽然此时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震天呐喊声,但我身旁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据介绍,当年它用仅有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这种以少胜多的无畏和无惧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
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源远流长,井冈山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把革命传统与改革开放以来焕发的新的时代精神综合起来。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使自己从中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自己真正领悟井冈山精神,并化为动力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第三篇:参观井冈山心得体会
参观井冈山心得体会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当年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月4日晚,在人事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0人踏上了开往江西的列车,经过火车和汽车的长途颠簸,终于来到了井冈山境内。此时一路上的想象,一路上的描述全都变得不再重要,让我惊诧的是这个“燎原星火”、这个“红色圣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满眼的绿,千百种绿深浅交错被云雾配合着形成了美妙的层峦迭嶂。但当我走近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土壤又是红色的。不知这是否早就预示了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此刻,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
1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带着这种释然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之行的第二站──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来到井冈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
到达井冈山的第二天,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山顶的炮台和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上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据介绍,当年它用仅有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于是,每个人都想在这里留影纪念,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演变为一批批的合影,并且每次摆好镜头以后都有人不断挤进去,这是不是有点红军战士当年争先恐后打击进犯敌人的劲头!
沿着山路目送黄洋界渐渐远去,便到了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房屋是简陋的,但当年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有点人民银行前身的味道。随着暮色渐渐来临,队伍回到了驻地。迎接我们的是神往以久的红米饭、南瓜汤。也不知是同志们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晚上躺在床上,呼吸着井冈山清新、湿润的空气,感受着井冈山的恬静,相信同行的每个人在享受这份恬静时都会同时想到她的来之不易。
至此,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个团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井冈山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和后备力量。
孙琴
2010年11月15日
第四篇:参观井冈山心得体会
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当年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井冈行,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艰”、“坚”。
所谓“艰”,就是革命工作面临多重艰难。一是生活艰难。陈毅后来回忆说“有时真是到了极度”,毛泽东惊呼“吃饭大难”,“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冬天穿一件单衣,食盐奇缺,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二是道路艰难。“„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毛泽东语),有的人发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三是斗争艰难。敌人是残暴的,井冈山斗争中有近五万名革命烈士,其中大部分至今不知姓名。
所谓“坚”,就是我们党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毛泽东认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指引下,广大红军将士敢
牺牲、讲奉献:卢德铭英勇捐躯,马奕夫身堵机枪;肖劲塞肠冲锋,谢开甲宁死不屈;刘真慷慨就义,曾宝华全家护印;杨开明壮烈牺牲,张平化满门英烈;伍若兰大义凛然,聂槐妆巧计送盐。
一次井冈行,终生井冈情。这次红色之旅,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在心灵和精神上接受到了进一步的洗礼,虽然艰难,但只要意志坚定,革命定能胜利。井冈山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作为一名现代农业规划人,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形成“把论文写到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朴实工作作风,敢闯新路,锐意进取。
第五篇:井冈山参观学习体会
井冈山参观学习体会
校东
4月9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踏上了开往江西的列车,经过火车和汽车的长途颠簸,终于来到了井冈山境内。让我惊诧的是这个“星火燎原”、这个“红色圣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满眼的绿,千百种绿深浅交错被云雾配合着形成了美妙的层峦迭嶂。但当我走近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土壤又是红色的。不知这是否早就预示了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
我们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毛朱旧居、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井冈山红军照币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圣地,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此刻,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5、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1、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和实质,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当年,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之中,然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面对凶恶的敌人和艰苦环境、井冈山斗争中的军民们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在参观小井医院旧址时,介绍到当时有10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病员被敌人拖到稻田里,打得遍体鳞伤,面对死亡的威胁和可以释放回家的引诱,这100多名红军战士没有一个投降屈服,毫无俱色,最后全部被机枪扫射而壮烈牺牲的情景时,我们找到了答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们坚信: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婴儿。”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始终以高昂的革命斗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与凶残的敌人展开顽强斗争,使革命武装在井冈山站稳脚跟,武装斗争蓬勃发展。
井冈山斗争的胜利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靠什么呢?除了靠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革命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井冈山军民克服困难、战胜艰险、走向胜利、迎接曙光的精神动力。在参观中,我们看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付井冈山有两条:一条是不断进行军事“会剿”,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里面;一条是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井冈山。井冈山斗争异常的艰苦,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红军每天打仗消灭敌人,最后渡过难关取得革命的胜利,创造人间的奇迹,靠的就是艰苦奋斗中有的一个好的教育,一个好的榜样,一条好的路子。一个好的教育: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用革命人生观教育鼓舞军民斗志。例如,当时流传的《红米饭南瓜汤》革命歌谣这样唱到:“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的净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体现了为革命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个好的榜样:就是在井冈山艰苦岁月里,红军官兵一律吃五分钱伙食,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被褥,同吃同住同挑粮食。一条好路子,就是在井冈山斗争中,找到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途径:自力更生办被服厂,为红军战士加工被服,做布袜子;自力更生办军械处,制造
木枪土炮,为革命锻造打天下的武器;自力更生办医院,用石头、木头因陋就简办起竹木结构的小井红军医院,负责治疗伤病员;自力更生办造币厂,造出一批“工”字号银元,参于红色市场的货币流通,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等。井冈山军民们就是靠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粉碎敌人的重重包围和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2、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在参观中,我们切身感受到,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鲜明特色。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引兵井冈山到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敢闯善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业。第一次创建了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宝贵经验(党的建设、建军、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等若干经验,“党指挥枪的原则”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经验。);走出了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井冈山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六个第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缔造了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建立了中国农民第一块大范围红色割据地政权;总结了中国第一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及制订了第一部土地法;第一次提出并实践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方针。
3、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牢固根基。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朱德老一辈革命家以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目标,在开拓进取、敢闯新路的奋斗中,创造了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作风。例如在军队内部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民主、实行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成立士兵委员会等;在群众方面开展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教育活动,使人民群众了解工农革命的性质、宗旨,全心全意跟着党干革命。在政策上从实际出发,为群众利益着想,制订并实行群众拥护的方针政策。例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荆竹山时,制定并宣布了:
1、行动听指挥;
2、不拿群众一点东西;
3、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1928年1月,部队打下遂川后又宣布了“六项注意”(如: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由于工农革命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根据地人民真诚拥护,对根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心为老百姓办事,建立起同生死、共患难的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情。工农红军就是靠同心同德、团结一心的“众志成城”的威力打败敌人的进攻,取得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
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把中国引上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以说,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原创意义。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时代内涵的发展。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我要把井冈山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