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509-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0年第六次 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鄂尔多斯市2010年第六次 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2011年5月24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94065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39544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45212人,增长39.07%。年平均增长率为3.3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00840户,家庭户人口为156075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4人减少0.44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05638人,占56.97%;女性人口为835015人,占43.03%。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3.75上升为132.4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73341人,占14.09%;15-64岁人口为1550878人,占79.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6434人,占6.0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9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0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748549人,占90.10%;蒙古族人口为176912人,占9.1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5192人,占0.7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16839人,增长41.96%;蒙古族人口增加18638人,增长11.7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735人,增长178.39%。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623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9464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0865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6210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52人上升为1165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2636人上升为1518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0950人上升为3651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9770人下降为23812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566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95305人,文盲率[5]由14.40%下降为5.44%,下降
8.96个百分点。
七、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东胜区 582544人
达拉特旗 322101人
准格尔旗 356501人
鄂托克前旗 68282人
鄂托克旗 148844人
杭锦旗 111102人
乌审旗 124527人
伊金霍洛旗 226752人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全市常住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第二篇: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河南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全省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省常住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为9402356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25580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465507人,增长1.58%。年平均增长率为0.16%。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926993户,家庭户人口为900218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人减少0.23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489938人,占50.51%;女性人口为46533629人,占49.4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58下降为102.06。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9745926人,占21.00%;15~64岁人口为66418842人,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 7858799人,占8.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54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2895284人,占常住人口的98.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28283人,占常住人口的1.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01557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42266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9226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6676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674人上升为639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031人上升为1321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392人上升为4246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3196人下降为24108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99145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438550人,文盲率[5]由5.87%下降为4.25%,下降1.62个百分点。
七、人口地区分布
全省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别常住人口(人)比重[6](%)2000年 2010年
郑州市 8626505 7.30 9.17
开封市 4676159 5.02 4.97
洛阳市 6549486 6.83 6.97
平顶山市 4904367 5.26 5.22
安阳市 5172834 5.66 5.50
鹤壁市 1569100 1.53 1.67
新乡市 5707801 5.93 6.07
焦作市 3539860 3.61 3.76
濮阳市 3598494 3.79 3.83
许昌市 4307199 4.52 4.58
漯河市 2544103 2.48 2.71
三门峡市 2233872 2.39 2.38
南阳市 10263006 10.50 10.92
商丘市 7362472 8.50 7.83
信阳市 6108683 7.16 6.50
周口市 8953172 10.68 9.52
驻马店市 7230744 8.17 7.69
济源市 675710 0.69 0.7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境外”是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省(市、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指各省辖市的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
第三篇:0507-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锡林郭勒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0日 来源: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2011年5月17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盟行政公署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盟常住人口
全盟常住人口为10280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34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4622人,增长3.49%。年平均增长率为0.34%。
二、家庭户人口
全盟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3774户,家庭户人口为96054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
全盟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6361人,占52.17%;女性人口为491661人,占47.83%。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8上升为109.09。
四、年龄构成
全盟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1788人,占13.79%;15-64岁人口为817616人,占79.53%;65岁及以上人口为68618人,占6.6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8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盟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81876人,占66.33%;蒙古族人口为309764人,占30.1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6382人,占3.5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7976人,增长2.71%;蒙古族人口增加22364人,增长7.7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5718人,下降13.58%。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盟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0841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91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7435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7579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154人上升为10546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4270人上升为1645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942人上升为364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2409人下降为26828人。
全盟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283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41868人,文盲由8.53%下降为4.17%,下降4.36个百分点。
七、人口地区分布
全盟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锡林郭勒盟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县
乌拉盖开发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1028022
74197
245886 43574 33652
71063
69893
87614
112339
28450
54443
81967
100893
24069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各盟(市)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盟(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的比重。
第四篇:漯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漯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漯河市统计局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漯河市和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254410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284103人,增长12.57%。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2006户,家庭户人口为240299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6人增长0.07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99597人,占51.08%;女性人口为1244506人,占48.9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45下降为104.4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5023人,占17.89%;15-64岁人口为1850534人,占72.74%;65岁及以上人口为238546人,占9.3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2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902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65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7837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9406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122人上升为625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504人上升为1558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3805人上升为4631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6991人下降为19420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793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92068人,文盲率[5]由 8.41%下降为3.85%,下降4.56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如下(单位:人)地区别常住人口
漯河市2544103
源汇区323935
郾城区493648
召陵区477308
舞阳县538412
临颍县710800
注 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 各省辖市、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来源: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网日期:2011-8-4
第五篇:南充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南充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南充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62786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68340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404784人,减少6.06%。年平均减少0.62%。全市户籍人口为7525838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046141户,家庭户人口为601781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187419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091203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91下降为103.1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56360人,占16.82%;15-64岁人口为4468990人,占71.18%;65岁及以上人口为753272人,占12.0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70190人,占99.8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432人,占0.13%。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7496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0400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33272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1589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691人上升为437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5793人上升为1121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795人上升为3715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5092人下降为3438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9151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75754人,文盲率[5]由11.14%下降为7.49%,下降3.65个百分点。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各县(市、区)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