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电大言语交际学复习重点及模拟试题

电大言语交际学复习重点及模拟试题



第一篇:电大言语交际学复习重点及模拟试题

电大《言语交际》期末复习重点

1、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

2、角色冲突的主要表现:交际角色与潜隐性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是一种角色间冲突

3、话语衔接的主要方法:语法衔接、词汇衔接

4、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的定义: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5、交际主体的角色分类:先赋性角色与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与依赖性角色

6、幽默的作用:增添情趣、化解矛盾

7、幽默的表现形式: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8、言语交际中安全原则的主要表现:话题安全准则、对象安全准则、地点安全准则、方式安全准则

9、言语行为理论: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如何用语词做事》发表,奠定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人们每说一句话,同时在施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主体通过说话或写字来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言后行为(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言外行为分为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

10、合作原则的提出者: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11、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三要素:交际主体、语境、话语

1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概念和音响就是符号的“所指”和“所能”,因而一种语言也就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学归属于符号学。语言就是语言活动减去言语。言语包括话语和言语行为。

13、普通话的定义:即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4、社会文化语境的内涵与分类: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为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15、话语连贯的主要体现:话题集中和语义贯通

16、话语语言意义的特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17、利奇的“礼貌原则”包含的六项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18、“含蓄”的两种表现形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未尽意亦未尽”

19、话语的意义:语言意义、语境意义、语用意义 20、主体规则包含的四种原则: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21、话语规范准则的具体体现:连贯、简明

22、话语中文字特有的表现手段:排列、变形

23、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均衡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比例均衡、结构均衡。

二、辨析题:

1.当面对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是先赋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依赖性角色。(√)

2.两个人之间说话的行为,可以称作“个人言语行为”。(×,两个人之间说话的行为改为纯属个人的言语行为)3.排球比赛中,裁判员想要暂停比赛,会用两手做一个T形手势,这是一个编码的过程。(√)

4.一个话题能不能谈论,完全是由文化习俗决定的,比如年龄、收入,在西方文化中是非自由话题,但在东方文化中就是自由话题。(×,一个话题能不能谈论,不只受制于文化习俗,也受制于情景语境。)

5.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6.个体扮演的角色过多,无法满足相应的角色期望,从而造成的角色冲突叫“角色间冲突”。(√)7.制约言语交际的社会规范,既有政府明文规定的,也有不是明文规定的。(√)

8.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所谓“疏不间亲”,是指不可以谈论对方家庭不光彩的事情。(×,疏不间亲改为家丑不可外扬)

9.所谓“言外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送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改为言内行为)10.根据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

11.当交际双方存在客观的尊卑关系时,一般位卑者更少受到这种(尊卑)关系的影响,说话比较自由。(×,位卑者改为位尊者)

12.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解释,有些话语在任何语境中其意义都是明确而具体的。)

13.话语的歧义和苟简,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14.言语交际中的“安全原则”关键在于“少说话,少惹祸”。(×,言语交际的安全原则”,关键还不在于少说话,更应当考虑的是“说什么?”“跟谁说?”“在什么地方说?”“用什么方式说?”)

15.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最有可能影响安全的就是不负责任地议论他人是非。(√)

16.幽默不同于讽刺,但与“滑稽”其实是一回事儿。(×,幽默不像滑稽那样“低级”,幽默必能令人愉悦)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角色的涵义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言语交际学》P66-68)

2.简述言语交际学的研究对象。(《言语交际学》P32)3.举例说明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言语交际学》P114-115)

4.简述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言语交际学》P53-57)5.简述“角色丛”的概念。(《言语交际学》P60)6.简述话语规范准则的内容。(《言语交际学》P234-243)7.简述话语语意的三种层次类型。(《言语交际学》P130-137)

8.简述话语语用意义的特性。(《言语交际学》P144)9.简述质量准则与诚实准则的区别。(《言语交际学》P187)

10.简述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言语交际学》P193)11.简述语境的定义及其构成内容。(《言语交际学》P84-85)

12.简述言语交际中话语均衡的作用。(《言语交际学》P258)

13.简要说明遵守方式准则的要求。(《言语交际学》P190-191)

14.简述言语交际中含蓄的作用及其适用范围。(《言语交际学》P247-248)

15.举例说明语言歧视及其危害。(《言语交际学》P202-204)

16.简述幽默的三种形式。(《言语交际学》P251-253)17.举例说明话语语法衔接的各种方法。(《言语交际学》P161-168)

四、分析题:请用言语交际的相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 1.一个单位里,有位普通职员负责筹办一个会议,有一天他在单位领导的桌子上留了张纸条,上写:“请某某来做报告,定在某日上午九时,限你九点以前到场。”结果受到了批评。(《言语交际学》P178)

2.1980年5月21日,越南外长阮基石访问泰国期间,在曼谷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他与泰国外长西提的关系时说:“我和西提外长就好似夫妻一般,虽然我们有时意见分歧,但作为夫妻,总是要同床睡觉的。”(《言语交际学》P72)

3.1954年国庆前夕,某机关的游行筹备组开会,筹备小组里的一位女同志宣布:“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吕叔湘《歧义类例》)(《言语交际学》P239)4.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著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鲁迅《孔乙己》)(《言语交际学》P68)

5.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办法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她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得慢慢的办着呢。”(曹雪芹《红楼梦》)(《言语交际学》P115)

6.有一篇新闻报道,说某商场实行承包制、租赁制以后,女营业员服务态度好转,对顾客笑脸相迎,再也不是过去的那种“寡妇脸”了。(《言语交际学》P204)7.有一对年轻男女,由相识到相恋,关系已基本确定,年纪也老大不小,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然而有一天,女方因为工作上出了纰漏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正当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男方却突然来找女方,见面就说:“我们结婚吧,我父母都催着我们快点办呢。”女方听后,气得扭头就走。(《言语交际学》P88)

8.表(刘表)长子琦(刘琦),亦深器亮(器重诸葛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刘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总是)拒塞(拒绝、搪塞),未与处画(谋划)。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言语交际学》P222)刘琦的做法符合言语交际语境规则中安全原则中的地点安全准则,有意回避潜在听话人。刘琦为了解除诸葛亮的顾虑,对交际地点作了周密安排,选择了“后园”、“高楼”且“去梯”。这样做,犹如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楼阁中自由交谈,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外,没有第三者可以知道双方谈话的内容,充分保证了交际的安全性。

五、实践题部分:根据要求设计对话,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电大《言语交际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交际主体的能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二是交际能力。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它三种意义,即语言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

4.角色从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先赋形角色和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和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和依赖性角色。5.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的内化。

6.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受话人。

7.一般把上下文语境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20分)

1.在交际主体扮演的角色中,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主要是主体的经常性角色。(√)

2.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若违背方式准则,势必达不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3.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4.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含蓄与间接言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诚实准则和信用准则的要求和二者的区别。(参见《言语交际学》P172)

2.简述方式准则的要求并举例说明。(参见《言语交际学》P190)

3.简述话语意义的不同层次类型。(参见《言语交际学》P129)

4.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四、分析题(20分)

1.利用你学到的言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对下面材料进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2.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言语交际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角色冲突,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71

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任时曾访问法国。在结束访问回国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有记者问他此次访问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在回答中提到法国参与接待的某官员的名字,认为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结果此话遭到当地媒体的批评,认为卡特作为美国总统企图干涉法国内政。

五、实践题(20分)

为某楼盘推销员设计一段在某楼盘展销会上的讲话稿以及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概念和音响分别就是符号所指和所能,因此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2.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

3.现代汉语修辞学以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

4.在专门研究表达时,可以把表达者称作为交际主体,把接受者称作“交际对象”。

5.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能够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合乎语法的,是否别扭,是否得体,是否常用。

6.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内化。7.语境包括特定话语的上下文、交际活动进行时的现实情境、交际双方、社会文化背景等与言语行为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主客观因素。8.社会文化语境包括社会规范和文化习俗。

9.语言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概括性,二是 模糊性。

10.话语衔接是指话语形式上的连接,主要使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11.角色风格指的是一般所谓的“语言风格”。12.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交际各方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被称为是“合作原则”。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1.所谓间接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指对交际意图或曰语用意义的间接表达。(√)

2.在书面语交际的公文往来中,上行文是由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行文。(×,上行文是由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

3.话语词项的减少体现了表述简洁的要求,如“广播电视大学 ”简称为“电大”。(√)

4.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其最初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寻觅食物和求偶。(×,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信息,而传递信息的最初动机又是为了加强合作,合作的需要是言语交际产生的根本动因)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1、分析下面的一段话,说明话语主体是怎样消除角色冲突的。(参见《言语交际学》P74)

在位近60年的维多利亚女王曾把大英帝国的繁盛推向巅峰,但在家庭关系上也难免有些磕磕碰碰。1840年2月,女王和阿尔巴特结婚。

一天,两人为一件小事而拌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私室,紧闭门户,于是,女王前去扣门。“谁?”阿尔巴特在房间里问道。

屋内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接着,女王又轻轻地在门上扣了几下。“谁?”

“是你的妻子,阿尔巴特。”

女王的丈夫这才把门打开。

2、分析下面一段文中话语衔接的手段。(参见《言语交际学》P162)

他绱鞋的时候,常有人歪着头看。绱鞋,本来没有看头,但是麻皮匠绱鞋就能吸引人。大概什么事情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绱好几双鞋。不但快,绱得也好。针脚细密,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因此,他生意很好。也因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3、分析下面一段话的衔接手段。(参见《言语交际学》P168)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

4、用话语规范准则分析下面一段话语,看看有什么问题。(参见《言语交际学》P239)

1954年国庆前夕,某机关的游行筹备组开会,由于去年游行时,该机关的女同志服装不够整齐,有的穿裙子,有的穿长裤,这一次想把服装统一一下。该筹备小组的一位领导宣布“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全场哄堂大笑。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就幽默的三种形式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参见《言语交际学》P251-253)

2.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3.举例说明话语衔接中语法衔接的主要手段。(参见《言语交际学》P161-163)

4.说明话题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参见《言语交际学》P104-105)

五、实践题(20分)

为某房地产公司设计一段在某楼盘推介会上的讲话稿以及顾客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及答案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社会功能角度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 思维工具、交际工具 和 文化载体。

2、交际主体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固定的 经常性角色,一种是临时性的 依赖性角色。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两种意义,即 语境意义 和 语用意义。

4、主体规则主要包含四种原则,分别是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 和礼貌原则。

5、幽默的三种表现形式为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6、话语规范准则的具体体现为连贯、简明。

7、话语中文字特有的表现手段是排列和变形。

8、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均衡关系,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比例均衡,二是结构均衡。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面对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是先赋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依赖性角色。(√)

2、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3、根据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

4、话语的歧义和苟简,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文化习俗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和集体习惯。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而且会深入到一些生活细节之中去。例如有人打了个喷嚏,旁边的人有时会说些什么。打喷嚏的如果是孩子,中国人会说“百岁”,是大人则通常开玩笑地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起你了”或“有人骂你了”;英国人和美国人则会说“上帝保佑你”。跨文化的言语交际,经常会因为这种差异而受到影响。

文化习俗还会制约说话的语气。例如,美国人常用的“喝可口可乐!”这种祈使语气的广告,在日本人那里就会引起反感,认为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不只体现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上。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当然更应该遵守彼此共同的文化习俗。例如对“死”就有“老了”、“圆寂”、“走了”等多种替代说法。

2、简述质量准则与诚实准则的区别。

质量准则只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而诚实准则要求话语尽可能地符合事实,可以说是要达到一种客观真实;而质量准则要求话语符合说话人的思想,要达到的是一种主观真实。

3、简述均衡的作用。

均衡本身就是形式美的一项重要法则。均衡的话语,无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中,都能以其整齐、对称的形式创造美感;对于听读者来说,均衡的话语不仅能让人感到和谐、优美,而且可以减少话语形式分析中的困难,让听读者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4、举例说明话语语法衔接的各种方法。

语法衔接:虚词连接法、句子成分连接法和句型连接法。

词汇衔接:代词连接法、数词连接法、时间词语连接法、方位词语连接法、方位词语连接法、同义词连接法、反义词连接法、类义词连接法、词语复现连接法。(举例略)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用言语交际的相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有一对年轻男女,由相识到相恋,关系已基本确定,年纪也老大不小,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然而有一天,女方因为工作上出了纰漏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正当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男方却突然来找女方,见面就说:“我们结婚吧,我父母都催着我们快点办呢。”女方听后,气得扭头就走。

在言语交际中要考虑情景语境中的时间因素,且理解为时机更恰当些。即要考虑说话的时机。例子中的男方说这些话,是从彼此关系发展的角度看的,在他看来求婚的时机是成熟了。但从女方看,正是触了霉头、心烦意乱的时候,哪还有心思谈结婚呢,男方刚好就撞在这枪口上了。

2、分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刘表长子刘琦与诸葛亮的对话。

表(刘表)长子琦(刘琦),亦深器亮(器重诸葛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刘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总是)拒塞(拒绝、搪塞),未与处画(谋划)。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

刘琦的做法符合言语交际语境规则中安全原则中的地点安全准则,有意回避潜在听话人。刘琦为了解除诸葛亮的顾虑,对交际地点作了周密安排,选择了“后园”、“高楼”且“去梯”。这样做,犹如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楼阁中自由交谈,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外,没有第三者可以知道双方谈话的内容,充分保证了交际的安全性。

五、实践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为某位辅导教师设计一段与染上网瘾的学生的对话。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略。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一书中,索绪尔专门讨论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即究竟什么是“语言”的问题。

2、按照现代信息论的说法,说话人把“概念”转化为“音响形象”称为“”,听话人把“音响形象”转化为“概念”称为“”,“代码”是指用以传递信息的符号或符号组合。

3、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有关自己母语的语音、、语法的知识,以及方面的知识。

4、索绪尔认为言语活动包含着两个部分即和。

5、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最主要的是其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6、社会文化语境包括和。

7、语言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二是。

8、语言规范准则,具体体现为规范、规范、规范和规范。

9、通过实施一种言外行为的方式去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一般称之为“行为”。

10、语言交际中的均衡的形式主要有均衡和均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传统语文学被称作: A交际学;B语文学;C语言学;D小学

2、以下每项都属于言语交际学研究对象的是: A语调、语速、停顿;B语调、语速、手势;C语调、语速、图表;D语调、语速、表情

3、下列角色中属于经常性角色的是: A朋友;B学生;C妻子;D客人

4、根据语义的上下文语境,在“打电话”中,“打”的意思是:

A撞击;B发出;C舀取;D从事

5、在有尊卑的交际双方之间,称呼对方父亲的应是: A令萱;B令堂;C令尊;D家父

6、在有尊卑的交际双方之间,“府上”是的称呼: A对方住处;B自己住处;C对方父母;D自己父母

7、下列言外行为属于承诺类的是:

A许诺、保证、发誓;B建议、请求、邀请;C陈述、说明、报道;D祝贺、道歉、感谢

8、常使用语气词“吗”的疑问句是: A特指问;B选择问;C是非问;D反复问

9、指出词语“鲜血”中“血”的规范读音是: A xiēB xiěC xuéD xuè

10、、下列词语中有不规范汉字的一组是: A部署、贡献;B羸弱、输赢;C冶炼、火炕;D松弛、园猾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的。

2、简述言语交际有哪些功能。

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李大婶和王大姐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一天早晨两人在菜场相遇。

李大婶:“哟,王大姐,买菜那?”

王大姐:“是啊,你瞧——都是儿子喜欢吃的。” 李大婶:“你儿子真聪明,学习成绩特别好!” 王大姐:“别提了,淘气死了。”

(1)以上王大姐的话语违背了主体规则中的哪两条准则?

(2)以上王大姐的后一句话语又符合主体规则中的哪一条准则?

(3)请说明以上王大姐的话语既违背主体规则又符合主体规则的原因。

2、分析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高官夫人秦波在医院里和丈夫的的主治医师陆文婷的对话。

“你还很年轻哟!”秦波又鼓励地说,“听说你还没有入党,是不是啊?要努力争取嘛,我的同志哟!”“我家庭出身不好。”陆文婷老实地答道。“唉——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嘛!家庭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秦波热情地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们党的政策历来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只要你真正同家庭划清界限,靠拢组织,对人民做出贡献,党的大门是永远对你开着的。”

分析秦波的话语主体角色有什么问题?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普通语言学教程

2、编码解码

3、语义文字

4、语言言语

5、交际潜隐性

6、社会规范文化习俗

7、概括性模糊性

8、语音词语语法书写

9、间接言语

10、比例结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2、A3、B4、B5、C6、A7、A8、C9、D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情景语境:指交际主体从事言语交际活动当时得具体情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得说话人等。

2、语境意义:是指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体现出来得所指意义。

3、交际能力:是指交际主体恰当地应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

4、角色: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体现为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位置决定的,拥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地位、身份等。

5、安全原则:言语交际中的安全原则,是要求交际主体不因为从事言语交际活动,而给自己、他人或社会带来以外的损失或威胁。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索绪尔把人类和语言相关的活动通称为“言语活动”。他认为对言语活动的研究包含着两个部分:①一部分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②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中的个人部分即言语为研究对象。并指出:“语言就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2、答:言语交际的功能:①认知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传授某种知识或观点的功能;②行为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实施一种行为的功能;③人际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功能;④调剂功能,即用言语来调剂身心的功能。

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1)违背了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4分)(2)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少贬人扬己准则。(2分)(3)在现实言语交际中,一部分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是出于礼貌的原因,王大姐想炫耀自己的儿子,又不好意思直说,故而违背了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当面对表扬时,又能够谦虚对待,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少贬人扬己准则。(4分)

2、答:对话当时,秦波的活跃性角色应该是患者的家属,而不是政治工作者。而秦波却不适当地把经常性角色上升为活跃性角色,以一个政治工作者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不是她属下的陆医生大谈什么党的阶级路线,是不适事宜的,这样的交际是不成功的。

第二篇: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交际主体的能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二是交际能力。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它三种意义,即语言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

4.角色从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先赋形角色和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和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和依赖性角色。

5.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的内化。

6.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受话人。

7.一般把上下文语境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20分)

1.在交际主体扮演的角色中,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主要是主体的经常性角色。(√)

2.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若违背方式准则,势必达不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

3.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4.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含蓄与间接言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诚实准则和信用准则的要求和二者的区别。(参见《言语交际学》P172)

2.简述方式准则的要求并举例说明。(参见《言语交际学》P190)

3.简述话语意义的不同层次类型。(参见《言语交际学》P129)

4.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四、分析题(20分)

1.利用你学到的言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对下面材料进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2.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言语交际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角色冲突,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71

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任时曾访问法国。在结束访问回国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有记者问他此次访问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在回答中提到法国参与接待的某官员的名字,认为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结果此话遭到当地媒体的批评,认为卡特作为美国总统企图干涉法国内政。

五、实践题(20分)

为某楼盘推销员设计一段在某楼盘展销会上的讲话稿以及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第三篇:电大《言语交际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心收集)

电大《言语交际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心收集)

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交际主体的能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二是交际能力。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它三种意义,即语言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

4.角色从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先赋形角色和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和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和依赖性角色。

5.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的内化。6.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受话人。7.一般把上下文语境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20分)

1.在交际主体扮演的角色中,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主要是主体的经常性角色。(√)

2.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若违背方式准则,势必达不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

3.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4.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含蓄与间接言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诚实准则和信用准则的要求和二者的区别。(参见《言语交际学》P172)2.简述方式准则的要求并举例说明。(参见《言语交际学》P190)3.简述话语意义的不同层次类型。(参见《言语交际学》P129)4.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四、分析题(20分)

1.利用你学到的言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对下面材料进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2.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言语交际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角色冲突,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71 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任时曾访问法国。在结束访问回国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有记者问他此次访问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在回答中提到法国参与接待的某官员的名字,认为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结果此话遭到当地媒体的批评,认为卡特作为美国总统企图干涉法国内政。

五、实践题(20分)

为某楼盘推销员设计一段在某楼盘展销会上的讲话稿以及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概念和音响分别就是符号所指和所能,因此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2.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

3.现代汉语修辞学以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

4.在专门研究表达时,可以把表达者称作为交际主体,把接受者称作“交际对象”。

5.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能够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合乎语法的,是否别扭,是否得体,是否常用。

6.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内化。

7.语境包括特定话语的上下文、交际活动进行时的现实情境、交际双方、社会文化背景等与言语行为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主客观因素。

8.社会文化语境包括社会规范和文化习俗。

9.语言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概括性,二是 模糊性。

10.话语衔接是指话语形式上的连接,主要使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11.角色风格指的是一般所谓的“语言风格”。

12.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交际各方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被称为是“合作原则”。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所谓间接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指对交际意图或曰语用意义的间接表达。(√)

2.在书面语交际的公文往来中,上行文是由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行文。(×,上行文是由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

3.话语词项的减少体现了表述简洁的要求,如“广播电视大学 ”简称为“电大”。(√)

4.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其最初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寻觅食物和求偶。(×,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信息,而传递信息的最初动机又是为了加强合作,合作的需要是言语交际产生的根本动因)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1、分析下面的一段话,说明话语主体是怎样消除角色冲突的。(参见《言语交际学》P74)在位近60年的维多利亚女王曾把大英帝国的繁盛推向巅峰,但在家庭关系上也难免有些磕磕碰碰。1840年2月,女王和阿尔巴特结婚。

一天,两人为一件小事而拌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私室,紧闭门户,于是,女王前去扣门。“谁?”阿尔巴特在房间里问道。

屋内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接着,女王又轻轻地在门上扣了几下。“谁?”

“是你的妻子,阿尔巴特。” 女王的丈夫这才把门打开。

2、分析下面一段文中话语衔接的手段。(参见《言语交际学》P162)

他绱鞋的时候,常有人歪着头看。绱鞋,本来没有看头,但是麻皮匠绱鞋就能吸引人。大概什么事情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绱好几双鞋。不但快,绱得也好。针脚细密,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因此,他生意很好。也因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3、分析下面一段话的衔接手段。(参见《言语交际学》P168)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

4、用话语规范准则分析下面一段话语,看看有什么问题。(参见《言语交际学》P239)

1954年国庆前夕,某机关的游行筹备组开会,由于去年游行时,该机关的女同志服装不够整齐,有的穿裙子,有的穿长裤,这一次想把服装统一一下。该筹备小组的一位领导宣布“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全场哄堂大笑。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就幽默的三种形式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参见《言语交际学》P251-253)2.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3.举例说明话语衔接中语法衔接的主要手段。(参见《言语交际学》P161-163)4.说明话题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参见《言语交际学》P104-105)

五、实践题(20分)

为某房地产公司设计一段在某楼盘推介会上的讲话稿以及顾客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及答案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社会功能角度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 思维工具、交际工具 和 文化载体。

2、交际主体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固定的 经常性角色,一种是临时性的 依赖性角色。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两种意义,即 语境意义 和 语用意义。

4、主体规则主要包含四种原则,分别是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 和礼貌原则。

5、幽默的三种表现形式为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6、话语规范准则的具体体现为连贯、简明。

7、话语中文字特有的表现手段是排列和变形。

8、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均衡关系,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比例均衡,二是结构均衡。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面对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是先赋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依赖性角色。(√)

2、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3、根据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

4、话语的歧义和苟简,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

文化习俗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和集体习惯。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而且会深入到一些生活细节之中去。例如有人打了个喷嚏,旁边的人有时会说些什么。打喷嚏的如果是孩子,中国人会说“百岁”,是大人则通常开玩笑地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起你了”或“有人骂你了”;英国人和美国人则会说“上帝保佑你”。跨文化的言语交际,经常会因为这种差异而受到影响。

文化习俗还会制约说话的语气。例如,美国人常用的“喝可口可乐!”这种祈使语气的广告,在日本人那里就会引起反感,认为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不只体现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上。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当然更应该遵守彼此共同的文化习俗。例如对“死”就有“老了”、“圆寂”、“走了”等多种替代说法。

2、简述质量准则与诚实准则的区别。

质量准则只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而诚实准则要求话语尽可能地符合事实,可以说是要达到一种客观真实;而质量准则要求话语符合说话人的思想,要达到的是一种主观真实。

3、简述均衡的作用。

均衡本身就是形式美的一项重要法则。均衡的话语,无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中,都能以其整齐、对称的形式创造美感;对于听读者来说,均衡的话语不仅能让人感到和谐、优美,而且可以减少话语形式分析中的困难,让听读者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4、举例说明话语语法衔接的各种方法。

语法衔接:虚词连接法、句子成分连接法和句型连接法。词汇衔接:代词连接法、数词连接法、时间词语连接法、方位词语连接法、方位词语连接法、同义词连接法、反义词连接法、类义词连接法、词语复现连接法。

(举例略)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用言语交际的相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

有一对年轻男女,由相识到相恋,关系已基本确定,年纪也老大不小,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然而有一天,女方因为工作上出了纰漏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正当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男方却突然来找女方,见面就说:“我们结婚吧,我父母都催着我们快点办呢。”女方听后,气得扭头就走。

在言语交际中要考虑情景语境中的时间因素,且理解为时机更恰当些。即要考虑说话的时机。例子中的男方说这些话,是从彼此关系发展的角度看的,在他看来求婚的时机是成熟了。但从女方看,正是触了霉头、心烦意乱的时候,哪还有心思谈结婚呢,男方刚好就撞在这枪口上了。

2、分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刘表长子刘琦与诸葛亮的对话。

表(刘表)长子琦(刘琦),亦深器亮(器重诸葛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刘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总是)拒塞(拒绝、搪塞),未与处画(谋划)。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

刘琦的做法符合言语交际语境规则中安全原则中的地点安全准则,有意回避潜在听话人。刘琦为了解除诸葛亮的顾虑,对交际地点作了周密安排,选择了“后园”、“高楼”且“去梯”。这样做,犹如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楼阁中自由交谈,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外,没有第三者可以知道双方谈话的内容,充分保证了交际的安全性。

五、实践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为某位辅导教师设计一段与染上网瘾的学生的对话。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略。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 2007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 》一书中,索绪尔专门讨论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即究竟什么是“语言”的问题。

2、按照现代信息论的说法,说话人把“概念”转化为“音响形象”称为“ ”,听话人把“音响形象”转化为“概念”称为“ ”,“代码”是指用以传递信息的符号或符号组合。

3、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有关自己母语的语音、、语法的知识,以及 方面的知识。

4、索绪尔认为言语活动包含着两个部分即 和。

5、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最主要的是其 角色和 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6、社会文化语境包括 和。

7、语言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二是。

8、语言规范准则,具体体现为 规范、规范、规范和 规范。

9、通过实施一种言外行为的方式去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一般称之为“ 行为”。

10、语言交际中的均衡的形式主要有 均衡和 均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传统语文学被称作 :

A交际学;B语文学;C语言学;D小学

2、以下每项都属于言语交际学研究对象的是 :

A语调、语速、停顿;B语调、语速、手势;C语调、语速、图表;D语调、语速、表情

3、下列角色中属于经常性角色的是 : A朋友;B学生;C妻子;D客人

4、根据语义的上下文语境,在“打电话”中,“打”的意思是 : A撞击;B发出;C舀取;D从事

5、在有尊卑的交际双方之间,称呼对方父亲的应是 : A令萱;B令堂;C令尊;D家父

6、在有尊卑的交际双方之间,“府上”是 的称呼: A对方住处;B自己住处;C对方父母;D自己父母

7、下列言外行为属于承诺类的是 :

A许诺、保证、发誓;B建议、请求、邀请;C陈述、说明、报道;D祝贺、道歉、感谢

8、常使用语气词“吗”的疑问句是 : A特指问;B选择问;C是非问;D反复问

9、指出词语“鲜血”中“血”的规范读音是 : A xiē B xiě C xué D xuè

10、、下列词语中有不规范汉字的一组是 :

A部署、贡献;B羸弱、输赢;C冶炼、火炕;D松弛、园猾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情景语境

2、语境意义 3交际能力

4、角色

5、安全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的。

2、简述言语交际有哪些功能。

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李大婶和王大姐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一天早晨两人在菜场相遇。李大婶:“哟,王大姐,买菜那?”

王大姐:“是啊,你瞧——都是儿子喜欢吃的。” 李大婶:“你儿子真聪明,学习成绩特别好!” 王大姐:“别提了,淘气死了。”

(1)以上王大姐的话语违背了主体规则中的哪两条准则?(2)以上王大姐的后一句话语又符合主体规则中的哪一条准则?(3)请说明以上王大姐的话语既违背主体规则又符合主体规则的原因。

2、分析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高官夫人秦波在医院里和丈夫的的主治医师陆文婷的对话。“你还很年轻哟!”秦波又鼓励地说,“听说你还没有入党,是不是啊?要努力争取嘛,我的同志哟!” “我家庭出身不好。”陆文婷老实地答道。

“唉——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嘛!家庭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秦波热情地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们党的政策历来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只要你真正同家庭划清界限,靠拢组织,对人民做出贡献,党的大门是永远对你开着的。”

分析秦波的话语主体角色有什么问题?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普通语言学教程

2、编码 解码

3、语义 文字

4、语言 言语

5、交际 潜隐性

6、社会规范 文化习俗

7、概括性 模糊性

8、语音 词语 语法 书写

9、间接言语

10、比例 结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A

3、B

4、B

5、C

6、A

7、A

8、C

9、D

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情景语境:指交际主体从事言语交际活动当时得具体情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得说话人等。

2、语境意义:是指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体现出来得所指意义。

3、交际能力:是指交际主体恰当地应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

4、角色: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体现为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位置决定的,拥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地位、身份等。

5、安全原则:言语交际中的安全原则,是要求交际主体不因为从事言语交际活动,而给自己、他人或社会带来以外的损失或威胁。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索绪尔把人类和语言相关的活动通称为“言语活动”。他认为对言语活动的研究包含着两个部分:①一部分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②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中的个人部分即言语为研究对象。并指出:“语言就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2、答:言语交际的功能:①认知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传授某种知识或观点的功能;②行为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实施一种行为的功能;③人际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功能;④调剂功能,即用言语来调剂身心的功能。

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1)违背了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4分)(2)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少贬人扬己准则。(2分)(3)在现实言语交际中,一部分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是出于礼貌的原因,王大姐想炫耀自己的儿子,又不好意思直说,故而违背了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当面对表扬时,又能够谦虚对待,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少贬人扬己准则。(4分)

2、答:对话当时,秦波的活跃性角色应该是患者的家属,而不是政治工作者。而秦波却不适当地把经常性角色上升为活跃性角色,以一个政治工作者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不是她属下的陆医生大谈什么党的阶级路线,是不适事宜的,这样的交际是不成功的。

第四篇: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交际主体的能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二是交际能力。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它三种意义,即语言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4.角色从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先赋形角色和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和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和依赖性角色。

5.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的内化。6.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受话人。7.一般把上下文语境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20分)

1.在交际主体扮演的角色中,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主要是主体的经常性角色。(√)2.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若违背方式准则,势必达不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3.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4.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含蓄与间接言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三、简答题(20分)

1.述诚实准则和信用准则的要求和二者的区别。(参见《言语交际学》P172)2.简述方式准则的要求并举例说明。(参见《言语交际学》P190)3.简述话语意义的不同层次类型。(参见《言语交际学》P129)4.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四、分析题(20分)

1.利用你学到的言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对下面材料进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2.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言语交际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角色冲突,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71 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任时曾访问法国。在结束访问回国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有记者问他此次访问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在回答中提到法国参与接待的某官员的名字,认为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结果此话遭到当地媒体的批评,认为卡特作为美国总统企图干涉法国内政。

五、实践题(20分)

为某楼盘推销员设计一段在某楼盘展销会上的讲话稿以及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电大《言语交际》试题及答案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社会功能角度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 思维工具、交际工具 和 文化载体。

2、交际主体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固定的 经常性角色,一种是临时性的 依赖性角色。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两种意义,即 语境意义 和 语用意义。

4、主体规则主要包含四种原则,分别是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 和礼貌原则。

5、幽默的三种表现形式为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6、话语规范准则的具体体现为连贯、简明。

7、话语中文字特有的表现手段是排列和变形。

8、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均衡关系,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比例均衡,二是结构均衡。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面对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是先赋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依赖性角色。(√)

2、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3、根据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

4、话语的歧义和苟简,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文化习俗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和集体习惯。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而且会深入到一些生活细节之中去。例如有人打了个喷嚏,旁边的人有时会说些什么。打喷嚏的如果是孩子,中国人会说“百岁”,是大人则通常开玩笑地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起你了”或“有人骂你了”;英国人和美国人则会说“上帝保佑你”。跨文化的言语交际,经常会因为这种差异而受到影响。

文化习俗还会制约说话的语气。例如,美国人常用的“喝可口可乐!”这种祈使语气的广告,在日本人那里就会引起反感,认为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文化习俗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不只体现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上。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当然更应该遵守彼此共同的文化习俗。例如对“死”就有“老了”、“圆寂”、“走了”等多种替代说法。

2、述质量准则与诚实准则的区别。

质量准则只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真理。而诚实准则要求话语尽可能地符合事实,可以说是要达到一种客观真实;而质量准则要求话语符合说话人的思想,要达到的是一种主观真实。

3、简述均衡的作用。均衡本身就是形式美的一项重要法则。均衡的话语,无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中,都能以其整齐、对称的形式创造美感;对于听读者来说,均衡的话语不仅能让人感到和谐、优美,而且可以减少话语形式分析中的困难,让听读者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4、举例说明话语语法衔接的各种方法。

语法衔接:虚词连接法、句子成分连接法和句型连接法。

词汇衔接:代词连接法、数词连接法、时间词语连接法、方位词语连接法、方位词语连接法、同义词连接法、反义词连接法、类义词连接法、词语复现连接法。(举例略)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用言语交际的相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

有一对年轻男女,由相识到相恋,关系已基本确定,年纪也老大不小,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然而有一天,女方因为工作上出了纰漏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正当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男方却突然来找女方,见面就说:“我们结婚吧,我父母都催着我们快点办呢。”女方听后,气得扭头就走。

在言语交际中要考虑情景语境中的时间因素,且理解为时机更恰当些。即要考虑说话的时机。例子中的男方说这些话,是从彼此关系发展的角度看的,在他看来求婚的时机是成熟了。但从女方看,正是触了霉头、心烦意乱的时候,哪还有心思谈结婚呢,男方刚好就撞在这枪口上了。

2、分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刘表长子刘琦与诸葛亮的对话。表(刘表)长子琦(刘琦),亦深器亮(器重诸葛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刘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总是)拒塞(拒绝、搪塞),未与处画(谋划)。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

刘琦的做法符合言语交际语境规则中安全原则中的地点安全准则,有意回避潜在听话人。刘琦为了解除诸葛亮的顾虑,对交际地点作了周密安排,选择了“后园”、“高楼”且“去梯”。这样做,犹如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楼阁中自由交谈,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外,没有第三者可以知道双方谈话的内容,充分保证了交际的安全性。

五、实践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为某位辅导教师设计一段与染上网瘾的学生的对话。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③字数不少于200字。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略。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

2007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

》一书中,索绪尔专门讨论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即究竟什么是“语言”的问题。

2、按照现代信息论的说法,说话人把“概念”转化为“音响形象”称为“

”,听话人把“音响形象”转化为“概念”称为“

”,“代码”是指用以传递信息的符号或符号组合。

3、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有关自己母语的语音、、语法的知识,以及

方面的知识。

4、索绪尔认为言语活动包含着两个部分即

和。

5、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最主要的是其

角色和

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6、社会文化语境包括

和。

7、语言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

,二是。

8、语言规范准则,具体体现为

规范、规范、规范和

规范。

9、通过实施一种言外行为的方式去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一般称之为“

行为”。

10、语言交际中的均衡的形式主要有

均衡和

均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传统语文学被称作

: A交际学;B语文学;C语言学;D小学

2、以下每项都属于言语交际学研究对象的是

A语调、语速、停顿;B语调、语速、手势;C语调、语速、图表;D语调、语速、表情

3、下列角色中属于经常性角色的是

: A朋友;B学生;C妻子;D客人

4、根据语义的上下文语境,在“打电话”中,“打”的意思是

: A撞击;B发出;C舀取;D从事

5、在有尊卑的交际双方之间,称呼对方父亲的应是

: A令萱;B令堂;C令尊;D家父

6、在有尊卑的交际双方之间,“府上”是

的称呼: A对方住处;B自己住处;C对方父母;D自己父母

7、下列言外行为属于承诺类的是

A许诺、保证、发誓;B建议、请求、邀请;C陈述、说明、报道;D祝贺、道歉、感谢

8、常使用语气词“吗”的疑问句是

: A特指问;B选择问;C是非问;D反复问

9、指出词语“鲜血”中“血”的规范读音是

: A xiē B xiě C xué D xuè

10、、下列词语中有不规范汉字的一组是

A部署、贡献;B羸弱、输赢;C冶炼、火炕;D松弛、园猾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情景语境

2、语境意义 3交际能力

4、角色

5、安全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的。

2、简述言语交际有哪些功能。

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李大婶和王大姐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一天早晨两人在菜场相遇。李大婶:“哟,王大姐,买菜那?” 王大姐:“是啊,你瞧——都是儿子喜欢吃的。” 李大婶:“你儿子真聪明,学习成绩特别好!” 王大姐:“别提了,淘气死了。”

(1)以上王大姐的话语违背了主体规则中的哪两条准则?

(2)以上王大姐的后一句话语又符合主体规则中的哪一条准则?

(3)请说明以上王大姐的话语既违背主体规则又符合主体规则的原因。

2、分析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高官夫人秦波在医院里和丈夫的的主治医师陆文婷的对话。

“你还很年轻哟!”秦波又鼓励地说,“听说你还没有入党,是不是啊?要努力争取嘛,我的同志哟!”

“我家庭出身不好。”陆文婷老实地答道。

“唉——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嘛!家庭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秦波热情地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们党的政策历来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只要你真正同家庭划清界限,靠拢组织,对人民做出贡献,党的大门是永远对你开着的。” 分析秦波的话语主体角色有什么问题?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普通语言学教程

2、编码

解码

3、语义

文字

4、语言

言语

5、交际

潜隐性

6、社会规范

文化习俗

7、概括性

模糊性

8、语音

词语

语法

书写

9、间接言语

10、比例

结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A

3、B

4、B

5、C

6、A

7、A

8、C

9、D

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情景语境:指交际主体从事言语交际活动当时得具体情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得说话人等。

2、语境意义:是指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体现出来得所指意义。

3、交际能力:是指交际主体恰当地应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

4、角色: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体现为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位置决定的,拥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地位、身份等。

5、安全原则:言语交际中的安全原则,是要求交际主体不因为从事言语交际活动,而给自己、他人或社会带来以外的损失或威胁。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索绪尔把人类和语言相关的活动通称为“言语活动”。他认为对言语活动的研究包含着两个部分:①一部分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②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中的个人部分即言语为研究对象。并指出:“语言就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2、答:言语交际的功能:①认知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传授某种知识或观点的功能;②行为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实施一种行为的功能;③人际功能,即言语交际被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功能;④调剂功能,即用言语来调剂身心的功能。

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1)违背了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4分)(2)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少贬人扬己准则。(2分)(3)在现实言语交际中,一部分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是出于礼貌的原因,王大姐想炫耀自己的儿子,又不好意思直说,故而违背了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当面对表扬时,又能够谦虚对待,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少贬人扬己准则。(4分)

2、答:对话当时,秦波的活跃性角色应该是患者的家属,而不是政治工作者。而秦波却不适当地把经常性角色上升为活跃性角色,以一个政治工作者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不是她属下的陆医生大谈什么党的阶级路线,是不适事宜的,这样的交际是不成功的。

第五篇:言语交际期末复习指导

《言语交际》期末复习指导

一、出题情况说明

《言语交际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研究语言应用的一门新学科,是文科各专业省开 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使用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胡吉成主编的《修辞与言语艺术》。

基本题型为:名词解释(4题,共20分);填空题(10空,共20分);;简答题(3题,共30分);分析题(2题,共30分)

二、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

2、修辞格特定结构形式的功能包括定势功能;形成形式美。

3、女性语体的特点是文雅性、敏感。

4、词语锤炼的最高境界是恰当自然,各具风格。

5、根据交际环境和语言特点的不同,口头语体可分为交谈体、演讲体。

6、老年语体的特点是怀旧性、重复性、情味性。

7、孔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8、“朱元璋出身贫寒,是地道的‘红五类’。”运用的修辞格是短语仿拟

9、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是我国研究修辞格的开山之作。

10、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

11、言语风格大体可分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表现风格四种类别。

12、《文心雕龙》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13、陈望道先生1932年出版的 《修辞学发凡》一书使修辞格这个术语广为流传。

14、言语交际中角色原则包括两个准则:定位准则、风格、准则。

15、“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运用的修辞格是词语仿拟。

16、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 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17、言语的时代风格最突出地表现在语汇上。

18、现代修辞学的建立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19、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

20、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二、单项选择题

1、专家、学者从事科学研究时常用的一种语体形式称为(C)A科学语体 B事务语体 C专用语体 D书面语体

2、“盲流就是有活干就‘忙’,没活干就‘流’。”运用的修辞格是(B)A 反语 B 别解 C 拆字 D 幽默

3、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而从事的教学活动的语体形式是(A)A 课堂语体 B专用语体 C专业语体 D科技语体

4、豪放与柔婉;朴实与华丽;简洁与繁丰;庄重与幽默的分类所体现的言语风格是(D)

A时代风格 B民族风格 C表现风格 D个人风格

5、“干这么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面馒头吃着,还能说累?”运用的句式是(A)A 反问 B奇问 C询问 D设问

6、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是(A)。

A《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B《修辞格》 C《辞格汇编》 D《辞格》

7、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是(B)A长句 B整句 C散句 D书面语句

8、鼓动性、逻辑性、适应性这种特点体现的语体形式是(B)A科技语体 B政论语体 C课堂语体 D执法语体

9、在我国,将“修”与“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A)。A 《周易》 B《春秋》 C《文心雕龙》 D《庄子》

10、“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运用的修辞格是(C)

A 反复 B回环 C顶真 D仿拟

三、名词解释

1、交际类型:交际类型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的交际方式的不同类型。在语言交际中,交际类型是对语言运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同语体一样,可以把它视为语境的特殊组成部分。

2、语体风格:交际的内容、目的、对象、条件、范围等各个因素,对于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材料和修辞方式等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叫做语体风格。

3、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又称为谈话语体,多用于日常生活的交谈。它可以用于叙述。口头语体大量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实体意义的口语词。

书面语体又称伟书卷语体,它是伟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在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它比口头语体更规范、更严谨、更注意遣词造句和结构布局、更讲究条理性。

4、交际环境:交际环境是语言环境,通常成为语境,是指言语环境,通常称为语境。是指言语活动(包括说写和听读)的客观环境。

四、简答题 1词语锤炼的目的

[1]准确明白 [2]稳妥和谐 [3]形象鲜明(4)新鲜生动

2、修辞格的作用

(1)赋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2)突破了逻辑的限制(3)使话语产生会话含义(4)创造了新的语言组合形式(5)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简述修辞格的特点

(1)特定的结构形式(2)表意的双关性(3)具有主观性(4)具有民族性

4、简述句子修辞的目标

(1)切合题旨(2)适合对象(3)符合交际主体身份(4)连贯流畅(5)适应语体和风格

5、修辞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修辞与审美活动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活动要遵循美的规律,符合美的原则;一是好的修辞能激发交际对象的审美活动引起美的愉悦。首先,从修辞行为主体的角度看,好的修辞活动就是创造美的活动,其次,从修辞接受者的角度看,修辞的欣赏,也伴随着审美活动,而且也伴随着美的再创造。此外,言语艺术也是美学研究的对象。

6、修辞与心理学的关系

(1)修辞本身就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的心理活动过程,修辞主体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对象接受修辞成果,都伴随着心理活动

(2)修辞活动会受修辞主体和修辞对象双方心理因素的制约。(3)修辞活动是修辞活动参与者心里互动的结果

五、分析题

1、利用语境的制约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

2003年4月12日著名演员濮存昕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个非同小可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而濮存昕的“就职演说”却是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下进行的,他说:“我对这个剧院热爱而熟悉,对创作人员和行政人员都很信任,我们会以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来建设剧院。我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咱们事要慢慢干,话要慢慢说。”

答:从著名演员濮存昕的就职演说的前言后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严谨和务实的精神,正是通过语境的制约功能,让我们看到了它能担此重任的原因。

2、怎样认识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才能取得同步效果?

2004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张学友:男人四十”,播出后,不少观众网上留言:我又一次看到内地谈话节目与香港明星不合拍。这期采访张学友的节目,主持人朱军是这样开场的:“我们都知道,张学友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这本来正常而略有“恭维”的开场白,应该让张学友很高兴,可张学友看着朱军说:“什么得意?我听不懂。”朱军不得不花上好几分钟来解释这个“德艺”的含义。

答:文化背景是人的交际背景,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交际,能使交际者之间拉近距离,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默契,而朱军采访张学友的开场白中的不合拍现象,正是由于香港和内地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交际上的障碍,因此让我们也认识到,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才能取得同步效果。

3、利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

当1979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访美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在国宴上谈笑风生,席间,史沫特莱对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答:主席风趣幽默的设喻,既没有破坏当时谈笑风生的融洽氛围,又不失礼貌的侧面回答了提问,避免泄漏更多的国内信息,由此能看出邓小平主席的风范和气度,也表现了他高超的言语技巧。

4、运用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理论分析下面的话。

电影《与往事干杯》里有一个叫肖蒙的女孩子,平时不卑不亢,学习很好,在师生中印象不错。有一天正在上课,有人推开教室门问:“谁叫肖蒙?”还没等肖蒙回答,这人又接着说:“你爸和你妈离婚了,你爸给你送生活费来了,下课到办公室去取!”说完走了。这时全班交头接耳,肖蒙涨红了脸,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答:言语交际有其基本原则,文中的捎话者违背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品学兼优的肖蒙遭遇父母离异的变故,已属不幸,应予以同情关注,捎话者在众多同学面前直接告诉其事实,会让其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因此人际交往中应学会尊重他人同情和关爱弱势群体使交际获得成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