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会计期末考试
成本会计总复习
六、计算分析题:
1、某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完工,其工时定额为:第1道工序60小时,第2道工序40小时,各工序在产品的工时定额按本工序工时定额之半计算。月初在产品及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15760元。本月完工产品15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1工序50件,第2工序40件。要求:(1)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2)分别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生产费用。
要求:(1)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60*50%/(60+40)*100%=30%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60+40*50%]/(60+40)*100%=80%
(2)分别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50*30%=15(件)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40*80%=32
第一、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总数=15+32=47(件)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15760/(150+47)=80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58*80=12000(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47*80=3760(元)
2、某企业某车间生产乙产品300件,产品加工程度为50%时发现其中30件为不可修复废品。该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合格品和废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为:原材料费用36000元,工资及福利费为14250元,制造费用为22800元,合计73050元。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工、费随加工程度投入。另外,可修复废品发生修复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50元,修理工人工资为130元,银行存款为90元。废品回收的残料计价25元,已验收入库。要求:
(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须列出算式)(2)计算废品净损失。(须列出算
式)
(3)编制有关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
2、废品净损失的计算及帐务处理要求:
(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须列出算式)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6000/300=120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原材料费用=120*30=3600(元)
工资及福利费=14250/[(300—30 +30*50%]*30*50%=750(元)
制造费用=22800/[(300—3+30*50%]*30*50%=1200(元)
(2)计算废品净损失。(须列出算式)
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3600+750+1200=5550(元)
废品净损失=5550+250+130+90—25=5995(元)
(3)编制有关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
1、借:废品损失——乙产品5550
贷: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原材料)3600
(工资及福利费)750
(制造费用)12002、借:原材料——残料25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253、借:废品损失——乙产品470
贷:原材料250
应付职工薪酬130
银行存款904、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废品损失)5995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59953、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本期投入产品的数量与限额林料单规定的产品数量相同,均为500件,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4kg,本期领用原材料1900kg,车间期初余料为10kg,期末余料为15kg,材料计划单价50元。要求:列式计算(1)本期原材料定额消耗量;(2)本期原材料实际消耗量;(3)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分别用数量和金额表示)
3、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要求:列式计算
(1)本期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投产产品数量*单位消耗定额=500*4=2000(kg)
(2)本期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本期领料数量+起初余料数量—期末余料数量
=1900+10—15=1895(kg)
(3)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数量)=1895—2000=—105(kg)(节约差异)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金额)=(—105)*50=—5250(元)
4、某企业丙产品单位成本表中所列示材料费用为:计划10000元,实际9975元;单位产品材料消耗为:计划10kg,实际10.5kg;材料单价为:计划1000元,实际950元。要求:(1)计算甲产品单位材料费用脱离计划的差异;(2)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4、运用差额分析法,计算分析材料消耗量与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要求:
(1)计算甲产品单位材料费用脱离计划的差异=10.5*950—10*1000= —25(元)
(2)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10.5—10)*1000=+500(元)(超支)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950—1000)*10.5=—525(元)(节约)
由于上述两项原因,甲产品单位产品材料费用为节约25元,(+500—525=—25)
5、某企业生产A产品,分三个步骤进行,设第一、二、三个车间,A产品在上述三步骤中顺序加而成,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半成品不通过中间库收发。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各车间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该企业8月份有关成本资料:
(1)、产量记录:
项目月初在产品 本月投产或上车间转来本月完工月末在产品
一车间: A41008816
二车间:A12888020
三车间: A208096
4(2)、成本资料:
项目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
一车二车三车小计一车二车三车小计直接材料***3845194451944直接人工216******34128制造费用***752010505.60838426409.60合计2460 ***6923222585.6020664112481.60要求:
(1)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的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并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2)进行产品成本还原,编制成本还原表(不需要做)。
第一车间:A产品
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20842161602460
本月费用***23
生产费用合计***692
完工产品成本457169***8
月末在产品83128326409784
完工产品成本:519.5*88=45716104*88=915280*88=7040
45716+9152+7040=61908
月末在产品成本:519.5*16=8312104*8=83280*8=6408312+832+640=9784原材料分配率=54028/104=519.5间接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16*50%=8
直接人工分配率=9984/(88+8)=104制造费用分配率=7680/(88+8)=80
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二车间:A产品
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7648***56
本月费用***.6084493.60
生产费用合计***.6094849.60
完工产品成本55644.801203210451.2078128
月末在产品13911.2015041306.40167216.60
间接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20*50%=10原材料分配率=69556/100=695.56
直接人工分配率=13536/(80+10)=150.4制造费用分配率=11757.6/(80+10)=130.64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三车间:A产品
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116
本月费用***8792
生产费用合计97780***0908
完工产品成本93868.80***6524.80
月末在产品3911.202801924383.20
原材料分配率:97780/(96+4)=977.8间接费用约当产量:4*50*=2
直接人工分配率:13720/(96+2)=140制造费用分配率:9408/(96+2)=96
“产品成本还原表” 略(不需要)
一、单项选择题
1、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是(D)
A、分项结转法B、平行结转分步法C、逐步结转分步法D、综合结转分步法
2、简化分批法,由于设置了基本生产成本二级明细账,因此基本生产成本三级明细账在产品完工前(D)
A、只登记直接计入费用B、只登记间接计入费用和工时
C、只登记间接计入费用D、只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和工时
3、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中,定额变动差异为正数,表明(C)
A、本月实际成本超支B、本月实际成本节约C、本月消耗定额上升D、本月消耗定额下降
4、在产品品种、规格较多的企业,为了(D)采用分类法
A、正确计算产品成本B、分类计算产品成本C、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D、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
5、成本会计的首要任务是(D)
A、编制成本计划,实行成本控制B、开展成本分析与考核,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C、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D、加强成本预测和决策,确立目标成本
6、企业通过(C)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降低成本,为企业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A、成本计划B、成本决策C、成本预测D、成本核算
7、(C)是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A、分批法B、分步法C、分类法D、品种法
8、广义在产品不包括(D)
A、等待返修的废品B、正在返修的废品
C、已验收入库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D、已验收入库准备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9、(C)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以及个别的一次性作业
A、加工路线单B、工作班产量记录C、工作通知单D、工序进程单
10、用(D)计算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单位成本最为准确
A、计划成本法B、交互分配法C、顺序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包括(AB)
A、商品的成本B、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D、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2、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可能采用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BD)
A、分批法B、品种法C、定额法
D、分步法E、分类法
3、分配工资费用时,可能借记(AB)科目
A、产品销售费用B、在建工程C、其他业务支出
D、应付福利费E、营业外支出
4、成本核算的要求(ACD)
A、选用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B、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制度和结算价格
C、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D、划清各种费用的界限
5、广义在产品包括(ABCD)
A、等待返修的废品B、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
C、已验收入库的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D、未经验收入库的在产品
E、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6、不属于废品损失的有(BCD)
A、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B、保管不善发生的产品损坏或变质损失
C、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D、收回的残料价值
E、修复废品发生的修复费
7、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类法D、分步法E、定额法
8、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BD)
A.半成品种类较少B、半成品种类较多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管理上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D.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9、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具有(CD)特点。
A.核算工作简便B.便于分析考核
C.计算结果较为准确D.计划工作量较大E.分配及时
10、采用分类法,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可以按照(ABD)分配确立。
A、总系数B、定额费用C、售价
D、标准产品产量E、定额消耗量
三、判断题:
1、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与实物结转同时结转。(错)
2、产品成本项目是记录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按经济用途进一步分类。(对)
3、停工损失是指停工期间发生的损失,所以在计算停工损失时,不考虑停工长短或损失发生的地点。(错)
4、由于分批法适用单件小批生产,因而采用分批法时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对)
5、计算某产品成本时,可以将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使用,但只能是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结合使用。(错)
四、名词解释
1、工时定额----也叫时间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是劳动生产率指标。
2、废品损失----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或由于生产原因产生废品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理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3、成本还原----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4、定额变动差异----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5、脱离定额差异----指在生产过程中,以计划价格为基础,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的差额。
6、在产品----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等待验收入库的产品、正在返修和等待返修的废品。
7、广义在产品----所谓广义在产品,不仅包括本步骤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即狭义在产品,还包括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和以后各步骤继续加工但尚未最后完工制成产成品的半成品,以及未经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和待返修的废品。
8、约当产量----将期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生产费用的总和,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9、联产品----指利用共同原料,在共同加工过程中,生产出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质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经济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属于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
10、平行结转分步法----指不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费用和应由产成品承担的份额,将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产成品应负担的份额平行汇总来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五、简答题:
1、简述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和归集期间费用必须划清的5个界限。
答: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2、简述什么是生产费用,什么是产品成本?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生产费用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通用货币计量的耗费,它是成本计算的基础。生产费用经对象化后,才能转化为产品成本,即将生产费用按用途进行归集,然后分配到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上则为生产成本。因此,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它是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总和。
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看,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同时又是产品制造成本的形成过程,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从区别看,生产费用是某一期间内为进行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它与一定期间相联系,而产品成本是为生产某一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故一定期间的生产费用不一定等于一定期间的产品成本。
3、什么是成本项目?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为了具体的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还应进一步划分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成本项目。是指从生产费用的具体用途出发,将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项目即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所做的分类,一般包括:1.原料及主要材料;2.生产用燃料和动力;3.生产工人工资;4.废品损失;5.车间经费;6.企业管理费;7.销售费用等项目。其中,1—5项费用合计,构成产品的车间成本;1---6项费用合计,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工厂成本;再加上第7项,则构成产品的销售成本。
4、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答: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不同,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而计划成本是按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二者虽然都是以技术经济定额为基础制订的目标成本,但前者依据当月现行定额制订,对单位产品的现行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和费用定额以货币形式进行综合则形成产品的定额成本。表示当月应达到的成本水平,各月的现行定额可能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进行修订,因而成本水平表现为不断降低;后者则依据计划期(通常是是一年)内各月的平均定额制订,反映计划期内预计应达到的平均成本水平。
第二篇: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A.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2.采用简化的分批法,累计间接计人费用分配率(C.即是各批产品之间又是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人费用的依据)。
3.制造费用(D.既包括间接生产费用,又包括直接生产费用)。
4.如果企业成本明细账中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借记(B.“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5.若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原材料费用应按(B.约当产量)比例分配。6.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B产品单位成本)指标的影响。7。下列方法中,可能使“制造费用”账户有月末余额的是(B 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8.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应借记的账户是(C “制造费用”)。9.简化分批法是(B 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10.为基本生产车间租用设备预付的租金按月摊销时,应借记的账户是(C“制造费用”账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ACDE)。
A.废品损失 B.外购燃料 C.制造费用 D.直接材料 E.工资及福利费
2.在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批生产成本明细账上(CDE)。
A.只反映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 B.只登记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 C.包括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 D.包括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 E.既反映完工产品成本,又反映在产品成本
3.按照固定的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ABC)。A.是分类法的一种 B.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 C.也叫系数法 D.是一种单独的成本计算方法 E.是一种间接计人费用的方法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ABC)。
A.外购动力 B.工资费用 C.折旧费 D.直接材料 E.燃料及动力
5.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的有(ACDE)。
A.生产车间的保险费 B.厂部办公楼折旧 C.在产品盘亏和毁损 D.低值易耗品摊销 E.季节性停工损失
6.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7.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ABDE)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A.生产规模的大小 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 C.成本计算方法 D.企业机构的设置 E.成本管理的要求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主要有哪些?对于工业企业计提的各种折旧费用 按其用途应分配计入哪些成本费用账户? 答:计提方法有很多,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一般会分配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账户。
2.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的作用是什么? 成本报表是用以反映企业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构成及其升降变动情况,以考核各项费用与生产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会计报表,是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报表资金耗费和产品成本及其升降变动情况,用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结果。产品成本作为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成本报表是为企业内部 管理需要而编制,对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1.综合反映报告期内的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工作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的供、产、销的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都直接、间接地反映到产品成本中来,通过成本报表资料,能够及时发现在生产、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2.评价和考核各成本环节成本管理的业绩;
利用成本报表上所提供的资料,经过有关指标计算、对比,可以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费用预算过程中的成绩和差距,以便总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企业成本费用计划预算,而努力奋斗。3.可利用成本资料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成本报表资料的分析,可以揭示成本差异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影响程度以及发现产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那些属于不正常的、对成本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差异上,这样对于加强日常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有了明确的目标。4.成本报表资料为制定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企业要制定成本计划,必须明确成本计划目标。这个目标是建立在报告产品成本实际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报告成本计划执行的情况,考虑计划中可能变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来制定新的成本计划。所以说本期成本报表所提供的资料,是制定下期成本计划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管理部门也根据成本报表资料来对未来时期的成本进行预测,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和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四、计算题(共50分)
1.某企业在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时,发生制造费用56000元。根据资料统计提供的生产工时:甲产品生产工时20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4000小时;丙产品生产工时30000小时。
要求:(1)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2)编制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列示明细科目)。(5分)
(1)制造费用分配率=56000/(20000+14000+30000)=0.875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20000*0.875=17500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4000*0.875=12250 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30000*0.875=26250(2)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 17500
—乙 12250
—丙 26250 贷:制造费用56000 2.某企业生产A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产品成本。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己知:
月初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为1100元;上月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成本55元;本月新修订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成本49.5元。
要求:计算月初在产品修订后的材料定额成本和定额变动差异。(5分)
定额变动系数=49.5/55=0.9 月初在产品修订后的材料定额成本=1100X0.9=990(元)定额变动差异=1100—990=110(元)
3.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5分钟,B产品18分钟,C产品12分钟;本月产量为:A产品14000件,B产品10000件,C产品13500件。本月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计时工资23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制造费用);辅助车间(锅炉)工人工资2800元,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600元(管理费用);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820元。要求:(1)按定额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在A、B、C三种产品间分配;(2)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分录列示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10分)
23000/(14000*15+10000*18+13500*12)*60=2.5 A:14000*15/60*2.5=8750 B:10000*18/60*2.5=7500 C13500*12/60*2.5=675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8750
—B 7500
—C 6750
制造费用
15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工人工资2800
—制造费用1200
管理费用-工资
2600
管理费用-福利费
82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192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1225
—B 1050
—C 9454468.8 制造费用
21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工资附加费392
-制造费用168
管理费用-工资附加费364
-福利费114.8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4468.8
4.某企业生产的甲种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一次投入,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该种产品月初原材料费用2000元,本月原材料费用15000元,人工费用1500元,制造费用1000元,本月完工产品150件,月末在产品50件。要求:按在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分配计算甲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10分)
5.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该厂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按照生产步骤(车间)计算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有关资料如下表:(20分)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第一车间 产品名称:甲
第三篇:2012-6成本会计期末考试与复习要求
期末考试与复习要求
一、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5.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6.计算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7.综合题(共13分)
二、名词解释
成本工资总额生产费用成本项目比较分析法期间费用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在产品在产品约当产量直接成本定额比例法代数分配法分批法成本还原成本报表平行结转分步法分类法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因素分析法
三、简答题
1、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该贯彻哪些要求?
2、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损益,企业必须正确划分哪些费用界限?
3、什么是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它们各包括那些内容?
4、成本核算的帐务处理程序包括那些内容?
5、要正确计算成本,必须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6、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7、什么叫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
8、什么是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其特点有哪些?
9、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那些主要特点?
10、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哪几种?它们的适应范围如何?
12、举例说明什么是收益性之处与资本性支出。
四、计算分析题及综合题
1、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的分配及会计分录
2、工资费用的分配及会计分录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及会计分录
4、制造费用的分配及会计分录
5、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及会计分录
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按直接材料计算在产品成本法、约当产量法、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定额比例法)及会计分录
7、品种法
8、简化分批法
9、综合结转分步法(含成本还原)与平行结转分步法
请同学们全面仔细认真复习好功课,掌握课程内容,考出好成绩。
第四篇:成本会计
(1)《成本会计》课程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是自《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之后的又一门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又可为《管理会计》、《审计学》、《税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财会和其他经济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会计基础》的后续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在企业中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和核算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会计专业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家有关企业会计的法令和制度,掌握组织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企业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具有观察、计量、计算、记录各种经济业务的基本技能;掌握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内容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㈠知识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企业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求;掌握货币资产、债权资产、存货资产、无形资产和短期投资的一般账务处理方法,学会应收票据的贴现、坏账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计算,掌握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1.掌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计价及其增减变动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各种计提方法和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2.明确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涵义和内容,掌握各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核算方法;
3.明确所有者权益的涵义及构成内容,掌握所有者权益各内容的核算方法; 4.了解收入、费用、利润的内容,掌握收入、费用和利润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方法;
5.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和编制基础,理解三张主表的性质、结构和作用,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㈡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较系统地掌握企业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方法,达到能独立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程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正确处理各项会计业务。
㈢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具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
3.具有较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随着经济改革深化和会计准则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㈠基本教学内容
1.总论
⑴ 正确理解财务会计的概念,明确财务会计的特点;
⑵ 明确会计对象和企业会计要素;
⑶ 掌握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重点:财务会计的概念、对象、会计要素内容及关系、会计核算前提和原则。
教学难点:会计要素及其关系;会计核算原则。
2.货币资金
⑴ 明确货币资产与债权核算的意义与管理的要求;
⑵ 了解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掌握各种现行银行结算方式;
⑶ 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收付款业务、应收款项的债权业务的会计核算,坏帐处理的会计核算。
教学重点:现金收付及其内部控制,现金收付款业务的会计核算;银行存款管理制度与结算方式,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核算,银行存款的核对与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教学难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种类及其一般核算。
3.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
⑴ 明确应收款项的内容,计价;
⑵ 掌握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的核算;
⑶ 掌握票据贴现的有关计算和会计核算;掌握坏帐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应收票据的计价、核算、贴现;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应收账款的核算,坏帐损失的确认和处理方法(直接转销法、备抵法);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内容与核算,定额备用金和非定额备用金的核算。
教学难点:应收票据的贴现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及相关账务处理。
4.存货
⑴ 了解存货的概念及其内容;
⑵ 明确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
⑶ 掌握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和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⑷ 掌握商品按进价的核算和按售价的核算以及存货清查的核算。
教学重点: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的期末计价;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教学难点:存货发出的计价和期末计价;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
5.金融资产
⑴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⑵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
⑶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价及其投出与收回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成本法核算、权益法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购入债券的核算、债券利息的计算与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债券到期的核算)。
教学难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摊销的核算。
6.固定资产
⑴ 正确理解有关固定资产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⑵ 掌握固定资产增加业务、减少业务、折旧业务的会计核算;
⑶ 掌握在建工程的核算。
教学重点:固定资产的概念、范围、分类和计价;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业务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范围、计算方法及账务处理;在建工程的核算,包括设备安装工程、自营建造工程和出包营造工程的核算。
教学难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各种折旧计算方法及账务处理。
7.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⑴ 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主要特征、内容、确认条件、分类、计价,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和转让的会计处理;
⑵ 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概念、种类、账户设臵以及账务处理。
⑶ 了解其他资产的范围
教学重点:无形资产的特征、计价及相关账务处理;长期待摊费用的概念与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无形资产计价与转让的会计处理。
8.流动负债
⑴ 明确负债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⑵ 了解流动负债的分类;
⑶ 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⑷ 掌握应缴增值税的计算和有关账务处理,熟悉应缴消费税、应缴营业税的计算和有关账务处理及应交城建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内容、计算及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应付票据的核算;工资结算和分配的核算;应交增值税、消费税的核算。
教学难点:工资结算与分配的核算;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9.长期负债
⑴ 了解长期负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⑵ 掌握贷款费用的计算与核算方法;
⑶ 掌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的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借款费用的内容与处理;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应付债券的发行方式及其发行、计息和偿还的账务处理;长期应付款的内容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各项长期负债项目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的基本确认及计算方法,债券应付利息及溢价或折价摊销等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10.所有者权益
⑴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特征;
⑵ 熟悉股东权益的构成,股本的种类及股利分派的形式和方法;
⑶ 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核算。
教学重点:实收资本或股本的账务处理;资本公积的内容及核算,特别是资本溢价和接受非现金捐赠的账务处理;盈余公积的计提及使用的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资本公积的核算。
11.收入、费用和利润
⑴ 熟悉费用的确认标准及其核算;
⑵ 掌握收入特别是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原则及其核算方法;
⑶ 了解损益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掌握利润的构成内容及其核算方法以及利润分配的顺序与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联系和区别,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的组成及账务处理;净利润分配及以前利润调整的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净利润的分配及以前利润的调整。
12.财务会计报告
⑴ 熟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分类和编制要求;
⑵ 掌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的编制方法;
⑶ 掌握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写内容与要求,熟悉财务状况说明书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重点:会计报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与编制方法。
教学难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㈡选择教学内容
1.外币业务
⑴ 了解外币交易、外汇汇率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⑵ 掌握外币交易会计的记账方法;
⑶ 掌握外币报表核算的意义和核算方法;
⑷ 掌握我国外币报表核算原则。
教学重点:外币交易或事项的日常账务处理以及期末对外币账户汇兑损益的计算和调整。
教学难点:期末对外币账户汇兑损益的计算和调整。
2.债务重组
⑴ 了解债务重组的概念、方式及核算的一般原则;
⑵ 掌握各种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债务重组的范围、方式和进行债务重组双方的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混合重组方式的核算。
3.非货币交易
⑴ 了解货币性交易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⑵ 掌握非货币交易的有关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非货币性交易的内容及特点;各种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在非货币性交易的账务处理中如何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
4.所得税会计
⑴ 了解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结构;
⑵ 掌握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所得税跨期分摊的方法;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㈢实践性教学内容
1.基本实训练习与要求
⑴ 练习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⑵ 练习各项应收款项的核算,掌握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⑶ 练习存货的核算,掌握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存货计价的方法;
⑷ 练习金融资产的核算,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⑸ 练习固定资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折旧、清理、盘点盈亏及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⑹ 练习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掌握其具体内容的处理;
⑺ 练习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予收账款、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和各种应交税金的会计处理方法;
⑻ 练习长期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会计处理方法;
⑼ 练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掌握实收资本、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⑽ 练习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掌握收入、费用的日常会计处理和利润的形成、分配的会计处理方法;
⑾ 练习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掌握其编制方法。
2.选择实训的练习与要求
⑴ 练习外币业务的核算,掌握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⑵ 练习债务重组业务的核算,掌握各种重组方式会计处理方法;
⑶ 练习非货币交易的核算,掌握各种情况下非货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⑷ 练习所得税的核算,掌握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⑸ 练习合并报表的编制,掌握合并报表最基本的编制方法。
四、说明
㈠本大纲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及其他有关经济类专业所开设的财务会计(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课程为学年课,总学时为160学时。
2.本大纲包括基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部分,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从中选用。
㈡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应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
2.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会计实践中的实际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讲解,培养学生对于具体业务具体处理的适应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会计发展动态予以讲解,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是该专业的前沿内容,不至于刚出校门就知识陈旧,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
4.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建议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本课程的考核应理论和技能相结合,但其考核内容应侧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
第五篇:成本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A)A、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 B、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D、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 2.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室(B)A、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B、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C、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D、各种费用的分配
3.计算计件工资费用,应以(B)中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A、考前记录 B、工时记录 C、质量记录 D、产量记录
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下列产品(B)
A.各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较高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
C.各月成本水平相差不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5.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中,一次交互分配是在(C)A、个受益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B、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受益部门之间分配
C、收益的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分配 D、收益的个基本生产部门之间分配
6.下列费用中,可以列入“制造费用”帐户进行核算的是(B)A、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B、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C、广告费 D、招待费
7.下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中,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是(C)
A、代数分配法 B、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C、直接分配法 D、交互分配法
8.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600元,加工费用400元;残料价值150元,应收赔款300元,其报废损失应为(A)元。
A、550 B、700 C、850 D、1000 9.某种产品需经过三道工序加工而成,第1-3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
14.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A)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为20小时,16小时,10小时;则第3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B)。
A、50% B、89.13% C、100% D、60.87% 10.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是(B)A、品种法 B、分类法 C、分步法 D、分批法 11.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A)
A、产品的批别 B、产品的品种 C、生产步骤 D、产品的订单 12.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一般按(C)
A、月份 B、生产合同 C、生产周期 D、会计核算期
13.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A)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15.通常情况下,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是(D)A、纺织厂 B、发电厂 C、制造厂 D、造船厂 16.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B)
A、成本分析 B、成本核算 C、成本控制 D、成本决策
17.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A)A、生产费用之和 B、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之和
C、料、工、费及管理费用之和 D、一切费用之和
18.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原材料时,材料费用的分配,适合采用(B)A、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B、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 C、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D、产品结构比例分配法
19.下列方法中属于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D)
A、逐步结转分步法 B、综合结转分步法 C、分项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20.分步法的主要特点是(C)A、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 B、为了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份额
C、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D、分车间计算产品成本 21.下列费用中,可以列入“制造费用”帐户进行核算的是(B)A、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B、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C、广告费 D、招待费
22.下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中,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是(C)
A、代数分配法 B、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C、直接分配法 D、交互分配法
23.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600元,加工费用400元;残料价值150元,应收赔款300元,其报废损失应为(A)元。
A、550 B、700 C、850 D、1000 24.某种产品需经过三道工序加工而成,第1-3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0小时,16小时,10小时;则第3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B)。
A、50% B、89.13% C、100% D、60.87% 25.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是(B)A、品种法 B、分类法 C、分步法 D、分批法
26.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D)A、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 B、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D、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
27.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室(B)A、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B、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C、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D、各种费用的分配
28.计算计件工资费用,应以(B)中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A、考前记录 B、工时记录 C、质量记录 D、产量记录
29.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下列产品(B)
A.各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较高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
C.各月成本水平相差不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30.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中,一次交互分配是在(C)A、个受益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B、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受益部门之间分配
C、收益的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分配 D、收益的个基本生产部门之间分配
31.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A)
A、产品的批别 B、产品的品种 C、生产步骤 D、产品的订单 32.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一般按(C)A、月份 B、生产合同 C、生产周期 D、会计核算期
33.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A)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34.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A)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35.通常情况下,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是(D)A、纺织厂 B、发电厂 C、制造厂 D、造船厂 36.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B)
A、成本分析 B、成本核算 C、成本控制 D、成本决策
37.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A)A、生产费用之和 B、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之和
C、料、工、费及管理费用之和 D、一切费用之和
38.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原材料时,材料费用的分配,适合采用(B)A、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B、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
C、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D、产品结构比例分配法
39.下列方法中属于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D)A、逐步结转分步法 B、综合结转分步法
C、分项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40.分步法的主要特点是(C)A、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 B、为了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份额
C、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D、分车间计算产品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决定月薪制职工计时工资的因素有(ABCD)。A月标准工资 B出勤天数 C生产工时 D日工资率
2、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应按(AB)来计算。
A投料程度 B完工程度 C废品比例 D完工入库程度
3、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BD)。A品种法 B分类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品种法是(ACD)。
A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B以产品批别作为计算成本对象
C以产品品种作为计算成本对象 D 一般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4.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按(BD)。A、一张定单中的不同品种的产品分别确定 B、一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分批确定
C、一张定单中单件产品的组成部分分别确定 D、多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确定
5.废品损失,应该包括下列的(AB)A.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B.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C.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 D.产品保管不善的损坏变质损失 6.广义在产品,包括(ABC)A 尚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
B 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
C 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但尚未最后完成的在产品 D 已经入库尚未出售的产成品
7.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缺点有(AD)A各步骤不能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B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C 不能为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D 不能提供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