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TS16949:2009与2002区别

TS16949:2009与2002区别



第一篇:TS16949:2009与2002区别

TS16949:2002与TS16949:2009差异比较

条款号条款名称ISO/TS16949:2002内容ISO/TS16949:2009内容差异分析

0.1总则 新增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与ISO14001的相容性更好

0.2 过程方法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和一组活动可视为过程。更能体现过程之间的关联性 0.3与GB/T19004的关系ISO9004:2000ISO9004修订中不用于认证、法律法规和合同 0.4与其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GB/T24001-1996GB/T24001-2004附录A表明了ISO9001:2008与ISO14001:2004之间的对应关系

2规范性引用文件ISO9000:2000ISO9000:2005参考标准更新

3.1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ISO9000:2000ISO9000:2005参考标准更新

4.1总要求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a)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名词翻译变化

e)监控、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e)监控、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增加适用时

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细化外包过程的管理

(只有一个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注2:“外包过程”是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由组织选择,并由外部方实施的过程。注3:组织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注入下列因素影响:

a)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b)对外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

c)通过应用7.4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对注1内容进行补充,并增加两个注的内容

4.2.1文件要求:总则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整合标准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确定的必要文件,包括记录;整合标准

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删除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整合标准注1中(新增)一个文件可包括对一个和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阐述文件的建立形式

4.2.3文件控制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f)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明确对企业有用的外来文件的识别,更有利于企业管理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

适当的标识。无实质变化

5.5.1.1质量职责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负责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无实质变化

5.5.2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强调中高级以上人员,确保强推动力

6.2.1人力资源:总则……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硬是能够胜任的。……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硬是能够胜任的。翻译变化(实际无变化)

无注解增加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解释影响产品符合性岗位范围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能力、意识和培训能力、培训和意识增强逻辑性 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b)适用时,提供培训或其它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强调能力

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d)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无实质变化

6.2.2.2培训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质量活动的人员具备能力…………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活动的人员具备能力……无实质变化

6.2.2.3 岗位培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对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的岗位……无实质变化

6.3 基础设施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与信息化时代接轨

6.4 工作环境无注解增加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它因素,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灯。名词解释(应产品而异)

7.1产品实现的策划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受准则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受准则。明确测量的要求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c)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无实质变化

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d)组织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无实质变化

无注解增加注: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将TS标准纳入(强调社会责任)

7.3.1 设计与开发策划无注解增加注: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与TS中APQP同步工程接轨

7.3.3 设计与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删除应以能够。无实质变化

7.4.1.2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GB/T19001:2000GB/T19001:2008参考标准更新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f)实施产品放行、交付

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无实质变化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检测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检测或测量加以验证时,致使问题在产品投产使用后或服务已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无实质变化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明确全过程的标识要求(无实质变化)

7.5.4顾客财产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下,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下,组织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无实质变化

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广义的顾客财产

7.5.5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组织应在产品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其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要求提高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装置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设备无实质变化

a)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a)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无实质变化

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c)具有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明确标识要求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2.1和GB/T19022.2删除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2.1和GB/T19022.2

新增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技术状态管理

8.1测量、分析和改进:总则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a)证实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强调产品要求

8.2.1顾客满意无注解新增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强调顾客满意不局限于调查表

8.2.2内部审核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强调根本原因、举一反三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 1.1及GB/T1902 1.3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11。强调与IS014001的相容性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删除)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删除部分在注解中诠释

无注解新增注: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与程度。强调有效性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明确顾客处的交付产品

……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明确顾客处的交付产品

8.2.3不合格品控制 新增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将TS标准纳入

8.4数据分析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8.2.4)强调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c)……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c)……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新增(见8.2.3和8.2.4)强调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d)供方d)供方(见7.4)新增供方管理参考

8.5.2纠正措施f)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强调有效性

备注:

1.此次ISO/TS16949:2009版内容相对2002版无大变化,主要是ISO9001部分内容有比较少的变化,TS部分主要是将“产品质量”描述为“产品符合性”,实质无变化(5.5.1.1/6.2.2.2/6.2.2.3),而伴随ISO9001由2000版更新至2008版,ISO/TS16949:2009版中对ISO9001的引用也由2000版升级为2008版(7.4.1.2);

2.黄色填充部分为TS变化内容;

3.ISO9001变化较大的部分为外包过程管理及顾客满意的体现形式的多样性;

4.具体差异部分见上表描述。

第二篇:201与304区别

不锈钢201与304的区别

1、规格:常用的不锈钢板材分为201和304两种型号,实际是是成分不同,304质量好一些,但价格贵,201差一些。304为进口不锈钢板,201为国产不锈钢板。

2、201组成为17Cr-4.5Ni-6Mn-N,是节Ni钢种,301钢的替代钢。经冷加工后具有磁性,用于铁路车辆。

3、304组成为18Cr-9Ni,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不锈钢、耐热钢。用于食品生产设备、昔通化工设备、核能等。

4、201是含锰较高,表面很亮带有暗黑的亮,含锰较高容易生锈。304含铬较多,表面呈现哑光,不生锈.两种放在一起就有比较了。最重要的就是耐腐蚀性能不同,201的耐腐蚀性能很差,所以价格就要便宜很多.又因为201含镍低,所以价格比304的低,于是耐腐蚀性能就不如304的了。

5、201与304之间的区别就是含镍的问题。而且304的价格现在都比较贵,一般都要接近50000一吨,但304的话起码可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生锈。(可用药水做实验)

6、不锈钢不易生锈是因为在钢体表面形成富铬氧化物可保护钢体,201料属于高锰不锈钢较304硬度大高碳低镍.7、成分不同(主要从含碳,含锰,含镍,含铬几方面来区分201与304的不锈钢)钢号 碳(C)硅(Si)锰(Mn)磷(P)硫(S)铬(Cr)镍(Ni)钼杆(Mo)铜(Cu)AISI(304)≤0.08 ≤1.00 ≤2.00 ≤0.045 ≤0.03 18-20 8-10 AISI(201)≤0.15 ≤1.00 5.5-7.5 ≤0.05 ≤0.03 16-18 3.5-5.5测定不锈钢的具体化学成份

N低、Ni4(201)、NI6(301)、Ni8(304)、Mo2(316)、NI20(310)、硫酸铜两瓶,七种+电池,为从事不锈钢工作的人员最为常用的几种药水

使用方法例:将该分析测定夜滴一滴于钢表面,用9V电池,正极搭钢,负极搭测定液珠上面,通电氧化,氧化后呈现的不颜色

1.名称: 不锈钢化学成份检测药水,低镍系列(N低)

说明: 测定金属的化学成份中是否含镍

使用方法例:将该分析测定夜滴一滴于钢表面,用9V电池,正极搭钢,负极搭测定液珠上面,通电氧化,氧化后呈紫红色,则证明该不锈钢中含镍量在5.5%以下,锰含量一般≥6%,反之不显红色的,一般是301或304材质。

2.名称: 不锈钢化学成份检测药水,201系列(N4)

说明: 测定不锈钢的化学成份中含镍量是否达到3.5%以上

使用方法例:将该分析测定夜滴一滴于钢表面,用9V电池,正极搭钢,负极搭测定液珠上面,通电氧化,氧化后呈粉红色络合物,则证明该不锈钢中镍的含量≥4%,即已达到201系列标准

3.名称: 不锈钢化学成份检测药水,301系列(N6)

说明: 测定不锈钢的化学成份中含镍量是否达到5.5%以上

使用方法例:将该分析测定夜滴一滴于钢表面,用9V电池,正极搭钢,负极搭测定液珠上面,通电氧化,氧化后呈粉红色络合物,则证明该不锈钢中镍的含量≥6%,即已达到301系列标准。

4.名称: 不锈钢化学成份检测药水,304系列(N8)

说明: 测定不锈钢的化学成份中含镍是否达到7.8%以上

使用方法例:将该分析测定夜滴一滴于钢表面,用9V电池,正极搭钢,负极搭测定液珠上面,通电氧化后呈红色,则证明它的含镍量≥8%,若不呈红色则证明该不锈钢中含镍量小于8%,即未达到304材质标准

5.名称: 不锈钢化学成份检测药水,310高温材质系列(N20)

说明: 测定不锈钢的化学成份中含镍是否达到18%以上

使用方法例:将该分析测定夜滴一滴于钢表面,用9V电池,正极搭钢,负极搭测定液珠上面,通电氧化,氧化后呈黄色,则表明该不锈钢含镍为0-14%;氧化后呈老黄色,则表明该不锈钢含镍在14%左右;氧化后呈红色络合物,则表明该不锈钢含镍在20%左右,即达到310标准;氧化后呈粉红色络合物,则表明该不锈钢含镍在35%左右;氧化后呈红色钢表面淡黑斑,则表明该不锈钢含镍在60%左右;氧化后呈红色钢表面重黑斑,则表明该不锈钢含镍在70%左右;氧化后呈绿色带点红,则表明该合金为康铜

6.名称: 不锈钢化学成份检测药水,316系列(M2)

说明: 测定不锈钢的化学成份中含钼是否达到2%以上

使用方法例:将该分析测定夜滴一滴于钢表面,用9V电池,正极搭钢,负极搭测定液珠上面,通电氧化后呈红色且红色不消退,则证明它的含钼量≥1.5%,(注:Ni5Mo3、Ni7Mo2这两种材质因为钼含量已经大于1.5%,所以也会显红不退,要这两种跟316区别还得用测Ni的药水再加以区别)

7.名称: 不锈钢化学成份检测药水,硫酸铜(蓝色)

说明:测定合金中是否含镍

使用方法例:滴一滴于合金表面(无需通电),数秒钟后,如果显红色则表明合金中不含镍,如果显无色则表明合金中则表示合金含镍,有必要再用其它药水再测

常用不锈钢材料性能及用途介绍如下:

316不锈钢:耐蚀性和高温强度特别好,可在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加工硬化性好,无磁性。适于海水用设备、化学、染料、造纸、草酸、肥料生产设备、照相、食品工业、沿海设施等.316L不锈钢:钢中添加Mo(2-3%),故耐蚀性和高温强度优良;SUS316L含碳量比SUS316低,因此,抗晶间腐蚀性比SUS316优良;高温蠕变强度高。可在苛刻的条件使用,加工硬化性好,无磁性。适于海水用设备、化学、染料、造纸、草酸、肥料生产设备、照相、食品工业、沿海设施等

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性能,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无磁性。广泛用于家庭用品(1、2类餐具)、橱柜、室内管线、热水器、锅炉、浴缸、汽车配件、医疗器具、建材、化学、食品工业、农业、船舶部件。

309不锈钢、310不锈钢、314不锈钢及330不锈钢: 镍、铬含量都比较高,为的是提高钢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和蠕变强度。而309S和310S乃是309和310不锈钢的变种,所不同者只是碳含量较低,为的是使焊缝附近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330不锈钢有着特别高的抗渗碳能力和抗热震性.

东莞市恒诚不锈钢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经营各种进口、国产不锈钢材料的企业。常年销售不锈钢棒材、不锈钢六角棒、不锈钢方棒、不锈钢扁钢、不锈钢管、不锈钢带材、不锈钢板材、不锈钢线材等不锈钢材料.材质有:SUS904L、902L、316、316L、316F、309S、310S、304、304L、304F、302、303、303F、303Cu、321、420F、430F、416F等

轧制分为冷轧和热轧,以再结晶温度为区分点。

热轧板:1.韧性和表面平整性差,价格较低;

2.热轧的温度与锻造的温度相近;

3.热板采用热扎加工表面有氧化皮,板厚有下差

4.热轧产品价格以及用途方面相对冷轧要广泛的多;

5.热轧钢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6.不电镀的热扎板表面成黑褐色

7.从电镀后可从表面的光滑程度来区分,热扎板光滑度较低.冷轧板: 1.伸展性好,有韧性,但是价格较贵;

2.冷扎加工表面无氧化皮,质量好;

3.冷轧一般用于生产带材,其轧速较高;

4.冷轧比热轧的厚度精度要高.机械性能,表面等都在热轧之上;

5.冷轧钢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簧片等零件;

6.冷板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危险没有预见性,在载荷超过许用载荷时容易发生事故

7.不电镀的冷扎板表面是灰色.8.冷扎板电镀后可表面的光滑程度高于热扎板.冷轧板具体可参见百度百科:冷轧板

第三篇:at night与in the night区别

at night “在夜间,在傍晚” 一般可指整个夜间或午夜以前。如: e.g.My mother asks me not to have the light on at night。

我妈妈叫我不要夜里让灯一直亮着。

Father often comes home from work at night.爸爸经常午夜下班回家。

in the night “在夜间,在夜里(某个时候)”

e.g.I hear a cry for help in the night.夜里我听到有人喊救命。

当这两个词组用作“在夜间”时,可以换用。如: e.g.Thieves often come out in the night(at night).He likes to work in the night(at night).如果表示“在傍晚”时,只能用at night或 in the evening,而不能用 in the night。e.g.The school is over at seven in the evening.这个学校晚上七点放学。

第四篇:except与except for区别

Except与Except for

一、except用于表示同类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意为“除……以外”、“除去”。

1.except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动词、副词、介词短语和从句等。如:

We have an English lesson every day except Sunday.除星期天外,我们每天有一堂英语课。(接名词)They all went to the park last Sunday except him.除了他以外,上星期天他们都去公园了。(接代词)Every day Mary does nothing except watch TV.每天玛丽除了看电视以外什么都不干。(except后接动词时,一般为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但如果except前面有谓语动词do或其相应形式时,后面通常接省略to的动词不定式。如此句。)

He always goes to work by bike except recently.除最近外,他一般都骑自行车上班。(接副词)

After breakfast the students went nowhere except to school.吃完早餐,学生们除了上学就不到别处去了。(接介词短语)

2.except常用在all, whole, any, every, no等词,及anything, anybody, anyone, everything, everybody, everyone等不定代词之后。如:

She ate everything on the plate except the carrots.除胡萝卜外她把盘子里的东西都吃了。

I've cleaned all the rooms except the toilet.除了厕所,我清扫了所有房间。

二、except for用于表示对主要部分的肯定和对局部的否定。它不表示同类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意思为:

1.“除了……以外”。如:

Smith is a good man, except for his bad temper.史密斯除了脾气不好外,是个好人。

The movie was good except for the ending.这部电影除了结尾之外都很好。

2.“除去为了……”。如:

Mother wouldn't give him any money except for books and stationery.除了买书和文具外,妈妈不给他任何钱。

3.“如果不是”,“若非”。如:

Except for you, I would pass the exam.如果不是你,我就会通过考试。

4.“except for+名词”结构一般可以改写成“except+that从句”。如:

This will do except for the length.= This will do except that it is too long.如果不是它太长的话,这会很好。

三、except与except for的互换

1.except与except for有时可以通用,不过,一般情况下,except for可置于句首,而except则不能。如:

Everyone is here except Tom.(或:Except for Tom everyone is here.)除汤姆外,大家都到了。

2.except与except for在句中也可互换。

一般来说,否定句中用except,肯定句式可以用except for来替换。如:

This article has no blunders except a few mistakes.这篇文章除了一点小错外没有大错。

此句可改为:This article is instructive except for a few blunders.这篇文章除了有些错误外,是有教育意义的。

不过,在前后有相称的同类词语时,应用except,否则用except for。如:

We come to school every day except Sunday.除星期天外,我们天天上学。(句中every day与Sunday同类)

This dress is ready except for the buttons.衣服做好了,只是钮扣未缝上。(句中ready与buttons不同类)

2012/4/14

第五篇:作与做区别

“作”与“做”

人民教育出版社 谭桂声

现代汉语中的“作”与“做”,用途很广,使用频度很高,所构成的词语很多,二者之间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一、“作”“做”溯源

甲骨文中有“乍”而无“作”。“乍”,是“作”的古文。在甲骨文中作为动词,意义同“作”。例如:甲骨卜辞“我乍邑”,意为“我建筑城邑”。金文铭辞也以“乍”为“作”。《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兮甲盘》:“兮白吉父作般(盘)。”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吴王寿梦之戈》:“乍在古铭器中一般用为作字。” “乍”作为动词,其读音在宋代《集韵》中为“即各切,入铎,精”,与“作”同音。“乍”可能是会意字,但其字形结构至今不明,《说文解字》认为“乍,止也,一曰亡也。从亡从一”,不足为据,一般不为人们所认可。“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乍声。“作”的起源很早,我国早期的典籍,已大量使用“作”,其语义已充分发展,是一个义项丰富的多义词。《周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兴起)。”《尚书·舜典》:“伯禹作(充任、担任)司空。”《逸周书·作雒》:“(周公)乃作(兴建、建造)大邑成周于土中。” 《周礼·考工记序》:“作(制造)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振作、激发)气,再而衰,三而竭。”《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作(兴建、建造)邑于丰。”《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充任、担任)。”

“作”有入声和去声两个读音,二者的中古音(唐宋音)用音标表示,分别是

[tzak] [tza]。《广韵》:“作,则箇切,去箇,精。又则落切,入铎,精。”《广韵·暮韵》:“作, 造也。臧祚切。” 又《箇韵》:“作, 造也, 则箇切, 本臧洛切。”“作”本为入声字,去声的“作”来自入声的“作”。入声的“作”有“为也、起也、行也、役也、始也、生也”诸义(见《广韵》), 去声的“作”只有“为也”一义, 即“造也”。《后汉书·廉范传》:“百姓为便, 乃歌之曰:‘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 民安作。平生无襦, 今五绔。’” 注:“作, 协韵, 音则护反。”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诗》:“非阁复非船, 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 方桥如此作。”其中的“作”,后来写为“做”。“作”,现代普通话读则箇切,西南官话读臧祚切,均为去声;现在的闽方言、粤方言“作”仍读入声(如“工作”的“作”),而“做”读去声。皆与《广韵》吻合。《广韵》一书作于宋代,说明至迟在宋代,“作”的读音已分化。

“做”,形声字,从人故声,读音同去声的“作”。“做”是“作”的后起的分别字。“作”的“为也”一义,读去声,后来写为“做”。“做”不仅用于“为也”的“造也”一义,还用于“为也”的其他诸义。明人张自烈(1564—1650)所撰字书 《正字通》:“做, 俗‘作'字。《字汇》租去声, 又音佐。不知‘作'本有去入二音, 分‘作’‘做'为二, 非。”“做”用于北方白话,大约起于宋代。辛弃疾《鹧鸪天·三山道中》:“闲愁做弄(捉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1

邵雍《伊川击壤集》八《和人留题张相公庵》诗:“做了相公更引年,人间福德合居先。”米芾《海岳名言》:“世人多写大字时„„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到了明清,使用更广泛。《水浒传》第四回:“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他家接我的戏去与老太太做生日。”《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前日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儿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下同)在“做” 字条目后附有“(作)”,既说明了“做”本为“作”的渊源关系,又表示了二者在“为(wéi)”这一语义基础上的通用关系。

辞书中收录的下列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也清楚地表明了“作”“做”在“为”这一语义基础上的通用关系。例如:

做伴—作伴做东—作东做法—作法做工—作工做活儿—作活做客—作客做人—作人做声—作声做事—作事做戏—作戏做主—作主作弊—做弊

作对—做对作假—做假作美—做美作品—做品

当作—当做小题大做—小题大作

(见《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装模作样—装模做样装聋作哑—装聋做哑

装腔作势—装腔做势做贼心虚—作贼心虚

(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以上词语的前一种书写形式,均已被《现代汉语词典》采用为惟一书写形式或首选书写形式。而在过去,这些词语的两种书写形式是通用的。

二、“作”“做”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 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作”“做” 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即使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如果具有书面语色彩,也多用“作”而不用“做”。

前者如: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息、作业、作俑、作战、操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而很少用“做”。例如:胡作非为、弄虚作假、为非作歹、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威作福等。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圈套、做人家、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等。

(二)从语义特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做”表

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派、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等。后者如:做饭、做手势、做游戏、做针线等。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 多用“作”;后面是双音节名词时, 多用

“做”。

前者如:作报告、作比较、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介绍、作解释、作了解、作努力、作思考、作说明、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等。

其中的“作”,现在也往往写成“做”,但过去的惯例是写为“作”。后者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文章、做物业、做学问、做业务等。

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等。

(四)从词义分别来看:各有适用范围,又有交叉重叠。情况大致如下:

1.只用“作”或一般用“作”

(1)“起(起身、兴起、振作、出现、发作)”之义,例如:日出而作、风浪大作、一鼓作气,以及作怪、作呕、隐隐作痛等,均只用“作”,而不用“做”。

(2)“写作、创作” 之义,“作”“做”习惯用法有别。例如:作家、作者、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作序、作传(写传记)等,均用“作”。但是,“作诗”写为“做诗”,“作文(写文章)”写为“做文”,也无不可。“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均用“作”,但如果后面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也常用“做”。例如:做文章、做小说、做一张画、做一篇序、做一支曲子等。“作品、文章”之义,只用“作”。例如:作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大作、佳作、杰作、力作、拟作、习作、原作、著作、拙作、诗作、剧作、处女作、代表作等。

(3)“当做、作为”之义,多用“作”。例如: 成语“过期作废”“认贼作父”“作死马医”(俗语为“死马当活马医”),以及“以理论作指南” 等, 均用“作”。这与“作”很早就有“当做、作为”之义有关。例如,《尚书·舜典》中就有“朴作教刑(用木条抽打作为学校的刑罚)”之语。

“作为”不论是作动词还是作名词,只用“作”而不用“做”。“作为” 不能写成“做

为”。

2.只用“做”或一般用“做”

(1)“制造、制作”之义,用“做” 不用“作”。例如:做家具、做衣服等。但俗语“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成语则是“为人作嫁”。

(2)“当、充任、担任”之义,一般用“做”。例如:做官、做客、做白领、做母亲、做奴隶、做职员、做商人、当牛做马等。“做客”“做贼心虚”,又分别写成“作客”“作贼心虚”,《现代汉语词典》选取的是前一种书写形式,而《新华词典》等辞书则恰恰相反,选取的是后一种书写形式。

(3)“结成某种关系”之义,“举行、举办”之义,均用“做”,前者如:做亲、做夫妻、做搭挡、做对头、做邻居、做朋友等。后者如:做寿、做礼拜、做满月、做弥撒、做生日、做筵席等。

3.“作”“做”有大致分工

(1)“从事某种活动”之义,或用“作”或用“做”,或通用。“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其意义和用法与“进行”相当。例如:作安排、作采访、作承诺、作冲刺、作补充、作贡献、作沟通、作构思、作观察、作扩展、作检讨、作交代、作交流、作思考、作提示、作修改、作研究、作要求、作引导、作摘录、作注释、作指示、作准备等。其中的“作”,现在常写成“做”,但依惯例是写成“作”。“做”多用于事务性的活动或具体性的工作。例如:做工、做课(举行示范性或实验性的公开课)、做活儿、做题、做药(从事药物推销工作)、做账、做广告、做家务、做卡片、做建材(做建材生意)、做IT、做楼盘、做手术、做房地产,以及做保养、做交易、做实验、做营销、做运动等。

此外,泛言“行事”之义,写为“做事”。“主持并决定其事”之义,《现代汉语词典》采用的是“做主”,这种写法已普遍为人们所接纳,但写成“作主”也并非不可。

(2)“假装、做作”之义,本来“作”“做”通用,如前面所举的“装模作样”“装聋作哑”“装腔作势”,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确定的书写形式,应予采纳,但其中的“作” 原来都可以写成“做”。作态、造作、作开心状、强作笑颜等,用“作”不用“做”。做鬼脸、做样子、做姿态等,一般用 “做”。“表演”之义,有“做戏”一词,用的是“做”;而成语“逢场作戏”,以及来自港台的半意译半音译词“作秀(put on a show)”等,用的是“作”。

4.“作”“做”可以通用

(1)“用做”之义,“作”“做” 一般通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688页的“做”字条目的义项⑥释为“用做”,并举例:“树皮可以~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教材。”《辞海》“满江红”词条:“植物名„„全草可作鱼类和家畜的饲料„„”其中的 “做”或“作”一般可互换。做抵押、做纪念等,其中的“做”,也可用“作”。但“副词可以作状语”之类,依惯例,用“作”而不用“做”。

(2)“成、为”之义,“作”“做”通用。其用法是附在其他动词之后构成动补结构,后面带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表示行为或动作的结果。这种用法出于北方白话,因此常用“做”字。《汉语大词典》就以“当做”为正词条,而以“当作”为副词条,这是有词源根据的。但在这一义项上,“作”“做”完全可通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688页“做”的义项⑥释为“用做”,第706页“看”字条目的【看做】词条释为“当做”,而第1685页“作” 字条目的义项⑥释为“当

作;作为”。这说明《现代汉语词典》在“作”“做”的用法上也是不统一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新华词典》等辞书则用的是“当作”。其实比做、变做、当做、换做、叫做、看

做、视做、算做、写做、用做、装做等,其中的“做”,都可以写成“作”。

三、关于《现代汉语词典》对“作”“做”用法的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目前权威性最高、影响最大的的一部现代汉语辞书,为现代汉语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对“作”“做”用法所进行的规范,都有一定的根据,我们一般应采用,但也不必过于拘泥。这是因为:首先,它毕竟不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语言文字标准;其次,语言文字现象很复杂,往往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很难作硬性的规定;再者,它对词形的处理,也未必全都妥当,如它以“必恭必敬”“搀和”“搀假”“搀杂”“丁宁”“希罕”“希奇”“希世”“支解”等为首选词形(见《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而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则分别被规范为 “毕恭毕敬”“掺和”“掺假”“掺杂”“叮咛”“稀罕”“稀奇”“稀世”“肢解”等;另外,各种有影响的现代汉语辞书对“作”“做”用法所进行的处理也不尽一致。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语形式,一般来说,是严格的规范;但对某些通用的异形词语的处理,具有倡导性,不是、也不可能是硬性规定的标准,“作”“做”的某些用法,即属此类情况。因此,如果认定“当做”之类的词语,必须写成“做”而绝对不能写成“作”,无视人们的使用习惯,一味地让“做”字扬威而使“作”字扫地,行之于已尚可,施之于人则殊为不妥。因为这是可以悉听尊便的事情,不能强求于人。当然,如果“当做”之类的词语,纳入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另当别论。

我们的结论是:“做”源于“作”,“做”承担了“作”的一部分语义,二者既有不同的语义分工和习惯用法,又有一定语义范围的通用关系。因此,“作”“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并不是绝对非此即彼的。但对“作”“做”用法分明有别的,则不可混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