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



第一篇:戏曲舞台

戏曲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戏剧分为歌剧、舞剧、话剧。中国六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

生:男性角色。以其表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分为小生,老生,红生、娃娃生.旦:女角色的统称。按其表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脸上勾勒脸谱,音色洪亮,表现性格豪放粗旷的人物形象,如张飞、包拯

丑: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用白粉在鼻梁、眼窝勾画脸谱。

脸谱: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中国五大戏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京剧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每一曲戏都有一则故事,看后让人明善恶、冶情操、振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益身心健康。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生有小生,老生,红生、娃娃生.旦有青衣、花旦、武旦.净俗称花脸,又分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也叫铜锤花脸、武花脸、架子花脸 丑有文丑和武丑。

(二)京剧的四功五法:

京剧的四功是指唱、念、做、打。

京剧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程砚秋:《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尚小云:《荒山泪》、《英台抗婚》、《窦娥冤》、《锁麟囊》;荀慧生:《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产生于湖北黄梅县。名家:严凤英、吴琼,名剧:《天仙配》、《女驸马》。

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名家:常香玉。名剧:《穆桂英挂帅》、《花木兰》。

第二篇:戏曲大舞台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5

作者: 加入日期:06-04-09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

(二)戏曲知识漫谈

(三)戏曲知识竞赛;

(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 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 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

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

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脸谱)

第三组:

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 聪明伶俐的官员;B 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 “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 黄脸和白脸 B 蓝脸和绿脸 C 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 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C)

A 《窦娥怨》 B 《牡丹亭》 C 《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 《游湖借伞》 B 《盗仙草》C 《断桥》D 《劈山救母》(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 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第三篇:戏曲大舞台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班级:姓名:编写人:陈英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漫谈中国戏曲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有多少了解呢?你看过、听过哪些戏?你知道哪些著名演员的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漫谈中国戏曲。

(这一环节意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上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课堂展示——交流与探究

(一)戏曲知识擂台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是谁?(周信芳。)

(12)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13)请你说出锡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珍珠塔》。)

(14)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15)“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16)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17)丁是娥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18)“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1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1)红脸代表猛智

黑脸代表凶诈

绿脸代表忠勇

白脸代表草莽英雄

(2)越剧严风英

京剧袁雪芬

豫剧王彬彬

黄梅戏常香玉

锡剧梅兰芳

(二)听一听唱一唱

1、欣赏以下戏曲: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2、唱一唱(1)请学习小组同学上台,每组一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2)家乡戏大展台

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向大家推荐一曲。

(三)说一说,议一议 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

三、学(教)后反思:

第四篇:戏曲大舞台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开课导语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荣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这次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2)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搜集并整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活动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活动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通过活动,感悟人生”。

活动设想

《戏曲大舞台》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综合性活动。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难度很大,一方面因为流行音乐、街舞、劲舞已成当今时代文艺之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本来就很陌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们在预习阶段,回家听老人说说戏,唱唱戏,有兴趣的还可以学唱两段,也可鼓励美术爱好者画画花

脸谱。这样,容易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自小成为小戏迷,当然还可以让他们自导自演排练几个节目,以便在活动课上大显身手。而且,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掌握一些戏曲知识,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并根据所掌握资料自行拟定竞赛题。

根据活动设计,我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再以娱乐的形式安排两节课,将枯燥乏味的听、讲,变有声有色的说、唱、画、演。

活动方法

小组竞赛法、讨论法、实践表演法(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中国戏曲的博大内涵、悠长韵味,引导他们感悟人生哲理。)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搜集材料

1.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2.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的相关材料。

3.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4.教师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二、戏曲知识漫谈(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形式进行)

1.介绍下列戏曲知识:a.戏曲的起源和形成;b.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c.京剧(行当、脸谱、唱腔);d.戏曲名剧、名家等。

2.戏曲名段赏析:a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b.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c.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d.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二课时

一、才艺大比拼1.戏曲知识竞赛

1.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2.才艺大比拼同学们自己选择在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或展示自己画的脸谱,并作简单介绍;或表演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最后评出最佳表演者和获胜的小组,表扬加活动分。

二、写自己的感受(该环节既是本次活动的主旨又是难点——写作训练和人生观的引导。)

1.导入写作

先让参加戏曲排练并演出的同学谈谈感受。此时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悟:戏可以重演,人生却不能再来。诚然,戏排错了不妨再来一次,人生之路走错了只有悔之晚矣。所以在这里,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唤醒学生的情感:再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决不能随波逐流,一定要认真思索,自主、独立地选择,走稳人生每一步。

2.布置写作任务。

经过以上活动,相信大家对中国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a.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b.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c.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附:戏曲知识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

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昆剧,也叫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

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脸谱)

二、选答题

1.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2.“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净角)

3.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A)

A.黄脸和白脸B.蓝脸和绿脸C.金脸和银脸

4.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B)

A.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5.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6.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略)

7.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略)

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及扮演者的姓名。(略)

课后作业:1.写出自己知道的主要戏曲剧种。2.看一折京戏,用所学脸谱知识分析人物性格。

3.识记京剧旦角流派及其各自特点。

第五篇:戏曲大舞台教案

戏曲大舞台教案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和互联网动手获取资料和信息,在历史、音乐、地理等学科的整合学习中,初步探知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多方位了解祖国文化传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赏戏、学戏、演戏的过程中,感受戏曲的魅力,在鉴赏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课外生活。

2、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

活动重、难点

1、积累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2、对中华戏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良药。活动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己从各类媒体或书籍中查阅与戏曲相关的资料。

2、合作探究法: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分组,小组合作,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时安排:

4课时(第一周进行第一、二课时,第二周进行第三、四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平时,大多同学喜爱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创造条件,收集有关戏曲的资料,观看戏曲表演,亲身感受一下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具体分组和任务安排

1、查一查,比一比(戏曲汇报宣传)

主要负责收集整理戏曲材料并创办专刊手抄报。由于戏曲剧种繁多,再依据不同剧种分为“京剧组”、“黄梅戏组”、“越剧组”、“豫剧组”、“其他戏剧组”五个组,分别分给五个小组。要求广泛地了解该剧种的知识,如戏曲的渊源,发展历史,唱腔特点,代表曲目,反应的地理人文特点等。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创办有特色的专刊手抄报,还要准备一份解说稿,作好发言的准备。

推荐书目: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戏曲名家名人》、《中国戏曲》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1曲苑杂坛 CCTV---11戏曲频道

2、赏一赏,做一做(戏曲脸谱鉴赏)

学生动手制作戏曲脸谱,可制作平面的,也可制作立体的(如蛋壳脸谱),并要求每个脸谱附有介:是哪个剧种的哪一出戏中的哪个人物,人物特点是什么。

3、听一听,唱一唱(戏曲表演)

该组学生要学会表演某一剧种选段,也可以是戏曲联唱,尽量是不同剧种、剧目,如豫剧《花木兰从军》、黄梅戏《天仙配》、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现代京剧《沙家浜》、京剧《苏三起解》等曲目明段,有条件也可制备脸谱和服装道具。

4、议一议,(戏曲与现代艺术)

千百年来,戏曲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其中的许多艺术元素正渗透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红脸关公”“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俗语就来自戏曲艺术,再如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川剧变脸。戏曲与文学、戏曲与音乐、戏曲与舞蹈、戏曲与绘画、戏曲与雕刻、戏曲与影视文化、戏曲与服装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

•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电脑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家乡的剧种,就此展开讨论:

a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b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写倡议书)

把你的观点写下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三、作业落实

课堂上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利用一周内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各组组长,课代表要督促并检查完成情况。教师也要抽查并询问学生完成情况,并适是指导。

第 三 课 时(展示课)

一、导入

同学们吗,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中国的戏曲,风格多样。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是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去倾听我们祖先的吟唱,聆听历史的歌声,去发现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中美的、新的、不断变化着的诸多戏曲元素,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出示活动课题)

二、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 查一查,比一比(戏曲汇报宣传)

1、由各小组的喜剧汇报宣传员展示本组收集的资料(手抄报),并讲解。(每组一分钟时间)。

2、总结后,开展戏曲知识竞赛活动。第二板块 赏一赏,做一做(戏曲脸谱鉴赏)

1、各组展示制作的脸谱,并附以介绍。

2、中国京剧脸谱鉴赏,并让学生辨别下列脸谱各代表什么?举例说明。

3、轻轻松松唱脸谱。再次品味戏曲的魅力。第三板块 听一听,唱一唱(戏曲表演)

a、戏曲共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b、看着别人在台上演唱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同学们造就急不可耐的想亲自上台,一试身手了,现在,请我们的戏曲爱好者粉墨登场,来一番戏曲表演。

第四板块 议一议,我的观点我做主(戏曲与现代艺术)

千百年来,戏曲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其中的许多艺术元素正渗透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红脸关公”“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俗语就来自戏曲艺术,再如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川剧变脸。戏曲与文学、戏曲与音乐、戏曲与舞蹈、戏曲与绘画、戏曲与雕刻、戏曲与影视文化、戏曲与服装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电脑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家乡的剧种,就此展开讨论:

a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2b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在小组内与同学们畅所欲言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小结: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不能让戏曲这门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传,三、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写作

经过以上活动,相信你对中国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a、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例清楚,言简意明。

b、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c、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体验,把它们写出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