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



第一篇:金秋9月

金秋9月,初来康美,正是收获的季节,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国庆期间,天高气爽,人参下山,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每天公司都有大量的人力到偏远的乡村收购人参,此期间我们化验室检验任务不太繁重,我们在经理的带领下,随着收购大军进了山,我们去的地方在很远的财源镇泉眼村。清晨6点,我们便坐上了下乡的大巴。以前,对于人参的种植、采收,一知半解,所以对这次下乡从满了好奇。一路车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见山中色彩斑斓,河水连天,苍茫一片,真是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转到乡间小路,山路崎岖,两个小时后,才到半山腰,最后的路程只好用脚来丈量,当我们手脚并用爬到山顶向下看的时候,真有感觉“一览纵山小”的感觉。山上农民大叔己经开始一天劳动了,我们也急忙开始工作。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倒上几袋子刚刚挖出的人参,俩个人一组,抖完土后扔给下一组,三次之后装入口袋,缝好。刚开始还可以,一会儿就感觉腿酸了,而且太阳直射在脸上感觉火辣辣的。中午时又晒又累,有点干不动了,午餐时,就着泥土和人参的芬芳,我们都大口的吃着馒头、榨菜,感觉好吃极了。半个小时后,我们继续上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看到一袋袋的人参被运下山,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当斜阳剪出长长的影子,村上升起袅袅的炊烟,我们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的路上,我们已经无暇欣赏沿途的美景,不约而同的睡着了。回到集安时,已是万家灯火,星光满天了。

这一天过的辛苦而充实。在这绚丽多彩的秋天,我收获了希望,收获了梦想,收获了喜悦。

第二篇:杨秋月 个人简历

姓名:杨秋月 电话:***

个人信息

姓名: 杨秋月

出生日期:

工作年限:

手机:

自我评价 性别: 现居住地: 电子邮件: 邮编: 女 玉溪市江川县路居镇 1305050084@qq.com 652603 1991-09-23 无 ***

我毕业于玉溪师范学院,所学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 ,大学的美好时光里,我一直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努力实践,已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实际能力,与此同时我通过观看大量的教育视频,提高了综合能力。计算机理论与操作也具有一定的水平,并在教育实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目标职位

高中数学教师

教育经历

2009.8--2013.6 玉溪师范学

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科

我所学的课程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相关课程如初等几何、初等代数等等,计算机类少量课程如现代教育技术、C语言等,教师素养类课程等等

所获奖项

2011年4月

2012年3月

2012年5月

2012年10月 荣获玉溪师范学院第二届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优秀奖” 取得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证书 荣获玉溪师范学院第三届未来教师素质大赛“未来之星奖” 荣获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实习先进个人”

社会经验

大学期间有过3年家教经验,辅导过初高中学生的数学,所辅导学生成绩都有一定提高。

校内职务

担任班上文艺委员一职

证书

1.毕业证,学位证

2.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数学)

3.全国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

我或许不是最令您满意的,但我相信依靠努力,我将成为最合适的!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自强不息,我是有潜力的!最后,诚挚希望贵校能够垂惠!并祝贵校永创佳绩!

第三篇:情暖秋月

2016澄城县首届

“情暖古徵、爱在重阳”金婚庆典

2016年8月23号

澄城县首届 “情暖古徵、爱在重阳”金婚庆典活动方案

情暖古徵——半世纪牵手,五十年同心。

爱在重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有史记载以来,爱情从来就是人们歌颂和赞美的对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那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岁月如金,爱情如歌,金婚夫妇用五十载相濡以沫的风雨历程演绎了一曲荡漾心灵的爱情之歌。

也许 这种爱情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那样精致,那样浪漫,那只是淡淡的一种感觉,没有大喜,没有大悲,没有九十九朵玫瑰花,------------有的只是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浪漫的感觉,金婚夫妇就这样手牵手,互相扶持着,把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日子走成了一串串动人的风景。

然而,为人子女,我们在分享这份爱情喜悦的同时,是否曾扪心自问过,我们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是否用实际行动感恩回馈过父母!或许,一声祝福,一个简单的关怀之举对自己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让他们热泪盈眶。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感恩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感恩可以让我们用知足的心去体验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发现生活本是如此的简单和美好,感恩可以让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

一、活动主题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健康祥和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2、传承敬家风,家训,和尊老爱老美德、弘扬华夏儿女的道德观念,营造团结和谐,诚信友善的家庭文化气息!

3、传承忠贞家庭婚姻观念,营造相濡以沫、坚贞不二的婚恋道德习俗

二、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9日(农历9月9日重阳节)。

三、活动地点

待定

四、总体思路

本次金婚情定活动,将把爱情与亲情两大情感主题结合起来,将古典元素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起来,将月之韵与爱之情交相辉映,隆重推出:

金色浪漫 永恒爱情 金色祝福 传承后世 金色瞬间 金笔记铭 吉物呈祥 盛世长存 八部曲,尽情展示金婚夫妇50周年相知相爱,相互扶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爱之历程,积极引导全社会传承中华民族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优良传统美德,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家庭氛围。

五、报名条件及方式

报名条件:拟招募澄城县10到20对金婚夫妻,要求结婚时间在45-53年左右,身体健康,可提供医院出具的相关证明最佳,有至少一名子女陪同参加本次活动。报名方式:居住在澄城县本地的夫妻报名需携带夫妻双方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及所有证件复印文本一份,2寸合影两张,到万泉街5路口迎春婚庆公司填写金婚报名登记表及办理相关手续。

报名费用:每对老人1999元。

报名热线:0913-6716101 6897456 报名时间:9月1日至10月1日

超值回报:

免费为金婚夫妇拍摄婚纱照一套,免费为金婚夫妻定做生活MV一套,当天活动放映,纪念短片光盘,刻有金婚老人姓名的专项精致纪念礼盒,刻有金婚老人姓名的专享精致相册,赠送金婚纪念证书,和纪念品一份,参与抽取幸运大奖,更多回报正在争取中!

六、主要流程

金色浪漫 永恒爱情 金色祝福 传承后世

金色瞬间 金笔记铭 吉物呈祥 盛世长存

七、组织机构

1.主办--------澄城县老青协 共青团澄城县委 2.承办-------陕西迎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八、现场布置

1.主舞台15米乘以6米,一面主屏(LED)两侧喷绘带软装

2.舞台上摆20把椅子10个圆桌(因所有老人年龄比较大,所以整个仪式期间所有老人全部坐着、圆桌上面摆水果、矿泉水等)

3.搭建50米婚礼长廊 4.长廊两侧摆放100张椅子 5.现场外围布置故事照片

九、流程安排

第一部分:风雨历程

1.照片故事展, 带有时代感的老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亲情友情和奉献为主题

2.祝福墙,来宾签写对老人的祝福 3.珍贵老物件展出

第二部分:金婚大典

十、仪式流程 1.金婚银婚夫妇以及全场工作人员就位 2.伴随主持人话语领导致辞宣布金婚开始

3.主持人上场开场词有请金婚银婚夫妇上场(VCR,伴随主持人解说,老人陆续入场)

4.金色浪漫___金婚夫妇入场、走在幸福的红毯上,玫瑰花瓣雨中,金婚夫妇重温浪漫情怀上台后采访每对金婚夫妻,最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故事,儿女献花。金婚夫妇互赠礼物。

5.永恒爱情——存手印、把爱的誓言永远传递每人心

中。

6.金色祝福——邀请领导为金婚夫妇致贺词,并颁发

金婚纪念册。

7.传承后世——金婚夫妇共同在一永久纪念物前存下

幸福之愿望,祈福地久天长传承后世。

8.金色瞬间——金婚夫妇喝上情有独钟的交杯酒,寓

意着他们幸福长久,风雨共享。

9.金笔记铭——金婚夫妇集体签名

10.吉物呈祥——为金婚夫妇颁发纪念品

11.盛世长存——领导与金婚夫妇合影留念

帮我把语言润下,找点图片

谢谢!

第四篇:秋月无声抒情散文

午夜流浪的风带走了记忆里时光的剪影,淡漠的月光将凌乱的思绪一一侵蚀。这午夜的秋之深处,一片落叶静静地凋零于我的心上。

叶落,感觉不到雨儿的亲昵,听不见风儿的柔声细语。

花事终了,寻不见依恋的容颜,灵魂被无端的寂寞抽空。几多的繁华褪尽,却终也躲不开轮回的宿命。

枕着泪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梦寐,那些痴迷的话语迷失在清冷的秋风里。

心,早已在时间停泊的一刻被封冻。誓言的天使被无情折断了翅翼,跌落于无人怜惜的秋日收获之后的旷野里,脆弱而无力。

谁在月下轻轻叹息?谁在月下吟唱千年的“琵琶行”?有几多的孤寂温润着今夜的月色?唐诗宋词的醇酒浸染了几多前世今生的回眸?

几多滴血的心儿在祭奠?佛前虔诚的祈祷幻化了几多袅袅消散的青烟?几点寒星陪伴着淡淡的寂寥?长明灯的守望,散落了几许遍地的碎银?

世界在落叶微微的隐痛中独自睡着了。

我的心儿,在这凄清孤寂的边缘久久徘徊。咫尺的幸福,总也触摸不到花前月下的那份温馨。

秋月无声。蜷缩在凄迷月光下的一隅,我闭上眼睛,欣然接受着这冥冥之中的注定。

第五篇:观音菩萨如秋月

观音菩萨如秋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 戴继诚

在工作之余,或小憩之际,每当耳际传来“观音菩萨如秋月”那舒缓、悠扬如山泉汩汩流淌的乐曲,仿佛自己悄然融化于一片空灵、澄明的月光之中,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1

观音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简称。按照佛教的说法,该名号有三层涵义:“观”众生发声、发意、身受诸苦而即时相救。三界无安,苦多乐少,观音虽久成佛道,但慈悲心切,菩萨情长,不忍众生之苦而慈航倒驾,十方化现。因此,当这“天外之音”在我心中回荡时,我虽没口诵观音名号,其实已沐浴于她的慈悲佛光中了。

观音本无相。莲宗祖九祖省庵大师《观音大士像赞》云:“大士法身,非男非女;身尚非身, 复何所倚?”2不过,菩萨随机应化,普济群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在某些时候,“示相”也在情理之中。女性天性柔慈,富有同情心与自我牺牲精神,且易于亲近,善解人意,所以,唐宋后,在中国信众的心目中,观音多以中年女子相貌出现,慈眉善目,端庄高雅。如皎然《观音赞》中即有“慈为雨兮惠为风,洒芳襟兮袭轻佩”之句。在观音的三十三化身中,鱼篮(马郎妇)观音、杨柳观音、水月观音等均为女性,而高雅伟岸的千手千眼观音也以淑女形象为信众所乐道。《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吴承恩更有对“女观音”的细腻描绘:“缨洛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详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在吴承恩的生花妙笔下,观音菩萨不仅貌若天仙,而且神通广大,每当唐僧师徒大难临头时,她总是不期而至,降妖除魔,与深居简出的如来佛相比,更显慈善和蔼,古道热肠。所以,我国民间早有有“知观音不知佛”之说。

月是佛教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农业社会中,明月当空,清辉皎洁,既给黑暗中的众生带来光明,也令世人纷繁躁动的心安顿下来,在如水的月光中思索生命的真谛。《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8中即有以明月譬喻菩萨的10种善法的论述。如认为菩萨体性圆明,慧光普照,众生咸愿归仰,菩萨曲加引导,令发菩提心,成就一切种智。如月天子(即月宫天子,名宝吉祥,据说是大势至菩萨所化现),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3

此外,按照佛教的说法,无论月圆还是月缺,月之本性都是始终如一的。《大般涅槃经》卷9云:“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噉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4菩萨亦如此,无论化现何方,其佛性本同,慈悲无二。同时,在僧众看来,圆月之明洁无损,天真独朗,犹如本心佛性的圆满无亏,纯净无污,《菩提心论》卷1云:“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5而月行中天,无拘无束,亦如悟道后的僧众,脱俗高迈,心无所滞。贯休《乞食僧》 12 朱敦儒:《念奴娇·垂虹亭》。

《卍新纂大日本续藏经》第62册,第240页中。3 详见《大正藏》第14册,《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8 4《大正藏》第12册,第416页中。5 《大正藏》第32册,第573页下。诗云:“似月心常静,如麻事不知。行人莫轻消,古佛尽如斯。”皎然《水月》亦云:“夜夜池上观,禅身坐月边。虚无色可取,浩浩意难传。苦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

佛教尚白,如“业”有黑白之分,“白业”即善业。“白心”表示心底无邪,清净纯洁之菩提心。三十三观音中的白衣观音,敷草坐于岩上,结定印,表比丘、比丘尼身。而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也多以白衣形象出现,我国民间传说与佛教绘画中白衣观音更是多不胜数。据《憨山大师自序年谱》记载,大师之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6大师出家后行侠仗义,辩才无碍,尤善文字般若,写有诸多观音赞偈,其中一首《白衣观音赞》云:“我观大士心,欲洁众生染。故自白其衣,遮护众生短。如水但洗尘,水不自洗水。大士与众生,其实无彼此。若见自己心,便识大士面。擘破一微尘,大士光明现。”7

当然,与佛的觉行圆满相比,菩萨觉行似乎还“略逊一筹”。因为后者虽自觉觉他,但惑业尚未尽断,智慧或亏或明,而这恰如月光之有亏有盈。

应该说,无论在视觉的印象上,还是在意念、情感的比附上,菩萨与明月都有巨大的共性,这应是僧众爱以明月比喻菩萨的重要原因。而之所以“观音菩萨如秋月”或许还有如下经典上的依据。

前面说过,唐宋以后,中国人心目中的观音多以女性形象出现。月亮玲珑、淡雅、娟洁、幽静,天然具有女性美的特质;月光如水,轻柔曼妙,又恰如女性之温润顺服。《诗经·礼记》云:“大明生于东,月出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所以,在“女性”观音与阴性明月之间有此联想实在是合情合理的。《摄大毘卢遮那经大菩提幢诸尊密印标帜曼荼罗仪轨》(密教部)卷2明确记载云:“自在观世音,光色如皓月。”8。而在一年四季的月轮转换中,“秋月”以其特有魅力尤令信众一往情深。

一、观音慈悲如秋月之光,无远弗届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大般泥洹经》卷3云:“我所说法,譬如秋月盛满之时,离淫怒

9痴,无诸障蔽,亦无隐秘”。佛法如秋月,圆润光洁,令人愉悦。在静谧安详的秋日夜空中,明月高挂,银辉尽洒。通衢小径,朱门草庵,月光一泻千里,不分厚薄,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权贵不能多得一片月,白衣不会少分一寸光。明月公正、无私的把光明送往世间的每一片角落,每一块土地,海角天涯,无远弗届。同样,观音大慈大悲,以三十三应化身乃至无量千百亿化身,行于无量世界之中,应机说法,度人无数。贫穷贵贱,男女老幼,只要心有所应,一呼其名,即普施净慧,妙手相救。《悲华经》卷3中,观音菩萨曾发出如此广大的悲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0“菩萨道”即上求下化,自利利他的菩提之路。菩萨以众生心为心,众生之苦即菩萨之苦,救苦救难即观音之本愿,且其悲心广大无量,取之不尽,如秋月之光,平等无碍,人所共享。如《法华经》卷2所云:“大慈大 6

曹越主编:明清四大高僧文集之《憨山老人梦游集》(下),第548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同上,第33-34页。8 《大正藏》第18册,第72页中。9 《大正藏》第12册,第872上。10 《大正藏》第3册,第185页下。7悲,常无懈怠;恒求善事,利益一切。”11 憨山大师有《水月观音赞》云:“我观大士,如月在空。凡有水处,皆现其中。不择净秽,原无彼此。以水性空,故无尘滓。众生心水,亦复如是。故有求者,应念即至。以有众水,如月普照。以有众生,见大士妙。”12观音菩萨如秋月,众生心净若止水,当月光如水水如“月”时,观音大士的慈悲即得到圆满的呈现。

二、观音救苦救难,除人之热恼,如秋月之清凉

酷暑难耐,怨声载道,秋月清凉,神清气顺。众生于苦海中饥渴热恼,头出头没,急盼菩萨之慈悲甘露去其肝火,降伏其心。观音神通妙用,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出人于火海,得入清凉地。从此三毒(贪、嗔、痴,又作三火、三垢、三缚)尽,五欲(色、声、香、味、触)除。远离虚妄无明,尽享法喜之乐。《法华经》卷7云:“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13观音寻声救苦,火坑化成清凉圣地。《乐邦遗稿》卷1云:“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14秋月之清凉洁净正如观音之拔苦与乐。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所云,玄奘法师在西域横越流沙时,迷失道路,“四夜五日无一渧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如是告时,心心无辍。至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马亦能起。体既苏息,得少睡眠。……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去草十步欲回转,又到一池,水甘澄镜澈,即而就饮,身命重全,人马俱得苏息。计此应非旧水草,固是菩萨慈悲为生,其至诚通神,皆此类也。”15 在面临绝境时,观音菩萨不仅以凉风令法师人马俱苏,还化现水池青草,助其完成取经大愿。

憨山大师《水月观音赞》云:“我观大士,如水中月。杨柳一枝,称甘露灭。十方世界普沾濡,能解众生三毒热。”16此处所说的观音应指“杨柳观音”(又称“药王观音”,表其对治众生之“苦病”),在观音三十三化身中,其形象是踞坐于岩石之上,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佛教认为,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诸病痛。

17宋闻达《法华经句解》说“宝月菩萨”“怀于至宝,饶益众生,如月清凉,能除热恼”。“月光菩萨”“具大智慧如月光明清凉照世”。18然而,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理应是秋月清凉意象的最佳“神”选。

三、观音摄化随缘,亲民和蔼,如秋月之可爱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除刻画了观音的“标准像”外,还在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底,观音救难现鱼篮》描绘了她清早起身后制作竹篮的“便装像”。按照书中所载,观音早上起床后,“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樱路。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毫无矜持孤傲之感,而是一副活脱脱南方村妇形象。所以,当她来见众人时,八戒与沙憎不免嗔怪悟空道:“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么乱嚷乱叫,把一个未梳妆的菩萨逼将来也。”不过,“平民”身份的观音,更易获信众亲近,他们拥向河边,“也不顾泥水,都跪在里面,磕头礼拜。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应该说,观音的中国化不仅意味着女性化,还包含 1112 《大正藏》第9册,第13页上。

《憨山老人梦游集》(下)第29页。13 《大正藏》第9册,第57页下。14 《大正藏》第47册,第233页中。15 《大正藏》第47册,第233页中。16 《大正藏》第50册,第224页中、下。17 《憨山老人梦游集》(下)第28页。18 《卍新纂大日本续藏经》第30册,437页下。着平民化与世俗化的要求,因为这既适合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审美习惯,也缩短了她与下层信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民众文化生活贫乏单调,佛教信仰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秋高气爽,月色溶溶,不仅使他们直觉到月之可爱、可亲、可敬,更给他们带来清凉愉悦的心理感受与审美愉悦。《大乘宝云经》卷6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端正具足。何等为十?所谓威仪庠序,于四威仪悉非虚伪,见之可爱,犹若秋月。见之生乐,视不知足,悦人内心。于诸众生无憎恶者,众生见者无不欢喜;众生见者发清净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端正具足。”19“见之生乐,视不知足,悦人内心”不仅是秋月的品质,也是信众皈依观音的真实感受。

四、秋月亘古如斯,如观音之常驻世间,佛法永存 李白《把酒问月》诗云:“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秋月当空,光吞万象,置身于清辉之中,极目苍穹,幽邃深远,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一如之感油然而生。岁月如水,韶光易逝,而秋月高悬太虚,横跨古今,“不去不来,不生不灭”,是佛教追求“永恒”境界的天然意象。

据《楞严经》卷6所载,观音在佛前自称其往昔经历云:“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20如此,观音住世要比明月存在久远得多。

此外,据净土宗经典所陈,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大势至菩萨一起辅佐阿弥陀佛救度众生,号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如此,观音与大势至可称作是“无量寿菩萨”了。

佛法恒久住世是信众的自然心理。对我国民众而言,佛法住世其实就是观音久存。另一方面,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业社会来说,月之阴晴圆缺对生产生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月是收获的表征,所以,把观音视作秋月,不仅出于虔诚的宗教心理,也是素朴的农耕意识的反映。

常达有偈云:“月满真如静,花开觉树芳。庭前莺啭处,时时语圆常。”佛经中说观音菩萨为救度众生而现三十三相,其实大千世界,观音无所不在;风吹草动,法音恒久流传。《永嘉证道歌》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观音如秋月,慈悲万古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观音菩萨如秋月》这首天籁其实对人类本性的自我观照:秋月纯洁明净,既是人类本心的投射,也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

1920 《大正藏》第16册,第274页中。

《大正藏》第19册,第128页中、129页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3/120375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