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天河14-15学年上期总结

天河14-15学年上期总结



第一篇:天河14-15学年上期总结

绵竹市天河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期学校工作总结

伴着2014渐行渐远的脚步,2014-2015新学年上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校出色的成绩得到了绵竹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充分肯定,第六次续写“督导考核一等奖”的辉煌。

走过八个春秋的天河,如一株生机盎然的小树,正昂首枝繁叶茂的明天。根深才能叶茂!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教师的素养提升便是学校的根基。新学年上期,学校坚持以“反思自我 追求完美”为年度修炼主题,继续坚守扎实的学习力,增强规则与风险意识,实行了扁平化管理,推行年级组长负责制,校级干部和中层明确联系年级组,与年级组长一起形成管理团队,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惩防体系”,扎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党务校务公开,走好群众路线;做靓课程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文化;深入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的年级组长负责制,逐步实现“提升管理服务和团队质量”!

2、关爱留守儿童,做亮“红十字学校”品牌。

学校建立常态化的救护知识培训,部分老师先行动起来,特别是全体党员与留守儿童一对一,成立 “天河小学红十字志愿者”团队,传播人道精神——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奉献爱心,资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家访迈出艰难的一步,关爱特殊群体(如单亲家庭、困难学生家庭)。分校成功创建星级“留守儿童之家”。坚持做好了与中医院、苏绵公园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单位,开展学校特色课程。

3、深入加强师德修养和校本培训力度,成功推进了“和雅杯”

教师成长工程,继续开展好和雅交流的年度活动。

(1)低职高聘工程。本年学校表彰了9位首届天河小学中级职称的“低职高聘”,成功启动第二届低职高聘工作,聘任8名优秀、出类拔萃但是没有机会评职的年轻教师。

(2)学校年轻教师发展促进会顺利开展工作,对19名80、90后年轻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个人建档、职业规划、追踪考察、学科转岗、本部与分校交流等形式进行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 “1+1教学星搭档”赛课和粉笔字、普通话等基本功的培训展示中快速成长。

(3)落实了骨干教师、名师队伍建设的学校培养措施及过程考核工作。有机结合学校常规工作和学校特色工作(师徒结对、科研课题研究、学科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班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学校中心项目工作等)让骨干教师、名师接地气,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学校拥有四川省特级教师、骨干教师1名;德阳市骨干教师3名,德阳市教坛新秀1名;绵竹市学科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16名;校级骨干教师30余名,占教职工总数的50%左右,在绵竹市同类学校中列居首位。

(4)继续有一批优秀教师外出远赴北京、江苏、辽宁、江西、云南、广东、四川阿坝进行交流。同时学校也迎接来自外地的友好学校的来访,与江苏学校签订“未来三年合作友好交流协议”。

4、家委会让天河教育成功实现“家校一体”。

学校家委会工作蒸蒸日上,各年级、班级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来开展学校和班级管理相关活动,如班级服务性费用的收取和管理、班级户外活动的开展等,成功实现了“家校一体,和雅育人”。

5、继续丰富天河讲坛形式,烹制大家期待的精神大餐。本年走上讲坛的有:四一班家委会、师培中心周尚富主任、学校教师、扁平化管理的一年级团队、辽宁台安满天星公益组织创始人王雁„„让天河讲坛真正成为天河人期待的精神大餐。

6、继续完善了和雅环境文化,精致打造了学校大门两侧的宣传!新建升旗台,各年级室外开放学生书吧的打造,后操场草坪铺设,乒乓球区,沙坑区,足球场区,爬杆区等的重新规划,一年级教室、各办公室书柜的制作,为和雅环境又增添不少亮点。

7、“重心下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实施一年多来,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执行层,都给学校带来了质的变化。在大家静心反思未来扁平化管理的优劣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改进措施,做好学校管理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储备工作!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年级组的智慧,继续精心打造“三个仪式”。一年级的新生入学仪式、二年级的“入队仪式”,简洁而深情的“毕业典礼”,成为和雅学子快乐童年的永恒记忆。

8、成功征集了校歌《星星与浪花》,悬挂了楼名,还制作了高质量的学校综合宣传视频。

9、认真落实规范教学“六认真”和质量提升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继续完善和优化电子备课,逐步实现了高效的和雅课堂。成功接受绵竹市教育局、绵竹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并荣获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称号。

10、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和天河讲坛,认真学习讨论新颁布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及纲要》《中国师德手册》《高效率教学的理念与操作》

和《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签订师德承诺书,有效禁止了教师有偿家教等现象。

11、家校一体,和雅办学。本学年以年级为单位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运动会,充分展示了年级智慧,让家长朋友更加零距离地了解学校、走进学校,对学校的办学、食堂等非常满意。

12、学校成立了信息资源部,本部和分校已经全面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绿色班班通工程、点对点互动平台,成功创建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校,并积极申报“全国数字化校园”,让优质资源助推和雅教学再上新高!

13、为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打造和雅之师,学校和雅印象工作室、教师书法沙龙、教师健美操队、登山队、太极社团等,这些由会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组成的社团,每周三的社团活动日等,坚持开展活动,为学校工会锦上添花。

14、继续打造好学校的精品学生特色团队:“天河之声”竖笛队、“声之韵”合唱队、“和雅颂”文明礼仪操和经典诵读队更是殊荣不断,充分展示“各雅其雅”的办学理念。

15、学校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深入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校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塑造天河小学特色品牌,建设和雅校园,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16、学校工会是“德阳市模范职工之家”,在节俭过节的大好形势下,智慧策划“教师节”和“重阳节”;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好社团

活动;坚持开展对教职员工的“送温暖”和帮扶工作。

17、安全无小事,继续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以隐患大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为指导思想,将安全工作有计划开展。从制度建设,各个层级的责任书签订,应急预案,运行机制建设及检查排危等方面一一落实,同时加强技防和人防工作。本期无安全事故发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里,我们的和雅教育更趋成熟,“各雅其雅”的天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4年7月荣获绵竹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4年10月荣获绵竹市2014年第二届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4年10月荣获“红领巾我的梦,核心价值观记心中”绵竹市少先队中队会课评比展示活动二等奖;

2014年11月声之韵合唱队无伴奏合唱《小雨点的歌》荣获德阳市第二届艺术节二等奖;

2014年11月荣获绵竹市第十五届小学生兵乓球比赛女子组第九名;

2014年11月荣获1+1心联行动优秀学校;

2014年 11月荣获绵竹市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竞赛一等奖; 2014年12月荣获绵竹市首批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开启2015的年轮,也开启了新的和雅时代,让我们心存美好,相信坚持的力量,携手谱写法治天河的和雅教育新篇章。

第二篇:个人总结 - 天河部落

工作总结

龙洞小学

樊瑞平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里,我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驱动下,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务求在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上有所突破和提高。在工作上能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上级领导和各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展少先队的各项工作。

首先,在教学上能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为综旨,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通过对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常规教学和趣味性教学,使他们在音乐课中做到融思想性、音乐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音乐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孩子们喜欢音乐、要学习音乐,进而创造音乐这种氛围。

其次,我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加强舞蹈训练,我还带领舞蹈队员参加了思源学校举行的”手拉手、迎新年”25所学校联合汇演,我们的呼啦圈健美操《向前冲》荣获一等奖,得到各级领导和各校长的一致好评,虽然这次的合唱比赛成绩并不那么理想,但通过这次的合唱比赛体现了我们音乐科组老师的合作和奉献精神,以及我们跟其它学校存在的差距,这是很值得珍惜和可贵的。

另外,还积极配合街道的文化艺术工作,带领学生参加街道举行的慈善晚会的演出,实现了我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宗旨。

最后,本学期在担任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期间,积极参加辅导员鼓号队的技能培训,为下学期的鼓号队大检阅而努力;另外,在“八荣八耻”讲故事比赛中,五(1)班的樊俊明同学在片的初赛中脱颖而出,在参加区的总决赛的中获优秀奖;以上只不过是我在这学期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我在少先队工作的道路上所留下的足迹,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更多的是领导如长辈一样对我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同事朋友一样的信任、理解和协助,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的生活,尤其是我的少先队工作离不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能在失败中取得经验,能在跌倒中勇敢地爬起来是最难能可贵的。回顾本学期,虽然工作忙碌而繁琐,但过得充实。我坚信: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只有充分集个人所长,发挥所有人的力量,没有不行的道理;也只要有目标,朝着目标不懈努力,相信自己,学习他人,不断提升自己,最终是会获得成功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2007.1

第三篇:《天河》观后感

《天河》观后感

电影《天河》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献礼之作,讲述了从中线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共11年的历史,再现了国家与人民渴望在漫长的岁月里攻克难题的勇气、智慧与大爱。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与人物,影片以董望川、周晓丹、江浩、林子彤等为中心,讲述他们在工程建设中为国家“舍小我,为大我”的精彩故事。影片摒弃了大而空的人物塑造模式,而是采用“南水北调”这一大背景下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来折射出举世瞩目工程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再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加高、移民搬迁、穿黄工程、五棵松暗涵、北京通水等场景,气势恢宏。讲述了一个水利家庭,一群水利人在此工程中的巨大贡献,也展现了我国在一些技术方面的国际水平。

“我没在工地,就在去工地的路上”,这样一句电话铃声,反映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我们不说电影塑造的人物有多么的高大上,但他身上有千种柔情,万般暖意。当他因担心工程建设而焦急甚至有些气急败坏地想责罚下属江浩时,却看见江浩在工地照顾年老体弱的父亲,那一刻,董望川怒火消退,脸上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久违的温情与歉意,作为观众的我,在这一刹那,也潸然泪下。当他非常愧疚地面对不理解的妻子周晓丹时,虽然外表依旧强势,但从其细小微琐的眼神、情态、肢体语言中,不难读出她对妻子、女儿的深爱...片中类似这样血肉丰满,爱恨丰盈的角色并非鲜有。这就是8,0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的缩影。

江浩这样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处境,都说明《天河》在主旋律电影中也在寻求很大的突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即使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也很难避免有经济上的困难,换一个岗位,虽然也是环境所迫,但同样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江浩虽然离开了董望川的指挥部,但仍然在水利工程中效力,一举两得。

南水北调”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要想通过100多分钟的电影全景式细致展现显然不可能。影片聚焦了工程形成过程中最牵动人心也最触及人利害关系的冲突矛盾极点——搬迁,以此为重点,再现国家大家与小家的多重关系。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爱感苍天,情涌大河,《天河》紧紧围绕“情”与“爱”,深动再现党民鱼水之情,官民船水之爱感人的一幕幕。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歌曲《江山》这样唱道。影片《天河》也深深凸显这歌词所蕴含的独具魅力。

以往同类型影片大多以枯燥镜头语言描述工程之伟大、艰难,以及人物角色的高大上。《天河》则以情感为纽带,将党民情官民情有机融入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等人间真情中...老百姓对土地的浓情,对烈士的深情也都被深深镌刻在影片的每一个角落中。是什么说服了“刁民”自觉自愿主动搬迁,是情,是爱。这感人一幕幕不禁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那不断激化着官民矛盾的强拆新闻片段。试想,如果官方都能像《天河》中的周晓丹、董望川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方法解决冲突,再不配合的“刁民”,再难啃的骨头,在铁石的心肠,也都有被融化的那一刻。爱感苍天,情涌大河,一切矛盾都消弭、化解于这无形的情、爱之中。

电影《天河》影片中通过水的流动变化和工程的竣工的雄伟姿态,来衬托出这一工程背后高大、大公无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之人。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四篇:《天河》观后感

观电影《天河》有感

世上本无路,走得多了,便就有了路。这路指的是陆地上的,当然也指人生路。但这路不仅存于地上,更现于天中,即天路。天路非实指天上有路,是特指穿越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京臧铁路,气势恢宏,造福于民,天下无双。如今,一条堪比“天路”的“天河”也即将全线贯通,这条特殊的河即指“南水北调”工程。与“天路”一样,“天河”也是一条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电影《天河》就全景式再现了这条壮举之河的艰难成形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通俗讲就是将长江丹江口的水通过“天河”引至京津华北等地,以福祉等地人民。近年来,华北地区日渐缺水,尤其北京,随着人口总量超过2000万,用水,用好水问题日渐突出。长江丹江口却水资源充足,洪水季节水患泛滥成灾。以“天河”将丹江口多余的水引至缺水京津地区,既解决了长江水患泛滥问题,又补缺了华北水荒严重现实,乃共赢互利大好事。

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爱感苍天,情涌大河,《天河》紧紧围绕“情”与“爱”,深动再现党民鱼水之情,官民船水之爱的感人一幕。

影片最能触及心底的移民戏份。为做好移民工作,李幼斌搬出最能以情动人却又不失魄力手腕的老婆俞飞鸿,关键是,要搬迁移民中既有广大乡亲朋友,又有李幼斌片中的老父老母,胞兄胞弟。由于牵涉到赔偿、移祖坟等重大事宜,党民关系、官民冲突被至于千钧一发之地。影片对移民高潮大戏环节的冲突设置极具戏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升扬了影片可看度。

以往同类型影片大多以枯燥镜头语言描述工程之伟大、艰难,以及人物角色的高大上。《天河》则以情感为纽带,将党民情官民情有机融入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等人间真情中...老百姓对土地的浓情,对烈士的深情也都被深深镌刻在影片的每一个角落中。是什么说服了“刁民”自觉自愿主动搬迁,是情,是爱。这感人一幕幕不禁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那不断激化着官民矛盾的强拆新闻片段。试想,如果官方都能像《天河》中的俞飞鸿、李幼斌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方法解决冲突,再不配合的“刁民”,再难啃的骨头,在铁石的心肠,也都有被融化的那一刻。爱感苍天,情涌大河,一切矛盾都消弭、化解于这无形的情、爱之中。

形象塑造上,《天河》果断褪去以往主旋律电影应有模式,不再让李幼斌等主人公一味简单的高大上,他身上也千种柔情,万般暖意。当他因担心工程建设而焦急甚至有些气急败坏地想责罚下属段奕宏时,却看见段奕宏在工地照顾年老体弱的父亲,那一刻,李幼斌怒火消退,脸上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久违的温情与歉意,作为观众的我,在这一刹那,也潸然泪下。当他非常愧疚地面对不理解的妻子俞飞鸿时,虽然外表依旧强势,但从其细小微琐的眼神、情态、肢体语言中,不难读出她对妻子、女儿的深爱...片中类似这样血肉丰满,爱恨丰盈的角色频繁出现。

南水北调,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福祉的战略性工程。为了此项事关人民生存与发展大计的伟大工程,无数工程建设者和沿线移民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董望川(李幼斌 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副总指挥,他与妻子周晓丹(俞飞鸿 饰)为工程忙于各自工作,聚少离多,原本稳固的感情渐渐暴露出问题。在技术攻坚阶段,董望川的学生也是最得力的助手江浩(段奕宏 饰)竟然离他而去,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同时住在库区的亲属坚决反对移民搬迁。种种压力纷至沓来。为了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完成,董望川亲自坐镇一线,并推荐妻子周晓丹负责移民工作。在最关键的穿黄工程中,大型盾构机突然出现严重故障。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江浩挺身而出,化险为夷。北京五棵松地铁站下,一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被创造。通水日期即将到来,所有人都在为工程的顺利竣工做着最后的努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董望川(李幼斌 饰)被任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指挥兼总工程师。然而正在此时的用人之际董望川的得力助手江浩(段奕宏 饰)因生活所迫为了利益放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此董望川与其断绝师徒关系。董望川的家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阳市槐树村,他力荐自己的妻子周晓丹(俞飞鸿 饰)担任丹阳市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工作,但是却遭到妻子埋怨。在任期间周晓丹为保护槐树村祖坟,建议搬移烈士陵园打动槐树村村们,获得大家的肯定顺利完成移民工作。

污水治污工作上,她拿董望川堂弟开刀,遭亲人唾骂也坚持工作,最后为其争取丰厚补偿也鼓励其开展绿色工业。另一方面江浩并没有放弃南水北调工程,他作为河海水利建设工程公司的代表担任“穿黄”项目部经理兼技术总监。江浩将重病的父亲接到工地宿舍,一遍救险一遍照顾父亲。为了给父亲筹医药费,在缺氧的状况下抢修盾土机完成前所未有的突破。北京四环环暗涵工程最关键的节点就是下穿五棵松地铁站工程,董望川提出创新技术,在南水北调专家们的质疑下,担当起责任开创新技术。林子彤负责地下指挥指与工人们一起冒着危险工作,董望川在地铁里与工人们并肩作战。然而正在五棵松暗涵打通之际,董望川妻子周晓丹视察工作时心脏病突发,但是他并没有陪在妻子身边,而是一直陪着工程一线的工人们。最后五棵松暗涵工程成功,周晓丹与董望川冰释前嫌相互谅解,林子彤与江浩正式交往,并在工地现场举行婚礼。

“南水北调”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要想通过100多分钟的电影全景式细致展现显然不可能。影片聚焦了工程形成过程中最牵动人心也最触及人利害关系的冲突矛盾极点——搬迁,以此为重点,再现国家大家与小家的多重关系。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爱感苍天,情涌大河,《天河》紧紧围绕“情”与“爱”,深动再现党民鱼水之情,官民船水之爱的感人一幕幕。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歌曲《江山》这样唱道。影片《天河》也深深凸显这歌词所蕴含的独具魅力。南水北调工程副总指挥李幼斌日日夜夜奋战在水利工地上,有家不能回对他来说是常事。为工程质量,为确保工程万无一失,他对最喜欢最心疼的下属极尽严苛。为圆满解决最大难题“移民”,他擅自将妻子调离家中,派其到任务最艰巨地方,啃最难啃的骨头...家庭矛盾因此火山般爆发,妻子抱怨,女儿埋怨,只有三代献身水利事业的岳父母支持他。不仅如此,其最信任的徒弟下属也因种种原因离他而去...李幼斌塑造的角色身上浓缩着千千万万水利人的风风雨雨。对他而言,如何摆正大家与小家关系,如何维系与妻子女儿的情和爱也并非易事。

第五篇:《天河》观后感

上善若水 饮水思源——观《天河》有感

为庆祝和纪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市南水北调办共同创作推出了南水北调工程题材故事电影《天河》。作为我市向南水北调工程的献礼作品,该片以深沉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生动刻画了工程建设者和库区及沿线移民的感人形象,真实再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壮阔画卷,表达了我市对这项伟大工程以及广大建设者、沿线移民的由衷敬意和感激。周二、周三两天,医院党委办公室响应市号召,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重大现实题材的电影《天河》。

看完电影之后觉得很震撼、也很感动。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臵,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电影中讲述的是中线工程,中线工程是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天河》讲述了中线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共11年的历史,再现了国家意志与人民渴望在漫长的岁月里攻克难题的勇气、智慧与大爱。用“南水北调”这一大背景下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来折射出举世瞩目工程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真实还原出“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将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奉献和“牺牲”浓缩在董望川、江浩、周晓丹、林子彤等人物身上,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水利人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折射出这一工程背后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中国。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丹江口库区移民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让节约用水这个非常简单但足以致命的道理铭刻在所有人的心上。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了我,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南水北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都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我们只有饮水思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费这凝结心血的工程,不枉费那么多人的牺牲和努力。节约用水、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