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幼儿园乙型流感自查报告5篇范文

幼儿园乙型流感自查报告5篇范文



第一篇:幼儿园乙型流感自查报告

乙型流感自查报告

乙型流感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症状如下:

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流行病学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我们努力做好预防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

乙型流感防控工作的形势严峻,我园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会议,制定措施认真部署,并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现把自查和落实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和工作制度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园长亲自抓,分管负责人直接抓,全体教职工共同抓,全园家长协助抓。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使防控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园建立了各项卫生消毒制度及传染病应急预案等,结合市县中心学校相关部门工作安排,督促有关人员及时自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及时整改,确保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措施落实到位,防患于未然

1.我园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分管园长及保健医生每天坚持巡视,检查、指导、督促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1)卫生工作细化量化,责任到人。班级、实行“每日三清扫,每周一大扫”制度,室内外卫生每天及时清扫、消毒,垃圾及时清除不留夜。环境卫生做到无纸屑、果壳、垃圾等;室内清洁、无异味、物品摆放有序。实行每日巡视检查、每月考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园内环境卫生清洁、无死角。

(2)我园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规范操作,并对卫生消毒情况详细记录。如清洗、消毒餐具、炊具严格按要求标准操作,做到一冲、二洗、三清、四消毒、五保洁。幼儿的生活、活动空间每日定期开窗通风,每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家具、门把手等幼儿易接触之处

每日用 “84”消毒液擦拭消毒,并用消毒水拖地,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每两周让家长将幼儿被褥带回家清洗晾晒消毒。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好防病治病关。

(1)我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了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以便做到遇事不慌,心中有数。(2)我园坚持做好新生体检工作,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幼儿体检合格者方可入园,严格把好防病治病体检关。

(3)每天坚持认真晨检,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查,并做好幼儿晨检记录。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更是加大力度,发现疑似患儿及时报告(上报“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及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预防、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4)积极做好幼儿预防接种工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登记、按时接种或补种等。

3.加强日常保育工作。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每日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增强幼儿体质。注意天气变化,随时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

三、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家园合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

我园一贯重视家长工作,注重加强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幼儿。根据季节和传染病流行情况,我园利用宣传栏、“家园栏”定期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育儿常识;通过召开家长会、专题讲座,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保教

工作中来,共同讨论育儿经验,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在教职工会议、保育员会议上,每会必讲“健康安全”。在强化幼儿意识方面,我们针对幼儿园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要求班级教师每天对幼儿必谈安全教育和健康卫生常识,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不挑食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家园合力教育下,我园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

我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园领导的严格管理下,在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一切正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将继续对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落实,牢固树立“预防为主”意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深、抓细、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以确保我园师生健康安全。

第二篇: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1 WHO 立场文件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范围有限的免疫接种(多为私营部门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WHO 的立场文件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 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 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概要和结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乙脑)是亚洲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脑炎。据估计,乙脑病毒每年至少造成50,000例临床病例,其中多数为10岁以下儿童,导致约10,000人死亡,另有约15,000例病例留有长期的神经-精神性后遗症。近几十年来,乙脑在一些以前无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出现了暴发。乙脑感染通过蚊子传播;蚊子从有病毒血症的动物(通常是猪或水禽)中获得感染。每250-500例感染者中仅约有一例出现临床症状。目前还没有针对乙脑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虽然在一些国家通过使用杀虫剂和改进农业活动可降低乙脑的发生率,但疫苗接种仍是唯一最重要的控制措施。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三种:(i Nakayama株或北京株纯化鼠脑灭活疫苗,主要由几个亚洲国家生产;(ii)细胞培养的北京P-3株乙脑灭活疫苗;(iii)细胞培养的SA 14-14-2株减毒活疫苗。鼠脑提纯乙脑疫苗的缺点有: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过短;需多剂次接种;对多数国家来说,每剂疫苗的价格相对较高。细胞培养的疫苗在中国生产并广泛使用;该国的灭活疫苗逐渐被减毒活疫苗取代。另有数种前景看好的候选乙脑疫苗正处于开发后期。

当前亟需提高各区域和各国对乙脑的认识,加大国际对乙脑控制的支持力度。在乙脑已构成公共卫生问题的所有地区都应推广乙脑疫苗接种。在乙脑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最有效的免疫接种策略是对主要的目标人群(通过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确定)中开展一次性的疫苗大规模接种,继而将乙脑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接种规划。与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策略相比,这种方法可带来最大的公共卫生收益。

一般认为,鼠脑提纯乙脑疫苗和细胞培养的乙脑疫苗在儿童中使用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也可接受。然而有极少数案例报道,流行区儿童和来自非流行区的旅行者接种鼠脑提纯乙脑疫苗后,发生可致死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超敏反应。由于这些不良事件极其罕见,而常规乙脑疫苗接种具有较高的收益/风险比,因此不应拖延在公共卫生规划中引入乙脑免疫接种。1 见 No.44, 1998, pp.337–344.许多国家通过应用鼠脑提纯的灭活疫苗成功降低了乙脑的发病率,该疫苗在未来若干年内有可能继续在国内和国际上使用。细胞培养的减毒活疫苗只需要较少的接种剂次即可实现长期保护,在多数情况下价格也较便宜,因此有可能是替代鼠脑提纯乙脑疫苗的一种较有吸引力的疫苗。但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在免疫缺陷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了解该疫苗与其它疫苗同时接种后的效果。

因疫苗各自不同的特征、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和所推荐的其他儿童疫苗的程序的不同,三种已获批准并投入大规模使用的乙脑疫苗的免疫程序也各不相同。在对1~3岁的儿童进行免疫接种时,鼠脑提纯乙脑疫苗通过以下接种程序可在整个儿童期提供充分的保护:第1、2剂为基础免疫,两剂次间隔四周;一年后加强免疫1剂,此后每隔3年接种一次,直至10~15岁。而如使用细胞培养的减毒活疫苗,只需要接种一剂作为基础免疫,隔一年后再接种一剂作为加强免疫,即可达到同等良好的儿童期保护效力。在某些地区观察到乙脑病例中年龄在1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在不断升高,突出显示了疫苗实现长期保护的重要性。

应确保安全有效的乙脑疫苗供应。所有乙脑疫苗的制造厂商都应遵守国际上通行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并符合WHO 关于生产和质控的要求。无论疫

苗系本地生产还是购自国外,在其被批准使用前,必须由独立的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

经改进的乙脑监测方法(包括标准化的乙脑病毒特异性实验室检测)对于明确当地流行病学的特征、测量疾病负担、确定高危人群和证明控制措施的效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乙脑监测的推荐标准将在另外的WHO文件中讨论。2 背景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经虫媒传播的病毒性人兽共患病,可影响人类。乙脑几乎在所有亚洲国家都有发生,无论其位于温带、亚热带或热带;偶可侵入原先没有这种地方性动物病传播的地区,如远离澳大利亚大陆的托雷斯海峡群岛。全球有近30亿人口生活在乙脑流行区,这些流行区每年新生儿约7千万。各国及同一国内各地区间,乙脑的年发病率相差甚大,低者不到10/10万,高者可超过100/10万。印度北部、印度中南部部分地区、尼泊尔南部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未开展疫苗接种的地区(如柬埔寨),乙脑呈周期性流行。

嗜人库蚊将病毒从增殖宿主(主要是猪和水禽)传播至人类。孳生于水溏和漫水稻田中的三带喙库蚊是最重要的病媒蚊种。虽然乙脑病例多数发生于农村地区,但在城郊和城市中心也可发生传播。

在温带地区,乙脑传播期通常始于4月或5月,并可持续至9月或10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乙脑传播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或可在雨季加剧。如当地的灌溉状况有利于蚊子全年孳生,即便是在旱季也可发生乙脑传播。在多数亚洲国家,每隔2~15年可发生一次大规模的乙脑暴发。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重2 WHO-recommended standards for surveillance of selected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2_(WHO/V&B/03.01.大洪灾(包括海啸)可引发乙脑流行。乙脑流行病学方面的某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在新近输入乙脑病毒的区域,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可受到影响,但血清学调查表明,大多数生活在乙脑流行区的人在15岁以前被感染。每250~500例乙脑病毒感染中仅有一例为出现临床症状的显性病例。在高发地区,乙脑病例中有一半为4岁以下儿童,几乎所有病例都在10岁前发病。在一些乙脑呈地方性流行的区域,随着儿童期乙脑疫苗接种的广泛实施,乙脑病例的年龄分布出现了变化,大龄儿童和成人在乙脑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以及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过去数十年间乙脑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这主要归功于乙脑疫苗的广泛使用。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措施(如生猪养殖集中化)的改变以及杀虫剂的使用也都促成了发病率的下降。有研究表明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对乙脑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蚊帐和其他辅助性干预措施不应影响儿童期乙脑疫苗接种。虽然流行区居民中乙脑的发病率存在大量漏报,但该疾病在短期访问者和游客中极少发生。

乙脑潜伏期为4~14天,之后可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寒颤、肌痛、精神混乱,偶可有颈强直。在儿童中主要的初发症状为腹痛和呕吐,常见惊厥。乙脑可表现为仅有轻度症状并顺利恢复,也可迅速进展为重症脑炎,患者可出现精神紊乱、全身性或局灶性神经性异常和昏迷。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00例乙脑,其中约10,000例死亡,约15,000例存活者有精神和/或神经性后遗症,需要康复治疗和持续护理。

关于孕妇中发生乙脑的报道很有限,因为多数感染见于儿童期;但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研究表明在怀孕6个月内感染乙脑者发生流产的危险性很高。同时伴有其它感染(尤其是HIV)对乙脑感染的转归有何潜在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病原体

乙脑病毒属主要经虫媒传播的黄病毒科病毒,是单链RNA 病毒。乙脑病毒与其他几种在亚洲流行的黄病毒(如登革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具有抗原相关性。乙脑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含有特异性的以及具有交叉反应性的中和抗原决定簇。该病毒 的主要基因型在地理分布上有不同,但都属于同一血清型,在毒力和宿主偏好性上也很相似。在被携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初始复制主要发生在局部淋巴结和区域淋巴结。病毒可能经血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对疑似乙脑病例进行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乙脑的病因学诊断可使用ELISA 捕获法检测到几乎所有发病7天内患者的脑脊液(CSF)或血液中的IgM 抗体。其他方法包括传统的前后配对血清抗体检测(用于证实乙脑特异性总抗体是否有显著增高)和斑点杂交法(Dot Blot)检测IgM(适用于现场检测)。病毒在血液或CSF 的组织培养物中很难回收,但在尸解因脑膜炎而死亡的患者脑部时可能被检出。在CSF 中很难发现乙脑病毒RNA。

保护性免疫应答

机体通过形成中和抗体而对乙脑产生保护性。从动物模型和疫苗临床试验来看,中和抗体的阈值≥1:10被认为是有保护性的证据。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对于抵御乙脑病毒的作用已在小鼠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乙脑疫苗

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z Nakayama 株或北京株鼠脑灭活纯化疫苗,主要由几个亚洲国家生产; z 细胞培养的北京P-3株乙脑灭活疫苗;

z 细胞培养的SA14-14-2株减毒活疫苗。鼠脑提纯的灭活疫苗

从历史来看,鼠脑提纯的乙脑灭活疫苗曾经是国际市场上供应量最大的乙脑疫苗。在韩国、泰国以及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越南的部分地区,鼠脑提纯乙脑疫苗已被纳入常规免疫规划。液态疫苗和冻干疫苗两种剂型都有供应。该疫苗目前的配方在免疫原性上已实现了标准化;经充分提纯后,其髓鞘碱性蛋白的含量也已降至

微量(<2 ng/ml)。WHO已制定了该疫苗生产过程中适用的技术规范3。冻干鼠脑提纯乙脑疫苗在4℃下稳定性至少达一年。

虽然Nakayama 株疫苗在亚洲的不同地区都预防了乙脑病毒感染的发生,但其他乙脑病毒株(如北京-1株)疫苗在实验和临床前试验中都诱导出更强、更明显的中和抗体应答。由于这个原因,加之在鼠脑中接种北京株病毒后抗原产量更高,在某些鼠脑提纯乙脑疫苗中,Nakayama株已为北京株所取代。从疫苗对人体的保护效能来看,未发现这些疫苗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鼠脑提纯乙脑疫苗皮下接种,剂量为0.5ml 或1ml(有些疫苗则为0.25ml 或0.5ml),3岁以下儿童适用较低的剂量。在某些亚洲国家,初免2针(间隔1~2周)在94%~100%的1岁以上儿童即可使中和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性水平。虽然泰国的经验表明在6~12月龄的儿童中接种乙脑疫苗也可产生良好效果,但在多数流行病学场合下,初免的时间应为1~3岁。鉴于婴儿期发生乙脑的几率通常很低,而且在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接种乙脑疫苗可能会干扰被动获得的母体抗体,因此不推荐对6月龄以下的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在美国开展的免疫原性研究中,在接种了相当于2个剂次的乙脑疫苗后,血清转阳率仅见于约80%的成人受接种者。相比之下,美军采取了在第0、7和30天接种乙脑疫苗的免疫程序,血清转换率达100%。在初免2针后约1年加强注射一个剂次,几乎在所有儿童和成人中都能达到保护性抗体水平,而无论其所在地理区域为何处。在那些经自然感染后免疫力不能增强的个体中,需要开展反复加强免疫以获得持续的免疫力。3 WHO Expert Committee on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Thirty-eighth report.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8(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771.另见: www.feisuxsmittee on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Fifty-first report.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_(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910 另见: http://www.who.int/biologicals/publications/trs/51/en/index.html 6 此获得的实验性候选灭活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已取得了令人期许的结果。WHO 对疫苗的总的立场 作为用于大规模公共卫生干预的疫苗应:符合现行的WHO质量要求 6 ;安全,在所有目标人群中使用后能显著影响疾病的传播;如拟在婴儿或低龄儿童中使 用,应能较方便地适应国家儿童免疫计划所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如与其他疫 苗同时使用,应不会显著干扰这些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配制的疫苗适合普通的 技术限制要求,如冷藏和贮存能力;针对不同的市场制订合理的价格。WHO 关于乙脑疫苗的立场 当前亟需提高各区域和各国对乙脑的认识,加大国际对乙脑控制的支持力 度。在乙脑已构成公共卫生问题的所有地区都应推广乙脑疫苗接种。在乙脑呈地 方性流行的地区,最有效的免疫接种策略是对主要的目标人群(通过当地的流行 病学资料确定)中开展一次性的疫苗大规模接种,继而将乙脑疫苗纳入常规免疫 接种规划。与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策略相比,这种方法可带来最大的公共卫生收 益 一般认为,鼠脑提纯乙脑疫苗和细胞培养的乙脑疫苗在儿童中使用都具有较 好的效果,其安全性也可接受。然而有极少数案例报道,流行区儿童和来自非流 行区的旅行者接种鼠脑提纯乙脑疫苗后,发生可致死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超 敏反应。由于这些不良事件极其罕见,而常规乙脑疫苗接种具有较高的收益/风 险比,因此不应拖延在公共卫生规划中引入乙脑免疫接种。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基于乙脑病毒 SA 14-14-2 株的细胞培养的减毒活疫苗和 新

型的细胞培养灭活疫苗,这些都为鼠脑提纯乙脑疫苗提供了适宜的替代方案。减毒活疫苗只需接种 1 或 2 剂即可诱导长达数年的免疫保护,而鼠脑提纯乙脑疫 苗则需要 2~3 剂初始免疫,之后每 3 年左右加强免疫一次才能达到持久的保护。鉴于多数国家中使用的鼠脑提纯乙脑疫苗的价格要高于减毒活疫苗,且其需要多 次接种,因此,鼠脑提纯乙脑疫苗的费用是多数乙脑呈地方性流行的国家所不能 承受的。最佳的国家疫苗接种策略取决于是否有可靠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保护期的 持续时间,以及,如果要达到长期保护,是否需要反复暴露于自然感染。类似地,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他有交叉反应的黄病毒抗体(如,登革病毒抗体)对乙脑基 础免疫有何潜在影响。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疫苗似乎都能同等地保护机体免受由 不同基因型乙脑病毒诱发的感染。由于流行病学、免疫规划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乙脑免疫接种程序在各国间差 异甚大。一般地,如果使用的是鼠脑提纯乙脑疫苗,通过以下程序可获得充分的 儿童期保护,在儿童 1 岁时初免 2 针(间隔 4 周),继而在 1 年后加强免疫 1 次,Document WHO/VSQ/GEN/96.02 IVB文件中心备索,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 或访问: http://www.who.int/vaccines-documents/DocsPDF/www9637.pdf.6 7 以后每隔 3 年接种 1 次,直至 10~15 岁。如使用的是细胞培养的减毒活疫苗,初免接种 1 针,约 1 年后加强免疫 1 次,即可提供同等的儿童期免疫保护。乙脑 疫苗和同时接种的其他疫苗是否会相互干扰?保护期的持续时间有多长?回答 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日本主要的鼠脑提纯乙脑疫苗制造商最近停止了这种疫苗的生产,而由其他 制造商生产的这种疫苗的质量则受到一定限制。虽然在理想状况下,鼠脑提纯乙 脑疫苗应逐渐由新一代的乙脑疫苗取代,但为确保乙脑疫苗的短期供应,在未来 数年内仍需继续生产鼠脑提纯乙脑疫苗。该疫苗的不良事件很少见,但仍具有潜 在的危险性,因此,促使相关各方严格遵守现行的国际质量要求对于确保该疫苗 的继续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疫苗系本地生产还是购自国外,在其被批准 使用前,必需由独立的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 估。目前有一家减毒活疫苗制造商正在扩大其生产能力。此外,采用细胞培养法 或现代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新疫苗也正在被引入免疫规划,或正处于研发的后 期。乙脑监测对于明确当地流行病学的特征、测量疾病

负担、确定高危地区和有 无新的疾病活动地区,和证明控制措施的效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WHO 充分认 识到协调各国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已制定了监测标准,其中也包括了针对乙脑监 测的专门建议。(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No.34/35, 202_, pp.331-340)8

第三篇:幼儿园预防流感安全教育

因近期流感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现已有多人中招,为了增强防控意识,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幼儿园开展预防流感安全教育活动,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流感安全教育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预防流感安全教育精选模板【一】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感冒的症状以及传播途径。

2、懂得预防感冒的常识,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感冒症状,懂得怎么预防。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若干张、音乐律动操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点名引入活动。

教师进行班级点名引出今天的教学活动

这几天,飞飞小朋友为什么没来呀?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对感冒的感受与体会。

教师:你得过感冒吗?感冒时人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感冒时会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2、了解感冒的传播途径。

教师:介绍患感冒的原因及感冒传播的途径。人一般是因什么患上感冒的?除了着凉外,感冒有时会是别人传染给你的,又是怎么传染上的呢?

教师归纳:

不注意冷暖或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容易患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还会通过吐沫,痰等传播,3、掌握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教师和幼儿一起交流预防感冒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和别人患上感冒?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预防感冒的具体方法,师幼一起归纳:

不随地吐痰,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洗脸,经常锻炼身体,适当吃点醋及蒜,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流感期间,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果已经患上感冒,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而且要侧转身,不对着他人打,避免传染给他人不道德。

4、活动延伸:让幼儿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选择的音乐和律动都是幼儿熟悉的,当音乐开始时,幼儿都开始在椅子上按捺不住扭动身体。

幼儿园预防流感安全教育精选模板【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禽流感传播途径等基本情况。

2、通过看看、讲讲、等各种有趣的形式,让幼儿知道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家园共同收集预防禽流感的图片。

2、预防禽流感图片若干张。

一、让幼儿看看收集的图片,自由讨论。

1、老师指着禽流感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些人怎么了吗?

2、他们生病和这些小动物有关吗?小动物生的是什么病呢?

教师小结:小动物生的病是禽流感,这是传染病,会传染给人的。

二、讨论分析交流感想

1、那禽流感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有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是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它的特点:传播快,危害大。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直接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吸入当中的病毒颗粒。

2、发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感染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常见的为2~4天。患者呈急性发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还会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三、预防禽流感

1、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预防禽流感,保护自己呢?(幼儿自由讲述后老师出示小结图片加以小结)。

老师小结:

尽可能减少孩子与禽类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

保持清洁。让孩子进餐前注意洗手,接触生肉、生禽或禽蛋后,必须再次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家长做菜时生食熟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不使用同一块案板或同一把刀处理生肉和煮熟(或直接入口)的食物,彻底清洁接触生肉的器皿。生肉、生禽接触的表面和器具应清洁消毒,特别是熟肉制品不应直接放回到煮前所用的容器中,盛放生肉的容器清洁后方可盛放熟食。

鸡肉和鸡蛋要完全煮熟后才能吃,不在家庭屠宰、食用病禽或死禽。触摸病禽一定要戴手套或塑料袋;触摸病禽后要用肥皂洗手。

让孩子坚持锻炼身体,每周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以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四、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儿歌。

附儿歌:

勤洗手,勤漱口,喷嚏咳嗽把嘴捂;

多吃水果和蔬菜,鸡蛋鸡肉要煮熟;

外出穿戴要暖和,回来换鞋脱衣服;

户外锻炼不可少,身体健康防疾病。

幼儿园预防流感安全教育精选模板【三】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流感,了解其危害性。

2、懂得怎样预防流感。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时老师在门口都对你们做了哪些检查 啊?”   幼:检查手指、摸头、有无发烧咳嗽症状……   师: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做这么多的检查吗?

幼:……   师:老师们给你们做这么多的检查都是为了帮助小朋友们预防疾病,现在又出现了一种传染病,叫做“流感”,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了解一些“流感”的相关知识。

二、请幼儿观看图片并提问:

1、图片(一):图片上有谁?他头怎么了?

2、图片(二):这个小朋友喉咙怎么了?

3、图片(三):这个小朋友身体舒服吗?从哪里看出他很难受,他的表情怎样?

这种病叫什么病?

教师小结什么是流感,是一种由流行性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三、了解流感的危害性。

提问:流感有什么危害?重者会引发肺炎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四、怎样预防流感。

1、讨论:怎样才能预防流感?

小结: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在 咳嗽和打喷嚏后;要保持居室卫生,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凡是出现发烧、头痛、咳嗽、胸闷的小朋友要及时告诉老师,及时到医院就诊。

2、学习儿歌《洗手五步歌》:

挽衣袖,伸出手,哗啦啦,洗一洗。

小肥皂,起泡泡,搓手心,搓手背。

手指缝,别忘了,大拇指,搓一搓。

小拳头,抱一抱,小手腕,转一转。

哗啦啦,冲一冲,捧起水,冲龙头。

关上它,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

五、延伸活动: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正确洗手,预防流感。

六、评选“讲卫生的好宝宝”。

幼儿园预防流感安全教育精选模板【四】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感冒的病症以及传播途径。

2、懂得预防感冒的小常识,积累一些健康生活的经验。

活动准备

在课前让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感冒症状。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教师:点名

“这些天,王萌萌小朋友为什么没来呀?”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对感冒的感受与体会。

孩子:“你得过感冒吗?感冒的时候人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感冒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2、了解感冒的传播途径:

教师介绍患感冒的原因及感冒传播的主要途径。

“人们一般是由于什么患上感冒的?”“除了着凉以外,感冒会不会是别人传染给你的,又是怎么传染上的呢?”

教师归纳。

不注意冷暖或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容易得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还可以通过吐沫、痰等传播。

3、掌握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预防感冒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和别人患上感冒?”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预防感冒的具体方法,师生一起进行归纳小结。

不随地吐痰、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洗脸、经常锻炼身体、适当吃点醋及大蒜、洋葱。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幼儿要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果已患上感冒,则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而且要侧转身,不能对着他人打喷嚏,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幼儿园预防流感安全教育精选模板【五】

学习目标

1、尝试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生病的感受。

2、知道感冒了要戴口罩。

3、知道感冒后恢复健康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提前画出两个“健康小天使”纸偶。

2、口罩、小朋友感冒的图片。

活动过程

形式 :集体/小组

1、出示口罩,请幼儿说说什么时候要戴口罩,并请幼儿讨论戴口罩的原因,由此引出生病的话题。

2、请幼儿说出感冒时的感受,以及感冒了不能做的事情。

3、老师在白板的高处贴一张小朋友感冒的图片,然后在两边画台阶,并在台阶的最底层贴上健康小天使纸偶。

4、幼儿分成两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猜拳,胜出的要说出一个使身体康复的方法。

5、幼儿只要说出一个正确的方法,健康小天使就可以爬上一级楼梯,最后看谁最先到达小朋友感冒的图片。

活动评价

1、能说出感冒时的感受,知道感冒了要戴口罩。

2、能说出感冒后恢复健康的方法。

备注

活动建议:

1、老师与幼儿进行讨论时,可使用关键词,例如发烧、流鼻涕、咳嗽、头疼、嗓子疼、难受、不舒服等。

2、在区域活动时间,请幼儿到布置成医院的娃娃家玩医生看病的游戏。

第四篇:幼儿园保健知识预防流感

中医预防流感的方法

葱豉汤:

葱白1根(10-15g)、豆豉15g,水煎分2-3次温服,有通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感受风寒,有感冒征兆者。

生姜红糖汤:

生姜5片、红糖20g,温阳散寒、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胃寒而有感冒征兆者。

银花菊花汤:

金银花10g、菊花10g,煎水代茶,频频饮服,具有辛凉解表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咽干,有感冒征象者。

薄荷芦根汤:

薄荷10g,芦根30g,煎水代茶,频频饮服,具有辛凉解表利咽之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咽干,有感冒征象者。

预防感冒方:

贯众(先煎)15g,草河车10g,芦根30g,水煎分2次微温服,儿童用量酌减。

流感预防食疗方:

荸荠(洗净去皮切片)40g,鸭梨(洗净去皮、核切片)生姜30g,水煎作茶温服,脾胃虚寒者勿服。

防感合剂:

藿香10g、桑叶10g、板蓝根30g、银花30g、贯众12g、连翘15g、桔梗10g、射干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200ml,连服3日。

感冒胶囊:

忍冬藤、黄芩、桔梗、杏仁、荆芥、防风、生甘草等按比例制成胶囊,每日3次,每次服3.5g,连服1周。

2.滴鼻法

食醋滴鼻液:

食醋5ml,加冷开水95ml,摇匀即得,备用。滴鼻时,鼻孔向上,每次滴入2~3滴,每日1-3次。由于食醋偏酸,可控制流感病毒生长繁殖。

碳酸氢钠滴鼻液

碳酸氢钠5g,加温开水5ml,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滴鼻时。鼻孔向上,每次滴入2-3滴,每日2~3次,也能控制感冒病毒生长。

*患者若用食醋滴鼻液,切勿同时再用碳酸氢钠滴鼻液,以免中和失效,反之亦然。

3.环境预防

食醋熏蒸法:

即用食醋蒸汽熏蒸房间或喷雾房间进行空气消毒,方法是先将门窗关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5ml食醋计算,加等量水熏蒸或喷雾,偏酸的环境不利于感冒病毒的生长繁殖。

中药香袋法:

取薄荷、葱白各4g,剁成细粒,再将菊花、荆芥、紫苏、苍术、桂皮、大茴、辛夷、细辛各2g,粉碎成粗粒与上述薄荷、葱白粒混匀,装入塑料薄膜药袋,再用花布做成小布袋,将中药袋口向上置入布袋中。将布袋系在小儿胸前,嘱其每日至少闻香气9次,药袋每29日更换1次。

*在流感暴发期间,除了选用上述预防流感的方药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饮水,多吃水果或果汁,饮食宜清淡,不宜吃油腻辛辣燥热食物。

第五篇: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秘方

18.1 益气清解汤

【来源】陈恩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晒参4~8克,麦冬、板蓝根、大青叶各15~20克,金银花、连翘各8~10克,生石膏30~50克,丹皮、知母、竹叶各6~10克,生地10~20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或鼻饲。【功用】益气扶正、清热解毒。

【方解】本病多实热,又有气阴耗损之候,故遣药宜顾护正气、清热解毒,是方之设即针对此。方中人参、麦冬、甘草益气养阴、顾护正气;石膏、知母大清气分实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金银花、连翘、竹叶轻宣泄热;生地、丹皮养阴凉血。故疗效可靠,堪为效法。尤其辨证加减皆能针对病情、用药得体,确较妥帖。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重型和极重型。

【加减】用药同时辅以输液等支持疗法;高热者,生石膏增为60克,加抗热牛黄散1克,或紫雪丹2克,每日2次;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各6~10克;抽搐惊厥,加地龙10~15克,钩藤、僵蚕各6~10克;或用止痉粉(全蝎、蜈蚣、僵蚕等分研末)2~3克鼻饲,每日3次,重者再加羚羊角粉1克鼻饲,每日3次;气阴欲脱者,生晒参改用5~10克;若虚阳外脱者,加附子2~6克;痰浊盛,加胆南星、法半夏各4~6克;腹胀、苔腻,加藿香、厚朴、法半夏各4~6克;便秘不通,加生大黄、玄明粉各3~6克。

【疗效】治疗80例,属邪犯卫气型11例,气营两燔型40例,疫毒内陷型29例。结果临床治愈72例(其中28例于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品调治),5例留有神呆或失语,吞咽不畅,肢体麻痹等证,3例死亡。有效率为96.25%,平均疗程为8天。

18.2 抽薪饮

【来源】李瑞云,《新中医》(5)1981年

【组成】大黄10克,生石膏30~45克,竹叶、金银花、麦冬各15克,钩藤、知母各12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1次口服,或分2次鼻饲。一般1~2剂,大便通畅,排出污黑烂便,体温则开始下降。

【功用】攻逐邪热。

【方解】“乙脑”乃属中医之温病范畴。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且易伤津,早期如果失治或误治,则邪热旋即入侵气分或营分而很快出现壮热不退,并见神昏抽搐。治宜急下泄热以存阴。故方用大黄攻下,取其釜底抽薪之法而达到急下存阴之目的。石膏辛凉,质重而气轻,不但清热泻火之力强,而且善于排泄内蕴之邪热,合大黄而共奏攻逐邪热之效;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热,又合麦冬养阴;竹叶清热利尿,以助石膏、大黄除胃中实热,并能止渴除烦;甘草助石膏、知母清热而生津。本方配伍,丝丝入扣,恰中病机。急症急治、堪为效法。通过釜底抽薪,邪热从大便而泄,可顿挫病势,则昏迷、惊厥诸症亦随之而解。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证见高热、神昏、抽搐。

【加减】如病情重笃、热深厥深,即使邪热已退,也不能旋即清醒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以荡涤痰浊,清心开窍;如见抽搐频作,则加蝉蜕、地龙、石菖蒲之类以祛风镇痉。【疗效】临床适当运用本法,对“乙脑”出现的高热、抽搐控制快。治疗1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附记】验之临床,确有捷效。但方中大黄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再随证加减调治,以收全功。

18.3 镇心涤痰汤

【来源】陈树庄,《浙江中医杂志》(3)1988年

【组成】龙齿、鲜生地各30克,琥珀5克,半夏(竹沥拌炒)、天竹黄各12克,陈胆星9克,石菖蒲8克,辰麦冬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功用】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

【方解】“乙脑”治后留有神志痴呆、表情淡漠、耳聋失语、手足抽搐,甚至瘫痪等后遗症。治疗颇感棘手。遵“百病多由痰作祟”、“痉病多痰”之训,治宜从豁痰开窍入手。故方用龙齿、琥珀镇心安神而定惊,俾心宁神安则精神振而神识转清、痴呆消失而举止复常;以陈胆星、竹沥、半夏、天竹黄、石菖蒲豁痰开窍,使语言通利而耳聋复聪;麦冬、鲜生地养阴滋液,阴液复则内风自灭、抽搐自止。诸药合用,共奏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之功,用治乙脑后遗症可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主治】乙脑后遗症。

【加减】痰浊蒙窍、精神神志症状偏重者,加礞石滚痰丸,中病即止;气阴不足、余热留恋者,加北沙参、焦山栀、地骨皮;津耗过度、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鲜石斛、玄参、生首乌;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手足拘挛或蠕动者,加知母、鳖甲、玳瑁;肝肾不足、髓海空虚、耳鸣耳聋者,加龟板、枸杞子、五味子。

【疗效】治疗11例,结果全部治愈。18.4 通络健脑汤

【来源】关幼波,《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丹皮、石斛各10克,全蝎3克,蜈蚣1条,僵蚕3克,钩藤4.5克,茯神12克,佩兰4.5克,木瓜10克,生石决明18克,赤白芍各10克,忍冬藤15克,炒知母、炒黄柏、丝瓜络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功用】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

【方解】原发中毒性痢疾,系因湿热为患,而且湿热俱盛,弥漫三焦,蒙闭心包,故见高热神昏,经治虽愈,但由于热盛灼津炼液,湿盛黏滞胶固,湿热交阻而成痰,痰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致中毒性脑炎后遗症,证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乏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由于湿热炽盛、津液大伤,水精不能四布,筋脉失于濡润,则为拘、为痿、舌根强直、语言謇涩。所以治以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为法。方中生地、白芍、木瓜、知母、石斛育阴缓急舒筋;黄柏、忍冬藤清热燥湿、解毒通络;赤芍、丹皮、丝瓜络凉血活血通络;钩藤、全蝎、蜈蚣、僵蚕熄风化痰通络;茯神、生石决明宁心安神、平肝潜镇;佩兰芳香醒脾、化湿助运,以防痰湿再生。诸药合用,以育阴清热、生津增液,以化结痰、濡润筋脉,气血流畅,水精四布,使拘挛者急缓舒展,废痿者强力复用。【主治】中毒性脑炎后遗症(中毒性痢疾后)。症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无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一般服药3剂见效,20剂即获痊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