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5
后所小学
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县教育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准备工作通知的精神和规定标准,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后所小学建后所乡后所村。学校历史悠久,环境优雅,交通便利,书香气息浓厚。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34.9平方米;建筑面积186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8平方米;校舍面积664平方米,生均面积2.9平方米。现有8个教学班,275名学生,专职教师25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学历21人,本科学历的4人。学校布局合理。
二、自查情况
学校成立以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加之“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校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2_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依据山阴县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后所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规划》,制定了《后所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会议,镇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我们依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及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管理
学校根据山阴县政府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几年来,我校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资助,校舍教室粉刷、维修校墙,平整硬化校园,添置内部设施,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办学条件 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我校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使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达到办学标准。
1、教学设施: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计664平米,生均6.8平米,住校生全部在校用餐并享受生活费补助;学校设置了40平米的科学兼数学、美术仪器室,20平米的音乐仪器室,另有80平米的藏书室。学校现缺少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卫生保健室各1间。学校建有围墙、大门、旗台、旗杆、花坛等设施,且布局合理规范,“净化、绿化、美化”到位,文化氛围浓郁。校园建设基本合理。
2、图书仪器设备:学校设有图书室兼阅览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全校共有学生图书2711册,生均10册,电子图书120GB,现学校藏书总量缺少2749册。
3、体、音、美、卫及电教设备:音乐器材学校现有14种,共14件。按配备标准缺少4种,缺少比例是22.2%,缺少件数共4件。美术器材学校现有23种,共312件。按配备标准缺少5种,缺少比例是17.9%,缺少件数共69件。体育器材学校现有49种,共673件。按配备标准缺少3种,缺少比例是5.8%,缺少件数共5件。卫生器材学校现有28种,共28件。按配备标准缺少5种,缺少比例是15.2%,缺少件数共8件。
4.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学校现有试验台10个,演示台1个,准备台1个,仪器柜10个。科学仪器有126种,共2329件,按配备标准缺少10种,缺少比例为7.4%,缺少总件数是30件;数学仪器有55种,共873件,按配备标准缺少6种,缺少比例为9.8%,缺少总件数是8件;文科仪器有0种,共0件,按配备标准缺少31种,缺少比例为100%,缺少总件数是37件。
5、学校安装了校园监控设施,配备了学生管理员、门卫和校园保安,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6.学校现7个教学班有多媒体、电子白板、计算机室(无电脑),现缺少学生电脑45台,教师机17台。学校无校校通,班级多媒体少一套,部分教室多媒体损坏。
7.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班级最大班容量为44名,符合达标体系。
(四)教师队伍
1、全校现有专任教师25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25人,占100%,中级职称6人,占24%,本科学历4人,占16%,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岗位证书,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学校师资配置合理,师生比例为10:1.3、学科配置,学校现有语文、数学专职教师各6人,英语专职教师2人。其中品德、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各有6名教师兼职,英语有2名教师兼职,科学有4名教师兼职。
4、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合格率100%,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师德考核合格率100%,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五)生活设施
1、学校安全保障完善,安全制度健全,学校有保安配备、消防设施、监控设备。
2、饮食条件良好,学校现就餐人数236人,餐厅座位130个。从业人员健康证件齐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均合格。现有水井1眼。餐饮服务许可证件有、卫生许可证件有。
3、寄宿条件方面,学校寄宿学生236人,生均宿舍面积2.8平米,每生一张床,现缺少56张床,生均校舍面积缺少0.2平方米。
4、学校现有138名女生,学生厕所女生蹲位8个,男生蹲位8个,现缺少小便池4m。
(六)普及程度
1、近三年来,全乡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100%,无辍学适龄儿童。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对义务教育满意率98%以上。
(七)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1、优秀率: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业成绩优秀率均在46%以上。
2、及格率: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及格率均在93%以上。
3、毕业率:进三年来毕业生成绩全部合格,毕业率达到100%。
4、近视率:全校现共有学生275人,近视15人,近视率为5.4%。
5、犯罪率:近年来,全校无一人犯罪,犯罪率为0。
6、教学管理:学生学籍信息管理运行情况良好。
7、课程开设: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等薄弱环节,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把乡土人情、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8、学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卫生保健室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活动。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校园文化
1、校园环境:学校现有绿化面积60平方米,绿化面积缺少3720平方米。
2、室内建设:室内文化教育氛围浓厚,班级文化、楼道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特色鲜明。
(九)义务教育延伸
我校地处乡村经济基础差,学生来源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农民工进城等诸多原因造成生源急剧萎缩。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还应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敬业乐业精神,不断使教育教学质量上档升位,强化“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用心服务”,努力办出让人民满意而有特色的教育。
后所小学
202_年10月30日
第二篇:学校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万州区瑞池学校
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
万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根据万州府发【202_】20号、万州教督(202_)25号等文件通知精神和教育督导评估相关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万州区瑞池学校是由原郭村初中瑞池分校和郭村中心小学瑞池完小于202_年8月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万州西南的郭村镇瑞池居委会,与忠县梁平接壤,距万州城50余公里。学校占地12000平方米,由初中部、小学部、和两所村小组成,现有教职工71人,学生1366人。
二、自查情况
学校成立以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加之“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校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2_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万州区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瑞池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工作实施规划》,制定了《瑞池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会议,镇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力保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管理
学校根据万州区政府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镇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几年来,我镇共争取资金100多万余元用于新建校舍公寓、维修校舍,平整硬化运动场地,添置内部设施,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办学条件
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202_年“两基”迎国检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强化了微机室、多功能教室的建设等,使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达到市颁标准。
1、教学设施: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2311平方米,生均38.47平方米,寄宿制学生后勤设施达到标准,住宿生住房面积共计4517平方米,生均15.85平方米,住校生全部在校用餐并享受生活费补助;学校处室齐全、设置合理,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室,达到市颁二类标准;学校建有围墙、大门、旗台、旗杆、花园等设施,且布局合理规范,“净化、绿化、美化”到位,文化氛围浓郁。
2、图书仪器设备:学校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全校共有学生图书6500册,生均20.9册,电子图书120GB,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余万元。
3、体、音、美及电教设备:学校体育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学校设有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目前正投入10余万元进行教育专网建设。远程教育设施,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4、学校投入5万余元安装了校园监控设施,配备了学生管理员、门卫和校园保安,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教师队伍
1、全校现有专任教师44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44人,占100%,本科学历31人,占72%,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岗位证书,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合格率100%,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师德考核合格率100%,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五)普及程度
1、近三年来,全镇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全部入学,入学率100%,辍学率在1%以下。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被授予“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卫生先进单位”“区级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等殊荣,社会对义务教育满意率98%以上。
(六)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1、毕业率:进三年来初中毕业生成绩全部合格,毕业率达到100%。
2、近视率:全镇202_~202_学共有学生311人,近视5人,近视率为1.6%。
3、犯罪率:近年来,全乡各学校无一人犯罪,犯罪率为0。
4、课程开设: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等薄弱环节,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把乡土人情、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5、学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卫生保健室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活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义务教育延伸
我校地处城区边缘经济基础差,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由于库区移民搬迁、农民工进城等诸多原因造成生源急剧萎缩,师生比严重失调。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学校借“五个校园”建设的契机,还应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敬业乐业精神,不断使教育教学质量上档升位,强化“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用心服务”,努力办出让人民满意而有特色的教育。
万州区瑞池学校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三篇:学校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王庄镇一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自查报告 浚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根据上级文件通知精神和教育督导评估相关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王庄镇一中是一所初级中学,位于王庄集北街村,占地50余亩,现有教职工百余人,学生1640人。
二、自查情况
学校成立以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加之“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校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2_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万州浚县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王庄镇一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规划》,制定了《王庄镇一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会议,镇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力保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管理
学校根据浚县人民政府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镇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几年来,我镇共争取资金100多万余元用于新建沼气厕所、维修校舍,平整硬化运动场地,添置内部设施,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办学条件
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202_年“两基”迎国检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强化了微机室、多功能教室的建设等,使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达到市颁标准。
1、教学设施: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2311平方米,生均38.47平方米,寄宿制学生后勤设施达到标准,住宿生住房面积共计4517平方米,生均15.85平方米,住校生全部在校用餐并一部分享受生活费补助;学校处室齐全、设置合理,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室,达到市颁二类标准;学校建有围墙、大门、旗台、旗杆、花园等设施,且布局合理规范,“净化、绿化、美化”到位,文化氛围浓郁。
2、图书仪器设备:学校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全校共有学生图书90000册,生均5.9册,电子图书120GB,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余万元。
3、体、音、美及电教设备:学校体育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学校设有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目前正投入10余万元进行集体办公室建设。远程教育设施,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4、学校投入5万余元安装了校园监控设施,配备了学生管理员、门卫和校园保安,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教师队伍
1、全校现有专任教师82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82人,占100%,本科学历56人,占72%,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岗位证书,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合格率100%,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师德考核合格率100%,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五)普及程度
1、近三年来,全镇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全部入学,入学率100%,辍学率在1%以下。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被授予“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卫生先进单位”“区级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等殊荣,社会对义务教育满意率98%以上。
(六)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1、毕业率:近三年来初中毕业生成绩全部合格,毕业率达到100%。
2、近视率:全校202_~202_学共有学生1640人,近视65人,近视率为3.6%。
3、犯罪率:近年来,全乡各学校无一人犯罪,犯罪率为0。
4、课程开设: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等薄弱环节,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把乡土人情、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5、学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卫生保健室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活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义务教育延伸
我校地处农村经济基础差,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由于农民工进城等诸多原因造成生源急剧萎缩,师生比严重失调。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学校还应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敬业乐业精神,不断使教育教学质量上档升位,强化“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用心服务”,努力办出让人民满意而有特色的教育。
浚县王庄镇一中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第四篇:学校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克 城 中 学
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根据《8.23指标体系》等文件通知精神和评估相关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克城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农村中学,202_年搬入新校址,位于克城镇的东北方向。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344人,教职工58人,专职教师49人,本科学历4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学校服务范围为克城镇。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校舍建设
我校为新建校,投资四千余万,学校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教师公寓、学生宿舍等建筑,布局合理、设计精巧,能满足广大师生工作生活需要。
一、用地面积:校园总面积:36000m2,生均面积:91.25 m2。
二、建筑面积:学校建筑总面积:12430 m2,生均面积:28.24 m2。
三、运动场地:有300米环形跑道学校运动场地总面积5000㎡,生均面积13.4 m2。
四:专用教室:分别有图书室、阅览室各一;音乐、美术教室各一,且能满足教学需要。理化生实验室各一,符合建设标准。
(二)装备配置 我校装备配置先进,图书馆藏书量大,教学仪器配置全面,各实验室账目清晰,管理科学有效。
五、课桌椅(凳):学校课桌凳400套,符合标准。
六、图书:学校藏书16579册,生均44册。
七、理科教学仪器:物理仪器133种,921件;化学仪器173种,13290件;生物仪器115种,2658件。
八:音体美器材:音乐器材8种,23件;美术器材24种,627件;体育器材42种,333件。
(三)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学校全面提升教学品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0M光纤接入校园,网络班班通,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设施。
九、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教师专用机2台,学生用机50台。
十、校校通、班班通: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互联网为20M移动光纤接入,全校共16套多媒体。
(四)办学规模
学校办学规模适中,班容量符合国家规定。
十一、规模、班额:轨制4轨,12个教学班,最大班额44人。
(五)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组开全课程,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优师比例高。
十二、学科配备:教师学科结构基本合理,能满足开全开足国家规定课程需要。
十三、教师学历:高于规定学历43人,占比率86%。
十四、优师分布:中级以上职称11人,市级优师2人,省级优师2人。
(六)生活设施
学校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学校餐厅环境优美,饮用水安全卫生,学生住宿条件好,卫生整洁。
十五、安全保障:学校配有门卫1人,校警3人;安装监控系统,69个摄像头,有消防栓38个,沙箱1个。
十六、饮食条件:学校有食堂、餐厅、锅炉房,能满足师生就餐需要,能向学生提供安全卫生饮食和饮用水。
十七、寄宿条件:男生宿舍58间,女生宿舍60间,每间8个床位,能满足学生住宿需求。
十八、厕所:男厕蹲位20个,女生蹲位20个,小便槽7米,达到规定标准。
(七)管理质量
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实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教学管理规范有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效果显著。
十九、办学行为:
1、学校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落实到位。
2、阳光招生,均衡编班。
3、无跨区域招生。
二十、国家课程设置:能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安全教育课、安全演练按规定要求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到位。
二十一、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规范,评价科学合理,考试成绩不公布,不排队。
二十二、教育质量:有发展性素质教育自评方案、自评报告,教学成绩显著,202_年学生毕业合格率为97.2%,202_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100%。
(八)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文化教育氛围浓厚,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有特色。
二十三、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整洁,各种文化教育氛围浓厚,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通过我校自查,综合评价为合格。
三、学校工作亮点及特色
(一)、创建书香校园
在教师层面实施“读书伴我成长”的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案。使教师“在读书中丰富自己,在读书中成长自己,在读书中悦纳自己”,关注更多的教育类专著,不断地用专家的思想引领自己的业务,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教师群体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群体中形成广泛阅读的氛围,创建“读书-实践、反思-提高”的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学生层面实施“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扎实推进课改
我校以“快乐教育”为背景,深化课改工作,经过逐步摸索和总结归纳,已初步形成克城中学课堂改革模式:“三环节”快乐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学案导学、自主预习--酝酿快乐,育快乐之树;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体验快乐,开快乐之花;第三环节:点拨释疑、达标测评---收获快乐,摘快乐之果,经过几年的摸索,该模式的效果已经显现,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三)梯队培养计划
在成功教师的打造中,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学校发展的结合,学校在结合教师自订的三年发展目标基础上,为每位教师量身定进行培养,让每位教师知道我该往哪里走,怎么走。青年教师目标明晰,以赛促培。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每年都进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这种以赛代培,以赛促培的方式,为他们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实践的平台、研讨的平台、展示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舞台让青年教师能够成长得更好,成长得更快。经验教师分类推荐,经验共享。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
202_.4.
第五篇:学校(小学)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学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自查报告
中心学校:
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根据上级文件通知精神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相关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学位于@岗村,国道旁,与高速毗邻,学校邮箱222210@126.com。学校创建于1999年,前身是第四中学,是@镇第一所联办高小。学校占地27亩,现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宿舍楼、教师周转房各一栋,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一个,学校各功能室齐全。学校下辖三个教学点。
二、自查情况
学校成立以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加之“均衡发展”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校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2_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省、市、区、镇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陈湾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规划》,制定了《陈湾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会议,镇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力保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经费
上级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几年来,我镇校共争取资金100多万余元用于新建沼气厕所、维修校舍,平整硬化运动场地,添置内部设施,202_年我校开工新建了教师周转房。202_年春季襄阳光彩老总到我校投资,为我校封饭棚,装修学生宿舍,新购床、铺,今秋我校学生上学真正达到了只背书包上学的程度。
(二)学校标准化建设
基础设施: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9782平方米,生均58.14平方米,寄宿制学生后勤设施达到标准,住宿生住房面积共计255平方米,生均1.5平方米。运动场5000平方米,篮球场两个,都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师生劳动实践基地4亩。学校设施布局合理规范,“净化、绿化、美化”到位,文化氛围浓郁。
近三年新建:
202_年新建144平方米的师生食堂,投资11万元,新建64平方米的水冲式厕所一个,投资3.5万元;硬化操场900平方米,投资2万元;建师生男、女浴室各一个,投资2万元;添置课桌凳90套,投资0.83万元。
202_年,新建教师周转房四层780.76平方米,投资85.22万元;添置标准课桌凳50套,投资0.45万元;硬化场地6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
202_年,光彩百盟集团援建我校,共投资60万元。
1、改造学校大门、门卫房;2、改造2号楼为学生宿舍及教辅用房。为学生购置标准的钢管式床铺90套,被褥170床。3、完善学生餐厅二期工程。4、重新硬化学校主道路。5、新建不锈钢橱窗25米长。
(三)教师队伍建设
1、全校现有专任教师40人,专任教师中师以上学历40人,占100%,专科学历36人,占90%,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岗位证书,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才是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所以我校高度重视,下大力气,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教师培训提高。①每学期五个一工程:读一本专业书籍,做好笔记和体会;上一节优质课;备一本优秀导学案;每月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有一篇论文获奖。②参加课内比教学,并且要达到学校为每位教师制定的目标,达不到标准要限期重讲。③推门听课,中层干部每学期至少推门听课10节,并当场点评,每位教师至少5节并当场交流。
3、为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师德考核合格率100%,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四)教育质量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1、教学质量监控:常规教学实行“日清”管理,每天由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的备、教、批、辅等方面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并当面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天的“日清”中再查。每周五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整理本周“日清”并进行汇总小结公示,对在本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复查力争做到“周清”;每月一次全面的大检查,教研组长写出检查情况汇报交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将情况汇总后除了在全校公示外还开好通报会,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督导,限期整改。下次检查时重点查,如果未改将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坚决做到“月清”。学校领导每学期都要亲自进行2-3次的临时抽查,对在抽查中出现的问题交教导主任督办整改。这些监控让我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不留死角。
2、课程开设: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等薄弱环节,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把乡土人情、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学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卫生保健室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活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校虽然创办只有短短的13年,但是已是@镇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历年来教学质量排在全镇前列,多次代表@镇迎接市、区各级领导的随访、专项检查等,学校先后被评为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区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等多项表彰。学校先后培养出一名全国现场说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区级骨干教师,7人次获得区优质课教师。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办公条件差,教师使用的办公桌已经有17年的历史了,有很多已经坏了;办公用电脑数量不足;打印机少,不能满足教师的使用需求。
2、教师整体提高不足。虽然我校培养了多名骨干教师和优质课教师,但是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师培训中,要发动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学习,努力提高,为每位教师的提高创设条件。
通过自查,我校均衡发展得分为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