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刍议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论文

刍议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论文



第一篇:刍议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论文

刍议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

桃园小学课题组 付召清

通过将近一年多的‚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课题研究,课题组老师在对存在不同程度厌学情绪的学生(智力正常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发现儿童厌学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缘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学生郑军,小学一年级学生,独子。父母经商,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胡×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根据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他每天上学都由奶奶背着书包带他到教室,甚至到他所坐位臵,把椅子搬下来。该学生连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小事都不会。

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

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份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李英,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父母要求女儿每门功课必须在98分以上,有时考了97分,在班居前茅,父母仍不满意,对她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带她四处求学,回家一有空就练习,稍不用功,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李英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但是自从四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考试产生了恐惧。

从李英的学习问题中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试考了97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父母又用‚琴棋书画‛的古代淑女标准要求女儿,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二、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来信说:‚知心姐姐: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

3、慵懒症与心理惰性

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四、外界不良风气影响

目前社会上有少数人的‚拜金主义‛认为知识不重要,唯有钱才重要的思想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儿童迷恋游戏机、上网等活动也会导致厌学。当然,产生厌学的在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一地从一两个方面去分析,不管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如 何 矫 正: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家庭教育的‚急‛和‚惩‛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从而失去自信和自尊。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以鼓励为主,不能用惩罚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成效不大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1、家长应正确地认识并承认孩子在心理或学习能力上有障碍和缺陷,要从实际出发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多关心爱护孩子,少横加指责,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分担其所遇到的学习困难和压力,努力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

2、家长要不断调整心态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和自信。

3、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习惯的养成家长不但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而且要以身作则。同时要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就如同找到‚点石成金的手指‛。

4、家长要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首先,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其次,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第三,要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第四,家长应带头学习,为孩子做学习的表率,而且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利用班队课、主题队会等时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要对学生施加‚题海战术‛,搞得学生身心疲劳。

3、要给予厌学学生更多的关爱,充分挖掘厌学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

4、运用教育心理专业知识疏导和排解厌学学生的心理障碍,尽量少批评指责,更不能冷嘲热讽。

5、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不要沉迷于游戏机、上网等活动。

第二篇: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矫正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摘要】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以前高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

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因此,找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字】:小学生;厌学;心理健康;关爱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2、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慵懒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我在上托管班的时候观察过班上的孩子,一节课35分钟,几乎每10分钟我要点名提醒一次。慵懒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

(二)学校教育方面

1、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虽早已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已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1]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为了适应潮流校领导不得不让我们这些任教的主课老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优或补差,这样中高年级学生又进入了“应试教育”的盲区。形成了平时“素质教育”,期中、期末“应试教育”。

2、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由于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总感到失望或沮丧。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显现出厌烦的情绪,因此会出现对学差生有时会有鄙视的眼光。

4、学生间关系

由于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小学生接受知识水平不同,造成学习成绩的不平衡,学生之间出现歧视现象。

(三)家庭方面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

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四)社会影响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打牌赌博、黄色书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

二、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

(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二)学好新课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它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3]主要想调动厌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且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及心理品质,不同的知识经验及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三)让学生感受关爱,特别关爱学困生

关爱学困生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这种做法会不可避免地在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上产生偏差。国家需要我们培养出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人才。关爱学困生要从心理去关爱。关爱学困生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回到集体中来。

(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4]学困生之所以为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难道他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会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技能性的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五)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六)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参考文献

[1]沈贵鹏著.心理教育活动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_ [2]郑雪,王玲编著.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吕国荣著.小故事大成功.金城出版社.202_.[4]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第三篇: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分析研究报告

安化中心小学 赵文革

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如何营造农村小学生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们国家,农村学生的厌学率比较高,保守的统计数据是在20%到30%之间,单就我校以及周边学校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高。厌学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就无法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这一子课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寻找对策,降低学生的厌学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与研究,引起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厌学现象的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心理,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效率。

一、研究目标

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成因。

二、研究内容

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三、研究对象

安化中心小学、柏林中心小学、马街中心小学、安化花池小学、隆兴九年制学校的四、五、六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课题主要内容

1、对研究对象厌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中,发问卷调查表1015份,收回1015份,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高达65%。在学习目的方面,认为读书无用的占25%,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现状读书的占45%,为不辜负父母期望读书的占20%,只有15%的学生是为了祖国的富强与社会的发展而读书。在日常学习习惯方面,32%的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26.5%的学生迷恋网络及电子游戏。在家庭教育方面,36%的家长望子(女)成龙(凤)心切、期望值高,40%的家长由于长期做生意挣钱或出门打工疏于监管孩子。在学校教育方面,因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看不起或不理睬的近25%,被同学瞧不起的占35%,老师讲课无吸引力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的占27.5%,因老师留作业太多厌学的占30%。在社会影响方面,不良风气造成10%左右的学生厌学。

2、对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的心理分析

(1)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缺乏学习的动力

在一次对安化中心小学四年级300多名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劳作之余经常参与喝酒、打麻将、玩扑克者达五成以上,持“大学生都得自找工作,花费很大,1

让孩子识几个字,将来走向社会不被人糊弄”观点的占25%左右,持“只要有关系、有背景,就算没有文凭,照样能生活好”观点的占10%左右,这些数据反映出许多不良社会风气及家长落后的观点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我国研究者张敏等人对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以回报动机(如:回报父母的学费,为父母、老师争气等)、求知动机(如:学到新东西﹑新知识等)和交往趋利动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满足自己交往的需要并获得各种物质﹑精神上的满足,这些满足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为主,外部动机(回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动机(求知动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说,当社会负面因素充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小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回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时,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内在动力,一些农村小学生因此对学习潜滋暗长了厌恶甚或迷茫的情绪。调查发现在社会影响方面,不良风气造成10%左右的学生厌学。

(2)、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教师片面的评分观及过高的期望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多年,但是有些学校和教师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的追求优秀率、升学率,走进了唯分论的误区,只重视智力的开发,不屑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眼中除了分数还是分数,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子。评分是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鼓励和最有力的惩罚工具,陈威主编的《小学儿童心理学》在论及小学生对评分的态度时指出:“小学儿童对待评分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和父母对评分态度的影响,教师和父母客观、正确地对待评分尤为重要,否则会影响小学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儿童形成错误的学习态度。”教师对低分学生的苛刻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急切的心态导致口出一些过激的话语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卑心理、负疚心理就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不但上不去,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当我看到漫不经心、毫不在意地连续听教师几个小时的训斥,满不在乎地任凭小朋友嘲笑他是后进生的孩子时,我的心充满了愤懑。还有什么比扼杀人的自尊心更不道德的事呢?”因此,教师的期望和态度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教师而产生厌学情绪。

师生关系是小学儿童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成分,由于小学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加重大而深远。

小学儿童具有“向师性”,表现在对老师的敬畏、崇拜和依恋。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蒙上被歧视的心理阴影。还有部分教师,他们思想观念陈旧,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视为没有自尊心、没有个性,可以随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而且又不愿意改变自己,常常对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很少或根本

不给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一级农村中心小学均存在大班额现象,而不同学校4——6年级各班中总有2——3名后进生不被重视,他们与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隔阂。另外,学生不喜欢教师也会导致学生厌学,笔者朋友的一个孩子3——4年级时把数学班主任老师视作崇拜的偶像,对数学学习特别有兴趣,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5年级时换了一个数学教师,他时常拿前任数学教师与之对比,总觉得后者教学水平不如前者,故时时给老师挑刺儿,上课捣蛋,不专心听讲,结果师生关系紧张,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下滑严重。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为教师,有的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学效果差,这与教育者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表达能力等素质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数据统计表明老师讲课无吸引力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的比率占27.5%。安化中心小学由此对五年级学生做了2次同样的研究:把学生按数学成绩高低搭配编成五个班,选择2名青年教师、2名中年教师,1名老年教师分别担任五个班的数学教师,每次按年龄选择的教师不同,结果却几乎相似,2名中年教师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2名青年教师所带的班级,老年教师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最差。分析发现:老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致使一些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青年教师有激情,课堂上易和学生产生共鸣,但耐心不足,一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教师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学,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而中年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善于创新教法,更可贵的是教学中经常能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变成既有声音、又有图像和情感的语言,撞击学生心灵,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兴趣。可见教师受年龄限制而产生的情墒和教学能力、手段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之深。当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波及到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时,孩子求知的火花就熄灭了,自尊心丧失后,孩子会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4、校园生活单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儿童的需要总是日益增长、不断变化的。当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适应儿童活动时,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如当儿童入学后,学习成了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于是他们产生了学习的需要。随着年龄的渐长和心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追求社会的需要等。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中发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单调,表现在近年来上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一波接一波,有的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宁可把贴着整齐划一标签的图书放得陈旧,也不借给学生阅读,学生除了仅有的课本以外,几乎无别的书可阅读。有的学校本来体育器材就少得可怜,又怕学生利用体育器材活动出事故、家长找事,为了安全将仅有的体育器材收放起来。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课间活动限制得太死,诸如此类等造成校园生活对学生吸引力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如不适时改变,需要就会麻痹,学生产生厌校情绪的同时也产生了厌学情绪。

(3)、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在农村家庭,对孩子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较多,受教育者一般很难自行的违背家长的期望。课题组调查发现,农村36%的家长望子(女)成龙(凤)心切、期望值高。在学校里,家长都想让孩子争第一。与家长的愿望相适应,社会上就冒出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艺术班、外语班、奥林匹克班等;书店里的各种教辅书籍也一直畅销不衰;深夜里,父母们陪着孩子做练习夜以继日。这就使得孩子有永远做不完的练习,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学生身心的负荷时,他们就滋生了讨厌学习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因此而逃学,离家出走。

诚如大家所熟知的“罗森塔尔效应”一样,家长的正面期望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没有期望,便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潜能也得不到开发。但农村家长大多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上过早为孩子定向,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在小学阶段,要求过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全部被挤掉。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孩子会产生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进而导致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丧失。家长过高地、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导致孩子出现焦虑、苦恼、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必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

笔者最近在中期考试前四(2)班的思品课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一半学生的烦恼是:考不出好成绩,父母会揍自己!《中国教育报》对此有一项问卷调查,问道“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时,有68%的学生回答:“请别对我期望太高”。可见,家长的期望水平应当把握适当的度。

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小学生厌学,这方面的比率占40%左右。一种情况是家长经常出外做生意或打工挣钱无暇监管孩子,致使孩子贪玩的天性缺少约束而学业成绩越来越差;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过分埋头干自己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再一种情况是有些父母对孩子能否取得好成绩的过程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无能为力时,只是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一种情况是父母的离异给孩子打击过大,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202_年,我校课题组对四年级8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做了追踪调查,结果有7个学生期中、期末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均不及格,有3个孩子存在频繁逃课现象。

家长对孩子的爱的掌控不恰当也会导致小学生厌学。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要什么买什么;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撤”回了父母之爱,甚至冷漠相待。这两副面孔、两种态度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性格发展、能力培养、性情陶冶等,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产生厌学情绪。

(4)、自身的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许多学生自制力不强。

自制力是什么?心理学告诉我们,自制力是儿童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动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今后的发展。没有自制力就没有好的习惯。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每个家庭中的孩子急剧减少,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从小父母就宠着、惯着,很少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凡事都由父母为他们想得周全细致、无微不至,因此,许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他们便会打退堂鼓,畏缩不前,不敢与困难作斗争,因而放弃学习。此外,现在的小学生喜爱的玩具五花八门,电视频道节目也越来越丰富。这些玩具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的“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由于自制力不强,许多学生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或者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完成。

2、学生受错误的行为评价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说明的过程就是归因。部分学生的厌学,与成人对他们的归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根据调查,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的评价。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他们表面上争强好胜,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很害怕失败。他们把自己孤立起来,拒接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做简单的归因。

3、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学生学习态度、方法、能力和方式的综合表现。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懒惰,相反的,有好多学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特别勤奋,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事与愿违,虽然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却总是不见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我校课题组在对安化中心小学、柏林中心小学、马街中心小学、安化花池小学、隆兴九年制学校的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习习惯不良者占到学生总数的32%左右。其中学习没有计划,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占20%左右,他们整天疲以应付作业,缺乏周全的考虑和安排,学习起来顾此失彼。对知识不求甚解,全凭死记硬背的占5%左右,他们对知识点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习结果令人失望。不会听课,不会抓重点和难点的占8%左右,他们待这节课程完毕仍对知识点心中无数。

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导致小学生厌学,甚至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时间,会学习、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

4、缺乏对书本知识学习的兴趣造成 “厌学”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学校3——6年级学生均有约10%左右的人敷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分析认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其实不是因为他们很“笨”,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书本知识学习“没劲”、“不好玩”,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不在这方面,而对音乐、美术、体育、网络游戏等或情有独钟,其中迷恋网络及电子游戏的学生比率高达26.5%。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尊重、发展他们的爱好的同时,要做好引导工作,持之以恒的培养其学习兴趣才能改变厌学现象。

综上所述,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并非学习内容本身,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因素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中的负面影响,使得孩子迷失了学习的方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心理包袱沉重,以至于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徐腊春.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J].科教文汇,202_

[2] 张连云.校园压力与小学生的厌学心理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_

[3] 王顺风.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J].河南教育,202_

[4] 孙东.哪些压力会导致孩子心理疾病 [J].健康生活,202_

[5] 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D].福建师范大学,202_

【6】陈威主编的《小学儿童心理学》

第四篇: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塘溪镇上城小学

胡永菊

“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

是他们的先天学习能力太差?还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然而,负载着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这个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厌学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二、学校因素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几种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等等。

1、教育观念落后。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考试改革上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

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思想观念仍旧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得高分,才会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可是,教师没有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解问题得办法放在了作业上。于是,几个学科的作业向幼小的学生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经常被老师们“追债”。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视为唯一标准。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者可以说有些天赋,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兴奋点总是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的“靶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学生对学习生活趣味索然呢?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形成一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会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可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找出厌学心理的对策。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争取家长配合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 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二、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第五篇: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其中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也有成绩优良的学生。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冷漠态度、厌烦心理及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方式。厌学学生的主要表现:一是心智活动差,对各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二是从学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随意性和多变性大,厌烦并明确表露出不愿在学校继续学习的意愿;三是因不努力学习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混日子、等文凭,形成恶性循环。厌学学生对学习都是由厌烦、厌恶再到厌恨,最终厌弃学习,他们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一、厌学原因分析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厌学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1.兴趣转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2.学习无望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方面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在学习过程中产

生盲目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难时就产生逃避的想法。另一方面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觉得难以学习下去,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极重要。

3.交往困难

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4.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

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有些则是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

5.情感饥渴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二、厌学相应矫正对策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1.引起注意

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教师要通过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生活中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构成真实的问题情境,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手操作,通过鲜活的生活和事实的理解,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交往和发展的乐趣。

2.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3.悦纳他人

曾经听过的一个关于“五官争宠”的相声,每个器官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别的器官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缺了哪个器官也是不能正常生活的,只有充分的发挥它们的作用,才算完美。这就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

会欣赏对方,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一点很重要,在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人过于苟求。如果你固执地追求完美的人,容不下对方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失误,那么你只能是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因而在交往中,我们中学生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和宽容他人。

4.情感补偿

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5.正确归因

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当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

除作努力归因外,还可作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对后继学习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2/26679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