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202_同业业务新格局

202_同业业务新格局



第一篇:202_同业业务新格局

【干货】202_同业业务新格局

202_-12-14大资管论坛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肖小和 上海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副研究员; 修晓磊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管理信息部硕士。

202_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和资产质量压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和寻找新兴利润增长点的需求更加迫切。与此同时,202_年出台的“127号文”和“140号文”对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同业业务告别前期粗放发展,而以业务创新为重点,在资产负债两端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伴随着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上升,如何正确认识同业业务的职能,发挥同业业务服务商业银行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也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需思考的问题。

本文对16家上市银行202_年半年报披露的同业业务经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剖析同业业务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同业业务如何稳健、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一、上市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情况

202_年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负债总额1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16家上市银行资产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1.45%,负债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1.57%。

(一)同业业务总量情况 1.同业资产规模及比重

截至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资产总额115.83万亿元,同比增加11.48万亿元,增长11.00%;贷款总额57.11万亿元,同比增加5.35万亿元,增长10.34%;同业资产余额为11.12万亿元,同比减少9695亿元,减少8.02%(见图1)。

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60%,同比下降1.98个百分点。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或贷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资产总额则为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的53.58%;3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或贷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3%左右,而同业资产总额则为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的6.23%。

2.同业负债规模及比重

截至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负债总额107.87万亿元,同比增加10.11万亿元,增长10.35%;存款总额80.72万亿元,同比增加3.58万亿元,增长4.65%;同业负债余额为18.79万亿元,同比增加4.86万亿元,增长34.88%,同业负债增速较同期存款增速高30.23个百分点(见图2)。

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比重为17.42%,同比上升3.17个百分点。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负债规模或存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负债总额则约为国有银行同业负债总额的73.14%;3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负债规模或存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3%左右,而同业负债总额则约为国有银行同业负债总额的5.83%。从传统的同业资产负债(存拆放同业和回购)规模占总资产负债规模比重来看,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比重分别在9%和14%左右,股份制银行比重分别在12%和25%左右,三家城市商业银行比重分别在15%和20%左右。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深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压力,上市银行中各类型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运作上延续不同特点,大型国有银行逐步拓展传统同业业务规模和作用,将同业业务作为资产负债端的稳定补充;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端趋向于多元配置,尤其是近两年来,各类同业投资资产比重迅速上升,部分传统同业资产比重具有向同业投资资产倾斜的趋势,而在负债端,对于同业负债的需求更加强烈,同业负债的规模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

(二)同业业务结构情况 1.同业资产结构

截至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中,存放同业占比为29.60%,同比上升5.11个百分点;拆出资金占比为24.05%,同比上升1.88个百分点;买入返售资产占比为46.35%,同比下降6.99个百分点(见图3)。

截至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资产余额为5.16万亿元,其中买入返售票据资产余额为2.96万亿元,占买入返售资产总额的57.38%,占比同比上升10.52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来看,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等传统的同业资产运用途径占比则有所上升,买入返售资产在各类型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中的占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买入返售资产中票据资产的占比大幅上升,同时持有到期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资产占比上升,反映出在同业业务规范下,前期较为灵活的买入返售资产“创新”运作减少,票据资产在同业业务中的作用突出,而各类同业业务创新则集中于同业投资方面。其中,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的比重约在60%左右,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的比重达到65%左右,反映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同业资产配置上的思路与前期基本一致,国有银行侧重于传统流动性支持,股份制银行同时注重流动性和盈利性。

2.同业负债结构

截至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结构中,同业存放占比为82.55%,同比上升5.96个百分点;拆入资金占比为10.81%,同比下降4.43个百分点;卖出回购款项占比为6.64%,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见图4)。

截至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卖出回购资产余额为1.25万亿元,其中卖出回购票据余额为2433亿元,占卖出回购资产总额的19.50%,占比同比上升11.59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同业负债结构来看,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依然是上市银行同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同业存放的占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反映出在存款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持续的同业负债成为商业银行应对负债端压力的主要手段,而同业负债在承担流动性作用的同时,在支持资产运作以获得更大盈利性方面的作用也愈加突出。

3.同业业务资金流向

截至202_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同业资产余额-同业负债余额)为-7.67万亿元,与202_年同期相比差额扩大5.83万亿元(见图5)。

从资金流向看,上市银行同业资金净流入规模不断扩大,且呈现逐年加速的特征,由202_年上半年的1.10万亿快速上升至202_年上半年的7.67万亿。具体来看,股份制银行资金流入规模已超过大型国有银行,且资金流入规模呈现几何式增长,大型国有银行面对负债端压力其资金流入增速也较快,而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流入呈现稳定增加的态势。

二、同业业务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_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同业业务规范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的影响持续深化,前期一些较为粗放和不规范的运作方式已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在经营压力和资产质量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于同业业务的重视程度和对同业业务盈利性的需求不断提升,同业业务创新的侧重也随着监管重点的变化而变化,而同业业务风险防控的难度则持续增加。

(一)同业业务整体认识有待深化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和金融改革进程的深入,商业银行在面临日益增加的经营压力和资产压力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找到优质收益资产、稳定低成本负债和新的盈利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同业业务的地位和作用被不断挖掘和突出,商业银行对于同业业务所赋予的内涵不断丰富,期望不断提高。

我们应该看到,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整体认识方面还有待深化,部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所承担的盈利职能过重,在负债端倚重同业业务的比重过高。一方面,一些同业业务通过层层包装规避监管,延长了交易链条,导致最终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同业资金在金融机构间寻找投机机会或投入收益相对更高且风险更高项目的同时,使得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未能获得足够支持,更有甚者,部分同业资金只在金融体系内进行循环流转,并未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也未提供本质上的助力。

(二)同业业务运作方式有待优化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同业业务,除满足短期流动性管理的需求之外,为满足对于资产负债、资本等的监管要求和增加收益等目标,主要通过增加业务规模、变换流转形式、规避监管要求等方式进行运作,市场对于同业业务的需求和同业业务创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对同业业务在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服务经营管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行创新和探索,对运用同业业务支持流动性管理、支撑经营发展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等方面进行思考,对同业业务的经营机制、盈利机制和运作方式进行研究和应用。

(三)同业业务统计监管有待完善

在16家上市银行年报和半年报中,我们对于同业业务的统计科目主要为同业存放(存放同业)、拆出资金(拆入资金)和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业务规范中对于以上同业业务范围和统计科目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和说明。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根据监管体系的变化也做出了相应变化,传统科目项下业务规模有所减少,比重有所降低,而相应业务则通过操作方式变化计入其他科目中,对于同业业务规模的披露不尽完善,对于同业业务数据的了解和掌握难度较高。

目前的统计及数据披露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统计规范和统计体系,银行间以及银行与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日益频繁,跨市场的业务、资金运作将成为常态,而目前对于此类同业资金流转和资金运用目标的监测则有待完善,对于同业业务规模及其影响的了解程度的缺失,使得把握同业业务实质和风险的难度有增无减。

(四)同业业务风险把控有待加强

目前,传统的监管指标(比如存贷比等)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作用已不断弱化或逐渐消失,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却不断提高,跨市场业务属性的增强和各类业务创新都对同业业务风险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尽管同业业务的参与主体为金融机构,客户资质相对较高,但是同时对于银行间同业业务的风险资本计提和拨备也明显低于一般企业,在交易结构复杂、交易链条较长且风险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信用风险;第二,在当前利率政策下,同业业务对于资产运用倾向于长期锁定收益,而负债来源期限则相对较短,在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市场波动的频繁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第三,同业业务中运作的短期化、多环节和复杂的隐性协议等,显著增加了业务运行的操作风险;第四,风险在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租赁、财务公司等跨区域、跨市场的交叉传染、叠加放大,容易诱发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第五,同业业务各类“创新”的层出不穷和与监管的博弈,容易引发合规风险。

三、同业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思考

同业业务是银行同业之间调剂资金余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渠道之一,是银行业发展资金业务、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途径之一,是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互通的桥梁之一,也是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之一。在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变化和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同业业务需要在思想认识、业务创新、风险把控和监测分析等层面开拓思路,深入推进,符合经济金融运行的规律和趋势,符合实体经济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需求,也符合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定位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业务定位。同业业务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属性界定了其所承担的主要职能范围,一方面,同业业务负债端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使同业业务的主要职能依然是解决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两端流动性的重要补充;第二,同业业务也具有一定的资产负债运作潜力,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效能的工具之一,但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同业业务资产负债运作以提升盈利水平时,应当将同业业务作为提升盈利水平的辅助途径;第三,在同业业务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应当明确自身经营管理和服务目标定位,将同业业务置于业务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下,明确未来发展重点,完善同业业务管理体系,并建立符合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机制与架构。

(二)建立指标体系,完善监测分析。在同业业务规模持续增加、作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应当针对此类业务进行系统的统计、监测、检查和分析。一方面,在目前同业业务相关科目和范围的基础上,根据业务、资产实质进行进一步的界定和划分,并根据业务范围对数据统计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和统一,形成稳定的业务指标统计制度和体系;第二,对业务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掌握同业业务发展趋势和资金投向,强化同业业务表内和表外整体管理能力;第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合作,注重对其资金流向、业务过程与实质操作等进行监测与跟踪,对业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三)支持实体经济,强化精细管理。同业业务在服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同时,更应该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服务经济对象和经营目标定位的不同,对同业业务规模总量及占总资产负债规模的比重进行分类管理;第二,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不同,对其整体或各区域同业业务产品结构和比例进行分类引导;第三,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同业融资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可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对资金流向和跨市场合作对象进行专项比例和目标管理。

(四)加快业务创新,适应转型发展。在大资管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同业业务与商业银行其他传统业务相比,在跨市场业务合作和金融综合服务方面,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需要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机构的同业合作内涵,通过优质资产拉动稳定负债、低成本负债支持资产运作的方式,形成资产负债端良性可持续的促进关系;第二,金融机构在同业业务融资和投资过程中,形成差异化的角色和功能,避免单纯将同业业务作为规避监管和资源约束的渠道,融合资金增值需求和资产配置需求,开展全方位的投融资合作;第三,同业业务在稳定负债和资产配置方面,可以扩大对接实体经济各类支付和融资工具,并完善定价机制和价格传导,根据经济金融政策导向加大相关资源配置和运用。

(五)把握融合趋势,防范业务风险。当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与非银金融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各类信息、资源的流动和传导更加迅速,一方面,需要研判同业业务与各类金融市场的联系与受到的影响,尤其是关注与同业负债业务联系较为紧密的资本市场的波动,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等风险防控纳入同业业务风险防范体系,防范各类风险交叉传导;第二,针对市场异常波动,建立完善的压力测试和风险应急预案,确立风险指标,并对同业业务风险指标建立完善的跟踪、监测和分析;第三,强化同业业务杠杆率和错配程度的流动性管理,测算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之间的久期缺口,并将时点监测完善为日均监测;第四,根据业务实质和实际风险主体进行完善、动态的同业授信管理,对同业机构授信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层分类管理,并探索根据业务类型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大资管论坛立足资管,辐射全行业,为您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及深度研究,我们另行搭建了行业交流平台,欢迎各位银行同仁联系管理员(微信号:tsp0414)加入交流业务。

阅读原文 阅读 4635 1举报

第二篇:127号 同业业务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创新活跃、发展较快,在便利流动性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的同业业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业务,主要业务类型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融资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

金融机构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同业业务,应当按照各项交易的业务实质归入上述基本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同业业务实施分类管理。

二、同业拆借业务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的无担保资金融通行为。

同业拆借应当遵循《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_〕第3号发布)及有关办法相关规定。同业拆借相关款项在拆出和拆入资金会计科目核算,并在上述会计科目下单独设立二级科目进行管理核算。

三、同业存款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同业资金存入与存出业务,其中资金存入方仅为具有吸收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业务按照期限、业务关系和用途分为结算性同业存款和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同业存款相关款项在同业存放和存放同业会计科目核算。

同业借款是指现行法律法规赋予此项业务范围的金融机构开展的同业资金借出和借入业务。同业借款相关款项在拆出和拆入资金会计科目核算。

四、同业代付是指商业银行(受托方)接受金融机构(委托方)的委托向企业客户付款,委托方在约定还款日偿还代付款项本息的资金融通行为。受托方同业代付款项在拆出资金会计科目核算,委托方同业代付相关款项在贷款会计科目核算。

同业代付原则上仅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跨境贸易结算。境内信用证、保理等贸易结算原则上应通过支付系统汇划款项或通过本行分支机构支付,委托方不得在同一市、县有分支机构的情况下委托当地其他金融机构代付,不得通过同业代付变相融资。

五、买入返售(卖出回购)是指两家金融机构之间按照协议约定先买入(卖出)金融资产,再按约定价格于到期日将该项金融资产返售(回购)的资金融通行为。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相关款项在买入返售(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会计科目核算。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不得纳入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管理和核算。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应当为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央票等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卖出回购方不得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转出。

六、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的投资行为。

七、金融机构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遵循协商自愿、诚信自律和风险自担原则,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九、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各类同业业务及其交易环节能够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地在资产负债表内或表外记载和反映。

十、金融机构应当合理配置同业业务的资金来源及运用,将同业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之下,加强期限错配管理,控制好流动性风险。

十一、各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应当符合所属金融监管部门的规范要求。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统一的同业业务授信管理政策,并将同业业务纳入全机构统一授信体系,由总部自上而下实施授权管理,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同业业务。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同业业务的类型及其品种、定价、额度、不同类型金融资产标的以及分支机构的风控能力等进行区别授权,至少每对授权进行一次重新评估和核定。

十二、金融机构同业投资应严格风险审查和资金投向合规性审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的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

十三、金融机构办理同业业务,应当合理审慎确定融资期限。其中,同业借款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其他同业融资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

十四、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其中,一级资本、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_年第1号发布)的有关要求计算。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省内二级法人社及村镇银行暂不执行。

十五、金融机构在规范发展同业业务的同时,应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标准化和透明度。

十六、特定目的载体之间以及特定目的载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业务,参照本通知执行。

十七、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对同业业务的监督检查,对业务结构复杂、风险管理能力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加大现场检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对违规开展同业业务的金融机构依法进行处罚。

十八、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金融机构于通知发布之日前开展的同业业务,在业务存续期间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管理状况,业务到期后结清。

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会同所在省(区、市)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将本通知联合转发至辖区内相关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银 监 会 证 监 会 保 监 会 外 汇 局 202_年4月24日

第三篇:银行同业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面向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创新

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最重大的成功就是把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商业银行成为了真正的商业化主体,经营目标明确,预算软约束逐步硬化,然而盈利性与稳定性冲突的经典问题也随之而来。

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动力来源于金融机构本身提高资本回报的需求。根据杜邦公式,资本回报率等于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三者的乘积。当息差受到挤压、表内杠杆又受到资本监管的约束时,只有靠提高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资本回报。如果提供给银行标准的资产证券化工具,建设资产证券化市场,则银行可以在利率市场化浪潮下继续稳健盈利,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就是经历三十年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但如果缺失这样的工具和市场,银行只能加大资产负债错配以提高息差或者在降低风险资产占用上作文章,于是就出现了同业业务模式大发展。

宏观上看,同业业务模式使得负债比较富裕的大型商业银行与负债比较紧缺的中小商业银行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同业负债的快速扩张,显著提升了资产规模,大型商业银行则起到了存款批发商的角色。具体而言,股份制和城商行加大信托受益权和买入返售项下票据的配置力度:202_年,股份制银行持有的信托受益权、票据占比分别提高了3.7%和2.5%,而城商行信托受益权、票据占比分别提高了5.4%和5.5%。另一方面,股份制和城商行均在全面收缩传统信贷、债券投资、资金业务。股份制银行贷款收缩较大,而城商行债券和资金业务收缩较大。五大行主要资产配置仍集中于传统贷款和存放同业,它们的比重分别提高了0.3%和1%。信托受益权发展较为谨慎,比重基本没有增长,但买入返售项下票据却在加大,且比重提高了0.5%。债券投资受到挤压较大。

商业银行发展的同业业务的确是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但这个业务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一业务加剧了金融脆弱性,系统性风险上升,贷存比监管失效;第二个问题是这一业务在现有的流动性管理框架下会造成银行间流动性紧张。

银行同业业务因六月份资金市场异常波动而备受关注,这次“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引发了多轮震荡冲击,以同业负债支撑的负债快速扩张在关键时点的波动性很大,而同业资产又与同业负债出现了显著的期限错配,加上买入返售项目下的信托收益权流动性很差,这就使得资金的腾挪相当困难,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造成了靠稳定性差的短期限负债支持流动性差的长期限资产的状况,在这样的资产负债错位的结构下,轻微的流动性冲击会造成很大的流动性波澜。

从监管的角度看,金融脆弱性确实因同业业务的发展而明显加剧,但这样的业务快速发展是有客观环境支持的。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的矛盾是流动性大幅波动的根源,作为央行负债的基础货币与作为商业银行负债的广义货币在202_年后的变化可以说是分道扬镳。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国际收支盈余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实体经济从外部获得的收入下降、央行被动发行的基础货币的投放下降,而经济增速并未像国际收支盈余一样大幅下滑,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就需要金融体系提供更多的融资,于是我们看到社会融资规模以超过20%的增速超比例增长,而基础货币增速下降至5%以下,银行间货币市场是靠商业银行开在央行的账户清算的,可以说是以基础货币结算的,而实体经济的支付是靠经济实体在商业银行开的账户结算的,可以说是以广义货币结算的,于是出现了两个层次流动性的分歧,银行间流动性处于偏紧状态,而实体经济流动性处于偏松的状态。202_-202_年,原来央行靠央票等工具冻结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大规模解冻,这缓解了银行间流动性的紧张,但202_年3季度,商业银行对央行的净债权已经降至零附近,也就是说,已经没有储备的余粮了,于是央行开启了逆回购工具,而今年上半年由于大量套利资金流入使得基础货币投放有所回升,银行间市场出现了流动性持续宽松的幻象,5月份套利反向,银行间流动性的冲击就发生了。而同业业务的模式恰恰是派生存款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而耗用了备付金,降低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于是就出现了央行希望商业银行整体压缩资产,而作为独立个体的商业银行总希望争夺更多的负债支撑资产,争夺负债的结果就是市场利率大幅飙升。

由于同业业务的定价早已市场化,不受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钳制,因此,同业业务推动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化,从而推动了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中美的银行业,我们从同业业务上能看到一些外国银行业演化的影子,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表内的体现就是负债同业化,而美国商业银行则是负债市场化,对企业和居民的一般存款负债占比都出现了持续的下降。在资产端,中国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同业化和表外化降低了资本占用,提高了资本回报,而美国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资本回报。

同业业务中经常出现的甲乙丙三方模式其实质就是把资金和信用分开交易,有资本缓释功能,正是类似于国外信用违约互换的初级功能,在国内的资本监管中,缺少对现存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凭证)资本缓释功能的认可,于是银行就开发出略显灰色的同业三方模式替代。更进一步讲,近两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行化非常明显,这和美国银行体系十年前的情况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中国当前市场和监管的限制,中国商业银行并未完全复制美国模式,而是开发出投行与同业业务共同推动的商业模式投行化的演进路径。

监管的责任是让信息透明化,疏胜于堵。经过六月份市场波动的教育,如果监管部门再强制要求同业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提足拨备,并视同信贷资产的风险系数,则同业业务的资本回报率会下降,同时资产负债错配也需要逆转,同业业务模式再次面临转型。关上一道门的同时,需要打开一扇窗,资产证券化和大额可转让存单,同业存单这些标准化的工具应该提供给市场,让金融机构可以在阳光下应对利率市场化浪潮。

第四篇:同业业务测试题

1.同业业务还可以分为场内和场外业务,以下哪项业务属于场内业务?√ A B C D 同业投资 同业借款 同业代付 同业存单

正确答案: D 2.银监会11号文规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资产规模不能超过同业负债的()√ A B C D 0.2 0.25 0.3 0.35

正确答案: C 3.11号文规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资产总余额不得超过上一年总资产的()。√ A B C D 0.03 0.04 0.05 0.06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4.存放同业业务的主要风险有√ A B C D 账户开设的风险 交易不能的风险 经营结构的风险 信用风险

正确答案: A B C 5.以下属于同业借款业务目标客户的有√ A B C D 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

正确答案: A B C D 6.以下关于类贷款类非标投资业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有利于规避实贷实付,提高存款派生

通过SPV资金转100%银票保证金,提高存款收益 有利于后续资产转出,对经营灵活性提高有较大帮助 有利于规避合意贷款规模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7.结构化产品资金一般分为优先级和次级两个基本层级,在风险承担上,投资优先级的资金先于次级资金承担风险和损失。×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银监会11号文强化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农”定位、服务实体经济,发挥比较优势。√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9.类贷款类非标投资相当于贷款授信,银行承担融资方的所有问题,通道方不承担任何问题,或者只承担管理成本。√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0.无论是单一信托还是集合信托,信托公司都只是作为一个通道,不承担任何责任。√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02_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同业业务的风险权重为3个月以内√ A B C D 0.25 0.2 0.3 0.35

正确答案: B 2.流动性及定价问题小组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期为√ A B C D 每季度 每月 每周 每日

正确答案: C 3.人民银行既行使央行职能,又承担商业银行职能,当时实质仅此一家金融机构。这是对我国金融发展历程中哪个阶段的描述?√ A B C “大统一”的金融体系 专业化金融体系 市场化金融体系

正确答案: A 4.银行吸收同业存款投资债券,利用存款与债券之间的差额进行套利,这种方式属于√ A B C D 产品套利 机构间套利 市场套利 跨市场套利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5.同业业务的特点包括√ A B C D 风险低 服务全 创新广 收益可观

正确答案: A B C D 6.以下关于开展同业金融业务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E 新的利润增长点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增强经营灵活性 节约资本金占用 有助于降低风险

正确答案: A B C D E 7.套利的分类主要包括√ A B C D 产品套利 机构间套利 市场套利 跨市场套利

正确答案: A B C D 8.银监会127号文件中,对同业业务的定义进行了规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同业业务的主体是银行

同业业务的主体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具有金融牌照的机构 金融机构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 业务以投融资为核心

正确答案: B C D 判断题

9.预计未来资产价格会上行,操作上一般会实行长期负债配短期资产。√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0.现在很多银行已经把同业金融作为与公司金融、零售金融并列的第三业务板块进行打造。√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第五篇:银行同业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

(202_-05-21 19:51:47)转载▼ 标签: 分类: 专题研究

财经

华宝证券研究报告等

我国银行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按13%的比例估算,中国银行业整体的同业资产规模,接近20万亿元。

一、银行同业业务驱动因素

纵观我国同业业务出现的背景,其驱动因素主要是规避政策和寻求套利空间,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存在的资金融通需求客观上也极大促进了同业业务的发展。近年来,银行买入返售资产规模激增,主要包括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和买入返售票据业务。

(一)规避政策

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同时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皆不受此类规定的约束。同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没有拨备覆盖率指标,并且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仅为25%,远低于商业银行对一般企业债权100%的风险权重。为此银行通过开展同业业务,让资产产生了更多的收益。

注释1:“买入返售业务”是指分行按照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信托资产受益权而融出资金的业务,其中回购方应提供明确的、无条件的书面回购承诺或与我行签署相关协议,承诺不因标的物瑕疵、市场价格等环境的变化而提出抗辩,且资产返售日应不晚于资产到期日前。

而信贷调控政策对相关行业贷款的限制及对融资主体的要求,使得商业银行往往无法为授信客户发放贷款,而为留住此类客户,银行借道同业,通过买入返售等同业手段来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

(二)寻求套利空间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货款利率受到管制,但我国金融市场利率、金融工具的利率均已实现了市场定价。存款市场利率管制与金融市场利率的同时并行,则可能创造了套利空间。据统计,相同期限的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基本高于存款利率,如202_年1月至202_年6月,3月期SHIBOR利率较3月期定期存款利率平均高1.48%,一年期SHIBOR利率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平均高1.5% 由于银行买入返售等同业业务的收益率普遍高于拆借利率,使得中小股份行从资金充裕的大行拆得资金,利用期限错配进行短债长投,以获得高利差,而这一举措容易导致同业资金被“锁住”,引发银行资金流动性问题,6月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一路飙升,使部分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则是最好的例证。

二、同业业务的种类

(一)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

我国银行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1、同业资产

存放同业:商业银行放在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满足客户与本银行之间各类业务往来的资金清算需求及部分盈利性需求。

拆出资金: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而短期借出资金的行为,无抵质押物。拆出资金在同业市场融通,获得盈利。

买入返售:先买入某金融资产,再按约定价格进行回售从而融出资金。债券、票据、股票、信托受益权等金融资产的返售。

2、同业负责

同业存放:其它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以第三方存管资金为主。

拆入资金: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而短期借出资金的行为,无抵质押物。向同业市场拆入资金,满足投资需求和流动性需要

卖出回购:根据回购协议按约债券、票据、股票、定价格卖出金融资产从而融入资金。信托受益权等金融资产的回购。

(二)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

信托受益权转让后,转让人不再享有受益权,受让人享有该受益权并成为新的信托受益人。《信托法》第48条规定,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

1、模式一:银信合作——抽屉协议

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最基本的模式就是银信合作下授信银行“出保”。如图所示,B银行为融资客户甲的授信银行,碍于信贷规模或政策限制,B银行无法直接贷款给甲,因此通过信托公司发行单一信托计划,让合作银行A银行认购该信托计划的受益权为融资客户提供资金。在此种模式下,B银行并非直接受让A银行的信托受益权,而是为该信托计划提供增信支持,与A银行签订《远期信托受益权回购协议》,承诺在融资客户无法偿还信托借款时,自己出资回购,也即为信托计划兜底。这也是业务领域广为流传的银行“明保”、“暗保”等出保函行为,而“暗保”也被称为抽屉协议。

在上述参与者的基础上,B银行可能同时拉入2-3个银行共同运作,因此可能产生了第四方、乃至第五方的多边合作模式。信托的包装形式则可能出现TOT模式,即用另一新成立的信托买入前一实际融资的信托;在银行参与后,又形成了新的买入返售业务。

2、模式二:双边合作——信托受益权转让与回购

在此模式中,融资客户甲的授信银B银行找来A银行,让A银行以理财资金购买上述信托受益权为客户甲融通资金,同时以自有资金受让A银行的信托收益权。A银行将此业务计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类投资下,从而实现间接为客户融资。

3、模式三:三方买入返售业务

三方买入返售业务中,A银行作为资金过桥方,以理财资金设立信托,形成信托受益权转让给B银行,B银行作为信托资金的实质提供方,以自有资金或理财资金以受让A银行的信托受益。C银行为信托计划的兜底方,是为融资客户甲提供授信的银行,在不提供资金、不占用贷款规模前提下为授信客户融资提供担保,承诺在信托计划到期前无条件购买B银行从A银行受让的信托受益权。

4、相互反向操作

202_年3月份,银行理财8号文出台,矛头直指银行理财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为达到“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 %之间孰低者为上限”的硬性要求,非标资产超标的银行使出浑身解数来降非标,而买入返售业务成为其降非标的不二选择,商业银行通过互买对方银行的非标理财产品,不仅达到降非标目的,而且互相购买彼此银行兜底的非标债权,能够让风险资本的占用降低至20%,可谓一举两得。

新规: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 35%与商业银行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 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

(三)买入返售票据

票据在贴现前体现在银行的表外业务,贴现后则被纳入表内贷款项下的票据融资科目。

转贴现分为卖断式贴现与回购式贴现。卖断式贴现是指银行甲将票据卖断给银行乙,银行甲的贷款下降,银行乙的贷款增加,回购式贴现是指银行甲将票据卖给银行乙从而获得资金,但承诺到期回购票据资产。转贴现后银行甲的买入返售资产减少,银行乙的卖出回购资产增加。再贴现。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从而向商业银行融出资金的行为。

票据买入返售也即回购式转贴现业务,银行按买入返售协议买入票据再按固定价格回售从而融出资金。部分银行与农村信用社采用票据“双买断”手法以此达到逃匿信贷规模的目的。按照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商业银行或者农信社在收进票据后,需要将该笔业务记在资产负债表内“票据融资”科目下,占用信贷规模,也称“进表”。当银行将该笔业务转贴现卖断后,该笔票据可以从“票据融资”科目中扣除,做到“出表”。但如果银行是以回购的方式将该笔票据转出去,则仍要留在“票据融资”科目下,不能“出表”。

然而一些地区的农信社仍在沿用老的会计处理模式,不区分“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会计处理,即农信社无论是将票据卖断还是回购,都可以在“票据融资”科目下扣除。由于监管规定,银行间票据业务,一方“出表”,另一方必须“进表”,对于这种双方都“出表”属于“双买断”行为是明令禁止的。因此银行利用这些监管不规范的农信社作为交易对手,先将票据转贴现卖给农信社,做到“出表”,再从农信社逆回购买入票据,并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成为一项表外业务,从而腾出信贷规模。

(四)买入返售的会计处理

1、浦发银行

买入返售交易为买入资产时已协议于约定日以协定价格出售相同之资产,买入的资产不予以确认,对交易对手的债权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列示。卖出回购交易为卖出资产时已协议于约定日回购相同之资产,卖出的资产不予以终止确认,对交易对手的债务在“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中列示。买入返售协议中所赚取之利息收入及卖出回购协议须支付之利息支出在协议期间按实际利率法确认为利息收入及利息支出。

2、兴业银行

3、华夏银行

按回购合约出售的有价证券、票据及发放贷款和垫款等资产仍按照出售前的金融资产项目分类列报,向交易对手收取的款项作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列示。为按返售合约买入有价证券、票据及贷款等资产所支付的对价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列示。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的买卖价差,在交易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三、同业业务影响

(一)带来活期存款分流,存款增长压力显著加大

存款增速的同比下滑,银行感觉到来自存款端的压力。分析银行存款结构,不难发现从202_年至202_年5月,活期存款与储蓄存款占货币与准货币(M2)比例在逐年下降,其中活期存款比例下降更为明显。两者比例的下滑,一方面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关,而另一方面则与银行表外业务的兴起密切相关。随着存款利率的低迷和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成为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普遍替代方式,显著分流了部分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使之转移至表外。这部分资金一方面通过买入返售等业务转移计入同业存放负债,直接导致同业存放资金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表外业务急剧增加引起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缺口,而这部分缺口银行又通过同业拆入来弥补,直接导致同业负债规模的大幅增加。

(二)低资本占用收入显著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明显扩大 202_年6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六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其中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含)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以风险权重为0%的金融资产作为质押的债权,其覆盖部

分的风险权重为0%;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商业银行的次级债权(未扣除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00%”,而第六十二条和六十三条分别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商业银行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因此,各商业银行倾向于通过配臵同业资产来降低风险系数,同时提高资产收益水平。

202_年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达到10.5万亿元,较202_年的1.4万亿增长了6.5倍,成为银行资产大规模扩张的重要贡献因素。由于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严格调控,而近几年银行间流动资金较为宽裕,同业拆借利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通过拆入资金及同业存放扩大总资产规模成为各商业银行上乘的选择。而买入返售等业务与同业资金拆借存在的天然信用利差也极大推动了同业业务的发展。

(三)资产端与负债端期限错配,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同业业务资产端包括“存放同业”、“拆入资金”及“买入返售”,期限普遍偏长,以兴业银行为例,其买入返售票据余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余期一般在9个月。而同业资产对应的同业负债期限则短很多,以民生银行为例,其202_年末,同业负债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剩余期限在一个月内的短期资金占比42.8%,202_年末已接近50%。

然而,一些激进型的商业银行为追求高收益,通过扩大期限错配,拆短投长,将同业存放资金、拆入资金投资于期限较长的票据类资产及买入返售资产。在银行间整体流动性宽松,银行间拆借利率较低时,此举能带来较高的收益,同时各家银行也能“相安无事”。然而,在货币政策一收紧时,则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随着存贷息差越来越收窄,而金融机构利率的市场化带来的信用利差,而使得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同业业务收入也节节攀升。买入返售业务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信托、政信合作类信托,资金流入房地产企业、政府平台公司,不仅与央行调控政策背道而驰,而且资金流入“影子银行”体系,难于监控,也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而制造类企业特别是民营制造类企业却由于得不到银行资金 的支持而陷入疲弱的窘境。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下降,私营企业下降幅度尤为明显。银行信贷体系发展的停滞不前,伴随而来的是影子银行的繁荣,近几年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正是以传统银行业信贷规模的萎缩为前提的,其背景,则是中国长期利率管制和短期货币紧缩政策的双重效应叠加,而银行追逐同业业务的高收益则加剧了信贷规模的萎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2/261724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