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排采工自我鉴定

排采工自我鉴定



第一篇:排采工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

自2011年7月进入公司参加工作至今已经一年了,这一年的工作使我在接人待事,工作环境的适应,还有拍采技术上都得到很大提升。

首先我充分认识到必须和大家团结一心,协同工作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井上出现异常必须及时汇报给队长,早发现早处理才能保证拍采井的稳定拍采。

其次我充分适应了野外的工作环境,能耐的住寂寞,不怕苦不怕累,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中还必须把公司发展放到第一位,避免人为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机油、柴油、润滑脂的使用都要按标准操作使用,杜绝浪费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最后在排采上,非连续性排采、排采强度过大及井底流压降低过快是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储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间的生产压差,控制适中的排采强度, 保持液面平稳下降, 保证煤粉等固体颗粒物、水、气等正常产出。而实现连续排采,保持适中的排采强度就需要细心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时刻观察井底流压、套压、产气量、电流和转速的变化。至少两个小时测量一下流压,并根据流压变化适当的调整转速。时时关注套压变化,根据套压高低调整针型阀,改变瞬时流量达到稳压的目的。多观察电流的变化,当电压稳定电流异常增大,为防止卡泵要及时汇报。多观察设备运行状况,做到出现故障及时处理,这样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摸索,比如螺杆泵、驱动头和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更好的去维护和保养等等。还要服从领导指挥,积极认真的完成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自2010年12月份到公司至今,来公司已经一年了。初到公司,我有幸被分配到吕梁分公司综合办公室,后2011年3月底亦有幸被调到三交项目部,继续从事办公室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学习到很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办公室的工作具有广泛性、服务性、琐碎性,工作涵盖面较广,业务项目繁杂,涉及范围广,许多是一些细枝末节、芝麻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却与各位员工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情绪,这样就要求我对待工作热情、主动、耐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让员工放心的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1、文件整理工作:认真做好相关文件的收、发、登记、分发工作,考勤的整理、签字、报送工作,以及对文件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完成每次会议纪要的记录工作及各项报道的编写,做到上传下达,并进行存档。制定相关制度:协助领导制定对外合作科《办公室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完成各项会议安排以及接待工作:对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会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会议按时召开。会后完成记录上报领导。对在公司外召开的会议及接待,及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酒店、车辆等预定工作,并做好相关费用的结算工作。

4、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尽力为员工组织举办各类业余活动,如过节聚餐、晚会;令员工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愉悦。同时,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巧妙勾画出的宣传板和对外合作科群都成为宣传教育和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认真搞好后勤服务:一年来切实把搞好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全力保证公司事务和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工作存在的不足:办公室工作较琐碎,工作上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的最好,但由于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且人员短缺,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认真学习、完善自我,服从领导安排,为公司发展做出我应有的努力

第二篇:采气工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

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1年7月1日到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吕梁分公司保德区块,担任采气工一职,工作范围为气井排采资料录取及检查,资料、工作汇报,设备的日常检测维护及保养。

1.资料录取为冲次/转速测量,套压录取,水表、桶测值录取,测电流、电压。

2.每日汇报录取数。

3.检测井场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向上级汇报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作业水平,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

力和阅历与其任职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半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采气工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隐患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经过半年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半年来,本人能敬业爱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

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采气工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岗位,许多工作我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有些工作还不够过细,一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第三,自己的理论水平还不太

适应公司工作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公司经济

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我想我应努力做到:第一,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

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

则,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真正做好领导的助手;第三,注重本部门的工作作风建设,团队合作,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遵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维护

公司利益,积极为公司创造更高价值,力争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

第三篇:采气工岗位职责

采气工岗位职责

1、掌握辖区内井场的气井井况、压力数据、仪表参数、流程走向、设备性能等各项指标,以便整体协调生产情况。

2、确保各井向站内正常输气,遇压力突然变化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如处理不了及时上报。

3、按规定每天必须及时、齐全、准确地录取厂里要求的各种数据,并及时反馈到站内。

4、负责辖区内的气井生产安全,井口设备、流程、生产工具的安全,防止盗窃、火灾和环境污染等情况发生。

第四篇:采气工公式

采气工(上册)所有公式

一、天然气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1、密度

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叫密度。其计算式为:Pg=m/V 式中 Pg——密度,(kg/m³); m ——质量,kg; V ——体积;m³。

气体的密度与压力、温度有关,在低温高压下与压缩因子Z有关。

2、相对密度

相同压力、温度下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的比值称为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其计算式为:G=Pg/P 式中 G=天然气相对密度; Pg=天然气密度,kg/m³; P=空气密度,kg/m³。

3、粘度

天然气的粘度是指气体的内摩擦力。当气体内部有相对运动时,就会因内摩擦力产生内部阻力,气体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气体的流动就越困难。粘度就是气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动力粘度:相对运动的两层流体之间的内摩擦力与层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两层的面积和相对速度成正比,这一比例常数称为流体的动力粘度:μ=Fd/υA 式中 μ——流体的动力粘度,Pa·s; F ——两层流体的内摩擦力,N; d ——两层流体间的距离,m; A ——两层流体间的面积,㎡; υ——两层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m/s。

粘度使天然气在地层中、井筒和地面管道中流动时产生阻力,压力降低。

4、气体状态方程

在天然气有关计算中,总要涉及到压力、温度、体积,气体状态方程就是表示压力、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pV/T=p1V1/T1 式中 P ——气体压力,MPa ;

V ——气体体积,㎡ ; T —— 气体绝对温度,K;

P1,V1,T1 ——气体在另一条件下的压力、体积、温度。天然气为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用气体偏差系数(也称压缩因子)“Z”校正;PV/T=P1V1/ZT1 式中Z——气体偏差系数。

偏差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系数,决定于气体的特性、温度和压力。根据天然气的视对比温度Tr,视对比压力Pr,可从天然气偏差系数图中查出: Tr=T/Te Pt=P/Pe 式中 Tr——视对比温度; Te——视临界温度,K; T——天然气温度,K; Pr——视对比压力,MPa; Pe——视临界压力,PMa; P——天然气压力,PMa。

5、天然气的含水量和溶解度(1)天然气的含水量

天然气在地层中长期和水接触,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把每立方米天 然气中含有水蒸气的克数称为天然气含水量或绝对温度,用e表示。一定压力、温度下,每立方米天然气中含有最大水蒸气克数称为天然气的饱和含水量,用es表示。当e小于es时,天然气未被水蒸气饱和;e等于es时,天然气刚好被水蒸气饱和,经过脱水处理的天然气e小于es。在一定条件下,天然气的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称为天然气的相对湿度,用下式表示;

μ=e/es(2)天然气的溶解度

在地层压力下,地层水中溶解有部分天然气,每立方米地层水中含有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体积数称为天然气的溶解度。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可按下式计算; S2=S1(1-XY/10000)式中 S1——天然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m3/m3, S2——天然气在地层水中; X——校正系数;

Y——地层水中含盐量,mg/L 溶解的天然气会释放出来从而增加天然气储量。在某些条件下,还会形成水溶性气藏。

二、气井工作制度的种类

1、定产量制度

适用于产层岩石胶结紧密的无水气井早期生产,是气井稳产阶段常用的制度。气井投产早期,地层压力高,井口压力高,采用气井允许的合理产量生产,具有产量高,采气成本低,易于管理等优点。地层压力下降后,可以采取降低井底压力的方法来保持产量一定。定产量制度下的地层压力,井底压力,井口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地层压力:

pf=pi-井底流动压力:

qg.tqupr

pwf=pf2-(aqg+bqg2)

井口流动压力:

pwh=

pwf2-qg2e2s

式中 Pi——原始地层压力,MPa; Pf——t时间的地层压力,MPa; qg——气藏的日产量,104m3/d; t——气藏压力由Pi降到Pf的累计生产时间,d; Pwf——t时间的井底流动压力,MPa; a,d——二项式的系数;

Pwh——t时间的井口流动压力,PMa; qupr——单位压降采气量,104m3/MPa;

R0Ziqupr=pi

式中 RO——气藏天然气原始储量,104m3; Zi——Ppr、Tr天然气的偏差系数; Ti——原始地层温度,K。

s=

0.03415gLTavgZavg

式中 g—— 天然气相对密度; L——气层中部井深,m; Tavg——井筒天然气平均温度,K; Zavg——井筒天然气平均偏差系数。

1.32410-10fTavg2Zavg22s=(e-1)5d

式中 e——自然对数(e=2.718);

f——油管摩阻系数(50.3mm油管f=0.0161,62mm油管f=0.0151, 75.9mm油管f=0.0145); d——油管内径,m。

2、定生产压差制度

气井生产时,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差值称为气井生产差压。使用于气层岩石不紧密、已垮塌的气井,以及有边底水的气井,防止生产差压过大,前者引起地层垮塌,后者引起边、底水浸染气层,过早出水。

按照气田(气藏)规定的日产量qgp(为常数),确定不同的生产时间t时的气井产量qg:

qgp.taa212qg=-+-([p)-2pip+2p]22b4bbqupr 求不同时间的地层压力:

pf=pi-或

qgp.tqupr

ppf=2p2p2

求不同时间的井底压力: 求井口流压:

aqgbqg2pwf=pf-p

pwf2-qg2e2s

pwh=式中:p——气井生产差压,MPa。

三、集输气管线

1、集输气干线常用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威莫斯输气计算公式

Q=5033.11d832p1-p22ZTL

潘汉德输气计算公式(B式)为

22p-p0.512Q=11522Ed2.53(10.961)ZTL

式中 Q——管线输气量,m³/d; p1——管线起点压力,MPa;

p2——管线终点压力,MPa;

d——管线内径,cm; L——管线长度,km;

T——管线内天然气平均温度,K;

——天然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

Z——管线内天然气的平均压缩因子; E——输气管线的效率系数。

E值可以实测,它决定于管线焊缝情况、管壁粗糙度、使用年限、清洁程度、管径大小等因素。E一般小于1。外径大于325mm的管线去E为0.90~0.94;管径小于325取E为0.85~0.90。

2、管径计算

在已知天然气流量、天然气相对密度、起点与终点压力、管线长度需计算集气管线直径。根据威莫斯公式可得:

ZTL316d4.0910Q(2)2p1p2

2383、起点和终点压力的计算

当管径确定后,根据威莫斯公式起点压力、终点压力可按下面两式计算

2p1[p2(3.948106Q2TLZd163)]0.5

p2[p12(4、管径d的影响

3.948106Q2TLZd163)]0.5

当其他条件一定时管径和流量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Q1d1Q2d283

由上式可知,输气量与管径的8/3次方成正比。若管径增加一倍,即 d22d1 , 则Q26.3Q1;增大管径是增加输气量最有效的办法。

5、管线长度L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一定时,管线长度和流量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Q1L1QL2 20.5

由上式可知,流量与管道长度的0.5次方成反比。若管线长度减少一

半,即

6、温度T的影响

T2L12,则Q21.41Q1。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天然气的温度和输气量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Q1T2Q2T10.5

温度(绝对温度)和输气量的0.5次方成反比,即管道中介质温度越低其输气量越大。但过低的降低输气温度,会给工艺上造成一系列调整,在天然气的集输中,多采用常温输送。输气温度往往受到当地气温的影响,况且降低输气温度后,对提高输气量仍不显著,如原输气温度为25℃,降低到15℃,则

Q227325Q127315Q21.017Q10.51.017

即当输气温度降低10℃,输气量仅提高1.7%。

7、起点压力p1和终点压力p2对输气量的影响

p1或降低终点压力p2的数 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提高起点压力值p相同,则有

22(p1p)2p2p12+2p1pp2p22p12(p2p)2p12+2p2pp2p2

将上述两式右边相减得

22p(pp)2p12 >0 即

2(p1p)2p2p12(p2p)2。

因此增大起点压力

p1比减少同样数值的终点压力p2更有利于输气量的增加。

8、采气管线通过量的计算

当天然气中液体含量小于40cm/m时,可采用下式计算天然气通过量:

22pp123Q5033.11dEPTZL

80.5式中EP——流量校正系数。其余符号同前。

对于水平管道,当天然气流速小于15m/s时,流量校正系数EP可用下式计算:

q10.32EP1.060.2331

式中

p1——天然气中液体含量,cm3/m3;

——管线中天然气平均流速,m/s。

当管线中天然气流速大于15m/s时,确定流量系数EP的近似值。

9、确定采气管线起点压力

气井井口的天然气流动压力一般较高,以四川气田石炭系气藏的气井为例,一般都在15~50MPa之间,采气管线起点压力需经节流控制来达到。节流后的压力则要根据气田集气系统的压力来确定。当采气量和管线的终点压力确定以后,采气管线的起点压力可用下式计算:

4.10510Q2p1p2ZTL162d3EP620.5

10、管线沿程压力分布与管线平均压力

(1)管线任意点的压力

p

在一水平管线上,设起点为A,终点为B,C为管线上距离A为处的任意一点,当起点压力为p1,终点压力为p2,管线长度为L,管线输气量为Q0,分别写出AC和CB的流量计算公式。因两段通过的气量相等,即可得到C点的压力为:

PPPP212122L

用不同的值代入上式,就可得到不同点的压力。(2)输气管线中气体的平均压力

pcp

当管线停止输气时,管线内高压端的气体很快流向低压端,起点压力逐渐降低,终点压力逐渐升高,管线压力逐渐达到平衡。在压力平衡过程中,管线中有一点的压力是不变的,压力不变的这一点叫平均压力点。

平均压力是计算管线压缩系数和管道储气量及其他参数的重要参数。若知道管线的起点、终点压力,即可用下式计算该管线的平均压力pcp:

2p22pcpp13p1p2

利用平均压力,可求得在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平均压缩因子。对于干燥的天然气用下式计算:

100Z1.151001.734Pcp对湿天然气可用下式计算:

100Z1.251002.916Pcp

已知管线的起、终点压力,可求得平均压力;已知平均压力、操作温度和管输天然气的相同密度,可求得满足工程计算要求的天然气压缩因子。

平均压力点距离点的距离o可用下式计算:

o

四、天然气计量基础知识

1、压力及测量单位

2p12pcppp2122L

压力是指垂直均匀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用符号“p”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Fp=S

式中 p——压力,Pa; F——垂直作用力,N; S——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较多,石油现场上现在普遍使用的是帕斯卡,简称“帕”,它是推广使用的法定单位,帕的符号为“Pa”,它表示1㎡的面积上均匀作用1牛顿(N)的力,即 1Pa=1N/㎡

工程上使用(Pa)不太方便,因其值太小,因而改用较大的单位“千帕”(Kpa)或“兆帕”(MPa)。即

1KPa103Pa1MPa106Pa 采气工程上常用标准大气压(物理大气压)和工程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层中空气柱的重量对地面物体单位面积上作用力称为大气压。规定在0℃时,大气作用于北纬45°海平面上的压力为标准大气压,用(atm)表示,其值为1atm=101325Pa。工程大气压用at表示,1at=98066.5Pa。此外,汞柱mmHg、水柱(mH2O)磅力/平方英寸1bf/in’巴(bar)等也是我们常见到的压力单位。2工程上所用的压力指示值,多为表压或真空(负压),而流体压力的真实值称为绝对压力。表压、真空是流体的绝对压力与当地大气压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压力值,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p表=pp大气pp大气式中 p——绝对压力,Pa;

p负=p大气ppp大气p大气p表——当地的大气压力,Pa;

——表压力(压力表指示压力),Pa;——负压力(真空表指示压力),Pa。p负

2、U形管压力计

U形管压力计是一种简单的测压仪表,可用来测量低压、负压和压力差。采气站常用来校正其他仪表(如校CW-430仪表的差压部分)。U形管压力计是由U形玻璃管(通常采用内径为5~8mm)、固定板、标尺和传压液体(如水、水银、酒精等)组成。标尺间距为1mm,标尺的零点设在标尺中间,压力计安装应垂直。当压力从玻璃管一端引入,U形玻璃管的另一端通大气,玻璃管中液体向另一端移动而形成压力差,通过标尺可读出压力值来,即

式中

p表=Hg

p表 ——U形管测量的表压力,Pa;

H ——两液面高度差,m;

3g/cm ——玻璃管中液体密度,;

2g9.8m/s g ——重力加速度,;

U形管压力计的精度为1~2.5级,具有构造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缺点是测量范围较窄,且玻璃管易碎。

3、活塞式压力计

活塞式压力计既是一种标准压力测量仪表,又是一种压力发生器。作为标准压力测量仪器使用时,用来效验标准压力表和测量井口压力。标准压力值由平衡时所加砝码的重量确定;作为压力发生器使用时,则用a阀切断测量部分通路,在b阀上端接被效验的工业用压力表,在c阀上接标准压力表(精度应高于被校压力表)。由螺杆泵改变工作液压力,比较两只压力表上的指示值,进行压力表的效验。设活塞、砝码、连杆的重量为F,活塞的有效面积为S,则压力等于

pFS100

式中 p——被测压力值,MPa;F——专用活塞、砝码、连杆的总重量,N;F=mg,m为活塞、砝码、连杆的总质量,kg; 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S——活塞的有效面积,cm2。

五、流量测量

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或设备横截面的数量称为流量,可用体积流量Q和质量流量G表示。

流体的体积流量与流体的流速和流体通过的流通截面F有关

QF

流体的质量流量G与流体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的相对密度以及体积流量Q的关系为

GQ

体积流量常用:

m3/s,m3/h,m3/d,104m3/d等单位表示。

质量流量常用:

kg/s,kg/h,kg/d,t/d等单位表示。

六、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差压法流量测量

1、节流件前后的压差值p与流量Q的关系为:QP,通过检测流体流经节流件后产生的压力差p,就可以间接地测出对应流量Q,这就是压差法测量流量的原理。

2、标准孔板节流装置的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天然气流量计算的实用公式(SY/T6143——2004)

qvnAvnCEd2FGFZFT式中

3p1p qvn——天然气在标准参比条件下的体积流量;

Avn——体积流量计量系数视采用计量单位而定;

秒体积流量

3m/s计量系数Avns3.1795106;小时体积流量m/h计量系数Avnh0.011446;日体积流量md计量系数Avnd0.27471; C——流出系数; E——渐近速度系数;

d——工作状态下孔板开孔直径,mm;

FG——相对密度系数;

——可膨胀系数;

FZ——超压缩系数;

FT——流动温度系数;

p1——孔板上流侧取压孔气流绝对静压,MPa;

p——气流流经孔板时产生的压差,Pa。流量公式中的参数确定按SY/T6143——2004的规定确定。

3、差压式流量计的组成(1)标准孔板流量测量计量仪表

用双波纹差压计的流量计算实用方法。为方便计算,现场用双波纹差压计联续记录压力差和静压力,另配以温度仪表检测天然气温度,对于特定管路可简化为下式进行计算:

QnKeFTFGFZp格h格

3Qnm式中 ——标准状况下的天然气流量,/d;

K——综合系数;

——流束膨胀系数;

FT——流动温度系数,FT293.15273.15t; t——气流平均温度,K;

FG——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FZ——超压缩因子;

p格——压力值的开方格数;

h格——差压值得开方格数。

4、容积式流量计

计量原理

容积式气体流量计实际就是一个连续、快速转动的量杯。气体流过流量计时,流量计内部的转子在气体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差压作用下转动,随着转子的转动,气体不断充满由转子和壳体所形成的计量腔,并不断地被转子送向出口,因此只要知道单个计量腔的容积和转子旋转一周所形成计量腔的个数,就可以通过测量转子转动的次数,求出被排出气体的总量。其计算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Qv=NKV0

式中 Qv——被测气体在工作状态下的总体积,m³; N——转子转动的次数;

K——转子转动一周形成的计量腔个数; V0——单个计量腔的容积,m³。

5、累积流量的求取方法

气体腰轮流量计的计数器显示的读数值为输气管路实际工作压力、温度下的体积。所测压力、温度不同,同一读数所反映的体积也不同,因此应把工作状态下的压力、温度测得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其换算公式如下:

293.15p1Qn=QsT1Pa

式中 Qn——气体标准体积流量,m³/d;

Qs——工作状态下流量计的指示值,m³; p1——流量计工作状态下气体的平均压力,MPa;

pa——标准大气压力,pa=0.101325MPa;

T1——流量计工作状态下气体的平均温度,K。

6、电远式流量计工作原理

当气体以一定的速度流过涡轮流量变送器时,叶轮受力而旋转,其转速与气量流速成正比,叶轮的转动周期性地改变磁电转换器的磁阻值,使感应线圈中的磁通发生周期性的感应电势,即电脉冲信号,经放大后送至二次仪表进行显示或累计。在测量范围内,叶轮的转速与流量成正比,所以测得脉冲信号的频率f和某段时间内的脉冲总数N后,分别除以仪表常数ξ(次/m³)便可求得瞬时流量量

Q瞬

和累计流Q总

fQ瞬=ξ NQ总=ξ

式中 f——电脉冲信号频率;

ξ——仪表常数(仪表出厂时或经标定后给出)。

7、涡轮流量计累计流量的求取方法

涡轮流量计在线使用时,计数器显示的数值是被测量气体在工作压力、温度下的气体体积流量故,因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其换算公式为

1293.1p11Qn=....QsKT1paZ

式中 Qn——气体标准体积流量,m³/d;

Qs——工作状态下流量计的指标值,m³;

P1——流量计工作状态下气体的平均压力,MPa;

Pa——标准大气压力,pa=0.101325MPa;

1——流量计工作状态下气体的平均温度,K; T K——仪表修正系数; Z——气体压缩系数。

当温度和气体压缩的影响,公式可简化为

1p1Qn=..Qskpa

8、流量计算仪工作原理

流量计算仪由温度和压力检测模拟通道以及微处理单元组成,并配有外输信号接口输出各种信号。TDS型流量计中的微处理器按照气态方程进行温度补偿,并自动进行压缩因子修正。修正后的体积流量用下式表示

ZnpgpaTnQn=...QgZgpnTg

式中 Qn——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m³/h; Qg——未经修正的体积流量,m³/h;

pg——流量计压力监测点处的表压,kPa;

pa——当地大气压力,kPa; pn——标准大气压,101.325kPa;

Tg——介质的绝对温度,273.15+t;

Zn——标准状态下的压缩系数;

Zg——工作状态下的压缩系数;

Tn——标准温度,℃(293.15K)。

七、天然气安全生产

1、爆炸温度、压力

气体混合物爆炸后的最高温度,可根据气体燃烧产物的焓值按热量平衡的原理来计算。气体混合物在爆炸过程中是瞬间完成的,因此可不计算热量损失。事实上,气体混合物在密闭的容器中的爆炸刚结束、系统处在最大压力状态,爆炸中心和爆炸边缘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计算的最高爆炸温度可认为是一种平均温度值。

气体混合物爆炸后的最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Tmaxmpmax=p0T0n

pmax——爆炸前的压力和爆炸后的最大压力,式中 p0,MPa;

T0,Tmax——爆炸前的温度和爆炸后的最大温度,K; m,n ——爆炸前后的分子数(甲烷燃烧、爆炸前后的分子数相同)。

甲烷和空气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的爆炸,其最大爆炸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pmaxp01.025p02757()T0

p0<1.0MPa; 290K

2、电流

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则的运动,这种电子的运动叫做电流。电流方向始终不变的称为直流电;电流方向随时间周期性改变的称为交流电。

电流的大小叫电流强度,用字母I表示。电流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切面积的电荷量,即

QI=t

式中 Q——通过导体横切面积的电荷量; t——导体通电时间,s; I——电流强度,A。

电流强度的单位用安培(A)、千安(kA)、毫安(mA)、微安(μA)表示。

3、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其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电动机的功率千瓦用符号“kW”表示。机器的功率常采用马力作为单位,1马力=0.736kW或1kW=1.36马力。

4、电度

电的度数,又称千瓦小时,常用符号“kW·h”表示,它是用来计算电量的单位。1度电表示功率为1kW的电器设备工作1h所消耗的电能量,或者是1W的电器设备用电1000h所消耗的电能量。电度计算公式如下 W=Pt 式中 W——电度数; P——电功率,kW; t——用电时间,h。

第五篇:煤层气井排采讲稿

1、吸附的概念:

吸附(adsorption)是指在固相-气相、固相-液相、固相-固相、液相-气相、液相-液相等体系中,某个相的物质密度或溶于该相中的溶质密度在界面上发生改变(与本体相)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吸附现象都是界面浓度高于本体相(正吸附);也有些电解质水溶液,液相表面的电解质浓度低于本体相(负吸附)。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吸附量与气相压力或液相溶质浓度和温度有关,是吸附剂的基本性质。在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压力(气相)或者浓度(液相)的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在压力一定时,吸附剂量与温度的关系称为等压线(adsorption isobar)。吸附量一定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称为吸附等量线(adsorption isostere)

2、煤层气赋存状态

通常情况下,90%以上的气体以吸附气的形式保存在煤的内表面,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处在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中,其中吸状态可占70%-95%,游离状态约占5%-20%,溶解状态极小,因此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基质表面,煤基质表面分子与甲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范德华力,主要为物理吸附。

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吸附方式为物理吸附。煤层气之所以能吸附于煤基质的微孔隙和显微裂隙中,是因为煤表面上的力场是不饱和的。这种不饱和力场的存在,使甲烷气体与煤分子之间存在德拜诱导力和伦敦色散力,由此形成吸附势阱。当甲烷气体碰撞到煤体表面,分子运动的动能小于吸附势阱时,气体分子则会被煤分子捕获,从而与煤分子结合在一起,并放出吸附热。由于不同变质程度煤体核心的芳香环数、孔径、力场饱和度等的不同,导致吸附势阱、捕获气体分子能力吸附距离的差异,随着气体分子不断被吸附,煤表面力场不饱和度减小,煤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气体分子碰撞的位置离煤体核心的距离变远,被煤分子捕获的可能性减小,直到吸附势阱与气体运动的动能相等时,达到吸附平衡。这样从煤核心到外围的宏观裂隙系统由内到外依次形成稳定吸附层、平衡吸附层和自由气体层。吸附位能理论认为,含瓦斯煤体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气相、吸附相和固相存在的三相介质结构,即近煤表面为吸附相,吸附相外层为游离气相,吸附相内层为煤体本身所组成的固相;煤层气在煤孔几隙系统的吸附层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

图1单个煤体“球形”吸附层结构示意图

3、等温吸附线类型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状态多种多样。Brunauer、Deming、Deming和Teller将各种固体—气体的几万根吸附等温线整理成为5大类,后来Sing又增加了一种阶梯型类型,现在一共分为6大类。

Ⅰ型:Langmuir 等温线

A由于单分子层的吸附作用力很大,表面吸附位的反应性高,属于电子转移型吸附相互作用,这时的吸附大多不可逆,被视为化学吸附;B活性炭和沸石常呈这种类型,固体具有超微孔和极微孔,外表面极比孔内表面积小很多。在低压区,吸附曲线就迅速上升,发生微孔内吸附,在平坦区发生外表面吸附,微孔吸附势很大。Ⅱ型:S 型等温线

非多孔性固体表面或大孔固体上自由的单一多层可逆吸附过程。在低P/P0处有拐点,是等温线的第一个陡峭部,等温线向上凸,相当于单分子层吸附的完成。随着相对压力的增加,开始形成第二层,在饱和蒸气压时,吸附层数无限大。Ⅲ型:在整个压力范围内凸向下,曲线没有拐点 在憎液性表面发生多分子层,或固体和吸附质的吸附相互作用小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呈现这种类型。例如水蒸气在石墨表面上吸附或在进行过憎水处理的非多孔性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在低压区的吸附量少,表明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相当弱。相对压力越高,吸附量越多,表现出有孔充填。Ⅳ型:

低P/P0区曲线凸向上,与Ⅱ型等温线类似。在较高P/P0区,吸附质发生毛细管凝聚,等温线迅速上升。当所有孔均发生凝聚后,吸附只在远小于内表面积的外表面上发生,曲线平坦。由于发生毛细管凝聚,在这个区内可观察到滞后现象,即在脱附时得到的等温线与吸附时得到的等温线不重合,脱附等温线在吸附等温线的上方,产生吸附滞后。氮气、有机蒸汽和水蒸气在硅胶上吸附属这一类。Ⅴ型: 等温线的特征是向相对压力轴凸起。与III型等温线不同,在更高相对压力下存在一个拐点。V型等温线来源于微孔和介孔固体上的弱气-固相互作用,微孔材料的水蒸汽吸附常见此类线型.如水蒸气在活性炭或憎水处理过的硅胶上的吸附。VI型

等温线以其吸附过程的台阶状特性而著称。这些台阶来源于均匀非孔表面的依次多层吸附。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不能获得这种等温线的完整形式,而液氩下的氩吸附则可以实现。

4、单分子层吸附Langmuir方程 四个假设条件1固体表面存在未饱和力场,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2不考虑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吸满一层气体分子后不再吸附4固体表面均匀,吸附热不变。

方程的原始推导:

假定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对气体分子只做单分子层吸附,设气体的压力为p,未被气体分子吸 附的表面积百分数为θ0。气体分子吸附的速度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 也与未被气体分子吸附的表面积成正比, 则吸附速度

(1)

式中,c为比例常数。

气体脱附的速度与吸附气体分子所覆盖的表面积的百分数成正比,也与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中那些具备脱离表面逸向空间所需能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成正比.设吸附气体分子所覆盖的表面积的百分数为θ, 设-εα为脱离表面逸向空间所需的最低能量, 即吸附热εα, 被吸附在表面的总分子数为Nα,其中能量超过-εα的分子数为N*α, 则有

(2)

式中, f 为比例系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则脱附速度

(3)

式中, d为比例系数。

达到吸附平衡时, 吸附速度应等于脱附速度, 即Ra= Rd , 所以

(4)

未被气体分子吸附的表面积百分数θ0与吸附气体分子所覆盖的表面积的百分数θ之和应等于1,即

(5)

将(5)式代入(4)式, 可得单分子层吸附方程

(6)

式中,如果以Q表示单位固体表面上吸附的气体的量, a表示单位固体表面上饱和吸附气体的量, 则Langmuir 方程转化为常用的形式:

(7)

在压力很低时,(7)式分母中的bp相对于1可以忽略不计, 吸附气体量Q与压力p 成正比;在压力很高时,(7)式分母中的1相对于bp可忽略不计, 吸附气体量Q达到饱和, 即发生饱和吸附。

兰格缪尔方程的形式:应用最多的形式

式中P—压力:V一吸附体积;Vm—单分子层体积; b—常数。如果把上式改写成线性方程,有

P/V对P作图得一直线,由斜率和截距便可求出常数Vm和b。更为简单的表达式为:

式中V—吸附量; P—压力;

PL—兰氏压力,在此压力下吸附量达最大吸附能力的50%;

VL—兰氏体积,反映煤体的最大吸附能力,与温度、压力无关,取决于煤的性质。

通过实验可难确测定VL和PL两常数。令b=1/p,则兰氏方程可改写为

兰氏吸附方程在低压下可简化为亨利定律

b—亨利常数,即吸附等温线的斜率,b值越大初始解吸(吸附)速率越大温度的影响就包含在b值中;Q—吸附热;α—系数。

5、多分子层吸附

动力学理论中另一分支是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是兰氏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扩展。该理论将兰氏对单分子层假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用于各不连续的分子层。另外,再假设第一层中 的吸附是靠固体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而第二层以上的吸附是靠气体分子间的范 德华力。吸附是多分子层的,但不是第一层吸附满时再进行第二层吸附,而是每一层都可能 有空吸附位,层是不连续的。这种吸附称B.E.T吸附,由B.E.T方程描述。在较高的压力下,多分子层吸附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式中P—蒸汽压力; P0—饱和蒸汽压力;

c—与气体吸附热和凝结有关的一个常数。可将B.R.T二常数公式,可改写为

以x/y(1—x)对x作图,由斜率和截距可求出Vm和c。

但对多层吸附而言,由于受孔径限制.吸附层只能为n层,则导出B.E.T之三常数方程:

该式在给定不同条件时,可得出所有五种等温线方程。6.D—R和D—A方程

D—R(Dubinin—Badushkevich)和D—A(Dubinin—Astakhov)方程在对煤/单组分气体等温吸附模拟时较难确。其表达式分别为

式中 D—常数; n—指数。

共中,V0、D和n可用最小二乘法结合MATLAB多因素优化算法进行优化。此外还有其他的理论,如位能理论,Collin综合性理论等等。

7、煤吸附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煤体表面过剩自由能的存在,是发生气体吸附的根本所在;而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的变化对煤体吸附甲烷量的多少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表面自由能的大小与煤体孔径大小、比表面积、孔隙体积息息相关。煤岩成分、煤变质程度等对煤孔隙大小影响较大。

影响吸附性能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煤的物质组成、孔隙度、孔容、孔面积、孔隙大小、灰分和水分含量等。

(1)煤的物质组成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煤的物质组成包括煤的显微组分和矿物质。显微组分的孔隙和内表面差异往往较大。造成吸附能力的不同;一般认为,矿物质含量越高,其吸附能力越低。

(2)煤孔隙特征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煤吸附与煤孔隙特征的关系主要通过煤的孔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来表征。煤对甲烷吸附能力与总孔体积、总孔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煤的储集能力与煤的孔隙密切相关,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越大,煤储集气的能力越强。

(3)灰分和水分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一般认为,煤灰分的增加,使煤对甲烷气体的吸附能力下降。煤中水分增高,煤的吸附能力将下降。当水分被煤体吸附时,必定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从而使甲烷气体的吸附量减少。

影响吸附性能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煤储层温度、压力等。

8、煤层气解吸机理

煤储层中的游离气、溶解气和吸附气在储层条件下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储层压力、温度等的改变将打破这种平衡,引起煤层气三种赋存状态之间的转变。吸附态转变为游离态是储集在煤层中的吸附气得以开采的前提。或采取储层压力降低方式,使气体分子运动的活化能降低,吸附气转变为游离气;或采取竞争吸附手段,让其他气体与甲烷气体争夺储存空间,吸附甲烷转变为游离气;或将二者有机结合,也可使煤层气从吸附态转变为游离态。在此思想指导下,各煤层气开采国采取了抽取煤储层孔一裂隙系统中的水,使储层压力降低或采取竞争吸附、增能(注N2、CO2气体)等方法来开采煤层气,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常规天然气的“排水一降压”特殊开发工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2/234536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