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孔子学院的传播反思

孔子学院的传播反思



第一篇:孔子学院的传播反思

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

孔子学院是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大项目,从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始,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孔子学院以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为主旨,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但是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妙出口品”,孔子学院能否通过日常的教学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摸善百头过河”的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又将遭遇什么样的挑战?这是孔子学院继规模扩张之后,实现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分解中国文化内涵,明确孔子学院到底要传播中国的什么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孔子学院要向世界传播的当然是中国文化中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但是什么样的文化既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髓,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同时又是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具有显著差异之处,这是目前孔子学院,包括社会各界都需要思考清楚的问题。

孔子学院需要向世界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更确切的说,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具有世界价值和现代意义的内容。

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突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和,将其发展为具有世界性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仁者爱人、以德治国、道德教化思想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动力,也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并不断产生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在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国家间矛盾甚至战争危机四伏,人与人价值认同日趋多元的形势下,西方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思想难以解决这些矛盾,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和等元素为寻求世界不同文明以及人与人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对目前以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来说,不可能完全以儒家学说、儒家经典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更切实可行的是,将仁、德、和等儒家思想融合到汉语教材、课堂教学和相关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汉语学习者领会儒家文化。意大利那布勒斯孔子学院通过举办“中国家庭俱乐部”,让汉语学习者亲身体验中国尊老爱幼的家庭文化,感受中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价值观。这种在参与中认识、理解中国文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发掘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国的儒家文化是否具有现代性是当前国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儒学在对人性、个体、民主政治等概念的认识上与西方的自由、人权思想存在着差异。儒学从善的角度认识人性,崇尚先人后己、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认为社会可以通过道德自律和义务规约达到善治,而西方民主政治则建基于对人性善怀疑之上,倡导人的自由言论和行为,并在实践民主政治和权力制衡基础上建设现代民主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思想与现代人权思想不可调和,儒家学说强调礼,但并不主张压抑人性,儒家学说崇尚德,也并未抛弃刑与罚。孔子学院面对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其传播的儒家思想既非全盘西化,也非中体西用,而是需要充分挖掘儒家思想与现代人权、民主思想的共通之处,通过张扬人的主体自觉性和创造性,在人权民主思想之上追求人自身修养的提高,进而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还需处理好文化认同与文化批判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认同和社会整合的重要途径,在文化的海外传播过程中还具有树立国家形象、打造文化影响力的功能。但在文化多元的国际社会,尤其是在西方文化占有统治地位的当今世界,简单的摒弃西方文化,以民族主义情绪和知识精英意识维护中国文化的本位意识,也可能出现忽视中国文化所存在问题的问题,这种“本位文化”对外,可能在全球化的今天遭遇来自西方社会的质疑,对内也不利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变革与现代化转型。孔子学院的师资以中青年,尤其是青年教师为主,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时,当然可能出现年青教师被西化的风险,但也不排除他们维护“文化本位”,抵制、摒弃甚至引起文化冲突的可能性。一些汉语学习者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认同和抵触情绪,这就要求传播者坚持客观立场,平衡儒家文化认同与文化批判间的关系,改变简单的文化输出思维,寻求多元文化的互动与最大程度的认同。

二、分析当前国际文化格局和文化传播过程可能遭遇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各国语言文化传播战略

孔子学院要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格局中发出中国的声音,一方面将遭遇英语文化霸权的挑战。当前,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24。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美国高中有大约2.4万人学中文,但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是100多万。美国3000多所大学,只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在继续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的同时可以用出口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它的价值在五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GDP的1%。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学院作为我国重点打造的文化出口产品,虽然有我国政府的高度支持和巨大投入,但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英语文化霸权的统治地位,只是尽可能寻求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并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孔子学院也面临着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思维的挑战。在孔子学院“走出去”,走向全球的同时,一些国家的相关人士以其固有的意识形态思维审视孔子学院,称孔子学院为中国文化渗透的“特洛伊木马”,并且警示西方社会透过文化、经济交流的表象认识孔子学院。这是对中国文化传播典型的“刻板印象”,与西方学者积极实践向东方传播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针对这种意识形态思维的障碍,孔子学院更需要谨防与所在国发生文化冲突,在进行社会推广、参与社会活动、接触当地媒体与政府机构时,改变宣传思维模式,立足于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沟通,在寻求所在国市民了解、理解孔子学院宗旨基础上,促进中国文化与所在国文化的融合。对于已经或可能出现的情况相对复杂的区域和国家,汉办还需要拿出有针对性的专项解决方案,帮助所在国孔子学院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进行良好的沟通。

孔子学院可以借鉴国际上已有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和传播战略。世界各国为保护本民族的语言,抵制英语霸权对本民族语言文化安全的威胁,纷纷成立了带有官方性质的语言推广机构。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经过多则百年,少则十几年的发展,在保护本民族语言安全,推广本国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其中,法语联盟成立于1902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机构。以下是世界主要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概况:

除了以上机构之外,随着孔子学院影响力的提升,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也开始计划筹建语言文化传播机构,日本已宣布在本土之外建100所日语中心,韩国提出要建100所传播韩语的“世宗学院”,印度则在倡导发展“甘地学院”。已有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在性质上大多属于半官方机构,或具有政府背景,他们将保护和传播本国语言文化看作是国家文化安全和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以歌德学院为例,歌德学院原称德国学院,建立之初分科学部和应用部,这两个部门分别从事德国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科学部对德国文化、艺术、哲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部负责将这些文化成果向国外推广。歌德学院目前工作的重点地区除了欧盟、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外,还包括中东、东亚和伊斯兰国家,其中,与伊斯兰国家对话已成为歌德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歌德学院的成立与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期望改变国际形象的目标有关,而其发展又符合德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将文化传播的目标国锁定在与德国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孔子学院可以吸取歌德学院的传播经验,变全面辐射式的文化传播为主要针对战略重点国家的传播战略。孔子学院的开办采取外方申请,汉办批准的方式,当前孔子学院的建设已从注重量的扩张到注重质的提高阶段,如何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有选择地选取中国文化需要重点传播的国家,控制其他地区孔子学院的数量已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孔子学院的主办机构汉办隶属教育部,但仅靠教育部的参与是无法完成这样重大的文化输出工程的,如何统筹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旅游局等中央机构和地方各级机构的职能,将孔子学院建设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同样值得关注。

三、厘清如何传播,通过什么渠道和机制进行文化传播

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传播战略,目前孔子学院既要控制学院数量,提高办学质量;更需要将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青少年引进来,以孔子学院为桥梁,促进中外政治、经济、商务、体育等多方面交流,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走出去”方面,需要注重内涵式发展,既要“走出去”,又要“走得稳”,对于汉语学习者还要“留得住”。目前孔子学院除了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之外,还在世界各国举办了2000多场次文化活动。2007年,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海外报考人数已超过13万人,人数比2006年翻了一番。目前,中国已在4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汉语水平考试网点共106个。继HSK汉语水平考试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近年来又在12个国家推出了少儿汉语考试(YCT)和商务汉语考试(BCT),泰国、韩国、日本等国报名较为踊跃。开设了广播孔子学院、电视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其中广播孔子学院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雄厚实力、强大辐射力,以及40余年的对外汉语传播经验,用38种语言,通过广播孔子课堂、无线广播、在线广播向世界各国听众传播汉语节目,在轻松娱乐间学习汉语,感受中国文化。但是孔子学院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注重量的积累,还期待质的提高。虽然从2004—2008年,短短四年间,孔子学院的数量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但是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孔子学院还存在着优秀汉语教师“走出去”数量不足的问题。孔子学院如何从制度上吸引语言、文化两方面都过关的优秀师资投身到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事业中来,留住已有的优秀师资,并开发出系统的挖掘培养新生力量的体制,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孔子学院走出去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者还存在着对汉语的忠诚度低、汉语学习难以持久的问题。目前孔子学院的教学主要采取业余培训和进修的形式,一部分孔子学院的教学进入了所在国大学或中学课程体系,其中大部分是选修课程,少数学校也将其纳入必修课程。由于汉语课程通常只修一学期,汉语教师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刚培养起对汉语的兴趣之时,课程就结束了。即使在业余培训项目中,学习者有条件在孔子学院长期学习汉语,但也会由于课程单

一、教师不足、缺乏对汉语的忠诚度等问题浅尝辄止。因此,思考如何走出去、走得稳、留得住汉语学习者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引进来”方面,需要从战略层面认识其重要性,使“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提升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走出去”可以将中国文化带出去,但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基因”是因为其与母体粘连,与文化所处的环境、人文发生作用进而成为一个民族、社会、人群区别于其他民族、社会、人群的特征。与文化“走出去”相比,文化“引进来”更容易感染接收者,实现“文化化人”效果。从2004年到2008年,孔子学院已策划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国外校长访华之旅、汉语桥中文比赛、国际学生夏令营等活动使汉语学习者和国外校长对中国有了亲身感受,增进了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未来在“引进来”的项目上,还可以通过增加留学基金、增加短期交流项目、设立奖学金等形式鼓励优秀汉语学习者到中国来。除此之外,目前孔子学院主要关注点还在青少年汉语学习者身上,还有两类人值得关注。一是国外汉学家的引进来。如何将汉学家引进中国,增加汉学家到中国交流考察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使他们回国之后能够自觉成为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这将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国外汉语师资的引进来。如何尝试将国外的汉语师资培训与留学生工作结合,既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鼓励在中国的国外留学生回国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又可以将引进的国外汉语师资委托中国接收留学生的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将他们纳入到留学生培养的体系中,设计出快速有效的培养方案。此外,在对国外汉语师资的培训上,要注意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国外当地汉语师资培训相区别,引进来的师资回国之后不仅要能够成为汉语教师,还要能成为汉语教师培训机构的专家,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意见领袖”。这种“借船出海”式的文化传播模式具有直接、高效、亲和、稳固的传播效果。

整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渠道,在设计出系统传播方案基础上,强化不同渠道的特色和针对性。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班级是一个组织传播的单位,汉语教师通过自身的权威性和亲和力影响汉语学习者;汉语教师和学生之间又有一个人际传播的组合,小班教学、互动游戏,以及课后的沟通交流都会起到良好的人际传播效果;电视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具有传播面广、社会累积和扩张效应强的特点;网络孔子学院还兼具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渠道的优势;此外,礼品、纪念品等非语言的物质媒介具有稳定、形象的传播优势,可以加强已有的传播效果,成为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沟通互通的有效媒介。目前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仍需开发能够吸引汉语学习者的互动平台,拓宽人际传播渠道,网络游戏就是一种既可以学习汉语又可以结交朋友的渠道,充分发挥在娱乐中学习汉语的优势。对非语言物质媒介的开发也需设计一套系统的推广方案,以期在所在国社会唤起对中国文化的记忆,强化中国文化的传承力。各地孔子学院都在致力于媒体宣传,通过大使揭牌、与所在地政府机构互动、围绕中国热点事件的形式吸引国外媒体的关注,但仍缺乏具有持续性媒体关注度的项目和创意。如何将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与当地社会、文化活动结合,建立可持续的大众传播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比如,许多孔子学院围绕北京奥运在当地媒体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但是奥运之后此类活动就陷于停滞状态了。这种单纯以中国为中心的传播思维需要调整,孔子学院可以参与到当地的社区活动、慈善活动、居民互助等常态性的活动中去,利用当地大众媒体聚焦的本国、本地区活动时,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四、密切跟踪孔子学院的对外文化传播效果,展开科学的效果评估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传播已积累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海外传播效果方面,OckYum作了东亚国家国民在人际交往方面如何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的研究,KenTamai比较了韩国人和日本人在儒家思想的吸收及其行为导向上的差异。孔子学院还处于“摸索创业”初期,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学术界专门针对孔子学院传播效果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孔子学院汉语和文化传播效果的密切跟踪和客观评估是孔子学院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但这方面做得还比较少。李希光、倪建华等学者从文化软实力视角切入,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层面展开了对文化传播的探讨。其中,在传播效果方面,李希光关注了中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效果,倪建华探讨了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效果。汉语作为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对汉语全球推广和传播渠道的研究正在兴起。现有的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中国文化在某一地区的传播效果,缺少对不同对象国传播效果的横向对比,且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较少,海外大样本调查更是少见。由于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对传播效果分析、提炼之后,可以为孔子学院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数据,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孔子学院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中国文化在不同对象国广泛传播的途径和机制研究提供对策建议。

对孔子学院效果的评估可以从汉语传播和文化传播两方面展开。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围绕信息传播链条,分五个层次分析传播效果:第一,区别不同国家和文化形态,比较孔子学院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形态下传播效果的差异及原因。第二,研究孔子学院对不同汉语水平和个人背景的学员的传播效果,寻找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第三,比较不同的办学模式、教学方法下汉语和文化传播效果的差异,寻求最佳传播途径。第四,细分中国文化的不同内容和层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产生良好的效果的。第五,探究孔子学院如何与对象国政府互动,以取得和谐沟通与文化融合的效果。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路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以下是笔者的初步研究设想:

首先,界定文化内涵。根据孔子学院传播效果的研究目标,将汉语和中国文化确定为主要研究内容,汉语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又可分解为中国价值观、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民俗等方面。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考察都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方面展开。

其次,确定研究对象。根据条件许可,选取多所孔子学院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经费、人员等因素,我们可以选取与我国有重要关系的国家,同时以亨廷顿的文明形态论划分的分别处在西方基督教文明、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东正教文明、日本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等8种文明形态中的效果及反应。

再次,进行社会调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不同国家的孔子学院发放若干问卷进行调查,样本结构覆盖不同国家、汉语班类别,汉语程度、职业身份和年龄层次的学生。

(来源:《学术论坛》2009年第7期,编辑:龚传星)

第二篇:孔子学院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1]

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学院简介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孔子学院总部(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加拿大中文协会会长陈山木先生是本计划的最早倡议者。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许多孔子学院的授牌挂牌仪式都有国家相关领导人参加,2009年习近平副主席亲自参与挂牌仪式的就有3个,未来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最有影响力的产品不是衣服鞋子彩电汽车等有形物,而是中国文化及国学。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规划——《汉语桥工程》。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第三篇:孔子学院简介

孔子学院简介

近年来, 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 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请你为《中国文化日报》写一篇介绍孔子学院的英语短文, 短文内容要涉及下列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词数:100左右。

孔子学院介绍

名称来源

孔子简介(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建设

世界各地现已建成156所;年底将达到200所

目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 推广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服务范围

网上中文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中文教学书籍;介绍当代

中国(旅游、贸易、医药)

参考词汇: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哲学家philosopher; 推广popularize

One possible version:

To develop friendship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popularize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e have, in recent years, set up Confucius Institutes all over the world.This name is a proud one for Chinese people because Confucius was famous thinker, educator and philosopher in Chinese history.Right now there are already 156 institutes completed an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that number will reach 200.The institutes’ services include teaching Chinese online, training Chinese teachers, providing Chinese textbooks, and introducing modern China’s tourism, business, and medicine to the world.

第四篇:孔子学院学习心得[定稿]

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2018年5月31日总行组织我们第六批到常州孔子学院学习,从前几批同事那了解到一点信息,要吃素、要没收手机、要封闭式管理,当时心里对孔子学院充满了好奇。

到达常州后,学习就开始了,我们每个人穿着统一的宽松的唐装,被分成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恕十三个组,老师宣读孔子学院院规,吃饭、上课、休息都必须按规定来执行,真是应了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

通过4天的学习,让我对《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都是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朋友要真诚相待,要怀感激之心。

第二育儿要懂得方法。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要求孩子学习时,自己有没有在学习,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能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就不以说服于人,自己要严格以身作则。第三工作要不怕困难。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情不要匆忙,匆忙就容易出错。做事时不要害怕困难,也不要轻视和草率。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我们遇到问题要多思考,想办法,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这次的学习受益匪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关于推荐2011年孔子学院

关于推荐2011年孔子学院(课堂)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培训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0-11-9] 录入管理:[oice]

为进一步做好2011年孔子学院志愿者选派工作,国家汉办拟于12月组织2011年赴孔子学院(课堂)志愿者储备人员培训。根据国家汉办通知精神,现面向全校推荐参加孔子学院(课堂)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培训若干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人选要求

1、推荐对象

从我校在职教师、在读研究生、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相关专业中推荐。具有教学经验者、掌握赴任国语言者、参加过国家汉办非英语语种培训成绩合格者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优先推荐。

2、人选条件

(1)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热爱祖国,志愿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具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

(2)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3)掌握汉语、中华文化、当代中国国情和教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中华才艺专长;

(4)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注:对民族舞蹈和武术方向专业学生,以及韩语、俄语专业已获取小语种专业四级以上水平的学生,英语不做硬性要求,其他专业均需达到大学英语四级以上)

(5)年龄在22岁至60岁之间。

3、拟赴任岗位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

二、推荐程序

1、申请办法:个人自愿申请,院系推荐,择优录取。

2、各学院于11月10日之前将报名材料统一报送国际合作处/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3、国际合作处/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按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储备人员名单报送国家汉办。

4、国家汉办将对志愿者候选人进行统一面试和心理测试,内容主要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汉办根据岗位需求和候选人面试、心理测试成绩确定参加培训人员名单。根据派出时间分批组织,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5、录取:汉办根据外方最终确认的岗位需求数量和培训综合考核成绩确定赴孔子学院(课堂)志愿者录取名录。非英语语种志愿者人选将首先从汉办非英语语种培训合格人员中录取,其次从此次培训学员中录取。

三、派出及待遇

1、派出时间:根据孔子学院(课堂)具体要求确定。

2、待遇:汉办为志愿者提供每人每月800-1000美元生活津贴、一次性安置补贴1000美元,往返国际旅费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酌情协商外方为志愿者提供住宿和医疗保险。

四、报名材料

1、河北大学汉语教师志愿者报名审核表

2、汉语教师志愿者报名申请表

3、汉语教师志愿者综合情况审核表

请于11月10日17时前将以上材料发送至zhangminghuicandy@163.com,文件名请以“所在学院名称+姓名”组成。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