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篇: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坐地日行八万里。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如果该数值小(大、小),则对人体健康有利。

1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经线(又叫子午线),指示的方向是南北,长度相等。纬线是半径不等的圆,指示的方向是东西,长度不相等。

1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零度纬线是赤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南美洲。

15.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0亿。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密度=居民数量/单位面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区叫大陆架。

16.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欧洲。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17.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东部,从全球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1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是绕太阳公转的。

19.为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

20.世界上三个主要的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上的三大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黑种人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2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联合国的工作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2.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3.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黄色人种,欧洲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种是黑色人种。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阳光、海浪、风蚀、流水等。

24.聚落发展的标志主要有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纵贯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25.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等。地图上的比例尺小,则表示的范围大,但内容粗略。

26.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降水的三种类型是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27.从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看,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2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抵纬度地区气温高;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这是“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29.在我国、美国东南部等地区,分布着一种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这种气候的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0.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全世界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大。

31.世界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最为广大。

32.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东西两岸,形成了两种气候类型。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比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高。

33.在北极地区可见极昼现象,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终日不落,则太阳在天空中做顺时针环形运动。居民楼上的热水器装置冬夏季节相比,夏季应平(平、竖)一些。

3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来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相比较,是大陆东岸降水多。表示大气冷热状况的物理量是气温。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36.在3月和 9月,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号称“世界雨极”的地方是乞拉朋齐,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37.地球是绕地轴自转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是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公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38.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动到赤道时,这一天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农历二〇一〇年二月初六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两个国家。

39.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这是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40.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在温带地区,沿海和内陆相比较是沿海的降水多。赤道和两极相比年降水量是赤道多,两极少。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

41.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著名的温带季风气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语。

42.写出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扬沙_____、强沙尘暴_____、冰雹_____、霜冻_____、大雪_____、中雨_____、晴转多云_________、小雨转大雨_________、雷阵雨_____、暖锋_____。

4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秋季是3、4、5月。它们的季节相反。

44.从全球的气温分布来看,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夏季陆地的气温高。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过后两点。

45.人们经常用晴、雨、气温高低、阴、风力大小等来描述天气,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时间短,变化快。而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时间长,变化不大)。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6.天气预报是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强度、风力大小和空气能见度等。

47.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有终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的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纬度因素)、地球的运动、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48.气温的年较差就是最高月气温减去最低月气温的差值。如某地的最高月气温是32℃,最低月气温是-12℃,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44℃。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温带。

49.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两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极洲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我国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

50.中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为重要特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受西风的影响,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51.根据世界政治制度的不同,世界可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类国家。如我国就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52.国境线以内的陆地、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的是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5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人口增长的特点看,是发达国家国家增长慢。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54.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成立于1945.10.24,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目前已有188个成员国。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秘书长,现任秘书长的是韩国人潘基文,任期5年。

5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国土面积是1707万km2。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56.联合国的组织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其中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7.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英国、法国、中国、美国、俄罗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欧洲。

58.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①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③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④联合国是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在南极极点。

59.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南北关系有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60.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61.2001年中国加入“WTO”,该组织的全称是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所在地为瑞士日内瓦。从内力和外力的作用看,地形的“塑造者”是内力,“雕刻师”是外力。内力使地面更加高低不平,外力使地面更加趋于平坦。

62.温带和热带的界限是南、北回归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第二篇: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悦考网www.feisuxs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是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公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38.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动到赤道时,这一天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两个国家。

39.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这是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40.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在温带地区,沿海和内陆相比较是沿海的降水多。赤道和两极相比年降水量是赤道多,两极少。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

41.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著名的温带季风气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语。

42.写出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扬沙_____、强沙尘暴_____、冰雹_____、霜冻_____、大雪_____、中雨_____、晴转多云_________、小雨转大雨_________、雷阵雨_____、暖锋_____。

4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秋季是3、4、5月。它们的季节相反。

44.从全球的气温分布来看,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夏季陆地的气温高。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过后两点。

45.人们经常用晴、雨、气温高低、阴、风力大小等来描述天气,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时间短,变化快。而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时间长,变化不大)。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6.天气预报是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强度、风力大小和空气能见度等。

悦考网www.feisuxs 悦考网www.feisuxs

47.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有终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的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纬度因素)、地球的运动、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48.气温的年较差就是最高月气温减去最低月气温的差值。如某地的最高月气温是32℃,最低月气温是-12℃,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44℃。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温带。

49.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两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极洲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我国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

50.中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为重要特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受西风的影响,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51.根据世界政治制度的不同,世界可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类国家。如我国就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52.国境线以内的陆地、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的是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5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人口增长的特点看,是发达国家国家增长慢。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54.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成立于1945.10.24,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目前已有188个成员国。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秘书长,现任秘书长的是韩国人潘基文,任期5年。

5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国土面积是1707万km2。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56.联合国的组织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其中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7.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英国、法国、中国、美国、俄罗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欧洲。

58.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①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③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④联合国是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在南极极点。

悦考网www.feisuxs 悦考网www.feisuxs

59.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南北关系有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60.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61.2001年中国加入“WTO”,该组织的全称是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所在地为瑞士日内瓦。从内力和外力的作用看,地形的“塑造者”是内力,“雕刻师”是外力。内力使地面更加高低不平,外力使地面更加趋于平坦。

62.温带和热带的界限是南、北回归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3.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5.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6.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悦考网www.feisuxs 悦考网www.feisuxs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 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模型(3)纬线和经线(4)利用经纬网定位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2)地形图的判读(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章:陆地和大洋 1 大洲和大洋(1)海路比例的分配和分布(2)七大洲和四大洋 2 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3)板块的运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 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2)明天的天气(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2)气温的变化(3)气温的分布 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与生活(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3)降水的分布 4 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地区差异(2)影响气候的因素(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居民语聚落 1 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2)世界人口的分布(3)人口问题(4)不同的人种 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语言和三大宗教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国际合作第一章 地球:地球是一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平均半径,6371km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km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读书,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 春分日:3.21或3.22直射赤道 夏至日:6.22或6.21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23或9.22直射赤道 冬至日:12.22或12.21直射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第二章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第三章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印象气温的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因素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第四章 出生率减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人口稠密地区:东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资料来自:悦考网www.feisuxs

悦考网www.feisuxs

第三篇: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l、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②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4.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注意:纬线是一个圆圈。)

纬度:人们为区别各条纬线。给它们标定了度数,就是纬度。规定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叫南纬,用字母S表示,各有90°。

5、纬度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

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纬线的特征:

a: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b: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最长,越向两极越短。

c:指示东西方向,相互平行。

d:表示方式:xx°N(北纬),在北半球;xx°S(南纬),在南半球。

7、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叫经线。

经度: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定了度数,就是经度。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从这条经线往东为东经(E),往西为西经(W),各180°。东西经180经线重合。

8、经线的特征:

a: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b:经线的长度相等。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与南北极点. d:表示方式:xx °E(东经)xx°W(西经)

9、半球的划分:赤道划分南北半球;西经20度(20w),东经160度(160E)经线圈划分

东西半球.

第二 章:地球的运动

10、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气温的变化;地球公转产生明显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子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五带和二分二至日。

11、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12、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

13、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14、冬至:12月22目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 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15、五带的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热带:23.5°N----23.5°S(终年炎热)(直射)(无极昼夜)南、北温带:南北纬23.5°----南北纬66.5°(四季明显)(斜射)(无极昼夜)南、北寒带:南北纬

66.5°----南北纬90°(终年严寒)(斜射)(有极昼极夜)

北回归线是23.5°N,南回归线是23. 5°S 北极圈是66.5°N,南极圈是66.5°S。

第三节 地图

1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17、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②比例尺的大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③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9、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20、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1、地球表面有29%的陆地和71%的海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欧洲;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23、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

2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海水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

25、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最大的岛屿(隶属丹麦)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26、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假说。起因: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相吻合。证据:1.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古老底层有相似性2.两岸有相同的动物

27、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8、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9、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0、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31、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2、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中海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会逐渐缩小。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33、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在时刻变化的。特点:时间短,多变。

34、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长时间,稳定。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

35、主要天气符号(P49页图3.5要求记忆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36、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37、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点)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最高日气温与最低日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38、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3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气温变化用曲线表示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40、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41、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42、地形雨:迎风坡多雨(受地形阻挡,云层被迫上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下雨),背风坡少雨(云层下降,温度上升,水汽不能凝结)

4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4、世界的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地形雨),世界的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4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

46、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注意要会读图和画图)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4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与气候: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

温低降水少 B、海陆位置与气候: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靠近海洋降水多,距海远的内陆降水少。

C、地形因素与气候:地形主要是地形雨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D、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49、20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5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如欧洲是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非洲自然增长率各大洲中最高)。

51、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无法反映一个地区中的人口数量,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52、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高纬度、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53、世界的人口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倡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其中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54、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根据这些,世界上的居民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色人种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阿拉伯人—白种人—西亚、北非;印度人—白种人; 因纽特人—黄种人—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55、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56、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穆斯林)、佛教,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注意:中国的回族、维吾尔族信伊斯兰教)。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泰国把佛教定国教 第三节 人类聚居地——聚落

5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其中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58、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生产活动的不同。城市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乡村—农业生产。

59、聚落的形式表现出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相协调的关系,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墙体厚薄受气温的影响;屋顶形状受降水影响。如:热带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较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寒带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有的是双层玻璃。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坡度较大——“尖”。

60、聚落大多选择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点。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61、领土面积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62、人口总数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

63、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64、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65、联合国(UN):总部美国纽约,1945年10月24日成立。安理会由中国、法

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66、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

6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8、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三大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

第四篇:初一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有个地区称为中东。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欧、非洲,五海中的里海是个湖泊。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资源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3、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4、中东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的是麦加,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国家:A伊拉克,B伊朗,C埃及,E 沙特阿拉伯

E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图中三个被伊斯兰教称为圣城的城市:

①麦加,②耶路撒冷,③麦地那。

海洋:

④波斯湾,⑤阿拉伯海,⑥红海,⑦地中海,⑧黑海,⑨里海。

海峡、运河:⑩霍尔木兹海峡,⑾苏伊士运河,⑿土耳其海峡,⒀尼罗河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为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国家: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 E德国 F意大利

地形、半岛:A斯堪的拉维亚半岛 ①西欧平原 ②波德平原 ③阿尔卑斯山地 ④亚平宁半岛海洋、海峡: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罗的海 ⑧英吉利海峡 ⑨地中海 ⑩直布罗陀海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居民集中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掠夺,该地大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众多。加上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干湿两季分明,农业生产落后,居民经常忍饥挨饿。

4、非洲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A索马里半岛 B刚果河 C刚果盆地

D埃塞俄比亚高原 E马达加斯加岛

F几内亚湾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东非高原 附近有东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其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

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城市:A悉尼,B堪培拉,C墨尔本,河湖:D墨累河,E北艾尔湖

地形区:①大分水岭,②中央平原,里面有澳大利亚大盆地,又叫大自流盆地

③西部高原

海洋:④太平洋 ⑤印度洋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与加拿大相邻,南部与墨西哥接壤。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濒墨西哥湾,海上交通便利。

2.领土组成: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0亿人口,以白种人为主,属于移民国家。首都华盛顿,位于美国本土的东侧,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为主组成——三个南北纵列带;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广阔的平原组成,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c.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b.五大湖--------自西向东为苏比利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全境)、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终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为美国与加拿大的分界线。

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农业地区专业化:

a.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专门化。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b.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

c.主要农业区:乳畜带(国土的东北地区)、玉米带(国土的中部)、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小麦区(国土中部,在玉米带的南北两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国土的西部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

仔细看教材P85的农业带的分布图,注意发展农业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8.工业:

a.特点:工业体系完整,部门齐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化工、电子、汽车、飞机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主要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发展较快;南部工业区,开发较晚;东北部工业区,美国传统的工业区。但是,美国的消耗量极大,是世界上进口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9.城市:纽约:大西洋沿岸,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10.资源消耗大国

①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费统计图

11.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

(1)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

第二节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首都: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a.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6.种族构成复杂: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黄种人。各种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7.语言:巴西人民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工业:a.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交通便利。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拥有采矿、钢铁、飞机制造、汽车、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是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和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家,工业产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罗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男,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

5、考察:建立了黄河站

第五篇:初一地理下册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 六单元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②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①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匮泛的水资源: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欧洲西部:

1.这里大多都是发达国家。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3.单一商品经济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1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美国:

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2.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5.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2.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民族大熔炉的缩影)3.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4.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5.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6.巴西最大的铁矿是伊拉比塔铁矿。极地地区:

1.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①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②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③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④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

⑥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3.北极考察站:黄河站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