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口三尖山家访
适逢湖北省倡导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我们在坚持家访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对“六类学生”的家访,对边远山区学生的家访。
2011年10月14日,我们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对“六类学生”统一进行家访。去寺坪镇最边远的台口三尖山村安排了两班人马共6位领导和教师去家访。台口由于是水库淹没区,有的学生家庭举家外迁,还有的由于不是在淹没区的范围,仍然住在山高路遥的偏僻地方。加之学校规模的缩减,原有的学校已不复存在,新学校只能算作教学点。不少学生只有住宿或者租房借读于寺坪小学,他们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经济特困无法搬迁),无可奈何地不得不到远离家庭的寺坪小学读书。
保康县寺坪镇的三尖山村与房县毗邻,山高路遥,地大物“薄”,住户七零八落,可以说是“说话大听见,走路要半天”。通过对三尖山地理和三尖山学生的初步了解,我们认为很有必要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一走、这一看,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
10月14日早上,我们上罢前两节课后的9点半左右,接到通知:立即出发,去三尖山家访!原因是由于路途遥远,必须提前离校去家访。王文成主任和王保忠老师家访的对象是新集体转入的六年级学生王剑同学。从寺坪小学到台口小学足有45里,我们对所行的村级公路不熟悉,加之全是大上坡、大下坡、急转弯的路况,有时遇到的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几十米深的水库,所以我们一行三人(含王剑同学)骑车用了约两个小时才到达台口小学,中午我们一起在台口小学与那儿的师生同吃午饭。吃罢午饭我们又急匆匆上路,又行了约十里路到达公路的尽头——公路被水淹没,再也不能骑车前行了,只能乘船过去。据说这里的水深约一二十米,水面宽有一两百米。过河后只能靠步行。路,虽然是毛公路,但那还是几年前没有建水库时有少量的车辆来往,现在几乎不见车的影子,只是一辆被“困”在山中的三轮车还时不时地通行一下。这是什么路呀?只能说是一条人行大道,只能用泥泞、崎岖来形容。十几里的山路,我们用了一个小时零四五十分钟才到达王剑家。路上,王文成主任实在是走不动了,才歇一下。一脸的倦意,疲惫不堪尽显其中。
终于到了王剑的家。他的父母听说我们家访来了,连忙从两里多远的过丧事的邻居家赶回来了。这是怎样的住处和家庭呀?我们从屋外到屋里查看了一下,了解了王剑的家长家庭基本情况(人员结构、经济收入等等),交流了王剑同学的学校与家里的表现情况及困难,相互提出自己的期望或建议以及教育的方法措施、今后打算等等。通过这次走访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学生求学的艰辛(每周日四点多起床抹黑走十几里山路乘船、车到寺坪)我们将学生的情况如实的反映到该班,并且也将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学生。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热恋的故乡》:“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忙不完的黄土地,喝不干的苦井水,男人为你累弯了腰,女人也要为你锁愁眉。”是呀,这里山高路遥,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没有什么出山之物,没有土特产,没有矿藏资源,经济收入只有靠外出务工,像王剑的父亲今年外出身体生病,经济上入不敷出。王剑就是他家的希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心这样的学生,善待这样的学生,让这样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社会的关爱,让他能够安心地、幸福地在离家遥远的小学读书,让他家将来能收获着“丰厚的希望”。我们也希望王剑同学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后,努力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哦,故乡、故乡„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肥水美”!
2011年10月14日上午上罢第二节课后,王文成、王保忠和六(2)班学生王剑就从寺坪小学出发,经过2的多小时到达台口小学,在台口小学暂时休息,休息期间我们详细了解了今秋由台口小学转入我校学生的一些情况,尤其是我们正将家访的王剑同学,而后我们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到达王剑家,王剑的爸爸妈妈闻讯全都赶回家,我们详细的了解了王剑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上学的困难,同时对学校的一些做法进行宣传。晚上七点半返回寺坪。
第二篇:胡台小学家访记录
胡台小学家访记录
家访对象:胡台小学五年级 李玉龙
家庭住址:胡台村 王庄子 家访人:谭言言
家访时间:2017年4月27日 家访经过:
我吃完早饭后,九点钟左右,我骑着车来到王庄子,经过打听找到了李玉龙家。当时,他家刚吃完早饭不久,李玉龙的奶奶正在收拾碗筷,李玉龙奶奶明白我的来意后,非常高兴,赶紧把我让进屋,极其热情。
通过一阵交流,更加了解了李玉龙家的基本情况。李玉龙奶奶也比较健谈。她首先向我说明了李玉龙在家的表现,总体来讲,不是找几个朋友玩,就是看电视,很少看书学习,平时,比较惧怕他父亲,而我说他,总是私似听非听。李玉龙在旁边听着,没有吱声。
然后,我向其奶奶介绍了李玉龙在学校的几点表现:从思想上来讲,心里非常想学好,很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从学习态度上讲,学习比较认真,上课基本上能比较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但是自己不能主动表现自己,作业潦草。从学习习惯上来讲,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而是被动地在老师地的强迫下去学习、看书、做作业。从学习方法上来说,没有找到更加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的来讲,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明确目标,坚定理想,改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
从与其奶奶的交谈中,也知道了李玉龙的爸爸对其要求甚严,期望李玉龙能出人头地,长大后有一番作为。希望老师对李玉龙的要求更严格一些,更严厉一些,从而使之成绩能够有所突破。
然后,我又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是对孩子不要太严厉,主要是引导,循循善诱。二是老师今后尽量给予李玉龙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学习态度的教育。三是希望家长和班主任及老师多加交流和沟通,也希望李玉龙能懂得老师、父母的用意和真心,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中去。
最后,我看已经十点多了,提出回去,李玉龙奶奶把我送出家门。
第三篇:家访手记三
家访手记
在家访中我最大的感受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特别关注。我们去的每一户家庭,家长都会把幼儿的数学练习本拿给我们看,向我们展示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但是在语言表达、阅读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相对关注度就没有这么高。还有一个感触深刻的方面就是许多孩子放学后就是与电视为伍,很少和家长交流或者进行亲子互动、游戏的时间,一方面家长普遍比较忙,有些父母下班已经很迟了,身体也比较累,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交流,更不用说与孩子一起阅读、运动了,所以许多孩子的倾听、阅读、表达等习惯都不够理想。当然只能看看电视玩玩游戏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电视和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而长时间的看电视、玩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觉得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让孩子能更多的接触自然,融入真实的社会,让更多的家庭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孩子多多参与阅读、锻炼、游戏等,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探讨家园共建的新途径。而在这其中,家长观念的转变又是尤为关键的,不要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数学能力,追求学业成绩,而是要注重倾听、思考、表达、想象、分析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以及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知道好习惯一旦形成,就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在今后的学习中事倍功半,游刃有余。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让我们老师真正的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以及生活的环境。也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2013-4-11
第四篇:感动大尖山.
感 动 大 尖 山
――来自一所山区村小的感恩故事
本报记者 吴献党 本报通讯员 卓志勇
一座山,海拔2000多米。山很独特,犹如一座金字塔,高高耸立在云端,它就是坐落在山城慈利县杉木桥镇境内的大尖山。在巍巍的大尖山下,有一所不起眼的村小,名叫杨塔完小。连日来,大雪纷飞,大尖山区早已被白雪覆盖,但覆盖不住蜂涌在这里的人间真情,125个留守儿童得到了众多的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社会各届人士的帮扶关爱,一个又一个爱心“爸妈”走进村小,一件又一件感恩故事在这里延伸。每当清晨或中午,该校广播里广播的都是众多师生、家长的感谢信、表扬稿,声声饱含深情,是那么清脆悦耳。有数不清的家长、爷爷、奶奶背着背蒌、带着鸡蛋、腊肉或几个糍粑,走老远的山路,一身雨雪或泥泞来到学校,寻找感谢他们还不曾认识的恩人们。
“十七个孩子一个爹”的故事并未结束,“挎包银行”的全体同志人人争当留守儿童的爹妈。
向锋是杉木桥镇信用社主任,也是这次众多家长寻找的恩人之一。由于长期背着“挎包银行”走村入户,服务三农,杨塔完小125个留守儿童牵扯着向锋的心。
向锋今年32岁,长得武高武大,他言语亲和,常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农民的疾苦、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要困难实际,老百姓求他办事儿他是有求必应。常常,他只要一下村,老远,老百姓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向主任,有的甚至叫他向行长。按向锋的话说:“叫我向行长也没啥不好,谁叫咱是老百姓自己的挎包银行呢。”
捐资助学是向锋所在信用社一项经常性工作。当了解到杨塔完小125个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后,他决定把该校作为2009的重点扶贫单位。他认识到结对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仅仅靠一家单位扶贫还不够,必须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于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2008年11月16日,他组成了一支爱心队伍,前往杨塔完小进行捐资助学。爱心队的成员除他本单位的柴平、向佐平外,还有来自慈利县人大代表、杉木桥国土所所长李晓军、县政协委员杉木桥镇民信幼儿园园长卓儒兵、杉木桥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卓志虎、企业老板刘繁荣。你1000元,他500元,共捐款4500元。2009年2月24日,向锋主任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孩子的情况,再次冒雨来到杨塔完小,并送去部分衣服和资金。
一次小小的爱心行动,在大尖山区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家长和孩子们要感恩,要寻找孩子的恩人。怀着这一目的,3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向锋的办公室。
向锋说:“记者同志,咱算不上恩人,只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件小事。其实,我们不用家长找,下一步我们还要亲临他们的家庭,一个一个定点到人,长期进行帮扶。” 正说着,一位中等个头,30多岁的男人闯了进来,他给人的印象是风风火火,十分豪爽。向锋介绍说,他叫柴平,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位长期献爱心的热心人。这些年来,他先后为杉木桥镇中心完小、尖角村小、赵家铺村小及杉木桥镇关协先后捐款高达7000余元。这次捐资助学,他又捐了500元。
当我采访柴平时,他哈哈大笑,说没啥好采访的,我长期在基层工作,农民朋友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留守儿童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这次帮扶,是长期帮扶,我要结对结亲,好好当一回留守儿童的“爹”!
向锋接着说:“记者同志,我看过2003年你写过一篇《十七个孩子一个爹》的通讯,写的就是咱们的信贷员柴方龙。你这篇文章引起了轰动,中宣部、中国妇联等五部委组成的调研组来到我们这儿搞调研,还在咱们这儿召开了全市留守儿童现场会,引起咱们慈利县信用联社理事长吴仁成高度重视,多次开会打电话叫咱们务必继续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现在我们各村的信贷员人人都肩负起几个、十几个留守儿童的监管工作,成了他们名符其实的‘爹’,说句实在的,十七个孩子一个爹的故事并未结束,它永远延续下去。”
一个感恩的母亲牵挂着人大代表的心,另一个感恩的家庭演绎出一段人间真情。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少感恩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杨塔完小,留守儿童的一张张稚嫩期待的脸,是那么的焦灼,他们都渴望见到帮助他们的恩人,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也多次带着土特产,来到学校,向老师打听恩人,表示他们朴实的真诚的谢意。
3月2日,天气寒冷,细雨霏霏,大尖山上,屋顶上的积雪还未融化。记者走进杨塔完小,此时正是课间休息,活蹦乱跳的孩子正在走廊上、操坪上玩耍,广播里正播放该校教师寇小海的一篇广播稿:“3月1日,慈利县人大代表,杉木桥国土所李晓军夫妇来到杨塔完小献爱心。早在上星期二的晚上,尽管下着大雨,天冷得要死,李所长与杉木桥信用社向锋主任来到学校,给三年级吴巧2000元钱,一套棉衣裤,还给了四年级学生寇海蓉400元,寇福群200元,这是真心帮扶咱留守儿童,是真爱,是人间大爱。可是李小军夫妇当了解到寇海蓉的特殊家庭时,放心不下,因而昨天又来到咱杨塔完小,给寇海蓉又带来了一套新衣服和300元零花钱,并表示今后负责帮助寇海蓉完成学业。同学们,咱们学校125个留守儿童都得到了众多叔叔阿姨的帮助,有大部分叔叔阿姨你们甚至没有见过一次面,你们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咱们的祖国、报答社会,报答你们天天念叨的恩人啊。”
刚刚播完广播稿,一辆蓝色的小车开进学校。该校校长卓波介绍,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就是人大代表李晓军。李晓军今年39岁上下,身体微胖,浑身上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记者说明来意后,李晓军笑着说,你不用寻找,我自己送上门来啦。
李晓军快人快语,他开门见山地说,记者同志,你不用写我,我是土生土长的杉木桥西街人,咱们杉木桥虽贫困山区,但有一股良好的社会风气,咱们爱老敬幼,扶助贫困家庭不是一个人,一帮人,而是一个群体,长期坚持而形成的一种风尚。小时候我家穷得叮当响,母亲是个农民,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支撑我们家庭。我兄弟3人没钱交学费,就是我的老师李景民接济帮助的,所以我的家庭包括我的爱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的哥哥在株洲工作,至今还在扶助贵州省失学儿童。
不要说我有啥崇高,作为人大代表,我是想为咱老百姓多做事儿,千万不要写我。李晓军话儿不多,干脆利落。
卓波校长悄悄告诉记者,李晓军的事儿我晓得,你再采访他,他磨子压不出一个屁来,咱杉木桥这块地盘儿,他很有威性,言出九鼎,大人小孩都服他。他是杉木桥镇中学的家长委员会主任,2006年他组织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为中学捐助价值7000元的宣传栏,个人出资500元;2007年为中学捐助媒体教室设备1万多元,个人1000元;2008年为杉木桥关工委捐资1000元,组织在外地家乡人捐资4000多元,他长期资助尖角村一位残疾人家庭的失
学儿童,全家人给汶川大地震捐款,并多次为家乡铺路、修桥,每一次都是出资500元以上。
据介绍,李晓军这是第4次来到杨塔完小,而且昨天来了,今天又来了。没法子,记者只得硬着头皮向李晓军打听,软磨硬泡,李晓军这才说出一段心中的秘密,也演绎出一段人间真情。
原来,李晓军昨天才了解到,学生留守儿童寇海蓉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寇海蓉的母亲卓秋华是杉木桥四水坝人,20岁在广东三水打工时,一次在九江洗衣服,不慎落水掉进江里,被寇海蓉的父亲寇宣富救起,她感恩嫁给他。寇海蓉的家在杉木桥镇月亮村,家居山顶,家有一位聋子爷爷,叔叔没有双手,是个天生无能力的残疾人,30多岁了至今未婚,奶奶在寇宣富几岁时就去世了,所谓的家仅三间土屋,一家三代人挤在这破烂的土屋里生存。结婚这些年来,由于感恩,卓秋华无怨无悔地与丈夫支撑这个家。当了解到卓秋华正准备修屋的情况后,李晓军回去后一夜不曾入睡,清早联系镇民政所的段传勇,从砖厂开来10000块火砖发票,他要亲自到寇海蓉家里看看,帮助他家修屋。
我是在再三要求下一同前往寇海蓉家的。寇海蓉的家落在一个名叫鱼脊岭的山岭上。沿途都是烂泥,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三间土房很破烂,走进房间,寇海蓉66岁的爷爷正坐在火炕边烤炎,嘴里含着一根长烟杆,正一个劲儿地抽劣质烤烟,火坑上挂着几块腊肉,卓秋华正坐在灶房里煮猪食,灶台上放着几兜白菜。见来客了,丈夫寇宣富一个劲儿装烟,当李晓军把1万块砖票送到卓秋华手中时,卓秋华感动满眼泪花。
李晓军又查看了卓秋华三间土屋房边的屋场地基,叫他修平房,捞个钱不容易,不要修两层,就修一层方便实用,到时他再帮助她。
下山时,卓秋华一家再三挽留,硬要大家吃了饭再走,李晓军执意要下山。卓秋华夫妇无奈,只好送了一程又一程。当我们走下山坡,卓秋华泪眼朦胧,依然站在山冈上,久久向我们凝望„„
后 记
一石击起千层浪。社会各界人士情系留守儿童,这是一种人间大爱的感召,学校是留守儿童的家,老师也是留守儿童的“爹妈”。老师们也行动起来了,在杨塔完小,在杉木桥镇其他学校迅速掀起了一股捐资助学的热潮。
据杉木桥镇中学校长朱法国介绍,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不仅杨塔完小做得好,其它学校也一样好,全镇一盘棋,做出了成绩。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得到了在镇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在镇关协的组织下,建立了4个学校“留守儿童”校外活动辅导站,组织了158个“爱心家庭”,聘请了369名“代理家长”和65名“爱心妈妈”,组成了560名志愿“结对”,建立了留守儿童奖励和扶助基金。2008年8月27日,在镇政府礼堂进行了奖励优秀学生和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县工商联、老干局、市关协、县教育局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慈利县吴淑媛副县长也在百忙之中赶来了,会上共募得资金91700元。另外,政府干部、部门工作人员、每学期捐款100元,教师每期捐款40元,各村支两委每期捐款50元,用于救助特困学生。近三年来共求助贫困学生680人次,特困学生52人,杉木桥中小学无一名学生困贫困而失学。
第五篇:中餐摆台口试题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酒店服务赛项 中餐宴会摆台专业知识口试参考题库
一、客观题
(一)填空题
1.绿色旅游饭店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
2.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星评工作的最高机构。3.饭店星级评定遵循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
4.星级复核分为复核和三年期满的评定性复核。
5.饭店星评员分为:国家级星评员、地方级星评员(含省级和地市级)和星级饭店内审员。
6.餐厅按经营方式分类可分为独立经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
7.根据《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释义》的要求,商务会议型饭店大宴会厅或多功能厅的净高度不低于 3.5 米。
8.餐厅结账方式主要有现金结账、签单结账、信用卡结账、支票结账等。9.斟酒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托盘斟酒,一种是徒手斟酒。10.托盘操作按其所承载的重量分为轻托和重托两种。
11.中餐宴会中斟酒的顺序是葡萄酒、烈性酒、啤酒或软饮料。
12.中餐分菜方法主要有餐位分菜法、转台分菜法、旁桌分菜法和厨房分菜法四种。
13.中餐宴会上菜,严禁服务员在主人与主宾之间的位置上菜,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14.中国菜可分为地方菜、少数民族菜、宫廷菜、官府菜、素菜。
15.中餐厅是提供中式菜点、饮料和服务的餐厅,在设计装潢,布置上应突出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服务方式、上菜程序等方面反映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
16.我国的四大菜系是指川菜、鲁菜、苏菜和粤菜。
17.素菜主要由寺院素菜、市肆素菜、民间家常素菜三部分组成。18.官府菜主要包括孔府菜、谭家菜、随园菜和红楼菜。19.广东菜是由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构成。20.目前我国面点可分为“京式”、“广式”、“苏式”三大流派。
21.火候是中式菜肴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使菜肴达到嫩而不生、熟而不老、烂而不化的质量要求。
22.宫保鸡丁是川菜的代表菜之一。23.佛跳墙是闽菜的代表菜之一。24.龙井虾仁是浙菜的代表菜之一。
25.川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名菜有回锅肉、麻婆豆腐等。26.京菜由山东风味、民族风味、宫廷风味组成,名菜有北京烤鸭、酱爆鸡丁等。27.服务员给客人斟倒礼貌茶应以七八分满为宜。
28.在餐厅的吸烟区,如烟灰缸内有两个以上烟头或有其他杂物时,应马上撤换烟灰缸。29.餐厅服务人员需要了解每道菜的烹调时间,才能在为顾客点菜时有针对性地推荐,而不致耽误客人时间及供应热度不够的菜肴。
30.迎送宾客时应与客人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步速与客人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