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播洒汗水,收获成功
──2011年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回顾与反思
根据市、县关于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安排部署,我校于今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在七、八年级的主学科开展了此项教改实验。一年来,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实践、反思等活动,使我们对这一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一些学科无论从“一案三单”的设计、课堂组织流程,还是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推进这一实验的深入开展,现对一年来我校开展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予以回顾总结。
一、实验开展情况
1、实验范围:
七年级思品、语文、英语、数学;八年级思品、语文、英语、数学、物理。
2、实验管理:
⑴、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实验工作有序开展,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一年来,学校先后制订了《温水中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导读单、训练拓展单要求》、《有效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有效教学督查、评比制度》、《有效教学集体评比制度》、《电子备课要求及管理办法》、《有效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制度》、《有效教学学生课堂规则》、《有效教学评估细则》等十几项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规范。
⑵、学习培训。“理论是行为的先导”,要开展实验必须了解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一年来,我们通过自学、集体学习、交流研讨、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是广大大实验教师基本掌握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⑶、三单设计。“一案三单”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工具,其设计研发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年来,七、八年级各学科组制定了具体的集体备课安排,各科任教师基本能按时完成各自备课任务,各学科“一案三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⑷、课堂组织。有效教学实验最大的优点是有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实际操作。一年来,广大实验教师从模仿、套用到较熟练的运用,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教改实验最难搞、最辛苦的一步。许多教师常常为课堂难以组织而烦心;许多教师为没有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而埋怨;许多教师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而担心;还有些教师甚至打退堂鼓。
⑸、课后练习。有效教学视野下,学生的课后学习完成问题训练单、写反思日记、回归复习、创建学科文件夹等。一年来、我们特别重视了对学生问题训练单的批阅,绝大多数教师批阅及时认真、并能对学生的完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
3、实验保障。试验初期学校非常重视对实验的投入,学校给各实验班配备组牌、小黑板、班表等设施,并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为正常开展实验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存在问题
1、一些实验教师对开展有效教学实验认识不够,穿新鞋走老路。开展有效教学实验是一个新生事物,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实验教师就是因为稍稍遇到一点问题就止步不前,干什么事情都怕动脑筋,怕出力气,这就直接影响到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这些教师眼中,开展有效教学实验就是设计一个三单,况且,设计三单还在偷懒。
2、一些科目对学生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度、化、写、记、练、思);二是没有保证学生预习的遍数(文科读课本不少于15遍;立刻不少于10遍);三是检查跟不上。因此,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3、一些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按模式流程操作,仍然习惯于满堂灌。有效教学各科有各科的教学模式,课型不同模式亦不同。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组织不力,也缺乏智慧性指导,缺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仍然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
4、一些实验教师对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发挥不够。有效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发挥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可惜的是在我们的班级里,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几乎是形同虚设。
5、一些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这主要包括对问题导读单完成情况的评价、课堂交展示的评价、课后训练弹完成情况的评价等,由于缺少激励性评价,学生学习缺乏内驱力。
6、一些实验教师不善于教后反思。一堂课完了,哪些环节上得好,哪些环节上得不好,问题出在哪里,作为教师都应该好好想一想,但是,见于咱们教学设计上面的教学反思大多是几句话,而且是不痛不痒的话,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
当然,还有三单设计问题,潜能生培养问题,实验氛围的营造问题等等。
三、进一步深化有效教学教改实验的基本策略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效教学实验是市、县主抓的一项教研教改实验项目,它符合新课程所强调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深刻理解其内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争做有效教学教改实验的排头兵。
2、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将有效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实验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等等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要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按照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操作,因为这些模式是经过专家研究总结,并经过反复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就是实践运用,就是具体执行。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能慢慢体会到这一实验有点。
3、切实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落实,充分发挥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逐步培养。只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4、不断加强学习研讨、真正解决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要把召开教研会当做开展实验教学的一种需要,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教研会,对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真正解决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能把教研会当做一种负担,搞搞形式而已。
5、认真落实有效教学评价考核办法,发挥评价考核的杠杆作用。有效教学实验有别于传统教学,它是由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一个共同体,就教学过程的考核而言,考核指标与过去有所不同。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考核中,要用新的教学考核办法来进行考核,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杠杆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当然,有效教学实验在我校尚属于起步阶段,我们与上级的要求以及兄弟学校的实验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做的工作确实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灰心,不能止步,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上级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我们全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有效教学实验一定会在我校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是我校的教改实验走在全县的前列!
第二篇: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2017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以课题带动教改 促教师专业成长
平定县实验小学 侯帅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本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教改实验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本我参与的课题有省级“十二五”规划指令性课题“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和市级小课题“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两项课题都已结题,作为课题组中的一员,在课题负责人郝校长和李校长的带领下,我潜心研究课题,认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在课题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收获。下面就简单的总结一下本的教改实验工作。
一、收获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刚参与课题实验研究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字,我们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我们在实践中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题实验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升华情感,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课题实验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把握簇展动态,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近,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同时也很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每次教研课上自己都会不断的积累经验。同时经过教师的评课加以反思,以便以后积累更多的经验。本,在县级上研讨课1次,校级上示范课2次,做县级范围内公开讲座3次。在学校上了多次以课题研究为主的课,虽然没有领导和教师的听课,但自己总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针对每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在下节课中解决。在每次的课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学生座谈,交流,并把学生的意见加以总结。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自己作为数学教研组的组长,还担负着组织年级组活动的任务,但在每周进行的集体教研活动中zh,都进行和全年级教师的交流,并把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法和做法收集、整理、汇总给全组教师看,讲给他们听。听取他们的意见,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步。
二、成长
回顾一年多来的教改实验工作,对它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数学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题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教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三、不足
自己对课题研究有时重视不够,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同行交流、切磋。下阶段力争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论文诞生。
本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三篇:有效教学实验
对“有效教学”实验的实践反思
“有效教学”与过去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相比,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体现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操作流程。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课程理念为中心,彰显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更为难得的是:教师的“教”也得到了多角度的完善和提升,教研的内涵更为丰富。“教”与“学”的课堂地位变化,对实验教师是挑战、又是提升专业水平的机遇。
“有效教学”能凸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 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基。认真学习“有效教学” 理论体系,扎实实践过程,努力体现其先进性、优越性和创新性,使 学为主体得到真正实现;老师的教也能够得到多角度的完善和提高,三单预设和学案设计大有文章可作。教师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对自身专业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会如下: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大胆,又要在掌控之中。即让“风筝” 在蓝天上翱翔,尽情领略大自然旖旎风光,又紧握长线自若收缩,真 正体现有效教学的优越性。
从有效课堂组织机构来看,学习助理、学科长、学习小组长进行职责、职能培训,学习助理与学科组、小组长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小组的学习与交流讨论才能得到充分扎实的贯彻。如:尝试让学生助理
主持学生整个课堂学习经过,放开让学科长组织完成学习内容,“预设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学习助理、学科长、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实现“问题”探究,在问题展示中增强自信力、自我展示欲、自我求知欲。教师看似一言不发,而在课堂巡查中始终关注、了解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状况,掌握展示中的“长” 与“短”,并做出准确、中肯的评价、,在补充总结中拓展。教师的作用在于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激励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三单”设计注重语文知识的阶梯性、能力训练性,通过层层推的课堂环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多角度贯彻新课程理念下的大语文思想观。
“三单”实际是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为实现学生自学、交流、探究而预设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明白课文仅仅是例子,而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语文素养熏陶、树立语文学习观、提高语文能力才是核心。不是为了理解课文、或掌握课文内容而教学,一课一得是关键。因次,预设的问题必须实现知识的层次性、阶梯性,由易而难、由课内而课外,由知识而能力,有情感价值观而语文视野的延伸、扩展。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摸清学生底子,预设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抽象、概括、摸棱两可、有歧义的问题。总而言之,你所预设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具体的段落词句,能通过上下文的理解与探究找到相对完整的答案,以增强自信心,达到阅读理解的训练!如果教师不研习课文,不掌握学生
实际学习水平,随意从资料上搬运“问题”,结果只能是以“教”代“学”,低效耗时。套用有效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用传统教学内涵,岂不别扭!
三.一案设计有模式而不为模式所限。
有效教学实验一案设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甚至有具体环节中时间规定。但从“问题”入手,如果每节课、每篇课文都如此流程,岂不陷入“完美”之境地!而“完美”本身就是问题,就是呆板的机械程式。细究你会发现,他并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也不符合学习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按部就班、或生搬硬套,就是注重了形式而丢失了内涵!形式为内涵这一目的服务。多流行的歌曲、多优美的旋律,如果反复或无穷次重复也会令人厌烦,何况,听者也不可能停留在同一种心情或心态中去感受!因此,变化中找动情点,变化中寻激发点,变化中励启智点,才是有效教学之本!环节不墨守程式,因课文内容而定;时间不受环节制约、因学习进程而缩延;评价不受程式所限、因学生情感而动。问题不拘于预设,也不一定要学生冥思苦想完成!能激励自学、能从例文中获知增智,能从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关键之所在。
另外,“有效教学”注重问题探究,一堂课、一篇课文,如果全是教师预设,学生全在研究探讨完成预设,也只是有效教学实践的低层次低阶段。通过低层次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这一层次训练中获得了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何不尝试就一篇课文,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来生成问题呢?比如:一个单元老师预设了四篇课文的三单,让学生生成一篇课文的问题设计,然后小组交换三单来讨论答案,以此来评价问题水平高低,岂不是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学贵质疑”,学而生疑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含金量。
“有效教学”实验一般是让学生预习、自读几遍课文(即整体感知)后,完成导读单并生成问题,也就是让学生“质疑”。我觉得这一做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读几遍课文,就能质疑,那“学习”不是太简单了吗?课文太容易学了吧!老师还有教的必要吗?很多大学问家读书质疑,也是在理解、熟知书中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的。作为“问题”研究为主线的有效教学,如果让学生草率提出“问题”,那么,学生会提出多少“有水平”的问题?为完成任务而硬“生成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有很大的敷衍性,岂不失去了有效教学的本意。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预设的知识层次清晰的问题,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长书面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老师参与交流,岂不是更好。
四.从教学反思中推进、提升学习质量,从优化教学流程中激发、挖掘学习潜能,从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中促进学习品质的养成,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有效教学”以问题牵引为内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形式,充分突显“学”为主体,达到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的目的。“三单”
“学案”是“有效”实现之本。所以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科学设计“三单”和“学案”,“有效性”才能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体现。不仅如此,及时反思“学案”实践落实情况:反思“三单”完成状况;反思学生课堂学习激情情景。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及时对学习助理和学科长辅导。经常性的与学生交流谈心、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老师坚持写教学反思。从思想观念上、情感体验上、思维激发上等多方面感悟“有效教学”的优越性。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专业精神,有助于教师实现专业自主,获得专业发展。不仅如此,师生对已经经历的过程进行回顾、思考、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有效教学”中,坚持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写心得反思,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对学生学会质疑有很大的激励性。
教学反思以教学创新为起点,对已有的教学经验做批判性的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方法,积极思考、研究新的策略,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验的研究水平。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引导学生说感受、谈方法、析收获,是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观念、自己的学习方法中的“长”与“短”。从已收获的方法论、思维习惯论、行为落实论等方面,在挖潜力,在上台阶,以实现爱学、会学、能学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的作用就是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智力与语言的关系,应明确语文教学的作用。一句话,语
文教学要与人的智力发展,与人的德育教育,与人的品格培养等均有重要的关系。所以,作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站在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特质高度,深入学习韩立福教授创立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的相关理论,准确把握核心,在实践中反思、提高,不断探索,努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制度名称: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制度人气:浏览164 次
文章内容
(一)、教学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各教研组和教师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
(二)、公开教学、经验交流、调查研究、学术报告等教学研究活动,应有计划地进行,全校性公开课的每学期不少于2次,教研组每学期研究课、评优课不少于本组人员的50%。
(三)、教研组应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教育动态和信息,钻研课标和教材,探讨改进教学方法;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听课,交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四)、教学改革实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应以积极慎重的态度认真对待教学改革实验。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实验(包括学制、教材及教法改革),在改革实验之前均须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学校批准方可实施。教学改革实验要有始有终,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际推广意义的实验,学校对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对本规定内容,学校一并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
第五篇:教改实验总结
语文教改实验总结
大东平小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改实验总结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可我们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只顾得按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让他们背作文。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被消耗殆尽了,习作的需要更从何谈起?《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下面笔者就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构建习作教学新思维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作。回顾我这学期的工作,可以说是成功的------我们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争取领导下,认真而扎实的开展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教改工作并将教改辅助于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令人振奋,让人欣喜。
一、认真做好计划,并落到实处。
教研工作是一项周期性长,计划性强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开学之初就制定了周密而详实的计划。并做到每一步都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且每个步骤落实到人。尤其是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扎实有效。
二、确立科学合理的教改课题,认真研究 严格落实 真实纪录 推行有效
上学期我们语文组确立了教改课题——快速作文(限字、限纸、限时)在我们的六个班实行改革实验。在教改过程中我们本着稳打,稳扎的方针。扎实而有效的开展工作,做到定期总结经验,定期检查验收。务实高效。经过一学期的认真努力,我们的教改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显著,成绩突出喜人,经过检测验收实验班的学生在阅读、写作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写作能力-----实验班的学生几乎都能在45分钟(一节课)完成六百字的写作任务,且优秀率在百分之六十很圆满完成了教改任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和增长。我们课题的教师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范围,规定每学期学生的阅读量须在十万字左右,写作量在六万字左右,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这个要求水平。我一定再接再厉更好完成教改任务。
三、教改中有了自己思想,总结了以下几点:
1.醒目的标题。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
2.精彩的开头。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
3.意味深长的结尾。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深刻的议论。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
5.动人的细节。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美化的文面。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款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中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教学中的做法
(一).讨论话题作文的内容
1.“我”与社会。“我”是个普遍概念,不必局限于单纯的个人,“我”其实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积极进取的青年学子的面目而出现在我们的笔下的,立意、下笔,当有这种高屋建瓴的意识,才不显得“小气”。社会,是个大概念,时代巨变、岁月沧桑、科技进步,机遇挑战、光明阴暗、美好丑恶,无不包含其中。“我”与社会,无非就是要你谈论你与社会的关系,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关注社会,就是要求你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心态去关注自己周围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其中既含有对社会理想追求,又含有对自我作为社会成员的道德熔铸。
2.“我”与他人。这类话题的要害在于它要求我们关注生存环境(自然的,人文的),关注别人生命存在的独特意义,宽容地承认文化的多元性、互补性,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在生活中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宽阔的心胸谋求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发展,达到“双赢”与“多赢”的目的。要做到这些,应基于对“自我”和“他人”的明确理智的评价。
3.“我”与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评价自我,如何正确地为自己寻找到生活的位置,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对待名利、对待荣辱、对待得失、对待成败、对待友谊、对待亲情、对待爱情、对待误解、对待快乐、对待幸福、对待苦难、对待健康、对待生命、对待死亡、对待仇恨、对待一切的那些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话题,我们都要以智慧、明达、宽容、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来作答。
(二)如何审题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三)如何拟题。
那么,在中考中怎样给自己的文章拟订一个好标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添加新词法。就是在话题关键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在幸福之前可以加新词语构成《珍惜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题;在幸福一词的后面添加新词,可以构成《幸福时光》、《幸福的日子》、《幸福无忧》、《幸福感觉》、《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乐趣》、《幸福大观园》等题目。又如以“选择”为话题,在选择之前可以加新词构成《简单选择》、《无悔选择》、《消费选择》、《唯一选择》等题;
二、巧用修辞法。巧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可以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巧用比喻:《家,爱的港湾》(话题“家”)、《我渴望老师的“阳光”》(话题“阳光”)、《诚信———人生的通行证》《守住你的金矿》(话题“诚信”)。巧用拟人:《幸福的自述》(话题“幸福”)、《“诚信”喊冤》(话题“诚信”)、《善良回家》(话题“善良”)、《冬的个性》(话题“个性”)。巧用设问:《减负?别逗了》(话题“减负”)、《你还会爱我吗?》《谁是最可爱的人?》(话题“爱”)、《钱,何罪之有?》(话题“钱”)等。
三、化用佳句法。引用俗语、格言、谚语或化用诗文名句、流行歌曲、影视广告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妙趣无穷。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言必行,行必果》(话题“诚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话题“诚信”)、《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话题“微笑”)、《常回家看看》(话题“思念”)、《走进新时代》(话题“家乡变化”)、《背起爱的行囊》(话题“亲情”)。
四、翻新名著法。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进行机智地修改、翻新,推陈出新,妙趣横生。如《阿Q 新传》(鲁迅《阿 Q 正传》)、《红楼新梦》(曹雪芹《红楼梦》)、《儒林酸史》(吴敬梓《儒林外史》)、《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描写中日美三国的《三国志》,《葛朗台的新生》《威尼撕商人新传》等。
五、嫁接术语法。就是把各行各业、各学科的专用术语巧妙的引入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诚信旅店》《拍卖诚信》(金融)、《无良心病历》(医学)、《点极“选择”》(科学)、《心灵的审判》(司法)、《心灵实验报告》(实验)、《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广告)。
六、采用公式法。如《1+1≠2》(话题“合作”)、《1+1>2》(话题“团结”)、《天才=勤奋+汗水+方法》(话题“成才”)等。
当然,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要想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
(四)、发挥了多媒体教学优势,指导学生快速构思
1、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说的能力((五)快速作文训练五步
(1)素质训练,也叫基础训练
(2)思维训练
(3)写作速度训练
(4)技巧训练
(5)综合训练
五.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规范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课堂是落实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主渠道,真正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只有认真的备课,钻研教材。处理好上课的每个环节才能上好课,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因此,我们语文组在集体活动时间很抓常规学习,落实教学常规,并根据学校的规定认真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极大的激发教师备课,认真上课的积极性。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学校的语文成绩突出,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学生的写作题的得分更是让人满意。
六、不足与展望
过去的一学期,我们确实取得了不起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失误,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先进教学理念的缺乏,也是我们的工作步子不大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新理论,充实自己,为教学打好基础。因此,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使我们单寺中学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