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刻画人物之肖像描写

刻画人物之肖像描写



第一篇:刻画人物之肖像描写

刻画人物之肖像描写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 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3. 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描写。

教学程:

一、导入(猜人物游戏)

多媒体依次显示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和关羽的外貌描写片段,让学生根据描写猜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人物的特征。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看上去一副憨厚的样子。(猪八戒)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孙悟空)

4)、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关羽)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 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等。

二、什么是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相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

肖像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结识一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学好人物的肖像描写对写好记叙文很重要。

三、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

1、多媒体出示鲁迅《故乡》中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片段。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 1)、片段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描写中看出来的? 2)、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 3)、在文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作者的描写生动形象,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教师小结: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

1)、凸显性格;2)、抓住特征;3)、要有顺序;4)、巧用修辞 肖像描写要选取亮点,突出人物鲜明个性,不必面面俱到。

四、修改习作

1、小组内讨论交流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

2、学生修改;

3、小组展评。

五、作业

按写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二篇:记叙文之肖像描写

记叙文写作之肖像描写

辽宁省建平县建平镇中学 司玉彪

【知识梳理】

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貌特征,如相貌、服饰、姿态、神情等,用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跃然纸上,使读者有如见其人的感觉,而且还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等。肖像描写的好与坏,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关系重大。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肖像是各不相同的。怎样写好人物的肖像呢?老舍说:“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就是说,描写时切忌从头到脚、面面俱到、纤屑不遗,不能只追求外表的“形似”,而要做到与人物性格的“神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舍得舍弃那些与人物性格关系不大的枝节,而着力描写要处。否则“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语)。不过,人的服饰、随身携带的物品,只要有帮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倒也不妨入文。

【技法指导】

1.抓住人物特征,用白描法凸显人物个性

在抓住人物特征,凸显人物个性的过程中可用白描法,即用“粗笔细描” 寥寥数语快速勾勒出人或物生动,传神的形象。使用白描手法的优点是节俭、经济、节奏快,有利于情节发展,因此很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已》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粗略几笔,一个穷困潦倒的没落知识分子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肖像描写忌讳面面俱到,写人物五官更是如此。鲁迅先生善于写人物的眼睛,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如鲁迅的《祝福》 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如初到鲁镇“„„又只是顺眼”,二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三到鲁镇:“„„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三次描写都反映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把人物的遭遇、内心展示给读者。曹雪芹先生描写林黛玉出场,这样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则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

3.注重身材体型、服饰打扮,在“工笔细描”中体现人物个性

“工笔细描”是指运用细致入微,工整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刻画雕琢。如姚雪垠在《李自成》这部小说中,是这样描写李自成的:“他是一位三十一、二岁的战士,高个儿,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高鼻子,深眼窝,浓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正在向前边凝视和深思的大眼睛。这种眼睛常常给人一种坚毅、沉着,而又富于智慧的感觉。他戴着一顶北方农民们常戴的白色尖顶旧毡帽,帽尖折了下来。他的背上斜背着一张弓,腰里挂着一柄宝剑和一个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里边插着十来支雕翎利箭。”通过对李自成身材体型、服装打扮的描写,体现了他坚毅、沉着的性格,并从中透露出他反叛朝廷的精神。4.注重生活经历,运用对比法来表现人物境况

所谓对比法,是通过人物肖像的前后变化,来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它常常是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生活经历进行的。如《故乡》中,对闰土的肖像描写便通过人物的脸色、眼睛、衣饰、等巨大变化,表现了中年闰土生活的痛苦、艰难,与前文月夜看瓜刺猹中的少年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5.巧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使人物个性绘形传神

在人物肖像描写中,要根据写作的需要,别致巧妙的运用修辞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杨二嫂有这样一段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他把张开两脚的杨二嫂比做细脚伶仃的圆规,”运用比喻修辞生动的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的形象。6.描写顺序要和谐有序,做到活而不乱

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整体到局部等,这样才能达到层次清晰;同时,描写也要讲究和谐,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如作家阿累笔下《一面》初见鲁迅的肖像描写:“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从远处、暗处,由整体到局部粗线条的勾勒出鲁迅先生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寥寥几笔,准确生动的勾勒出鲁迅先生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了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典例分析】 实例1.荀老爹先开口道:“今年龙灯上庙,我们户下各家须出多少银子?”申祥甫道:“且住,等我亲家来一同商议。”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皮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

——《儒林外史》

分析:本段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回对于夏总甲的描写。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特征,用白描的手法凸显人物的个性,三言两语,几十个字就把一个“骄横”的小土豪勾勒出来了。作者抓住这个人物的本质特征,疏疏几笔:“衣服”如“油篓”,说明他脏;“歪戴瓦楞帽”,活画出他的无赖象;“一屁股就坐在上席”,充分表现了他的骄横。用语不多,活画出这个小土豪的外貌和神态。实例2.当他回过头来看她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的闪耀着灰色眼神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像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沦斯奇已经注意到了已经被压抑的生气在他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的眼神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辩的微笑里闪烁着。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分析:此段出自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对安娜肖像的描写。作者抓住人物“五官”特点,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着意刻画了她那充满热情和生气的眼神。文中描写了安娜经过爱情沉重打击后,于火车站遇见风流、漂亮的贵族青年渥沦 斯奇,便不由自主的从眼神里、微笑中透露出她那压抑不住的青春的热情和活力。实例3.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鲁迅《药》

分析:本段出自鲁迅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形象的描写。作者采用比喻、夸张修辞,使人物个性绘形传神。“眼光正像两把刀”将“眼光”比喻为“刀”突出人物眼光的犀利,“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老栓在刽子手面前害怕到了极点。作者巧妙运用修辞,使凶神恶煞的刽子手的形象跃然纸上。

【实战演练】

☆题目:选择你的一位亲人进行肖像描写,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不得少于200字。思路点拨: 1.对所要描写的对象必须认真观察,捕捉他的特征,才能将其写活。2.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一点不漏地泛泛描写,而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地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3.最好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动静结合。

☆题目:以“我和老师”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恰当运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性格。

思路点拨: 本文的要求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通过记叙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此类作文中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往往起到点睛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在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一定要有个性、有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

【范文示例】

微 笑 □ 刘悦

窗外的串红花开的火辣辣的,今天太阳心情特别好,微笑着把温暖洒向人间。而此时,我又想起了我小学时那位面带微笑的班主任老师。

小学时不知换了多少老师,几乎半年一换,但那些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老师。

刘老师是一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她有着令人羡慕的苗条身材,一头披肩的飘逸的秀发,时常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白皙皙的脸上嵌着黑水晶一样的大眼睛。她爱笑,笑时就会露出白白的陶瓷般的牙齿。她的声音轻盈婉约,像立于二月枝头的黄鹂的歌唱。刘老师在学校里最年轻,所以教学方式和别的老师有所不同,她总是让我们自己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来开启我们的头脑。

那时,我的天空很狭窄,我不敢做任何出格的事,是一个唯唯喏喏的小女生。所以没有人会太注意我。我总是坐在座位上观看一名名同学从讲台走下来,我从来不敢勇敢地向前迈一步,因为我害怕,害怕同学们会嘲笑我。

那天,天又格外的热,同学们都在迅速的计算着,因为老师刚布置一道题,他们都在争取最快的速度第一个做出来。终于这时班中最聪明的学委做了出来。他大步的往前走,无疑带着一种傲气。老师正在微笑的看着他,似乎对他胸有成竹。我的心很痛,其实我也做出来了,每次我都能做出来。但我从来不敢向前迈一步,就像一朵弱小的无名花在墙角中默默绽放。

他做完了,老师有些疑惑的看着他,白皙皙的脸上有阴云飘过,眼里显出一丝失望。同学陆续的写出答案,但老师总是一再摇头叹息。因为这些都是她眼中的好学生。

我望了望自己的答案,又反复的算了几遍。我有十足的把握确定它是正确的。老师在过道间徘徊,她是多么希望有人能够做出这道题,但同学们都在低头沉思。

我多么希望我是一个快乐的女孩,我多么希望我能够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我悄悄的瞧了瞧老师,恰巧她也在看我,充满希望与鼓励的眼神,挂着浅浅微笑的脸,酷似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我的心顿时活跃起来,就像一枯井又重新拥有了清泉,就像一只小鸟儿又重新的飞向蓝天。老师难道知道我能够把题做出来,她 5 是不是在鼓励我?我感觉脸火辣辣的。我又试着抬头看了看她,她的微笑是如此的慈祥和蔼,像一位关心我呵护我怕我受一点委屈的大姐姐。她一定希望我能够做出来,如果是这样„„我用手拿起本,脚略略的动了一下,但还有所顾忌,豁出去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我站了起来,大步的迈出了第一步。我似乎感觉到同学都在诧异的看着我,但前方老师的微笑依然再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走上了讲台,把自己算出来似乎有一世纪的答案写在上面。

我轻轻的转过身来,同学们依旧地诧异的看着我,而老师脸上的微笑形成一片灿烂的阳光,让我心底的勇气从此生根发芽。于是,我的心也开始了微笑„„

简评:本文开篇通过对刘老师外貌的描写,突出了她年轻漂亮、富有朝气。当孩子们做不对题时,她“白皙皙的脸上有阴云飘过,眼里显出一丝失望”,这是对她面部表情的变化的描写,突出了她一颗心都系在学生身上,对学生充满期望。后文一再描写她的微笑和眼神,则是对我无限的鼓励。小作者能将年轻的刘老师肖像描写融入课堂记事中,用“微笑”来突出老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行文流畅自然而毫无做作之痕,是篇成功之作。

第三篇:如何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

如何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地进行肖像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

一、要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来描写。

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精神世界,增强艺术魅力。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想必读了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的朋友至今回想起来,她的美丽能够过目不忘吧。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有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款黑痣”,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如果要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除了突出每次所要表现的个性,还要遵循他们间的共性。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大家恐怕都很熟悉吧。在《孔乙己》(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就总括的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加些伤痕”,可以看出他生活潦倒,营养不足,而又经常被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以看出他懒惰成性,而偏要装出很穷酸的架子。鲁迅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孔乙己的个性,有表现孔乙己的共性,从而描绘了孔乙己这个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唐弢在《一面》一文中,对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文中对鲁迅的肖像先后做了三次描写,即可画得淋漓尽致又讲究了合理的顺序,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详到略,有整体到局部,从而使人物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起来。在三次描写中,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了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瘦”加以描写,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精神。

二、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描写人物肖像

运用这种手法写人物肖像会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站在那,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切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的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青年的淳朴的气质。

再如鲁迅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闪一闪的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骨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息细脚伶仃的圆规”。以上例子中所用的比喻都很确切,因而这种肖像描写都能鲜明的显示人物的性格,但是要用这种手法并非轻而易举即可奏效,它要求作者对人物性格有深刻理解,对生活又细致的观察,对于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有清楚地认识,然后才能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夸张使人物肖像活灵活现。否则,只能是一般化的泛泛比喻,不会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肖像,也就不能显示出人物的个性。

三、用起绰号的方法来概括人物的精神面貌和肖像特征

鲁迅先生经常用这种方法写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如“红鼻子老拱”是一个酒徒,“雪花膏”是个心灵空虚的公子,“红眼睛阿义”是个贪婪残暴的老头。再如“三角脸”、“山羊胡 1 子”、“驼背五少爷”等,都是以绰号概括肖像特征的。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写一个非常肥胖的同学,可以亲切地说“小胖子”等等。记得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为“我一眼就记住了他(她)”大家写他(她)时都用到了人物肖像,但是读了之后都很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没有针对特征起绰号。我对其中一篇文章做了修改,把“一个小孩”改为“一个小不点”并给他起绰号为“阿眯”,结果大家读了之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讲了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些方法。不管什么方法,他都要为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服务。因此,要想写好人物肖像首先要从生活出发,作者本人必须对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

【描写一】我们父子俩

凡是见过我和我爸爸的人,差不多都会说:父子俩长得实在太像了。

是的,每当我偶尔照镜子时,便会想起爸爸;假如爸爸对着镜子用橡皮擦掉年龄、经历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那么镜子里剩下的便是我。

我和爸爸都有宽宽的大脑门,扁平而短的鼻子,浓浓的眉毛;特别是嘴,唇肉厚实,常给人一种撅嘴的感觉。

我继承了爸爸的五官和脸庞,可却没继承爸爸的性格和刻苦的精神。

爸爸宽宽大大的头颅,简直是一台大功率的电子计算机,那里储存着成百上千的数据。爸爸的记忆力常使农科所的叔叔伯伯们目瞪口呆,都惊讶地说爸爸是“活字典”;而我却常常拍着大脑门在方程式的迷宫里找不到出口。

每当在农科所表彰爸爸的大会上,爸爸站在台上发言时,厚厚实实的双唇总是吭吭哧哧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那扁平而短的鼻子上常爬满了汗粒子,所里的叔叔伯伯都成爸爸是“老蔫儿”;而我呢,厚厚的嘴唇丝毫不影响我被同学捧为“侃协主席”。我的确挺能侃,而且还侃出了威望,如果我说扫帚能长叶开花,班上也没有敢站出来反驳我。升格点评

作者巧妙地运用外貌酷似而性格不同,由表及里的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此习作好就好在没有把人物肖像的描绘只停留在生理特征的表象上,而是通过外表特点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写二】杜老师

看上去,杜老师也就三十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两个嘴角最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是爱往上挽上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全身贯注地听他讲课。

升格点评

这是一段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小作者对自己由衷敬佩的老师,不仅从面容、服饰、表情等,而且对老师特有的习惯都做了细致的刻画,使我们看到了一位生活朴素、治学严谨、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好老师。他是多么令人尊敬啊!

要想写人物外貌要从下面三点去做。1.外貌描写紧紧抓住人物的特征,避免千篇一律。

这篇作文就写出来杜老师的人物特征。平时他“最总是紧紧闭着”,“不爱说话”,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爱往上挽上一截”。下课后“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讲课时“滔滔不绝”,挥舞着手臂……突出了杜老师的习惯。这说明小作者在和老师相处时,注意细致观察了老师。而我们有的同学不注意观察每个人不同特点,喜欢生硬地写几句套话,给人千篇一律之感。

2,.外貌描写紧紧围绕中心。这篇作文无论是写面貌、服饰还是它特有的习惯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

3,描写外貌要有一定顺序。这篇作文先交代了面容神态,接着写了服饰和习惯,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总之,抓住以上三点可以是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富于立体感。小试身手

一、仔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们的李老师中等身材,瘦瘦的个子,常喜欢戴一副阔边眼镜。他虽然快50岁了,但看上去还很年轻。李老师高鼻梁,高颧骨,尖嘴巴,两只眼睛深深地陷进了眼窝,显得更加清瘦。我想,李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他实在太辛苦了。

1、这一段话,是从()、()、()、()等几个方面来描写李老师的外貌的。

2、这一段话,主要描写了李老师(),赞扬李老师()的品质。

二、给你的同桌写一段肖像描写,写好后征求他(她)得意见,看他(她)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的不好。

第四篇:小说刻画人物,五种描写如何使用

刻画人物,五种描写如何使用

【探微寻径·写作导引】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四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如课文中对主人公的外貌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这近乎白描式的人物肖像描写将一个干练、精明的人物性格一下子鲜明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对人物眼睛的刻画,使得那犀利有神,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眼睛十分清晰地印在读者的脑中,且利用“干瘦”与“特别精神”“特别明亮”这种反差的效果将人物的个性烘托了出来。

2.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如课文中老头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那种嫉恶如仇、胸有成竹的性格自然流露出来。当小女孩表示怀疑时,他狠狠地说:“愿意看,明天来吧!”斩钉截铁地话语表达出了他的自信。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文章在写打鬼子过程中,主要写他利用娴熟的驾船技术,像“只一篙”“又是一篙”极为简练、轻巧地就将鬼子带入埋伏圈,“举起篙”“砸”干脆利落“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将鬼子一个个消灭。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传神地刻画出他对敌人的痛恨与他的英勇果敢。

4.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如“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一大段人物心理描写把老头子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恼、内疚、自责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5.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如文中两次写主人公“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这一细节就将老头子那洒脱、老练的特征一展无遗。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有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当然运用描写方法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刻画活泼开朗的性格外向型的人物时可突出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刻画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型的人物时可以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为主。

所以,人物刻画只有精心雕琢,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第五篇:如何刻画人物外貌

如何刻画人物外貌

描写人物的外貌是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外貌描写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老师在阅作文时,常常发现有的同学写人物外貌“千人一面”,没有个性,不管写谁都是“红扑扑的脸蛋上镶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反感,描写人物外貌要仔细观察,要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看看那个人物和这个人物有什么区别,这个人物和那个人物有什么不同,经常观察、分析、比较,抓住人物的特征写,才能如实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

二、要为文章内容服务

在一篇作文中,要不要写人物外貌,是在一处写,还是分散在故事情节中,都要根据中心确定,要为文章内容服务,要为表达作者的情感服务,即要有目的性,歌颂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如在一次命题作文《街头见闻》中,有同学写了自己修鞋时接触到的一位鞋匠:“这位鞋匠又老又瘦,脸上布满了皱纹,背很驼,似乎扣了一口锅,这可能是他长年街头辛劳所致吧。他修鞋的一双手黑乎乎的,粗粗的,干裂的像松树皮,手掌上是一个又一个的老茧。”还有一位同学写了一个蛮横的顾客:“随着骂声望去,只见一个小青年,后脑勺的头发像羊屁股似的。”读这两段外貌描写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不难看出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只有把外貌写活,为文章中心服务,才能使人物有血有肉,具有“立体感”,才能感动人、教育人。我们不能单纯地、毫无目的的为了外貌描写而描写,和文章内容无多大关系的次要人物根本不需要描写外貌。

三、描写人物外貌要语言精练

外貌描写要抓人物的主要特征,要用三言两语勾勒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啰嗦,说个没完,就会画蛇添足,偏离文章的内容。因此,语言要做到精练、准确,用言简意明的语言描写出人物独有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描写人物外貌要有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可先概括主要特征,再进行具体描写。可从脸的上部写到下部,也可从主要特征写到次要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材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99494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