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的温暖开到地老天荒
谁的温暖开到地老天荒
在繁星点缀的夜空,细品香茗,折枝柳条儿,划破心灵的烦杂。在翠拢云罩的湖畔,静阅稀星,扔一粒石子,荡起心灵的涟漪。
月缺月圆之时,游子启程时故作沉着,把泪水化作坚强的背影,留给日夜思念的人。忘不了那扇在雨中消逝的朱红的大门,更忘不了父母疲倦的身影和眼角的皱纹。
漂泊千里的远方,离了家乡的那扇门,门前的树,仿佛成了一个守候者,远在外乡的人充满了对家的期待与思念。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晏几道笔下的游子,期待在相思里变成希望。
幸福是一粒种子,在不舍的思念中深深埋藏。
往事如歌,我们也总是爱回忆过往,回忆的画面是一种定格。帝里风光好,当时年少,况有狂朋怪侣,遇对酒当歌竟流连。在柳永的回忆中,是朋友的酒宴。在我们的回忆中有家人,朋友和陌生人,那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感,那是一生的真挚永恒,回忆中我们会微笑。项斯微说:人一开始回忆就已经变老。这也正符合一种规律:我们在慢慢变老,只是是微笑的变老。
幸福是一粒种子,被回忆的微笑照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初的誓言变成如今的等待,庭外自是繁花簇簇,庭内却是黯然孤独。满面含笑无人解苦,相思断肠酒撒何处?美人的容颜在等待中慢慢变老,我想她是幸福的,她在等待归人来完结她一生的等待。那是一生相信的执着,那是一世幸福的生活,无论结局如何,她们都曾等待过,最后都是幸福的。
幸福是一粒种子,在等待中发芽。
琐碎的小事串联起的才叫生活,真正的幸福不用雕琢,真正的爱过,我们就会快乐。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他们要的不多,只要子女健康快乐,他们给予的太多,却从来都不要求什么。得到他们的爱与关怀,我们都是幸福的小孩。当我们懂得去爱我们的父母时,我们就长大了,父母也会感觉幸福了。那时,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放心的老了。
我们曾经在心中勾勒各种绚烂又微小的未来,和着缱绻的节拍,指天为誓:要幸福。
幸福是一粒种子,在爱中成长。
人不是天生就能掌握幸福的规律,但是我们可以把各种情感编成音符,谱写幸福,弹指挥间,余音绕梁。
我们不能只看见快乐而看不见忧愁,只想求幸福而不要痛苦,幸福是被拉长的痛苦,痛苦与幸福是一对派生的情感,没有痛苦怎么能彰显幸福。
在不舍的思念中,在微笑的回忆中,在执着的等待中,在充满爱的生活中,幸福在发光,像一种不灭的守望。
幸福是一粒种子,只要你想拥有,它会生根,发芽,成长直到开花,一直绽放,散发芬芳,很慢很长,直到地老天荒。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二中学高三一班高三:吕薇薇
第二篇:开到荼蘼作文800字
开到荼蘼作文800字
仍稀记得那句带着须臾意气的话:“万事尚喜,开到荼蘼。”可惜说这句话的人早已远去,但风水仍会轮流转,故乡已变得物是人非,似乎只有那不起眼的荼蘼花带着淡淡的香气如浓浓的故乡情。
再次回到儿时居住的,也是股市最初开始的地方。车子一路往村庄最深处行进。以前的木屋砖瓦房已变成别致的双层小洋楼;以前随意挖开的鱼塘现在用水泥砌了壁;以前的小伙伴似乎也生疏了不少……只好下了车,只身走在乡间小路上,欣赏着纯朴的风景。
走进一个装了栅栏的大院,便闻到了淡淡的,弥漫在空气中,夹杂着青草香味的花香,吸一口,沁人心脾,像早晨初醒推开窗微风那般习来。那是荼蘼花的香味!只见院子里种着紫红带黄的荼蘼,花瓣宽大,花瓣紫中带暗红的似龙纹的流苏。似三色堇,但比三色堇多了一方别致的雅清,更幽深。如果说三色堇是朴实无华的天使,那荼蘼更适合比作华贵,幽静的夜魔女。
可是荼蘼的性情不像是魔女般带着邪的意味,当地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凡是最近运势不好,有灾或破财的,便可以在家中东北方向摆上荼蘼花便可驱邪消灾。我想,这也可能是俗语:“万事尚喜,开到荼蘼”才会让人们这样做的吧,这句话也令荼蘼有了新的意义了。
此时,我忽然因荼蘼而想起我初中时的一个同桌。此去经年,我快记不得她得长相了,只记得她一直都带着一串荼蘼花样式的手链。我有一次问她为什么要戴这种花式?这并不好看且显得格格不入。她莞尔,答道:“这是奶奶在庙里求来的,看到它,我还会想起我的奶奶。毕竟,我现在很少回老家了,老人们也很挂念。”想不到,小小的、精致玲珑的荼蘼,是一头连结着故乡、亲人,一头连结着我们的心,仿佛那是千里传音,将浓浓的思乡之情久久回荡在我们的心田。
荼蘼中蕴含的寄望是:有多少挫折,有多少坎坷,但勇敢跨过,勇敢追求,总会峰回路转,柳岸花开。想起故乡的荼蘼,那些人,那些事,慈祥和蔼的老人们的笑,孩子们的调皮可爱……在此,多少挫折、磨难都不算什么了吧。有家在,有亲人在的地方,故乡终会“开到荼蘼,万事尚喜”了。
第三篇:开到荼靡杂文随笔
春末的时候,我再次回到家乡,明明是春风和煦的五月,却无端令人生出一些萧瑟来气。高楼取代了田野,喧闹取代了自然的声音。我的家乡终于不再是我的家乡了。
我试图在那片曾经生机勃勃的荒芜上寻找些什么,终是一无所获,只好颓废地躺倒在裸露的土地上。伸了个懒腰,蓦地从指尖传来一阵刺痛,一下子便从地上翻身起来。四下张望那罪魁祸首,一低头,只见到身前的杂草堆下,压着一抹白色。
再度蹲下身子,扒开草堆,我终于看清它了。是荼靡。儿时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仍是春天的时节,仍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渴望寻找些什么来舒缓内心的缺失。然后便是我们的初遇,大抵是因为它太过显眼了罢,白色的花朵开在一片绿意中间,格外醒目。我悄悄地带了两朵回去,却被不幸地扔掉,母亲说“这花不吉利”。让我不要再碰了。再然后,我到了上学的时候,离开了家乡,都再没有见过荼靡。
这荼靡的出现让我终于有了些怀念与熟悉的感觉,我忍不住盯着它看,那一尘不染的花瓣、倔强的姿态,以及茎叶上的尖锐爪牙,无一不让我着迷。这时候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这荼靡与我,轻柔的风吹过竟染了些悲凉的气氛。我定定了定神,再次细细打量这些荼靡,它在微风中傲立。
大约是气氛太过沉重了些,我便起身离开了这些荒废的田地。走到路边时,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这些花开的方向––当然,什么也看不见,仅一朵荼靡还是太小了些。但我总有种感觉,它将仍然屹立于彼而不倒。
前两日,闲来无事上网找了关于荼靡的材料,看到苏轼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原本不觉有什,无端乎生出一股寒意。此时再细细来,又平添几分惆怅。
这花终于是要败了。
第四篇:陌路之花,开到荼蘼
一开始接触到荼蘼二字,是刚升上高三不久,我只记得当初厚着脸皮的把它们读成,chafei,想想真是件搞笑的事。当然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荼蘼,是一种花,一种在盛夏才会盛开的花。许多人说荼蘼在春天百花争艳的时候选择了沉默,是有着世俗间不争恬静的高雅品质,也因为它有些时候开在春末夏初,所以许多人把荼蘼当做是花季的剧终。
所以我自然而然地将它们和离别二字联系在一起。
离别这样的事,听起来好像是件忧伤的事吧。所以今天我觉得沿着昨日伴有淡淡忧伤气息的想念,继续说说这样一个更忧伤的命题:
陪伴是场漫长的告别。
下午问起在上班的老姐下班了没有,看了看时间,还有半小时多。跟她说起这个周六提前回学校去忙些事,她问了一句,有没有伴。我说没有,办点事而已,姐说了一句,怕你自己觉得孤单。我有些错愕,毕竟老姐很少直白的说这些话,但单单只是这样,我便觉得不会孤单了。我一直记得在高二的时候,有个人心情不好找我煲了很久的电话粥,最后我挂断电话,收到她的信息,大致说的是,虽然不在同个学校不在身边,但因为某个远处有你在,所以一个人难过也不会觉得孤单。这当然是我听过的为数不多的动人的话。
虽然说起来有些矫情,但我以前大概不是那种有事会自己憋着的人。尤其是刚上大学,面对被调剂的专业,感觉与自己当初笃定的未来越走越远,便非常的难受,甚至到后面,难受的产生和持续都不需要特别的理由的时候,我觉得这真是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我把我所有的幼稚和冲动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那个时候却有人不顾第二天的工作,陪我发信息到深夜,后来我才明白,在这个不允许幼稚的时代里,直白的说出心里所想,都是件非常危险的事,因为很少人经历过你所经历过的事,更不愿意花点心思去揣摩你的心境,而更喜欢大放厥词厉声呵斥。那些不理解的声音高涨,充斥,然后要等到你真正做到三缄其口的时候,这些人才会安静。
说到这我想说说对于分歧,大多数人所选择的态度,永远是排挤的居多。那个在高四陪我疯癫走过最后时光的哥们告诉了我,这世界上没有谁会在任何时候都理解谁,有的人直白的告诉你他们不接受你的想法,而有的人因为和你的关系比较亲密,愿意去寒暄和倾听,而很少有人已经抛开了想法本身而去真正关心怎么样去让你觉得你不孤单。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极少数人作为寥寥数个交心朋友。我也相信,人们在不断经历挫败感后,更愿意为了不让这些人担心而把心事生生吞下。
察觉到和这个哥们有分歧的时候,我在车上,塞着耳塞听歌,想起昨天看完的言叶之庭,心血来潮跟他说起,当我打下一大段文字去细细描述我对最后的拥抱时的感动的时候,我看到他回我冷冰冰的一句话,这样师生乱伦的东西你也看?只有日本人拍得出来这样的烂东西。我怔怔地对着手机,然后一字一字的删掉我刚刚写下的感受。我不知道怎么回,很久之后,我勉强打了一句,恩。吃饭了么。所以我一直敬畏文字的力量,有些炽热滚烫,有些冻彻心扉。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非常的孤单。
之后我不论是想跟他说起什么事,都必须先句句斟酌,我生怕他也意识到我们在某些东西的理解上有着千差万别的想法,然后我怕他什么事都不再跟我说。事实上我怕失去某个可以说话的人。毕竟像我这么神经病满脑子思绪乱飞的人,是很难找到话唠的。
我意识到喜欢的东西被说成一无是处的那种感受,来自我最信任的哥们的时候,我已经不想再自欺欺人了。后来偶有交集,与他谈起林探惜,我说我很喜欢她的文笔,虽然平铺直叙,像讲故事那样,但文字很清澈。他毫不犹豫的说,哦,我也稍有看过她的文章,倒觉得她十分啰嗦,你不觉得她举了很多例子说了很多废话吗?愣了一会,我笑着说,你说的也没什么不对。
借用一句话,语境不同的人凑一起是不会幸福的。
我仿佛看到未来的路上,他和我越走越远,只有在相互需要帮忙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彼此的视野里。
所以后来我非常喜欢一个词,顾影自怜。
当然第一语义是孤单。我突然发现身边少了可以毫无压力说话的人,慢慢的变得不像开口说话。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永远是我疯癫邋遢的一面。当然我也很喜欢这个样子,然而少有失意的时候,我也学会了闭嘴。因为不是所有喜欢萝卜而不喜欢白菜的人都会善意的说一句,萝卜白菜喜欢就好,他们往往更倾向与调侃讽刺白菜如何如何的难吃。
后来我选择了它的第二个语义,便是自恋。我想,没有人喜欢我,那我总得喜欢我自己吧。
这些好像和离别这个词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其实当你身处喧嚣的人群里,你四处张望,站在你身边的,是等着你开口调侃的人,你会越发的觉得,你离那些真正在意你的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生死,分离。都不是我想说的离别。其实只要关注彼此,分离两地未必会感觉孤单。而若是心越走越远,即使他站在你身边,你都会觉得他连站在你身边的必要都不再有。当然不是那句,有些需要你的时刻你不愿意在,那么以后你都不必出现了。有些远去,无可奈何,任人宰割。
所以现在这样冷暖自知的生活,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可以想喝一杯便挎起书包就出门,不必考虑对方有没有空,心情好不好愿不愿意陪。我更清楚的知道某个你看不见的地方,有那么几个人,只要你一个电话,听听声音,便可以什么都不说就觉得安心。
我终究是被磨成这样普通的人,不,应该说我本来就很普通,只是我终于愿意继续普通。
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苍老从来都不是从容颜开始,它是从内心孤鸣无响以后的一次次失落开始。其实,说苍老这个词太大胆,因为真正的成熟本来就是走向沉稳,也不是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能不用特别的办法也能让自己活得坦然,释怀,并快乐。
当然我依旧是个极其幼稚的小孩。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用不太正确的方式去认知这个世界。
最后我想感谢那些看清我所有幼稚,冲动,缺点,还愿意陪我走下去的人。比如小桂。昨天他说帮我推广这个公众号,这是他在他的圈子里所说的话;
在各种公众号充斥着一日几更,用标题,段子,种子,小视频吸引人的时候,总有些作者坚持用着不健全的三观,抱着想起了再写的心态,胡乱按着键盘。
噗,真是有他的风格。
最后,那些失散在时间长河的曾经挚友,但愿他们变成陌路之花,开满整个盛夏,在自己的世界绚烂。而不论多远多久,这次陪伴式的漫长离别,我都希望他们一切安好。
第五篇:开到荼靡花事了
开到荼靡花事了
很久之前就一直听说着亦舒,想象着开到开到荼靡,一直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没想过要去了解。那天闲着无事又想起了,所以就上网搜了亦舒的《开到荼靡》,开头就吸引住了我,或许是因了王韵娜的现实和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股绝望?
说不清楚,只能说,这是一篇很能反映现实的小说,很能彰显人心的一部小说。有些情节甚至让我觉得恶心。最后王韵娜被怀疑杀人时,左文思辩护左淑东的那种语气让我很反感。虽说血浓于水,但是你也不至于要韵娜去定罪啊!当韵娜推开左文思的房门看到左文思和滕海圻在床上时,我甚至差点就尖叫出声!虽然独到滕海圻要韵娜离开左文思时怀疑过滕海圻对左文思的感情,却从没想过两个人已经在一起了!
左文思在一开始对王韵娜的痴心确实让人感动,但那短暂的三个月却又让我不看好结局。当左跟王来电时,我甚至在想,假如就这样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那这部小说肯定不是我要的小说。其中要有跌宕起伏是肯定的,只是没想过会是这样的曲折。从没想过王韵娜与滕海圻之前竟有着那样的“厮杀”,一直以为十九岁的韵娜只是悲情的女主角,因为被欺骗所以绝望到自杀,却没有想到原来韵娜在自杀之前已经找上门砍了滕海圻一刀。一切情节都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但是亦舒却没有轻易让我们读出来。在读到滕海圻让韵娜看他的伤疤钱,我一直以为韵娜之所以会有那么沧桑的心态是在七年的纽约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是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后悟出来的,读到这一段时才猛然醒悟,原来不是她顿悟,而是这种就像滕海圻说的一样,她就是一个可怕的女人。她的骨子里植根着疯狂的因子,这疯狂的因子在滕海圻的欺骗中一次性爆发,然后很好地转化为一种嘲弄世界的心态,对于一切似乎已经看透。但是,她又不是真的那么可怕,她在报复了滕海圻之后,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而且天真的以为只要用护腕把伤疤遮起来,一切就可以粉饰过去。但王韵娜毕竟还是尘世中人,她再自命潇洒,终还是逃不出回忆的禁锢,逃不出可怕的梦魇。当滕海圻出现时,她的脆弱就那样赤裸裸地曝露在空气中,在人群里。
这部小说真的很现实,最后王韵娜并没有跟左文思在一起,也没有像痴男怨女一般许诺等着左文思刑满释放,没有谁,太阳明天还是照样升起。一直看到最后的最后,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叫“开到荼靡”,也终于明白什么是“荼靡”。左文思确实是荼靡,开得很灿烂,尤为青年,少年得志,但是灿烂之后呢?最有成就奖的颁发单位甚至不承认有发出过奖状给左文思,这就是灿烂之后的景象,一篇荒凉。开到最后是荼靡,开到荼靡花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