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美丽的南沙群岛(第1第2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本课共2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了解南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词。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了解南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特点。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岛)知道岛是什么样的地方吗?老师告诉你,那些被水围绕的陆地和山叫作岛,那么群岛呢?是啊,我国有四大群岛,南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2(课件)看,这就是南沙群岛,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对,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南沙群岛的美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书中领略一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⑵ 读通句子,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⑶ 思考:南沙群岛在哪?
2老师这有一组词语要考考你,你会读吗? 3现在谁能回答我南沙群岛在哪?
4是的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周围围绕的就是南中国海,瞧,这片海水连着天,天连着水,让人觉得„„这就叫做辽阔,浩瀚,谁来读好这两个词。5在这辽阔的南中国海上大大小小分布了二百多座岛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罗列着,就像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这就叫星罗棋布。
6聪明的同学们会发现,老师的这些词语都在文章的第一段,谁能来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其他同学们做小评委。指名读,交流。
7数数看这一小节一共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其他同学们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二句,这句又讲了什么?第三句又讲了什么,谁来读?
8那么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概括一下,就是第一段的段意,请先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9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为读一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三、朗读第2自然段
1、同学们,有谁被丰富的物产吸引了,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我们先征服第二小节的词语吧?
2、你把这个词语读得非常好,数是一个多音字,当他读数的时候表示数字,当他读数的时候是一个动词,表示计算,难以计数是说没有办法数的清,所以读
3、把他们藏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4、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物产丰富。所以文中称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那这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这一小节是总分结构。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四、朗读第3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在这迷人的世界里藏了许多四字词语,老师想请你来读一读。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群岛美丽的句子。谁找的和她一样,一起读。
3、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入神,让老师也体会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了。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句子,都说明南沙怎样?用本小节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这种构段方式你在以前所学的课文中学到过?这叫什么结构?(总分)
5、课文二、三小节都是总分结构,这样会使你的文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一下。
6、分组朗读第2、3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阅读有关南沙群岛的资料。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本课共2课时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南沙群岛,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深入了解南沙群岛,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感悟“总分”结构的写法,并知道练习仿写。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名读词。(课件)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美丽的海岛。
二、品读感悟
1.南沙群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指名读
2.品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2)说明岛多的还有哪一句?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重点理解“星罗棋布”。
(3)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让我们读好这两句。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3.出示中国地图,解决课后第五题。
师: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结合时事)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让我们一起踏上寻宝之路吧。
(1)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默读思考:本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展开?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化身鉴宝专家检查自学成果。结合句子理解“难以计数”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4)小结:本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的各种丰富资源,她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想不想把这宝库真正地拥有呢?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6.同学们顺利地打开了南沙群岛的宝库,现在一起去欣赏她那美丽的景色吧,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句子。
(1)(学生交流)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迷人的世界”。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相应的句子。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这是一句比喻句,作者把天比作——蓝玉,把海比作——翡翠,非常美。谁来读一读。(出示图片)是啊,真美,远远望去水天相连,蓝玉和翡翠都合璧了,天美水也美,让我们美美地读出来。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找了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海洋动物)生谈感受,能把你的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花束。(课件)喜欢吗?能把你对浪花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去南沙旅游了,因为大家从文字中已经感受到她美若仙境,让人心旷神怡了,对吗?
(过渡句)那让我们再读文字,让这迷人的世界,美丽的画面永远留在脑海中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板书:景色迷人)
三、仿写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学习第2、3自然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热闹呀”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2、写后朗读交流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句。
2、推荐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3、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第二篇:“东方之珠”第1、2课时
14“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会用“倾听”、“闪耀”造句。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4、通过朗读,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沙滩的“迷人”、海洋公园的“精彩”、铜锣湾的“热闹”以及香港夜晚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简介:1942年,香港被英国侵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离开了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 日,我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又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3)感知画面。课件出示有关资料。(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准备读给大家听。(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3、概述课文内容。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沙滩、公园、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4、指导写字。(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 倾 滩 浅(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5、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会用“倾听”、“闪耀”造句。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通过朗读,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沙滩的“迷人”、海洋公园的“精彩”、铜锣湾的“热闹”以及香港夜晚的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板书课题,齐读。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我们见过的明珠是什么样的?文中也有一个形容明珠的词语(璀璨:光彩鲜明夺目耀眼。)课文中有一句话把香港、璀璨、东方之珠连了起来。课件出示:香港,真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师: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呢?让我们一起去香港游玩,从文中找答案吧!二 .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一部分 自读
交流: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什么意思?(生说)(多媒体出示地图),师:香港是一个港口城市,每天有船舶通往世界各地,又是个航空港,每天有飞机飞往世界各大城市。她地处我国南方,所以说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这句还交代什么?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课件出示景点图)
过渡:那现在同学们就来自读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几处景点,你最喜欢哪里,多读几遍。
(二)、学习第二部分
你最喜欢香港的哪个地方?学习这一部分不分先后由、学生自由选择。
1、迷人的沙滩(第二自然段)(1)喜欢沙滩的同学站起来一起到沙滩上走一走(读),学生评,点名读。(2)交流:迷人的沙滩指哪里?课文用那些词形容浅水湾的?(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课件出示图文: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师:风平浪静,温暖柔和的阳光照着细密柔软的沙滩,多美啊!谁来读?人们到这里怎样度假的?每逢节假日„„舒服极了。生读,师:让我们也光着脚丫在金色的沙滩上走走吧,我们可以看看大海,弯下腰捡捡贝壳,这样走走停停,很随意的走叫—(漫步)。
(4)这时一阵海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文中用了哪个词?(沐浴)本来指洗澡,这里指海风吹在身上像在洗澡一样。同学们侧着头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就叫(倾听)。你在什么时候倾听过?造句。沙滩人多热闹,浪声不大,所以要倾听。在这旅游度假感觉怎样?舒服极了。
(5)你能读出这种休闲、自由、迷人的感觉吗?指名读,自由读。
2、著名的公园(第三自然段)
(1)我们一起去海洋公园看看吧(集体朗课文)。
(2)交流:著名的公园指什么?你最喜欢看什么?师:我们来看海洋剧场,这里聚集着许多观赏海狮海豚表演的游客。看,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海狮海豚正在表演节目。表演开始了。
(3)师引读,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引导学生用“有的”练习说话。它们表演的怎么样?精彩的动物表演不仅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们,所以说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位同学说说“举世闻名”的意思,(生说),在文章中还有那个词与它的意思相同?(生说:著名)
这一段有几句话、是围绕那句来写的?先总写海洋公园举世闻名,再具体写它怎样有名。全班带感情的读。
3、繁华的街市(第四自然段)(1)默读
(2)交流:这一段介绍了哪里?课件出示: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大街上人流如潮。概括三多:高楼多,商店多,人多。点出作者用词准确,简洁。这就是铜锣湾的繁华热闹。(3)齐读,读出繁华、热闹。
接着我们看看夜晚的香港又是什么样的。
4、美丽的夜景(第五自然段)(1)点击课件
师说:谁能说说夜景美在哪儿?(生说:灯多)那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把灯比作海洋),那这话是什么句?(总起句)。齐读后两句,这两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这比喻有静有动,真是美极了。用“闪耀”说一句话。(2)那我们就一起读出这美丽的夜景吧。
(三)、学习第三部分
游玩了香港几大景点,欣赏了香港的夜景,让人不由发出赞叹,课件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齐读。这一段紧扣题意,为课文作了精彩的总结。再读简介:1942年,香港被英国侵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离开了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 日,我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又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自豪,让我们用充满自豪的语气再读最后一段。
三、课堂小结
看板书总结全文,点出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2、背诵课文
3、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息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迷人的沙滩
“东方之珠 ” 著名的公园
热闹的街市
总 —— 分 —— 总
第三篇: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二课时 教案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4.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品味南沙群岛的美,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南沙群岛景色的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二.精读感悟 1.①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②晶莹的珍珠指什么?(岛屿)一串串又说明什么? ③南沙群岛有什么岛屿?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说说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指名读第一、二句)④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三、自学第二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你如何打开宝库?你在宝库里发现了什么? ①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总结自学方法。②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不竭的意思。③指名读相关句子,说说意思。④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
小结: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四、拓展延伸。
多美的南沙群岛啊!你们想不想去海边散步画画呢?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②导读这一段,让学生试着边读边想边画绘画。③评点学生的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 结合绘画和课文理解个别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热段
2.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背诵。
第四篇:2《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一课时教案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方法:情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图、投影、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进程: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五篇:《散步》精品教案1(第2课时)
《散步》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学习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2.充分利用文本中精彩的语言素材,完善剧本。
3.在充分的参与中加深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教学难点:
品味对称句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编制剧本提纲,品出了散文《散步》所蕴含的那么多值得宣扬的美好的东西,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想把这个剧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感动,让更多的家庭找到和睦幸福的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吧。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二)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
任务一: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 4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③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④理趣。
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赏析:直指生命的逝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⑤对称句。
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
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思想的张力。
/ 4
4.公益广告最后的画外音或是字幕都会像一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一样,留下一段精致而又富含哲理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也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刚学的对称句,写一首小诗浓缩这小事,升华这大爱,配在你的公益广告结尾,一定增色不少。
(1)学生结合对主题的理解,尝试使用对称句做短诗。(2)组内交流,互相激发灵感,推荐好作品全班展示。例1:
初春的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粼粼的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责任,承载了整个世界!推荐理由:使用了对称句,颇富理趣,令人回味无穷。且点出了主题“责任”,能起到公益广告的作用。
例2: 时间面前,万物软弱无能;亲情面前,时间无能为力。
推荐理由:使用对称句造成对比,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亲情的价值”。任务二:利用原文中宝贵的素材,完善剧本。
品味了原文的语言之美,也更进一步加上了对主题的理解,也更懂得了原文中素材的价值,希望同学们用好这些素材,编制出精彩、感人的剧本。
1.学生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充实到剧本提纲中。
例如:“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中“信服地点点头”。
/ 4
2.学生从文中选择意味深厚的句子,为适合的场景配上旁白。(允许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创一些符合文意的旁白)例如:给场景一配旁白: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四)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发现诗意的特点,从自己的记忆里撷取事件,写成一篇情真意切的小文章。
【设计意图】学习模仿作者的选材及表达,锻炼写作能力。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