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开国将军小故事

开国将军小故事



第一篇:开国将军小故事

开国将军小故事

●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作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敬礼、报告,曰:“天太热,借主席一口水。现在没事了!”在场干部哄堂大笑,毛泽东亦微微而笑。

●建国后某日,罗瑞卿将军向夫人郝治平要钱:“你给我10张1角的钱。”郝问:“干什么用?”将军答:“每次到大会堂开会,人家都请我吃茶,我不能白占公家的便宜。”从那以后,每次参加会议喝了公家的茶,罗瑞卿都要在茶杯下放1角钱,以示公私两清。

●某日,皮定均将军至甘肃张掖视察,见一女孩衣不蔽体,将军不悦。问地委书记:“何不着衣?”日:“此乃傻女。”下车进山民家,屋里数妇人均未穿裤子。坐在炕上以一破被子遮体。将军更不悦,怒问地委书记:“看到了没有,你们这里的女人没有裤子穿。”地委书记答曰:“这里的老百姓就是这个习惯。”将军大怒:“你家的女人有没有这个习惯?” ●韩先楚将军某日回乡,见家乡人破衣烂衫,难以御寒,心中格外沉重。当即指示秘书调一批大衣、棉衣、棉被来。秘书问将军,这钱从哪儿出?将军答:“从我的工资中出!”秘书问:“工资怎够?”将军日:“我的工资不够,从我儿子的工资出;儿子的工资不够,从我孙子的工资出!”秘书不敢再问,急办。

第二篇:中共百名开国将军任职

中共百名开国将军任职大全

中共百名开国将军政要建国时任职大全

---排名按照建国时担任的职务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过20余年的不屈奋斗,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20多年的奋斗中,涌现了众多的革命志士。,仅此纪念开国功臣。

01毛泽东 1893-1976;湖南;建国时担任七大党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1955年拟授大元帅

02朱 德 1886-1976;四川;书记处第四书记兼中纪委书记;新中国第一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5年授第一元帅

03刘少奇 1898-1969;湖南;书记处第二书记;新中国第二副主席;军委第二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中央马列学院院长;1955年拟授元帅

04周恩来 1898-1976;江苏(原籍浙江);书记处第三书记;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第三副主席;政协副主席;1955年拟授元帅

05任弼时 1904-1950;湖南;书记处第五书记兼秘书长

06陈 云 1905-1995;江苏;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政务院第二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兼重工业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07彭德怀 1898-1974;湖南;政治局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第四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政府主席兼西北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一野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授第二元帅

08高 岗 1905-1955;陕西;政治局委员;新中国副主席;军委委员;东北政府主席兼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政委兼司令员

09董必武 1886-1960;湖北;政治局委员;政务院第一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华北政府主席

10林 彪 1907-1971;湖北;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中南政府主席兼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兼四野司令员;1955年授第三元帅

11刘伯承 1892-1986;四川;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西南政府主席兼西南局第二书记;二野司令员;1955年授第四元帅

12邓小平1904-1997;四川;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兼西南政府第二副主席;西南军区兼二野政委;1955年拟授元帅

13林伯渠 1886-1960;湖南;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14彭 真 1902-1997;山西;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长;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15饶漱石 1903-1975;江西;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华东政府主席兼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上海市委书记

16贺 龙 1896-1969;湖南;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政府第一副主席兼西南局第三书记;1955年授第五元帅

17陈 毅 1901-1972;四川;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三野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局第二书记;上海市长;1955年授第六元帅

18罗荣桓 1902-1963;湖南;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人民检查署检查长;四野暨中南军区第一政委;中南局第二书记;1955年授第七元帅

19徐向前 1901-1990;山西;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兼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第八元帅

20聂荣臻 1899-1992;四川;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兼副参谋长;华北局第二

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北京市长;1955年授第九元帅

21薄一波 1908-;山西;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财政部长;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华北政府副主席;华北军区政委

22邓子恢 1896-1972;福建;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中南政府第一副主席兼中南局第三书记;四野暨中南军区第二政委;1955年拟授大将

23习仲勋 1913-2002;陕西;候补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西北政府第一副主席兼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政委兼一野副政委

24叶剑英 1897-1986;广东;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中南政府第二副主席;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授第十元帅

25李富春 1900-1975;湖南;中央委员,书记处副秘书长;政务院委员;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政府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委

根据burrjiang搜集的资料来看,曾被官方先后称之为开国元勋的除了十大元帅之外,还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董必武、邓小平、林伯渠、彭真、李富春十位开国政要

26康 生 1898-1975;山东;七大政治局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局副书记兼山东分局书记;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省军区政委

27李立三1899-1967;湖南;中央委员,中共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劳动部长;中华总工会副主席

28李先念1909-1992;湖北;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湖北省政府主席兼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拟授大将

29粟 裕 1907-1984;湖南;中央候补委员;军委委员;华东政府第二副主席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三野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1955年授第一大将

30曾 山 1899-1972;江西;中央委员;政务院委员兼纺织工业部长;华东政府第一副主席31张云逸 1892-1974;广东;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省委书记;1955年授第七大将

32谭震林 1902-1983;湖南;中央委员;华东军区副政委兼三野第一副政委;浙江省政府主席兼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55年拟授大将

33李维汉1896-1984;湖南;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政务院秘书长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政协秘书长

34张闻天 1900-1976;上海;七大政治局委员;人民政府委员;辽东省委书记

35蔡 畅 1900-1990;湖南;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运委书记,全国妇联主席

36林 枫 1906-1977;黑龙江;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东北政府第二副主席

37滕代远1904-1974;湖南;中央委员;政务院委员兼铁道部长;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38罗瑞卿1906-1978;四川;中央候补委员;政务院委员兼公安部长;军委委员;1955年授第八大将

39乌兰夫 1906-1988;内蒙古;中央候补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内蒙分局书记兼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上将

40杨尚昆 1907-1998;四川;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41陈 赓 1903-1961;湖南;中央候补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政府主席兼省军区司令员;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授第四大将

42吴玉章 1878-1966;四川;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兼中国人民大学

校长;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

43徐特立 1877-1968;湖南;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中宣部副部长

44谭 政 1966-1988;湖南;中央候补委员;四野暨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第五大将

45马明方 1905-1974;陕西;中央候补委员;西北局第三书记;陕西省政府主席兼省委书记46王稼祥 1906-1974;安徽;中央委员;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

47张鼎丞 1898-1981;福建;中央委员;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55年拟授大将

48陆定一 1906-1996;江苏;中央委员兼中宣部长

49王 明 1904-1974;安徽;中央委员;政务院法制委员会主任

50肖劲光1903-1989;湖南;中央候补委员;四野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司令员,海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授第六大将

51张宗逊 1908-1998;陕西;中央候补委员;一野暨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上将第三52 张际春 1900-1968;湖南;中央候补委员;二野暨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53刘澜涛 1910-1997;陕西;中央候补委员;华北局第三书记

54甘泗淇 1903-1964;湖南;西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野政治部主任;1955年上将

55王 震 1908-1993;湖南;中央候补委员;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一野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兼第22兵团政委;1955年上将第五

56黄克诚 1902-1986;湖南;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授第三大将

57李 达 1905-1993;陕西;二野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上将第二

58谢觉哉 1883-1971;湖南;政务院委员兼内务部部长

59宋任穷 1909-2005;湖南;中央候补委员;西南军区副政委;云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55年上将

60廖承志 1908-1983;广东;中央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61陈 郁 1901-1974;广东;中央候补委员;燃料工业部部长

62陈伯达 1904-1989;福建;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

63王维舟 1887-1970;四川;中央候补委员;1949年先后担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西南的西路军司令员,西南政府副主席

64李克农 1899-1962;安徽;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兼中央情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1955年上将第四

65程子华 1905-1991;山西;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兼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四野13兵团司令员

66傅 钟 1900-1989;四川;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新华日报社社长

67杨立三 1900-1954;湖南;食品工业部长;解放军后勤部长兼财务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68周士第 1900-1979;广东;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戊都市市长、成都军管会副主任;1955年上将

69吕正操 1905-;辽宁;中央候补委员;铁道部副部长;军委铁道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上将

70肖 克 1908-;湖南;四野暨中南军区第一参谋长;因四野没有设副司令员,而第一政委罗荣桓因病没有随军南下,故林彪的副手主要是第二政委邓子恢和参谋长肖克;1955年上将第一;

原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71许光达 1908-1969;湖南;甘肃军区司令员;一野二兵团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1955年大将第十

72王从吾 1901-2001;河南;中央候补委员;中纪委第一副书记;华北局组织部长73刘长胜 1903-1967;山东;中央候补委员;上海局书记;全国总工会副书记

74邓颖超 1904-1992;广西;中央候补委员;妇联副主席

75叶季壮 1893~1967;广东;政务院贸易部部长;1945年与彭真陈云同授中将军衔76刘亚楼 1910-1965;福建;四野十四兵团司令员;空军司令员;1955年上将77萧 华 1916-1985;江西;四野十三兵团政委;空军政委;1955年上将

78李井泉 1909-1989;江西;西南军区副政委;四川省主席

79陈少敏 1902-1977;山东;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纺织工会主席

80刘 晓 1908-1988;湖南;中央候补委员;华东局组织部长兼上海市委第二书记81李葆华 1909-2005;河北;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市委第二书记;水利部副部长

82朱良才 1900-1989;湖南;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1955年上将83舒 同 1905-1998;江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日报》总编辑

84周 桓 1909-1993;辽宁;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上将

85唐 亮 1910-1986;湖南;三野政治部主任;1955年上将

86潘自力 1904-1972;陕西;宁夏省主席;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

87杨得志 1911-1994;湖南;陕西军区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一野十九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

88苏振华 1912-1979;湖南;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政委;二野第五兵团政委;1955年上将

89杨 勇 1913-1983;湖南;贵州省政府主席;贵州军区司令员;二野第五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

90王首道 1906-1996;湖南;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第一副书记

91邓 华 1910-1980;湖南;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海南主席;四野十五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第七

92傅秋涛 1907-1981;湖南;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山东分局接受党中央和华东局的双重领导);1955年上将

93李 涛 1905-1970;湖南;军委作战部代部长兼作战局局长;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1955年上将

94陈正人 1907-1972;江西;江西省委书记;江西军区政委

95叶 飞 1914-1999;福建;福建军区司令员;三野十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96王建安 1908-1980;湖北;浙江军区司令员;三野七兵团司令员;1956年上将97李志民 1906-1987;湖南;陕西军区政委;一野十九兵团政委;1955年上将98王世泰 1910-陕西;甘肃军区政委;一野二兵团政委

99陈锡联 1915-2005;湖北;川东军区司令员;二野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100何长工1900-1987;湖南;重工业部代部长(部长由副总理陈云兼任)

---附高级将领10人------

陈昌浩 1906-1967;湖北;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曾任红四方面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政治局委员

周纯全 1905-1985;湖北;四野暨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曾任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局委员;1955年上将

张琴秋 1904-1968;浙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排名在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曾中生傅钟之后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红军唯一的女师长

王树声 1905-1974;湖北;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55年授第九大将;前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陈 光 1907-1954;湖南;从四野副参谋长11月改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前115师代理师长;山东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人

郑位三 1902-1975;湖北;中央委员,解放前后因病休养;前中原军区政委兼中原局代书记徐海东 1900-1970;湖北;1955年授第三大将;长征领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原红十五军团军团长;1940年后养伤

李卓然 1899-1989;湖南;东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原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周保中 1902-1964;云南;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1955年中将

冯中云 1908-1968;江苏;松江省政府主席;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

赖传珠 1910-1965;江西;四野第十五兵团政委兼广东军区副政委;原重建新四军参谋长;1955年上将

乐少华 1903-1952;浙江;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原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委

---其他部分开国将军政要24人----

陈士榘 1909-1995;湖北;南京警备区司令员;三野八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宋时轮 1907-1991;湖南;淞沪警备区司令员;三野九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

杨成武 1914-2004;福建;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1955年上将第十冯白驹 1903-1973;海南;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海南行署主任,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

雷经天 1904-1959;广西;广西省政府副主席;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百色起义领导人

邵式平1900-1965;江西;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省委第二书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农民运动领袖

阎红彦 1909-1967;陕西;川东行政公署主任兼川东区委副书记,川东军区副政委;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1955年上将

郭述申 1904-1994;湖北;中共旅大区党委副书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原鄂豫皖边区第一任特委书记

谭余保 1899-1980;湖南;湖南省政府副主席;湘赣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领导人;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万 毅 1907-1997;辽宁;七大中央候补委员;四野特种兵部队司令员兼党委书记;1955年中将

古大存 1896-1966;广东;七大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第二副主席

曾镜冰 1912-1967;海南;七大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秘书长兼福建省人民法院院张 震 1914-;湖南;三野暨华东军区参谋长;1955年中将

阎揆要 1904-1994;陕西;一野暨西北军区参谋长;1955年中将

伍修权 1908-1997;湖北;东北军区参谋长;1945年少将

唐延杰 1909-1988;湖南;华北军区参谋长;1955年中将

赵尔陆 1905-1967;山西;四野暨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1955年上将

李聚奎 1904-1995;湖南;四野暨华中军区第二副参谋长;1958年上将

王平1907-1998;湖北;察哈尔省军区司令员兼省政府第一副主席兼省公安厅厅长;1955年上将

贺炳炎 1913-1960;湖北;一野第一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1955年上将

许世友 1905-1985;河南;山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上将第六

彭绍辉 1906-1978;湖南;一野第七军军长;1955年上将第八

张爱萍 1910-2003;四川;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上将第九

洪学智 1913-;安徽;四野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上将;1988年上将57位开国上将中曾在悼词中被称之为军事家的有李达、王震、叶飞、陈锡联、杨得志、李聚奎、张爱萍、杨成武和王平共9人

第三篇:人民海军中的开国将军

人民海军中的开国将军

作者:六旅

对于绝大多数熟悉而曾经亲切的名字,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回忆片段。这些曾经在流逝的远去岁月中见过面、吃过饭、同一个礼堂观过剧,甚至被他们摸过脑袋拉过小手、叫过他们叔叔伯伯的第一代海军的创建者前辈们,除了少将中可能还有个别人,早已在天国重聚,重组当年共和国海军的第一代领导班底。他们几乎俱已被当今的社会遗忘和忽视,但就像夏夜满天的繁星,在月朗风清的夜晚,仍会在共和国历史的夜空中熠熠发光,闪烁着永远不会磨灭的光辉。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航母、核潜艇和导弹驱逐舰以及先进的海军航空兵机队,在提到他们的名字的时候,就算其中有的人曾被在某些时期或事件上被质疑诟病,仍然会被我们仰视和尊敬,他们的功劳业绩,将永远与人民海军的发展进取同在!

1949年4月4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县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从此诞生。这一天,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

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人民海军在成立后的64年中,与国内外敌人进行了1200余次作战,共击沉、击伤和俘获敌舰艇400余艘,击落、击伤敌机500余架,创造了“小艇打大舰”“近战、夜战”和“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等多项经典战例。在人民海军创建和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开国将军们与广大海军官兵们一起付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先后在人民海军任职的开国将军(初步统计,计137人)大将1人:

肖劲光 海军司令员 上将4人:

张爱萍 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苏振华 海军第一政治委员

叶 飞 海军司令员

王宏坤 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二政治委员

中将18人:

杜义德 海军副政治委员,海军第二政治委员

罗舜初 海军副司令员

吴瑞林 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

李作鹏 海军常务副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

方 强 海军副司令员(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刘道生 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航空兵司令员(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周希汉 海军副司令员

顿星云 海军航空兵司令员

陶 勇 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

康志强 海军北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

周仁杰 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 饶守坤 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

赵启民 海军副司令员

方正平海军南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

彭 林 海军航空兵政委

刘昌毅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

丁秋生 海军北海舰队政委

刘浩天 海军东海舰队政委,东海舰队司令员 少将114人:

孙克骥 华东海军政治部办公室主任

曾克林海军航空兵司令员

李耀文 海军政治委员 1988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

易耀彩 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政委(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郑国仲 海军副司令员

张学思 海军参谋长(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王政柱 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部长

袁也烈 海军副参谋长

彭德清 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赵一萍 海军工程部长

张汉丞 海军后勤部部长

马 龙 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曾 生 海军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

段德彰 海军东海舰队第二政委

卢仁灿 海军北海舰队第二政委,海军副政委

桂绍彬 海军南海舰队第二政委

雷永通 海军学院第二政委

张 雄 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

高志荣 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上海基地政委

马忠全 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

蔡长风 海军后勤部副部长

肖学林 武装力量监察部海军监察部部长(东海舰队干部部部长)

黄忠诚 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刘华清 海军司令员(苏联海军学院毕业)1988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

苏启胜 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朱 军 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海军学院院长(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刘中华 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梅嘉生 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

何 辉 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

谢甫生 海军保卫部部长(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吴 西 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魏天禄 海军工程部政委

刘 义 海军后勤部政委

黄忠学 海军青岛基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丁世芳 海军卫生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王效明 海军炮兵学校校长(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

傅继泽 海军副参谋长

张元培 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

齐 勇 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国家海洋局局长

邓龙翔 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

邱子明 海军航空兵部政治部主任

宋景华 海军旅顺基地政委,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江勇为 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海军科学研究部政委

胥治中 海军炮兵学校政委

阙中一 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校长,舟塖要塞区政委

邓兆祥 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

罗 斌 海军航空兵部政治部副主任

李呈瑞 海军航空兵政委

兴 中 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校长

谢立全 海军学院院长

林 遵 海军学院副院长

郭炳坤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贺大增 海军工程学院政委

王学清 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

宋献璋 海军东海舰队副政委

张秀川 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副政委

潘 焱 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参谋长

戴润生 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

谭知耕 海军广州基地第一副司令员(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毕业)

马冠三 海军副参谋长,代参谋长

王 晓 海军后勤部部长(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王大华 海军训练基地政委

王全珍 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邓可运 海军旅顺基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左 爱 海军学院政治委员

叶道友 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边 疆 海军航空兵副政委

许培仁 海军南海舰队后勤部政委

杜西书 海军航空兵政治部主任

来光祖 海军副参谋长,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李长如 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

李君彦 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杨 力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北海舰队司令员

杨怀珠 海军工程部政委

杨国宇 海军副司令员

吴 罡 海军副政治委员

张 华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

林 真 海军副参谋长

周则盛 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政委 郑友生 海军舟山基地副政委

胡鹏飞 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

赵汇川 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赵晓舟 海军副参谋长,海军装备部部长

殷国洪 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

高立忠 海军指挥学校校长,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康 庄 海军政治学校校长,东海舰队副政委

谢正浩 海军东海舰队参谋长、司令员

靳 虎 海军司令部军械部副部长

詹少联 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于笑虹 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

肖平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

于 侠 海军潜水艇学校校长

吕作松 海军学院副教育长

刘世相 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

江学彬 海军航空兵部政治委员

纪亭榭 海军航空兵参谋长

杜 彪 海军东海舰队副参谋长

李东野 海军学院副政委

李树荣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

李镜如 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张宜步 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张晓冰 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陈福章 海军威海基地司令员

范朝福 海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

罗文华 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

赵北源 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旅顺基地副司令员

袁意奋 海军装备技术部政治委员(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柴启琨 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政委

徐明德 海军副参谋长

常树人 海军后勤部副部长

康烈功 海军福建基地司令员,烟台基地司令员

谭天哲 海军学院政治部主任

辛国治 海军北海舰队副政委,南海舰队副政委

陈云中 海军东海舰队第六支队支队长(苏联海军学院毕业)

第四篇:2018年健在的18位开国将军

2018年健在的18位开国将军

李耀文(1918-2018.4.10)原名张锡坤,中顾委委员,55少将。出生于山东荣成,曾任海军政委,海军上将。十二届中央委员。

截至2018年4月,开国将帅(1964年前)仅剩18位。1955年至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授衔将军以上1614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殊勋,我们称之为开国将帅。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星们也一一陨落,目前上将、中将以上全部逝世,开国少将仅18位,当年的著名战将已廖若晨星。

一、55开国少将(55年少将共806人,健在6人)

开国将军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开国将帅共1614人,而狭义的开国将帅则不包括迟至1964年才晋升的少将,55少将无论如何都是无可争议的开国将军。55开国少将几乎成了“百岁将军”的摇篮。

方槐(1917)原空军第2军军长。江西于都人,原名赖芳槐(曾用名赖世禄),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49年任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

杨永松(1918)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广东大埔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战车师政委。

邹 衍(1915)原沈阳军区副政委。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47军160师政治委员。

詹大南(1914)原27军军长,兰州、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北军区第209师长。

熊兆仁(1912)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永定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

黎 光(1914)原68军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四川南部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6军198师师长。

在以上开国将军中,熊兆仁从军最早,1929年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而李耀文迟至抗日时才入伍,但解放时已经担任野战军政委职务,比起其它将军的职务更高。在解放前担任野战军高级指挥员的战将有黎光(198师师长)、詹大南(第209师师长)。

二、1961年授衔少将(当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5人)

孙干卿(1919)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山东淄博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43军128师383团团长、师参谋长。

杨思禄(1917)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江西于都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时任二野直属教导队2师师长。

张力雄(1913)原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建上杭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二野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

胡炜(1920)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新蔡人,1937年参加抗日。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被解除职务。

姜 钟(1919)原总参三部部长。四川平昌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注:1962年、1963年两批授衔少将16人,无人健在。

三、1964年授衔少将(共320人,健在7人)

64开国少将中,有一些是身经百战的资历很老的老红军,有些是抗战以后才参加革命的(以山东籍为多),1955年授衔时大多为大校,甚至是上校,能跻身开国将军行列是十分荣幸的。目前地位最高的是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的刘振华,王扶之将军则是所有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原沈阳、北京军区政委,12、13届中央委员,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王扶之(1923)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别名王硕,陕西延安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系四野39军115师343团团长。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

文击(1918)原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原名刘树棠,河北霸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炮兵一师副师长。

杨斯德(1921)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滕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任3野34军100师副政政治委员。张中如(1919)原总参二部部长。山西原平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

陈绍昆(1921)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江苏宿迁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

涂通今(1914)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福建长汀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我军三位“博士将军”之一,健在的唯一“博士将军”。2018年逝世将军(3人):

刘中华(1917-2018.1.16)55少将。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山东文登人,1932年入党,1937年入伍;解放时任三野9兵团30军政治部主任。

高先贵(1912-2018.3.19)64少将。享年106岁。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李耀文(1918-2018.4.10)原名张锡坤,中顾委委员,55少将。出生于山东荣成,曾任海军政委,海军上将。十二届中央委员。

第五篇:开国后,活过100岁的长寿将军们

1000余位中共开国将军中哪些人活过100岁?

[摘要] 在1000多位开国将帅中,活到甚至超过百岁的,至今已有十几位。身为将 军而又寿至百岁,实属凤毛麟角。正因如此,大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养生之道,都怀有浓厚的兴趣。

吕正操:享年106岁

吕正操是享年最长的开国上将,也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吕正操曾担任冀中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吕正操曾用“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9个字来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业绩。说到吕正操的健康长寿,真是如有神助,堪称奇迹。他打网球打到90多岁,打桥 牌打到97岁,游泳游到98岁。

在吕正操写的一首七绝中,有这样两句:“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他还说:“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吕正操的夫人刘沙曾经这样概括他的养生之道:“读书、打桥牌、打网球,是吕 正操晚年保持体力、脑力的三个有力招数。”

萧克:享年102岁

萧克既是一位战将,也是一位儒将。他是唯一一位在红军时期担任过三个方面军 领导职务的开国上将,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开国上将。

1985年,萧克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又取出早在战争年代就开始创作但因种 种原因耽搁了40多年之久的小说初稿,重又开始修改。动笔之前,他写了这样一 副对联用以自勉:

雕虫半世纪,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戎马六十年,乐得解甲,赋闲再难闲。定稿后改名为《浴血罗霄》的长篇战争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影响深远,随即 在1991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胡耀邦阅读这部小说后,赋诗云:“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 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文武双修、德才兼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用 这16个大字,大致可以概括萧克将军的养生之道。

陈锐霆:享年105岁

曾经担任军委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的陈锐霆,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和光辉业绩 的开国将军。

在陈老的客厅里,悬挂着张震上将书赠他的百岁祝寿诗:“义旗飘扬豫皖边,并 肩作战斗敌顽。驰骋华东雄威展,献身神炮青史传。忠贞革命身心健,淡泊舒卷 养颐年。战友情谊**载,望君寿高彭祖前。”这首七律既是对陈老传奇人生的 高度评价,也是两位老战友深情厚谊的生动写照。

陈老写了这样一首四言诗,用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养生之道:自寻乐趣,不 找烦恼;找点事做,忙比闲好;坚持锻炼,动能抗老;对党无愧,检点怀抱;死 后献尸,医学解剖。

陈波:享年102岁

离休前任二炮后勤部顾问的陈波,是一位开国将军、一位独臂将军、一位百岁将 军。这三个“一”,概括了陈波身经百战、波澜壮阔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有 一次陈波为官兵讲解滚雷的使用方法,并亲自做示范演示。他命令部队后退300米,在远处观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未料到那颗西瓜般 大的不合格滚雷爆炸了,结果炸断了他的左臂、炸残了他的双腿。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当毛主席听说有9位独臂将军、两位独腿将军时,感慨地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独腿将军呢?只有我们人民军队,才 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陈老历经磨难,走过了漫漫人生路,令人称奇、感叹、敬重。陈老的养生之道是 什么?他何以能够走过苦难的阴霾,见证生命的彩虹? 面对众人的寻访,陈老说:“人得有点精、气、神!我可以没有左臂,也可以没 有双腿,但不能没有精神,不能没有追求,正如毛主席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 的’!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磨难,畏缩不前就会死路一条!”

孙毅:享年100岁

离休前担任总参谋部顾问的孙毅,在开国将军中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毛主席叫他“孙行者”,朱总司令称他“孙胡子”。

他曾多次说过,影响他的一生、成为他为人处事准则的,是两种植物:一种是“ 竹”,一种是“莲”。他把这两种植物,称之为铺垫自己人生之路的两块“思想 基石”。他常说:“做人既要有竹子挺拔自直的精神,又要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的品格。”

孙老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16个大字:基本吃素,坚持走路,精神宽舒,劳 逸适度。除此之外,孙老还总结出一些颇富哲理的健身名言,例如:“吃苦是福,吃亏是福”;“腰包无钱,睡觉香甜”;“健康长寿,始于足下”;“健康生 快乐,快乐生健康”;“不戴乌纱帽,精神更活跃”;“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 如我者尚众;学问莫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曹广化:享年一百岁

在人们的心目中,曹广化是—位阅历丰富而又有些“神秘”的开国将军。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他先后任总干部部军衔奖励部副部长、部长,直接参与了千余名开国将军的评审工作,了解我军首次授衔台前幕后的大量故事;二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受命主持“中纪委二办”,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案”相关人员的起诉,为这次“历史性审判”做了大量工作。

曹老一生阅历丰富,淡泊名利。在个人志向上,他崇尚“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 远”的境界。在个人品格上,他追求“寒不减色,暖不增华”的修养。在日常生 活上,他喜欢“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朴素。他还说:“自已一 生既无防人之心,也无害人之意,亏盈皆不言表。”

童陆生:享年103岁

童陆生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出任朱老总的战略高参,也曾与周恩来一起在空中遇险 :解放以后,他担任过原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 长,也曾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总是心胸开阔,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泰然处之,充 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遭遇不公正待遇期间和恢复名誉以后,曾长期刻苦钻 研中医理论,苦练“望、闻、问、切”基本功,以至成为“大器晚成的神医”,义务为部队官兵和地方群众治病,在军内外传为美谈。

他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时,已经年近百岁,依然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令人 啧啧称奇。

当有人向童老探询长寿秘诀时,他手指自己书写的“寿而康”三字条幅说:“我 认为乐天者寿,我是一个乐天派,健康则乐,乐则健康。”后来,童老进而把自 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三乐”: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

魏天禄:享年103岁

魏天禄是从“洪湖赤卫队”走出来的老红军。他在部队一直从事政治工作,解放 后曾任海军工程部政委等职。

魏老热心慈善事业,他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帮助学校建立图书馆,并向新四军 纪念馆、保护母亲河和希望工程捐款。

很多人惊讶地探问,一位曾经身经百战,吃过千辛万苦的老红军,何以享此高寿 ?魏老将自己的养生之道归纳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关于精神方面,魏老说:“人的一生要有所追求,而精神追求是第一位的。有了 精神追求,人的思想就不会空虚,事业也就有了‘恒动力’。这是我健康长寿的 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物质方面,魏老说:“我把自己的物质生活归纳为‘衣食简单,生活简朴’ 八个字。生活上有一个基本的保障就行了,粗茶淡饭养生,衣着干净就行,奢华 换不来长寿。正确对待物质生活,是我健康长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吴西:享年105岁

吴西是我军唯一一位年过百岁的少数民族(壮族)将军,也是跟随邓小平等老— 辈革命家参加过百色、龙州起义的革命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海军的组建和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老客厅的墙上,悬挂着他用草书写的一帧条幅,是一首七绝:“老骥伏枥志不 移,千秋大业梦难离。鞠躬尽瘁长眠止,不作糊涂醉汉迷。”

吴老的女儿告诉人们,爸爸只是一位布衣将军,生活上并不讲究。如果说有什么 秘诀的话,可能主要是因为他兴趣广泛,心胸豁达。吴老则说:“我最喜欢孔夫子说的这样几句话:‘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我更喜欢毛主席的名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吴老还说:“在生活中营造自己的春天,必然有春天般的生命。在无为中创造有 为,在闲适中孕育情趣。” 吴老自诩“四迷”:读书迷、钓鱼迷、台球迷、跳舞迷。“人生的一切烦恼,都 在舞墨娱诗的生活中化解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99020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