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幼儿园小班案例

幼儿园小班案例



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案例

案例:为什么他会摔跤

作者:郑秋红 单位:新干县幼儿园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 地址:新干县幼儿园

案例:为什么摔跤的总是他

案例描述;

小嘉是幼儿园小班新生,年龄比班上大多数幼儿都要大。开学不到一个月,小嘉就莫名其妙摔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刚进入玩具城时,可能被自己的鞋子拌了一下,头上撞起了一个小小的包包。第二次是课间操后上楼梯时摔跤了,额头上青了一点(涂了茶油轻轻按摩就好了)。之后,我们对小嘉特别小心了,哪知道怕什么就来什么,过了几天,小嘉去卫生间时莫名其妙地又摔了一跤,幸亏生活老师反应快,扶了一把,但额头上还是有点一点点红印子。在第三次摔跤后,家长心里确实有些不高兴了,这也促使我们反思,班上其他孩子一个月都没事,而他为什么会摔跤?而且每次摔跤脸上都会挂彩。

案例分析:

小嘉年龄虽然比较大,但家中的爷爷、奶奶特别宠爱他。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一个月来小嘉的爷爷从来不让孙子自已走路,总是抱着他来园、回家。家长的过度保护,致使个子高高的小嘉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非常差,在下楼梯去户外活动时,他扶着栏杆不敢迈出一步,双脚还在微微地发抖,总依赖老师牵着手下楼。在操场上进行阳光体能锻炼时,他总是跟不上其他幼儿,所以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一不小心就摔倒在操场上。下课后他也不太活动,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家长的过分溺爱同样也导致小嘉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当弱,鞋子左脚穿成右脚,这也是导致他摔跤的一个很大 的原因。我们发现奶奶怕孙子着凉,每天给小嘉多穿了二件衣服,冬天还没到,小嘉就被包成了一个“大粽子”。穿成这样,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孩子活动能力。

案例措施:

幼儿活动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摔倒、跌伤、碰撞,所以总是想尽办法不让他们摔倒。事实上我们不可能保证幼儿不摔倒,我们能做的是引导他们学会紧急时刻如何保护自己。所以预防小嘉摔跤的最好办法是提高其运动能力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首先最重要的是和小嘉的家长沟通,家园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们邀请了小嘉爷爷观摩了半日活动,重点观察小嘉的各项活动能力。放学后,我与小嘉爷爷共同分析了小嘉摔跤的原因,小嘉爷爷也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太过保护了。后来,小嘉爷爷也向我们承诺以后让孩子自己走路,自己上下楼梯,给小嘉穿合适的衣服等。

(2)“千般爱护,莫过自护”,提高小嘉的自护能力,让他自己撑起了安全运动的保护伞。在每天的阳光体能锻炼时多关注小嘉,有意识地鼓励小嘉大胆运动,在他有了点滴进步时多多表扬,增强其运动的自信心。对于其上下楼梯的弱点,我自编二首安全童谣: “扶好小扶手,看好台阶走,脚尖对台阶,一个跟着一个走。” “高高的楼梯我不怕,我会自己来上下。手扶栏杆慢慢下,老师夸我好娃娃。”通过说做一体的反复练习,小嘉安全自护的技能不断得到丰富,自护意识逐步形成。课后让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带着小嘉和小朋友共同游

戏,性格内向的小嘉慢慢地喜欢上和小朋友们游戏了,在游戏中,他的运动能力突飞猛进。有句话说得好:“习惯是自动了的条件反射。”通过这些练习,很好地帮助小嘉找回了丢失的本能,自护意识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3)帮助小嘉积累安全自护经验和方法:如摔倒的时候可以手扶地、胳膊撑地、快速抓住或扶住旁边的物体、缩身缩头滚几下;发生碰撞的时候可以左右躲闪、向后躲闪、蹲下避开、跳起避开等,用这样的方法躲避危险,防止受伤。

(4)提高小嘉的动手能力。在生活自理训练时,我手把手地教会小嘉穿鞋、穿衣、折衣、折袜、剥豆、扫地等生活技能。在小班年级组的生活自理大赛中,小嘉还得了二等奖呢!在每天的自理训练中,小嘉的头脑反应快多了,小手、小脚也变得灵活了。在第二个学期的整整四个多月里,小喜再也没有摔伤。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教学案例

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节约用水意识,教育幼儿爱护和保护水资源。

2、引导幼儿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活动准备:脏娃娃、水盆、毛巾、洗衣粉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洒水车》音乐自由表现自己,自有舞蹈。

2、师:“嘘,小朋友们(轻声地),看你们跳的这么热闹,我就一直在纳闷儿,洒水车用什么作用呢?它是干什么的?”

二:基本部分(一)娃娃变干净了

1、师:“哦,原来洒水车是给马路洗澡的!在洒水车后面的大水壶里装着许多的水呢,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水源来给马路痛痛快快的洗个干净!原来水的作用还真不小呢!”

2、师:“诶,对了,我心爱的玩具布娃娃被我玩的脏兮兮的了,就像一个灰老鼠一样(出示布娃娃),难看死了,小朋友们快帮我想个办法吧!怎样才能变干净呢?”

3、教师洗娃娃:将娃娃放在水盆中洗干净,用毛巾擦干,并让孩子们看看娃娃有什么新变化?

(二)神奇的水——启发幼儿讨论水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和危害

1、水的用处

水能喝、能洗东西,人与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2、水的危害

a、水多——造成洪水,冲毁良田、房屋、树林、桥等。如印度发生的印度大海啸、中国在多雨季节发生的洪水等。

b、水少——造成干旱,人们不能因水,庄稼干枯等 3>欣赏故事《小强的梦》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

a、水龙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关好水龙头? b、如果发现水龙头在滴水,该怎么办? c、学习儿歌《关好水龙头》 关好水龙头 自来水,哗哗流,小朋友,忙回头,踮起脚,伸出手,拧呀拧,扭呀扭,用力关好水龙头,节约用水记心头。

三、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水的作用可真大,小朋友们渴了要喝水,鱼儿离不开水,花朵也需要水;水还能帮助小朋友们讲卫生、变干净,所以我们应该爱惜水资源,不能浪费!”

2、师:“现在,我们就先去洗洗手,然后一起站整齐的队伍,去喝水吧!”

四、活动延伸

1、教师鼓励幼儿保持清洁,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观察科学区内植物的生长,通过幼儿自己管理,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3、提醒幼儿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注意是适当的喝水,过多的饮水会引起幼儿的水中毒,饮水过度会造成幼儿体内的盐分过稀,导致出现全身无力等水中毒现象)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自理能力之穿鞋

案例描述:

下午起床时间,当小朋友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裤子,要去穿鞋子。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自己会穿鞋。可是有个别几个小朋友还不会穿自己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贝贝为主进行描述,当时,贝贝只是手里拿着鞋子,小眼睛东张西望,即不要求老师帮忙,也不自己试着穿鞋,就傻傻可爱的站在那里。当小朋友们都穿好鞋或请老师帮忙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后都去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这时我过去问他:贝贝,小鞋子怎么不穿啦?他不回答我,只是看看我,“你不会穿吗?”他还是不回答我,“不会就点点头”于是他点了下头。“不会穿我们自己可以试着练一下,你坐下来,我来教你怎么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脚找对家,然后小脚套进去,用力往前钻,小手拿住小鞋的后跟处,往小脚的后跟紧靠,使劲就能把鞋子套进去。结果说了半天,他还是站在原点不动,很无奈我只好帮他穿了这次鞋。(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有时不帮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转回来,他还是站在原点,不穿鞋)案例分析:

贝贝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平时的接触中,很少说话,与小朋友之间也较少的沟通。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于他父母平日很忙,没有太多时间还照顾他,所以请了个专业的阿姨来陪同他,平时也是和他的阿姨一起生活的,交际的范围受到局限。所以溺爱更是发生在这里,由于照顾,基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办,没有让他自己实践的机会。而且爸爸妈妈偶尔见面,照顾下也只有疼爱的份,更别说注意他的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方式若不当,小朋友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儿在动作发展发面已起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从大到小的发展规律进行的。其实贝贝的年龄在本班中并不算小,如果教育得当,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有较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种训练,绝大多数也是发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抚养者给不给他实践的机会。指导策略:

一、家长方面:

1、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与其主要抚养人多沟通,交流让他在家中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家长只是交给他一种方法,让他多多尝试错误,最后总会穿鞋。

2、多带他外出,与同龄人多接触。这主要针对于他内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的交际范围。不要以为只要在家中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多于同龄人接触,才会更好地发展他的社会性。

3、要学会持之以恒,有些习惯结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种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既然学会了穿鞋,从此以后让他自己穿,再也不用帮助他穿鞋,这才是真正习惯的养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师方面:

1、不断与幼儿沟通,知道他的弱项,想出办法帮助他提升。

2、多给幼儿自主锻炼的机会,允许小朋友犯错,成功时进行及时表扬。

3、与家长个别交流,家园同步,步调一致。(幼儿教育)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观察地点:甜心班

观察对象:刘雨珂

年龄:3岁

一,幼儿情况分析:

刘雨珂小朋友是个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她不爱说话,不爱表达,并且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相处。刚入园时,她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坐在一起,而是自己一个人在角落里一坐就是一整天。不管怎么说她都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相处。就连吃饭睡觉也是一个人。和她说话她总是把头低的很低很低,一句话也不说,也没有任何表情,几乎没见过她的笑脸,没听过她说过一句话。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们老师都很焦急,同时也很心疼她。于是我们开始想办法帮她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我先了解了造成她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猛然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四周的人,事,物都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慌等因素,引起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因为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过分缺乏安全感,才会选择自我封闭的行为。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再加上在入园前,孩子一直都是由奶奶带着的,孩子奶奶因为年纪大,几乎不带她出来玩,孩子几乎从来没有和其他小朋友相处过,所以造成了孩子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性格。

三,具体实施(1)—家长工作 积极的与家长沟通,相互交流孩子在家和在园情况。向家长提出有效的教育思想。如:让家长在家多和孩子交流,并带孩子多出来进行户外活动,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游戏。增强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同时多和她讲幼儿园的事,多鼓励她。用这样的方法渐渐消除孩子的不安定因素。(2)对策措施

面对刘雨珂小朋友这种孤僻内向的性格,我们知道是不可以着急的,一定要耐心的慢慢来。于是我们更加细致的对她进行关注和照顾,首先要消除孩子的不安定因素,让她学会放下紧张不安的情绪,为她建立安全感。于是我们有时间就和她面对面坐在一起,和她进行交流。告诉她老师和小朋友非常喜欢她,并多多赞扬她,鼓励她,尤其是在她有一点进步的时候。户外活动时,她不愿意出来玩,我们起初就专门留一位老师在教室陪她。后来就拉着她的手一起出来活动,她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们就请班上两位性格开朗的孩子主动拉着她,带她活动。让她渐渐学会与同伴相处,渐渐适应集体生活。(3)成效

经过两个月的培养,雨珂有了较明显的改变。她从原本一整天坐在角落里面无表情的小女孩,慢慢变的爱笑了,也愿意离开角落和小朋友一起进餐学习了。尤其是现在的雨珂,经过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进步可大了。不但能大方的与小朋友相处交流,性格也变的开朗活泼了不少。上课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连她妈妈也说她越来越活泼了。看到孩子有这么大的进步,我们老师也倍感欣慰。

分析人: 蔡迪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生活案例

案例:

水汪汪的圆圆

圆圆很可爱,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皮肤白皙,语言发展的较好。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半月了,可是妮妮每天早上来园还是哭闹,原本以为过了一阵子会好转,可是发现这几天哭闹的反而厉害,每天抱着妈妈说:妈妈不要走,妈妈陪我上学,保护圆圆。

今天,和往常一样,圆圆还没到门口,我已听到圆圆大哭的声音。她和妈妈在楼梯口做着思想斗争,妈妈不断鼓励圆圆:“我们圆圆很棒的,肯定能和妈妈勇敢地说再见的。”可是圆圆还是很激动,希望妈妈留下来,不要走。

我闻声而去,说:“圆圆不要哭,有话好好说,圆圆要不要上学呀?”她矛盾的并且哭着说要回家,一会又说要上学,但是要妈妈陪她上学。我说:妈妈要上班的,我们放学就看到妈妈了。此时我使了眼神,让妈妈先走。妈妈走后,圆圆大哭,以往我的办法是转移圆圆的注意力,每天陪圆圆去喂小乌龟。今天看到圆圆哭的更伤心了,我决定让圆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弹钢琴。我鼓励她弹得真好听。边上的小朋友听到圆圆在弹琴,投来羡慕的眼神。此时是游戏时间,我问圆圆要去哪里玩?要去娃娃家吗?她摇了摇头。后来我引导她去了益智区,教他怎么玩青蛙迷宫,开始玩得很好,可是遇到了难题,她便不要玩了,失去了兴趣,玩了几分钟又搬走小椅子离开了。

集体学习活动和运动环节圆圆表现的不错,也能认真学本领。可到了自由活动时间,圆圆只带了一个小娃娃,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她交换玩具,她就独自一人玩,眼眶湿润,玩得时候不停地问我:老师几点吃饭?起床后吃不吃点心?可不可以少吃一点?我认真回答她。我引导她和另几个带娃娃的小女生交换,玩了一会又交换回来了。期间孩子的交往互动很少,基本没有交往。

分析与反思:

圆圆是一个内向、缺乏信心的孩子。从早上来园的哭泣,到午餐午睡不愿意自理,交往意识比较薄弱,可见在家里都是包办代替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哭泣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建议家长:

1、圆圆哭闹的时候,切不可生气或责骂,要平和的向圆圆讲道理,让圆圆先冷静下来,有话慢慢说,答应合理的要求。

2、来园时带一个动脑筋,益智的玩具,比如积木,可以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换玩具。

3、在小区内,经常带圆圆和班级里的小朋友多交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父母也要发挥这榜样的作用,积极与人交流。

4、在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适当鼓励,慢慢树立自信心。

教师反思:

1、让性格外向的小朋友带动圆圆,和圆圆一起玩,感染圆圆。

2、多关注圆圆,多给圆圆关爱。给圆圆安全感和信赖感。

3、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圆圆的进步,圆圆的情况,让家长也放心,宝贝也开心。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98384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