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茶人生,尽展清正廉洁本色
如茶人生,尽展清正廉洁本色
——敬人民干部焦裕禄
茶,味甘苦,厉苦方得清香盈袖,茶,性简洁,从简方能清正廉洁。
总书记在2014年底全国政协茶话会上强调: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他将人生喻意为茶,当从清、从简、从洁,在一定高度上阐释了品质如茶的人性理念,从政如茶的清廉理念。
山东是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儒家更是提昌以茶励志,以茶品人生。在历史的蕴育、时代的造就下,山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如茶般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古有姜太公:“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昌,怠胜敬则灭。”的廉政治国思想;有孔夫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从政为官理念;今有焦裕禄同志:“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的积极干事心态和“兰考是个灾区,群众的生活很苦、很困难,吃这么贵重的药,我咽不下去!”的清苦为官精神。
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迎难而上、牺牲自我的先烈的缩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无数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官员的代表。焦裕禄同志的一生,冠以茶的品质,集结了“苦”、“简”、“洁”。
苦中作乐。焦裕禄同志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自幼经历坎
坷,还未成年父亲便去世。然而,艰难困苦并没有压垮这个瘦弱的身躯,反而使他的肩膀愈加坚硬,斗志愈加昂扬。成为党的干部以后,面对遭受了严重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兰考县,焦裕禄同志并没有退缩,反而常喊:“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兰考有着自己特殊情况,就应该开辟自己的治理方式。最终,焦裕禄同志以其高度的革命精神,激起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抗灾自救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局面,挽救了兰考。
生活简朴。焦裕禄同志虽然身为县委书记,但他一直奉承勤俭简朴的生活品质。他的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一床被子他用了几十年,上面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他下乡蹲点、调研、劳动时吃百家饭,住农民的草庵子、牛棚。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购买的,有不少破损的地方。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他只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兰考大地。焦裕禄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
清正廉洁。“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这是对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诗意表达。焦裕禄的一生都贡献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是清正廉洁的典范。
焦裕禄同志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亲属谋取好处。他时刻以人民的公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率先垂范。焦裕禄的大女儿初中毕业找工作时,本来有更体面的工作,但焦裕禄硬是坚持让她去了酱菜厂担水、推磨、洗辣椒,走街串巷卖酱油、卖酱菜。孩子看戏没花钱,他及时教育并让其补了戏票钱。焦裕禄同志曾对自己的女儿说:“小梅,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别的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部《毛泽东选集》……你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那里边,毛主席会告诉你怎样工作,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一个又一个故事,无不传递着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精神和力量。
淡如茶,洁如荷,苦寂尝尽一茗者;人庸常,心存善,处世无愧自怡然。焦裕禄同志如茶般清苦、简朴、廉洁的人生使山东红色廉政文化得以广泛传承,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钦佩,并值得我们每一位城管人认真学习、仔细领悟。城管人虽然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有过苦有过累也有过不被理解,但作为城管人不能被当前的形式束缚,不能停下为人民服务的脚步,更不能忘记打造靓丽之城、秀美山川的职责与使命。漫漫首善建设路,三十载风雨城管人,城管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如茶人生,以切实的成绩向人民干部焦裕禄同志致敬。
第二篇:品金叶茶如品人生
把盏一杯耀舜茗茶,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沉淀思绪,体会人生。让其香润泽心灵,让其味超尘脱俗。品金叶茶,品味四季蕴味,品淡人生精彩。
人们常说:“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金叶茶,三味一生,人的一生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历程。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人们只会关注那些主角,不会去刻意地留心那些配角,就像品茶人很少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苦乐都是滋味。
一片金叶茶茶叶,看起来是那么细小,纤弱,岂不知它的生存环境亦是艰难。相传西汉时期,汉文帝母亲薄姬大病未愈,流传连州御医选送民间秘方草本野刺汤茶入药(今,金叶茶),汉文帝亲尝汤药方可母亲薄姬饮用,数月茶药调理,薄姬重病全消,容颜易轻,帝喜,常以草本茶饮之,得以长寿,故命名为“金叶茶”。即遂令扩植,然此茶种植极难,作为宫廷进贡之饮并列入宫廷消渴秘方,后传于连州福山百姓,有幸饮之者,百病全消;常饮而至百岁寿年者众,遂成长寿之乡,传至后世,竟愈珍稀。
金叶茶能茂盛生长,必须满足三个苛刻条件:
1、海拔600—1500米(雨量充沛);
2、连州福山地区特殊的红砂岩中
3、云雾缭绕的环境(空气湿度要够)。
深入细致的品金叶茶茶,可品出茶外的许多人生韵味。金叶茶是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浓淡皆可;笃静者,品茶入心,安魂;烦虑者,品茶沉思,静心。品金叶茶不仅喝出淡心,还能喝出健康。
静心沉思,回首半生,蓦然醒悟。其实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也许,就是一份真情,一段记忆,一杯香茗。
第三篇:茶如人生 淡雅一世
茶如人生 淡雅一世
手执一杯香茗,品味着四季的蕴味,品淡出人生的精彩,一杯清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吾之所愿!--题记
秋天的夜,有一点微凉,却丝毫没有睡意,我习惯在睡觉前泡一杯绿茶,看着茶叶在杯中翻腾,飘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看着茶叶在杯中浮沉,茶色的变化,喝一口,细细的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体悟着人生的浮生得失、起伏,荣辱,品淡人世的苦乐、炎凉。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犹如茶一样,或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
夜已深,闻着淡淡地茶香,漫漫长夜有一份静养之心,此时没有一点矫饰和浮躁,忘却了一切得失和荣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然而,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忙碌碌,去实现和拼搏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生活的压力和紧绷的心弦,让人无法释怀那份轻松的心情。人们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状态,好像似水中捞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恰如海市蜃楼。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草茶。茶不同,茶韵和茶味就不同。
敏锐芳香的茉莉香片。那隔了一季的花香,闻来却依旧生动如初。仿佛似初恋少女情怀的芳醇。茶气中,犹如一素衣少女隔岸浅笑低吟。淡雅的是碧螺春。听名字就不仅让人想起眉清目秀、风姿绰约行走在阡陌的秀丽村姑。淡淡的一口,面前幻化出古典的旧式女人。深闺大院,相夫教子。虽美丽而不张扬,气质的清芬却常常在举手投足间似有若无地飘散出来。
云雾茶有种矜持的冷。沸水注入后升腾起的依然是漠漠的云雾,有几分超然向外的禅意。像生性沉静的女人,很难真正被热情点燃。她总在云里雾里气定神闲地看你,你却很难走入她的内心。
毛尖最言情。温柔缠绵,风韵十足,散发着高贵成熟的女人气息。有种女人生来柔骨而就,媚而不俗,甜而不腻。当然,此茶需得好水冲了,再加上适当的品茶方式,你方能品尽其中的韵味。
铁观音品来悠长醇厚,底气十足。一如韬光养晦、守拙式的妇人。一生的红袖脂香,沧桑云雨,都已经是明日黄花。沉淀下来的是几分落寞的清明,品来又有几分绵长的回味。
普洱茶色如红酒,犹如柔情似水的女人,千般情丝在杯中起起落落,萦绕不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沉默、一种忧伤、一种落寞。也可以说是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节里饮茶,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会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融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
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去。方为一盏无味而至味的茶,淡雅,吾之所求。淡雅,吾之所愿!
第四篇:尽人间孝道,方显人生本色 - sxhsgovcn
尽人间孝道,方显人生本色
—好媳妇先进事迹
她是社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她是家里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工作总是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她在家里总能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她对社区工作的热心,受到领导的肯定,她对公婆的孝敬,对丈夫的体贴、对儿子的教育受到街坊邻居的好评,她就是南大街社区管理中心的杨进花
她今年39岁,她对孝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她说,让公婆吃好、穿好、住好是“孝”,让公婆开开心心,不紧锁眉头是“顺”。而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孝顺”二字。精明能干的她为了让公婆吃好,总是亲自下厨,并从电视电脑上学习一些菜肴的做法,不时地给公婆一点惊喜,细心的她一有时间就陪着公婆打牌,和他们聊天,家里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心灵手巧的她甚至亲自动手为公婆织毛衣,做鞋垫,为的是让公婆穿的舒心。
杨进花的公婆这些年身体状况欠佳,公公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婆婆患有脑梗塞。看着年逾古稀的公婆忍受病痛的折磨,她心里很难过,却依旧坚强地扛起伺候公婆的重担,虽然她家并不富裕,但她依旧带着公婆定期体验。尽管工作繁忙她依旧很贴心地为公婆提前做疾病疗养,为公婆买药。端水备药这样的事也是亲历亲为。公婆常说:“我们上辈子
不知做了什么好事,这辈子有你这么个体贴懂事的好媳妇”她总是笑着说“做你们的媳妇才是我的福气,孝敬你们是我做媳妇的职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11月的一天,婆婆在家中不小心摔倒,头部撞伤,大量出血,昏迷不醒。察觉此事的邻居立即打电话告知杨进花,她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打电话给丈夫后,一路飞奔赶回家。回家后看到被血染红的地板和婆婆痛苦的表情,她大脑一片空白,恐惧向全身袭来,她勉强慎定情绪,和刚好赶回来的丈夫一同将婆婆送往医院。经医生救治,婆婆病情得到缓解。在婆婆住院期间,她精心服侍老人,不嫌脏、不嫌累,每天端水喂药,洗衣洗脚,倒屎倒尿,她还不忘宽慰公公和丈夫,告诉他们婆婆会好起来的,杨进花每天在家—医院—单位往返,既要照顾婆婆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忙于工作,几天下来,人明显消瘦了,丈夫看见心疼的说:“你辛苦了”她说:“我不辛苦,这是我该做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很快康复了,出院后的婆婆逢人就夸:“我的媳妇真是我的贴心棉袄啊!”
杨进花不但孝敬自己的公婆,对邻里也能像待公婆一样,邻居家的王大妈、儿女常年在外,独身一人的老人难免会孤独。善良的杨进花不时给老人送吃的喝的,和老人看电视,唠家常,就像待自己的公婆一样。2010年,社区吴大娘
因车撞伤了腿,不巧吴大娘的儿女不在家,杨进花义无反顾地当起里“临时女儿”,她细心侍奉吴大娘,直至老人的儿女到来,老人出院时热泪盈眶地握着杨进花的手说:“你对我的大恩大德我甚是难忘,你真是个大好人……”,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但杨进花却视为平凡小事。
回首往事,杨进花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可是在儿子眼中,她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给他关爱,他如何做人,是他难过时的避风港,在丈夫眼中,杨进花是个贤慧的妻子,为他撑起半边天,在公婆眼里,杨进花是比女儿还亲的“女儿”,在社区居民眼里,杨进花是个孝亲敬老的楷模。
杨进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可是她用日复一日的付出铸就了不平凡!
第五篇:本色人生
本色人生――记岳阳市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陈湘兰
陈湘兰是岳阳市委组织部机关一名年过半百的女干部,自1986年4月调入岳阳市委组织部,先后从事文字打印、党建、干部档案工作,20多年如一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以自己的淡泊、坚忍、公正和奉献,展示着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本色人生。
心如河水般淡泊
在市委组织部机关工作20多年,陈湘兰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淡泊名利,不争功诿过,不谈论是非,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心态。2001年12月,组织部中层骨干竞聘上岗,她完全有资格,但考虑到年轻干部多,竞争激烈,她主动放弃了,至今仍是正科级组织员。从事干部档案工作,既辛苦,又清苦,一天到晚做不完的事,可她一干就是13年,从没提出要交流换岗,更没有向组织提出解决自己的职级待遇问题。
陈湘兰进机关就住在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一楼房子里,阴暗、潮湿,卫生和安全条件不够好,但她从不吭声。前些年父母体弱多病,丈夫工作单位破产,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但她从未向组织伸过手,更没有因此影响工作。在她的鼓励下,女儿边读大学边打工赚学费,刻苦攻读,前年考取了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心如松石般坚忍
陈湘兰对干部档案工作非常熟悉,逐渐成为科里的主要业务骨干。而这些来自她坚忍不拔的刻苦钻研精神。
接手干部档案工作后,她坚持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对干部档案室的安全、卫生工作,她总是认真负责,主动看管、打扫,连同阅档室、会议室、走廓等公共区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得整整齐齐。从事干部档案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装装取取,补补贴贴,循环往复,但她从不厌烦,从不言苦,更不表白,做到了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所管3000多本干部档案,她摸了无数遍,放在哪一排哪一柜,档案材料缺什么,要补什么,她一清二楚。
2004年底新版干部档案软件推广后,要逐本打印档案目录。电脑操作技术对她这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是一个严重挑战,但她找来计算机入门技术,复印五笔字根表,戴上老花眼镜,一章一页地学,一个字一个字打,终于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目前所有市管干部档案目录已全部打印完毕。经她整理的干部档案,没有一本不合格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多次受到上级组织部门的好评。2005年11月,省委组织部干部信息管理处对中组部一级档案室进行复检,随机抽查27本县处级领导干部档案,一项一项打分,边检查边称赞市委组织部干部档案整理得好。当年检查市委组织部信息档案工作获得了96.5分的好成绩。她经手接收干部档案1283本、转递干部档案1158本,没有一本出现过差错。
2006年干部信息科更新了所有干部档案柜,共9组270个档案柜。领导安排由她负责牵头,加班加点近一个月,把3000多本干部档案一本一本取出重新编号,按柜组序号录入微机,有条不乱,没有一本出现差错,全部按姓氏笔划排列到组到柜,再放入新档案柜。现在查(借)阅干部档案,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干部的姓名,即可找到该同志的档案在几组几柜,一清二楚,简单便捷。
近几年,岳阳市委组织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先进单位、全国干部统计工作先进集体、中组部一级档案室。与此同时,全市27个管档500卷以上的干部档案室均达到了中组部一级档案室标准。这些荣誉和成绩的背后,不知凝结着陈湘兰多少辛劳和汗水。
心如明镜般公正
陈湘兰言语不多,性格直爽,对事不对人,原则性强,不怕得罪人,谁要想在干部档案上作点假文章,绝对逃不出她的“火眼金睛”。对于假文凭、假职称、假身份等档案材料,她严辞拒收,不管是哪级领导,甚至亲戚朋友也不留情面,有的同志还当面称她为“陈呵筋”。一次,某单位一位政工人事科副科长与一位同事在查阅本单位的干部档案时,乘人不注意,把自己受处分的材料抽出来,撕烂销毁了。她发现后,硬是从废纸堆里找出来,一张一张裱糊好,重新装进了那位人事科副科长的档案,并向该单位通报了这一违纪情况,事后那位人事科副科长受到了纪律处分,并调离了工作岗位。
然而,对基层干部档案工作人员来办事,陈湘兰总是热情接待,热心帮忙。在干部信息科,每天来查阅档案、调阅干部简历、报送材料、转递干部档案的人络绎不绝。有时遇到新进人员业务不熟悉,她就不厌其烦的、手把手的教,帮助剪贴、编类、打目录、装订,直到一本档案整理得清清楚楚、漂漂亮亮。事后很多同志说,到干部信息科就像回到家里一样热情,既可以顺利办成事,又可以免费学到许多干部档案业务知识。
从事干部档案工作13年来,她从没有收受过红包礼金,没有接受过公务宴请,更没有参加过公款娱乐消费,有时县市区委组织部的同志来办事,安排一个工作餐,要她去陪一下,也是婉言谢绝。由于长期劳累,她患有间歇性头痛病,经常带病坚持工作,有时整理干部档案累得头昏脑胀,两眼发黑,就伏在桌上休息片刻,然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只有无私、无欲、无求,才能刚正、廉明、崇高。”这是陈湘兰的座右铭。多年来,陈湘兰始终以自己的言行践行自己的诺言,树立自己的形象,书写自己的人生,赢得了组织和领导的一致好评。2006年4月,她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干部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今年1月又被岳阳市委评为“忠诚履职、勤政廉政、富民强市优秀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