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鹬蚌相争详案123
鹬蚌相争的详案 1.复习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寓言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请同学来读词语。同学们齐读。
同学们,你们把词语掌握得可真棒啊!老师为了奖励你们,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同学们,想来认识一下吗?(展示,鹬和蚌的图片)
谁来说说鹬有什么特点啊?再来读一读旁边的介绍。谁再来说说蚌有什么特点啊?读一读。
今天老师就领同学们去看看鹬和蚌之间发生故事。
二、新授部分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想一下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内容:鹬蚌相争,最后都被渔翁捉走了。
2.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毫不费力 都”。加点字说明了什么了呢? 3.渔夫想捉到鹬容易吗?渔夫想捉住蚌容易吗?鹬蚌为什么这么容易的就被渔夫捉住了呢?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师生互动。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问题。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鹬蚌为什么被捉住了,该了哪个字呢? 争
争是什么意思?
他们得争到什么程度才会全然不知渔夫的到来呢。
请大家画出鹬蚌争执不让的对话。有感情的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导朗读)指生读
鹬蚌相争的时候各自的心情怎么样?
争得气愤
争得面红耳赤 争得气急败坏 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我们该怎么来读呢?
他们就这样彼此僵持着,毫不示弱。就这样,他们不仅没有战胜对方,反而变成了渔夫的猎物。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同学刚才读得特别好,现在老师,想找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你们愿意吗?表演的时候,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同座之间互相练习,一会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竞赛表演。女生先来吧。男生。
他们表演真是太好了,男生和女生表演都是那么生动传神,各有千秋,真是难分上下啊。
5思考 鹬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渔夫抓到? 师生互动
是啊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领悟得真透彻。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做一个智慧的人。
三、主题迁移
刚才我们通过分析寓言,得出了寓言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按着这样的方法读一读下面的寓言。说出寓言中的道理。
四、总结。
同学都是最棒的,能够用我们在课内学习寓言的方法去学习课外的寓言,并从中感悟道理。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课后作业
1.续写故事:《鹬蚌被渔夫抓到后„„》
第二篇:详案
《微笑—心灵之花》主题班会教案
设计理念:
微笑教育在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有了这些,别人就会感到你是个有修养的人,仅仅一个微笑,就能树立一个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微笑是一个人,一个学校,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挂在脸上甜甜的微笑更是绽放的礼仪之花。它是人与人交流的通行证,传达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对于初中生来说,微笑是友谊之桥,能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好。这一时期的同学关系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因此同学、朋友间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矛盾甚至打架等现象,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微笑是一种好方法。微笑的作用是神秘的。就算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微笑在他们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但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做一个微笑的人,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课力图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知道微笑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感受到微笑在交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学会自觉改变自己,微笑面对困难、面对人生。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微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微笑的意义及作用很大。
行为目标:通过微笑教育,使学生能与同学微笑交往。通过微笑,传达文明与礼仪,传递友好和热情。
情感目标:通过微笑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微笑面对自己,微笑待人,微笑面对困难、面对人生。
教育重难点:
重点:认识微笑,学会微笑;用微笑传达文明与礼仪,传递友好和热情。
难点:用微笑解决矛盾;微笑面对人生。
准备工作:视频、图片、笑脸卡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主题。
1.展示班上同学的照片,请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同学脸上都带着哪一种相同的表情。(请同学回答:微笑)
师: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会使你得到快乐,满足的感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微笑开始今天的心灵之旅吧!(出示主题:微笑-心灵之花)
二、认识微笑 1.微笑是什么?
师:微笑是什么?有人说,他是能打动人们的最好语言。
也有人说她是自信的表现,是一种无法抵挡的魅力。同学们,你们说,微笑是什么?(自由发言)
师:是的,微笑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的钥匙,当你的心中装有他人,就会充满爱心与关怀,你的脸上就会自然地流露出那一份喜悦之情,无需外人教会,这种微笑就是天下最美的微笑。接下来,请听同学的诗朗诵
《微笑是什么》
A微笑是什么?
B 微笑是什么?
微笑是朵朵鲜花,微笑是春天那柔和的风,它给人们带来清香的味道,它让人们感到阵阵温暖,使人们觉得清爽。
让人们久久难忘。
C微笑是什么?
D微笑是什么?
微笑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微笑是酸、甜、苦、辣的味道,它使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知道人生的辛苦和快乐,因为得到了最大的收获。
我们会更加坚强的生活。合:
微笑是一把大伞,为我把人生路上的风雨遮挡。
微笑是烈火,融化我满脸的冰霜。
微笑是良药,给我受创的心灵疗伤。微笑是花开的茉莉,让我时刻感受她那悠远绵长的清香。微笑,一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只须将嘴角轻轻地上扬,却能让人从中获取到无限的力量。
2.微笑的作用(说故事,感受微笑的力量。)
(1)、情景剧
片段一:
廖耀:哼着歌边走边扔纸。
王耀(值日生):凶狠的说:“你,捡起来。” 廖耀:“我为什么要捡?”
王耀(值日生):“你丢的,当然你捡。”
廖耀:“你不是环保卫士吗?你捡起来不就行了吗?” 王耀(值日生):“你捡不捡?”
廖耀:“不捡,不捡。你敢怎么样?”(说着就推值日生,两人打了起来)
片段二:
廖耀:哼着歌边走边扔纸。
王耀(值日生):微笑着说:“这位同学,请把你的纸捡起来,好吗? 廖耀:“哦,对不起,对不起,我马上捡。”(说着就弯腰捡起来)老师: 你更喜欢哪个值日生?为什么? 的确,有时候生活中只要一枚淡淡的微笑,就能化解所有矛盾。幻灯片出示:(微笑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淡淡的微笑使冰雪消融)(2)微笑的故事。
师: 微笑是和谐的音符,善意的微笑鼓舞人心;满意的微笑,自信人心;你的微笑,感动人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微笑的故事。老师展示图片,说故事。a、播放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片段,大屏幕出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笑脸
伴随着深情的歌曲,我们又回到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上,2008名白衣少女打开手中的伞,将五大洲孩子的笑脸呈现在鸟巢上空,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那是从一万张笑脸中选出来的2008张笑脸,中华“礼仪之邦”的美称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体现。那是北京对全世界的祝福。意思是北京热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让所有的朋友能把这 微笑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充满欢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这一温馨场景却感动了全场,也温暖了全世界。
b.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中的“微笑女孩”故事
师:微笑是宽容,微笑是坚强,微笑是自信,微笑带给别人的是美丽,留给自己的是快乐。生活中处处需要微笑,希望大家能微笑着走向生活,微笑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成功和失败。
三、体验微笑
师:微笑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中黑暗的道路;微笑是一股暖流,温暖受伤者冰冷的心田:微笑是一把钥匙,打开迷途中理想的大门,文明礼仪在心里,微笑就在脸上,让我们微笑迎接幸福的瞬间!
1、对同学,对老师微笑。
老师:我们不仅同学之间要微笑,对待老师,对待我们认识的人,我们也要献上我们最甜、最热情的微笑。
老师:“请对同桌微笑着说:“你好”; 老师:“转过身对后排同学微笑着说:“你好”;
老师:这就是微笑的魅力。当你送给别人一个微笑时,别人就会感到你是个有修养的人,一个微笑,就能树立一个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
2.创设情境 讨论明理
师:是呀!一个简简单单的话,一个淡淡的微笑,都会带给人们意象不到的温暖。同学们,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时,你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情景一:在教室里,做清洁的时候,有个同学不小心把拖把上的水溅到你的裤子上,你会„„
情景二:在校运动场上正在进行着紧张的800米跑步比赛,你的同学小伟气喘吁吁的跑着,他快坚持不住了,这时你会„„结果他没有得到名次,这时你又会„„
自由发言。的确,宽容的微笑会使你更加可爱,热情的微笑更是一种鼓励。
4.观看一段视频,谈谈自己的感受最深的一副画面,并说说带给你的启示。
四、传递微笑
1、写微笑的格言。微笑是最美的花朵,绽放在你、我、他的脸上,微笑是最近的沟通,搭起友谊的桥梁,微笑也是我们最好的表达,微笑还是最基本的语言。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微笑天使”。请同学们拿出笑脸卡,写写你收集的或你自己创作的微笑格言,并画上你们最美丽的笑脸。
2、把笑脸卡送给同学或老师。
五、老师小结,在齐诵中结束主题班会。
老师总结: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最动听的语言。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给悲伤者一个微笑,那是安慰;给悔恨者一个微笑,那是原谅;给麻木者一个微笑,那是支持;给失望者一个微笑,那是动力;给迷茫者一个微笑,那是向往;给懦弱者一个微笑,那是勇气;给快乐者一个微笑,那是分享。学生齐读: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无论你经历着风雨,还是沐浴着阳光,无论你攀上了耸立的顶峰,还是被困于峡谷深渊,美丽的微笑都会感化潮湿的心情,正如雨果所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不妨笑一下,用你天真的笑容,用你天使般的笑容,笑对生活。
第三篇:李时珍详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察访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寻访、笔墨纸砚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面对这样的苦和累,李时珍为什么还要修订《本草纲目》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李时珍说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齐读这段话。
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板书:苦
二,学习1~7节
1、请你轻声读读1~7自然段,好好地想一下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哪些苦?边读边圈画出表现“苦”的词句。
2、学习小组交流。交流形式:读读你圈划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4、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应出示。
1、行路苦: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师:这句话写出了李时珍什么苦——行路苦(板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概括了他们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生活状态。“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行的地方多,行的路程长
(李时珍和庞宪不仅走遍了安徽、河南、湖北,还来到了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他们有汽车坐吗,有火车坐吗,只能靠两只脚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好几个月”:行的时间长。(一天的路走下来,我们都会脚底长泡,更何况是走了好几个月的山路啊)
指名读,读突出其中的辛苦。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察访药材路途遥远,时间漫长,如此辛苦,可李时珍却说“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住宿苦:
继续交流,李时珍还遇到了什么苦?
交流: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出示】 师:这段话写出了李时珍什么苦?(住宿苦)(板书)你怎么看出李时珍和弟子住的苦呢?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4如果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
可是,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庙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住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
4、学生交流:
【出示:这天,他们来到了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两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见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3)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屏显齐读)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把第2,3,4自然段读一读。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3、吃之苦
李时珍还遇到了什么苦?
【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这句话写了李时珍的什么苦?(吃的苦)从哪里看出来的?
2、“啃干粮”就是吃干粮,怎样的吃叫“啃”?(用力咬)从这个“啃”字你读出了什么?(粮食风干了,硬了,在外奔波的时间很长)
3、仔仔细细地读读这段简单的文字,读出李时珍吃的苦。(自由读指名读)(点评:简简单单的动作背后隐藏着不简单哪)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住的是破庙,喝的是泉水,啃的是干粮,这样苦的日子难道仅仅是一天,一个月,一年吗? 3.根据学生回答,组织学习第7小节:
(1)出示课文:“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2)你知道“长年累月”到底指多久吗?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5000多个日日夜夜啊!可是李时珍却说-------(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万民得福
(3)他又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李时珍吃了这么多的苦,还笑得出来,你觉得他的这种笑是一种什么笑呢?(苦中寻乐、以苦为乐、把苦当作乐)
(坚定的笑----读出你的坚定;欣慰的笑----读出你欣慰;自豪的笑---读出你的自豪„„)
过渡: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纲目》,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课后请同学们读读课文8—12自然段,哪些语句的描写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
预设1:【出示: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2,学生交流.A: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在写当天的寻访所得.(1)为什么不明天记呢?他们到底记了些什么?同桌两人一起读一读李时珍记录的内容
【出示:“忍冬花……解暑消热.”“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能治呃逆.”】(2)想一想:他记录了药物的什么(生长情况,用法,作用)(3)让我们把他记载的内容再读一读.(4)从他详细的记载中,你能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观察仔细,认真负责)预设二:1.(“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哪一个词让你心灵受到触动?“ 嚼嚼” 为什么感动?“端详”是怎样的看?(两种草药太相似了,出示幻灯)李时珍“嚼”是为了-----从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怎样的工作精神?(李时珍为了编制好《本草纲目》,为民造福,认真严谨,敢于冒险)
3.端详——什么意思?除了看还在想,他会想些什么?(……看来,我还是扯点下来嚼嚼吧,这样人们就不会把这两种药草混淆了。)
3、在外形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李时珍竟然——?(扯下 嚼嚼)是药总有三分毒,能随便嚼吗?(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做试验,真让人敬佩,谁来读?)
点评:(端详的速度太快,嚼的速度太快。还不能完全辨别出来)
(我似乎看到李时珍端详得是那么仔细,嚼得是那么细致)
3、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看到了李时珍怎样的工作态度?
(一点都不马虎,一丝不苟,认真细致)这样严密谨慎的工作态度就叫“严谨认真”。(板书:严谨认真)
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陀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陀罗花的毒酒。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尝药的事情举不胜举,儿子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出示:他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把李时珍冒险尝药的画面记在心中。(齐读12小节)四
李时珍就是这样,为了编写好《本草纲目》,为民造福,而不畏艰辛,以苦为乐,严谨认真,甘于奉献。
烈日炎炎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但他们会想(“ 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风雪交加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但他们会想(“ 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晨光初现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他们在想()
星光闪烁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他们在想()
五、读写结合
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李时珍的——不畏艰苦 为民造福 严谨认真。
1、师:课文写到这,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也结束了,课文13小节把它去掉,行不行?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
2、(不行,这段话中,我知道了环境恶劣,给人恐怖的感觉。李时珍工作到深夜。李时珍的认真)
3、这段环境描写放在文末有什么作用?(衬托出了李时珍的不畏艰苦和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4、师:是啊,李时珍师徒俩白天忙于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在认真地记载寻访所得,一直到深夜,他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让我们敬佩。
5、谁来读好这段话。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段话,体会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7、课文中还有好几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同桌讨论讨论。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连找个住的地方都那么难)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生活多苦)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住宿条件真苦)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环境恶劣,夜已很深,李时珍还在专心记载)
师:这几句话既点明了时间,又连接了这个故事,使文章的条理显得非常清楚,而且也衬托出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形象,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8、以后我们在写人写事的作文中,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来衬托人物形象,这样我们的文章一定会增色不少。
八、布置作业
接下来,就请你选用其中的一个环境,展开你的想象,写一段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情景。
出示:选用其中的一个环境,展开你的想象,写一段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情景。
情景一:寒冬腊月 风雪交加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情景二:夏日炎炎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情景三:阴云密布 狂风暴雨 电闪雷鸣
暴雨如注
第四篇:教案详案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下英语
Section A(1a-2c)教案
Unit 7 It’ s raining.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描述天气和谈论正在发生的事,围绕课文中的话题,学生将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结合生活实际,用已有的信息来促进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有关天气的词汇(raining, windy, cloudy, sunny, snowing,)及相关句型(How’s the weather in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 …),并围绕天气这一题材对人们的活动进行对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现在进行时,已经会简单描述人们正在做的事,本单元谈论正在发生的事是对上单元内容的巩固及提高,并且与天气相结合。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对于天气这一话题也比较熟悉、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预习、看图片、听录音、口语练习掌握表示天气的词汇:weather, cloudy, windy, sunny raining, snowing.及句型:1)---What’s he/she doing?---He/She is cooking.2)---How’s the weather in Beijing?---It’s sunny/ raining…
2.让学生通过复习及听力学会使用现在进行时的相关问句及答语。
3.让学生通过听、说等方式学会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对天气情况进行询问和描述。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记汇:weather,raining, sunny, cloudy, snowing , windy,2、让学生熟练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3、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不同天气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4、让学生学会描述人们在不同的天气里所做的各种活动。
五、教学步骤
模块一 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雨中曲》的视频,说出那个人在做什么及天气状况,导入新课。(通过英语视频创设轻松地英语环境,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模块二 预习检测,出示目标 模块三 目标语一教学
1、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图片,复习并呈现第一个目标语What’s he/she doing? What’re they doing?及两个新单词study,cook.2、句型操练并为听力做出铺垫。
3、听力练习2a,2b。
4、句型操练(pairwork 和chain-drill.)
(本环节我调整了课本顺序,通过复习上单元所学现在进行时,自然呈现句型进入新课学习,然后进行听力练习,让学生在交际对话中捕捉信息、运用目标语,进而通过多种形式对目标与进行操练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的目标。其中chain-drill这一活动活跃气氛,也为更多的学生参与句型练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模块四 目标语二教学
1、听英语歌曲,令学生放松并导入目标语二的教学。
2、利用图片呈现表示天气的新单词及句型。
3、句型操练。图片引导、1a的图片搭配、1b听力练习。
(本环节通过听英语天气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新语言的学习。句型操练中,通过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学习、识记新的单词句型。)
模块四 综合运用语言
中央气象台播报员杨丹的播音稿件缺失了一部分内容,你能帮她补充完整吗?
(本环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用中学习语言;也是通过这一活动把本课时的两个目标语融合在一起。)模块五 当堂达标 模块六 总结提升
1、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师生共同总结构词法:名词后+y-形容词。
2、学生总结本课时的目标语句型。教师引导天气对人的生活影响非常大,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人们会有不同的行动。模块七 布置作业
1、看中央电视台上的天气预报,写下至少五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如:Guangzhou---raining
2、收集关于天气的单词(不少于五个)。
3、总结以下单词之间有什么变化:
sun---sunny, cloud---cloudy, wind---windy, rain---rainy, snow---snowy.4、背诵 Grammar Focus中的句子。
第五篇:背影详案[范文]
背影详案
[教学目标]
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一、导入课文
放《背影》歌动画。(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二、作者介绍
这首歌所表现的就是父子分别的情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放作者介绍,同学读。《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记实的作品,作者曾说,他完全是写实,把当时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这篇课文当时中国社会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江泽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时为他题词,放题词。这可以说是对朱自清一生的品格和学识的高度概括。下面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
三、课文欣赏
思考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放全文朗读动画。
四、思考讨论
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它以背影为线索,主要内容是父子浦口送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分别为:
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板书:父子情深)
(二)、重点分析第二次“背影”
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答:第二次(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攀”,既写出月台的高
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幺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
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⑷进去吧,里面没人.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㈢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打出: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㈣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普通。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朗读二三段,总结:
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其实,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
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臵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所以说:父爱如山
确实,父疼子,子爱父,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放影片。
五、拓展迁移
其实何止是父爱,所有的亲情都是无价的。打出齐读: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些可贵的爱中间,但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六、感受深情
放《懂你》歌,说: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懂你这首歌里所唱的: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全给了我。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今天我们要布臵的是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