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周日的早晨,在细雨中,我来到了首义广场,一栋巨大的建筑映入眼帘,我知道那就是此行的目的地-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和我想象中不一样,它不是标准的方正的建筑。它的外形设计独特,俯瞰呈一个巨大的V字造型,是victory的首字母,寓意胜利。它的“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辛亥革命博物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走进序厅,是一幅巨大的叫做“共和之基”的雕塑,正是武昌起义奠定了共和之基,带来了新中国的繁盛。
一号展厅“晚清中国”让人感到压抑屈辱,墙壁两侧雕刻着晚清政府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人气愤,让人感受到了这个腐朽王朝的摇摇欲坠。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中,亟待拯救。
接着参观下去,我看到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无数有识志士们在一步步探索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遗憾的是戊戌变法也好,洋务运动也好,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下,都没能成功。
然后,我走进了武昌古街,看到了革命党人在商讨,狗吠虫鸣声中,街道显得异常宁静,我感受到了革命前的压抑与紧张。终于,起义爆发。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烧遍了整片神州大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宣统皇帝退位,中华民国的十八星旗冉冉升起,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终于走向灭亡。人们剪发易服,女子也不用再缠足。在展厅出口有一双清朝的鞋,我比了一下,它甚至还没有我的手掌大。革命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种救赎。
目前中国飞速发展,中国已一步步崛起,成为了强国,那些屈辱已成为了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是革命先烈们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先辈们英勇无畏,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一起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第二篇:首义精神代代传——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首义精神代代传
----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一个普通却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覆灭。一声枪响,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可谓是“东洋歃血会同盟,革命视得身首轻。血染九州播火种,武昌一炮除清宫”。发生在武昌首义的这场惊天动地的“星星之火”可谓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燃烧,一直到现在!!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所有的中华儿女时刻不忘对先驱的尊敬和想念。百年之前中华儿女心中的激情又在我们这一代心中燃烧,我们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张少远同志的带领下来到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虽然天空阴霾,可是抵挡不住人们对先辈的思念和敬佩。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发端于湖北武昌首义,作为一名荆楚学子,我们更应该敬辛亥首义精神传承下去。
“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造一番新天地!
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今后,我们少年儿童就要学习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与同学精诚团结,互相协作,努力进取!我们在学习上要努力拼搏,不怕困难,在工作中不懈奋斗,不畏艰辛,将来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首义枪声虽然定格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但首义精神却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同学们,100年前,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富强,将靠在座的我们来担当。我们一定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
首义精神一直在中华儿女探求独立和强国的过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当然,孙中山先生所变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让所有中华儿女以及列强敬佩和感动。革命,不求个人名利,在乎的是国家的强大,在乎的是处于水生火热中的中国大众,在乎的是国人能在列强诸国面前挺胸抬头的做人,为此理想奋斗终身!面临一次次的失败,面临垂死挣扎的清政府的疯狂镇压,毫不怯步。试问,有此坚定信仰,只要依实事而进,何事不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抱怨,上天不公平!为什么有人天生就是官二代,富二代,而自己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介庶民?本人觉得则不然!试想,人家的父辈祖辈要是没有创造过,何来他们今天的优越生活。非常信服一位领导的一句话:虽然我们不是富二代,但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富二代。
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永远不要想着不劳而获的美事。职场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不分贵贱,做好分内的事,加上正确合理的职业规划,终有收获果实的一天。有信仰的人,胸中似有百万雄师,失去信仰的人,只是一具高级物种的行尸走肉!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而且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们要将首义精神继承下去,让中华民族永垂不朽!
第三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党校实践报告
组长:
成员:物电学院第127期党校第一小组全体学员 活动时间: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
活动地点: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址(红楼),首义公园 准备阶段:
1、首先,我们开了小组会议,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形势及方案,力求新颖,突出主题。我们小组一致决定到先去辛亥革命博物馆,然后到红楼参观学习,最后到首义公园参拜起义烈士。
2、我们党小组的组员按照活动方案,每个人都积极准备所需的各部分资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活动做准备,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实施阶段:
2012年4月15号星期日上午九点到达辛亥革命博物馆,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改变中国历史的行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红楼作为这场革命的策划中心而受到世人的瞻仰。
怀着一种激动而又沉重的心情,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分五个展厅。第一展厅,第一部分为晚清中国,第二部分革命起源 第二展厅,第二部分革命起源,第三部分武昌起义 第三展厅,第三部分武昌起义
第四展厅,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创建共和 第五展厅,第五部分辛亥百年
上午十点半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完,然后前往博物馆对面的红楼,在红楼前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敬仰之情。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为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
义军政府旧址”匾额。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门厅和办公馆内设等。鄂军都督局的议事堂。有一面旗帜,义的军旗,民位民国陆军的是山海关红底是鲜血,象征意义是结起来,用清王朝的统治。
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室,后方正中为会堂。有鄂军都督会议厅、外交部府的会议厅,它原来是咨议在会议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国成立后,十八星旗被搬定军旗。旗上十八颗黄星代表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团“铁血精神”即武力来推翻外交部由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它是1911年10月25日后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之一,它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重要标志。军政府成立之初,曾给汉口的五国领事馆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却迟迟不给答复。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之后,五国这才看到革命党人的力量强大,于是就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与清军是对等的实体,他们保持中立。这份布告实际上是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展现了从清朝末年的武汉、武昌起义的孕育、到武昌起义的爆发、鄂军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国的肇建,和现在武汉首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和影响。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并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响应,1911年,孙中山自海外归来,1912年元旦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告终。
最后我们去了首义公园的烈士祠,写满烈士名字的高墙前默哀,然后返回学校。
参观感想:
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推翻了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也在于它取得了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100周年了。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辛亥革命的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
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礼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正是这一信仰的坚定实践者。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
记得刘醒龙先生曾说过:“有的人也许因为肚子而生活在苦难中,而现在更多的人却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痛苦的生存着。这样的苦难,也许更让我们感到悲伤吧。”现在的我们似乎早已远离了生命的崇高感。我们生活得卑微,我们生活得浅薄。但是曾经的先烈却可以用那么短暂的岁月画出自己人生里最浓艳的一笔。而我们,不也更需要在这样恬静美好的岁月里去描画属于自己的蓝天吗?
孙中山先生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那苦难的岁月里,革命者尚且用这样的话语提醒自己不要安于现状,而要用饱经战火洗礼的身躯去完成革命的最终胜利。今天的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我们甘愿永远过着这样的生活吗?不,我们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牢记他们当初的誓言,奉献自己的青春,践行自己的事业。我们将继续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我们将努力完成自己学业,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动态,反对一切分裂行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振兴中华的重担,勿忘国耻,热爱和平,追逐梦想,奔向远方。
第四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期中考试的内容就是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在此之前,我也多次经过这座在黄鹤楼边红色的建筑,却一直没有进去参观的决心。而在这一路上,我的心里也泛起许多思绪,既有一丝对参观革命圣地的激动之情,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在这个物质生活盖度发达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会在闲暇时刻去瞻仰那座红楼,去体会当时兵荒马乱的纷争与血色,英雄的豪气呢?
当我终于站在纪念馆的门口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微微舒展,检票口的人群排起长龙,人群中的话不多,好像在衬托这座遗迹的肃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我看到红楼主楼上那“鄂军都督府”几个浮雕的文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的首先就是这句话。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这座座红砖青瓦的宏伟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民主与解放的斗争历史所走过的足迹,它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如今,中国人民已摆脱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物质、精神需要得到极大满足,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显而易见,这些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革命先辈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脚步是拾级而上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优良的环境,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并且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觉醒,人民反抗压迫的意识更加明确,这一切的一切都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当时的办公室。这些办公室之间彼此相通,体现了当时革命时的崇尚自由与开放公正的精神,而充满这些房间的革命的热血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
这场里程碑式意义的斗争在当时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便利的武汉拉开序幕。在这场意义深远的革命背后,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号召作用外,真正直接参加革命的则是名字鲜为人知的那些人,那些浴血奋战的斗士,那些为辛亥革命余波式的斗争出谋划策,那些对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和运行呕心沥血的人。在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前,在我浅薄的观念里,就只有孙中山等知名人物而忽视了革命的真正主力——广大先进的革命分子,而今我知道了数不胜数的差点被历史淹没的人物。众多知识分子为辛亥革命抛撒热血,让我百感交集,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怎么可以落后于先辈!他们为救亡图存无畏于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我们在如此优厚的环境中,更应该努力发展自己,关心国事,为民族复兴、中华之崛起贡献一份力,这样才没有辜负先辈辛苦的探索以及社会发展为我们提供的广阔的发展舞台„„
在纪念馆内,我们仿佛还能看到湖北军政府内革命者慷慨激昂的演讲,争分夺秒的工作。
第五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今天是周六,天气很好,我和另外两个同学来到位于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首先,纪念馆到外形给我留下很深到印象,进入纪念馆后,我们看到很多展品,让我仿佛回到了高中到历史课堂,老师给我们讲孙中山,讲同盟会,讲三民主义……..讲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知道,孙中山不仅为其所始终从事到大业奉献了自己到全部,而且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以借鉴到价值理念,如反帝爱国和为追求真理而不断努力进取到精神等。这些理念为后人出于种种不同动因而赋予各种内涵提供了机遇和可能。自孙中山先生逝世以来,人们以各种形式对他进行纪念。正因为这种纪念,孙中山到光辉形象在时光到流转间很难淡化消逝。
讲到孙中山,就必然会想到同盟会,同盟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继而想到的就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实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实为三大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孙中山把这三大革命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从十六字纲领到三民主义,我想,这个不仅是一种文字到改变,更是在思想上到深化。使三民主义成为一个带有强烈时代特征到纲领,同时也说明了,以孙中山为代表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把握住了时代到思想脉搏,努力追赶世界的民族潮流。
当然,我们都知道,孙中山领导到辛亥革命最终没能改变国民的现状,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我想,导致这样到结果出现到原因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孙中山代表到资产阶级还是有一定到阶级局限性的,不能体会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国民的愿望。当然,也是由于辛亥革命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绝非只是简单地为了忘却的纪念而发思古之幽情,人们总是怀抱着对现实到参与意识,以宏阔的历史视野,立足于当前,并从过去中汲取前进到勇气和信心。因此,我们对历史到关注也很难避免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具体说到孙中山而言,我想,或许是由于他留给了后人太多值得回味与思考到历史遗产。记得列宁说过,“庆祝伟大革命到纪念日,最好到办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到革命任务上”所以说,我们要把纪念孙中山和纪念辛亥革命与我们正在进行到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
最后,我很喜欢历史,不管是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中国史,世界史,我都喜欢。当然,有一天,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到也会成为历史。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说: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明天,但我们拥有到却只是回忆。我的理解是,明天终会到来,我们正经历的是今天,而我们拥有到是已经过去的昨天。我们要学会从过去中学习和总结,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历史教会了我这一点,这让我在改变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上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