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分类 文档
古诗的分类
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咏柳》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了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我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胡令能诗作[1]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之源。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曾几诗作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了文人色彩,提高了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 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了新乐府诗的特点。文人学习“汉乐府”的还有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将乐府诗平易通俗的特色引入抒情古体诗中,体现出与以往五言古体诗质朴古奥不同的特色,代表作是李白的《古风》(58首)组诗。“古风”从形式外表上看,与五言古体诗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却有区别。清代赵执信《声调谱》中在回答乐府与古体诗之间区别时说:“音情迥别,于此悟入,思过半矣。”(《清诗话》1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音情”指的就是内容感情风韵方面的区别。《瓯北诗话》中更进一步指出:“盖古乐府本多托闺情女思,青莲深于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然皆含蓄有古意……蕴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少陵已无此风味矣。”(《清诗话续编》1142页,1983)由此可见,虽同受“汉乐府”影响,杜甫的“新乐府”与李白的“古风”是有区别的。在唐人诗集中,直接标以“古风”题目的很少。“古风”、“五言古体”、“新乐府”在形式上自由,不讲格律,所以也没有“格律较宽”的问题。凤求凰七言歌行体发展到唐时,也出现了两种情况。因为唐时出现了“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以区别以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所以,一种是有意把格律诗的一些句法、手法引入古体诗中,一种是有意避开格律诗的句法、手法。习惯上,人们把前一类叫做“七言歌行体”,后一类叫做“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1]初唐的一些诗人在继承南朝齐梁诗歌的华丽铺陈基础上,尝试将七言格律诗的句式和对仗等手法引入歌行体中,于是出现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著名诗篇,形成篇幅雄壮、气势宏肆,散句中杂以格律、对仗等句式,以反映广阔社会现实内容见长,读来抑扬顿挫,跌宕多变,为人称道,人称“初唐体”,遂使七言歌行体面貌一新。至盛唐,高适、岑参等用此体式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如高的《燕歌行》及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等,这些诗充分发挥了“初唐体”的特色,内容丰富壮阔,感情奔放激越,形象雄壮奇丽,手法技巧多样,语言骈散结合、优美多姿,读来令人意气昂扬。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又在这种体式中融进叙事成分,写出了名篇《长恨歌》《琵琶行》等,七言歌行体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直至清代初期,吴伟业(号梅村)用这种诗体写出了《圆圆曲》《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等名篇,以诗咏史,形式上更讲究技巧,辞藻富艳,用典精切,形成多姿多态的艺术风貌,优美动人,脍炙人口,更将七言歌行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称“梅村体”。到了清末民初,王国维等人还用这种体式写出了《颐和园词》等诗。
杜甫陶像而杜甫、韩愈等诗人则在七言乐府体中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多用散句,多用“三平”、“三仄”收尾(如“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等),多用奇崛古朴的语言,以体现折拗郁勃的特色,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在内容风格上,这类诗往往以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刻沉郁的感情为主,与前一类歌行体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不同。但讲究内容的壮阔、气势情感的奔放激越,结构的转折多变,又符合七言歌行体的总体特色。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韩愈的《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卢仝的《月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习惯上被称为“七言古体”。
诗仙李白关于七言歌行体与七言古体诗的区别,前人论述非常多,刘熙载的《诗概》中是这样区分两类特点的:“七古可命为古、近两体。近体曰骈、曰谐、曰丽、曰绵;古体曰单、曰拗、曰瘦、曰劲。一尚风容,一尚筋骨。此齐梁、汉魏之分,即初、盛唐之所以别也。”(《清诗话续编》2436页)这里所说的“古”指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七言古体,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古朴质实的特点;“近”则是指“初唐体”发展而成的七言歌行体,它继承了齐梁尚巧求丽的特点。可以说,这是在汉魏六朝七言乐府诗的大树上结出的两个不同风味的果子。以上大概是我国古体诗的基本概况,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成为我国古诗的基本形式。
第二篇:古诗分类
古诗分类
春:《咏柳》《春晓》《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清明》《江南春》《峰》《元日》《泊船瓜洲》《惠崇春江晚景》《春日》《游园不值》《乡村四月》《村居》
夏:《江南》《敕勒歌》《凉州词》《池上》《四时田园杂兴》《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所见》《夏日绝句》
秋:《风》《凉州词》《枫桥夜泊》《望洞庭》《悯农》《山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冬:《别董大》《绝句》《江雪》《塞下曲》 诗人:
汉乐府:《江南》北朝民歌:《敕勒歌》骆宾王:《咏鹅》李桥《风》贺知章:《咏柳》王之:《凉州词》《登鹳雀楼》孟浩然:《春晓》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王维:《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李白:《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高适:《别董大》杜甫:《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孟郊:《游子吟》柳宗元:《江雪》贾岛:《寻隐者不遇》张继:《枫桥夜
泊》张志和:《渔歌子》卢纶:《塞下曲》刘禹锡:《浪淘沙》《望洞庭》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李坤:《悯农》杜牧:《山行》《清明》《江南春》李商隐:《乐游原》罗隐:《峰》胡令能:《小儿垂钓》范仲淹:《江上渔者》王安石:《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李清照:《夏日绝句》陆游:《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朱熹:《春日》林升:《题临安邸》叶绍翁:《游园不值》翁卷:《乡村四月》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高鼎:《村居》郑燮:《竹石》袁枚:《所见》龚自珍:《已亥杂诗》
按年代:
汉:《江南》
北朝:《敕勒歌》
唐:《咏鹅》《风》《咏柳》《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
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浪淘沙》《望洞庭》《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悯农》《山行》《清明》《江南春》《乐游原》《峰》《小儿垂钓》
宋:《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
元:《墨梅》
明:《石灰吟》
清:《村居》《竹石》《所见》《已亥杂诗》
霍海桐
第三篇:古诗分类
分类古诗句
一、珍惜时间的诗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5、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二、送别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三、思乡古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 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 戴)
四、思念亲人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五、描写友谊的诗句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五、描写植物的诗句
1、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元)王冕《素
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松树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3、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柳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
5、菊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6、兰花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郑板桥)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薛网)
7、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 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六、描写季节的古诗
1、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描写夏天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
3、描写秋天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唐】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
见》
4、描写冬天的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江雪》 柳宗元
七、描写山的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宋)
八、描写水的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九、描写日的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 李商隐唐
十、描写月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唐)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十一、描写鸟的诗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第四篇:古诗分类
忧国忧民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惜时/读书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送别/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
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亲情/母爱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励志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思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边塞诗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春天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天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约客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写秋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冬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写山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写水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古诗词鉴赏方法
1、分析诗歌的题目:
①题目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要注意题目的暗示 ②有题目中表明诗歌的歌咏对象,而诗中是不提及的
③题目中会出现表现力很强的诗(《早梅》“早”、《观猎》“观”)或是全诗内容的中心,或是情感的暗示,或为表现主题做铺垫(《相思》)。
2、读懂作品的表层含义: ①明白词句的含义。
②分析作品中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是什么?
③体会诗句的意境(脑海中要浮现诗中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能设身处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和人生态度。(深层含义)①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人生态度。
②抓住诗中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体会作者的观点和人生态度。③把握诗情,走进作者心灵,领悟作者的观点和人生态度。(诗情指情感的欢快、豪迈、悲愤等)
④概括作者诗中观点,要注意全面性、完整性,几个方面都概括到。
4、古诗词答题方法
(一类)情感类: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景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注:这个题主要适用于下面几类诗(要求积累):
怀古伤今诗、忧国忧民诗、建功立业诗、寄情山水诗、思念亲人诗、忆友怀旧诗。
(二类)表现手法类: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这首诗运用了()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注: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动静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虚实相间等)情感(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整个题目适用于怀古伤今诗、忧国忧民诗、建功立业诗。(三类)想象描述类:
问: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这是一首描写()的诗,它展现了一幅()的画面。
注:一要抓住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二要抓住诗句中运用联想、想象用诗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类)品字炼字类:
问:这首诗中某个词用的十分传神,能换个词吗?为什么?这个词在诗中特定含义是什么?或你最欣赏诗中哪个字?请赏析。
答:这首诗中某个字不能换,因为这个词十分传神的写出了(),准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
1、《题春晚》宋 周敦颐 “昏鸦数点傍林飞”中的“点”不能用“只”;
2、《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
3、《题李凝幽居》唐 贾岛 “僧敲月下门”中的“敲”;
4、《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五类)名句赏析类:
问: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推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千古名句?你从名句中领悟到什么?这句话在当今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或你最喜欢诗中哪句话?理由?
答:这首诗千古流传的原因是它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我非常喜欢这句诗。
例:《望岳》唐 杜甫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题西林壁》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六类)名人篇:
问:你喜欢某某诗人吗?为什么?你能有感情的朗诵他的一首诗吗?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答:
1、简介诗人。
2、声情并茂朗诵此诗人的一首你最了、最记忆深刻的诗。
3、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这是一首什么类别的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所以喜欢他。
注:故事类别: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思乡诗、行旅诗等。
(七类)具体人物类:
1问:你知道初唐四杰吗?你喜欢他们中谁的诗?能诵读一首吗?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答:初唐四杰,是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其中王勃、杨炯以五律见长,而卢照邻、骆宾王以七律见长,他们四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中我最喜欢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全诗仅仅40个字,却写出了男儿的血性。
2问:你知道唐宋八大家吗?你最喜欢他们中间的谁,为什么喜欢他?你喜欢他的哪篇文章?为什么?
答: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位散文家,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旧貌换新颜,其中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而苏轼,苏洵,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史称“三苏”,其中我最喜欢苏轼,他是豪放派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又别号“东坡居士”,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修建“苏公堤”,无论是写文或做人他都堪称楷模,他的《题西林壁》,我最为喜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诗中有画,又含有哲理,耐人寻味。
3、问:你知道唐代诗人中“大李杜”指谁?“小李杜”指谁吗?你最喜欢他们中谁的诗?为什么?能诵读一首吗?
答:“大李杜”是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们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其中我最喜欢杜牧,因为杜牧是陕西西安人,他为人大方,不拘小节,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有才华横溢,他所写的山行一诗,我尤为喜爱,《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4、问:你知道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吗?你喜欢他们之中谁的诗?为什么?能向我们介绍一首他的古诗吗?
答:山水田园诗派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安逸恬淡的乡村生活见长,其中我最喜欢王维的诗。王维人称“诗佛”,他的诗,诗中有画、清逸雅致,下面我介绍一首他的诗,《山居秋暝》山空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第五篇:古诗分类
古诗分类!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辨别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的判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题材的诗: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 李白>亦属于这一类.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陆龟蒙的<新沙>就属于这一类.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等.此外.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让读者自己思考.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10.怀古诗.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作.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1996年全国卷 11.山水诗.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望洞庭>.雍陶<题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赵嘏的<江楼旧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