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抒情散文名篇读赏
抒情散文名篇读赏
心 中 的 芦 苇
张 驰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里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的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份清高,一份落寞,一份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佚,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寂 寞 红 柳 山 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多活一小时
冯骥才
时间有时像尘土,需要打发掉;有时确实比金银财宝还要珍贵,但它又和流光一样,抓也抓不住。活者和死者之间的区别,就看有没有时间;没时间,生命就结束了。
年根底下的一天,有10个人由于年老、疾病、意外事故等等原因,失掉时间,死掉了。不管他们生前热爱还是厌烦生活,却都一样地渴望返回到世界上来,哪怕一忽儿也好,这种感觉是活着的人不曾体会到的。这当儿他们碰到掌管人们寿命的天神。天神手里刚好还富裕10个小时。他对这些恋生的死者起了恻隐之心,决定给他们每人一个小时,回到人间享用——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10个死者欣喜若狂。但天神在使他们复生之前,很有兴趣想了解一下他们将怎么利用这短暂又珍贵的一小时的时光。下面是10个死者依次的答话——
一:“我想把我办过的一件缺德事告诉亲人们。我一直没有决心这样做,现在反而有决心了。原来这种事带在身上,死了也是一种累赘。”
二:“我盼望在这复活的一小时内,科学家们能把使我致死的病由找到,并找到特效药,那么我就不止多活一个小时了。”
三:“在这最宝贵的一小时里,我要妻子女儿守在我身旁。我活着时,天天忙工作,一直没能同她们一起安安静静地度过一小时。”
四:“我回去就要把自己立的遗嘱撕了,我现在才真正想开,再也不管那些事了。什么这个百分之十呀!那个百分之五十呀!我之所以死得这么快,就是写遗嘱累的。”
五:“我这次非要秘书把我孩子们的住房办下来不可。否则我一死就没指望了。”
六:“只要得到她一小时的爱,就足够了!”
七:“我想利用这时间,写一篇真实的作品。我一辈子都是挤着一只眼写东西,这次要睁开一双眼睛了。只担心这一小时太短了,不够用。”
八:“是呵!一个小时太少了。我活着时,是有希望出国的。只要能出国转一圈,开开眼,这一生也就算不白来了!”
九:“我想知道李四的胖老婆,生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虽然他样样超过我,但如果他这次生个女孩儿,李四家绝后,我这辈子的气儿也就顺了!”
十:“我要不浪费每一秒钟,再拼一下,把我画了4年的,仅仅剩下一个人物的左耳朵的那幅画儿画完,死而无憾!”
天神听罢,忽然变了主意。他不想分给每个人一小时了,打算把这10个小时重新分配。他把时间赐给人们时,一向单凭兴趣,没动过脑筋,不懂得时间是有内容和有价值的。但他从此能否改变这个亘古以来就有的习惯?未必!
(选自《南风窗》)
蚕
雷舒雁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了。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关于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北风乍起时
叶倾城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时,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你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
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叨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便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阵阵疾风从他忘了关好的窗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大喷嚏。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他不禁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永远的蝴蝶
(台湾)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
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教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上海文艺出版社)
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
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第二篇:罗布泊赏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赏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看到这个标题,我想读者的脑海中一定萦回的是河水丰盈,碧波荡漾的一座仙湖:那里的水平如镜,水草丰美,牛马成群、绿林环绕。在缓缓流淌的河水上,约几个挚友,驾一叶扁舟,品一壶香茗,“从流飘荡,任意西东”。小船边,时时有野鸭在湖面自由地嬉戏,有不知名的鱼鸥及其他小鸟在欢娱地歌唱„„何其自在,何其逍遥!
然而,读读文章,仅仅需要短短的一分钟,读者会猛醒──原来一切都是久远的梦了„„
如今的罗布泊却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近半个世纪了,那里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以至,“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就是作者吴刚给读者描绘的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在摆出恐怖的现实之后,作者从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追溯历史上的罗布泊美丽景象。在这一部分,作者先是引用《汉书·西域传》中的记载,让读者跟随西出阳关的张骞一起被“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惊呆,一起漫步在绵长的丝绸之路。接着作者又奉上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让读者在赫定对罗布泊美景的惊讶中,感受罗布泊的迷人魅力。两个富有说服力的历史资料,使这篇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得到足够的引证。
在历史与现实鲜明而残酷的对比中,我们深感痛惜,不得不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这样?罗布泊怎么了?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在读者的疑惑里,作者用五个段落说明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发掘人们自造悲剧,自讨苦吃的根本原因。细读第12.13两个自然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修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象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你会获得一些启示。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这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错误地以为水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结果,顾了上游不顾下游。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由于可悲的“盲目”,“罗布泊消失了”。也许,作者以为文章开始处对罗布泊现状的描绘不足以震撼读者,于是他在“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再次具体展现了今日罗布泊的荒凉而悲壮的景象。
关于胡杨的描述似乎让我们听到那“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愤怒的呐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到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读到此处,读者一定为那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杨林感动,那是胡杨林不痛苦的生命呼唤,也是罗布泊不屈的生命呼唤。我们也似乎走在了罗布泊的边缘,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看清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因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当你还在罗布泊的的悲剧中自责时,作者振起的一笔,实在是振聋发聩。“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最后,作者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读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深切意识到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但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然,如果我们让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继续上演,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
从文体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本文的真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真实的再现眼前的所见所闻。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文章从第十五自然段开始,引领我们看到“号称千年不倒的胡杨林”,看到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引领我们来到罗布泊的边缘,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时,我们的心何尝不被深深刺痛?另一方面真实性表现在资料来源准确,内容准确无误,有一定的权威性。文章引用了我国了《汉书·西域传》及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两书中的有关资料。对比眼前的事实,我们只有痛苦:昨日的仙湖成了永远的、遥远的仙境,成了无法重温的梦„„
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它应该是是富有文学性的。而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须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重温历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及对比等修辞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胡杨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杨林无奈的挣扎。多想伸一下手,使出全身的气力,抓住那“求救的手”。然而,历史已然造就,除了深刻的反思,积极的努力,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接着,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样的赤字之心啊?踏在这血肉之躯上,我们的心里涌动是无尽的罪过感。作者通过这些文学手段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既让我们感受到罗不泊今昔的巨大差别,令人痛惜。一气呵成的排比、强烈的对比、富有情感的拟人化描写,让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从内心深处感受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活中的“朋友”的悲哀。篇末,作者大声疾呼:“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罗布泊百年的沧桑,月牙泉的悲剧,古楼兰的呜咽,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
第三篇:《诗经》赏读
《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 雅 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名篇
《关雎》(春秋)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
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贵人身材修长,穿绣花衣裙披外罩。齐王的女儿,卫王的妻子。齐太子的胞妹,邢王的小姨子,谭王是她的妹夫。
手指像柔软的初生草芽,皮肤像凝结的油脂。脖子像又白又长的小天牛,牙齿像洁白齐整的瓠子。螓一样的头蚕蛾一样的眉,乖巧的笑颜现出两个酒窝,秀丽的眼睛亮晶晶。
贵人身材高挑,停车休息在城郊。四匹驾车的雄马高大,红色的衔巾飘飘,野鸡翎装饰的轿车来朝见。大臣们该早些回去吧,不要叫国公太操劳。
黄河水浩荡,向北流去响声哗哗。撒下鱼网呼呼,鲤鱼、鲟鱼嘣嘣跳跃,芦苇荻花高扬。陪嫁的姑娘衣饰华贵,护送的小伙子威武健壮。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心中郁郁忧愁不乐,(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诗经名句赏析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周南〃关雎〃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第四篇:《论语》赏读
《论语》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
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人行走,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
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第五篇:名著名篇红岩读
我先读后感
--------《红岩》
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家里悠闲地喝着热茶时;当我们在设备先进的校园里读书时;当我们在假期里快乐地玩耍时,我们是否会想起几十年前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烈士们?读完《红岩》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书中那些在监狱里也不放弃追求人民解放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那些监狱里的“政治犯”是多么顽强:特务的严刑拷打经历了八年,也无法改变他们热爱共产党的心!装疯子的华子良通过买菜向党通报情报;失去自由的成岗,偷偷地带上纸和笔,在监狱里为《挺进报》(党的刊物)撰稿,他为此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霄。
然而敌人却是那么的残忍:为了让“政治犯”招出别的党员,竟用了各种酷刑。有一种是把十根竹签钉进手指,不招的话再拔再钉。像江雪琴就遭受了这种刑罚,可是共产党的意志比钢铁还硬,永不动摇。更可恨的是,特务为了让共产党员招出是谁写的《挺进报》,竟抓了一个无辜的特务来严刑拷打,按国民党的说法,就算是把他折磨死了,也值。当国民党正要摘下他的脑袋时,共产党员挺身而出!
残忍的失败了,顽强的胜利了!所有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