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埃及王子 观后感 英文
Question Religion influences culture and worldview.Think about how religion influences culture in terms of deep worldview assumptions(the origin of the people, their place in history and how they treat others).In the case of Moses and Pharaoh Rameses II, explain how their faiths influence their behavior and how it effects the lives of their followers.As for the origin of the people, Egyptian identity is closely tied to geography.The population of Egyp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lower Nilevalley, the small strip of cultivable land stretching from the First Cataract to the Mediterranean and enclosed by desert both to the east and to the west.This unique geography has bee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gyptian society since antiquity.If regarded as a single ethnic group, the Egyptian people constitute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riginal shapes of the script go back to Egyptian hieroglyphs, though the phonetic values are instead inspired by the acrophonic principle.The common ancestor of Hebrew and Phoenician is called Canaanite, and was the first to use a Semitic alphabet distinct from Egyptian.As for their place in history The Delta posed problems of drainage and was difficult to settle as few regions were permanently above the level of the high Nile.The marshes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line were much of the time water-logged.These problems were overcome to some extent by building dams and drainage canals.In the end the majority of the Egyptian population lived in Lower Egypt.As for how they treat others ,IPharaoh Rameses II sought to build an empire,the task for which his birth had had destined his the ancient traditions is to be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star.If he said day is night, it would be written,and his people would be what he said they were.In his eyes,people from Abraham, Isaac and Jacob were just slaves,what they should do is to obey and their lives deserve nothing.Moses respected his people and protected them.He thought he was sent by the god of his ancestors to deliver his people,leading them to good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where everyone is equal and has right to poses happiness.So you see,these are how their faiths influence their behavior and how it effects the lives of their followers.
第二篇:埃及王子观后感
《动画艺术论文》
---------埃及王子的制作背景
姓名:周冰晶
班级:动画三维班
系别:美术系11级
学号:20111105056
埃及王子的制作背景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耗资一亿美元,花费四年时间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宗教题材的动画片作品,制作过程中动用了现代动画高科技技术,聘请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参与制作,360多位宗教领袖参与指导,可谓幕後制作阵容庞大,而且由当红影星韦基马及赖夫韦恩斯配音,乐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演唱主题曲,上映后即引起众人的关注。《纽约时报》评之为:“圣经史诗”,该片的圣经文化顾问指出:“旧约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摆脱奴役,走出埃及的记载实际上已成为西方文明的奠基石。这一历史深深影响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的形成.”
多年以前,埃及法老下令要淹死所有的希伯来男婴。一位绝望的母亲把她的儿子放进篮子里顺河水漂走。孩子被埃及王后捡到并抚养成为埃及王子,名叫摩西。他和兄长雷明西斯一起幸福快乐的长大。当摩西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该片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为创作蓝本,但是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并未因循守旧地照搬原著,其中也作了一些较大的改动,其中最大的一处便是把圣经中摩西与法老兰姆西斯之间的冲突改成了一段兄弟恩怨,只是双方各为其主罢了。在片中摩西与兰姆西斯始终都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即使双方的立场逆转之后,两人仍是彼此关心,这使影片变得更加人性化。摩西从奴隶到王子再到传教士的传奇故事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人们赞颂着摩西对耶和华(上帝)的忠诚和他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本片以动画片的形式生动地演绎了这个被称作西方世界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
在制作过程中不但动用了最先进的电脑动画而且还有数百位历史及宗教学者为本片担任顾问,有方·基墨和桑德拉·布洛克等好莱坞当红影星的幕后配音,更有乐坛中的两大天后玛莉亚.凯莉和惠特尼·休斯顿为该片演唱主题曲。这部被影评人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动画片极有可能打破卡通片未曾染指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历史。
梦工厂为了带来一新耳目的视听场面,《埃及王子》动用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耗资近一亿美元历时四年才炮制出来。美术指导亲自去埃及取景,以求更忠实的呈现古埃及风貌。
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效,总计在1192个镜头中,有1180个是由电脑加工而成,可谓将当时的电脑特效发挥至极致:清凉的尼罗河,瑰丽的夕阳及摩西分红海,几乎都是由电脑完成的。摩西分开红海那一段,虽然只有短短7分钟,但是由16位画师花上3年心血,经历318000个电脑制作小时完成。这是动画中首次出现超高真实度的水。据说当完成分红海这个镜头时,由于海水过于真实,动画师们不得不又将其改得稍假一些,以求与其它画面更加和谐。
这是一部彻底将严肃的宗教信仰化身成寓教于乐题材的动画作品,音乐的制作更是近十年动画音乐的绝佳典范,从动画惯用的百老汇音乐剧语法,配合故事题材背景的中东乐音、希伯来民谣,到史诗剧情片才会有的华丽大气魄,透过Hans Zimmer电子合成器与交响乐一番巧思铺排后,就会融合、互动、串联成一种壮阔格局,抑或是抓住中东音乐悠扬旋律里的思古幽情,挟浓烈情感凝聚成雷霆气势,加上《风中奇缘》词曲创作家Stephen Schwartz精简切中信仰、意志力的动人歌词,还有米歇尔.菲佛、以色列歌后Ofra Haza参与原声大碟的演唱,更听见中东音乐与百老汇音乐联姻而成的戏剧情感张力。Zimmer除了将世界音乐与管弦交响乐互通情感声息外,兼具灵魂福音与世界音乐的合声也烘托出人声与弦乐相互带动的丰沛情感;信念就在多层次的情感攀升中,燃烧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宗教传说和神话色彩掩盖了脸谱化的缺陷,人物性格被善恶、美丑的概念所取代。影片最值得一看的是它那令人瞠目的恢宏画面,从建造金字塔,到大漠风光,很多镜头和角度都具视觉冲击力。
影片中提到的以色列的人希望之乡: Tha Promise Land 在《旧约》里是上帝许诺给亚伯拉罕的后代的“流奶流蜜的福地”,即圣经中的迦南,由巴勒斯坦或其位于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的部分组成的一个古代地区。按旧约全书,这里被认为属于“应许之地”。在西方文化中,福地是一个隐喻, 指人盼望已久的地方,在那里可获得充分的幸福和满足。如:早期的美国清教徒曾把北美洲称作上帝给予他们的“应许之地”。
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出生于希伯来人的家庭,在埃及法老屠杀希伯来男婴是时被家人放在蒲苇筐中,藏在尼罗河边的芦苇里。后被法老的公主发现收养,成为埃及王子。他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PALESTINE),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他经过红海的时候,水也没有了,渡海如履平地;他途遇高山,高山让出一条大路。《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
《埃及王子》中出现的犹太人盛大的节日,逾越节,犹太人的逾越节开始於尼散月十四日,连接七天.逾越节原本分为逾越节和除酵节,但后来犹太人将两个节期合为一个。这两个节期是关连的。逾越节是记念在离开埃及的前一夜,天使击杀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却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除酵节是记念在埃及匆忙离开的苦境,当时甚至没时间让面酵发起来。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对圣经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刻的触及了东西方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的根源,一神教与多神教文化的对立,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人物刻画又体现了典型的“好莱坞”原型角色。
这部影片以信仰为主旨,信仰构成了一个人生命质量的支柱,希望为生命形式增色添彩,爱就存在于生命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坚守信仰,怀抱希望,承载一颗爱的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美得真谛,以不致迷失方向。
第三篇:埃及王子 观后感
《埃及王子》读后感
班级:2011级4班
学号:201101340603
姓名: 胡凤
第一次看《埃及王子》这部宗教题材的电影是在圣经文学的课堂上,老实说第一次看《埃及王子》这部动画版的电影时我没怎么看懂。后来听了老师的介绍与点评后发现这部鸿篇巨制的动画电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学习性。于是怀着一种探索与欣赏的心情我再次观看了这部影片。
电影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接受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故事的主人公摩西是希伯来人,出生之时希伯来人正遭到法老制裁,法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了最残酷的压制方式——下令将所有希伯来的男婴喂鳄鱼。一位勇敢而聪明的母亲躲避了埃及士兵将孩子装在箱中,然后恋恋不舍地将箱子放入尼罗河之中,上天怜爱,河水将箱子送到了埃及公主处,公主见到可爱的孩子不忍抛弃,从此,这个孩子与他的兄长兰姆西斯快乐的在皇宫中成长,成为了桀骜不驯的埃及王子——摩西。一个偶然的机会,摩西的姐姐告知他的真正身份!摩西不能忍受真实身世与现状的折磨,一次他竟然失手打死了一个欺负希伯来人的埃及人,在恐慌与矛盾之中摩西逃到了米甸地过起了平凡的生活。老法老去世后,兰姆西斯继承王位,剥削更加严厉,奴隶的日子更加艰难。神听到他的子民的呼唤,授神力与摩西,派他拯救希伯来人走出埃及法老的魔窟。接着,影片进入了比较传奇的阶段,神屡发神谕帮助希伯来人逃离埃及,于是,一场心灵的纠葛在兄弟之间展开了。因为兰姆西斯的固执,上帝惩罚了埃及,“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瘟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当看见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死于这场灾难的时候,兰姆西斯妥协了,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欢天喜地地离开,他们走向红海,然而背后突然出现的是后悔的兰姆西斯带领而来的军队。就在这时,摩西再次听到了上帝的指令,用神赐予的手杖劈开了那汹涌的红海,闪出一条让希伯来人奔往自由的道路。最终,希伯来人终于重获自由,来到应许之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影片在温馨愉快的音乐中结束,意境悠远深长。
相比圣经原文,电影强烈的画面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的心理感受。不论是开篇法老下令埃及士兵杀害希伯来男婴的恐惧与残忍,还是法老让希伯来人成为最辛苦的奴隶,又或者是后来摩西借用神之力与法老对抗的种种情节,都让观众置身一种担忧和紧张之中,细节化的刻画带给观众更加深刻的印象。天降“十灾”时那个惊恐与绝望的感觉即使只是观看电影也会有毛骨悚然之感。神的力量无法战胜,作为神的子民如果要与之抗争无疑是以卵击石。这也表达了宗教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电影中两次出现的摩西矛盾和痛苦反应出了神与人的情感的冲突性。摩西的身份经过了两次转换,第一次是由被遗弃的希伯来男婴换为受到埃及公主的救助转成为了埃及二王子,第二次是由埃及二王子转换为带领希伯来人反抗法老压制的民族领袖。这两次身份的转变也是摩西从人变成神的过程。作为人的摩西受到埃及国的救命之恩,兰姆西斯像亲兄长一样爱护弟弟摩西,法老也视摩西如己出。按理说摩西长大后应该忠心与埃及法老,报答救命养育之恩。但是摩西受到神的钦点要去拯救神的子民,和法老进行对抗。刚得知自己身世的摩西矛盾而又痛苦,差点失去理智,这是作为凡人的正常之举。毕竟谁也不愿意和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反目成仇。但是从神的角度来说摩西又是不同于凡人的,经过神的指引摩西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要拯救希伯来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舍小爱顾大爱,摩西踏上了拯救希伯来人的艰苦之路。当兰姆西斯在红河对岸深情的呼唤摩西时,我猜想摩西心里仍然是痛苦的,哪有弟弟不眷恋手足情深的,只是作为神的代言人他不得不这样悲壮的选择离开兰姆西斯。
影片中还体现出了信仰的力量。摩西与兰姆西斯对话失败后,法老加重了对希伯来人的剥削。身为奴隶的希伯来人对摩西心怀不满。在无望中,乍现的希望转瞬便化作更深的绝望。在如此情况下,摩西克服自己的不自信,向希伯来人说“法老的权利很大,他一句话就能夺走你们的食物、夺走你们的家、自由、你们的儿女,法老可以夺走你们的生命,可是有一样东西他夺不走,你们的信仰。相信神,你们就会看到神的法力。”激起希伯来人的斗志!摩西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点希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最终摩西斯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应许之地“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希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这对于当下普遍反映九零后缺乏信仰的一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生活不能丢掉信仰!只有心中有期待,有目标,才能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才能走向胜利的终点。只有充满信仰,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才能实现理想。
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其中必然隐含着某些宗教思想,而这就是一部将基督“信、望、爱”三德阐释得很好的影片。“信”即信仰,指使世人应接受上帝的感召,对上帝的启示和耶稣的教诲表示信奉和遵从;“望”即希望;“爱”即慈爱、仁爱,指上帝对人之爱和人在信仰中所表现的对上帝和世人之爱。即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也被基督三德所折服。
圣 经 文 学 作 业
姓名:胡凤
班级:2011级4班 学号:201101340603
第四篇:《埃及王子》观后感
2014071330 张家瑶
《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这部影片是在《世界史电影赏析》课堂上观看的,这是我看得最认真的,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
《埃及王子》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片,由布伦达·查普曼执导。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接受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故事的主人公摩西是希伯来人,出生之时希伯来人正遭到法老制裁,法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了最残酷的压制方式——下令将所有希伯来的男婴喂鳄鱼。一位母亲躲避了埃及士兵将孩子装在箱中,然后恋恋不舍地将箱子放入尼罗河之中,上天怜爱,河水将箱子送到了埃及公主处,公主见到可爱的孩子不忍抛弃,从此,这个孩子与他的兄长拉美西斯快乐的在皇宫中成长,成为了桀骜不驯的埃及王子——摩西。一个偶然的机会,摩西的姐姐告知他的真正身份!摩西不能忍受真实身世与现状的折磨,对埃及皇室对待奴隶的残酷感到悲叹,一次他竟然失手打死了一个欺负希伯来人的埃及人,在恐慌与矛盾之中摩西逃到了米甸地过起了平凡的生活。老法老去世后,拉美西斯继承王位,剥削更加严厉,奴隶的日子更加艰难。神听到他的子民的呼唤,授神力与摩西,派他拯救希伯来人走出埃及法老的魔窟。接着,影片进入了比较传奇的阶段,神屡发神谕帮助希伯来人逃离埃及,于是,一场心灵的纠葛在兄弟之间展开了。因为拉美西斯的固执,上帝惩罚了埃及,“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瘟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当看见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死于这场灾难的时候,拉美西斯妥协了,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欢天喜地地离开,他们走向红海,然而背后突然出现的是后悔的拉美西斯带领而来的军队。就在这时,摩西再次听到了上帝的指令,用神赐予的手杖劈开了那汹涌的红海,闪出一条让希伯来人奔往自由的道路。最终,希伯来人终于重获自由,来到应许之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影片在温馨愉快的音乐中结束,意境悠远深长。
相比圣经原文,电影强烈的画面感带给我更加直观的心理感受。不论是开篇法老下令埃及士兵杀害希伯来男婴的恐惧与残忍,还是法老让希伯来人成为最辛苦的奴隶,又或者是后来摩西借用神之力与法老对抗的种种情节,都让我们置身一种担忧和紧张之中,细节化的刻画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天降“十灾”时那个惊恐与绝望的感觉即使只是观看电影也会有毛骨悚然之感。神的力量无法战胜,作为神的子民如果要与之抗争无疑是以卵击石。这也表达了宗教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电影中两次出现的摩西矛盾和痛苦反应出了神与人的情感的冲突性。摩西的身份经过了两次转换,第一次是由被遗弃的希伯来男婴换为受到埃及公主的救助转成为了埃及二王子,第二次是由埃及二王子转换为带领希伯来人反抗法老压制的民族领袖。这两次身份的转变也是摩西从人变成神的过程。作为人的摩西受到埃及国的救命之恩,拉美西斯像亲兄长一样爱护弟弟摩西,法老也视摩西如己出。按理说摩西长大后应该忠心与埃及法老,报答救命养育之恩。但是摩西受到神的钦点要去拯救神的子民,和法老进行对抗。刚得知自己身世的摩西矛盾而又痛苦,差点失去理智,这是作为凡人的正常之举。毕竟谁也不愿意和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反目成仇。但是从神的角度来说摩西又是不同于凡人的,经过神的指引摩西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要拯救希伯来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舍小爱顾大爱,摩西踏上了拯救希伯来人的艰苦之路。当拉美西斯在红河对岸深情的呼唤摩西时,我猜想摩西心里仍然是痛苦的,哪有弟弟不眷恋手足情深的,只是作为神的代言人他不得不这样悲壮的选择离开兰姆西斯。
而西伯来人的神对埃及孩童的残忍,也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对于法老的固执,神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来惩罚埃及孩童,以怨报怨,给了法老最沉重的打击。这与我国遵循的孔孟之道“以德报怨”背道而驰。孩子是这部影片中最无辜,最可怜的受害者,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却承受了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残酷刑罚。这也让我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对影片中的神产生了抵触。
影片中摩西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最终摩西斯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应许之地“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希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
生活不能丢掉信仰!只有心中有期待,有目标,才能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才能走向胜利的终点。只有充满信仰,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才能实现理想。
第五篇: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观后感
当我还犹豫要写哪一部动画片的观后感时,我觉得最能打动我的应该是《埃及王子》,在小的时候就听说了很多关于埃及的故事,感觉那里充满了神秘,神奇的建筑,狮身人面像,古老的壁画,都令我非常的向往,这次也是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电影。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早期的一部作品(1998),也是其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Moses)接受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影片以描述希伯来人苦力建筑埃及殿堂的宏伟场景出发,并细化到一位希伯来母亲将男婴置身藤篮弃于河中。之后被埃及王室成员捡起,与法老长子兰姆西斯(Rameses)一同抚养长大。随后影片极力渲染了兄弟两人一起闯祸并接受法老责骂的场景。摩西偶然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并在梦中见证了希伯来人的惨状。抱愧于心的摩西在一次阻止埃及监工对希伯来苦力施暴时失手杀死了监工,并逃出皇城。摩西被米甸(Midian)部族收留,并与大祭司之女成婚。他偶然接受了耶和华的神谕,并携同妻子返回埃及皇城。他的兄长对他所展示的神迹予以耻笑,并拒绝了他的要求。灾难也因此肆虐于整个埃及,所有埃及家庭的长子也都因此丧命。百般无奈的法老只得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在迁徙路上,天降大火阻挡了埃及追兵,海水分开为之让路。最终摩西带领他的人民抵达海的对岸,一个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
这部电影我感觉非常的紧凑,故事也很吸引我,材非常宏大,但其制作又非常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题材的脸谱化。摩西和兰姆西斯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一起赛马,一起毁坏建造中的神像,一起接受父亲的叱责,一起戏弄祭祀,一起受封„„法老对于兰姆西斯寄予了全部的希望,而摩西总会站出来承担责骂,并嘲笑兰姆西斯畏首畏尾;而当法老封兰姆西斯为摄政王,管理神庙事务时,兰姆西斯的第一反应就是任命摩西为首席建筑师。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摩西接受耶和华之谕回到皇城,兰姆西斯是毫无掩饰的欢喜,而摩西则是开心中带有一丝忧虑;当摩西阐明来意,满怀无奈与希冀,兰姆西斯则表现得诧异不解;当摩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兰姆西斯则是毫无憎恨的愤怒;两人亲情与民族矛盾的碰撞在瘟疫爆发时被以一整首歌剧的形式展现,针锋相对而又彼此牵绊;法老长子殒命,兰姆西斯充满了作为一个父亲的内疚和作为一个君王的无助,而摩西亦是满怀惭愧立于其侧;影片的终了,摩西借耶和华之言,看到了自己兄弟的最后一眼——伏于海边的岩石上,背影无限凄凉。
每个人都有年幼的时候,都有自己最亲密无间的伙伴,都曾暗自希望和最好的朋友们一起长大,一起念书,一起工作,一起结婚,甚至一起终老。但这世界似乎与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这种故事的结局,虽然不似影片中的兄弟反目,但也无非渐渐寡于联系;多年之后问起,大抵已形同陌路了。幼时的希冀,只是徒增伤悲;而之后所结交的人,又怎么也不似当年那样好。
埃及王子——摩西,在开始爱恶作剧,并没有太多的责任感。在他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后,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奉了神的旨意,最终带领希伯来人走向了自由幸福的道路。所以有经理磨难的人,会成长,也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