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8、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第二篇:奇怪的大石头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读写词语。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有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具体内容写具体。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本组的两篇课文,知道本课是通过一个故事反映李四光的美好品质。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难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课文中涉及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许多地质学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可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便于学生领会和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伟大的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请大家先把课本打开,翻到27页,我们先来一起看看资料袋,谁能把资料袋中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呢?
生1读资料袋中的内容。
师:读得真好,过去呀,外国专家认为我国的地下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的成功居然和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七课,一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和词语的音,还要标上自然段序号,最后要把课文读正确。
生自学课文。
师: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词语。生齐读词语:大坑,考察,秦岭,流域,遗迹,震惊。师:请你和同桌同去读读这些词语。可以轮流读,也可以一起读。同桌轮流读词语。
师:我们请大位同学轮流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位同学轮流读词语。
师:请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读。生再读词语。
师:在这些词语当中,恐怕有些词语的意思你们还不明白。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秦岭——是我国的一条山脉,它在陕西省,在长江流域的北面。流域——是一条河流过的地方,课文中的长江流域就是长江和它的支流流过的地方。
遗迹——是古代事物留下的痕迹,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几个词语都在我们课文当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让我们把最后一段来读一读。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纠正读音,秦岭的岭读第三声。找到带有秦岭的句子一起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会了词语,还弄明白了一些词语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轮流来读读课文,看看读得是否正确。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
生1:李四光发现了这块大石头,对它产生了兴趣,后来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的来历,师:李四光是怎么弄明白大石头的来历的呢? 生2:李四光是经过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的。师:是啊,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3:课文主要写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石头产生了疑问,经过多年研究,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巨石的来历,师:你说得非常完整,有关于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的故事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接下来我们还要来写生字,请大家看大屏幕,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大坑,卧进去,推动,旅行,考察,秦岭,第四纪,遗迹,研究,震惊。
这儿有许多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
这些红色的字是今天我们要写的字,请你仔细看一看,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是有困难的呢?
生1:卧这个字左边比较难写,师:是啊,卧这个字左边笔顺特别难,让老师带着大家写一写,请大家看黑板,师范写卧写,师:请大家看清楚左边部分的笔顺,师:让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师:还有谁来说一说吧,生1:藏这个字的中间就藏着卧的左半部分,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教师再把这个藏写再写一写。师范写藏字。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生字吧,每个生字写两遍,还要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开始吧。
同学们写生字。师:好,刚才大家写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这节课我们就让到这儿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4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好,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玩出了名堂》。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什么是名堂? 生2:谁玩出的名堂? 生3:他玩的是什么? 生4: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要注意把生字和词语的音读准,还要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学课文,师: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请大家先来看大屏幕,这些词语是由今天要认的生字组成的,你们会读吗?
师:先请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男生读词语:阅读,固定,调节,皇家学会,俄国,拜访。师:接下来让女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女生读词语:阅读,固定,调节,皇家学会,俄国,拜访。师: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生默读课文
生1:我找到了第三自然段中看(一声)守大门的看是多音字,以前我们学过的读音是看(四声),看见的看。
生2:还有磨(二声)镜片的磨也是多音字,它的另外一种读音是磨(四声),磨坊的磨。师:这两个多音字都在我们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两个多音字读好,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在自学课文的时候,碰到难读的句子了吗?
生1:“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显微镜” 师:这个句子比较长,中间还有两个我们今天要学的要认的生字,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来读好吧。
生齐读这个句子。
生1:我想知道这句话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师: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师: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所课文读正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呀。
生5个
师: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轮流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五位同学轮流读课文。师: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1:„„
师:赵悦在读第三自段,她在读第三段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
师:请大家把这一句再来读一读吧。
师:这次读得不错,在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即,1.什么是名堂?2.谁玩出了名堂?3.他玩得是什么?4.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老师刚才已经把这些问题打在大屏幕上了,请大家来看一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生默读课文。
生1:名堂就是结果成就的意思。
生2:我想课文中的名堂应该是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师: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解决名堂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把其他三个问题也解决了,那么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接下来我们该动笔写字了,请大家先看大屏幕,这些词语都是由要写的生字组成的,请大家先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名堂,镜片,清闲,待着,阅读,大腿,随意,调节,简单,拜访,玩具。
师:非常好,接下去请大家把书翻到60页,我们来看看田字格里要写的生字,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注音读正确。
生齐读生字,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这些生字要特别注意些什么。注意:具,拜,随和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带有走之儿,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笔顺
师:这两个字的笔顺的确一定要特别注意,同学们先看老师来写一个腿字。
师范写腿字。(右半部分要先写里面,最后才写)
师:随意的随笔顺和大腿的腿是一样的。先写左半部分,再写右边部分的里面,最后才走之儿。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生写生字,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奇怪的大石头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为什么他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目标与要点分析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研究、成果”等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同学们,你一定也见过大石头,你见的大石头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这节课呢,我们来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的。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
(一)引导质疑: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 ? 冰川? 突兀?)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那时候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将处在这个时候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二)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带着疑问读书。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交流:
(1)讲了李四光的事
A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B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C有两个时间
D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E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F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G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2)整理(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三)读懂课文,了解李四光的特点。
1、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 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2、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抽生读
(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老师不肯定,从哪里看出来? 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你们能读吗?(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四)表演体会。
1、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好,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表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2、看了他们的表演,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给学生互相评价的机会)
3、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4、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三、课堂总结: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四光的问题老师没有能帮他解决,他又怎么做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理解不懈追求的特点。
1、读课文相关段落。
2、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读后讨论。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相信大家一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d、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4、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三、课后作业: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第四篇:奇怪的大石头
师:同学们,在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伟大的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请大家先把课本打开,翻到27页,我们先来一起看看资料袋,谁能把资料袋中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呢?
生1读资料袋中的内容
师:读得真好,过去呀,外国专家认为我国的地下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的成功居然和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七课,一齐读课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和词语的音,还要标上自然段序号,最后要把课文读正确
生自学课文
师: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词语
生齐读词语:大坑,考察,秦岭,流域,遗迹,震惊
师:在这些词语当中,恐怕有些词语的意思你们还不明白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看看你明白了什么?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秦岭——是我国的一条山脉,它在陕西省,在长江流域的北面
流域——是一条河流过的地方,课文中的长江流域就是长江和它的支流流过的地方
遗迹——是古代事物留下的痕迹,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几个词语都在我们课文当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让我们把最后一段来读一读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
生1:李四光发现了这块大石头,对它产生了兴趣,后来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的来历,师:李四光是怎么弄明白大石头的来历的呢?
生2:李四光是经过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的师:是啊,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3:课文主要写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石头产生了疑问,经过多年研究,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巨石的来历,师:你说得非常完整,有关于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的故事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接下来我们还要来写生字,第二课时
师:看来大家词语掌握得很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1:课文主要写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石头产生了疑问,经过多年研究,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巨石的来历,师:说得非常清楚,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读这了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默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看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课文,我们可以抓住哪些问题来研究呢?
生1:我觉得我可以来研究一下这块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
生2:我们还可以重点研究一下李四光发现这块大石头之后是怎么做的?
师:这块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李四光发现这块大石头之后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问题的答案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这块大石头奇怪在哪儿呢?
生1:这块大石头真奇怪,它很大,是一块巨石,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生2:没有人知道它是哪儿来的,它的周围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师:李四光发现这了块奇怪的大石头之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李四光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了许多问题
师:李四光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同学们,请你们找到这些问题,把它画下来
生自找问题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呢?
生1:这么大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生3: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老师找到的也是这三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你找到的也是这三个问题吗?请大家把这三个问题读一读
生齐读问题
师:读得很好,读出的问的语气,从这三个问题,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呢?
生1:对别人来说,这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头,可李四光却有问不完的问题,这能体现出他很会思考,师:你说得可真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个问句,不仅要读出问的语气,还要体会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
生齐读问题
生1:通过刚才的读,我发现李四光真会提问题
师:你是怎么看出他真会提问题的
生1:李四光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但只有他对大石头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他真会观察
生2:我也觉得李四光很会提问题,你们看,李四光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么重的……土里去呢”这个问题中的“应该”“一定”“为什么”体现出李四光很会思考
师:你们都很会学习,刚才张雪飞说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请大家把课本翻到27页,我们来看课后的第三题,请大家按课文内容把这个问题填写完整,体会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师:让我们再把这个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生齐读词语
师:当李四光产生了那么多的问题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李四光发现后,去问自己的老师,当老师也不知道后,他不放弃,又去问自己的爸爸,他长大以后,一直记着这几个问题不断地去寻找答案
生2:小时候,他问老师,问爸爸,等李四光长大了,他不断学习,寻找答案
师:是啊,有了问题,不断探索,寻找答案,最后才能有所成果,李四光就是这么做的最后终于弄清楚了这块大石头的来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一自然段吧,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现在谁能来说说这块奇怪的大石头这怎么来的呢?
生1: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儿来的
师:是啊,经过进一步的考察,李四光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由此他就证明了在我国的陆地上一定是有石油的,这项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让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文自己连起来再读读,想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吗?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呢?
生1:我们产生疑问后,要不断地去寻找答案
生2: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
生3:我很佩服李四光的不断研究的精神,我们要向他学习师:看来今天的学习,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第五篇:奇怪的大石头[推荐]
奇怪的大石头
课前演讲:微弱的灯光与小字谜
一、新授: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小组合作,组里互相说说持自己观点的课文中的句子。
三、细读、深读课文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奇怪的大石头
冰川遗迹 多方求教
李四光
学习地质
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
震惊世界
专门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