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第一篇: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一、英国的崛起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2)英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英国崛起的表现

(1)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的崛起过程

(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4)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个决策国之一

关键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弱国变为强国的转折点。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是其标志。

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的抑制

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时也威胁到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抑制。

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

(1)1931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势力达到鼎盛。

4.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

(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西欧的崛起:

1、原因:(1)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

(2)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政策。

(3)重视科技,培养人才。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4)走区域经济联合之路。

(5)良好的经济、科技基础。

2、表现:(1)1967年成立欧共体。

(2)1993年创立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四、美国的崛起:

1.美国崛起的过程

(1)经过独立战争,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经济的起飞扫清了道路。

(3)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5)两次大战,远离本土,大发战争财。

(6)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得到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7)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2.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但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海军力量,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①条件: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表现:操纵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主要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展开竞争,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③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和日本,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④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权地位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提高,妄图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上的霸权主义倾向又有所增强。

五、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3)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②中国致力于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③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国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六、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1、建立与本国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3、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

4、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与交流。

5、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6、不断改革创新。

7、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国除外)

七、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1、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3、重视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篇: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

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

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

一、英国的崛起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2)英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3)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2.英国崛起的表现

(1)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 “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的崛起过程

(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4)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个决策国之一

关键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弱国变为强国的转折点。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是其标志。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的抑制

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时也威胁到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抑制。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

(1)1931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2)1936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势力达到鼎盛。4.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

(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西欧的崛起:

1、原因:(1)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2)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政策。

(3)重视科技,培养人才。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4)走区域经济联合之路。(5)良好的经济、科技基础。

2、表现:(1)1967年成立欧共体。

(2)1993年创立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四、美国的崛起: 1.美国崛起的过程

(1)经过独立战争,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通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经济的起飞扫清了道路。(3)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5)两次大战,远离本土,大发战争财。

(6)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得到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7)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2.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但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海军力量,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①条件: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表现:操纵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主要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展开竞争,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③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和日本,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④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权地位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提高,妄图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上的霸权主义倾向又有所增强。

五、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3)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②中国致力于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③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国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六、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1、建立与本国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3、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

4、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与交流。

5、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6、不断改革创新。

7、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国除外)

七、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1、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3、重视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篇:初中历史专题复习:大国崛起(精选)

大国崛起

一、西班牙、葡萄牙

⑴、崛起原因:最早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为其带来巨额财富。⑵丧失原因:掠夺而来的财富多用于向了;后来被英国打败。

二、英国

⑴、崛起原因: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③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⑵、丧失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安于现状,不愿革新技术和机器;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值超过英国。

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主战国,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二战后,其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

三、美国

崛起原因:

①1775年—1783年,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量采用新技术和新机器,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凭借有利地理位置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剧增;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④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利用政府的力量适时调节经济,经济稳定发展,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四篇:大国崛起 观后感 历史角度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这部影片讲述了自15世纪开始后的500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到了16世纪出这个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效微弱.在众多国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效率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因此,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借鉴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第五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联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世界的主角,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而中央电视台于2006年重点推出的一部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正是以这九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为内容,将视线集中在各国“崛起” 的历史阶段,追寻其成为世界大国的足迹,探究其“崛起”的主要原因。

这部纪录片力求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通过各国特色鲜明又具有某些共通性的强国之路,寻找其创造的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

每个年轻人,尤其是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的中国人,都会对日本有一种憎恨、仇视,因为他们曾经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制造了许许多多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但是,不可否认,日本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小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历史,仍然有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地方。

众所周知,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向强国学习的民族。在美国舰队攻破国门以前,他以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学习,从奴隶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效仿中国隋朝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并且不断吸收中国的文化,不断发展,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当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再适用,当强大的美国舰队攻破国门以后,日本明治天皇决定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明治维新。他们派遣考察团,赶赴欧美各国访问,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引进当时最新的工业成果,学习当时最新科技。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是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所不具备的,当然也是现代中国所需要的。

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个世界强国,并且跟随西方列强的脚步,开始侵略各国,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能够在短短20年间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还有许多原因。

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不断吸收欧美先进科学技术。日本第一条铁路是由英国人建成的,但是七年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修建铁路。而在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大阪和东京之间,速度是普通铁路的三倍,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跨国公司分布世界各地。日本人正是利用这种学习欲望,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甚至超越别国。而这些正源于日本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

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日本人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虽然日本一直向各个时期的最强国学习,吸收其它文化的精华,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是不断吸收融合。被誉

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就将主张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作为行动指南,更是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

日本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战败国,广岛长崎甚至被原子弹彻底摧毁,留下一片废墟,正是明治维新以来留下的深厚底蕴,比如先进的工业技术,大量的人才储备。他们失去的仅仅是一些物质,但是大部分的软实力却保留了下来。

而英国的崛起则印证了海洋时代的主题:谁统治了海洋,谁就统治了世界。英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得了海洋霸权。从此,英国就像其他先后取得海洋霸权的国家那样开始了大国崛起的征程,而“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

英国在取得海洋霸权之后,进行了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建立起“日不落大帝国”。通过殖民贸易垄断,英国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时找到了商品的倾销地。正是因为这些,使得英国原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英国人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制造更多的产品。此时,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则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满足社会需求。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英国的工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

明。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国家,而亚

当·斯密的《国富论》则帮助英国建立了意义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落后的生产关系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彻底改变了英国,使英国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而在文化思想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英国是一个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学巨匠的国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并有着光荣革命的传统,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这种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氛围正是英国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社会基础,新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被统治者和宗教扼杀。

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是英国腾飞的基础,武力夺得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给了英国腾飞巨大的动力,而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则给英国腾飞插上了一对巨大的翅膀,帮助英国成为了世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大国,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

拍摄《大国崛起》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一段历史,更多的是为了能够铭记历史,借鉴历史,能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

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经验,促进中国的崛起。

2012301390017 动力与机械学院机械一班丰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